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荔城街概况
派潭=4个增江、3.5个新塘?增城各镇街面积排行榜出炉!你的镇街排第几?

派潭=4个增江、3.5个新塘?增城各镇街⾯积排⾏榜出炉!你的镇街排第⼏?在⼤增城⽣活了那么久不断见证着它的成长和变化特别是增城市撤市改区之后整体发展得更快了很多⼈见证着它的飞速发展但却很少⼈会停下来了解它甚⾄很多⼈都不了解⾃⼰所在的镇街多⼤⼜或者是⼀共有多少⼈⼝今天,⼩编就带着⼤伙们⼀起看看增城全部镇街的⼤⼩排名2015年正式撤市设区,现为⼴州市⼗⼀区之⼀,现辖7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284个⾏政村和58个社区,辖区内的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州市三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
增城⾯积1616.47平⽅公⾥,常住⼈⼝103.68万第1名:派潭镇总⾯积289.5平⽅公⾥,常住⼈⼝7.71万⼈派潭原来只是⼀个圩的名称,派潭墟相传建于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度被废,于清康熙年间始复墟。
派潭⼀名起源于“排潭”,据说派潭墟的河段有九个深潭,当地居民结⽊排、⽵排放⽊于潭中,沿河放排到东莞等地卖,叫“排潭”,后来演变成“派潭”。
派潭镇着⼒发展,有⽩⽔寨、⼤丰门等景区;⾦叶⼦温泉度假酒店,锦绣⾹江温泉发展⽣态⽂化旅游业⽣态⽂化旅游业,有⽩⽔寨、⼤丰门等景区;⾦叶⼦温泉度假酒店,锦绣⾹江温泉发展业;美⾷有烧鸡、菜⼼等,从⽽引⼊⼤批游客,推进经济发展。
第2名:正果镇总⾯积239.41平⽅公⾥,常住⼈⼝⼈⼝5.5万⼈正果名称起源于名叫余宾的牧童,相传他8岁时牧⽜,有特异功能,⽜不能⾛出其划定的圈吃草,据说后在此地“得成正果”。
位于半⼭区,其中畲族村是⼴州市唯⼀的少数民族聚居村。
旅游资源丰富,名胜有正果寺、佛爷寺、佛爷故居、成佛岩、明⼭寺、正因寺、洪圣庙等,正果云吞美⾷也吸引⼀⼤波游客前来尝试。
第3名:中新镇总⾯积236平⽅公⾥,常住⼈⼝9.6万⼈建国初,中新为第三区政府驻地,1952年划分出福和为第⼋区;1955年设中新乡;1958年改为中新⼈民公社;1983年改为中新区公所; 1987年改为中新镇⼈民政府;2004年2⽉,福和、镇龙并⼊成⽴中新镇⼈民政府;2004年2⽉,福和、镇龙并⼊成⽴中新镇⼈民政府;2005年8⽉,镇龙划⼊⼴州市萝岗区。
增城背景资料

"侨梦苑"入驻广州:融入全球创新链崛起侨智高地(《南方日报》2015-12-21)日期:2015-12-22 | 发布:广州市增城区政府| 字体选择:大中小广东正在开启连接世界的崭新空间。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重点支持的国家级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侨梦苑”正式落户广州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侨梦苑”,广州倾力打造的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综合服务枢纽、“一带一路”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合作示范区、华侨华人创新创业政策支撑高地,在广州国家级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帆起航,让中国梦,侨胞梦,在这里放飞。
“侨梦苑”,这个看似诗意的名字背后意蕴深刻、布局深远。
这里将为高层次的华侨华人提供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枢纽,同时又将推动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调动华侨华人,特别是侨商和专业人士开放共享,创新创业,同圆中国梦。
面对结构调整期和增速换挡期,广东率先迈出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步伐,把创新驱动作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重新构建新一轮发展的领先优势。
当前,广州正在科学谋划和推进“十三五”发展,进一步强化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在全国全省发展中充分发挥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
在全新的发展格局之中,“侨梦苑”如何充当创新资源的连接器和创新发展的加速器,打造“一带一路”开放共享协同创新合作示范区?汇聚各方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侨梦苑”如何从增城出发,为广州乃至广东开拓连接世界的新航道?开放格局找准风口广东布局创新驱动新支点一百年前,“下南洋”掀起了广东人“出海”闯世界的浪潮。
据统计,作为我国第一侨务大省,广东拥有3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2000多万归国侨眷,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百年后的今天,“侨梦苑”的建设正在开启广东敢为人先、创新开拓的新篇章。
为了更好地凝聚华侨华人资源,2014年10月,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与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裘援平就在国家级增城开发区建设“侨梦苑”展开了深入沟通交流,最终达成广州市与国侨办共建“侨梦苑”合作协议。
荔城街资料

增城街挂绿广场挂绿广场位于荔城街的商业中心。
广场所在地据增城县记等广献记载原名叫“ ”,闻名于世的“增城挂绿”母树就生长在这里。
挂绿广场于2000年由李晓刚先生创建而成,整个广场规划总用地面积459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
