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金融考研数学突破140分的经历篇

合集下载

考研数学140分高分六大经验

考研数学140分高分六大经验

考研数学140分高分六大经验考研过程中,我在数学复习上是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门。

因为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所以我对数学是特别重视,再加上我考的数一也是最难的。

最后我的努力有了收获,最终考了140分的高分。

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的数学学习心得,希望对2011年的考研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一、打牢基础数学基础很重要,不管是哪个辅导专家都会这样说,因为数学的难度是从基础上延伸的。

很多题目很难,但是只要抓住基础应用点,从基础上找技巧和方法,就会事半功倍,顺利找到思路。

因此重视基础,重视和加深对基础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向的复习和理解是上上之策。

数学是一门演绎的科学,首先要对概念有深入理解,要不然,做题是难免会答非所问,甚至南辕北辙。

所以只有基本功扎实,才有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的可能性。

二、重视大纲大纲是对考研数学复习最好的标准,吃透考试大纲要求,准确进行复习定位,才能抓住胜利的绳索。

通过分析大纲,可以知道考试在复习中重点应该复习什么,自己哪方面还要加强,今后的计划应该在哪个方面更加有所侧重等。

三、看练结合数学是需要动手做的,永远看课本、看题目是不能达到很好的复习效果的,因此一定要在复习中加强做题。

眼过十遍不如手过一遍,复习是很重要的,边复习边通过做题来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会让效果更加明显,还能加深记忆。

四、综合理解综合理解是在基础知识点基础上进行的,加强综合解题能力的训练,熟悉常见考题的类型和解题思路,长此以往便会在解题思路上有所突破。

考研试题和教科书的习题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在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方法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应用,有较大的灵活性,往往一个命题覆盖多个内容,涉及到概念,直观背景、推理和计算等多种角度。

因此一定要力争在解题思路上有所突破,打好基础的同时做大量的综合练习题,并对试题多分析多归纳多总结。

五、巧用真题真题是历年考试的精华,一定要多加利用。

它既可以当成课本使用,也可以当成练习题来做,还能当做最后检测的真实试卷。

我的北大金融数学考研经历

我的北大金融数学考研经历

考牛校的同学最重视就是专业课了。

一共两门:数学基础和金融数学基础。

今年金融数学改革第一年所以出题比较简单,同时也考虑到一共有6门课程,毕竟全出难题不现实。

数学分析一直是北大的一项难以逾越的屏障,但是这里的数分比较简单:30分计算题涉及范围比较广,包含所有内容,定义求极限,L'Hospital求极限,最大值,多元曲线积分,级数,不定积分。

一题证明题,用语言证明15分,难度较小。

高等代数难度更小,四道题目:解线性方程,求行列式,正定二次型,还有涉及矩阵的证明题。

概率论难度较大点,题量也比较大,难度比指定教材的课后题目简单,关键在于熟练。

顺便说一句:考研公共课自然不用说,全国统考,大家都用一本大纲,但专业课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和考试风格都不一样,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及时抓取你所报考学校学员的信息很重要,如果跨考可能难度就更大,我在北京爱考机构的专业课辅导老师就是在读的研究生助教,信息量自然不用说,连复试导师喜欢听啥都能知道,不用有那些后顾之忧,我才可以踏踏实实安心背书,在分数上下硬功夫。

金融数学基础题量较大,涉及数理统计,精算基础,投资学。

可以带计算器。

数理统计比较理论,难度较大。

关键要看指定教材,基本不涉及计算,有一题是书上的证明题。

精算学题量最大,难度不高,关键是做题速度要快还有就是熟练使用计算器,熟练掌握各种公式,精算都是计算题,不涉及任何证明题。

最后是投资学,难度很小,但是涉及面很广,需要理解加熟练,投资学不涉及任何理论论述题,全是计算题。

纵观全局,英文难度最大!数分和高代是基础,所以不管题目再简单都需要打牢基础。

概率统计有一定难度,熟练内容以及多看书本。

精算投资较简单,关键在于熟练程度。

考试时间还是有点紧的,难度不大但是题量较大。

希望对考北大金融数学的同学有帮助,虽然这是应用数学系的方向,但是这个专业不难考,考生要对自己有信心!。

北京大学金融专硕考研心得体会

北京大学金融专硕考研心得体会

北京大学金融专硕考研心得体会凯程徐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邀请凯程集训营的成功学员,讲述自己的考研故事。

