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引发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内容摘要:肝疾病;毒物,四氯化碳;醋氨酚;疾病模型,动物肝损伤是各种肝脏疾病的病变结果,对肝损伤的防治目前仍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通过建立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肝病的发生机制,筛选保肝药物,探索保肝作用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实验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类、作用原理、造模方法及其优缺点等研究进展作综述和探讨。

1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1.1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CCl4导致肝损伤的主要机制目前认为与其自身和自由基代谢产物有关。

CCl4代谢产生的自由基进入机体后,在肝脏经细胞色素P450激活,生成三氯甲基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攻击肝脏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使得细胞膜、内质网膜发生氯烷化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细胞膜、细胞器;还能与膜脂质和蛋白质大分子进行共价结合,影响蛋白质代谢,并且破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钙离子内流增加,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最终导致肝细胞胞质中的可溶性酶渗出,细胞死亡[1]。

CCl4所致肝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肝损伤:赖力英等应用4mL/kgCCl4剂量灌胃可诱发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率达85%[2]。

慢性肝损伤:Zhang等采用2mL/kgCCl4腹膜内注射SD大鼠,每周2次,持续9周可伴有肝细胞坏死和明显炎症的肝硬化[3]。

CCl4导致肝损伤是经典模型之一,能准确反应肝细胞功能、代谢及形态学变化,重复性好且经济。

但CCl4同时还损伤动物的心、脾、肺、肾、脑等器官,另外,蒸汽和液体可由呼吸道、皮肤吸收,对人体也有一定毒性,操作时应注意。

1.2α萘基异硫氰酸酯(α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ANIT是一种间接肝毒剂,其主要损害是通过膜脂质过氧化反应,致使肝细胞变性、坏死、胞内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大量溢入血流,同时还导致胆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引起毛细胆管增生及小叶间胆管周围产生炎症,从而造成胆管阻塞,形成明显的胆汁淤积,并伴随以点状坏死为主的肝实质细胞损害,产生梗阻性黄疸,出现高胆红素血症和胆汁分泌减少。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研究早期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

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和对照组(8只)。

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模型组饮用7%~56%梯度递增的白酒12周。

取材前24 h和12 h,分别以56%白酒急性灌胃后处死大鼠。

每天记录大鼠食用饲料量及饮用量;每周称量大鼠体重。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

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和形态学改变。

结果1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率为(61.67±1.9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9±3.12)% (P<0.05),肝脏指数模型组(3.74±0.54)高于对照组(2.85±1.26)(P 32%~65%;F3:>65%~75%;F4>75%。

1.3.6.2酒精性肝炎依据炎症程度分为4级(G0~G4):G0无炎症;G1腺泡3带呈现少数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散在个别点灶状坏死和中央静脈周围炎;G2腺泡3带明显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增多,出现Mallory小体,门管区轻至中度炎症;G3腺泡3带广泛的气球样肝细胞,腺泡内点灶状坏死明显,出现Mallory小体和凋亡小体,门管区中度炎症伴和(或)门管区周围炎症;G4融合性坏死和(或)桥接坏死。

1.3.6.3酒精性肝纤维化依据纤维化的范围和形态分为4期(S0~S4):S0无纤维化;S1腺泡3带局灶性或广泛的窦周/细胞周纤维化和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S2纤维化扩展到门管区,中央静脉周围硬化性玻璃样坏死,局灶性或广泛的门管区星芒状纤维化;S3腺泡内广泛纤维化,局灶性或广泛的桥接纤维化;S4肝硬化。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_刘林

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_刘林

5期医学研究与教育第26卷收稿日期:2009-07-09作者简介:刘林(1976-),男,河北保定人,讲师。

肝损伤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进展刘林,秦建军,史树堂,刘未华(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保定071000)中图分类号:R3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490X (2009)-05-0092-03第26卷第5期医学研究与教育Vol.26No.52009年10月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ct.2009肝脏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肝损伤主要有化学性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和酒精性肝损伤等类型,其临床表现为肝坏死、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以及肝癌等。

目前,对肝损伤的治疗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严峻课题。

建立较完善的肝损伤动物模型,可为其发生机制及其预防、治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也可作为临床筛选理想治疗药物的有效手段。

笔者对近年来以临床常用肝毒性物质建立肝损伤模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综述。

1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性肝毒物质,如四氯化碳(CCl 4)、氨基半乳糖(D-gal )、硫代乙酰胺、黄曲霉素等导致肝损伤。

