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研究,知识点讲义,第七章 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
护理学《护理研究》教学大纲20160531

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护理研究课程英文名称:Nursing Research课程编号:250109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护理学本科(包括各方向)、护理学专升本开课学期:护理学本科第6学期,护理学专升本第2学期学时:总学时32(理论课学时32)学分:1.5执笔人:李婧课程简介随着全球护理新概念的建立,现代护理模式迅速发展,形成了独立的护理理论体系,护理学范畴正在扩大。
因此,积极开展基础、临床、社区、教学、管理的护理科学研究,以形成和完善具有精确方法的新知识,作为护理学科发展的导向。
护理科研是护理教育与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教育者需要不断获得护理健康服务的最新发现,以使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护理管理者则依靠科研成果,制定有效的前瞻性计划,以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护理研究》从护理科研的基本步骤入手,着重介绍护理科研设计、护理科研方法、护理科研论文写作、护理科研管理等诸方面的内容,以及一些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要求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于护理工作中,并从护理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各项技能,独立开展和实施研究过程,并撰写护理研究论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通过《护理研究》的教学,应使学生在掌握护理科研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能综合应用文献检索和数据处理方法,以评判性思维的角度发现护理问题、分析和处理问题,以逐步具备基本护理科研能力,并使学生今后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工作中能运用护理科研的成果来指导护理工作。
2.教学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1)知识目标①了解护理研究的概念。
②识记护理研究的基本步骤。
③熟悉护理研究的伦理原则。
护理研究 复习资料

第一章护理研究概念、步骤、基本程序、伦理原则护理研究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
科学精神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实事求是。
科学本质应是(1)合乎逻辑(2)可验证即可被重复(3)科学研究着重一般共性问题(4)探讨事物因果关系新理论新技术创新过程。
科学研究的特征:具有探索性、创造性和连续性。
护理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人—生物化(生理+心理)+社会性(2)研究方法困难:测量指标不稳定,不能注意施加处理因素(3)临床研究特殊:促进健康,减少痛苦,保持正常。
科学研究的要求:客观性、控制性、系统性、普遍性。
护理研究的目的:促进学科发展,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益,培养科研队伍。
护理研究结果:描述现状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现象,引出定义或产生理论护理研究的范畴:人与健康、社会与健康、护理专业发展。
护理研究分为:理论性研究-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量性研究护理研究的步骤:(1)提出问题和假设形成(2)研究设计(3)预试验(4)收集资料(原始数据的积累和处理)(5)统计学分析(6)撰写论文(7)资料整理和分析课题选择注意点:考虑本专业的学术发展需要,考虑目前社会需要,考虑未来社会需要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1、研究对象2、随机分组3、设对照组4、观察指标5、确认变量伦理原则包括三方面:1、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2、有益的原则3、公正的、知情同意原则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受试对象有自主决定权、隐私权、匿名权和保密权有益的原则:1、评估利益2、评估风险:风险分类-无预测的影响、暂时不舒适、较严重的暂时不舒适、永久性伤害的可能、确定的永久性伤害公正的原则:公平选择受试者,利益和风险公平分配、公平对待受试者—研究者和受试者应事先达成协议、对受试者应无论年龄、性别、种族等一视同仁知情同意:知情同意的前提不仅包括研究者将所有有关实验内容告诉受试者,同时也包括受试者必须真正理解所有内容。
这就要求受试者在行使同意权时具备一定的理解力和判断力,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者,其同意权由法定监护人或代理人行使。
电大《护理学研究》考试答案(精华版)

最新电大《护理学研究》考试答案精品小抄(精华版)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护理研究的基本程序第三章确立研究问题第四章医学信息的获取与利用第五章护理研究设计第六章资料收集的方法第七章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第八章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第九章护理论文的撰写模拟试卷单项选择题1.1.研究结果可表现的内容不包括A.描述事物的现状B.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C.应用于实践D.引出定律或产生理论【C】1.2.护理研究最早选择的课题是A.护理教育的研究B.护理管理的研究C.护理学历史的研究D.护理理论的研究【A】1.3.第一位从事护理学研究的学者是 A.Morse;B.南丁格尔C.//.ting;D.Giorgi【B】1.4.____,南丁格尔的理论和实践为护理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奠定了基础。