那么我们今天邀请的是考入北大金融硕士第一名的卢zh同学。

由于咱们今年北大出分比较晚,所以卢zh已经回到了家里,我们以音频的方式做一个访谈,让他来讲解一下自己的考研路。

那么首先我们先请卢zh做一个自我介绍。

凯程学员卢zh:同学们好,我叫做卢zh,本科毕业于南京财经学院投资学专业。

今年非常幸运能考到今年这个结果。

然后我的初试成绩是406分,是排名第三,然后数学138分,专业课115分,英语是83分,政治是70分。

凯程徐老师:很好。

凯程学员卢zh:成绩大概是这个样子。

凯程徐老师:好的,那么接下来我就把同学们常见的一些问题拿出来,跟第一起做一个探讨。

就是zh在一开始的时候,为什么选择要考北大的金融硕士?凯程学员卢zh:对,主要是当时其实我是第二次考了,二战了。

然后二战的时候觉得自己就是备考最后一年了,不会再考了。

所以给自己定了比较高一点的目标,因为觉得选低一点目标考的话,也没有多大用处。

然后北大今年,因为我们这边给的题目,专业课给的题目全是那种大题,计算题。

然后我感觉这种比较好,我比较适合做这种题。

然后像其它一些院校的那些题目就比较偏文科,论述题目很好,这种我不太擅长。

凯程徐老师:好,我们在刚才你的这个回答当中,很明确地体现了自己的一个思路。

就是你了解了一下,这些名校里面的一个学校的考试风格。

而北大以计算题来出整个的专业课的试卷,它更靠近你这种数理风格。

所以选择了北大这样的学校,是吧?凯程学员卢zh:对,偏数理的风格。

凯程徐老师:对,这也是很多未来的学生要去选择的,需要了解一下各个学校的出题风格,看看是否与自己的特长所匹配。

那么zh,咱们是几月份进入集训营的?凯程学员卢zh:我是去年的6月11号到北京的。

凯程徐老师:你记忆得好清楚啊,具体到哪一天。

咱们在凯程一个大半年的学习过程当中,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啊?凯程学员卢zh:其实在这边收获非常大,主要是第一点,凯程的自习室学习非常方便,因为之前我在本科的时候,在学校,学校没有安排那种考研教室,只能去图书馆,图书馆的话,当时学校也不让占座位,所以就每天拿着书跑来跑去的,特别麻烦。

北大张伟考研数学

北大张伟考研数学

北大张伟考研数学北大张伟考研数学的心路历程身为北大张伟的考研数学学习者之一,我一直对他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充满好奇。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他的学习历程和一些他独特的学习心得。

一开始,张伟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数学天赋,但他却展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坚持。

每天,他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阅读教材,做习题和总结笔记。

无论是概念的理解还是题目的解答,他都从不草率,而是追求透彻和准确。

通过这种反复的演练和思考,他的数学基础逐渐牢固起来。

此外,他还时常参加数学竞赛和学术讨论会,与其他热爱数学的人交流思想和学习方法。

通过和他人的交流,他不仅扩展了自己的学习视野,还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灵感和方法。

这种和他人互动的学习方式,让他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敏捷。

然而,张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面对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他也会遇到挫折和困惑。

但是,他从不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去解决问题。

他会找到一些类似的例子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和对比来找出问题的解决思路。

这种耐心和毅力,使得他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思考的清晰度。

最后,张伟的数学学习方式中最值得我学习的一点是他对于基础知识的重视。

他认为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它可以为后续的学习和解题提供坚实的基础。

因此,他会经常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以便对新的内容能够有更好的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北大张伟考研数学之路充满了坚持、努力和智慧。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和努力,每个人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

他的经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希望它能够为其他数学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学霸逆袭:数学从40分到140分的历程

