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对《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探究作文素材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

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古典名剧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张生的形象。
张生是一个才貌双全、有胆有识、机智聪明的书生,又是一个勇于追求爱情、婚姻自由,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西厢记》是元代四大爱情剧之首,它讲述了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与书剑飘零的书生张生的爱情故事,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欢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永恒主题,反映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历来为人们所喜欢。
其中男主人公张生更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才貌双全《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中对张生的描绘是:他脸儿清秀身儿俊,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
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间”。
真是英俊潇洒,难怪莺莺对他一见倾心。
他也并非绣花枕头,他具有过人的智谋和胆略。
当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想要抢莺莺为“压寨夫人”时,大家都慌乱无计了,老夫人许下承诺谁能退兵就把女儿嫁给谁,于是张生自告奋勇愿意效劳。
他先用缓兵之计稳住贼兵三日,然后马上修书一封,让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惠明和尚送给故人白马将军杜确,请求他帮忙解围。
面对孙飞虎之流的卑劣无耻,他不畏强暴、从容不迫、胆识过人。
他机智聪明,当他委托红娘代为传书时,说“若同你家多情小姐共鸳帐,又怎舍得你叠被铺床!”如此绵软酥甜的话儿,听得女人们耳热心跳,如同雪狮子向火,半边都化了,恨不能立刻带上嫁妆,赶着马车,飞到他身边来。
他多才多艺。
不但会吟诗,而且还精通音律。
当莺莺在烧香时,他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魂,不见月中来。
”以及“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
他还以一曲《凤求凰》博得知音情重。
第二本第四折中这样描述: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
他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第二本第一折红娘夸奖道“我只道拂花笺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
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提着五言八句诗。
张生人物形象分析

张生人物形象分析张生人物形象分析形象,读音xíng xiàng,汉语词语,意思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态或姿态。
形象在文学理论中指语言形象,即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亦称文学形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张生人物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生人物形象分析篇1张生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且富有胆略,这是崔张爱情故事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张生便以他的风一流儒雅、才思敏捷而吸引住莺莺。
在佛殿初逢,彼此眼角留意之时,莺莺因张生的英俊而产生好感。
’随后,张生又在莺莺烧香时,于太湖石畔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一陰一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此诗即景寄情,抒发了张生内心的寂寞、孤独的情怀,寄托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既描写了眼前月色,又是试探莺莺。
全诗字句清新,情景一交一一融,意境清幽典雅,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为他们之间的爱情增添了一浪一漫的气氛。
他的风一流儒雅,给莺莺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让她念念不忘他的诗和人:【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
