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管理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案例分析——中国电子口岸

案例分析——中国电子口岸

案例分析:中国电子口岸一、中国“电子口岸”建设的背景我国人世之后,必须按照国际规则办事。

国际贸易在海关实现无纸通关方式在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已经比较普遍了,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海关组织也都积极提倡和推行无纸通关方式。

中国尽快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有利于提高通关效率、完善海关监管,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如何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十分严峻和紧迫的问题。

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国际贸易而言,关键是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

贸易效率决定市场,市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

当前形势下,我国海关原有通关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国际贸易业务的需求,尤其是生产高新技术产品的企业对产品出口通关效率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必须进行改革。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已经达到23%。

近两年来,出口面临严峻形势,国家需要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海关实行无纸通关可以在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提高政府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方面有力地支持对外贸易,特别是扩大出口。

中国从1994年就已经开始在部分海关、部分企业试行了EDI无纸报关方式。

EDI报关,主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从有纸变成无纸,把报关电子化。

1998年12月启动“中国电子口岸”项目建设。

当时海关总署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开发建设国家口岸专网,利用中国电信宽带数据网,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建成运行了全国海关外汇报关单联网核查系统,全国每一个县所有外汇局和银行,不论当地是否有海关机构,都能在本地169网上很方便地核验所有海关报关单底账,及时有效地遏制走私、骗汇、骗税势头,保护了国内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

海关专网的应用显示了政府上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01年11月,中编办正式同意海关总署设立两个新部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协调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两个部门对“中国电子口岸执法系统协调指导委员会”负责。

口岸管理制度汇编

口岸管理制度汇编

口岸管理制度汇编一、口岸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1. 安全第一:口岸管理制度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口岸的安全,防范恐怖活动、走私等国际犯罪行为,保障国家的安全利益。

2. 便利通关:口岸管理制度要促进贸易畅通,简化通关手续,提高处理效率,为企业提供便利的贸易环境。

3. 公平公正:口岸管理制度要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严格执法,坚决打击腐败,保障合法权益。

4. 效率优先:口岸管理制度要注重提高管理效率,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处理能力,实现快速通关。

5. 合作共赢:口岸管理制度要强化国际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口岸间的互联互通。

二、口岸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口岸监管:口岸管理制度要加强口岸监管,建立严密的关卡系统,对进出口商品、人员进行检查,防止违法活动发生。

2. 通关手续:口岸管理制度要简化通关手续,优化通关流程,推行电子化通关,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3. 风险评估:口岸管理制度要实行风险评估机制,对进出口货物、人员进行风险评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防止安全风险。

4. 审查查验:口岸管理制度要加强货物审查查验,对进出口货物进行检查,提高查验效率,减少人员等候时间。

5. 联合检查:口岸管理制度要推动口岸部门之间的联合检查,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提高口岸管理效能。

6. 人员培训:口岸管理制度要加强口岸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素质,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做好口岸管理工作。

7. 技术支持:口岸管理制度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如智能化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提升口岸管理水平,确保口岸的安全稳定。

8. 法律法规:口岸管理制度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健全口岸管理法规体系,保障口岸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口岸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口岸管理制度的实施对口岸管理工作的改进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口岸管理制度的科学实施,口岸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口岸的通关效率大幅提高,口岸的安全风险明显降低,口岸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国家的经济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联防联控口岸分类方案

联防联控口岸分类方案

联防联控口岸分类方案1. 引言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口岸的安全与运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联防联控作为一种新型的口岸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加强口岸的安全防范和运行管理,提高口岸的工作效率和运行质量。

本文将介绍联防联控口岸分类方案。

2. 联防联控口岸的概念和作用2.1 联防联控口岸的概念联防联控口岸是指各部门在确保口岸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信息共享、资源协同和责任分工,构建起一个联动、高效的管理机制,共同实现口岸的安全防范和运行管理。

2.2 联防联控口岸的作用联防联控口岸可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提高口岸的安全性:通过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可以提前发现和防范安全风险,保护口岸的安全。

