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方案导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因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环保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可行的参考和建议。
一、设计目标1. 提供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能够满足用户日常电力需求,保证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3. 实现经济效益: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投资回报能力,以实现经济效益。
二、设计方案1. 太阳能板选择:选择高效率、高稳定性的太阳能板,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同时考虑太阳能板的质量、品牌信誉和售后服务等因素。
2. 逆变器选择:选用高效的逆变器,以确保将太阳能转换为交流电的效率。
逆变器在设计中应考虑适应不同功率和电压要求的设备,以满足各种电器设备的使用需求。
3. 储能系统设计:为了解决光伏发电系统在夜间或天气不好时无法产生电力的问题,应设计合适的储能系统。
储能系统可以采用电池组、超级电容器或其他储能装置,以实现电力的有效储存和调配。
4. 并网连接设计: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以实现光伏发电和电网供电的无缝切换。
并网连接应采用可靠、安全的技术方案,确保系统的运行和供电的稳定性。
5. 监控与管理系统:为了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应配置相应的监控与管理系统。
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太阳能板和逆变器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状况,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实施步骤1. 需求评估: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和地理环境等因素,评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需求和规模。
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需求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并考虑系统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3. 设备选择和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太阳能板、逆变器、储能设备和监控与管理系统等设备,并进行采购。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路设计与接入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路设计与接入方案一、引言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将光伏发电设备分布在用户侧,通过并网发电,将电能直接供给用户使用,并将多余的电能送回电网。
本文将围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电路设计与接入方案展开讨论,包括光伏组件选择、逆变器设计、线路配电方案、系统接入等。
二、光伏组件选择1. 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在光伏组件选择中,太阳能光伏电池板是关键的组成部分。
选择高转换效率、低温度系数、抗PID性能好的多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板,以实现系统的高效发电。
2. 光伏并联与串联根据实际用电需求和光伏电池板的输出电压,进行合理的光伏模块的串并联,以提高光伏组件的总额定电压和电流。
在光伏组件选择和设计中,要考虑光伏模块的阻尼电压、最大功率点电压和电流等参数匹配。
三、逆变器设计逆变器是将光伏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的重要设备,其设计和选择对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1. 逆变器效率选择高转换效率的逆变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光伏模块输出的电能,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2. 逆变器功率容量根据实际用电负荷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能力,选择逆变器的功率容量。
要确保逆变器的功率容量不过大,避免功率浪费,同时也要避免容量过小,导致用电需求无法满足。
3. 逆变器保护功能选择具备过压、过流、缺相、短路等多种保护功能的逆变器,以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四、线路配电方案1. 直流侧线路设计在光伏发电系统的直流侧线路设计中,要考虑电线的材质、导线截面、敷设方式等因素。
选择质量良好、阻燃性能好的电线,并合理计算导线的截面,以降低线路损耗。
2. 交流侧线路设计在光伏发电系统的交流侧线路设计中,要根据系统的容量和用电负荷选择合适的电线和断路器。
合理设计线路路由,减少线路长度和电阻,降低线路电压降,提高系统的发电效率。
五、系统接入1. 并网接入光伏发电系统要接入电网,首先需要符合当地的接入政策和技术标准。
接入前需要进行系统的验收和检测,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方案随着能源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介绍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项目概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将光伏电池板分布在城市中的各个建筑物上,通过光伏组件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给周围的建筑物使用,并将多余的电能通过电网逆向供给电网。
该系统能够有效利用建筑物的空间,减少能源浪费,降低能源消耗。
二、系统设计1.光伏组件选择选择高效率的光伏组件是一个关键步骤。
可以选择单晶硅、多晶硅、PERC等高效的光伏组件,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组件的类型和功率。
2.安装设计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朝向进行安装设计。
首先,在建筑物的南面和屋顶上安装光伏组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遮挡影响较小的其他方位上进行安装,以增加发电量。
3.逆变器选择逆变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
根据系统的容量和实际需求选择逆变器的类型和功率。
同时需要考虑逆变器的质量和可维护性。
4.电网连接将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是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的重要一环。
需要选择合适的电网连接设备,并确保系统与电网的安全连接,防止逆变器损坏或电网过载。
5.电能管理系统为了实现对光伏发电系统的监控和管理,需要设计电能管理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情况、功率输出以及电网连接状况等。
并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实现对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三、经济效益分析1.发电收益2.节约能源成本通过光伏发电系统自发电,可以减少购买电能的成本,节约能源支出。