A.18世纪中叶B.18世纪末C.19世纪中叶D.19世纪末【C】1.5.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的护理研究侧重于A.如何加强护理教育B.结合临床探讨对护理人员合理安排、医院环境的问题、护理功能、护士的角色、在职教育、护患等方面的问题C.发现护理人员和护校学生的性格特点D.建立护理实践标准【A】1.6.20世纪40年代,美国护理研究的研究重点在护理教育方面,研究内容主要为A.如何加强护理教育B.结合临床探讨对护理人员合理安排、医院环境的问题、护理功能、护士的角色、在职教育、护患等方面的问题 C.发现护理人员和护校学生的性格特点D.建立护理实践标准【B】1.7.1923年,美国护理学和护理教育一项里程碑的研究为A.《时间的研究》B.有关体温计的研究C.Go1dmark报告D.《护理的未来》【C】1.8.美国最早的护理研究课程的设立和发展始于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A】1.9.南丁格尔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A.加强护理教育B.改善护患关系C.理想的护士特性D.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照顾患者【D】1.10.美国护理科学的“成熟期”是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D】1.11.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中断时间较长,研究生教育始于 A.1977年 B.1982年C.1992年D.1997年【C】1.12.21世纪护理的目标是A.促进健康,预防疾病B.发展科学知识使护士能够开展以循证为基础的护理实践 C.结合护理概念、模式,提高护理教育水平,从而提高护理研究水平D.使患者处于最佳状态,为患者恢复健康提供支持【B】1.13.中华护理学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是A.1909年8月,江西牯岭B.1922年8月,北京C.1909年8月,江苏南京D.1922年8月,上海【A】1.14.____年,中华护士会加入了国际护士会,为中国护理研究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护理学研究》知识点总结

《护理学研究》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概论1、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
2、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3、国外早期护理研究主要是关于护理教育。
4、《中华护理杂志》创刊是在1954年。
5、我国护理硕士学位教育是从1992年开始的。
6、结果不能重复不是科学研究的特点。
7、护理研究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应是选题和确立问题的过程。
8、护理研究问题主要来自护理实践。
9、下列不属于确立研究问题阶段的内容是随机分组。
10、问卷法不是质性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
11、进行预试验的目的是检查课题设计中的问题。
12、预试验的样本一般为研究设计样本量的10%-20%。
13、在研究时,研究者若没有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就侵犯了研究对象知情的权利。
14、若研究者在研究中让研究对象过多地暴露或承担增加检查项目的费用,这样做是侵犯了研究对象避免伤害的权利。
15、在进行研究时,若对研究对象造成了心理伤害,就侵犯了研究对象避免伤害的权利。
16、大学和科研机构中的IRB指的是伦理评审委员会。
17、纽伦堡伦理规范是1947年公布的。
18、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不包括实验数据判断偏差。
19、科学的本质应是:合乎逻辑;可验证;着重一般共性问题;探讨事物因果关系。
20、研究的目的包括:描述事物现状;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发现事物本质规律;引出定律或产生理论。
21、立题时查阅文献的目的有:了解研究现状;查看课题是否与他人工作完全重复;启发研究思路和方法;寻找相关理论依据。
22、护理研究过程中应特别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测量指定的不稳定;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23、确立研究问题的过程主要步骤是:提出研究问题;查阅文献;假设形成;问题陈述。
24、监督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需要哪些人员的共同努力:每位作者;研究参与者;审查者;编辑人员。
25、常用的质性研究的方法有:个案研究;现象学研究;扎根理论研究;人种学研究。
26、关于假设的陈述,正确的是:常从理论推测而来;是科学性和推测性的统一;能为研究设计提供方向;一般的量性研究常有研究设计。
护理学研究

第一章绪论研究:是通过系统地、有控制地收集资料,反复的探索未知领域,客观地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活动,是一种有系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活动,bong能从中获得客观规律和产生新知识,进而阐明实践和理论间的关系。
知情同意:即研究对象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该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的目的、步骤、期限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便,并可以对研究者或者医护人员所采取的各种措施进行取舍。
第二章护理研究的基本程序因变量:又称依变量或应变量,它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准备观测的变化因素,亦可受其他因素影响。
量性研究:是在护理研究中经常被选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研究,通过观察指标获得数据资料,用科学方法来验证模式或理论,用数字资料来描述结果的研究方法。
预实验:也称可行性研究或实验研究,是指在正式开始研究工作前,为保证科研工作能够按照设计内容顺利进行,先按照研究设计的内容进行小规模(选择少量研究对象)的实验。
研究指标:也称观察项目,是指在研究中用来反映研究项目的某些现象和测量指标,也是确定研究数据的观察项目,通过指标所取得的各项资料,可以从中归纳出研究结果。
