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

合集下载

最新-狂犬病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 精品

最新-狂犬病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 精品

狂犬病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1],病死率几乎100。

全球每年超过55000人死于狂犬病,其中95%以上来自亚洲和非洲,我国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2位[2-3]。

1949年后我国狂犬病先后出现3次流行高峰,虽然疫情得到控制,但缺乏长效机制,疫情可再度上升[4]。

近年来,北京市狂犬病有流行趋势,顺义区也出现病例增多现象。

通过对顺义区有档案记录以来的狂犬病病例历史数据、2002-2016年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监测数据和2010-2016年发生的一犬致伤多人事件进行分析,评估顺义区狂犬病的发病风险,为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

狂犬病病例信息来自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顺义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人口资料来自北京市统计局。

狂犬病暴露监测资料来源于顺义区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2002-2016年就诊登记数据。

12方法。

121狂犬病暴露分级。

2008年及以前数据根据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执行,2009年后狂犬病暴露分级按《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年版》执行。

122狂犬病诊断标准2007年10月15日前根据《狂犬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17014-1997,之后根据《狂犬病诊断标准》281-2008。

13统计学处理。

将登记资料核对无误后录入数据库,利用130和2010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定性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狂犬病历史发病情况。

1960-2016年顺义区共报告狂犬病26例,其发病情况与全国狂犬病流行基本一致[4],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80年代末出现第1个高峰,1992-2009无病例报告,2010年出现病例,发病数及发病率见图1。

2010-2016年顺义区共报告狂犬病病例6例,男女性各3例,年龄为43~56岁。

病例分布后沙峪镇3例,赵全营、李遂和北石槽镇各1例。

其中4例被犬致伤后未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进行正规处置,1例无明确咬伤史,1例先在非狂犬病门诊进行伤口缝合后再到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疫苗,未进行正规伤口处置。

2024年狂犬病防治宣传工作总结样本(2篇)

2024年狂犬病防治宣传工作总结样本(2篇)

2024年狂犬病防治宣传工作总结样本一、工作背景2024年是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关键年份。

狂犬病是一种病程迅速、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我国一直将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作为重点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在过去的一年中,狂犬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部分地区出现了聚集性疫情,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2024年的狂犬病防治宣传工作至关重要。

二、宣传目标1. 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水平,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

2. 增强养犬人员和兽医人员的狂犬病防控意识和能力。

3. 加强狂犬病防控宣传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减少狂犬病发病率。

三、宣传内容1. 狂犬病的定义、病因、传播途径和症状。

2. 狂犬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3. 养狗常识和法律法规。

4. 养犬登记和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5. 狂犬病的防控技巧和急救措施。

6. 加强对流浪犬管理的宣传。

四、宣传方法1. 组织宣传活动:利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展览、讲座、文艺演出等,传播狂犬病防治知识。

2. 制作宣传资料:制作海报、宣传单页、宣传册等,通过政府机关、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张贴、发放。

3. 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狂犬病防治宣传资讯和微博微信小视频等。

4. 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邀请兽医专家为兽医人员和养犬人员进行狂犬病防控知识培训。

5. 利用传统媒体:邀请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和现场直播,提高宣传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五、宣传效果1. 增加群众对狂犬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度。

2. 提高公众对狂犬病防治的知晓率和认可率。

3. 充分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4. 提升养犬人员和兽医人员的狂犬病防治意识和能力。

5. 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六、宣传工作总结通过2024年的狂犬病防治宣传工作,我们取得了如下成就:1. 广泛宣传:通过各类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公众对狂犬病的认知水平。

狂犬病流行现状分析和防控策略综述

狂犬病流行现状分析和防控策略综述

发 病 机理 和发 病 过程 予 以科 学 解 释 , 分 析 了 当 前我
国狂犬 病 流行 的深 层 次原 因 , 提 出防控 应对 策 略 , 已
达 到 控制 狂犬 病 流行 的 目的 。
狂犬 病 , 俗称 “ 疯 狗病 ” , 是 由狂犬 病毒 引起 的人 兽 共 患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感 染 疾 病 。 临床 上 表 现 以 恐
区, 占到世 界 死 亡 人 数 的 9 9 % 。近 两 年 , 我 国每 年
统计 到 的 死 亡人 数 超 过 3 0 0 0例 , 仅次于印度。由
该高 于这 一数 字 。从 地 理 分 布 看 , 狂 犬 病 流行 在 我
国以长江 为界 , 呈 现南 高北 低分 布 , 逐 步 向北方 蔓延 扩 大的态 势 。疫情 主要 分 布 在 人 口稠 密 的华 南 、 西 南、 华 东 地 区 。2 0 0 5 -2 0 0 9年 间 , 全 国 狂 犬 病 累计
狂 犬病 是 目前 已知 的唯 一 的一 种 1 0 0 致死 性 未报 告狂 犬病 疫 情 。中欧 、 东 欧及 中亚 和 南 美 洲在
传染 病 , 是 由带 毒 动 物 咬 伤 和 破损 皮 肤 被 带 毒 动物
舔舐 感 染发 生 。政 府 发 布 的统 计 数 字 表 明 , 我 国养 犬数量在 7 5 0 0万 条 左 右 。近 年 来 , 我 国年 均 报 告
在非 洲 , 3 1 0 0 0人 发 生 在 亚 洲 , 亚 洲 死 亡 人 数 占到
人 间狂 犬病 发 病 死 亡 病 例 超 过 3 3 0 0例 , 仅 次 于 印 度, 居 世界 第二 , 并 呈 逐 步蔓 延 扩 大 趋 势 , 形 势极 为