3.政府补贴政策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能享受相关的补贴政策,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四、环境效益分析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可以减少使用传统能源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节约资源3.增加清洁能源比例五、总结通过以上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也提高了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业主单位:建议单位:时间:一.项目设计概况1.发电系统方案本项目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屋顶分布式并网发电方案,并网光伏电站具有无污染、无辐射、无噪音、建设周期短、维护保养简单、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能源质量高、稳定性好、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本项目光伏发电在工厂或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不但能够减少企业的能源消耗,而且充分利用了屋顶的闲置资源,这样就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
而且企业用电自发自用,减少了电费支出,带来了经济效益。
本项目拟建设300KW低压并网光伏电站(按照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原则计算),光伏组件将日光转换成直流电,通过逆变器变换成交流电,通过交流汇流箱接入到用户侧低压母线处,以满足业主用电为主,自发自用,余电经用户电表连接到电网。
有阳光时,光伏系统将所发出的电直接入用户电网,没有阳光时不发电,逆变器会停止工作,电力由电网提供,保障业主供电稳定。
当电网发生故障或由于检修临时停电时,光伏电站也会自动停机不发电;当电网恢复后,光伏电站会检测到电网的恢复,而自动恢复并网发电。
2.设计依据(1)委托方提供的用电负载数据及要求(2)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和现场环境状况本项目是建在广元市利州区,四周无任何遮挡物,东南朝向,适合建设光伏发电站。
(3)项目所在地太阳能资源和气候特征广元市利州区年平均气温16.1℃,七月份气温26.1℃,元月份气温4.9℃。
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日照数1300-1400小时,无霜期220-260天,四季分明,按有效光照1400小时,300kw光伏系统的年度发电量约432000度。
3.设计标准GB50797-2012《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IEC 62093《光伏系统中的系统平衡部件 -设计鉴定》IEC 60904-1《光伏器件第一部分 :光伏电流 -电压特性的测量》IEC 60904-2《光伏器件第二部分 :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DB37/T729-2007《光伏电站技术条件》SJ/T11127-1997《光伏(PV)发电系统过电保护-导则》CECS84-96《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设计规范》CECS85-96《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GB2297-89《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术语》GB4064-198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3859.2-1993《半导体逆变器应用导则》GB/T14007-92《陆地用太阳电池组件总规范》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8210-2000《晶体硅光伏方阵 I-V特性的现场测量》GB/T18479-2001《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19964-2005《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20046-2006《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20514-2006《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二.项目说明1.项目装机容量估算发电容量300KW。
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

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为了满足清洁能源发展的需要,通过光伏发电技术,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光伏电站联网并共享电网资源。
项目总装机容量为兆瓦级,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利用太阳能资源进行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二、项目目标1.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可持续运行,确保系统稳定、高效地发电。
2.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
3.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清洁能源的替代。
4.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项目技术方案1.选址策略:根据太阳辐射量和土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光伏电站建设地点,确保最大化的电站发电效率。
2.光伏组件选择:选择高效、可靠的光伏组件,确保组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和寿命。
3.建设规模:根据实际需求和能源消耗量,确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确保满足用户的电力需求。
4.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光伏发电系统布局,优化电站间的连网方式,确保分布式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5.储能系统:通过储能设备的使用,存储白天发电过剩的电能,用于夜间或阴天使用,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6.监测和管理系统:设计可远程监控和管理光伏电站的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电站故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四、项目实施计划1.前期准备:开展项目调研,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确定项目投资额度、选址策略等。
2.设计阶段:根据项目需求和技术要求,制定详细的技术设计方案,包括选址方案、设备选型、系统布局等。
3.采购阶段:根据设计方案,进行设备采购和合同签订,确保设备的质量和供货周期。
4.施工阶段:进行电站土建工程和光伏组件安装工程,确保安全、质量和进度的控制。
5.调试阶段: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调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6.运营阶段:建立完善的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体系,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五、项目经济效益分析1.降低能源消耗:通过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将光伏发电系统分散安装在建筑物表面或附近地区,通过多个小型发电系统组成的大规模发电系统。