学霸逆袭:数学从40分到140分的历程

学霸逆袭:数学从40分到140分的历程学霸逆袭:数学从40分到140分的历程首先声明,我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努力程度也一般,小学和初中数学都学得马马乎乎,高中考过最低44最高142(150分的满分),高考127,大学微积分也考了86(100的满分)。

虽然我的数学考的分数都不是很高,但我还是想谈谈自己是如何学数学的,特别是自己如何从高中的44分到高考127分的过程!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小学和初中的数学与高中的相比,难度上简直差了一个量级。

在学习小学和初中的数学时,只要在课堂上稍稍认真听讲,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数学考个80(都按100记)以上是不成问题的。

可到了高中,想要每次考试考到120分以上(100分的80分),对我这种IQ的人来说,仅仅靠课堂上稍稍认真听讲,然后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是再也达不到了。

因为我发现,每次考试的题目比课本后的习题和老师讲的要难一些,而且量也比较大,仅靠做课本后的习题是再也满足不了需要了,这个时候我就想到了多做题。

40分——100分理解题海战术真谛在学数学的道路上,我一开始选择了很多同学都走的路——题海战术。

题海战术虽然辛苦,但对有些同学来说还是有效自己不会的难题,我就问学习好的同学或者老师,并且向他们请教解题的思路。

每个星期我都要抽出三四十分钟的时间,用来回味自己这个星期的心得,每个月我都要对自己进行检查,看看自己是否按照计划进行。

如此一来,我的数学成绩提高很快,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

一个学期以后,我从44分跃到了100分以上,虽说离120分以上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可也算一大进步了。

110分——140分搞好基础是关键后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成绩基本稳定在了100——110之间,说什么也提高不了了,于是我又找到了他,请教为什么他每次总能考140以上,而我却只能在100到110之间徘徊。

他告诉我,不管什么学科都是和基础有关的,如果基础不是太好,而想考到很高的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综合题都是由很多的小问题组成,每个小问题都涉及一个方面,如果想考更高的,就得打牢基础。

数一140高分学长经验分享

数一140高分学长经验分享

学⻓长介绍:⼀一⽴立学⻓长:2020年年考⽣生,本科就读于⼀一所⼆二本学校,专业是⾃自动化。

今年年报考的的院校是北北京交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

数学考试内容为数学⼀一,成绩是140分。

寒假开始准备考研,在家期间,每天看⽹网课,做做笔记;开学后每天学习11+⼩小时,后期就算为了了保障专业课和政治的学习时间,每天也会分给数学3⼩小时的时间做⼀一套真题或者模拟题,保持做题的⼿手感。

Part1资料料课程选择Q:数学复习需不不需要看课本呢?A:我复习的时候是没有看课本的,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基础很薄弱也可以看⼀一下,但不不作为重点,也不不要花费太⻓长时间。

Q:复习材料料那么多,学⻓长有什什么⽐比较好的推荐吗?A:对于基础阶段使⽤用的知识点讲义,我的推荐是:张宇《⾼高数⼗十⼋八讲》或汤家凤《⾼高等数学辅导讲义》+李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王式安《概率与数理理统计辅导讲义》⾼高等数学:汤家凤辅导讲义特别适合前期基础阶段的学习,张宇的18讲适合在中期强化阶段使⽤用,建议搭配张宇强化班结合使⽤用。

线性代数:李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质量量上乘,推荐率100%。

这本书既适合前期基础阶段使⽤用,⼜又可以在中期强化阶段⽤用于巩固。

概率论与数理理统计:概率论这⻔门课程难度不不⼤大,各个⽼老老师及辅导讲义相差不不⼤大,这⾥里里就以王式安的概率论辅导讲义为例例,适合巩固阶段结合他的强化班课程使⽤用。

Q:学⻓长能给我们再推荐⼀一下需要做的习题吗?A:张宇《1000题》或或李李永乐《660》+张宇《闭关修炼》张宇《1000题》:如果你基础⽐比较好,对各种概念能吃透,且注重思维能⼒力力的提升,1000题是最好的选择。

汤家凤《接⼒力力题典1800》:如果你的数学基础较差,或者数学思维没有那么强,那你可以先⽤用汤家凤的1800题集的基础篇巩固⾃自身基础,再利利⽤用提⾼高篇来对概念进⾏行行深挖,对原理理进⾏行行拓拓展,为前期的基础复习阶段打下牢固基础。