2024年关于狂犬病防制工作开展情况的自查报告

2024年关于狂犬病防制工作开展情况的自查报告

2024年关于狂犬病防制工作开展情况的自查报告自查报告:2024年关于狂犬病防制工作开展情况一、引言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存在威胁。

为了防止狂犬病在我国的传播和流行,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我国自2010年起加大了狂犬病防制工作的力度。

回顾过去的几年,我们自豪地认为,狂犬病的防制工作在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面对和反思。

因此,本报告将对2024年关于狂犬病防制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自我检查和总结,以期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二、基础信息1. 工作主体:狂犬病防制工作领导小组2. 工作范围:全国范围内的狂犬病防制工作3. 工作目标:全面遏制狂犬病的传播和流行,确保人民的生命和健康4. 工作方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提高科学防治水平5. 工作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推进疫苗接种,加强监测与溯源,强化人、兽、环一体化防控三、工作进展1. 宣传教育2024年,我们加大了狂犬病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公众普及狂犬病的预防知识。

我们组织了多场次的宣传活动,包括公益广告、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海报等,提高了公众的狂犬病意识和防控能力。

同时,我们还针对教师、学生、畜牧养殖户等重点人群开展了重点宣传,提高了他们的狂犬病防控意识。

2. 疫苗接种在2024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狂犬病疫苗接种的工作。

我们加强了疫苗的供应和调度管理,确保了疫苗的可及性和及时性。

我们还优化了疫苗接种点的布局和服务能力,方便公众接种疫苗。

此外,我们不断加强对疫苗接种过程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监测与溯源在2024年,我们加强了狂犬病的监测与溯源工作。

我们完善了狂犬病疫情监测体系,提高了监测工作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同时,我们加强了狂犬病患者的溯源工作,采取了先进的技术手段,追踪和调查患者的病源,有效遏制了疫情的扩散。

4. 人、兽、环一体化防控2024年,我们进一步推进了人、兽、环一体化防控的工作。

狂犬病防控知识与普及策略

狂犬病防控知识与普及策略

狂犬病防控知识与普及策略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疾病,主要通过犬、猫、狐狸等哺乳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

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大多数是儿童。

为了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控知识,并采取有效的普及策略。

一、防控知识1. 接种疫苗: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最有效的方式。

公共卫生部门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接种狂犬病疫苗,特别是在高危地区或者执行相关工作的人群。

2. 避免与狗接触:尽量避免与不熟悉的狗接触。

如果不得不接触,慢慢地让它适应你的存在。

不要在独自和陌生的狗一起玩耍,更不要惹毛它们。

3. 杜绝流浪犬:在一些地区,很多流浪狗没有接种过疫苗,容易携带狂犬病。

政府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流浪狗进行管理,限期内对其实施安乐死或者让它们接受必要的医学检查和疫苗接种。

4. 处理犬咬伤:如果被犬咬伤,应该立即清洁伤口,并及时去医院接受处理。

医生将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疫苗。

二、普及策略1. 社区宣传:政府可以通过社区广播、电视和报纸等途径,在社区范围内宣传狂犬病的防控知识,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

对独居老人和儿童要进行重点宣传和关爱。

2. 学校宣传:将狂犬病的防控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宣传和教育。

同时可以组织专家或者志愿者到校园内进行科普活动和现场讲解,以及开展防治宣传互动游戏等形式,来提高学生们的防治意识。

3. 公共场所宣传:政府可以在公共场所,如公园、动物园等处设立宣传板,向民众宣传狂犬病的预防知识,并分享一些案例,提醒人们要警惕狗的咬伤和抓伤等危险。

4. 建立狗狗档案:政府可以建立一个狗狗档案,通过电子 ID 等技术,对养狗户进行认证和登记,建立狗狗健康档案。

并对狗狗进行登记和疫苗接种等必要的医疗管理,以确保人类和狗狗都能够健康、和谐的生存。

狂犬病的危害及防治 文档

狂犬病的危害及防治 文档

狂犬病的危害及防治摘要: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发病后几乎全部以死亡而终。

野生动物是本病原的主要储存宿主,犬在携带和传播人狂犬病毒中起主要作用。

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因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4万~7万,而绝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高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

