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及其语言特色

合集下载

欧·亨利创作上的作品特点是什么 欧·亨利的的作品可以分成几类

欧·亨利创作上的作品特点是什么 欧·亨利的的作品可以分成几类

欧·亨利创作上的作品特点是什么欧·亨利的的作品可以分成几类本文导读:主题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

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其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何处,也无论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

一般说来,驱使人们行动的欲望和动机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欧·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对来说却都比较简单,动机也比较单一,矛盾冲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贫与富。

这一方面大概因为美国是个平民社会,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贵族阶级,既然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贫富就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另一方面,此时正值美国内战后的“镀金时代”,拜金主义盛行,坑蒙拐骗样样齐全,贪污泛滥成灾,似乎只要人能赚到钱便是成功,并不问问钱的来历是否清白合法,金钱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主宰的世界中,他们的处境动机,他们的喜怒哀乐,大都与金钱的占有有关,所以欧·亨利描绘的世态人情,无论是善是恶,都有某种美国式的单纯。

欧·亨利小说中感人至深的落魄的小人物在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对他人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做出难能可贵的牺牲。

为了给丈夫购买一条白金表链作为圣诞礼物,妻子卖掉了一头秀发。

而丈夫出于同样的目的,卖掉金表给妻子买了一套发梳。

尽管彼此的礼物都失去了使用价值,但他们从中获得的情感是无价的。

为了鼓励贫病交加的年轻画家顽强地活下去,老画家于风雨之夜挣扎着往墙上画了一片永不凋落的常青藤叶。

他为自己的杰作付出生命的代价,但青年画家却因此获得勇气而活了下来。

一个富人已经沦落到挨饿的地步,但他坚持履行自己的一年一度在感恩节请穷苦朋友吃饭的职责。

论欧·亨利小说的语言艺术

论欧·亨利小说的语言艺术

练朴 实 , 耐人 寻味 , 富有生 活情趣 , 常通过 别 出心 裁 的手法表现复杂 的情感 。本文试 图从 欧・ 亨利的小说 语言特色 出发 , 探究欧 ・ 亨利小说 的艺术风格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夸张 、 反语等手 法制造幽默诙谐 的语 言效果 , 使字里 行 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如《 两个 感恩节的绅士》 中,
流浪汉彼得的“ 眼睛活像 两颗淡色 的醋栗 ……使他 的 翻起来 的衣领失去 了时髦 的意味 ” , 通过 夸张的手 法 再现 了滑稽可笑 的流浪汉形象 。如《 忙碌经 纪人 的浪 漫 史》 使用 了幽默 、 风趣 、 诙 谐 的喜 剧语 言 , 山崩 、 冰 J f J 移动 、 飓风等都在 经纪人 的事 务所“ 上演” , 经纪人 “ 忙得仿佛在跳 脚尖舞” , “ 从股票行市 指示器跳到 电 话 机 ……灵活得 像是 一个训 练有 素的小 丑 ” ,又像 部 高速 运转精 巧结 实 的机 器 ……动 作和 决断都 像钟 表的机件那样恰 当而迅速 ……” ,这里 欧 ・ 亨 利 用 夸张 、 双关 、 联想、 比喻等手 法勾勒 了一个 为钱 而