相比于传统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具有更多的优势,如灵活性高、自适应性强、维护方便等。
本文将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选择合适的建筑物或地区在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设计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建筑物或地区。
一般来说,选择备受阳光照射的建筑物或地区,如工厂、写字楼、停车场等,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光伏电池组的发电效率。
二、进行光伏电池组的规划在选择好建筑物或地区之后,需要进行光伏电池组的规划。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光伏电池组的类型、数量和布局。
光伏电池组的类型可以选择单晶硅、多晶硅或薄膜太阳能电池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类型。
数量的确定需要考虑到发电需求和实际安装条件,一般可以通过电量需求和建筑物或地区的大小来确定。
布局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光伏电池组的安装位置和朝向,以最大化光伏电池组的发电效果。
三、进行光伏逆变器的设计光伏逆变器是将太阳能光伏电池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光伏逆变器时需要考虑到负荷需求、电压范围和逆变器的效率。
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选择适合的光伏逆变器,并进行适当的布置和连接。
四、进行发电系统的接线和连接在确定好光伏电池组和逆变器之后,需要进行发电系统的接线和连接。
接线的设计需要遵循电气安全规范,并考虑到光伏电池组的串联和并联方式,以及逆变器的输入和输出电路连接。
连接的设计需要保证光伏电池组和逆变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要确保发电系统与电网的连接可以实现。
五、进行保护措施的设计在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设计时,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的设计。
包括对光伏电池组的过压、过流和逆变器的电压波动、短路等情况进行保护。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如对逆变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监测和调节。
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方案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在电力需求点附近建设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减少传输损耗,提高电力利用效率。
下面是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方案,主要包括选址、组件选择、系统设计和经济效益分析。
选址阶段,首先需要找到适合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的地点。
优先考虑阳光充足、无遮挡物的地区,比如屋顶、空地等。
同时,要考虑到附近的电力需求,以便在发电预期产能满足附近需求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组件选择阶段,根据选址情况和预期发电容量,选择适合的光伏电池组件。
一般来说,高效率、长寿命和稳定性好的组件是首选。
同时,考虑到成本控制和发电效率,可以选择单晶硅、多晶硅或薄膜组件。
此外,还需要选择逆变器和支架等其他辅助设备。
系统设计阶段,需要确定光伏阵列的布局方式和连接方式。
根据选址情况和组件容量等因素,可以选择平台式、斜面式或跟踪式等布局方式。
同时,要考虑到光伏阵列与电网的连接方式,可以选择并网或与储能设备连接。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防雷、防尘和保养等因素,设计相关的安全措施和维护计划。
经济效益分析阶段,需要计算发电系统的预期发电量、收益和投资回收期。
根据选址、组件容量和太阳能资源等因素,使用太阳能辐射模型计算每年的发电量。
然后根据当地的电价和电网政策,计算每年的收益。
与此同时,计算建设光伏发电系统的投资成本,包括组件、逆变器和支架等设备的购买成本以及安装和维护的费用。
最后,根据每年的收益和投资成本,计算投资回收期,评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效益。
总之,分布式光伏发电设计方案需要考虑选址、组件选择、系统设计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提高发电效率,同时控制投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光电效应实现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方式,具有清洁、可再生、环保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
传统的光伏发电项目采用集中式发电方式,即在一个地点集中安装光伏电池板,搜集太阳能发电。
然而,集中式发电存在地域限制、输电损耗大等问题,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运而生。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以分散式布局为特点,在城市、农村及居民区等多个地点分别安装光伏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并通过微电网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输送,实现高效、稳定的电能供应。
二、项目目标1.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光伏发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大规模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以有效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2.减少环境污染: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用的是太阳能资源,没有燃烧过程,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可以显著减少环境污染。
3.降低电网负荷: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发电设施分散布局,将一部分电能消耗在本地使用,减少了对电网的负荷,提高了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将在多个地点安装光伏电池板,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刺激地方经济发展。
三、项目流程1.地点选择:根据地方的气候条件、光照强度和土地利用情况等,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
2.设计光伏电池板布局:根据地点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布式安装方案,确定每个地点安装光伏电池板的数量和布局。
3.采购和安装光伏电池板:根据设计方案,采购光伏电池板和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并安装在相应的地点上。
