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示例文章篇一:哇塞!一听到“发动机电控系统”这个词,是不是感觉有点懵?嘿嘿,其实我一开始也不太懂,但是后来老师给我们讲了,我就好像突然开了窍一样!你想想看,发动机就像是汽车的心脏,那电控系统呢,就像是指挥这个心脏跳动的大脑!它可太重要啦!发动机电控系统主要是由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器这几个部分组成的。
传感器就像是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能感知发动机的各种情况,比如进气量啦、水温啦、转速啦等等。
这不就跟我们在学校里,要时刻留意老师的表情和动作,才能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是一个道理嘛!ECU 呢,那可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大脑!它接收传感器传来的各种信息,然后快速地进行分析和处理,就像我们的班长一样,迅速做出决定,下达指令。
“哎呀,这个进气量不够,得加大点儿!”“水温太高啦,得启动风扇降温!”执行器呢,就是听ECU 指挥干活的小伙伴。
比如说喷油器,ECU 说该喷多少油,它就得乖乖照做。
这就好比我们听老师的话,老师让干啥就干啥。
有一次,我们班搞活动,我就觉得这跟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工作有点像。
我就像是传感器,到处观察情况,然后告诉班长(ECU),班长迅速决定怎么做,然后让其他同学(执行器)去执行任务。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趣?再说了,要是没有这个电控系统,发动机可就乱套啦!就像我们上体育课,没有体育老师指挥,大家都乱哄哄的,那怎么能行呢?所以啊,发动机电控系统可真是个神奇又重要的东西!它让发动机能更高效、更稳定地工作,就像给汽车装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带着我们飞快地奔跑在大路上!我觉得,了解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让我们对汽车有更深的认识,说不定以后还能自己动手修修车呢!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示例文章篇二:哎呀,我的天呐!发动机电控系统?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啊,一点儿也不难理解!就像我们人的身体有好多器官一起工作,发动机电控系统也有好多部分一起合作,让汽车跑得又快又稳。
电控的功能是什么原理

电控的功能是什么原理电控(电子控制)是一种基于电子技术实现的控制系统,用于控制各种设备的工作。
它通过对电流、电压、频率、功率等电参数进行监测、测量、调整和控制,实现对设备的精确控制和运行管理。
电控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筑、交通、家居等领域,为各种设备的运行提供了方便、高效、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电控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和原理:1. 信号采集和测量:电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变送器等装置对设备的各种信号进行采集和测量,例如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电压等。
通过这些测量值,电控系统可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
2. 信号处理和判断:电控系统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判断,判断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或维修。
信号处理可以通过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滤波器等实现,判断则可以通过比较、逻辑运算、数学模型等方法完成。
3. 控制指令生成和发送:在判断设备需要进行调整或维修时,电控系统会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并发送给设备。
控制指令可以是开关信号、调整参数、运行模式等形式,通过控制指令,电控系统可以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调节。
4. 反馈控制和闭环控制:电控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或其他装置获取设备运行的反馈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进而调整控制指令,实现设备运行的闭环控制。
反馈控制可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使设备能够按照设定的要求进行工作。
5. 通信和网络:电控系统可以通过通信和网络技术实现与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数据交换和联动控制。
通过网络,电控系统可以实现设备的集中监控和远程控制,提高设备的管理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6. 数据存储和分析:电控系统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诊断故障原因、优化设备运行参数等。
数据存储和分析可以提供决策依据,帮助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7. 故障诊断和报警:电控系统具备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当设备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系统可以自动发出警报,并提供故障诊断信息,帮助运维人员及时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电控系统是一种利用电子技术控制机械设备工作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它通过电子元件和微处理器来监测、控制和调节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本文将介绍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控制器和执行器等方面。
1. 传感器传感器是电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感知机械设备的各种工作状态。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传感器将感知到的物理量转化为可供电控系统识别和处理的电信号。