欧- 亨利小说的修辞手法
( 一) 独 具 特 色 的 比喻 在欧・ 亨利 小说 中 , 夸张、 讽刺、 双关 、 拟 人等修 辞手 法随处可见 , 但 出现频率最 高 、 最 具特色 的还 是
比喻手法 。欧 ・ 亨利小说中人物神态 、 动作 、 外貌等描 写都运 用了生动而精妙 的比喻 , 如《 麦琪的礼物》 中, 在 家门 口呆住 的吉姆 “ 像一条猎 狗嗅到鹌鹑 气味似 的纹 丝不 动 ” 。 为此而 感动 的德拉像 “ 一只被 火烫 着 的小 猫似 的跳 了起来 ” , 通过I 妙 的动静对 比使 人物 的动 作神 态跃然纸上 。再如《 警察与赞 美诗》 中的流 浪 汉苏贝看到侍者 的“ 声音像 奶油蛋糕 , 眼 睛像曼哈 顿 式鸡尾酒里 的红樱 桃” , 将外 表斯 文 、 彬彬有礼 、 神 态愤怒的侍者 生动 描绘 出来 ;苏 贝被扔 出去 , “ 叉出 门外……他一节一 节地撑 了起 来” , 用打 开的折尺 比 喻苏 贝起 身 的动 作 , 充 满 了机 械特 性 , 令人 感 到 滑 稽可 笑 。[ ¨《 比绵塔 薄 饼》 中“ 我 的思 想像 牛群 一 样 ……它们却 乱兜 圈子 ” , 通过生 动 、 朴 实的 比喻创 造 出明晰的意象 ; 在《 财 神与爱神》 中, 安东尼 教训儿 子, “ 有 了钱 就好 办 ,并 且办 得 跟肥 皂油 脂 一般 滑 溜” , 将金 钱至 上者的嘴脸 刻画得栩栩如生。 欧・ 亨利小 说 中还有很 多类似 的 比喻 , 如“ 小 炖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研究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研究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研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是一部受欢迎的经典作品,在当今时代仍然拥有持续的影响力。

这部作品以其情感真挚、生动而鲜明的语言表达,塑造出一个令人不禁惊叹的传奇故事,这也是它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简洁平实、叙事互文化和朴实质朴。

第一,作者使用简洁平实的语言。

整个小说中使用的语言大多简洁而准确,淡雅而不乏美感。

书中尽可能减少繁琐的表达,用词不多但是精准有力。

例如,“突然一敲门声,令我害怕,”这种简洁的语言可以有效地传达出小说中的恐惧感。

第二,作者使用叙事性的语言表达互文化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介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他使用诸如“文化冲突”之类的概念,来描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以及必须跨越文化差异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最后,书中使用朴实质朴的语言。

尽管本书的主题内容涉及跨文化交流,但作者却把浩繁复杂的文化差异,转变成简单的青少年的情感,例如仇恨、害怕、愤怒等。

小说的情节无非叙述了一个美丽而又简单的故事,围绕青少年的情感展开,加深了读者对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的理解。

总之,《麦琪的礼物》是一部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语言特点,为
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刻而激动人心的阅读体验。

简洁平实的语言、叙事性的语言表达和朴实质朴的语言,无不将小说完美地表现出来。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深刻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也会受到鼓舞,希望能够跨越文化的界限,追求真正的和谐。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研究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研究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语言特点研究本文以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为研究对象,以语言特点为中心,深入观察和分析这部作品的语言特点,试图从中挖掘出人物性格,以及欧亨利作者的创作思想的一些隐忍的内涵。

一、欧亨利的语言特点欧亨利的语言特点表现在他的文字上。

欧亨利的语言特征是像圆珠笔一样通畅、地道、温顺;他的文字简洁而又不失深度,具有流畅的叙述性。

其文体鲜明,表现出浓浓的传统哥特风格,传达出作者的浓厚情感及深刻的遐思。

他的笔法清晰明确,对人物性格、行为及心理活动均进行了深入地刻画。

二、《麦琪的礼物》中语言特点的展示欧亨利聪明博识,他在《麦琪的礼物》中的文字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

他借助细腻的表达,直击读者的内心,形成一种细致而深入的语言美学描绘。

这文体渗透性强,对深邃人生意境及深刻情感交流有着高超的描绘能力,同时又把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内涵绘制出来。

由于欧亨利写作风格娴熟,他写的篇章充满深意,极具细腻感,甚至可以在其中见到其反思读者内心的情感之火。

在《麦琪的礼物》中,欧亨利以流畅而又微妙的方式,把麦琪的礼物的故事的生动有趣的描写,叙述出德性的改变以及麦琪整个个性的转变,让人同情和感动,让人们对小女孩的抉择以及最终的结局有更深刻的体悟。

