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0 狼
20课 狼 PPT课件【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4.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 疆不平静。
狼烟四起
5.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 恶狠毒。
狼心狗肺
6.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 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杯盘狼藉
7.比喻坏人当权 。
豺狼当道
8.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狼,后怕虎
9.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 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杀死
毙之。
用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 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 似的蹲坐在前面。时间 久了,那只狼的眼睛似 乎闭上了,神情悠闲得 很。屠户突然跳起来, 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 砍几刀把狼杀死。
正 想 转身
打洞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
打算 从通道 用来 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只 屁股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译
一起 追赶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 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困窘危急
敌对,攻击 害怕
看见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
堆积 柴草
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
山丘 成丘。
遮蔽
• 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 起受到狼的攻击。看见野 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 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 覆盖成小山似的。
2.有关我的成语、歇后语都 是贬义。
3.中外谚语中我的形象 也不佳。
请列举几个带”狼”字的成语
狼狈为奸 狼心狗肺 杯盘狼藉 鬼哭狼嚎 与狼共舞
狼子野心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引狼入室 狼烟四起
1.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鬼哭狼嚎
2.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引 狼 入 室
3.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 习性难改。
2.以 ①投以骨: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狼》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狼》知识点总结文学常识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作品主旨这个故事通过写屠户与狼相斗,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启示我们面对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以夺取胜利。
记文言知识字词梳理1. 重点课下注释①顾.(看,视)野有麦场②弛.(解除,卸下)担持刀③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从容、悠闲)甚④止露尻.(屁股)尾2. 词类活用①名词作动词:一狼洞.其中(挖洞)恐前后受其敌.(攻击)②名词作状语: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3. 一词多义.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要,企图)意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恐前后受其敌.(攻击)敌盖以诱敌.(敌方)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匹敌、相当)其一犬坐于前.(前面)前狼不敢前.(上前)一狼得骨止.(停止)止止.有剩骨(仅,只)投以.骨(把)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来)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的,指两狼的)其其.一犬坐于前(其中的)4. 古今异义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股票盖.以诱敌古义:表示推测,相当于“大概”。
一说承接上文,表示原因、理由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今义:指几何学止增笑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20 狼

鬼哭狼嚎 狼吞虎咽 狼狈为奸 狼狈不堪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预习展示:作者简介
❖ 人: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 臣,别号柳泉居士。
❖ 时:清代。 ❖ 地: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
博市)人。 ❖ 评:著名文学家。 ❖ 作:《聊斋志异》。 ❖ 现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为其
读准字音:
zhuì
缀行
dān
眈
mèi
假寐
jiǒng
窘
shǎo
少时
xiá
黠
shàn chí
苫弛
míng kāo
瞑 尻尾
qǐng
顷刻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作品等文学常识;
❖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虚实词;
❖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理解文章的 主题。
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读顺句子
注意以下句子的停顿
1.其 一 / 犬 坐 于 前 2.禽 兽 之 变 诈/几 何 哉?
回顾故事情节
在下面的箭头里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屠 户
遇
狼惧
狼御
狼杀
狼
交流释疑,领悟中 心
狼?
屠夫?
达标检测:一词多义:
1.止 ①止有剩骨: 通“只”,只,仅
②一狼得骨止: 停止
2.意 ①意暇甚:
神情、态度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打算,企图
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作动词,“打 洞” )
书Hale Waihona Puke --“聊斋”所题的对 联是: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是一部什么书?
“聊斋”是书__斋__名____,“志”记是述 _______的意思,“奇异异的”故指事 _《__聊__斋__志__异_》。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狼》课下注释(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