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①【寄生草】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一性一儿一温一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
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间”。
更重要的是,张生并非绣花枕头,在他把才学用于危难之时,更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谋和胆略,以他的机智和真情赢得莺莺的爱情。
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的紧急关头,众人慌乱无计。
张生待老夫人许下婚姻承诺后,自告奋勇、献计献策。
张生先是使用缓兵之计,请法本长老稳住贼兵三日,争取更多的时间。
紧接着就修书一封,请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惠明和尚送信给故人白马将军杜确,请杜确领兵解围相救。
张生的“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
这一情节,既表现了孙飞虎之流的卑劣与可耻,又表现了张生的不畏强一暴、处事镇静、从容不迫、胆识过人,更显出张生的才学与本领,以及他对莺莺的一片真情。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西厢记》是元曲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唐代的一段爱情故事。
其中,张生作为男主角,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他的形象也因此深入人心,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首先,张生的出身地和身份是他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从普通的书生进入官场,是靠自己的才华获得了官职,因此被人们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在《西厢记》中,他的正直、聪明和勇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在很多情况下他都表现出了真正的领导力。
其次,张生的性格也是他形象的重要因素。
他为人善良,待人真诚,尊重他人,感情深厚。
他不仅爱自己的妻子杜丽娘,也爱护自己的朋友靳东山,对待周围的人都是一视同仁。
他的品质和性格吸引了很多女孩子的注意,因为他们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绅士。
再次,张生的笃定与忠诚是他形象中最值得赞扬的特点之一。
在整个故事中,张生被不少人以各种方式试探,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在他眼中,真爱是应该经受考验的,这是一个人终身荣誉的体现。
他的忠诚与勇气得到了杜丽娘的认可,让他成为《西厢记》中最闪耀的人物之一。
最后,张生的形象也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看法密切相关。
在《西厢记》中,作者强调了女性地位的不平等,同时表达了对婚姻制度及道德观念的批判。
在这种情况下,张生的形象成为作者的一个反面教材,他的诚实和真情让他成为一个强大而真诚的形象,也成为了对传统礼教制度的一种挑战和推翻。
总之,《西厢记》中的张生形象就是一个具有坚定信念,真诚善良的绅士,他的形象在漫长的文化历程中仍然经久不衰。
他为爱情、友情和公正而战,成为我们追求真理的榜样,同时也成为我们思考社会批判的重要对象,并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张生形象分析

《西厢记》之张生人物形象分析王实甫笔下的张生,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历代读者的喜爱。
相较之前的张生形象,他被去掉在功名利禄面前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面前的怯懦,被突出的是对爱情执著诚挚的追求,是一个温文尔雅、执着至诚、略带傻气的书生形象。
张生是一个才华出众风流潇洒的人物,他是红娘眼中“风魔汉”、“傻角”,在爱情的发展中表现得热情大胆,近乎痴狂,他是莺莺眼中的"志诚种"。
他虽是一介白衣书生,但凭着自己的英俊潇洒和聪明才智深深地吸引着莺莺,并且在追求自由爱情的道路上不屈不挠、毫不退缩。
首先,张生便以他的风流儒雅、才思敏捷吸引住莺莺。
他出场时唱的一曲《油葫芦》,描述"雪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缆浮桥,水上苍龙偃"的黄河景色,充分表现出他的风流文采。
与崔莺莺在佛殿初逢时,张生的英俊潇洒便给莺莺留下好感。
随后,张生又在莺莺烧香时,在太湖石畔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既是寄托自己的相思之情,又是在试探莺莺。
莺莺也由此对他念念不忘。
尤为重要的是,张生并非是一般书生一样的懦弱无能。
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之时,众人慌乱无计。
张生在老夫人许下婚姻承诺后,自告奋勇出谋划策,将才学用于危难之时。
张生先是使用缓兵之计,紧接着就修书一封给故人白马将军杜确,请求其领兵相救。
“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
这一波折加深了莺莺对张生的认识,令其倾心相许。
张生亦是多才多艺,以琴音诉心曲。
他凭借高超的琴技,随心而奏,在琴声中倾注了心中的愁绪,倾诉着自己的情意。
更是以一曲《凤求凰》博得知音青睐。
