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

合集下载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介绍对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问题进行创造性的科研活动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的课程。

它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应用性的分支学科,其操作性比较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基本理论一、科学与教育科学1.科学:指特定范围内反映客观事物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它具有客观性、规律性、可验证性、系统性、准确性的特点。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方面。

某种意义上社会科学包含了人文学科,有时两个概念可以互相替用。

两者相对不同:社会科学侧重研究人类社会,而人文学科侧重研究人类自身的信仰、情感、道德伦理、审美意识等问题。

2.教育科学:属于科学范畴是一门探索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综合性科学,是一个门类齐全、分支众多的科学知识体系。

它包括教育学、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未来学等学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这个学科休系中的一门应用性的学科。

二、科学研究与教育科学研究1.科学研究是要探讨前人所未知的知识,解决前人没有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的过程。

它具有创造性和艰巨性两大根本特点。

此外,科学研究还具有如下几个一般性的特点:A.它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科学实践活动。

B.所有科学研究都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C.科学研究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D.现代科学研究多强调集体的活动。

2.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科学研究范围。

是适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创造和生产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体系的一种脑力劳动。

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地分析资料并得出客观的结论,力戒主观臆断、先入之见和片面性。

延要穷尽。

性认识。

系统性原则要求,一方面研究时要有中心概念、命题;另一方面要有理论框架。

表示,以保证同行专家能够依照研究报告的内容,了解整个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同时也便于同行交流并促进知识的积累与传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重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以获得有价值的教育科学知识和经验。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教育和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重点。

首先,调查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调查研究通过设计问卷、面谈、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对教育问题进行客观的、全面的了解和评估。

调查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深入了解教育实践的现状、问题和需求,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实验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教育干预措施进行实验和比较分析,以评估其对学习成果和教育效果的影响。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探索和验证教育理论,提供可靠的证据和指导,推动教育实践的改进和创新。

此外,文献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和分析已有的教育研究文献和学术资料,对特定的教育问题进行综述和深入分析。

文献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了解和掌握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此外,案例研究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

案例研究通过选择特定的教育实践案例,深入研究和分析其中的问题、特点和经验,以推测和推断普遍性规律和规则。

案例研究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全面了解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实际教育工作提供指导和启示。

此外,质性研究方法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深入访谈、观察、参与观察等方式,收集和分析个案和具体情境中的非数字化数据,探索其中的潜在规律和理论。

质性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研究者深入了解和理解教育实践的本质和内涵,挖掘其中的隐含问题和解决方案。

总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和保证,对于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教育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和技巧,注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获得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章节知识梳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方法论,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和核心。

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书是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领域的经典著作之一,通过对该书章节的知识梳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相关内容。

该书共分为十个章节,主要涵盖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解释等内容。

下面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的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罗润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内容。

第一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内涵、目的和任务,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论等。

第三章介绍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研究问题的确立和选择、研究对象的选择和确定、研究过程的安排和实施、研究结果的验证和解释等。

第四章介绍了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技术,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测试和实验等。

此外,还介绍了数据质量的保证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第五章介绍了数据分析与解释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描写性统计分析、推理性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等。

此外,还介绍了数据解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论证技巧。

第六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论文写作和学术报告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论文的结构和格式、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学术报告的准备和展示等。

第七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包括研究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和应对策略等。

第八章介绍了案例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包括案例研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案例选择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第九章介绍了教育科学研究的综述和评价方法,包括文献综述的方法和技巧、综述结果的评价和解读等。

第十章是对整本书的总结和展望,主要回顾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同时提出了未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第一章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揭示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时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问题性;②预见性;③未知性3、教育研究的功能⑴丰富教育理论;⑵描述教育事实;⑶解释教育现象;⑷预测发展趋势;⑸改进教育工作4、教育研究的意义⑴教育研究是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内在要求;⑵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的需要;⑶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⑷教育研究有益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激发;⑸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第二章1、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⑴客观性原则;⑵创新性原则;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⑸伦理原则2、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①选题;②查阅文献及初步调查了解;③制定研究工作计划;④搜集并整理资料;⑤分析研究;⑥撰写报告3、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⑴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⑵从过去的研究成果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⑶从有关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⑷从留有争议的问题中寻找研究问题;⑸从各级规划课题中选择问题4、选题的原则①需要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5、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察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提出假设;第三个假设是表述6、确定研究变量⑴选择实验变量;⑵确定因变量;⑶辨别无关变量;⑷定义研究变量第三章1、文献的定义文献包含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既包括如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档案、科研报告等书面印刷品,也包括像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实物形态的各种资料。

