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案1、掌握商务星球的地理概念,熟悉商务星球的地理名称和地理分布情况。
2、能够掌握商务星球的独特地理特征,如天然地形、气候特点、地质构造、自然资源、交通网络等。
3、培养学生旅游、观光、开发自然资源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商务星球地理位置介绍商务星球位于太阳系的南方,是一颗半椭圆形的小行星,以二次曲线运行,公转周期约830.6日。
它的椭圆轨道近地点、远地点相对太阳的平均距离有9500公里和和11000公里之差,半长轴长约为9500公里,其轨道倾角仅为6.16度,公转速度较慢,太阳对其表面照射最为耀眼,温度逐渐升高,地表面温度最高可达180摄氏度,在此期间,商务星球表面可以分为两个昼夜模式,即特殊的“永日天”和“永夜天”,依次出现两次,中间有短暂的日夜短轮换期。
2、商务星球的起源、地质结构商务星球的起源源于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太阳的行星形成过程中,商务星球与邻近的海王星、木卫四和土星的行星土粒发生碰撞,与月球、金星等大行星的表面的陨石有联系,不断形成后,形成商务星球。
商务星球的地质结构以岩石和矿物为主要成份,岩石层经过构造运动,形成内晶、粗晶状和外晶状;内晶又可分为火山岩石和碎屑岩,外晶状属于熔岩变质岩;商务星球的矿物主要有氧化铁、铝、镁、钙,以及少量重金属等。
3、商务星球的气候特征商务星球的气候为热带气候,平均温度在100-150摄氏度之间,日夜温差一般在60摄氏度以上;季节变换不完全,以太阳逆行为界,半球出现夏季和冬季,另一半则是夏冬同时存在;干旱年份比较多,降雨期平均在200毫米以内,雨量缺乏,整体气候分布较为平均。
4、商务星球上的自然资源商务星球上的自然资源丰富,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石油资源、存在着很多稀有和珍贵的物质,如金刚石、水晶、珍珠等,其它资源也丰富多样,如植物类资源、动物类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等,能够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物质,实现经济发展、文明进步。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2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教学设计2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2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2章第一节》介绍了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地理学科的一次深入探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地形地势的特点,提高其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实例和图表,生动地展示了地形地势的多样性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学科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在地形地势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提高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
2.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各种地形地势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形地势的多样性。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形地势的认识和感受。
4.课堂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地形地势的图片,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准备课堂提问的问题,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地势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形地势的多样性,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形地势的认识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思考。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走进地球家园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讲解地球的赤道、纬度、经度等基本概念。
1.2 地球的运动解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对昼夜变化和季节交替的影响。
1.3 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了解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讲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第二章:亚洲的自然环境2.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展示亚洲地图,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讲解亚洲与其他大洲的接壤情况。
2.2 亚洲的地形和气候讲解亚洲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山脉、平原等。
介绍亚洲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温带、寒带等。
2.3 亚洲的河流和湖泊讲解亚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如长江、黄河、里海等。
介绍这些河流和湖泊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重要性。
第三章:亚洲的人文环境3.1 亚洲的人口和城市讲解亚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如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
介绍亚洲的主要城市,如北京、东京、孟买等。
3.2 亚洲的文化和宗教讲解亚洲的主要文化和宗教,如中华文明、印度教、伊斯兰教等。
介绍这些文化和宗教对当地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影响。
3.3 亚洲的经济和发展讲解亚洲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中国的经济改革、东南亚的经济合作等。
分析亚洲的发展挑战和机遇。
第四章:欧洲的自然环境4.1 欧洲的位置和范围展示欧洲地图,让学生了解欧洲的位置和范围。
讲解欧洲与其他大洲的接壤情况。
4.2 欧洲的地形和气候讲解欧洲的地形特点,如山脉、平原、半岛等。
介绍欧洲的气候类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4.3 欧洲的河流和湖泊讲解欧洲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如伏尔加河、里海等。
介绍这些河流和湖泊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重要性。
第五章:欧洲的人文环境5.1 欧洲的人口和城市讲解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如法国、德国等人口大国。
介绍欧洲的主要城市,如巴黎、伦敦、罗马等。
5.2 欧洲的文化和宗教讲解欧洲的主要文化和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辽阔的疆域》教案.docx

【课题】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辽阔的蹭域(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岀我国的地理位査及其特点。
•记住我国的领土而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人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重点)2.通过与俄罗斯和卬度尼西亚纬度位置的比较,认识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通过M 蒙古和口本海陆位置的比较,认识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重点、难点)3.能看图说出我国14个陆上邻国,认识我国是陆地大国。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纽讨论法。
【教具准备】中国政区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通过正确 判读我国 的半球位 置、海陆位 置及所在 的温度带, 培养学生 读图能丿J 。
衔接 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样的位置有怎样的 与过渡 优越性?下血让我们來分析一下。
图)取地理信半球位置: ____ 半球、 半球转度位置:大部分在 ____ 带,小部分在_带, 没有寒带丿海陆位置:_洲东部,_洋西岸息的能力 及利用图 像说明地理问题的 能力。