•提高口岸的运行效率:通过资源的协同利用和流程的优化,可以提高口岸的通关速度和运行效率。

•降低口岸管理成本:通过各部门的责任分工和资源共享,可以减少重复投入和浪费,降低口岸管理的成本。

3. 联防联控口岸的分类方案3.1 按照职能划分根据各部门的职能,可以将联防联控口岸分为以下几类:•海关联防联控口岸:由海关负责统一管理和控制口岸的出入境货物和人员。

•边防联防联控口岸:由边防机构负责维护口岸的边境安全和边防秩序。

•旅检联防联控口岸: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负责确保口岸的生物安全和健康检查。

•公检联防联控口岸:由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负责维护口岸的社会治安和刑事司法秩序。

3.2 按照领域划分根据口岸涉及的领域,可以将联防联控口岸划分为以下几类:•自然资源类联防联控口岸:涉及口岸附近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运输物流类联防联控口岸:涉及口岸的货物运输和物流管理。

•金融服务类联防联控口岸:涉及口岸的金融业务和服务管理。

•信息通信类联防联控口岸:涉及口岸的信息通信和网络安全管理。

3.3 按照层级划分根据联防联控口岸的层级关系,可以将口岸划分为以下几个层级:•国家级联防联控口岸:位于国家的重要口岸,由各部门共同负责管理和控制。

铁路进出口口岸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铁路进出口口岸物流运作模式研究

铁路进出口口岸物流运作模式研究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也得以迅速扩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口岸物流作为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其中,铁路进出口口岸物流的运作模式研究,是当前我国口岸物流方面的一个热门话题。

一、铁路进出口口岸的运作模式铁路口岸物流作为我国国际贸易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作模式相对于其他口岸物流有其独有的特点,主要包括:1、多式联运模式在铁路进出口口岸物流中,多式联运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运作模式。

多式联运指的是,将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铁路进出口口岸要实现多式联运的前提条件首先是要有多个运输方式,其次还需要有专业的运输公司来实现运输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实现整体运输流程的高效顺畅。

2、智能化物流智能化物流是指利用物流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对物流运作流程进行优化和智能化改造,实现对物流运作状态的整体把控,使物流运作流程更加简洁、快捷、透明。

在铁路进口口岸物流中,引入智能化物流的相关技术可以使整体运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益,对全局的物流效率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好处。

3、智能化通关智能化通关是利用信息技术对铁路口岸的通关手续进行优化,实现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和增强人机交互的便利性,使运营效率和通关质量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智能化通关技术对加强铁路进出口口岸物流管理、提高通关效率具有重大意义。

二、铁路进出口口岸物流运作模式的优势铁路进出口口岸物流运作模式相较于其他物流模式具备了一系列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输时间更短由于铁路运输方式的高效性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加入,使得物流运输的时间大幅度缩短,从而提高了物流效率,为对方企业提供更为快捷的物流服务。

2、运输成本更优相较于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平均成本较低、物流量资源得到有效调配,从而使得铁路口岸物流运作成本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会有显著的优势,这也使得口岸运输更具有优势。

铁路口岸闭环集中管理制度

铁路口岸闭环集中管理制度

铁路口岸闭环集中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统一铁路口岸的管理模式,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保障国家对外贸易和人员往来的需求,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闭环集中管理制度。

二、管理体系1. 口岸管理部门:设立口岸管理部门,负责铁路口岸的运营和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口岸设备的维护、人员的管理、货物检查等工作。

2. 安全管理部门: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铁路口岸的安全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危险品的安全运输管理、应急处置措施等工作。

3. 检查管理部门:设立检查管理部门,负责对进出口货物、人员的检查工作,确保安全和合规。

4. 审批管理部门:设立审批管理部门,负责对进出口货物、人员的审批和登记工作,确保规范和合法。

5. 监控管理部门:设立监控管理部门,负责对口岸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和及时反馈。

6. 其他相关部门:根据需要设立其他相关部门,确保口岸管理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管理流程1. 进出口货物管理流程:(1)货物装车准备阶段:货物进入口岸前需要进行装车准备工作,包括提前申报和检验等工作。