抽查法:是指针对研究个体的特点,选择有关课题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统计描述:是指运用各种计学手段(如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指标等)对观测数据的数量特征进行客观如实的描述和表达。
统计推断:是指根据观测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对未知总体的情况作出具有一定概率保证的估计和推断。
第三章确立研究问题假设:是指对研究者已经确立的研究问题,提出的一个预期的研究结果或暂时的答案,是研究者对研究预期目的进行初步的、带有假定意义的理论解释。
概念:是对所要研究的事物或现象的特征进行描述、界定或概括,以明确其含义及独特性的名词。
理论框架:利用已有的理论对研究中各概念或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说明,则该理论就是研究的理论框架。
《护理研究》课程学习指导资料

护理研究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适用专业:护理适用层次:本科《护理研究》课程学习指导资料(供护理专业专升本学生使用)编稿:审稿:审批: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护理研究》(肖顺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护理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学生。
第一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课程的学习目的: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已成为衡量护理教育及护理实践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研究与创新是较高层次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利今后在护理工作中开展护理科研工作、运用护理科研的成果指导临床工作、通过研究成果来发展、丰富学科理论、探讨临床护理新技术,最终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学术水平的目的。
二、课程的总体要求:本课程教材由十四章内容组成。
概论、研究步骤与内容概述、确立研究问题、文献的查询与利用、科研设计、影响科研质量的有关因素、定性研究、收集资料的方法、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科研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护理论文的撰写、如何评价学术论文、护理科研项目申请书的撰写与评价、护理科研管理。
课程总学时数29学时,学生应具备的前期基础课程包括卫生统计学及内、外、妇、儿、五官、精神、社区等各门护理临床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掌握护理科研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学会文献查阅和护理科研设计、实施、评价的基本方法,熟悉护理论文及科研课题的整理和书写要求,并具备一定的护理科研管理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第一章绪论1.本章学习要求:(1) 了解护理研究的发展概况;(2) 熟悉科学研究和护理研究的基本概念;(3) 熟悉护理研究的范畴和发展趋势;(4) 掌握护理研究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2.重点难点分析: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系统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认识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
《护理研究》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护理研究》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代码:1011536004总学时:16学时(讲课12学时,实训4学时)总学分: 1学分课程类别:选修适用专业:护理学预修要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护理研究(nursing research)是指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护理学是具有很强科学性的专业,需要在充分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如注射需要有消毒的知识,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需要有疾病的知识,指导病人服药需要药理学的知识等。
因此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科学研究来提高护理学科水平是每一位护士的职责。
护理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很多横向联系,相互渗透,故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从整体上提高护理学专业的水平。
本课程是一门护生选修课程,选用胡雁主编的《护理研究》教材。
通过本课程的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从实践中发现需要研究的护理问题,通过科学方法有系统地研究或评价该护理问题,并直接或间接地用以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通过研究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对病人的护理。
教学基本方式: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可以可充分利用校图书馆已有的国内外各类数据库,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全天候的帮助。