应用CCl 4和D-gal 复制肝损伤动物模型,条件要求低,技术易于掌握,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是目前研究抗肝损伤新药经常采用的方法。

1.1CCl 4性肝损伤模型关于CCl 4肝毒的作用机制,存在多种假设,但都一致公认,自由基的形成及引发的链式过氧化反应是其主要机制。

王宇等[1]曾应用雄性Wistar 大鼠进行10%CCl 4致慢性肝损伤的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染毒第8周后,仅出现肝纤维化现象,而未达到肝硬化。

提出少用该模型鉴定药物和保健食品对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杨开选等[2]应用雄性Wistar 大鼠研究40%CCl 4致大鼠慢性肝损伤病理变化过程,发现实验组染毒1周后,中央静脉周围出现较多坏死肝细胞,并伴有气球样变和脂肪变性;染毒3周后,气球样变和坏死进一步增多,并形成桥接坏死,局部网状纤维支架塌陷;染毒6周后出现肝纤维化;染毒第8周出现明显肝硬化。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肝脏疾病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研究肝脏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需要动物模型的支持,其可以模拟人体肝脏相关的疾病,从而可以更加直观、深入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因此,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就成为了肝脏疾病研究的重要方向。

当前,常用的肝损伤动物模型主要包括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生物性肝损伤模型、物理性肝损伤模型、营养失衡性肝损伤模型等。

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是最为常用的肝损伤模型之一。

化学性肝损伤模型主要通过注射或灌胃方式给予实验动物特定的化学药物,从而引起肝细胞的损伤,如四氯化碳、二乙酰氨基氮杂硫酰胺和苯并咪唑等。

这些化学药物能够诱导肝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活性自由基,损伤细胞内膜和细胞结构,导致肝细胞死亡,从而引发肝功能异常。

由于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研究中。

生物性肝损伤模型主要是基于肝细胞灭活或毒性素材的应用。

由于某些病原微生物和毒菌分泌出的毒素会引起肝细胞死亡和肝损伤,因此可以通过注射病原微生物和毒菌,或者直接注射其中可引起肝损伤的毒素,模拟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

物理性肝损伤模型主要是利用某些物理性因素,如冷冻、高温、辐射等对肝脏进行一定程度的刺激,引起肝细胞的损伤。

其中,冷冻和高温是目前运用最广的方法。

物理性肝损伤模型通过简单、方便、易于操作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肝损伤的研究中。

营养失衡性肝损伤模型是指通过不同的营养缺乏模型所导致的肝损伤疾病模型。

如高脂饮食模型、蛋白质营养缺乏模型等。

这些模型通过调整实验动物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成分,使其出现代谢异常,最终导致肝脏损伤疾病的发生。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人们对肝脏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也将不断展开。

尤其是一些新型疾病所需的动物模型,也将随之不断涌现。

这些动物模型的应用将为肝细胞病理学、免疫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提供更为精准的支持,使得肝脏相关疾病治疗和预防工作取得更好的进展。

大鼠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

大鼠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

大鼠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建立適宜于抗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和新药研发的方证相应动物模型。

依照中医病因病机演变规律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抽提适宜于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大鼠动物模型评价的证候、确定积分,根据药证相符原则选定逍遥丸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片为模型反证药物,大鼠每天腹腔注射猪血清,并按分组给予不同配比高脂低蛋白饲料及食用乙醇进行诱导;共7 d。

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大鼠的体重、食量、饮水量及一般观察并对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实验结束检测大鼠血清ALT,AST,PA,TBIL,TBA等肝功能指标的水平,检查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在造模1周后,各模型组的大鼠均达到明显急性肝损伤程度,且大鼠主证、次证均符合肝郁脾虚证的证候表现。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TBIL和TBA含量升高,PA含量降低;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显示各模型组的大鼠均出现炎细胞浸润、嗜酸性变或嗜酸性脂肪变,反证药物组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病变表现。

腹腔注射猪血清+高脂低蛋白饲料(895%玉米粉、10%猪油、05%胆固醇)+10%食用乙醇连续造模7 d,经药物反证,可建立拟临床肝郁脾虚证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具有成模耗时短、死亡率低、动物状态与临床患者证候表现相近等特点,可适用于抗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中药复方活性发现、药效评价、新药研发和临床方证相关性研究与机制探讨。