4.建设微电网系统:建设微电网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电能储存装置和电网连接等设施,实现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集中管理和输送。
5.运营和维护:项目建设完成后,进行项目的运营和维护工作,包括发电设备的日常运行监控、故障排除和维修保养等。
6.监测和评估:对项目的发电量、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益等进行监测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设
计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20 年月
目录
1 工程概述 (3)
1.1 工程名称 (3)
1.2 地理简介 (3)
1.3 气象资料 (3)
2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介绍 (4)
2.1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工作原理 (4)
2.2 主要组成设备介绍 (4)
3 方案设计 (5)
3.1 设计依据 (5)
3.2 设计原则 (5)
3.3 系统选型设计 (6)
3.4 主要设备的选型说明 (6)
4 发电量估算 (11)
5 系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1)
5.1 经济效益 (11)
6 设备材料清单 (12)
7 工程业绩表及典型工程照片 (12)
8 英利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附图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述
1.1 工程名称
河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1.2 地理简介
项目地点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保定市地处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
北纬38°10′-40°00′,东经113°40′-116°20′之间。
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西部与山西省接壤。
保定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
这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有雪,夏季炎热干燥,春季多风沙,来此旅游一般以夏秋季为宜。
1.3 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以NASA数据库中保定市气象数据为参考。
表1 气象资料表
年平均10.4 47.40% 4.31 2.9 2.9
2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介绍
2.1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工作原理
太阳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转换成符合市电电网要求的交流电之后直接接入公共电网,并网系统中光伏方阵所产生的电力除了供给交流负载外,多余的电力反馈给电网。
在阴雨天或夜晚,太阳电池组件没有产生电能或者产生的电能不能满足负载需求时就由电网供电。
系统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原理图
2.2 主要组成设备介绍
太阳能电池组件:根据光生伏打效应原理,利用晶体硅制成,其作用是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有一定的防雨、防雹、防风等能力。
根据实际需要可将电池组件相互串联或并联连接。
并网逆变器:将来自太阳电池方阵的直流电流变换为符合电网要求的交流电流的电力变换装置。
3 方案设计
3.1 设计依据
本工程主要遵循和依据下列标准、文件:
GB/T 9535-1998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18479-2001 《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GB19064-2003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GB50054-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17478-1998 《低压直流电源设备的特性和安全要求》
GB50171-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620-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1-1997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191-2008 《包装贮运标志》
GBJ232-8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11373-1989 《热喷涂金属件表面处理通则》
3.2 设计原则
本工程设计在遵循技术先进、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下,着重考虑以下设计原则。
●先进性原则: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光伏电站设计必须考虑先进性,使系统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技术领先性,以保证产品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实用性原则:光伏电站设计充分考虑我国太阳能电源设备生产现状,选用有大规模实际工程应用经验的产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维性。
●经济性原则:光伏电站设计在保证系统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设备成本,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保护用户的投资效益。
3.3 系统选型设计
根据安装容量的要求(或者安装面积),结合专业的设计软件,最终得出如下的系统配置情况:
电池组件:数量:72块,型号:
并网逆变器:数量:1台,型号:
数量:1台,型号:
数量:1台,型号:
数量:1台,型号:
3.4 主要设备的选型说明
3.4.1电池组件
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池组件选型遵循以下原则:
●在兼顾易于搬运条件下,选择大尺寸、高效的电池组件;
●选择易于接线的电池组件;
●组件各部分抗强紫外线(符合GB/T18950-2003 橡胶和塑料管静态紫外线性能测定);
●组件必须符合IEC61215标准,保证每块电池组件的质量。
遵循以上原则选择
表2 组件参数表
峰值电压
峰值电流
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组件效率
电池效率
尺寸
重量
组件正视图组件后视图
组件侧视图
3.4.2并网逆变器
技术优势:
●已经获得TUV等多项认证;
●高转换效率、低温升、低造影;
●内嵌式残余电流及组件绝缘监视保护装置;
●宽MPPT输入电压范围;
● IP65防护等级,可应用于室外安装;
●无变压器设计;
●支持RS485通讯方式;
●壁挂式设计,安装简单;
●结构紧凑,节约空间;
●设计简洁高效,功能完善;
●安装简便,接线可靠;
●电能质量高,适应低压侧并网。
表3 逆变器参数表
3.4.3组件排布图
见附图1;
4 发电量估算
太阳能组件方阵年发电量=组件方阵额定功率×峰值日照时数×系统效率×365=19080×4.31×0.80×365=24068275.2Wh≈kWh
5 系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1 经济效益
6 设备材料清单
7 工程业绩表及典型工程照片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一览表:
人民大会堂84.6kWp屋顶光伏发电示范项目
长城公司15MWp屋顶并网发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