大纲的使用说明:本大纲的内容是以胡雁主编的《护理研究》(第3版)教材的章节顺序编写,用于护理研究的授课和学习。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1、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2、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3、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大纲正文第一章护理研究总论学时: 1学时(讲课1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护理研究发展概况;熟悉护理研究的范畴和发展趋势;熟悉护理研究中伦理原则的重要性;熟悉有关人体试验的伦理规范及护理研究的监督机制;掌握科学、科学研究、护理研究的概念,科学本质,护理研究的特点;掌握护理研究的步骤和基本程序;掌握护理研究中的伦理原则。
模板护理学研究自考1--9章

自考护理学研究的知识概括(1----4章〕第一章绪论1.根本概念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研究:通过系统地、有控制的收集资料,反复的探索未知、客观地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活动。
2.科学研究的根本原那么:客观性原那么,实验性原那么,可重复性原那么3.根据研究工作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不同,研究通常划分为几种类型:〔1〕根底研究〔2〕应用研究 (3)开发研究4.护理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有系统地探究未知的或产生新的知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活动过程。
5.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考虑到;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临床指标的不稳定性,临床研究的特殊性。
6.护理研究分为根底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大多数〕7.护理研究的范畴;教育、管理、历史、理论、各专科临床及量表。
8.护理研究的根本伦理原那么;即有益的原那么、尊重人的尊严的原那么、公平的原那么。
有益的原那么包括免于遭受伤害或不适的权利和不被剥削或利用的权利。
尊重人的尊严包括自主决定的权利和充分认知的权利。
公正的原那么包括公平治疗的权利和隐私权。
9.护理研究相关伦理准那么:客观性、真实性、老实性、合作性、平等性、效率性。
10.知情同意:即研究对象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安康状况和研究的相关情况,包括研究目的、步骤、期限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和不便,并可以对研究者或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措施进展取舍。
11.知情同意书的根本内容:〔1〕研究介绍〔2〕风险描述〔3〕利益描述〔4〕保密描述〔5〕补偿描述〔6〕联系人说明〔7〕关于退出实验的说明12.伦理审查委员会〔IRB)至少包括5名具有不同文化、经济、教育、性别和种族背景等成员组成。
第二章护理研究的根本程序1.护理研究的根本程序①确立研究问题②进展文献检索和文献回忆③陈述理论框架④确认研究变量⑤形成研究假设⑥科研设计⑦预实验⑧资料收集与整理⑨资料分析⑩撰写论文2.护理实践是护理研究问题产生的主要来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研究工具性能的测定学习目标掌握1.信度的概念2.信度的不同特征与测量方法3.效度的概念;效度的多种表达形式熟悉计算信度的方法熟悉建立和测量效度的方法了解国外量表的翻译步骤第一节研究工具的信度(reliability)一、基本概念:定义:使用研究工具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程度或准确程度信度的三个主要特征1、稳定性用同一工具两次或多次测定同一研究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一致程度越高,工具的稳定性越好。
2、内在一致性组成研究工具的各项目之间的同质性和内在相关性。
内在相关性越大或同质性越好,工具的内在一致性越好,信度越高。
3、等同性不同评定者使用相同工具同时测量相同对象时,评定者间的一致程度;或大致相同两个研究工具同时被用于研究对象,工具的一致程度。
二、信度的测量方法稳定性测量——重测信度内在一致性测量——折半信度Cronbach’α系数KR-20值等同性测量——评定者间信度复本信度1、重测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定义: 用同一工具两次或多次测定同一研究对象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常表示研究工具的稳定性。
一致程度越高,重测信度越高,研究工具的稳定性越好。
计算方法:使用研究工具对研究对象施行第一次测试,间隔一段时间后使用同一工具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重测,然后计算两次资料的相关系数,该系数反映研究工具重测信度的高低。
相关系数在0~1之间,越接近1,说明重测信度越高。
研究对象第一次测试(X)第二次测试(Y)例:人格问卷重测数值表例: 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数据间的相关系数即为人格问卷的重测信度。
公式如下:X ∑ :第一次测试10名研究对象各得分之和 Y ∑ :第二次测试10名研究对象各得分之和2X ∑ :第一次测试10名研究对象各得分平方之和 1 23 272 44 383 35 374 53 495 44 466 26 287 32 348 28 259 38 341039 362Y :第二次测试10名研究对象各得分平方之和使用重测信度需考虑的问题两次测量之间的间隔时间1)使第一次测量对第二次测量的结果不会造成影响;2)在客观情况未发生改变时进行;测量环境的一致尽量保证测量环境的一致,如相同的测试者、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测量时间、相同的测量环境等工具所测量的变量的性质:1)对性质相对稳定的问题,如个性、价值观、生活质量等进行测量,适宜用重测信度来表示研究工具的信度如何;2)对性质不稳定的问题,如情感、态度、知识等进行测量,则不宜使用重测信度来表示研究工具的信度如何。
二、信度的测量方法2、折半信度(split -half reliability)定义:将一种工具对一群人使用一次,将每个人的结果分数按工具中各项目分成两组,计算两组分数的相关系数。
常用来反映研究工具的内在一致性方法: 前后折半法奇偶折半法缺点: 不同的折半方法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计算:根据重测信度中列出的公式计算r 系数,再使用Spearman -Brown 公式校正。