2、文献的类型⑴根据文献内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零次文献(如个人日记、教师日志、手稿、信件、笔记、自传,还有学校、团体、学会等撰写的文件)、一次文献(如专著、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档案资料)、二次文献(如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⑵根据文献的来源,可分为图书类文献、期刊报纸类文献、论文集类文献等;⑶根据文献的呈现形态,可分为印刷物类文献、影响类文献、电子类文献等。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包含规律性的理论体系是(科学)。

2、方法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仅是一种技巧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3、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是(方法)。

4、“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中的“研究”,除了整理修改知识和开拓知识新用途外,还有(创造知识)。

5、在教育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中,其核心问题是形成(科学理论)。

6、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其对象是()7、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分析为主的发展时期的代表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8、始于16世纪,终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历史发展时期是(以分析为主)。

9、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属于(具体分科方法论)。

10、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或有关理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是(应用研究)。

11、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的研究是(基础研究)。

12、主在目的在于发展应用于教育进步和学校运行的有效策略的研究是(发展性研究)。

13、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与趋势的研究是(预测研究)。

14、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作出判断的研究是(比较与评价研究)。

15、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问题的研究是(描述研究)。

16、对两个或更多数量的教育对象间是否存在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预测的研究是(相关与比较研究)。

17、关于教育本质、教学过程、德育过程等问题的研究属于(基础研究)。

18、关于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19、关于教育经费问题、师资队伍培训问题的研究属于(发展性研究)。

20、关于不同种类的实验教材的比较分析属于(比较与评价研究)。

21、关于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20世纪20年代教育改革的影响研究属于(历史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复习考试资料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复习考试资料
研究内容:状态、意向性、行为;
确定分析单位与研究内容应注意的问题:层次谬误、简化论。
(4)选择研究对象;
(5)确定资料搜集的方法;
(6)选择资料的分析处理方法。
18、教育研究类型(选择、简答、论
述题)★★★
(1)以研究F1的为依据,教育研究分为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同探究性研究一样都没有明确的假设,它是从观察入手来了解并
(1)随机抽样:全部个体中每个个体都有被抽中的时机;
(2)分层抽样:特别注意抽取总体中每一种有代表性的类型,如从各民族群体中抽取;
(3)整群抽样:以现有的群体为单位抽取样本,如抽取整个班级或整个学校。
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与综述
21、文献与教育文献(选择、名词解
释)★★★
(1)文献:指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是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而口耳相传、实物传递都属于非载体形式,文献是记载人类知识最重要的手段,是传递、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和形式。文献作为一种主要情报源和信息源,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根底。
4、教育研究的类型(选择、名词解释、
简答题)★★★
按照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根底研究、应用研究、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1)根底研究:根底研究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可直接在某个领域增加知识、提高认识的研究。如关于教育本质的研究,关于教育功能的研究,关于教育优先开展战略的研究,关于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问题的研究等;
程改革方案及其实施效果的评价,一所学校整体改革研究方案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一种实验教材的特征及其可行性的评价等;
(4)预测研究: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开展的前景和趋势,答复“将会怎么样"的问题。如新世纪根底教育课程与教材开展趋势的研究,未来十年我国高中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我国未来根底教育政策开展的前景研究等。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自考重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自考重点

教育科学研究⽅法_⾃考重点1.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运⽤⼀定的科学⽅法,遵循⼀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种认识活动。

2.教育研究的本质特征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对未知的探索,对原有理论体系、思维⽅式及研究⽅法有所突破。