观察 与发现多媒体出示图1.2 “中国与其他几个国家 地理位置比较”后,深 入各小组之间巡视指 导。
1. 我国与俄罗斯、印度 尼西亚相比,纬度位置 是否优越,为什么?2. 我国与日本、蒙古相 比,海陆位置是否优越, 为什么?在学生观察发现后,教 师选部分小组进行展示 和交流,教师在学纶展 示后,结合课件,进行 释疑解惑。
根据教师的要求小组内合作,思考教师 提出的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到讲台前展示成果,边指图边讲解。
■・ 「 ■j 牛y -r___ 尸—r ,・.-F 戶-J f 6 iF"1q —y■ ■ ■■丄 4 ■EA 人通过学生观察和小组内 合作交流,培 养学生正确 表达和团结 协作能力。
能 充分调动学 生的思维,在交流、碰撞屮 解答休I 惑、突破难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习地球的形状:椭球体了解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掌握经纬网的构成和作用1.2 地图的类型和阅读学习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练习读图和填图能力第二章:亚洲2.1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掌握亚洲的边界:太平洋、印度洋、欧洲、非洲2.2 亚洲的自然环境学习亚洲的地形:高原、山地、平原了解亚洲的气候:温带、热带、寒带掌握亚洲的河流:长江、黄河、恒河、湄公河第三章:非洲3.1 非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西半球、南半球掌握非洲的边界:大西洋、印度洋、地中海、亚洲3.2 非洲的自然环境学习非洲的地形:高原、山地、沙漠了解非洲的气候: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地中海气候掌握非洲的河流: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第四章:欧洲4.1 欧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欧洲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掌握欧洲的边界:大西洋、北冰洋、亚洲、非洲4.2 欧洲的自然环境学习欧洲的地形:平原、山地、高原了解欧洲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温带大陆性、地中海气候掌握欧洲的河流:伏尔加河、多瑙河、塞纳河第五章:美洲5.1 美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美洲的地理位置:西半球、北半球掌握美洲的边界: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5.2 美洲的自然环境学习美洲的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了解美洲的气候:热带、温带、寒带掌握美洲的河流: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奥比河第六章:大洋洲6.1 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大洋洲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南半球掌握大洋洲的边界:印度洋、太平洋6.2 大洋洲的自然环境学习大洋洲的地形:高原、山地、岛屿了解大洋洲的气候:热带、温带掌握大洋洲的河流:墨累河、塔斯马尼亚河第七章:南极洲7.1 南极洲的位置和范围理解南极洲的地理位置:南半球掌握南极洲的边界: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7.2 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学习南极洲的地形:高原、山地、冰川了解南极洲的气候:寒带掌握南极洲的动物:企鹅、海豹、鲸鱼第八章: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问题8.1 地球上的资源学习自然资源的种类: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了解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矿产、水、土地8.2 地球上的环境问题学习环境问题的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了解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减少污染排放、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第九章:中国的地理特征9.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掌握中国的边界:太平洋、亚洲9.2 中国的自然环境学习中国的地形:山地、高原、平原了解中国的气候:温带、热带、寒带掌握中国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第十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0.1 中国的经济学习中国的经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10.2 中国的文化学习中国的文化特点:中华文明、儒家文化了解中国的文化遗产:古建筑、传统艺术、历史遗址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地球的形状和结构重点关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的理解,掌握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地核。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2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教学设计1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2章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2章第一节》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对地形地势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能够分析不同地形地势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理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
但地形地势的概念较为抽象,对于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概念的讲解,以及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形地势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地形地势的特点,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不同地形地势的特点,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何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地形地势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形地势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形地势的概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地理观察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的实例材料,制作教学PPT。
2.学生准备:预习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地形地势的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地形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地球上的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不同地形地势的特点,以及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1第二节众多的人口4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6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11第三节河流和湖泊1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16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18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9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22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27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30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教学用具】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描画中国疆域示意图,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和临海。