在以后的笔墨传情中,张生更是常以文思敏捷、挥笔而就得到红娘的赞扬。
最后,张生“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更加证实了他的才学与本领。
王实甫在塑造张生的形象时,并没有把表现他的才华作为重点,而是着力表现坠入了情网的他,痴的可爱,也迂得可爱,而且对爱情的追求有着无法撼动的韧劲。
《张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张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张生》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导语】:张生是唐传奇《莺莺传》中的男主人公,无名,仅以姓传。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

《西厢记》人物形象塑造浅析《西厢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由明代戏剧家王实甫所作,被称为中国四大古典戏曲之一。
作品以张生、莺儿两位主要人物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明代社会的人性美、风俗风情、以及女性解放的思潮。
《西厢记》的人物形象塑造非常生动丰富,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饱满的性格和形象特征,通过他们的言行举止和命运的变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主角的张生是《西厢记》中的一位典型文人形象。
他聪明能干,博学多才,深受王实甫的喜爱。
张生乃是一个风流而又品格高尚的人物。
在王实甫笔下,张生的形象充满了浪漫、才情和爱情的色彩。
他对莺儿倾注了深情厚谊,不畏艰险,不怕困苦,一路跋涉,只为与莺儿相见。
张生的痴情,令人为之动容,使得他的形象深入人心。
莺儿是《西厢记》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她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女子,具有强烈的独立精神和坚定的个性。
在剧中,莺儿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令人感动不已。
在明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但莺儿却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
她不甘心被安排嫁给无情的薛莹儿,而是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莺儿的形象塑造展现了一种勇敢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给当时的女性树立了一个榜样。
在剧作中,除了主角张生和莺儿外,还有一些次要角色也塑造得非常丰满。
比如张生的好友孟光,他是一位厚道、淳朴、实在的人物形象,他的形象为张生的爱情故事增添了一些乐趣,也是一个善良朴实的形象。
而薛莹儿则是一个聪明机智、心机深重的女子形象,她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择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
这些次要角色的形象塑造,为整个戏曲增添了很多戏剧性的冲突和转折。
在《西厢记》中,王实甫通过塑造这些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成功地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人性美和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充满温情和人性关怀的杰作。
这些形象也反映了王实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性的洞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人性思考的空间。
试论《西厢记》中张生的书生形象

分类号:2011届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试论《西厢记》中张生的书生形象作者姓名:周续梅教学点名称:校本部所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姓名:蒋宗侠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2011 年6 月20 日试论《西厢记》中张生的书生形象摘要:本文主要浅析古典名剧王实甫《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张生的书生形象。
剧中张生是一个温柔雅孺、执著至诚、带有傻气的书生形象,同时他也具有至诚的心肠,正直的品格,正义的理想。
他“痴呆”得可爱又可笑,卤莽得可气而又不可厌;他轻视功名,忠于爱情,与那些善于调情的“风流才子”及惯于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截然不同。
他是个极具生气和活力的书生形象,他的形象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并在后来的很多作品中被人所仿效。