考研数学144分经验,数一140+不是梦

考研数学144分经验,数一140+不是梦

本人今年数一144分,说实话,这分比我自己预想的还低,我只错了某一大题的最后结果没分两种情况讨论,顶多3分的,结果扣了6分,不知为何。

其实数学考高分很简单的,上140绝不是impossible mission。

如果我说我一战数学才96分而且我一节辅导班都没听过呢?(真的,我连视频都没看过,什么李永乐之类的长什么样我基本不清楚)是不是大家会觉得有很大信心了?呵呵,下面开始:我是从八月中旬左右开始复习的,这期间基本只有两项任务英语单词和数学课本。

以我的两次考研经历来说,下面这句话很重要:一定要先看教材!!!以前总有人问,时间这么紧还要不要看教材?我以我的经验来说,不光要看教材,还要做课后题。

不要以为课后题跟考研没关,课后题绝对是打基础的,就像大家看专业课时,你一定会把自己学校的教材后面习题都做了,因为你知道那里有考点。

对于公共课数学,大家反而忽视了这一点。

当然了,可能课后题都做了时间是不够。

我当时只做了每一章的总习题。

这里面说一下我用的教材,高数是我们上课时用的同济大学的《微积分》,可能很多人都是那本《高等数学》,没事,都差不多。

线代也是同济的,概率论用的浙大那本非常经典的教材。

这些书可以去买二手的,我当时买的浙大概率论正版8成新的才10块钱。

看课本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定理?他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公式如何推出来的?等等问题。

这里说一下,有很多人不会看书,以为看书就是趴着拿着书看,这样是不对的,你必须拿着笔,跟着一块推算,甚至完了之后自己在独立的做一遍(无论是公式还是例题),既然它作为例题,一定有道理,这可以很好的帮你理解。

切莫眼高手低!对了,前面忘了说了,三门课我的顺序是高数——概率论——线代。

因为高数绝对是最重点的,所以放在第一;而概率论里面要用到好多高数的东西,刚看完正好复习一下;线代虽然不好理解,但是考研里面考的比较基础,而且与其他两门关系不大,因此放在最后。

大家可以采用这个顺序复习。

北大经院金融硕士考研:数学经验

北大经院金融硕士考研:数学经验

北大经院金融硕士考研:数学经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最后一个给大家讲解北大经院金融硕士考研经验,数学大家谈的少,而数学是我的强项,今年我考的不错,有凯程老师的功劳,也有我的辛苦,我把经验总结一下。

此外,上面有人说的专业课参考书,我觉得凯程老师指定的就足够了,不需要额外再买教材了。

归正开始讲数学。

1.课本是不是很重要?要不要多看几遍?课后习题要不要仔细做?第一次考研的同学难免对课本的重要性拿捏不准。

首先课本要看,但看很多遍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只要已经清楚了基本定理牢记在心就可以了、关于课后习题,我真的花了大量时间在课后习题和做笔记上,回头想想那些时间应该都够做一遍李永乐了,结论就是可以挑着做,所谓挑着做就是自己感觉理解不好的章节可以着重练习,课后习题往往比较基础,掌握不好的地方通过做题可以加深理解。

花大部分时间在课后习题上个人感觉得不偿失。

一句话,挑着做。

2.有没有重点和非重点?本科的习惯,有重点有划题最好。

考研数学每年也有个大纲,可以针对所说的了解,熟悉,掌握,自己制定重点复习计划,有主有次。

个人感觉大纲还是参考性很强的。

3.李永乐的全书怎么样?其他的辅导资料怎么样?个人认为李的全书还是不错的。

特别是线代部分也是他出彩的部分。

高数部分对于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来说,课本加全书理解基本知识点和定理,应付数三中的基础考点足够了。

对于高数部分,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还是不错,技巧性很强,虽然不一定都能碰到相同题型,不过可以增加做题感觉,开阔思路,主张基础不错或是全书做过几遍想拿高分的同学可以做下指南的高数部分,线代的看李的全书就可以,还想继续做题的同学还可以买一本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这本书很薄,和全书线代也有重复地方。