标签:急性肝损伤;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大鼠;动物模型Research on rat models of acute liver injury with syndrome of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HUANG Nana1,2,SUN Xiaoqian2,YANG Qian3,LI Xiaoyu1,SUN Rong1*(1 Shandong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014,China;2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250355,China;3 Rizhao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izhao 2768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imed to establish animal model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activity found,efficacy evaluation of herbs resistant to acute liver injury with syndrome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and new dru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corresponding of formula and syndrome The symptoms that are suitable for evaluating the rat models of acute liver injury with syndrome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were ex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rule of the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modern pathological mechanism Xiaoyao pill and silibin meglumine tablets were used as drug counter evidence for models in accorde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nsistence of prescription and syndrome Rats model were fed with highlipid and lowprotein fodder of different proportion and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with pig serum,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with edible alcohol once a day for 7 days Daily record of body weight,daily food intake and daily water intake were conducted day after day in experimental session Symptoms were also observed and evaluated by score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tents of ALT,AST,PA,TBIL and TBA in serum were detected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were checked at the ending of experiment Obvious acute liver injury occurred to all rats in model groups at 1 week following model induction Both main symptoms and secondary symptoms were consistent with syndrome manifestation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activity of ALT,AST and contents of TBIL,TBA in serum increased and the content of PA decreased Liver tissue pathological morphology showed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eosinophilic or eosinophilic adipose change in hepatocytes of rats in model groups All the above lesions manifestation could be improved by drug counterevidence By the disproof of medicine,rat models of acute liver injury with syndrome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could be induced by fed with highlipid and lowprotein fodder which contained 895% cornstarch,10% lard and 05% cholesterol,intraperitoneal injected with pig serum,intragastric administrated with edible alcohol for 7 days The rat models with a low mortality could be induced in a short time and animal status were similar to syndrome performance of patients So the rats models are suitable for the activity found,efficacy evaluation and drug discovery of herbs resistant to acute liver injury with syndrome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and also can be used in the research of correlation between prescription and syndrome and its mechanism[Key words]acute liver injury;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combination of disease and syndrome;rat;animal modeldoi:10.4268/cjcmm20162318急性肝损伤主要是由病毒感染、药物服用不当、过量饮酒、高脂饮食因素造成的急性肝功能异常为代表的疾病。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诱导模型的建立及观察作者:陈欢刘燕玲刘学睿来源:《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第20期[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早期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为研究早期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分子机制提供理想动物模型。

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6只)和对照组(8只)。

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模型组饮用7%~56%梯度递增的白酒12周。

取材前24 h和12 h,分别以56%白酒急性灌胃后处死大鼠。

每天记录大鼠食用饲料量及饮用量;每周称量大鼠体重。

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含量。

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和形态学改变。

结果 12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率为(61.67±1.98)%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9±3.12)% (P[关键词]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病模型;肝功能[中图分类号] R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7(b)-0007-04[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model of early 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 in rats in order to provide an ideal anima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early alcoholic liver injury.Methods Twenty-four male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16 rats) and control group (8 rats).In the control group,SD rats were fed with tap water.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D rats were fed with alcohol of which the concentration of 7%-56% increased gradually for 12 weeks.During the experiment,the quantity of the fodder and the value of drinking were recorded everyday.Then the weight was weighed every week.24 and 12 hours before ra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killed,they were treated with acute lavages with 56% alcohol.The activitie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riglyceride (TG) and total cholesterol (TC) in serum were determined by the fully automatic biochemical analyser.Moreover,the histolog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liver tissu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growth rate of body mass was (160.09±3.12)%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12th week,while it was(61.67±1.9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Key words]Alcoholic liver disease;Rat;Liver disease model;Hepatic function酒精滥用与依赖日益严重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一种大鼠肝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大鼠肝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大鼠肝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欢,安全,李建国,秦秀军,尹晶晶,李曙芳,孙鸽,袁慧,黄立群,许文黎,高洁,王新钢,李梅,刘梦雅,王远飞,胡

申请号:CN201910650767.1
申请日:20190718
公开号:CN110367190A
公开日:
2019102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动物模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大鼠肝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

所述的方法是对大鼠注射CCl食用油溶液,结合X射线照射的方式进行造模。

利用本发明的大鼠肝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能够周期短、费用低、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的造模,避免传统的四氯化碳造模过程中反复注射对大鼠皮肤及其他脏器的损伤。

本发明建立的模型可以用于保肝护肝食品和药物的研究。

申请人: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
地址: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学府街10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实验37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与测定