关键词:《西厢记》张生书生才子至诚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romance of classical drama wang shifu the main characters of the intellectual scholar image after. The play is a gentle and after a Confucian, persistent, with sincere scholar of the silly, but he also has the image of sincere heart and character of integrity, just ideal. He "dementia" lovely and funny, reckless and not have to can spirit of anaerobic; He looked down on fame, loyal to love, and those who are good at flirtatious "wit" and used to play with romantic women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playboy He is an extremely angry and vigor, the scholar of the image he image with a strong artistic vitality and, later, a lot of work to be emulated.Key words:The romance of talented scholar after utmost sincerity目录摘要:------------------------------------------------------------1英文摘要:------------------------------------------------------------2一. 书生形象中的才子性格特征------------------------------------------31.1英俊潇洒、风流儒雅。
西厢记的读后感800字(素材下载8篇)

西厢记的读后感800字(素材下载8篇)西厢记的读后感800字篇1张生的作派在《西厢记》里妩媚而阴柔。
刚出场的张生像历代的书生一样,无疑是病弱的,他无比自怜地这样自我评价:“学成满腹*,尚在湖海飘零。
”*与飘零的张力在张生身上难堪地对峙着,并要最终寻找到自己的出口。
在没有找到出口之前,可怜而可爱的张生只能是“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飘零的价值最终会找到归宿;而在此之前,对张生飘零的第一个奖励在普救寺里露出了端倪—如同上苍注定,张君瑞命带桃花,普救寺的惊艳直接催生了一首好诗:月色溶溶夜花木寂寂春如何临浩魄不见月中人该诗可谓孤篇压全唐,足见张生的“学成满腹*”绝非空穴来风。
张生以月亮—这人世间阴柔的代表起兴,最后直抒胸臆,向着近在咫尺的月中人发出召魂令,瞬间建立起了多情的形象。
你听,张生像一个流浪歌手一样唱道:寺庙的夜色多沉静,那花儿寂寞地开在春风中,我静立月下多饥渴啊,为何没有美眉来调情?张生大胆而浮夸地将煽情进行到底,其实践精神当是空前绝后。
若干年前,张生的老师也咏过月亮,他说:明月照到我床前,我当是霜花和食盐,抬头我把月亮看,才知它没故乡的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比张生,老师就显得不着边际。
若干年后,张生的学生就不再咏月亮了,他们只说星星,发誓要给情人“一扇朝北的窗,让他看到星斗”,有张生的诗意,但显得过于吝啬。
至于郁达夫之流的“曾因酒醉鞭名马,怕为情多累美人”则显得自怜而变态,及至发展到“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里的那种欲擒故纵,那种小家子气,那种小妾般的懦弱,足见流氓才子已呈现难以挽回的退化。
张生的“月色溶溶夜”是明着勾引。
他没有想到的是西厢的另一侧马上会有美女作家即席高歌:很久以来我就性饥渴,春来了我更感到没着落,你在那里大声唱,我知你是个会疼人的好哥哥(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句句如同天籁,道出了美人敢上也甘上贼船的不凡气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探究摘要:名列元代四大爱情剧之首的《西厢记》,自问世以来,便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受到了广大观众、读者的欢迎和喜爱。
《西厢记》之所以能持久不衰、历久常新,是因为它表达了“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这一永恒主题,反映了广大人民美好而善良的愿望。
在表达这一主题时,男主人公张生给观众、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西厢记;张生;四大爱情剧一、概述作者王实甫在《西厢记》中,精心塑造了一个温文尔雅、执着志诚、略带傻气的张生。
剧中张生虽是一介白衣书生,但又是文章魁首。
他凭着自己的英俊潇洒和聪明机智深深地吸引着字莺莺,并且热情而执着地追求着莺莺。
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道路上,张生甘愿放弃功名,面对困难仍不屈不挠、毫不退缩。
故此,在追求莺莺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可见其志诚的一面。
同时,由于对莺莺的刻骨相思,又使张生变成一个“傻角”、一个“银样锱枪头”,使张生的形象更具生气和活力,为本剧增添了多喜剧色彩,不断给观众、读者以轻松舒畅的感受。
在王实甫精心塑造下,张生的形象更加丰满、完整,成为一个典型的正喜剧形象。
二、“文章魁首”张生张生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且富有胆略,这是崔张爱情故事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张生便以他的风流儒雅、才思敏捷而吸引住莺莺。