不过做完后,对于线代部分的考试足够了。

全书的概率部分,个人感觉就是教材的摘录,最主要是题型太少,题量不多,对于概率虽然分值不多,但题做得不能少,最后的两道概率题不会就要丢大分,相当不值得,而这些多做题就能弥补,推荐一本姚孟臣的概率基础,这本书已经不出版了,但是在某宝上还能买到,错误甚多,不过大多不影响做题主要还是印刷错误,概率的题型很全,而且有难有易层次性可以,做过几遍做到看题就知道考的什么知识点,概率考试的时候应该也不会丢分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金融考研数学突破140分的经历篇内容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先介绍一下本人基本情况,北大光华,金融硕士,考研初试:政治64、英语63、数学141、专业课126;面试:85;听力:1.3。

初试总分394,排名31,公共课268,在复试40人中倒数第一,面试成绩并列第三,听力倒数第一。

我从未想过自己可以走的这么远,以至于即将在最美的九月进入光华学习。

从复习的一开始,到1月5日考试完,我一直秉持着一个二战的心态,不管是周围的朋友、家人,甚至于我自己,都未曾想过自己可以创造出这么一个奇迹,所以我把今年的成功经验归结为“五分实力,三分运气,两分心态”。

那么就先从五分实力说起吧,具体从各科复习展开:数学:数学可以说是我投入时间第二长的科目,由于在大学期间我已经学过了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也算是有一点点记忆。

我是从去年的三月份开始复习的,那时由于自己也没有经验,有学长推荐我看课本,但看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自己学到的只是死知识,做题还是不会,于是我就放弃了继续看课本的策略,转而看考研视频。

第一次看的是凯程出的,武忠祥老师讲解高数,王式安老师讲解概率论,确实很棒!尤其武忠祥老师讲解微分、积分部分,让我茅塞顿开,王世安老师的概率论就更不用说了,怒戳赞!由于这些视频没有配套教材的,我就边看视频边自己做笔记,等到暑假前我看了差不多两遍,笔记做了四大本。

(PS:由于我比较笨而且记忆力不是很好,所以喜欢抄书,不管是看专业课还是课外书、报纸,我都是摘取抄到一个本子上的,这样确实比较耗费时间,但基础功会打的相当牢固)期末考试一完,就进入了二轮复习,有很多人问我该不该报班这个问题,个人觉得其实没有多大必要,比较浪费时间的。

但我的视觉记忆效果特别好,尤其现场互动,所以报班也给了我很多帮助,但仅限于数学,政治、英语不推荐。

这期间,我花了差不多十天做完了复习全书,但感觉其中题目偏难偏怪,后来就再也没有看过。

到了八月份,第一次接触到汤家凤这位名师,懊悔没有早点了解!!!五星推荐阿汤哥的高数和线性代数,绝对经典。

视频还有配套的讲义,当当都可以买到,但介于我比较喜欢抄书的习惯,还是又抄了几个大本,整个八月和九月我看了两遍阿汤哥视频,还又看了一遍王式安老师的概率论。

所以我的基础打的相对比较牢固,后来做题也就自然水到渠成了。

在十月之前,我没有做太多题,几乎都在重复看例题。

其实考研数学中考查智力的题目少之又少,就是看考生对知识点的那种熟悉度和做题的速度,多重复经典的题目,这两个能力就培育出来了。

然后我就开始做真题,先是做的李永乐的分章节真题集,后来就开始做套题了,到了11月,感觉自己还是有些欠缺,正好阿汤哥新出了冲刺视频,就又开始了以前的笔记生活,顺便又做了一遍真题(主要是做第一遍做错的和划出的重点题)。

临近考试的前一个月,就开始狂练做题速度,给自己下达了每天一套模拟题的任务,最后做完了400 题、汤家凤的八套题,这些题目都比真题难度大,所以做的不好也不必灰心。

再之后到考试之前的期间,就是看看以前的笔记、记下的错题、真题里面的重难点。

这里特别注明以下,很多人在新年到考试前一天都会投入大量时间在政治和英语作文上,但最好还是隔两天做一套数学题,培养一种做题感觉,否则1月5号上午一看到数学试卷会有一种头蒙的感觉。