(2)货物装车阶段:将货物通过专用车辆运输到口岸,由口岸检查管理部门进行检查并登记。

(3)货物装车完毕:完成货物装车后,口岸审批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和登记,将货物信息报送到监控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控。

(4)货物发车:口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货物的安全发车工作,确保货物安全运输。

2. 进出口人员管理流程:(1)人员登记准备阶段:进出口人员需提前办理相关手续和登记,包括身份证明和相关申报资料。

(2)人员检验登记阶段:进出口人员到达口岸后,由口岸检查管理部门进行人员的检验和登记。

(3)人员审批登记阶段:口岸审批管理部门对进出口人员进行审批并登记,报送到监控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控。

(4)人员进出口阶段:口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进出口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和监控,确保人员安全。

3. 安全管理流程:(1)危险品审批管理:口岸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进出口危险品进行审批和登记,并进行实时监控。

港口运营模式及组织结构

港口运营模式及组织结构

港口运营模式及组织结构----香港港我们组主要讲的是香港港的运营模式及组织结构的分析。

一、港口的经营模式1.私人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私人经营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经营管理市场化,效率高,由私人投资,举例:以葵涌码头为例,该码头的19个集装箱泊位分别由和记黄埔、美国海陆、韩国现代和中远(与和记黄埔合营)四家公司经营,港口私营企业的业务经营也极少受到政府干涉,完全实行市场化,自主定价2.服务一体化经营模式:香港港物流企业将码头装卸、堆场、仓储、运输、包装等各环节的单一经济活动集中为“一条龙”经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

3.独立型物流中心模式:香港港独创的物流运作模式:由港口企业自行组建专业化物流中心,利用港口的设施、人力和上下游业务关系开展物流业务。

这种发展模式由香港港创造并发展,所以亦称为香港港物流运作模式。

即:这种模式注重建立港与港、口岸与口岸之间的沟通管道,通常是以港口为联结点,建立企业、城市、区域乃至全国性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使其从单一的装卸运输及仓储等分段服务,向原材料、产成品到消费全程的物流服务转变,同时通过加强港口货代、船代等方面的服务功能,建立能提供一条龙服务的完善的服务网络。

目前香港也在大力发展网络型物流中心,即通过物流信息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并发展成电子物流中心,形成离岸贸易和远程物流。

另外,鉴于物流设施与港口发展的关系密切,香港港口及航运局在《如何加强香港作为全球及区域首选的亚洲区运输及物流枢纽地位研究》中提出,在机场或港口后方规划建设“增值物流园”。

增值物流园不仅提供一般的仓储服务,而且提供各种物流增值服务、时间必须准确的货物处理服务及电子商贸服务。

二、组织结构香港港是由香港港口物流发展局负责。

香港物流发展局主席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副主席运输及房屋局常任秘书长(运输)成员:Mr. Anders DOMMESTRUP Mr. Jerry GARRETT许汉忠先生, J.P. 谷大伟先生刘健仪议员, G.B.S., J.P.梁启元博士梁刚锐先生, B.B.S., J.P.梁砺锋先生梁铭添先生马荣楷先生马德富博士苗学礼先生, S.B.S.董建成先生, S.B.S., J.P.Mr. Mark WHITEHEAD王良心先生叶海京先生香港航空公司代表协会(朱国梁先生代表)香港运输物流学会(何永钊博士代表)香港物流商会(罗煌枫先生, J.P.代表)香港货品编码协会(林洁贻女士代表)粤港船运商会有限公司(洪潭源先生代表)香港货运物流业协会有限公司(徐翰恩博士代表)香港货柜码头商会有限公司(李耀光先生代表)香港定期班轮协会(施敏夫先生代表)香港付货人委员会(林宣武先生, S.B.S., J.P.代表)香港贸易发展局(林天福先生, J.P.代表)资讯及软件业商会(王志强先生代表)香港物资采购与供销学会(吴惠群博士代表)香港海关关长或代表秘书运输及房屋局副秘书长(运输)三、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一:私人企业资本规模与港口投资经营所需资本规模存在巨大差距解答:通过执行自由港政策,建设大型的专业化物流中心以及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跨国企业在港区建设物流或配送中心等问题二:港口经营单方面化解答:积极转向多方共同管理模式,即港口民营化的趋势:多方共同管理模式能使政府对港口的权力控制与私人企业的经营能力高效结合,兼顾社会利益与私人经济利益,克服公有公营和私人企业经营的种种弊端和限制问题三:港口经营成本相对较高。