三、欧亨利作者的创作思想欧亨利在创作《麦琪的礼物》时,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思想观点。

他总是把道德准则放在自己的写作中,让人们在内心领悟。

欧亨利的创作以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高尚的道德准则为核心,他运用简单而丰满的笔调,表达了他对人性的认知,强调人本质的价值,以及表达了他对人们的理想追求。

在《麦琪的礼物》中,欧亨利利用语言表现出良好的道德,使人欣赏到灵魂的美丽,启示和激励读者正确认识人生,对世界充满正能量,做好人,向善为节。

四、总结在研究过欧亨利的语言特点以及《麦琪的礼物》中的语言特征以及欧亨利的创作思想的基础上,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他的文字之美。

欧亨利具有娴熟的文笔,他创作出的小说和短篇故事深具美感及意义,充满对人性及人生道路的思考,传达了他渊博的学识及深刻的哲思,同时也触动了读者内心的感情并让人们走出思索世界的能量。

论欧_亨利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_牛军伟

论欧_亨利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_牛军伟
(四)细腻的细节描写 好的小说不仅需要起伏跌宕的情节,而且要有 细腻的细节描述。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栩栩如生的人 物形象的刻画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细腻的细节描写 和心理刻画。[5 ]如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以准确 而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展示固有矛盾, 使形象显得真实生动,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 染力,达到了思想与艺术的完美效果。在《最后一片 常春藤叶》中,作者幽默地说艺术青年们之所以选择 格林威治村作为艺术区,是因为商人“在这条街上转 弯抹角,大兜圈子”,到最后才发现“空手而回”。随意 的幽默却反映了艺术青年的艰辛。 尽管欧·亨利作品中描绘的都是社会底层人物, 但他能在鞭挞和批判资本主义不公平社会的同时, 对人性美进行赞扬和讴歌,为美好而吟唱。欧·亨利 的语言艺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艺术宝库,值得后人 学习、吸收。
[参考文献] [1]朱维之,赵澧,黄晋凯.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
第 6 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李园,刘颖钰.浅析欧·亨利小说语言特征及写作
特点[J].外国文学研究,2010(3). [3] 张华. 欧·亨利小说的叙事结构与语言张力管窥
[J].作家杂志,2009(8). [4]樊林.匠心独运的反衬,惊世骇俗的震撼:浅议欧·
125
M angZhong Literature
总第 478期
是有价值的事物,而且二者都需要人的努力才能得到 收获,一个本体对应两个喻体。在《提线木偶》中,作者 以“像耗子啃奶酪”“像水蛭”“像牙医拔牙”等比喻来 形容极其险恶的职业窃贼,达到多角度强化表达效果 的目的,这是需要文字功力做基础的。
三、准确生动的遣词造句
学术视点
论欧·亨利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牛军伟
(新乡医学院外国语言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

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

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

浅谈欧亨利的写作风格——以《警察与赞美诗》为例在欧亨利的作品中,很多都来自于他对生活的倾听与感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社会的无情,运用幽默的语言、出人意料的情节表达了自己的愤懑之情。

《警察与赞美诗》作为欧亨利的经典作品,以独特的构思角度、讽刺的喜剧性创作手法,将社会中的真实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利用幽默语言,展示残酷现实与悲悯人物在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中,语言反射出残酷的社会现实及文中“含泪微笑”式的人物是其小说的特色之一,这种语言表现手法不仅为小说注入了勃勃生机,还让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栩栩如生,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悲悯的人生和小说悲惨的结局。

欧亨利小说中的幽默语言是与众不同的,在幽默中掺杂着冷酷的情感,而且还有一定的含蓄性,为小说奠定了忧伤的感情基调,让读者感受到黑色幽默独特的效果。

在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很多主人公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身份卑微,过着凄惨悲凉的生活。