以挂绿母树为中心的挂绿广场分为三大功能区: 、 和 。
是一个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和消费购物的理想场所。
西园挂绿(导游词背诵)增城广场增城广场是一个广场式公园、公园式广场,占地600亩,是全国最大的文化广场。
被授予“全国特色广场”称号,由碧桂园集团更是杨国强先生投资近亿元全额捐资兴建并负责全部过程施工,2002年12月竣工。
广场绿化覆盖率达55%,绿化覆盖率68%。
从北往南:市政广场、历史文化长廊、音乐文化雕塑广场。
广场东侧:生态乐湖、西侧:园林绿地。
市政广场:市政广场占地3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人举行大型活动,万人永久舞台呈半圆形状布置,7330个坐席与绿化结合。
2005 《欢乐中国行——魅力增城》2007 《激情广场》2007 《乡村大世界——走进增城》音乐文化雕塑广场百花崖影百花崖影位于荔城镇边的百花林水库。
水库区内的大佛岭、木棉山上百花盛开,山清水秀。
水库边的摩崖刻有历代名人咏赞的诗文,倒映水中,故名。
现以百花林水库为中心,建设成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百花山庄旅游度假村。
百花宾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星级综合性旅游酒店。
百花崖影于1992年被选入“增城八景”。
百花崖影满琼楼,胜域千年春复秋。
石斧深藏遗迹秘,宋诗铭录国情留。
山庄迎送千家客,湖谷来回十里舟。
酒馆茶园歌舞盛,风光如画胜中游增江画廊亮湾公园等多个旅游景点贯穿其中。
的美景,使增江两岸犹如一幅巨型的山水画卷——现代《清明上河图》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经水利部批准,增江画廊成为全国第十一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是今年全省唯一获得“国家水利风景区”称号的水利风景区。
山万寿凤凰山万寿寺始建于宋嘉佑年间。
增城

2、增城历史由来:建县于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隶属
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番禺、中宿、博罗、龙川、四会、揭阳六县), 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3、行政区域与人口:管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
1616平方公里,总人口90万。
4、语言:
增城有两种语言: (1)增城话:本地话,使用人口占60%,属于粤语 - 莞宝增片区,语言和 东莞话、龙门话相似。
2、白水寨核心区聚集6家五星级酒店:
7、增城特色美食:
派潭:烧鸡、烧排骨、客家豆腐; 小楼:冬瓜宴、菜心宴 正果:腊味与河鲜宴 荔城:荔枝宴 朱村:鸡饭 中新:客家焖鹅 新塘:鱼包、禾虫 三江:全牛宴、蚬汤
四、白水寨地区旅游配套及规划
1、亚运会飞碟比赛场馆: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比赛场馆,赛后也将作为广州市射击运动基地 向公众开放,也会作为国家射击队及省级射击队的冬训基地。
4、本土特产
*增城十宝
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增城迟菜心、正
果腊味、正果黄塘头菜、西山乌榄、小楼
冬瓜、派潭凉粉草、密石红柿、白水寨番 薯
5、风俗风情:
新塘龙舟节、石滩麻车舞“火狗”、派潭 中秋鱼灯舞、貔貅舞、派潭“舞春牛”
6、增城节庆活动:
荔枝节、登山旅游节、菜心美食节、新塘 榄核雕、新塘牛仔服装节、广场音乐文化 节
三、增城旅游
增城旅游近几年来得到飞速发展,北部888平方公里 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田园风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 目前增城市正在实施全区域公园化战略,按五年规划整 治“三边”(路边、河边、山边),推进“五变”(家 园变公园、田园变公园、果园变公园、校园变公园、工 业园变公园),规划营造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生态大公 园,大力推动形成一江(增江)、三线(增派公路、增 正公路、新新公路)、六点(荔城、白水寨、仙姑庙、 湖心岛、小楼人家、联安湖)的旅游格局。
中山路连接线及堤岸整治工程设计任务书

中山路连接线及堤岸整治工程设计任务书2019 年 3 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3)第二章工程建设规模 (4)第三章建设条件及标准 (5)第四章工程总体设计原则及要求 (6)第五章设计内容及工作任务 (7)第一章工程概况东门桥重建后,桥梁两侧道路抬高后需考虑接顺,项目考虑提升道路景观性,与新东门桥景观相协调呼应,东门桥位于增城老城区人民桥与增城大桥之间,桥址西岸位于荔城街,桥址东岸属于增江街。
本项目位于荔城街,西起中山路,包含东门桥与沿江西路交叉口(含简单立体交叉工程)、沿江西路改造段长约250米、中山路改造段约80米,改造宽度按照现状道路宽度。
道路等级均为城市支路,双向二车道,沿江西路设计速度为20km/h,中山路设计时速30km/h。
图1-1中山路连接线及堤岸整治工程区域位置图中山路连接线及堤岸整治工程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堤岸拆除及修复工程、排水管道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以及绿化景观工程,为考虑与东门桥桥面接顺时的路面平整性和施工有序,将东门桥车行桥桥面铺装划入本项目,与沿江西路路面铺装同步实施。