在佛殿初逢,彼此眼角留意之时,莺莺因张生的英俊而产生好感。
’随后,张生又在莺莺烧香时,于太湖石畔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此诗即景寄情,抒发了张生内心的寂寞、孤独的情怀,寄托了自己的相思之情。
既描写了眼前月色,又是试探莺莺。
全诗字句清新,情景交融,意境清幽典雅,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为他们之间的爱情增添了浪漫的气氛。
他的风流儒雅,给莺莺留下了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让她念念不忘他的诗和人:[鹊踏枝]吟得句儿匀,念得字儿真,咏月新诗,煞强似织锦回文。
谁肯把针儿将线引,向东邻通个殷勤。
[寄生草]想着文章士,旖旎人:他脸儿清秀身儿俊,性儿温克情儿顺,不由人口儿里作念心儿里印。
学得来“一天星斗焕文章”,不枉了“十年窗下无人间”。
(第二本第一折)更重要的是,张生并非绣花枕头,在他把才学用于危难之时,更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谋和胆略,以他的机智和真情赢得莺莺的爱情。
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的紧急关头,众人慌乱无计。
张生待老夫人许下婚姻承诺后,自告奋勇、献计献策。
张生先是使用缓兵之计,请法本长老稳住贼兵三日,争取更多的时间。
紧接着就修书一封,请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惠明和尚送信给故人白马将军杜确,请杜确领兵解围相救。
张生的“笔尖儿横扫了五千人”、“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
这一情节,既表现了孙飞虎之流的卑劣与可耻,又表现了张生的不畏强暴、处事镇静、从容不迫、胆识过人,更显出张生的才学与本领,以及他对莺莺的一片真情。
经过这一段波折,更加深了莺莺对张生的认识,更令莺莺倾心相许。
此外,张生的才学并不仅限于此。
他还多才多艺,精通音律。
例如:在莺莺夜听琴中,张生以琴音诉心曲。
凭借他高超的琴技,随心而奏:[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第二本第四折)张生在琴声中倾注了心中的愁绪,倾诉着自己的情意。
更以一曲《凤求凰》博得知音情重。
在以后的笔墨传情中,张生又常以文思敏捷、挥笔而就得到红娘的赞扬:[后庭花]我只道拂花笺打稿儿,原来他染霜毫不构思。
先写下几句寒温序,后提着五言八句诗。
不移时,把花笺锦字,叠做个同心方胜儿。
成聪明,成敬思,成风流,成浪子。
虽然是假意儿,小可的难到此。
(第三本第一折)最后,张生“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更加证实了他的才学与本领。
张生正是以他的胸中才学换得“文章魁首”的称颂,赢得了莺莺的青睐。
三、“志诚种”张生张生性格中的“志诚”,是建立爱情、婚姻的关键。
张生对莺莺的追求,可谓一波三折,困难重重,然而他却不屈不挠、毫不退缩。
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不愧被称之为“志诚种”。
张生和莺莺的社会地位悬殊,单就这一点来说,这在当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里,社会、家庭都不可能允许这种爱情婚姻的存在。
这是立在张生面前的一道无形障碍。
张生在上京赴考途中,路经河中府,游于普救寺,巧遇了相国千金莺莺,便“魂灵儿飞在半天”,被莺莺的美貌深深吸引住了,开始了楔而不舍的爱情攻势。
然而,这种追求的希望却是十分渺茫。
原因是张生的父母皆亡,“只留下四海一空囊”,且;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然而,张生却不顾世俗观念,坚决地追求着鸳茸。
初见莺莺后,就当即决定“小生便不往京师去应考也罢”,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可见他对莺莺追求的愿望是何等的强烈,是何等的坚决。
随即,追求的愿望便被张生付之于具体的行动当中。
他首先以“早晚温习经史”为名,提出了借住寺中的请求,以近水楼台的姿态与莺莺为邻,以便探听莺莺的行踪。
张生从法本和尚和红娘的口中得知:“老夫人治家严肃。
”张生自知:“夫人太虑过,小生空妄想。
”深知对莺莺的追求难以如愿。
虽然如此,他并没有为此而退缩。
他又借莺莺在花园内夜烧香之机,与她隔墙联吟,知道了对方的心意,从此,“一天好事从今定,一首诗分明照证。
”张生又以追荐先人为由,参加已故崔相国的法事,得以再见莺莺,寻机表现自己,吸引莺莺的注意。
张生的连番行动皆出自于对莺莺的爱慕,是自己真情的流露。
不久,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欲抢莺莺为“压寨夫人”,老夫“压寨夫人”,老夫人当众许婚,这就给本来无望的爱情带来了转机。
张生为了莺莺自告奋勇,写信给杜确,请他领兵解围。
张生凭着他的“灭寇功,举将能”,进一步赢得莺莺的倾心,更使他们向爱情婚姻接近了一步。
解围退贼后,正当张生欢天喜地地准备成其好事时,老夫人却背信弃义,以莺莺已有婚约为由,变卦赖婚。
这无疑是当头一棒,拆散了大好姻缘。
在讲究“父母之命,不可违抗”的封建社会,婚姻由父母包办。
尽管张生和莺莺彼此钟情,已有爱情基础,但得不到老夫人的允许,希望只好落空。
这是他们追求爱情婚姻道路上遇到的又一道极大的障碍。
张生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在极度的失望痛苦之余,他没有离开普救寺,而是跪了下来请求红娘的帮助:[末跪红科]小生为小姐,昼夜忘餐废寝,魂劳梦断,常忽忽如有所失。