2. 信号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原始信号通常是微弱而干扰较多的,需要进行信号处理以提取有效信息。
信号处理包括滤波、放大和数字化等过程。
滤波可以清除噪声和干扰,放大可以将微弱信号放大到适合电控系统处理的范围,数字化可以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方便后续处理。
3. 控制器控制器是电控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接收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进行计算和决策,生成控制信号。
常见的控制器包括单片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
控制器可以根据不同的输入信号进行逻辑运算,实现对机械设备的精确控制。
4. 执行器执行器是电控系统中负责执行控制信号的设备,它可以将电信号转化为能量信号,用于驱动机械设备的运动。
常见的执行器包括电动机、气动阀、液压缸等。
执行器的类型和工作方式取决于控制对象的特性和要求,通过执行器的运动或操作,可以实现对机械设备的精确控制和调节。
5. 反馈系统为了确保电控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通常会引入反馈系统。
反馈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等设备感知执行器的运动状态,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控制器,以便进行实时调节和修正。
通过不断监测反馈信号,控制器可以动态地调整控制策略,使得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传感器→ 信号处理→ 控制器→ 执行器→ 反馈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电控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功能,如温控系统、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控制系统等。
汽车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电控系统工作原理
汽车电控系统是现代汽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监控和控制车辆的各种功能,以确保车辆的安全性、性能和燃油效率。
汽车电控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ECU)、变速器控制单元、刹车控制系统、空调控制系统等。
这些系统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控制来实现汽车的各种功能。
汽车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传感器采集数据,汽车上安装了各种传感器,如氧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油门位置传感器等,它们负责监测车辆的各种参数,如发动机转速、车速、油门开度等。
2. 数据处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被送往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等控制单元,这些控制单元会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控制策略。
3. 控制执行器,根据处理后的数据,控制单元会向执行器发送指令,比如调整发动机点火时机、喷油量、变速器换挡等,以实现最佳的动力输出和燃油效率。
4. 反馈控制,在执行器执行指令后,传感器会再次采集数据并反馈给控制单元,以便对控制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这样的过程,汽车电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发动机、变速器、刹车等关键部件的精准控制,以确保车辆的性能、安全性和燃油效率。
同时,汽车电控系统也为汽车后续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例如自动驾驶技术的实现离不开先进的电控系统。
总的来说,汽车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控制单元处理数据、执行器执行指令和反馈控制的循环过程,以实现对车辆各种功能的精准控制和优化。
这一系统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性。
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控系统是一种利用电子设备来控制和调节机械、电气或其他系统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传感器采集信息:电控系统首先通过传感器采集所需的信息,例如温度、压力、速度等。
传感器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器。
2.控制器处理信号:控制器接收传感器发送的信号,并根据预定的算法和逻辑进行处理。
控制器通常由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组成,它会根据输入信号进行计算和判断,并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
3.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控制器通过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例如电动机、阀门、开关等。
输出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或数字信号,用于控制执行器的运动或状态。
4.反馈机制:为了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电控系统通常会设置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通过传感器检测执行器的状态或系统的反馈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回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修正,以实现所需的控制效果。
5.系统监控和保护:电控系统通常还具备系统监控和保护功能。