《狼》课下注释(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说明:部编版新教材,有部分课下注释与以前教材有出入,特整理了新教材的课下注释,方便大家使用。
1、选自《聊斋志异》卷六(正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此题下共有三则故事,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文学家。
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
2、【屠】屠户。
3、【止】仅,只。
4、【缀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
5、【投以骨】把骨头投给狼。
6、【从】跟从。
7、【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
【如故】,跟原来一样。
8、【窘】处境困迫,为难。
9、【受其敌】遭受它的攻击。
10、【顾】看,视。
11、【积薪】堆积柴草。
12、【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一样。
【苫蔽】,覆盖、遮盖。
13、【弛】解除,卸下。
14、【眈耽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耽眈】,注视的样子。
15、【少时】一会儿。
16、【径去】径直离开。
【径】,径直。
17、【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8、【久之】时间长了。
19、【暝】闭上眼睛。
20、【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
21、【暴】突然。
22、【洞其中】]在积薪中打洞。
【洞】,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23、【隧入】从通道进入。
【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24、【尻】屁股。
25、【假寐】假装睡觉。
【寐】,睡觉。
26、【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27、【黠】狡猾。
28、【顷刻】一会儿。
29、【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变诈】,巧变诡诈。
【几何】,多少,意思是能有多少。
30、【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狼课件

词性活用
• 1. 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 2. 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 3. 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 4.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动词,钻
蒲松龄的文集
•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 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 世。计有文集13卷,400余篇;诗集6卷,1000 余首;词1卷,100余阕;戏本3出(考词九转 货郎儿、钟妹庆寿、闹馆);俚曲14种(墙头 记、姑妇曲、慈悲曲、寒森曲、翻魇殃、琴瑟 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 禳妒咒、富贵神仙复变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以及《农桑经》《日用俗字》《省身语录》、 《药崇书》《伤寒药性赋》《草木传》等多种 杂著,总近200万言。
文章主题思想
• 结尾的议论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面对残酷的 敌人,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 后的胜利。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遇狼——惧 狼——御狼——杀狼”。文中“顾野有麦场, 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起到了推动故事情 节发展的作用。从狼的角度得到的启示:讽喻 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猾,终归要失败 的。从屠户的角度得到的启示:对待狼一样的 恶势力,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 胜利。
2 017
THANK YOU
情,态度。暇,空闲。 • 19. 暴:突然。 • 20. 毙:杀死。 • 21. 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这里
作动词用 。其,指柴草堆。
词语注解
• 22. 隧:指在柴草堆中钻洞。这里做动词用 • 23. 尻:屁股。 • 24. 假寐:原意是不脱衣帽坐着打盹,这里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狼》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难以判断他人真正意图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狼》中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教案,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出发,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狼的形象及故事寓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2.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及书面表达,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3.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课文《狼》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狼与东郭先生的故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对狼的描绘。
-举例:狼的聪明、狡猾、贪婪等性格特点在故事中的具体表现。
(2)学习生字词,丰富词汇量:本节课共有10个生字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
-举例:黠、假、猜等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狼的形象特点以及故事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狼形象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狼的聪明和狡猾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
(3)分析狼的形象,提炼故事寓意:通过分析狼的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20 《狼》课件(共44张PPT)

重点探究
1.翻译句子。 屠惧,投以骨。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
重点探究
2.探究上题句子翻译过程中词语位置的改变,理解状语后置句 的特点。
屠惧,以骨投(之)。
课堂总结
狼
狼
缓行甚远 穷追不舍 两狼逼人 两狼被杀
屠户
遇狼 惧狼 御狼 杀狼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当堂检测
仿照示例,解释红色的词,并写出相关的成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狼有关的成语大都是贬义词,体现 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重点探究
探究一:屠户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根据下列句子,分析出狼的形象。 2.根据下列句子,分析出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 3.探究屠户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重点探究
1.根据下列句子,分析出狼的形象。
(1)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1)分工协作,贪婪。
一会儿 径直 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学习导引
时间长了 神情、神态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闭上眼睛 从容、悠闲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突然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示例:顾野有麦场:看、视(左顾右盼)
(1)场主积薪其中: 柴草
杯水车薪
(2)屠乃奔倚其下: 靠
倚马千言
(3)眈眈相向: 凶狠注视的样子 虎视眈眈
(4)意暇甚: 从容、悠闲
好整以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找出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概括屠户和狼的形象 2.能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狼》知识点复习归纳