专业课:其实这次可以考出126的成绩,很大成分上是运气使然,光华出题风格历来多变,也猜不到究竟会考查哪些知识点,有时候觉得不考的考了,比如今年金融那道新股发行价的问题,有时候觉得会考的反而不考,比如今年我花很多时间看博弈论,结果考的比较简单。

总而言之,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全面覆盖复习,很多人很害怕光华的微观题目,看过12年的BT题目,我几度有种绝望的感觉,但并不是每年都会有那么难的题,比如近两年就较为简单,所以我才说考出高分有运气成分。

微观的话我看了范里安、平新乔、尼克尔森的一部分(很多内容和前两本重复,而且好厚,后来我放弃了),题目呢,刚开始做的就是这三本的课后习题,圣才出版的,答案还算很正规,其中范里安还有本配套的黄色习题集以及交大出版的习题集,题目比较简单,适合第一次阅读范里安时候使用,十八讲的题目很好,我做了两遍,尼克尔森也是两遍,当然第二遍做的时候就要有选择性的做,否则很花费时间。

之前我也阅读过光华前辈的经验帖,有很多学长学姐推荐看看高微,但我也没有全部看完,搞懂很吃力,后来做了吴汉洪的部分题目就紧张的投入到真题演练中了。

我做了CCER历年真题的微观部分、21次课后作业以及光华真题,都是做了两遍,感觉把之前的知识融会贯通了好多,后来在考试中微观也发挥比较好。

至于金融方面,因为我本科是学习金融工程的,所以课内外阅读了很多书籍,包括博迪《金融学》、博迪《投资学》、罗斯《公司理财》、赫尔《期权、期货及其他衍生品》、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等等,选择金融的话看前三本就应该够了,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赫尔期权定价方面内容以及米什金的书,我其实没有怎么看光华三位老师的书,感觉内容比较少,应付起来考试较为吃力。

习题方面,就是做配套的圣才书籍。

金融题目很有逻辑性,做完一遍几乎就记住了,偶尔有些难的标出来多做几次也就懂了,但对于初次接触金融的学弟学妹来说,还是要尽早准备金融方面复习,那三本书很厚,需要付出挺多时间的。

因为光华考金融的时间不长,真题资料也比较少,这是比较劣势的一方面,也猜不到下一年会考查什么,随机性很强。

但选择金融对于复试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在复习中要学会建立起一种框架,争取把每本厚书读薄,脉络把握好了就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面试时候老师最喜欢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一定要答的十全十美。

政治、英语:这两门我其实是没资格写经验帖的,都考的很低,但我可以谈下自己的失败经验,也好为后人起个引导作用,不要走入误区。

政治的话,我是一直看视频过来的,听了很多人的,各说各的好,也没有个定论,各位选几个听听就行,或者也可以自己看大纲(比较多空洞的话,重点没有标注),肖秀荣或者任汝芬都有代替大纲的参考书,看起来会比较有价值,我还是希望选择一位老师就全部用他的书,混起来用容易造成资源无效配置,肖的我个人感觉还不错。

政治客观题一定要拿高分,所以需要平时多做练习,当然题贵在精而不在多,很多题目第一遍做错第二遍还是照错,这些题目要格外关注,1000题最好做两遍查漏补缺。

接下来就是真题,开始也是只要做客观题。

到了12月,再开始主观题复习也是不晚的,可以看看真题里的马哲、近代史、思修法基部分,毛中特的题目都和当年的时政密切相关,所以真题的参考价值就不太大。

如果时间紧迫的话,也可以不看这些,直接背诵肖四或者任四的主观部分。

最后在考场上答题时候一定要记住尽量写的点比较多而不要过多内容去阐释一个点,因为阅卷人是踩点给分的,我今年就是吃了这个大亏,卷面写满结果得分很低。

英语的话,我是很弱很弱的,大学期间四次报考六级均未通过,直至现在还是抱憾不已。

不过还是提几点小小建议吧,一是单词一定要背,不要有任何偷工减料的想法,一定要背!!!二是阅读、翻译、作文推荐何凯文的视频,讲得比较棒。

前期从3月到暑假,可以把重心放在阅读和单词上,阅读重点是把86-03年的题目好好揣摩,而且前期一定不要太多关注选项选对了几个,多去理解每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句子类型、选项特征,这样打下的基础对后面的复习很有帮助。