第二章工程建设规模一、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实施道路及堤岸整治工程,包含东门桥与沿江西路交叉口建设(含简单立体交叉工程);沿江西路改造段长250米,下穿东门桥;中山路改造段长80米,与东门桥相接。
道路等级均为城市支路,双向二车道,沿江西路设计速度为20km/h,中山路设计速度为30km/h,改造宽度按照现状道路宽度。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桥涵、堤岸整治、交通设施及交通疏解、排水、照明、绿化景观和东门桥车行桥面铺装等工程(招标人有权按实际设计情况微调工程建设规模或建设标准,工程具体实施规模及建设内容最终以经职能部门审定的施工图和招标人确认为准。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标准一、工程场地现状项目场地现状原为市场所在地,车流和人流交通混杂,中山路道路两边为旧房屋,作为东门桥的连接道路,主要功能为人行过江。
沿江西路上下游为增城大桥和人民桥,因为中山路现状路宽较窄,所以过江交通功能主要由增城大桥和人民桥承担。
增城地形 山脉 水文 气候

增城市地形特征全市地形北高南低,北部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8.3%;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约占全市面积的35.1%;低丘和台地集中在中南部,约占全市面积的23.2%;南部是广阔而典型的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约占全市面积的33.4%。
山地山地分布在北部的山脉,属九连山脉的延长,即南昆山的南缘,由牛牯嶂、大尖山等组成。
高度500~1000米,其中牛牯嶂高1084.3米,为县内第一高峰。
超过1000米的山还有8座,大都是与龙门县交界。
山脉向西南一直伸延至广州白云山。
东部为罗浮山的余脉,以与博罗龙门交界的四方山(1012米)为最高。
丘陵在市内中部及西部,山势降低,成为丘陵,高度200~500米。
中部丘陵有数十座超过400米的山峰,其位置正好在市内地理坐标的中间,如梅花顶(494.7米)、王屋山(449.4米)等,形成增江与西福河分水岭。
南部的丘陵,地势更低,仅南香山(433米)、油麻山(433.6米)超过400米,其余一般为200~300米,不少呈台地状态,高度150米以下。
平原增江以及西福河两岸分布着大小不等的平原。
其中派潭河中上游为第四系近代冲积物组成,厚约13米;增江中游为泛平原,堆积层厚3.5~12米。
河海堆积平原分布在市南部新塘、仙村、三江一带,是珠江三角洲的东北部平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原为古代海湾,由东江、增江冲积物及古海湾长期堆积下来的物质堆积而成,厚约20~30米,海拔约1~2米。
土壤肥沃,是全市高产农业地区。
增城城市山脉增城市北部、东部山地属九连山山脉及罗浮山山脉的延伸部分,全市最高山峰为牛牯嶂,海拔1084.3米。
牛牯嶂牛牯嶂因山形象水牛伏在水中而得名。
是南昆山山脉的组成部分,海拔1084.3米,为增城第一高峰。
山势高耸,山脊狭窄,山坡陡峻,山间有多处瀑布、奇石、岩洞,著名的有“七仙姑”、“星岩”、“石室”,最大的岩洞,人称“石洞天”,洞内可容纳数百人。
动植物资源丰富,有许多特有树种和珍稀草药,如沙树、红稠、格木、巴戟、沙参、牛膝、土当归、鸡骨草、七叶一枝花等。
增城

增城市辖3个街道(荔城、增江、朱村)、6个镇(正果、石滩、新塘、中新、派潭、小楼)。
荔城街道: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接惠州,南邻东莞、深圳,西连广州,是增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
全街总面积149.71平方千米,现城区面积17平方千米(规划面积为35.8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下辖10个居委员会和24个村委会。
辖湘江、继梅、凤凰、沿江、西园、兴发、雁塔、金竹、开园、富鹏10个社区;城丰、夏街、西瓜岭、太平、三联、五一、光明、明星、罗岗、廖村、廖隔塘、棠村、桥头、龙角、木潭、庆东、棠厦、连塘、金星、新联、庆丰、蒋村、迳吓、群爱24个村委会。
增江街道:位于增城市市区东部,总面积49.48平方千米,总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35408人,下辖2个居委会和8个村委会。
从2008年1月1日起,石滩镇的初溪、四丰、大埔围3个村委会正式划归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
调整后,增江街道辖11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69.9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4.3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4万人,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辖桥东、东湖2个社区;光耀、联益、五星、光辉、东方、西山、陆村、白湖8个村委会。
朱村街道:位于增城市中部,距增城市政府14千米,西距广州市45千米。
全街总面积93.9平方千米,下辖1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50个村民小组(经济合作社),人口31864人。
辖朱村社区;朱村、龙岗、龙新、联兴、丹邱、山角、山田、南岗、横朗、神岗、凤岗、秀山12个村委会。
派潭镇:位于增城市北部,距荔城镇28千米,西北与从化市、龙门县接壤,面积289.5平方千米,辖3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73637人,其中农业人口66899人。
(2003年)辖派潭社区;双头、汉湖、鹅兜、派潭、高村、围元、刘家、黄沙氹、车洞、大埔、利迳、黄洞、万能、水口弄、湾吓、小迳、湴汾、邓村、新高埔、邓路吓、大田围、旧高埔、佳桐岭、拖罗、玉枕、七境、双合寮、亚口弄、亚如弄、樟洞坑、高滩、上九陂、榕树吓、密石、背阴、东洞36个村委会。