欧亨利运用黑色幽默的手法,从多个方面表现了世态的炎凉,社会的冷酷无情。

例如:《警察与赞美诗》中,在寒冷的冬日,因主人公居无定所,他就开始计划入狱的方式。

如,他想去一家比较高级的餐馆大吃一顿,一只香喷喷的烤鸭就足够了,但是当主人公苏比走进餐馆时,他“伤风败俗的皮鞋”引起了侍者注意[1]。

欧亨利运用“Decadent”来描述他破旧不堪的鞋,这种运用幽默而夸张的手法将这双鞋的破表达到了极致。

当主人公“白吃”计划失败时,作者又运用了幽默的语言进行描绘:“扭转了那只烤鸭显遭暗算的命运”,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小说的幽默风趣,但在这幽默中却隐含了主人公卑微的身份,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底层社会人们的同情。

二、奇巧的情节设计,结局出人意料在欧亨利短篇小说中,故事情节的曲折和情节的独特性,往往会让读者出乎意料。

作者在设计小说情节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现实与预想逻辑的反差性,设计了独特且丰富的故事情节,通过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激发读者好奇心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大大提升了读者的兴趣。

浅谈欧·亨利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欧·亨利小说的艺术特色

浅谈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欧·亨利是美国20世纪初期杰出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在世界文学史上与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小说大师”。

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

他的短篇小说从各个角度揭露和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道德的虚伪、贫富的悬殊、人与人之间相互倾轧,描写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和痛苦,颂扬他们真挚的爱情和友谊、自我牺牲的高尚行为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欧·亨利的小说从题材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三类。

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

作品中蕴含浓郁的美国风味。

此时正值美国内战后的“镀金时代”,拜金主义盛行,坑蒙拐骗样样齐全,贪污泛滥成灾,似乎只要能赚到钱便是成功,并不问问钱的来历是否清白合法,金钱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马克·吐温说:“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贫穷总是不方便的。

但只有在美国,贫穷是耻辱。

”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主宰的世界中,他们的处境动机,他们的喜怒哀乐,大都与金钱的占有有关,所以欧·亨利描绘的世态人情,无论是善是恶,都有某种美国式的单纯。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人物的冲突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矛盾的中心似乎都是贫与富。

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对于社会的黑暗和法律的不公深有感受。

曲折的人生、丰富的经历、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会的各种现象形象地概括在自己的小说中,以幽默的手法讽刺和抨击社会的黑暗、人性的卑劣和法律的伪善。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是一个曾经有理想有抱负却因为种种原因被打入社会底层而自暴自弃的流浪汉。

欧亨利写作特色

欧亨利写作特色

论欧亨利与其小说的结尾欧·亨利,美国小说家。

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

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

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百度)本文将从其的结尾设置,分析欧·亨利的艺术创作特点。

“欧・亨利手法”是一个艺术宝库,聚集了作家许多得心应手的法宝。

其中的“欧・亨利结尾”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这是欧・亨利的拿手好戏,是欧・亨利的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

它在“欧・亨利手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标志。

“当我们提起欧・亨利小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出人意料的结尾,这似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却实在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审美反应”(阮温陵,1998)。

通观欧・亨利小说,其引人入胜之情节,犹如山涧泉水,奔腾向前。

当读者被山泉的流程带到小说的目的地——结尾时,泉流却朝不同方向急速一转,来个突然拐弯,出现意想不到的结局。

这种意外结局,我们往往会被搞的莫名其妙,瞠目结舌。

但在惊奇之余,它马上就会使我们对前面情节所发生的一切恍然大悟,发觉这种意料之外,实在情理之中,令读者洞察主题的奥秘。

如此,我们便在其几篇小说中分析他的写作特色。

小说名篇《麦琪的礼物》即是一篇典型的代表作。

圣诞节就要来到了,按照基督教的风俗习惯,人们之间总要互相赠送礼物。

这篇小说描述一对贫困的年轻夫妻赠送礼物的故事。

这对年轻的夫妻是互敬互爱的,尽管生活贫困,他们之间却存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

为了对方的快乐,他们都乐意自己做出重大的牺牲。

小说一开始,就着意渲染了主人公德拉在圣诞节前夕产生的烦恼,从而突出了构成全篇情节基础的矛盾:想买礼物而经济拮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及其语言特色摘要:欧?亨利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在创作上擅于从平凡的生活中选取题材,以小见大;安排细致精巧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语言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诙谐幽默;在小说的结尾设置上,出人意料,被定义为“欧?亨利式结尾”。