实验37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与测定

肝损伤测定结果
01
肝功能指标
02
肝脏病理学检查
03
肝脏代谢指标
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 等肝功能指标,评估肝损伤程度。
通过组织切片和显微镜检查,观 察肝脏的病理变化,如肝细胞坏 死、炎症等。
测定小鼠肝脏中代谢相关指标, 了解肝脏的代谢功能变化。
结果分析方法
统计分析
手术损伤
通过手术手段造成肝脏局部缺血或损伤,如肝部分切除术、门静脉结扎 等。这种方法对动物损伤较大,且操作较为复杂,一般不常用。
03
其他方法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免疫损伤、病毒诱导等也可以用来建立急性肝损伤
模型,但应用相对较少。
掌握测定肝损伤的方法
生化指标检测
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等生化指标,评估肝脏功能和损伤程度。这些指标 的变化可以反映肝脏细胞的损伤情况。
急性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01
急性肝损伤是由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肝脏细胞短时间内大量死 亡或功能丧失,导致肝脏结构 和功能的严重损害。
02
常见的病因包括药物性肝损伤 、酒精性肝损伤、肝炎病毒感 染等。
03
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坏死等 。
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原理
01
通过给予实验动物具有肝毒性作 用的物质,如CCl4、D-半乳糖胺 等,可诱发急性肝损伤。
病理学检查
对动物肝脏进行病理学切片和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如炎症细胞浸润、肝细 胞坏死等。病理学检查是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和诊断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其他检测方法
除了生化指标检测和病理学检查外,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如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 检测等来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和探索发病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引发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的建立赵艺涵;赵瑞平;杨婉莉;杜芳芳;张红英【摘要】为建立硫酸新霉素引发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将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D30、D20、D10、L10、L5、L2、空白组7组,对D30、D20和D10组一次性灌胃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溶液,对L10、L5、L2组连续7 d灌胃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溶液;于试验第5、7、14天进行采血、采尿,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的含量和尿液中尿液总蛋白的含量,在第14天测大鼠的肝肾脏器指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一次性用药组检测结果肝肾损伤不如连续用药组,连续用药组用药5 d后L5组出现明显肝肾损伤(P<0.05),第14天L2和L5组仍有肝肾损伤(P<0.05),L5组较为严重.因此,用硫酸新霉素建立SD大鼠肝肾损伤模型以连续7 d用药5倍剂量为佳.【期刊名称】《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42)002【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硫酸新霉素;肝肾损伤;大鼠模型;肝脏指标;肾脏指标【作者】赵艺涵;赵瑞平;杨婉莉;杜芳芳;张红英【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市中兽药创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省动物性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00;郑州市中兽药创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71自半个多世纪前,Waksman发现链霉素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以来,至今为止发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AGs)多达百种[1]。

临床实践证明,此类药物是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肠道感染及淋病等性病)的优良药物,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强,抑菌作用不易受菌种接种量的影响。

硫酸新霉素是一种兽医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亦具有抗菌谱广、抗菌能力强和吸收排泄良好等特点,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疾病[2-3]。

但AGs会引起不良反应——肾毒性,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4]。

养殖场中使用各类抗生素等药物频繁,长时间使用这些药物,易使动物产生耐药性,同时大量药物的蓄积产生的毒性对机体损伤较大[5]。

本试验以SD大鼠(Sprague dawley)为研究对象,灌胃不同的硫酸新霉素剂量和给药时间,对检测的SD大鼠血清指标、尿液总蛋白与肝肾脏器指数进行比较,确定造成大鼠肝肾损伤的适宜剂量和给药方式,以期为临床保肝护肾药物研制建立动物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试验动物 SPF级SD大鼠70只,体重(200±20)g左右,雄性,由河南省郑大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动物质量合格证号:41003100003162;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豫)2015-0004。

1.1.2 动物饲料鼠用全价颗粒饲料(经Co60照射灭菌),由河南省郑大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饲料生产许可证号:SCXK(豫)2015-0005;饲料质量合格证号:41000100002680。

1.1.3 试剂与仪器新霉素: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河南欧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 g:6.5 g(650万单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1.2 方法将70只健康的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即一次性灌胃30倍剂量组(D30组,900 mg/kg)、一次性灌胃20倍剂量组(D20组,600 mg/kg)、一次性灌胃10倍剂量组(D10组,300 mg/kg)、连续7 d灌胃10倍剂量组(L10组,300mg/kg)、连续7 d灌胃5倍剂量组(L5组,150 mg/kg)、连续7 d灌胃2倍剂量组(L2组,60 mg/kg)和空白组,空白组灌胃0.9%生理盐水,各组自由饮水采食。