相对来说,做一些模拟题感觉用处并没有那么大。

后期的话,为了培养速度和临场感觉,可以做一些模拟题。

我当初做的是何凯文五套卷,觉得还不错,但真题仍然是重中之重,反复做才能在考场上找到似曾熟悉的感觉。

面试:接下来就谈谈自己的三分运气、两分心态吧,主要是针对面试的。

我的复试是第一组上午第七个,主面是刘玉珍老师。

(进门、关门、鞠躬)我:老师好(微笑)刘:同学你好,给你三分钟先简单介绍下自己吧。

我:(balabala).......我想在毕业后继续攻读光华的博士刘:读博士?那为什么不考虑我们的直博项目。

我:刘老师,光华的直博项目是只接受推免,不接受统考的,所以我只能通过先报考咱们金融硕士再间接读博。

刘:那你在将来想研究什么方向?我:我喜欢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所以将来希望可以研究衍生品定价以及用于风险管理得创新产品设计。

刘:那你希望选择谁当你的导师?我:嗯,据我了解咱们光华只有张铮老师是研究金融工程的,所以我希望可以跟随张老师学习。

刘:嗯,好(转头示意其他老师)右一:学过概率论吧?我:嗯右一:那你说,一次抛掷三个色子和将一个色子抛掷三次一样吗?我:完全一样,因为都是三次伯努利实验,而且彼此之间独立不相关。

右一:嗯,好,那再问一下,最近马航失踪了,如果市场上只有两个人,甲和乙,甲认为有40%概率掉在越南,60%概率掉在菲律宾,乙认为有30%概率掉在越南,70%概率掉在菲律宾,那市场是怎么认为的?我:(有点蒙)这个要看甲乙各自信息在市场中所占权重右一:嗯,都是50%我:(真心没听懂考察什么知识,死马当活马医吧,就猜了一下)那就是35%的概率掉在越南,65%掉在菲律宾。

右一:好(示意下一位老师)右二:嗯?你发表过论文?有些什么?我:嗯,老师,我发表过两篇论文,一篇是美国QE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另一篇是中国创业版IPO抑价现象研究。

另外,我还参加了一个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课题是关于我国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税制改革的研究。

右二:嗯,好,为什么想读博?我:老师,我希望以后可以在高校任教,那么博士学历是硬性要求。

右二:好(示意下一位老师)左二:嗯,学过公司理财吧?我:嗯,学过左二:那你说说怎么选择投资项目?最常用什么方法?我:NPV法左二:嗯,那你说说股东会不会选择NPV为负的项目?我;(窃喜,这个我会,没想到结果就是这个悲剧)嗯,这是因为委托代理问题造成的,在企业处于破产状态前,就会有三种行为:投资过度、投资不足以及撇脂。

左二:那还有其他情况吗?我:(懵了,还有吗?)额,没有了吧左二:除了委托代理情况再也没有了吗?我:(知道还有,就是想不到啊)没有!(回答的干脆利落,其实这里可以正反两面看,做学术就得有自己的想法,不会也得回答的显得自己很有思维)左二老师啪打了个分数,扭头不看我了。

左一:知道远期和期货吧?(嗯)那你说说为什么远期价格和现货价格会有升贴水?我:这个是因为有持有成本,比如黄金等等左一:我们不考虑黄金这些,就说A股我:那可能因为是存在红利收益率左一:A股发红利吗?(我:不怎么发)那你说为啥还有升贴水啊?我:由于我们市场并不完善,有很多投机者,就会造成与远期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偏离。

左一;嗯,那你说远期价格和现货价格哪个大呢?我:一般来说远期价格大,因为远期价格是现货价格乘以连续复利收益率。

左一;嗯,好了(示意刘玉珍老师)刘:最近沪铜大跌,你觉得对股票市场有什么影响呢?我:期货价格有两个功能,其中一个就是价格发现,那么沪铜下跌意味着未来铜价会下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