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欧?亨利的作品享誉全球,历久弥新。

关键词:欧?亨利幽默语言故事情节引言欧?亨利是一位享誉世界文坛的著名短篇小说家,在创作风格上,以平凡真实的创作题材、细致精巧的故事情节、诙谐幽默的语言特征和出人意料的欧?亨利式结尾赢得了世界读者的赞誉和喜爱。

一、平凡真实的创作题材欧?亨利的小说选取的题材平凡而真实。

他所描写的往往是都市城镇普通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就像每天人们经历的喜怒哀乐一样平凡真实,但是他又能对这些平凡的生活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将形形色色的平凡人进行艺术加工,生动再现底层人物的生活情景,从而对社会的主题进行深刻地披露。

欧?亨利善于从底层人民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文学创作,首先与他复杂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欧?亨利的一生坎坷波折,他由祖母和姑姑抚养长大,15岁的时候在叔叔的药房里当过学徒,1882年以后,他先后做过牧羊人、厨师、婴儿看护员、歌手、戏剧演员、药剂师、绘图员、记者和出纳员等多种职业。

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深感受到美国西部底层人们身上勤劳、善良、勇敢、淳朴的美好品质,他们的生活状态和性格特点都成为了欧?亨利小说的重要素材。

1896年,欧?亨利受到了盗用公款的起诉,他在被传讯的前一天出逃,次年回国探望妻子被捕。

入狱服刑期间,他担任了监狱的药剂师并认真开始小说创作。

在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生动描写主人公希望通过骗吃骗喝、砸毁橱窗、小偷小摸被逮捕进监狱过冬的情景,《重新做人》里对盗贼吉米的描写,大概与他在狱中见闻有关。

丰富曲折的经历和与不同行业的底层人民的接触,使作者在小说中能够将真实的生活充分地体现出来。

欧?亨利在展示美国生活的全景图时,注重刻画平凡真实的底层人物,他选取的主人公朴实无华,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踏实地为生活努力,有的甚至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挣扎在温饱线上。

这些主人公虽然都是小人物,却都有着质朴善良的品格和真诚无私的情感。

《麦琪的礼物》描写了一对普通的相亲相爱的夫妻,妻子德拉为了给丈夫送一个可心的圣诞节礼物,剪去了自己心爱的长发,换取了二十块钱给丈夫买了白金表链。

《重新做人》里描写了盗贼吉米出狱后已经改邪归正,却为了救一个孩子而不顾再度入狱的后果重新盗窃,他的举动也得到了警察的宽容和谅解。

《最后一片叶子》里写了琼珊小姐认为常青藤叶子的凋落象征着自己生命的衰败,等叶子落光的时候就是自己应该死去的时候,因此精神萎靡、郁郁寡欢。

老管家贝尔曼为了保留琼珊的希望,在风雨凄苦的夜晚为她画了一幅永不凋零的叶子摆放窗外,自己却着凉患肺炎去世。

在欧?亨利的小说中,这些人物的身份是卑微的,他们挣扎在生活的深渊,为了生存而劳顿一生。

但是这些平凡的人物,却能够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保持自己高贵的品格、真挚的情感、坚定的追求,引起了读者对平凡人的深思,意义非凡。

二、细致精巧的故事情节欧?亨利小说故事情节的精巧表现在叙述线索的灵活转变上。

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几乎每一篇都能找到两条或者更多的叙述线索,灵活地转变叙述线索,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是他创作的主要手法。