【教学反思】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用具】中国行政区划图【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反思】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3、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理解其原因。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分政策的内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用具】我国人口分布图【教学过程】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反思】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案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教案一、教材依据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人教PEP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课本,《新课标》地理指导思想和课程标准,通过本科目的设置,培养学生发展智力,增强独立思考,提高科学素养的能力,培训和扩大地理视野,操作地理中的诸多应用,以及实践探究地理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语言能力1)认知层面:掌握课文关键词汇;理解文章主旨。
2)应用层面:精准释义,熟练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实践活动;2.智能发展1)掌握客观的科学原理和地理现象;2)学会观察、收集、整理地理知识和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战略方案;3.情感与价值观1)加深友谊;2)维护自然美景,学会热爱大自然;3)实践以理解学习,掌握文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望。
三、重难点重点:掌握客观的科学原理和理解地理现象;理解、释义文章主旨;难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掌握地理数据的统计分析;学会热爱大自然。
四、学法与活动学法:1.提问式教学法:即老师询问,学生回答,注重学生发回答,激发习题解答欲望,高效利用讲授时间完成教学任务;2.情景模拟的教学法:学生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对课堂所学的内容进行模拟,一定程度上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效果,优化学习效率。
活动:1.课堂互动游戏:通过各种游戏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理解,能够认真,有趣地去学习数学,做到学以娱乐;2.学生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做一些实践活动,如调查、测绘、实地观察等,让学生从实际活动中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拓宽学生要素的视野,激发探究意识。
五、教学时间安排上学期共设计18次课,每次课45分钟:1.第一次课: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与方法(理论+实践);2.第二次课:人口与自然资源(理论+实践);3.第三次课:地形与地貌(理论+实践);4.第四次课:气候与水资源(理论+实践);5.第五次课:冰川与湖泊(理论+实践);6.第六次课: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理论+实践);7.第七次课:国内交通(理论+实践);8.第八次课:世界交通(理论+实践);9.第九次课:景观与文化(理论+实践);10.第十次课:人口与教育(理论+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4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5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 6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 11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13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16第二节节约与保护水资源 18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9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22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27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30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了解我国所临海洋和主要内海和岛屿。
【教学重点】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我国的陆上邻国的名称和位置【教学用具】中国疆域示意图,地球仪【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作业设计】描画中国疆域示意图,标出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和临海。
【教学反思】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2、知道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3、识记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
【教学重点】重点省份的轮廓、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用具】中国行政区划图【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描画我国行政区划图,标出重点的省份的简称和行政中心【教学反思】第二节众多的人口【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
3、知道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理解其原因。
【教学重点】我国人口分政策的内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用具】我国人口分布图【教学过程】板书:二、计划生育阅读课本,找出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政策的内容。
(强调)这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内容,特别注意不能混淆概念,要准确掌握三个方面的内容。
(转承)那么,我国人口分布是否均匀呢?可以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
讲解:沿黑河——腾冲一线,可以把我给分成两部分,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
大家考虑一下这样分布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考虑。
总结:我国人口众多,已经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必须实行计划生育。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西部地区需要大力开发。
读课本,知道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人口政策包括三个方面:1、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3、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观察中国人口密度图,找出黑河到腾冲一线。
看两测人口密度的区别。
回忆世界人口分布原因,干旱、寒冷等。
结合课本提示,给出答案【作业设计】分析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教学反思】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学要求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总体教学设计】本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
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
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
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教学设计】【众多的民族】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第18页的景观图片。
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