它会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识别故障或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报警、自动切断电源等,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总的来说,电控系统利用传感器采集信息,控制器进行信号处理和计算,通过输出信号控制执行器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并通过反馈机制和系统监控保护功能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控系统广泛
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家用电器、交通运输等领域,提高了系统的效率、精度和可靠性。
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是指通过电能储存系统(如电池组)为动力源,通过电动机驱动车辆前进、制动、转向等等,并通过电控单元对电机和电池组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系统。
其主要工作原理如下:
1. 电能储存:纯电动汽车采用电池组储存电能,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会不断变化,因此需要对电池组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2. 电机驱动:电池组通过电控单元输出电能,驱动电机转动以推动车辆前进、制动、转向等操作。
3. 能量回收:在制动或惯性滑行时,电机通过反向转动将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组中,以实现能量回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车速控制:电控单元根据车速信号和驾驶员的指令控制电机输出电能,从而控制车速。
5. 压缩制动:电控单元根据制动信号控制电机回转,使车轮减速,达到制动效果。
6. 转向控制:电控单元通过控制电机转速差实现转向,例如左转时,左侧轮胎电机转速增加,右侧轮胎电机转速减小。
总之,纯电动汽车电控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池组储存电能,通过电控单元实时监测和控制电池组和电机,从而实现车辆的驱动、制动、转向等操作。
- 1 -。
汽车电控系统工作原理与结构

汽车电控系统工作原理与结构汽车电控系统是指用电子技术控制汽车运行和操作的系统。
它是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应用,通过精确控制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灯光系统等汽车的相关部件,提高汽车的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从工作原理和结构两个方面,详细介绍汽车电控系统的相关知识。
一、工作原理1.传感器感知:汽车电控系统通过传感器感知车身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电学参数。
例如,氧传感器能够感知排气中的氧含量,进而判断发动机的燃烧情况;油温传感器能够感知发动机的油温,从而为油路提供适当的油量和油压。
2.信号转化:传感器将感知到的参数转化为电信号,从而为后续的电子元件处理和传输提供基础。
例如,氧传感器将氧含量转化为电压信号,通过电缆传输给电控单元。
3.信号处理:电控单元作为汽车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接收各个传感器传来的电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计算各参数的值,并根据预先设定的控制策略制定相应的控制命令。
例如,在发动机控制方面,电控单元根据氧传感器的信号计算空燃比,再根据设定的控制策略调整喷油时间和量。
4.执行器控制:执行器根据电控单元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相应部件的工作状态。
例如,喷油器根据电控单元的命令,调节燃油的喷入量和喷射时间,从而实现发动机功率和排放控制。
二、结构1.感知系统:感知系统由各种传感器组成,用于感知控制参数。
例如,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氧传感器、油温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
2.信号调理系统:信号调理系统用于将传感器感知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转化。
例如,模拟信号经过模拟电路处理后,转化为数字信号,再传输给电控单元进行处理。
3.控制器:控制器是整个电控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接收和处理感知到的信号,并根据设定的控制算法制定控制策略。
控制器一般由微处理器和相应的存储器组成。
4.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命令,控制汽车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
例如,喷油器根据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调整喷油时间和量;制动系统根据控制器的信号,调节制动力度。
汽油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分析

汽油机电控系统工作原理分析汽油机电控系统是指通过电子技术、传感器和控制算法来实现对汽油机运行状态和性能的监测、调节和控制的系统。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检测:汽油机电控系统会安装各种传感器来检测发动机的运行状态,如氧气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将发动机运行状态转化为电信号,并发送给控制单元(ECU)进行处理。
2. 数据处理:控制单元(ECU)接收到传感器传来的电信号后,会将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它会根据这些数据来判断发动机当前的工作状态,如氧气传感器数据可以用来计算燃烧效率,进气温度传感器数据可以用来调节进气量等。
同时,ECU还会根据预设好的控制算法来处理这些数据,生成相应的控制策略。
3. 控制策略生成:ECU根据传感器数据和控制算法生成控制策略,包括点火时机、燃油喷射量、排气调节等。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ECU可以实现对发动机的精确控制,以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污染物、提升动力性能等。
4. 执行输出:ECU将生成的控制策略通过输出接口发送给执行机构,如点火线圈、喷油嘴、气门调节器等。
这些执行机构会根据ECU发送的指令来执行相应的动作,如点火线圈点火、喷油嘴喷油、气门开启和关闭等。
5. 反馈检测:电控系统还配备了反馈检测机制,用于监测执行机构的实际执行情况。