3.教育科学研究的⽬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

4.教育科学研究⽅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式。

5.“观察与归纳为主的研究⽅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法的历史发展中第⼀个时期的特点。

6.英国的培根反对中世纪的教条主义,认为亚⾥斯多德的三段论不能胜任从实验到公理的科学发现任务,必须以归纳法取⽽代之。

归纳⽅法突出了经验的积累和分析,强调科学⽅法的经验性质。

7.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强调必须从教育实验中建构理论并亲⾃主持了长达8年之久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的教育实验。

8.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法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提⾼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

2,教育研究⽅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性。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

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9.根据研究的⽬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研究和开发研究。

10.依据教育研究的⽬的,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研究、应⽤研究、发展性研究、⽐较与评价研究、预测研究。

11.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的教育问题,这种研究⽅法是描述研究。

12.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定条件,⼈为地变⾰研究对象,从⽽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种研究。

13.⽐较研究按照⼀定的标准对彼此有关系的事物甲⼄对照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14.实验研究指研究者根据⼀定的理论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设验证假设的环境和条件,主动地控制研究对象,排除⽆关因素的⼲扰,探索教育活动相关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2010.12复习要求:能够根据提供的关键性词汇,填入在相应的空格里或横线上。

如1-5题中的黑体字就是关键性词汇。

其他的关键性词汇自己找。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1.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人类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活动。

“认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回答“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第2页,后面的只标注数字)。

科学研究分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个层次(7)。

2.科学方法的总体逻辑框架是归纳法。

这里所谓的“逻辑框架”,是指学术界一致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从假设到证据、从证据到推理、从推理到结论的一系列操作规则及其相互关系。

(4)3.科学通过展示事实和运用逻辑推理、达到客观描述、解释和预测的目的。

通过事实和逻辑来说服读者,达到共识。

(7)4.从研究方法看,我国教育界存在两大认识误区,第一,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对立起来,误认为理论研究高于实证研究。

第二,混淆科学理论与哲学观念、名人观点,常将充满名言警句、古语典籍、辞藻华丽的文章视为“理论性强”(9)5.十九世纪的狄尔泰在《人文科学导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认为该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研究者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第二,以创造性的方式对体验进行表达;第三,对二者的反思。

(15)6.实证主义以归纳逻辑为主要框架,思辨方法以演绎逻辑为主要框架。

(21)7.实证研究的四大特征:以事实为依据、观察为手段;具有可重复性;具有可积累性;理论的可修正性或可证伪性。

(22-24)。

第二章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8.科学研究通常包括几个步骤: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手机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和得出结论。

(34)9.假说是在研究之前对研究对象的某些特性与各种影响因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猜测。

(41)10.文献综述是针对研究的问题和有关变量进行集中、系统的文献阅读和评价,从中发现前人对这些变量关系的已有的认识程度和不足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知识点2010.12复习要求:能够根据提供的关键性词汇,填入在相应的空格里或横线上。

如1-5题中的黑体字就是关键性词汇。

其他的关键性词汇自己找。

第一章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1.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人类认识和解释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活动。

“认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解释”回答“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第2页,后面的只标注数字)。

科学研究分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两个层次(7)。

2.科学方法的总体逻辑框架是归纳法。

这里所谓的“逻辑框架”,是指学术界一致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从假设到证据、从证据到推理、从推理到结论的一系列操作规则及其相互关系。

(4)3.科学通过展示事实和运用逻辑推理、达到客观描述、解释和预测的目的。

通过事实和逻辑来说服读者,达到共识。

(7)4.从研究方法看,我国教育界存在两大认识误区,第一,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对立起来,误认为理论研究高于实证研究。

第二,混淆科学理论与哲学观念、名人观点,常将充满名言警句、古语典籍、辞藻华丽的文章视为“理论性强”(9)5.十九世纪的狄尔泰在《人文科学导论》中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的“人文科学研究方法”。