代表作《麦琪的礼物》中,妻子德拉有一头瀑布一样美丽的秀发,丈夫吉姆有一块祖传的金表,这都是他们最心爱和最引以为傲的“奢侈品”。

为了给自己的伴侣一个可心的圣诞礼物,他们同时卖掉了自己最骄傲的物品,购买了对方“奢侈品”的附属品:表链和梳子。

但是世事弄人,他们阴错阳差地让彼此的礼物都成了无用的东西。

这里有两条叙述线索,一条线索是妻子德拉剪掉头发买了白金表链,另一条线索是丈夫吉姆卖掉金表买了整套发梳。

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最后碰撞在一起,真相大白,小说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情节的灵活设置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叙述的主线是无家可归的苏比一心想被捕入狱,在监狱里度过冬天。

他几次三番地向警察发起挑战,比如砸掉商店的橱窗、偷了别人的雨伞、在公共场所大喊大叫扰乱秩序,甚至当着警察的面调戏妇女,每一次的努力都让我们感觉他入狱是可能的,但是警察就是不抓捕他。

在这场荒诞的闹剧快要接近尾声时,作者转换成了苏比的视角,描写了苏比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他在赞美诗中放弃了要入狱的念头,决心洗心革面,却在这时被警察逮捕入狱。

在苏比想尽办法想要入狱时,他没能入狱,而在他放弃入狱念头时,却被抓捕,情节的精巧细致达到了传奇性的效果,令人赞叹。

欧?亨利小说故事情节的精巧还表现在他对情节的简化。

这种简化凝练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物环境的简化。

环境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欧?亨利大胆地放弃了这一常用方法,对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描写都简化到了最低的限度。

例如《麦琪的礼物》中,男女主人公吉姆和德拉处于什么样的时代?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两个人是如何相恋的?各自的工作和职业都是什么?作者都没有交待。

二是对重要情节的简化。

例如在《最后一片叶子》中,老管家贝尔曼在雨夜中画常青藤的叶子应该是小说的高潮所在,但是作者没有细致地描绘这一情节,甚至对贝尔曼都没有过多的交待,只是说“头一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的鞋子和衣服全都湿透了”“一盏没有熄火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还有一块调色板,上面涂抹着绿色和黄色的颜料”就完成了所有的描述。

贝尔曼如何在雨夜艰难为琼珊作画,如何在画好后怀着对琼珊关怀的心情将画作放到窗外都被略去,留下了大段的艺术空白。

三是对小说结尾的简化。

欧?亨利的小说结尾总是短促有力,给人无穷的遐想空间。

小说《二十年后》写了好友吉米和鲍勃有一个二十年后重聚的约定。

当警察吉米去赴约时,却认出鲍勃正是要逮捕的通缉犯。

小说以吉米留下的一张纸条作为结尾:“鲍勃:我是准时到场的。

在你划火柴点雪茄烟时,我发觉你正是芝加哥要缉捕的人。

我自己总有些不忍下手,所以我走开,找了一个便衣探员来干这件事。

”鲍勃是如何被抓捕的?他的心情如何?鲍勃被捕后吉米是否获得了嘉奖?他的心情又是怎样?作者没有再写下去,而是给了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三、诙谐幽默的语言特征幽默是美国文学的传统,欧?亨利无疑也是一位出色的幽默大师。

他受当时很多文学大家的影响,加之自己丰富曲折的生活经历,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幽默语言,使小说读起来生动活泼,十分有趣。

在他的作品里,不仅可以见到底层人物使用一些有趣的俚语,也能发现他擅于使用夸张、比喻、用典、谐音、双关语等多种修辞方法。

在《两位感恩的绅士》里,欧?亨利用“两颗淡色的醋栗”来描写流浪汉的眼睛,夸张地表现了流浪汉生动的形象。

在《麦琪的礼物》中,欧?亨利写德拉美丽的长发,说“如果示巴女王也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总有一天德拉会把头发披散下来,露出窗外晾干,使那女王的珍珠宝贝黯然失色”,写吉姆的金表时说,如果把所有的金银珠宝都放在地窖里,让所罗门王当守门人,那他遇见了吉姆掏出金表来看一眼时,也会“嫉妒得吹胡子瞪眼睛”,这种夸张的描写在欧?亨利的小说中随处可见,不仅增强了情节的表达效果,也为小说增加了幽默的喜剧成分。