例如,点火系统可以通过曲轴位置传感器和火花塞传感器检测点火状态,喷油系统可以通过燃油压力传感器和喷油嘴压力传感器检测喷油量等。
ECU会实时监测这些反馈信号,如果发现与期望结果不符,会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总结起来,汽油机电控系统通过传感器对发动机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并将这些数据传输给控制单元(ECU)。
ECU根据预设的控制算法生成相应的控制策略,并通过输出接口发送给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根据ECU的指令实施相应的动作,完成对发动机运行状态的精确控制。
通过这一系列的控制和反馈机制,汽油机电控系统能够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降低排放污染物、提升动力性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控系统工作原理一、电控系统工作原理随着科技进步和电子工业的发展,国产轿车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的比率逐年增加,早在2000年,一汽—大众就宣布停止化油器式发动机的生产,产品全部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最早研究和开发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是德国博世(Bosch)公司,汽油喷射技术首先应用于飞机发动机,随着对汽车节能降耗、降低排放和提高舒适性、增加动力性的要求,这一技术被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上。
目前,博世公司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捷达王轿车就采用了博世公司最新开发的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并根据中国的国情做了改进和匹配。
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为电子控制多点燃油顺序喷射系统,闭环控制,其突出特点是喷油量及点火时刻综合控制。
该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执行器等组成,传感器为燃油喷射系统和点火系统所共用。
1.Motronic M3.8.2发动机电控管理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Motronic M3.8.2电控系统由电控单元(即ECU,俗称电脑)、发动机转速传感器(也称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流阀体、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发动机水温传感器)、k传感器(即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相位传感器(也称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或霍尔传感器)、双点火线圈、油压调节器和喷油器等组成。
驾驶员通过节气门(俗称油门)控制发动机进气量,控制单元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得知节气门开度,再综合发动机转速、空气流量、进气温度、λ探测值等各传感器及电子开关提供的信息,经分析、计算,确定出最佳喷油量和点火时刻,向喷油器和点火线圈发出喷油和点火指令。
发动机转速和空气流量信号是ECU计算基本喷油量的主信号,ECU再根据进气温度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A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和节气门位置等信号对喷油量进行必要的修正,确定出实际喷油量,然后根据转速传感器得到的曲轴位置信号和相位传感器检测到的1缸压缩上止点信号,适时地向喷油器和点火线圈发出动作指令。
发动机工作可分为如下工况:(1)起动工况发动机被起动机带动运转,当转速低于某值时,ECU识别出发动机处于起动工况,根据转速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节流阀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等提供的信号,以及ECU中存储的最佳控制参数,计算出起动喷油量、点火角度和怠速直流电机的位置,并驱动喷油器和点火动力组件动作,使节气门处于起动位置,保证发动机顺利起动。
发动机起动后,当转速超过某值时,则起动工况结束。
捷达王轿车起动时,司机无需踏油门踏板、节气门会自动处于最佳起动位置。
(2)怠速工况发动机起动后,怠速运转时,节流阀体内的怠速开关触点闭合,ECU根据此信号得知发动机处于怠速工况,同时根据冷却液温度传感器信号计算出目标转速(存储在ECU中的理论转速,温度越低,理论转速越高,以保证发动机在低温时稳定运转并快速暖机),并与实际转速进行比较,根据转速差的正负和大小,使节气门处于目标位置,以保证发动机怠速转速达到目标值。
KCU同时还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来稳定发动机怠速。
捷达王发动机热车后怠速转速理论值设置为840r/mjn,怠速点火提前角设置为上止点前12°,这些值存储在ECU中,人工不能调整。
(3)运行工况运行工况又包括部分负荷、全负荷、加减速过渡及被拖动等工况。
ECU根据转速传感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流阀位置传感器、冷却液温度和进气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等信号及ECU中存储的最佳控制参数,计算出基本喷油量和修正喷油量,以及基本点火角和修正点火角,通过驱动电路输出到喷油器和点火动力组件。
ECU根据节流阀开度判断全负荷状态,根据节流阀开度的变化率确定加减速状态。
当怠速触点闭合且发动机转速超过某一转速时,说明发动机被拖动运转,不需要输出动力,则ECU控制喷油器停止喷油;当转速低于某一下限值时,喷油器恢复供油,以防止发动机熄火。
2.电控系统主要部件及其工作原理(1)电控单元(ECU)电控单元(ECU)安装在驾驶员侧风挡玻璃前流水槽内,由支架固定。
ECU是电控管理系统计算、转换和执行的核心,实际上是一台微电脑。
它接收各传感器输入的发动机工况数据信号,同时借助于已存储在ECU中的特性曲线或特性图,经过计算确定发动机的最佳喷油量和点火时刻,并通过驱动电路来驱动喷油器、点火动力组件及怠速直流电机等执行器,完成对空燃比、点火提前角、怠速转速、CO排放及空调器等的控制。
(2)空气流量计空气流量计安装在进气管上,用来检测发动机吸入的空气量,它是确定发动机负荷的主信号。
捷达王发动机采用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热膜电阻(发热体)和空气温度计电阻(温度补偿电阻)是惠斯通电桥,空气流量越大,热膜损失的热量越多,要保持发热体温度与空气温度差恒定,就要增加热膜的电功率。