口岸运营管理服务方案

口岸运营管理服务方案

口岸运营管理服务方案一、引言口岸是国与国之间进行国际贸易往来、人员流动的重要枢纽,口岸运营管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

本文将通过对口岸运营管理服务的分析,提出一套完善的口岸运营管理服务方案,以提高口岸运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口岸运营管理的现状目前,口岸运营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口岸运营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人工作业效率较低。

其次,口岸运营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导致信息共享不畅和安全隐患较多。

再次,口岸运营的服务质量和便捷性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现存口岸运营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三、口岸运营管理服务方案1. 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口岸运营管理应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手段,推动口岸运营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可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提高口岸运营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引进自动化设备和装备,提高口岸运营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口岸运营的效率。

2. 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口岸运营管理应提高管理信息化水平,建设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协调。

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 关注服务质量和便捷性口岸运营管理应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方式。

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服务窗口,提高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同时,建设便捷的出入境通道,提高通关效率,提高口岸运营的便捷性。

四、实施方案1. 推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针对口岸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应推进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引进自动化处理设备,提高口岸运营的自动化程度。

在出入境目录检查、行李托运等方面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处理效率。

2. 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互联共享,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协调。

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 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针对口岸运营管理的现状,应组织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口岸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中国港口经营模式分析

中国港口经营模式分析

中国港口营运模式评析目前,中国港口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由过去的中央直属港或地方港的政企合一的单一港口,向中央港下放后的地方港政企分离的一港一企和一港多企的模式方向迅速发展,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1 一港一企(一政一企)模式一港一企模式,也即一政一企模式,就是目前通行的一座城市一个港口一个港口管理当局,并对应一家主要的港口企业。

一座城市一个港口,把过去一座城市里的多个港口变成多个港区,形成统一的港口及其管理当局。

各城市港口管理当局的名字不尽相同,有的叫某市港口管理局,有的叫港务管理局,还有的叫港航局,等等。

一个港口对应的港口企业,现阶段各主要港口一般就一家港口大企,这与政企分开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关。

如,上海港主要有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港主要有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港主要有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等。

随着国家经济开放度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港口的多元化经营步伐必将加速迈进,一个港口必将拥有更多的企业参与经营。

具体分析起来,一港一企(一政一企)模式,包括政企合一、强政弱企、弱政强企等具体模式。

政企合一模式,已经基本走过其计划经济时代最为辉煌的历程,取而代之的是政企分离的模式。

政企合一,是一种管理单纯、模式久远、但不失为运作高效的经营模式,既负责港口的经营,以经营为主;又负责港口管理,以行政为辅。

在国家处于特殊阶段,或国家需要对港口进行统一管理,或地方政府为有效实施对港口的统一领导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政企合一的运营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集中经营管理,效率高,省却了互相推委扯皮、内耗大的弊端。