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
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4.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
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大杂居、小聚居】1.读课本图1.12“我国民族的分布”。
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
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
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民族政策】1.先思考有关问题,例如:(1)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分布在内地还是边疆?(2)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2.教师最后总结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并针对上述问题讲解相关的民族政策。
(1)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维护祖国的安定统一,尊重人权,各民族一律平等)(2)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教学反思】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形地势特征【教学目标】A.了解我国地形的特点,知道我国五种地形的分布比例。
B.了解我国地势的特点,知道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理解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气候和交通等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地势的特征,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教学用具】我国地势剖面图【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描画地形剖面图【教学反思】地形的分布【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如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丘陵。
3.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查阅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技能及运用中国地形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四大高原的特征【教具准备】1.中国地形图(分层设色挂图)2.用投影胶片或小黑板绘制下列图表:(1)中国轮廓空白图及分别绘有三组山脉的复合投影片(若用小黑板,山脉走向先用暗线绘出)。
(2)绘出下表:【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安排一课时,四年制可安排1.5课时,利用后面半个课时让学生做有关的读图、填图练习。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挂好“中国地形图”。
[讲述]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有许多高大而绵长的山脉。
它们像一条条卧伏的巨龙,纵横交错在中华大地上,把祖国江山妆扮得雄伟壮丽,多姿多彩(讲述应放慢速度,边讲边指图,指图顺序应与下边要讲的三组山脉走向一致)。
同学们知道我国的哪些著名山脉?请在图上找一找。
(学生议论、看图)(讲授新课)[板书]第二节地形分布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读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课文中的“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图3·5),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脉多按一定的方向延伸成带状。
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为走向。
我国主要山脉按它们的走向,大致可分三组。
这就是东西走向的山脉、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和弧形山脉(教师应再次正确指图)。
[板书]1.东西走向的山脉[展示图片] 打出中国轮廓图的投影,将绘有东西走向三列山脉的投影片叠加在中国轮廓图上(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加绘东西走向的三列山脉)。
[讲述] 东西走向的山脉从北向南共有三列,它们是: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用红笔描出这三列山脉。
[板书] 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指图回答] 教师在中国地形挂图上依次指出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让学生齐声答出山脉名称;教师说明山脉名称,让学生在图上正确指出其位置。
[展示图片] 取走绘有东西走向山脉的投影片,换上绘有东北—西南走向山脉的投影片。
(或在空白轮廓图上再加绘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板书]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指图讲述]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也有三列。
最西边的一列是:大兴安岭—大行山—巫山—雪峰山。
[提问] 还记得这是什么界线吗?(学生回答: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分界线)[指图讲述] 位于中间的一列是长白山—武夷山。
第三列,也就是最东边的一列为台湾山脉。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也用红笔描绘这三列山脉。
[板书]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指图回答] 教师指图,学生答出山脉名称。
[板书] 3.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读图] 请同学们在课本图3·5上找出喜马拉雅山,并用红笔描出。
[讲述] 喜马拉雅山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同印度、尼泊尔等国边境上,它是由几列平行山脉组成的一条巨大山系,东西绵延长达2400千米,中段向南凸出略成弧形(指图要准确)。
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雄伟高大的山脉(让学生看图3·6)。
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耸立在我国与尼泊尔边境上,海拔8848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同学们可以从课本前面的彩图5中看到它的雄姿。
[练习] 请三位同学依次到黑板前指图说出山脉名称(学生依次指图,相互补充、划正)。
[提问] 请同学们在图3·5上找出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并请一位同学到挂图前指出这些山脉的位置,再说说这些山脉各自是什么走向。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讲述] 我国高大的山脉中,有东西走向的,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有呈弧形的;还有南北走向的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讲述应慢,便于学生跟随教师回忆所讲内容)。
这些不同走向的山脉,好比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它们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板书] 二、主要地形区[讲述] 不同走向的山脉交织成的地形骨架把我国地表分隔成许许多多地形区(指图),主要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中国地形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地形区,结合课本28页分析四大高原的特征。
(学生议论、分析地图)[练习] 出示绘制的表格,请学生根据表格中所列的山脉,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它们两侧的地形区名称,并把答案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内。
(学生填表时,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用个别提问的方法共同订正答案。
)(复习巩固)在我国山脉分布填充图上,注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
(教师应要求学生按课堂所讲述的顺序一一填写,提示学生沿山脉走向正确填写山脉名称)在山脉的旁边填出主要地形区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