广东“增城区”概况

广东“增城区”概况增城区位于广东省中部,广州市东部,珠江三角洲东北角和珠三角都市生活圈。
地理坐标:北纬23°05′~23°37′,东经113°32′~114°00′。
市境东界惠州市博罗县,西连广州市萝岗区,南与东莞市隔江相望,北接惠州市龙门县和广州市从化区。
区政府所在地荔城街,距广州市中心60公里。
地貌增城区北部地势较高,南部较低,山地以低山为主,占增城区面积8.3%,是九连山脉的延长部分,山脉呈东北与南西走向,平等排列的中山与低山,其间形成了东江与增江。
丘陵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占增城区面积的35.1%。
台地多在中南部,占增城区面积23.2%。
南部是三角洲平原,加上河谷平原,占增城区面积的35.4%。
[11] 中低山: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大尖山、牛牯嶂等(高度500~1000米)。
由砂页岩和中细粒花岗岩等岩石组成。
山脊狭窄,起伏大,山坡较陡,一般40°~50°,河谷切割较深,常形成跌水瀑布和峡谷。
丘陵:绝对高度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形态和缓,切割破碎,分布零乱。
如小楼西部、正果北部、永和西部等地,主要由花岗岩组成,一般是山坡缓,山顶圆浑,水系呈树枝状,切割较强烈。
缓坡丘陵地:由花岗岩和变质岩构成。
高度多为200~400米,山顶圆浑,坡度20°~30°,水系呈树枝状,多成缓坡谷。
如境内东南部,宁西西部等地。
台地:周围有陡坡的广阔平台,称为台地。
高度在150米以下,坡度在25°上下,没有突出山顶,如花岗岩、变质岩所构成的台地。
零星出现在高滩地区的石炭系石灰岩,多在河谷旁形成岩溶残丘、孤峰与峰林等岩溶地貌。
表层多已风化成红土,草木丛生。
贮水条件较差,雨水往往流失。
泉水出露少,旱季干枯。
河漫滩上第二阶地:分布在派潭河中上游,高出河面6~13米,宽约200~800米,以2°~4°向河床倾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荔城街2016 年度行政执法数据目录第一部分荔城街概况一、部门主要职能二、部门法定执法职责第二部分荔城街2016年度行政执法数据表一、行政处罚实施情况统计表二、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统计表三、行政强制实施情况统计表四、其他行政执法行为实施情况统计表第三部分荔城街街部门2016年度行政执法情况说明第一部分荔城街概况一、荔城街主要职能荔城街是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主管的工作部门。
荔城街的主要职能为:(一)党工委的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实施上级党组织的决议,讨论决定本街的社区建设、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稳定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对市辖范围内的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社会性的工作负全面责任。
2.领导本街企业、事业单位、居民(村民)委员会,以及各类无主管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党的工作;组织、指导辖区内其它单位的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对离职、失业和流动党员实行属地管理;对区职能部门派驻的社区管理和服务机构党的工作实行双重领导。
3.领导街道、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
4.领导街道办事处,支持其依法独立行使各项行政管理职权。
5.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街干部的教育、培养、任免、考核和监督工作;负责对居民(村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对区派驻街道机构负责人的奖励、任免提出意见和建议。
6.负责党风和廉政建设,组织开展党纪、政纪教育,对违法、违纪案件进行查处。
7.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支持其按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宣传和贯彻党的统战政策,做好党的统战工作。
(二)办事处的主要职责是:1.执行法律法规。
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为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服务,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自身行为,推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
2.促进经济发展。
执行本级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改善软硬环境,为企业发展、外来投资和经贸往来创造便利条件和提供优质服务。
扶持和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稳定。
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推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形式,提高农业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
3.加强社会管理。