缺点是,高度集中,政企资源不分,权责不明。

其实这种模式在我国不应一概排斥,因为我们地方的党委和政府在运作模式上带有明显的、甚至浓厚的党政兼合、政经合一、政事相容的色彩,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效运行;同样,港口作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种特殊的资源和领地,实行政企合一,过去是、将来依然不失为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口岸作为连接国际国内的通道,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从口岸工作的实践出发,结合世界各国实行“单二窗口”制度和借鉴口岸机构重组的成功经验,以归口管理为原则实施中央对口岸的垂直领导,以职能任务相邻为准则划分内部机构职能,实现“单.窗口”为目标实施流程再造,对我国口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关键词:国家口岸;管理体制;改革AbstractWith China's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globalization, the port as the connection of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channel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rade. From port work practice of combined with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to implement "single window" system and reference port restructuring of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to centralized management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ntral to the port of vertical leadership, with functions of adjacent task as the criterion to divide the internal body functions, to achieve single. Window "objectives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cess reengineering, on our por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Key words: national port;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口岸管理模式分析目录摘要 (1)Abstract (1)1 我国口岸管理体制的现状 (5)2 现行口岸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5)2.1体制不顺,协调难 (5)2.2职能重叠,冲突多 (6)2.3多头申报,效率低 (6)2.4建管分离,保障难 (6)2.5电子口岸,推进慢 (7)3 实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7)3.1口岸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7)3.2口岸管理体制改革是应对国际复杂形势、维护边境和贸易安全的有效途径 (8)3.3口岸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深化对外开放,促进对外贸易便利化的内在需求 (8)3.4口岸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 (8)4 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框架设想 (9)4.1以归口管理为原则实施中央对口岸的垂直领导 (9)4.2以机构属性为依据确定管理体制 (9)4.3以职能任务相邻为准则划分内部机构职能 (9)4.4以知识结构相近性为前提确定专业管理 (10)4.5以实现“单月窗口”为目标实施流程再造 (10)5 实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需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11)5.1中央政府的正确决策和组织推动是实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前提115.3科学设计新型通关模式是实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12)5.4构建与新体制相匹配、与改革目标相一致的标准规范和系统平台是实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 (12)5.5“总体规划、分步推进”是实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法 (12)参考文献 (13)1 我国口岸管理体制的现状作为国家在对外开放的沿海(沿江、内河,统称“海港”)、沿边地区和对外开放城市的海港、空港、陆路边境设立口岸管理机构和进出境监督检查、检验检疫机构既称“查验部门”久代表国家对进出境运输工具及其服务人员、进出境货物、物品、进出境旅客行使监督管理职能摘称“监管”),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据全国口岸工作会议提供的信息,截至2 008年4月,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已达219个,其中水运口岸116个,陆运口岸55个,航空口岸48个;二类口岸经清理保存了150个,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叉的口岸开放格局。

我国口岸管理实行的是中央与地方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中央在国务院设立公安部、交通部、海关总署(国家口岸办)、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质检总局),主管与对外开放和进出境管理有关的事务。

在对外开放的口岸所在地地方政府设立口岸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久隶属地方政府内设机构。

在对外开放的口岸设立海关、海事、检验检疫、边检等口岸查验部门,实行条线垂直管理的体制他检在省市一级实行公安部边检局和公安厅双重领导)。

根据口岸性质的区别,查验部门的机构设置又有很大的区别。

在海港(水运)口岸分别设置海事、海关、边检、国检部门,负责对运输工具、货物、物品、旅客的监管;在空港口岸分别设置海关、边检和国检部门,负责对进出境航空器、旅客、行李物品、货物的监管;在边境内陆口岸分别设置海关、边检和国检部门,负责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旅客和行李物品的监管;在内陆地区业务量比较集中的开放城市分别设置海关和国检部门,主要负责对转关运输货物的监管。

从查验部门的管辖范围看,海事和边检主要在口岸一线履行职责,海关和国检的业务范围除口岸监管任务外,还负责所在地进出口企业和进出口外经贸业务的管理。

从法律授权、职责任务和管理职能看,国家通过立法授予了相应的职责任务和基本相同的职权。

如《海关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都有相应的规定。

2 现行口岸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1体制不顺,协调难一是中央和地方对口岸管理机构的设置不统一,口岸管理机构的归属不一致。

目前,中央负责口岸开放的审理和批准,国务院在海关总署设立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口岸开放的具体审理工作,但下属海关无此职能。

地方口岸管理办公室(口岸管理委员会)设立在有开放口岸的各省市县人民政府,但隶属关系不统一,有的在发改委,有的归外经贸局,有的与港口管理局合并,在地方同级口岸查验机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突出。