(编者:江苏省盱眙县第三中学朱在彬)【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文学常 识;熟读课文,了解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重点)
2.学习本文叙事简洁、情节曲折紧张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旨。(难点)
3.学习屠户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 精神。(重点)
练一练:
(将自主完成的书面练习,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交 流完成后,小组展示。)
二、辨析一词多义 1、一狼得骨止( ) 止有剩骨( ) 2、盖以诱敌( ) 恐前后受其敌( ) 3、一狼洞其中( ) 以攻其后也( ) 4、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二、辨析一词多义 1、一狼得骨止(停止) 止有剩骨(仅、只) 2、盖以诱敌(敌人) 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3、一狼洞其中(代指柴草堆 ) 以攻其后也(代指屠户) 4、目似暝,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企图、打算)
4、目似暝( ) 止露尻尾(
)
5、狼亦黠矣( ) 顷刻两毙( )
一、读准字音 1、缀行甚远( zhu ì ) 屠大窘(ji ǒ ng ) 2、苫蔽成丘(sh à n) 奔倚其下(y ǐ ) 3、眈眈相向(d ā nd ā n)少时(sh ǎ o) 4、目似暝(m í ng) 止露尻尾(l ù ) 5、狼亦黠矣(xi á ) 顷刻两毙(q ǐ ng)
划分节奏。(只划一处) 1.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1.而 两 狼 /之 并 驱 如 故。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狼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只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 /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 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占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 前,眈眈/相向。
一狼径去:“径”字用得巧妙,写狼别 有用意。留下悬念,为狼的狡诈埋下伏 笔。
活动四:背一背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内容背诵 课文,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发挥想象,将本文改编成一 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 加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的 描写。
(写在积累本上“周末练笔一栏”)
读一读:
三读: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正确
练一练:
三、写出课文最后一段话的意思,说明它在文 中的作用。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 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作用:
练一练:
四 、语段阅读理解:课文第四段
1、解释字词:方、薪、尻、股
2、指出红色Leabharlann 的意思: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
()
已将隧入(
()
) 又数刀毙之
关于作者:
蒲松龄(1640—1715), 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 代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 创作出了杰出的文言小说 集《聊斋志异》。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卷六。原文共三则, 本文选的是第二则,写的是一个屠户半路遇狼、 杀狼的故事。明末清初时,汉人有双重的人生 态度:一方面是抗清反满的遗民态度,另一方 面则是高压之下对清朝异族统治者的臣服。蒲 松龄受到这种双重人格的影响,所以有了《聊 斋志异》一书。蒲松龄醉心科举,一心想求取 功名;他才华横溢,然而屡试不第。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 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 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 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解说词句的意思
少时、径去、屠暴起、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活动三:品一品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品析时,请记下至 少两处。)
《狼》故事篇幅短小,结构紧 凑,语言简洁、生动。举例说明 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的 特点。
示例:
晚:说明当时路上无人,屠夫处于无援 境地。
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 得寸进尺,步步紧逼。
读一读:
二读:
小组合作,朗读喜欢段落, 可选派代表展示,也可小组成员 共同展示,力求读准节奏和故事 情节的变化。
同学们听读课文后,说说故 事情节,力求语言简洁。
活动二:练一练
一、检测读音,读准字音
1、缀行甚远( ) 屠大窘( )
2、苫蔽成丘( ) 奔倚其下( )
3、眈眈相向( ) 少时( )
强烈的反差使他愤愤不平,这种情绪
贯穿他的一生,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对
社会和人生的态度、取向以及评判。从某
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这一思想
的产物。全书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
现实生活,表露作者情感。
活动一:读一读
一读: 自读。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
读,感知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 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并感知课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