控制电流使两者温度差保持恒定,这样就可以根据其输出电压来检测出空气流量。
怠速工况时,空气流量较小,传感器输出电压较低,大负荷时输出电压较高。
空气流量计向ECU提供一个0—5V的电压信号。
(3)节流阀体(J338)节流阀体是一个电机系统组件ESB,它由怠速直流电机、怠速节气门电位计、节气门电位计、怠速开关、应急弹簧等组成。
按技术要求,节流阀体外壳不能打开检修,也不允许人工调整,只能用大众公司专用故障诊断仪V.A.G1551或V.A.G1552的04功能“基本调整”来进行设定。
节气门电位计(G69):节气门电位计与节气门轴连接,它的阻值变化反映了节气门在全部开度范围的位置,此信号作为主要的负荷辅助信号,直接影响发动机喷油量和点火角,还根据节气门位置信号的变化率来识别加减速工况。
当节气门位置信号中断时,ECU用发动机转速信号和空气流量计信号计算出一个替代值,发动机仍能运转。
怠速节气门电位计(G88):怠速节气门电位计与怠速直流电机连在一起,向控制单元提供节气门的当前位置及怠速范围内怠速电机的位置。
当怠速节气门到达调节范围内极限时,如果节气门继续开启,怠速节气门电位计将不再起作用。
如果其信号中断,应急弹簧将节气门拉动进入机械应急运转状态,发动机怠速转速将有所提高。
怠速开关(F60):怠速开关在整个怠速调节范围内闭合,ECU通过怠速开关的闭合信号来识别怠速工况。
若怠速开关信号中断。
ECU将比较节气门电位计和怠速节气门电位计的值,根据两者的相位关系判别节气门的怠速位置。
怠速调节电机(V60):它是一个直流电机,能在怠速调节范围内通过齿轮驱动来操纵节气门开度。
ECU不断地采集转速传感器送来的转速信号并与理论怠速转速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偏差,ECU将根据节气门电位计当时的位置信息,在怠速范围内通过控制怠速直流电机来调节节气门开度,实现对怠速进气量的调节,以控制发动机怠速转速。
怠速控制同时也调节点火提前角,以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怠速稳定。
比如,在自动变速器增档时,ECU将推迟点火提前角,使车辆换档平顺。
怠速稳定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
如果怠速电机损坏或电路出现故障,则应急弹簧将节气门拉到一个特定的运转位置,以保证车辆续行。
(4)发动机转速传感器(G28)发动机转速传感器安装在缸体左后部,是一个电磁感应式传感器,它的作用有二:一是向ECU提供曲轴位置信号,二是向ECU提供发动机转速信号。
ECU根据这两个信号确定喷油和点火的顺序与时刻。
靶轮随曲轴转动,由于齿峰和齿谷的变化,使传感器磁场发生变化,传感器对应地输出一高电压和一低电压,ECU通过计算此脉冲信号的频率,得知发动机转速;在靶轮上有一处少2个齿,作为ECU识别曲轴位置的基准。
如果传感器损坏,信号中断,发动机将不能起动。
(未完待续)现在电喷发动机(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使用在轿车中越来越普遍,有消息称化油器式发动机轿车在我国各大城市将很快被“消灭”。
因此车主对电喷发动机的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了解了电喷发动机的“脾气”,您才能更好地使用和养护爱车。
电喷发动机与化油器式发动机有很大的区别,在使用操作方法上也颇有不同。
起动电喷发动机时(包括冷车起动),一般无需踩油门。
因为电喷发动机都有冷起动加浓、自动冷车快怠速功能,能保证发动机不论在冷车或热车状态下顺利起动;在起动发动机之前和起动过程中,像起动化油器式发动机那样反复快速踩油门踏板的方法来增加喷油量的做法是无效的。
因为电喷发动机的油门踏板只操纵节气门的开度,它的喷油量完全是电脑根据进气量参数来决定;在油箱缺油状态下,电喷发动机不应较长时间运转。
因为电动汽油泵是靠流过汽油泵的燃油来进行冷却的。
在油箱缺油状态下长时间运转发动机,会使电动汽油泵因过热而烧坏,所以如果您的爱车是电喷车,当仪表盘上的燃油警告灯亮时,应尽快加油;在发动机运转时不能拔下任何传感器插头,否则会在电脑中显现人为的故障代码,影响维修人员正确地判断和排除故障。
另外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在电喷车上装用大功率的移动式无线电话系统及无线电设备,以防止无线电信号对电脑工作产生干扰。
排气量、压缩比、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四者有什么关系?发动机中的几个数据名词如排气量、压缩比、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它们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技术人员在设计一款发动机时,先确定以上四个中的哪个数据?排气量是发动机工作容积的总和;压缩比是汽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的比值;最大功率是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之一,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做功能力的大小,在标明最大功率时一般要指明其产生最大功率时的转速;最大扭矩是发动机的另一主要指标,它是指发动机运转时从曲轴端输出的力矩最大值,当然它也是在特定转速下才有的。
一般来说排量越大,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越高,相应的最大扭矩也大。
而压缩比的确定要视使用燃油的情况而设定。
在设计发动机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排量和使用燃油的条件,高压缩比虽然能产生较大的动力,但相应的爆震也大,这会损害发动机,所以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压缩比才能满足正常使用。
但随着汽油标号的不断提高和发动机抗爆震技术的发展,现在的发动机已较普遍地提高了压缩比。
汽车安全的探索ABS ASR ESP当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刚刚问世时,人们纷纷为其卓越的安全性惊叹不已,有ABS装置的汽车不但说明其安全性能出类拔萃,而且档次也相当高级。
而今天,安装ABS的轿车已经相当普遍,经济型车也安装有ABS。
并且随着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更为先进的、保护范围更加广泛的安全装置相继问世了,其中ASR(驱动防滑系统,又称牵引力控制系统)和ESP(电控行驶平稳系统)最具代表性,它们的诞生使汽车的安全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ASR:驱动防滑系统(或称牵引力控制系统)汽车的牵引力控制可以通过减少节气门开度来降低发动机功率或者由制动器控制和轮打滑来达到目的,装有ASR的汽车综合这两种方法来工作,也就是ABS/A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