3、Cronbach ’α系数计算研究工具中所有项目间的平均相关程度,反映研究工具的内在一致,避免了折半信度计算的缺点。
系数值在0-1之间,越接近1,研究工具的内在一致性越好,信度越好。
K 为整个调查表的条目数,Si 为第i 个条目得分的方差,S 为整个调查表得分的方差。
4、KR -20值是Cronbach ’α的一种特殊形式,用来反映研究工具的内在一致性。
适用于二分制的研究工具,如回答“是”或“否”、“正确”或“错误”。
5、评定者间信度和复本信度常用于测定研究工具的等同性评定者间信度测量方法:不同评定者使用相同工具同时观察,计算观察者们的观察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
复本信度测量方法:将两种不同形式的工具同时对一群对象测试,然后计算两次工具得分的相关系数。
6、研究工具信度的基本要求1)通常通过预试验测试研究工具的信度2)报告研究工具的信度时,不仅要报告信度系数,还应报告是何种信度,信度系数是如何计算的。
3)一般认为,研究工具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最小应大于0.7,0.9以上非常好。
而评分者信度和复本信度一般应达到0.9以上。
第二节效度(validity)定义: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计算效度的方法:表面效度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关联效度1、表面效度(face validity)定义: 由评估人根据自己对所要测量的概念的理解,尽其断断能力之所及来断定工具是否恰当。
属于一种直觉判断。
方法:从表面上检查工具的性质缺点:1)缺少实际证据证明工具一定有效。
2)对工具的效度用“有或无”反映,未体现程度。
2、内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定义:根据理论基础及实际经验对工具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变量、包括足够项目而且有恰当的内容分配比例等所作出的判断。
有时也称专家效度。
方法:从内容上检查工具的性质实施要求:1)专家人数3-10人,以5人较合适2)专家的选择应与研究工具所涉及的领域有关3)两次评议时间最好间隔10-14天3、效标关联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定义:反映研究工具与其他测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分类:同时效度预测效度同时效度:测量研究工具与现有标准之间的相关关系。
预测效度:测量工具作为未来事情预测指标的有效程度。
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的主要区别:时间差异4、结构效度(construction validity)定义:反映工具与其所依据的理论或概念框架的相吻合程度。
方法:因素分析法——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评价:结构效度是目前最为严谨的一种建立和测量研究工具效度的方法,也是最为复杂的效度研究方法。
5、信度和效度关系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前提高信度不能代表高效度低信度则可以肯定低效度2、效度是信度的必然保证有效度的工具一定有信度有信度的工具未必有效度5、信度和效度关系高信度、低效度高信度、高效度低信度、低效度第三节国外量表的翻译和应用过程的性能测定翻译和应用国外量表的原则:1、不偏离原文的原意2、适合中国的文化特点3、译后的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翻译国外量表的步骤:1、翻译两个或多个既熟悉原量表语言又有较好汉语功底的翻译者将国外量表翻译成中文;注意直译与意译结合,使更适合中国文化特点;多个翻译版本进行集体讨论后形成中文版本的量表。
2、回译请语言功底好、对源量表不知情的一位或多位翻译者将翻译成中文的量表再翻译回去;将原量表与回译后的量表进行细致比较和分析,找出不同的部分,并对中文版的相应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中文版进行表面效度检验。
3、检译寻找一定数量的既懂中文又懂源语言的样本对两种语言版本的量表进行作答,计算不同语言版本的量表得分的相关性。
相关程度越高,表示两种版本的等同性越好。
使用中文版本进行预试验,检测中文版量表的内在一致性,并了解量表文字是否易于理解和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
思考题:1. 信度的概念、类型及主要特征。
2. 效度的概念、类型。
3.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与区别。
4. 重测信度、折半信度、评定者间信度、复本信度的概念与意义。
5. 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结构效度的概念与意义。
一、单选题1.下列四种效度中最能说明研究工具质量好坏的是【D】A.表面效度B.内容效度C.效标关联效度D.建构效度2.下列哪项对于信度和效度关系的描述是正确的(D)A、研究工具可以只有信度而无效度B、信度低的工具效度有可能高或低C、信度高的工具效度必然高D、信度高的工具效度可能低3.下列属于信度的主要特征的选项是(B)A、可操作性B、内在一致性C、敏感性D、精确性二、多选题下列对信度和效度关系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CDE)A、只要研究工具存在,就必然有它的信度和效度B、信度高的工具其效度也高C、信度低的工具其效度必然也低D、信度和效度都是表示研究工具好坏的指标E、效度低的工具其信度可以高信度的主要特征是(ABD)A、等同性B、稳定性C、合适性D、内在一致性E、敏感性三、名词解释信度:指使用某一研究工具重复测量某一研究对象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也可被定义为使用某一研究工具获得的资料所能反映被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准确程度。
)效度:指某一研究工具能真正反映它所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
反映期望研究的概念的程度越高,效度越高。
四、简答题简述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1)只要研究工具存在,就势必有它的信度和效度2)研究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不是“有”或“无”的问题,而是程度上“高”或“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