认为该研究方法分为三个步骤:第一,研究者积极参与亲身体验;第二,以创造性的方式对体验进行表达;第三,对二者的反思。

(15)6.实证主义以归纳逻辑为主要框架,思辨方法以演绎逻辑为主要框架。

(21)7.实证研究的四大特征:以事实为依据、观察为手段;具有可重复性;具有可积累性;理论的可修正性或可证伪性。

(22-24)。

第二章研究步骤及研究问题8.科学研究通常包括几个步骤:提出问题;针对问题手机数据资料;分析数据资料和得出结论。

(34)9.假说是在研究之前对研究对象的某些特性与各种影响因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猜测。

(41)10.文献综述是针对研究的问题和有关变量进行集中、系统的文献阅读和评价,从中发现前人对这些变量关系的已有的认识程度和不足之处。

(43)11.通过文献综述了解前人在本领域的研究结论和前沿水平,从而找出自己的研究方向、问题及其意义。

文献综述的内容包括:关于这个领域或者某些主题已经做了哪些事情?各种变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哪些研究已经完成,哪些研究还要继续?(45)12.一个完整成熟的研究问题包括三个要素成分:研究的自变量;研究的因变量;各种变量的定义域。

(44)13.通常所说的研究法如实验方法、调查方法、人类学方法、历史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等,实际上都是收集资料的方法。

(47)14.国际上通常提及的SSCI,英文为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译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译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48)15.研究报告指针对一个研究项目或课题任务所编写的从研究设计、实施过程、研究方法到研究结果、结论再到建议等完整的文字汇报。

(48)16.研究结论是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后自然产生的结果的理论概括。

(52)第三章怎样选题和进行研究设计17.课题是具有特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保证条件的研究计划。

(55)18.研究设计指根据研究的问题,对研究过程的步骤、研究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做一个整体的规划。

(63)19.研究设计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或任务:方法框架的构建;概念框架的构建;观察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收集和分析数据手段的确定。

(66)概念框架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假说或者一系列假说。

(68)20.文献研究是指从文献中获取数据资料和分析数据资料的方法,它既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

(80)21.定量研究指研究者运用实验手段、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获得数字型为主的资料,并用量化的手段对研究对象的性质及其成因进行描述、分析和推理,从而获得因果关系、相关关系或者预测模型。

(80)22.从研究设计角度看,定性研究指研究者运用文献研究、历史回顾、访谈调查、参与式观察等方法获得以文字为主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研究对象的性质进行描述、分析和推理,从而得出结论。

(80)23.课题申请书是全面、详细论述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及其科学性与可行性的文件。

(81)24.研究伦理主要应该注意“知情同意”、“尊重”两个方面的内容。

知情意味着被研究者知道自己是研究的对象。

尊重意味着研究者对被研究者隐私的保护。

(83)第四章观察的内涵、作用与类型25.所谓操作性定义,就是根据这个定义能够对变量进行大小、多少的测量。

(91)26.表4-2不同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方式、内容和工具的比较。

(97)第五章实验方法及实验思想27.实验方法的特点:重事实、可重复、可积累、可证伪。

(100)28.由教师期望引起学生进步的现象是皮格马利翁效用。

(104)29.最常见的实验包含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

自变量就是实验者主动使它变化的变量,因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量是因变量。

30.心理实验不能直接办用到教育学中去。

(130)第六章准实验方法及其意义31.实验研究以随机化为原则进行抽样和分组,有实验组和控制组,而准实验是指在难以随机分组的情况下,运用原始群体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32.自然实验是用“自然”干预代替人工干预,仅施后测的一种独特的实验。

如,高校扩招后对高等教育质量待来年什么样的影响。

(150)33.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ed-based research, DBR)研究的步骤是:在长期观察和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教学设计方案,然后实施教学,最后评价其效果。

其过程和原理类似于设计飞机,不断试飞,不断调试,而不是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解释现象。

(152)第七章测量与量表编制基础34.测量就是依据某种法则、给观测对象的某种特征赋予符号或数字的过程。

(159)35.量表由多个具有一定的理论结构的指标或题目构成的试图揭示不能直接测量的变量水平的工具。

(169)第八章问卷编制的基本知识36.问卷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封面信(也称知情同意书)、填写指导语、问题及答案选项。