除此之外,欧?亨利的语言还有一种诙谐效果的幽默。

在《精确的婚姻学》中,作者有一段对寡妇的侧面描写:“我有一个老朋友,齐克?罗特原先在杂耍场卖苏打水和拔牙齿,去年喝了一个老医生的消化药,而没有喝老是使他大醉的万灵药,结果害得老婆当了寡妇。

”这段话不仅介绍了寡妇的背景,又讽刺了寡妇的丈夫酗酒成性的恶习,还嘲笑了给他看病的医生是如何的昏庸。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也不乏一些善意的诙谐语言来增强小说的幽默效果。

他写苏比想要去监狱蹲三个月是他“伟大的理想”,而那个有监狱和疯人院的小岛让他“梦寐以求”,而法律这个国家最严厉的武器竟然是“比慈善还和蔼可亲”(言外之意是慈善比法律要冷漠得多)。

四、出人意料的特殊结尾欧?亨利在小说结尾的设置上显示了惊人的独创性,他闻名世界的代表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犹如中国曲艺中的“抖包袱“艺术,他的小说往往在故事的发展中对重要的情节严守秘密,只在个别的地方做简要的说明,做好铺垫,等到结尾时才将“包袱”抖出来,向读者展示出最重要的真相,使情节跳出人们潜意识里预设的结局,峰回路转,令人错愕。

读者在看到结尾的同时,才能得知整个故事的意义和人物性格的全部真实,在惊讶之余,又不得不承认其合理性,戏剧性的转变让读者不得不对作者绝妙安排拍手叫绝,这种特色也被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代表作都是这一创作艺术的成功实践,其他诸如在《女巫的面包》中,女主人公玛莎小姐是个大龄剩女,她对常来自己面包店买面包的中年男人心生爱慕。

为了表达自己的情谊,她偷偷在中年男人购买的陈旧面包中添加了黄油。

按照通常的逻辑,接下来将要展开的应该是一个男女之间情愫传递的爱情故事,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年男人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反而非常愤怒地冲到面包店对玛莎小姐破口大骂,甚至想大打出手,原来这个中年男人购买陈旧面包是为了绘图需要,而面包中的黄油使他的心血付诸东流。

小说的结局打破了读者“大团圆”式的阅读经验,创造了意想不到又意味深刻的结局。

语参考文献[1]刘红艳.精巧幽默见真功――论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风格[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03).[2]农舒淋.欧?亨利小说语言特征及写作特点分析[J].芒种,2013(02).生态视角下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解读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运营与管理学院肖宇摘要:生态主义理念对于人类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生态主义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这不仅是作者生态观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文学的一个责任,即通过文学之笔来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从而能够实现对生态的保护。

本文从生态视角出发对《鲁滨逊漂流记》进行解读。

关键词:生态视角《鲁滨逊漂流记》文学责任艺术引言上世纪七十年代,人类生活的环境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周围的环境不断恶化,由于人对资源以及环境的过度开采,使得这种变化逐渐加重。

人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无法实现与外部世界的分离,因此只好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衍生到社会以及自然生态的领域。

人们在对环境问题进行关注的时候,也开始对文学作品中的生态问题进行探讨,生态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态文学认为自然生态应该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伦理价值的尺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的发展变得更加迅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逐渐失去平衡,在生态主义理论背景下,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与生态环境的发展非常不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恶劣,生态主义对于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十分和谐的探讨,希望可以唤起人们的觉醒意识,能够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能对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进行探讨,从而控制这种破坏的力度,构建一种和谐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