自寺中一见,隔墙酬和,迎风待月,受无限之苦楚。
甫能得成就婚姻,夫人变了卦,使小生智竭思穷,此事几时是了!小娘子怎生可怜见小生,将此意申与小姐,知小生之心。
就小娘子前解下腰间之带,寻个自尽。
(第二本第三折)张生把爱情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为了爱情,他可以不顾身份向一个丫环下跪;为了爱情,他可以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
以至红娘也被他的“志诚”深深感动,为他出谋献策、传书递简,张生才得以与莺莺约会。
到了约会的时候,莺莺碍于红娘在场,又变了封。
张生一场欢喜一场空,面对情人的拒绝、训斥,仍不放弃,还求红娘:“小生再写一简,烦小娘子将去,以尽衷情如何?”。
张生为了莺莺而苦苦相思,为了莺莺而“卧枕着床,忘餐废寝,折倒得病似愁潘,腰如病沈”。
红娘一再牵引红线。
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得与莺莺私定终生,私下成就姻缘。
好景不长,张生与莺莺的私情被老夫人发觉。
老夫人又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上京赶考。
张生又为了莺莺上京,一举夺得了头名状元。
得了功名后,张生并没有富贵不认人,并没有“停妻再娶妻”,而是一往情深,刻骨的思恋着莺莺,并及时地赶了回来。
张生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困难与考验后,终以他的热情、执着,冲破了层层礼教的束缚,越过了重重障碍,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最终,张生以他的“志诚”维护和争取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婚姻。
四、“傻角”和“银样锱枪头”张生张生除了拥有过人的才学与志诚的性格外,在追求莺莺的过程中还常常透出一股傻气。
例如在第一本第二折中,张生在方丈室与红娘初次见面,就自我介绍:“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
”显得书呆子气十足,而且又是如此唐突,如此冒失。
难怪红娘打断了他:“谁问你来?”然而张生却不管红娘的反应,还问道:“敢问小姐常出来吗?”似乎他“并不曾娶妻”,莺莺小姐就合该跟他见面似的。
他的言语是这样的怪诞、迂腐,让人在吃惊之余,感到又可气又可笑。
此举当然激怒了红娘,难怪张生被红娘狠狠地抢白了一番,并且在小姐面前嘲笑他:“世上有这等傻角。
”其迂腐的书呆子气使张生从一开始便被人冠以“傻角”的称号。
这一幕,让人在捧腹之余,看到了张生的另一面。
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张生的“傻”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在第三本第二折中,由于红娘为张生传书,张生便一厢情愿的认为“我这封书去,必定成事”,并且信心十足的等着好消息的到来。
因此张生一见红娘来回话,便问:“擎天柱,大事如何了也?”然而由于莺莺为瞒住红娘,在红娘面前使诈,红娘带来了不好的消息。
张生听后,犹如晴天霹雷,不禁苦苦求红娘,并跪哭在红娘面前:“小生这一个性命,都在小娘子身上。
然而一听到小姐有回书,看到内容,猜出了小姐的真意,张生一下子风魔劲又出来了,又变得欢天喜地了,说:“呀,有这等喜事,撮土焚香,三拜礼毕。
早知小姐简至,理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张生这一哭一笑,情绪的高涨与失落,表现出他对爱情的无比自信,却又不堪一击。
然而前后变化之大,变化之快,显得十足的滑稽,透出了十足的傻气,不禁让人失笑。
当晚,到了莺莺约会的时候,张生在花园外着急地等待着。
一听到红娘发出的暗号“赫赫赤赤,来”,也不认真看清楚来人是不是莺莺,就以为是小姐发出的暗号,就兴奋得一把搂住了红娘,他的举动既莽撞又滑稽。
当他真正面对着莺莺时,又变得那样忠厚老实。
在莺莺训斥张生时,张生连一句分辩的话也不会讲,一句顶撞莺莺的话也没有说,糊里糊涂地被训斥了一顿。
张生原本就文思敏捷,现在却变得笨嘴笨舌,拙于应付。
张生这种表现并不是假意装出来的,而是出于内心对莺莺的深爱,出于对莺莺的刻骨相思。
此外,张生在许多地方都表现得既忠厚又懦弱,既滑稽又可笑。
爱情路上顺利的时候,信心十足,处处显出其“风魔劲”;然而,一碰到挫折时,又失魂落魄,苦苦哀求红娘的帮助。
所以红娘除了常嘲笑他是“傻角”外,还说他“苗而不秀”,是一个“银样锻枪头”。
五、市民喜剧中的张生张生以志诚感人且带有戏剧性的形象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但他的形象并非一开始便是这样。
张生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唐代元稹的传记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中。
当时在元稹笔下的男主人公张生是一个所谓“善补过”的封建无行文人。
然而经过后世民间的不断流传与改造,张生才由一个负心薄幸之人,逐渐变为一个忠于爱情的正面形象,并且在王实甫的《西厢记》中最终得以定型为一个市民喜剧的形象。
张生形象的转变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反映了什么问题呢?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转变角度来看:在唐代,国力强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人学士养尊处优,倍受礼遇,具有相当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