按规定权限管理或协助上级政府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公安、民政、劳动保障、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镇村总体规划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森林防护、“三防”和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动物重大疫情预防等行政工作。
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回应公众诉求,维护社会公正、公平、稳定。
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排查调处各种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和谐稳定。
指导村(居)民自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4.完善公共服务。
按规定权限负责或协助上级部门抓好农田水利、镇村交通、道路、供水、供电、邮政等工作,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镇村整体面貌。
大力发展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口计生、体育、涉农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镇村公共事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5.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荔城街安监办的主要职能为:(一)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省、市、区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安监部门的各项工作部署。
(二)制定全街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依法行使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职能,指导、协调和监督有关单位开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三)按照“属地管理”,“分级监管”等要求,依法对本辖区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四)开展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进行调查取证,按照安全生产委托执法权限依法作出相应处理,超出委托权限的报送区安监局依法作出处理。
(五)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发布、上报安全生产信息,综合管理本街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隐患排查治理的统计、分析、报告工作。
(六)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
(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厂长经理和危险化学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
(八)处理群众投诉、举报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九)协助街应急办起草本街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指导、监督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负责对辖区内村(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
(十二)、负责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的指导监督工作。
(十三)、承办街道党委、街道办事处及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荔城街计生办的主要职能为:(一)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二)负责计划生育相关证件、证明的审核和发放;(三)负责办理子女生育服务登记,再生育一胎子女审批;(四)负责辖区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关信息统计;(五)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六)负责查处辖区内各类计划生育违法案件,负责社会抚养费征收。
荔城街城管执法队的主要职能为:(一)负责对镇街商铺进行监督管理。
镇街所有商铺不得越出门面摆摊设点进行交易,所有物品必须摆放在商铺内,不得占用人行道或道路进行摆放;(二)负责对镇街临时交易区域的规划以及对临时摊点的管理。
所有临时摊点必须按要求在规定区域内交易,不得越出规定区域随意设置摊点进行交易;(三)负责对镇街店铺招牌、户外广告、布标横幅的管理。
镇街所有商家必须按要求规范设置店铺店牌,对未经许可同意擅自设置的店铺店牌要及时予以取缔;对未经许可同意擅自设置的户外广告和布标横幅要及时予以拆除、取缔;(四)负责对镇街主要街区建筑物临街面遮雨(阳)蓬设置的管理。