在灌胃后的第5、7、10、14天进行采血、采尿,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的含量和尿液中尿液总蛋白(PRO)的含量。

第14天全部剖杀,观察肝脏和肾脏形态,并称重,计算肝、肾指数。

肝脏指数=肝脏重量(g)/体重(kg)肾脏指数=肾脏重量(g)/体重(kg)1.3 分析数据所采用的统计方法肝肾生化检测、肝肾器官指数测定的数据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以±s表示,用SPSS应用软件进行组间数据的显著性检验,确定用该药物进行大鼠肝肾损伤造模的最佳剂量。

(Oneway ANOVA法检验,组间用LSD法两两比较,P<0.05则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2.1 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对大鼠肝、肾指标的影响试验第5天,与对照组相比,D30组只AST含量明显升高(P<0.05);D20组只Scr含量明显升高(P<0.05);D10组只PRO含量明显降低(P<0.05);L10、L5组ALT、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AST/ALT值与UA含量显著降低(P<0.05);L2组ALT、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AST/ALT值与PRO含量显著降低(P<0.05)。

表明D30组出现肝损伤,D20组出现肾损伤;L2、L5、L10组肝脏、肾脏均出现损伤,从各结果看L5组肝肾损伤最严重。

结果见表1。

表1 用药5天大鼠肝、肾指标测定结果(±s)Table 1 Liver and kidney indices of rats determined after 5 days(±s)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示无结果。

尿液总蛋白PRO/(g·L-1)D3064.5±8.19293.50±7.78*6.58±0.7724.00±1.00117.50±19.09-D2060.00±5.57221.67±9.296.66±0.3229.00±1.00*91.00±11.270.80±0.20D1070.75±7.54278.50±3.547.86±0.7127.33±1.53131.33±9.810.27±0.13*L1 091.50±10.61*204.00±15.569.15±0.18*27.33±0.5875.00±16.97*1.29±0.08L595.00±5.66*195.00±24.649.65±0.87*27.33±2.3169.67±6.11*0.58±0.09L284.00±5.66*215.67±42.629.40±0.78*25.67±3.06147.33±26.100.45±0.17*对照组61.33±1.53235.33±28.717.08±0.5324.00±1.73122.33±27.060.77±0.16组别Groups谷氨酸转氨酶ALT/ (U·L-1)谷草转氨酶AST/ (U·L-1)尿素氮BUN/ (mmol·L-1)血肌酐Scr/ (μmol·L-1)尿酸UA/ (μmol·L-1)试验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D30组各指标无差异(P>0.05);D20组ALT、AST、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D10组PRO含量显著升高(P<0.05);L10组AST、PRO含量显著升高(P<0.05);L5组BUN含量显著降低(P<0.05),UA、PRO含量明显升高(P<0.05);L2组BUN、Scr含量明显降低(P<0.05),UA、PRO含量明显升高(P<0.05)。

表明D20组肝肾出现损伤,D10组出现蛋白尿,L10组出现肝损伤与蛋白尿,L5与L2组出现肾损伤与蛋白尿,结果见表2。

表2 用药7 d大鼠肝、肾指标测定结果(±s)Table 2 Liver and kidney indices of rats determined after 7 days(±s)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尿液总蛋白PRO/(g·L-1)D3080.00±3.00183.00±13.007.91±0.9221.67±2.0873.33±3.210.38±0.09D20137.00±9.90*374.50±12.02*8.82±1.39*24.50±0.7172.33±13.800.35±0.1 5D1070.67±9.07234.33±11.025.96±0.7026.50±1.7392.00±6.250.80±0.20*L1 076.00±5.66260.50±14.85*6.78±0.3522.67±2.3174.33±2.891.21±0.07*L561. 50±12.02185.50±28.994.48±0.47*23.00±2.83120.33±14.47*0.91±0.16*L265 .33±8.08194.33±7.574.62±0.32*17.67±2.08*148.50±57.28*0.70±0.12*对照组64.00±3.61211.67±12.586.49±1.1025.75±2.9988.33±4.930.44±0.06组别Groups谷氨酸转氨酶ALT/(U·L-1)谷草转氨酶AST/(U·L-1)尿素氮BUN/ (mmol·L-1)血肌酐Scr/ (μmol·L-1)尿酸UA/(μmol·L-1)试验第14天,与对照组相比,L5组ALT、AST、Scr含量显著升高(P<0.05);L2组ALT、AST、Scr、UA含量显著升高(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