(188)37.问卷的结构指问卷中量表之间、问题之间、问题与量表之间的内在概念结构。

(191)38.变量分为四个层次:名义变量(也称分类变量)如性别、专业;等级变量(也称次序变量)如学习成绩的优良中差;等距变量(也称定距变量)如百分制成绩测验;等比变量(也称定比变量)如年龄、身高、经费。

(200-201)39.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有:缺乏结构或者结构不严;忽视被调查者的利益;文字表述含糊不清;问题提法与选项设计不协调;多项选择的选项设计与样本分布相脱离;不便于整理与分析。

(214-220)40.问卷编制的步骤(220-221)41.用同一个工具测量同一被试,前后两次结果是否一致,这就是信度问题。

(222)42.效度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够真正反映测量的目的和意图,即是否测量到了想要测量的东西。

(222)第九章调查方法43.问卷调查法通常指对较大人群样本,采取提问方式获取数据资料,从而对所关心的问题的现状进行统计分析、描述、评价、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229)44.常见的调查设计有点设计、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

(230)45.判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需要有三个条件,第一,两个变量的变化存在经验上关联;两个变量的出现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第三,两个变量不具有共同的第三个变量作为自变量。

(228)46.访谈调查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之间通过问答方式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

(249)47.访谈过程中需要注意到问题(252)48.英语中的document、literature都可以翻译成“文献”,但是在英语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指用于证明假说的证据,可以称之为论据;后者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载体,可以称之为典籍(257)。

这导致很多学位论文常把“文献综述”误认为“文献研究”。

第十章抽样原理与设计基础49.抽样的目的在于使得对较少样本进行的描述和解释结论,能够在令人满意的程度上反映总体的真实面貌。

(264)50.样本指从整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所组成的代表的集合。

(265)51.抽样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

概率抽样方法主要: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体抽样;多级抽样。

(268)非概率抽样有:方便抽样;目的抽样;滚雪球抽样和定额抽样。

(276-278)52.每一个子样本至少在30以上;总体为2000,样本容量有200就可以;总体为25000,样本容量为500左右。

样本容量为2000,已经是很大的样本了。

第十一章样本的描述及其意义53.数据资料的统计方法可分为描述统计和关系统计。

(284)54.描述统计包括:第一,样本数据分布的描述,频数分布图、直方图、条形图和圆形图;第二,样本数据大小的描述,如平均数、众数、中位数,这些是集中量;第三,样本整齐程度(即差异程度)的描述,如标准差和方差,这些是差异量;第四,对样本代表总体的描述。

(287)55.差异量越大,集中量的代表性越小;差异性越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越大。

(296)56.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公式(297)第十二章关系研究及其统计技术57.样本的描述关注的是单变量样本的分布、大小、离散程度以及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关系。

“关系研究”重点在于研究两个或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

(313)58.调查研究法所获得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是相关关系(也称之为统计关系),实验研究法获得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因果关系。

(313)59.关系研究有两个层次,第一,确定某种关系是否存在的显著性检验;第二,计算并检验相关关系的大小。

(314)60.相关关系有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

(343)61.阅读并理解相关系数的类型与变量类型之间的关系,表12-19。

(347)62.根据一个自变量预测另一个因变量,是一元回归分析。

同时考虑多个变量以预测一个因变量,是多元回归。

(350)第十三章人类学研究方法63.狄尔泰提出四对概念:自然-精神;自然科学-精神科学;实证科学-诠释学;解释-理解。

(361)人类学方法的思想也作为其他以理解精神现象为主导的定性的研究的基础。

(362)64.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论,即还原三层次论:“悬置”对象,使现象还原;面向事实,使本质还原;排除事实,使先验还原。

(365)65.人类学研究方法指以理解研究对象及其文化、发现社会问题、呼吁社会关注未研究目的,以研究者参与和共情的态度为工具,灵活采取一切可以深入到研究对象心灵深处的多种方法,以理解研究对象的鲜为人知的情感和态度。

(367)66.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到实地去感受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整个过程及其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