二是查验部门自身的管理体制比较复杂。

四个部门分属公安部、交通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直接领导,尤其是海关(缉私)和边检都实行海关和公安、公安和武警的双重领导。

在口岸上,由口岸办来“领导”和协调困难不小。

三是查验部门内部人员的管理体制比较特殊。

边检部门少数已实行职业化,多数仍然实行部队的军事化管理;海事和国检部门既有公务员、又有事业和企业性质的人员;海关的情况更特别,有海关人员、缉私警察、协勤武警。

业务量大的查验部门还有为数不少的协管员、协检员等。

2.2职能重叠,冲突多各查验部门都被赋予相应的监督检查权,例如:在旅检口岸,边检、海关和国检,都有权检查进出境旅客的证件和物品;在货运口岸,海事、海关、边检、国检都可以对进出境的运输工具、集装箱和货物进行检查(虽然对国际航行船舶的联合检查已经取消十多年,但是,联合或分头检查的现象仍然存在)。

客观上,造成了对管理相对人和管理客体的多头管理、多头对外,重复开箱、重复检查、甚至重复收费。

又如:海关和边检都有查私的任务,有时在执法过程中会产生矛盾分歧和权力冲突;海关、国检、边检在查处违禁物品和货物时,往往由于同时违反多个部门的管理规定,造成法律冲突和职权不清。

2.3多头申报,效率低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和通关模式,进出境旅客在进出中国国境时需分别填报3份申报单,分别向边检、国检和海关申报,接受3个部门的检查。

进出境国际航行船舶和其他交通运输工具需向4个查验部门申报。

进出口货物,货主或其代理人应持凭有关单证分别向海关、国检、海事办理报关、报检手续。

而各查验部门自成体系,都有各自独立的通关模式、管理程序、作业流程,这种分头申报、串联作业的模式往往需要货主或其代理人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期间一旦发生差错或出现疏漏,轻则来回奔波,重则延迟耽搁通关。

因此,目前的口岸运作给外界的直觉,就是部门多、手续繁、时间长、成本高、效率低。

2.4建管分离,保障难按照现行的建设和投资管理体制,建设港口、码头、机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由国家发改委和交通等主管部门负责总体规划、方案论证和项目审批;改扩建和扩大开放也应经过一定的报批手续。

近十年,我国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水、陆、空港口设施,投资和经营主体呈多元化,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但给口岸管理部门和口岸查验单位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一是无法参与规划、论证和建设,被动接受开放审理和验收,监管设施和检查设备得不到国家和建设单位的同步保证;二是人员编制、办公生活经费得不到国家的保证,使业务快速增长和机构编制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三是在国家无法保证和满足的前提下,口岸各单位把有关要求都转嫁给地方政府和建设单位,甚至出现攀比之风,给地方带来了很多方面的压力。

2.5电子口岸,推进慢在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手段上,口岸各部门存在着基础条件、认识步调和运用水平的不一致。

一是由于全国区域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网络运行条件的差异性,部门全国联网的条件不完全具备,跨部门全国联网的可能性更小;二是口岸各部门都有一定数量的适应本系统需求的一个或多个独立运行的信息系统,缺乏集成和整合,没有像海关H200a那样的全国统一的通关管理系统;三是受管理体制、组织领导和部门权利、利益、观念、认识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国家电子口岸建设推进乏力,运行乏味,进程和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不小。

3 实施口岸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3.1口岸管理体制改革是适应当今世界发展新格局的必然要求发达国家以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化和国际物流网络化的战略来构建新的世界经济结构,以“单一窗口”(SNUIE WINDOW)为代表的口岸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被广泛接受。

“单一窗口”模式是指参与国际贸易和运输的各方,通过单一的切入点提交标准化的信息和单证,以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平台。

因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口岸运行效率,增强执法的透明度,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从而更加适应国际贸易及国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从各国实现方式来看,既有通过单一机构来协调和执行的,也有通过单一系统来收发、处理数据的,还有通过构建公共平台向不同监管机构一次性申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