对未经许可同意擅自设置的遮雨(阳)蓬要组织人员及时予以拆除;(五)负责对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处理;(六)负责对不符合城市规划和市容标准的违法建筑和设施进行处理;(七)负责对镇街燃气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监管;(八)负责对社会噪声污染,建筑施工污染及城市饮食服务的排污、排烟行为进行处理;(九)负责对建筑工地管理中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行为进行处理;荔城街国土所的主要职能为:(一)贯彻落实《土地管理法》,依法管理辖区内土地;(二)贯彻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划定农田保护区,切实保护耕地;(三)参与制定镇街建设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四)承办镇街建设用地和农民住宅用地的审查报批工作;(五)负责地籍管理,调解土地权属纠纷;(六)负责辖区内土地动态巡查,协助上级国土部门查处违法用地,制止土地违法行为;(七)监督检查本辖区内土地开发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制止乱占土地:(八)维修测绘标志:(九)协助做好地名管理;(十)承办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荔城街法定执法职责(一)行政处罚 32 项;(二)行政许可 1 项;(三)行政强制 18 项;(四)行政征收 1 项;(五)行政检查 1 项;(六)行政裁决 0 项;(七)行政给付 0 项;(八)行政确认 0 项;(九)行政奖励 0 项;(十)其他行政执法职权 0 项。
(以市、区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为准。
)第二部分荔城街2016年度行政执法数据表表一荔城街2016年度行政处罚实施情况统计表说明:1. 行政处罚实施数量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数量。
2. 单处一个类别行政处罚的,计入相应的行政处罚类别;并处两种以上行政处罚的,算一宗行政处罚,计入最重的行政处罚类别。
如“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计入“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类别;并处明确类别的行政处罚和其他行政处罚的,计入明确类别的行政处罚,如“处罚款,并处其他行政处罚”,计入“罚款”类别。
行政处罚类别从轻到重的顺序:(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4)暂扣许可证、执照,(5)责令停产停业,(6)吊销许可证、执照,(7)行政拘留。
3.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能确定金额的,计入“罚没金额”;不能确定金额的,不计入“罚没金额”。
4. “罚没金额”以处罚决定书确定的金额为准。
表二荔城街2016年度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统计表说明:1. “申请数量”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许可机关收到当事人许可申请的数量。
2. “受理数量”、“许可数量”、“不予许可数量”、“撤销许可数量”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许可机关作出受理决定、许可决定、不予许可决定和撤销许可决定的数量。
表三荔城街2016年度行政强制实施情况统计表说明:1. “行政强制措施实施数量”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作出“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务”、“冻结存款、汇款”或者“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决定的数量。
2. “行政强制执行实施数量”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划拨存款、汇款”、“拍卖或者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排除妨碍、恢复原状”、“代履行”和“其他强制执行”等执行完毕或者终结执行的数量。
3.“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数量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数量,时间以申请日期为准。
表四荔城街2016年度其他行政执法行为实施情况统计表说明:1. “行政征收次数”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征收完毕的数量。
2. “行政检查次数”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开展行政检查的次数。
检查1个检查对象,有完整、详细的检查记录,计为检查1次。
无特定检查对象的巡查、巡逻,无完整、详细检查记录,检查后作出行政处罚等其他行政执法行为的,均不计为检查次数。
3. “行政裁决次数”、“行政确认次数”、“行政奖励次数”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作出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奖励决定的数量。
4. “行政给付次数”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给付完毕的数量。
5. “其他行政执法行为”的统计范围为统计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完成的宗数。
第三部分荔城街2016年度行政执法情况说明一、行政处罚实施情况说明本部门2016年度行政处罚总数为1宗,罚没收入15000元。
本部门2016年度行政处罚被申请行政复议0宗,占行政处罚总数的0%;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0宗,占被申请行政复议宗数的0%,占行政处罚总数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