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显示,2002年和2003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数位居我国重点传染病的榜首,其中,2003年全年狂犬病死亡人数超过1980例,远远超过SARS病死亡人数。

本文依据全国狂犬病监测方面的资料,就狂犬病病毒、狂犬病的危害以及狂犬病的防治方法作以详细综述。

关键词:狂犬病;病原;防治前言: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人畜共患病,据WHO报告显示狂犬病已存在4 000年,曾光顾过世界上100多个国家。

每年亚洲和非洲有55 000人死于狂犬病,其中56%发生在亚洲,44%发生在非洲;亚洲和非洲每年花5.835亿美元预防狂犬病,绝大多数用在暴露后预防治疗。

已经被许多国家证实,狂犬病可以被消灭,但目前狂犬病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99%以上的人狂犬病的病毒来自于犬,全球的半数人口都生活在狂犬病流行地区,面临感染狂犬病的危险。

控制预防狂犬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1 病原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

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

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

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无保护作用。

从患者和病兽体内所分离的病毒,称自然病毒或街毒,其特点是毒力强,但经多次通过兔脑后成为固定毒,毒力降低,可制做疫苗。

狂犬病病毒易为日光、紫外线、甲醛、升汞季胺类化合物(如新洁尔灭)脂溶剂、50%~70%酒精等灭活,其悬液经56℃30~60min 或100℃2min即灭活。

《狂犬病防治》ppt课件

《狂犬病防治》ppt课件
危害程度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一旦发病几乎无法治愈。同时,狂 犬病对社会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如导致家畜死亡、影响 旅游业等。
02 预防措施与建议
疫苗接种策略及程序
推行全面免疫接种
选择合适疫苗
对所有犬只进行定期免疫接种,确保 疫苗覆盖率和有效性。
使用安全、有效的狂犬病疫苗,确保 接种质量和安全性。
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1-3个月。发病初期,患者可能出现低热、头 痛、恶心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发展,逐渐出现恐水、恐风、咽肌痉挛、 进行性瘫痪等典型症状。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病史中需了解有 无被犬、猫等咬伤或抓伤史。实验室检查包括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等,其中病毒分离是确诊狂犬病的金标准。
04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明确规定了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 动物产品的检疫等方面的内容,为狂犬病防治提 供了法律依据。
《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 针对重大动物疫情,包括狂犬病等,制定了应急 处理措施和预案,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3
《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详细规定了狂犬病的诊断、报告、预防、控制和 治疗等方面的技术规范,为防治工作提供指导。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社会组织参与情况分析
动物保护组织
积极参与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志愿者服 务等,推动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医疗卫生机构
在狂犬病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负责疫情的监测、报告和处 置等工作,提供专业的医疗救治服务。

我国狂犬病人间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

我国狂犬病人间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

我国狂犬病人间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本文综述了国内狂犬病近期流行现状和特点,分析、概述国内狂犬病高发原因,提出今后狂犬病防控的基本策略。

狂犬病是迄今唯一的人类病死率高达100%的急性传染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

狂犬病病毒动物宿主广泛,能在自然界多种脊椎动物中发生循环感染并流行,如蝙蝠、老鼠、狐狸、狼、狗等,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狂犬病病毒易感。

犬类动物在传播人狂犬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是本病的主要宿主之一。

中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狂犬病的记载,是世界上记载狂犬病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该病高发国家之一[1]。

我国20世纪80年代出现严重流行,狂犬病在90年代一度得到有效控制,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狂犬病年报告狂犬病死亡人数均在2400人以上,不但出现了第3次流行高峰,并出现一些新的流行特征[2,3]。

狂犬病一直位于我国各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数的前3位,发病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2位。

1 国际流行情况从世界狂犬病的历史流行资料看,狂犬病的发源地可能在东半球的亚洲或欧洲,并可能在18世纪由欧洲传入西半球[4]。

1500年西班牙、1586年奥地利、1734-1735年英国在犬中暴发狂犬病。

1708年意大利也暴发了1次规模相当大的家犬狂犬病。

1604年狂犬病在巴黎广为传播。

在19世纪几乎整个欧洲各国均有狂犬病流行,一度引起恐慌。

亚洲狂犬病一向甚为普遍,特别是在印度、中国、菲律宾、泰国、缅甸、越南、印尼、老挝、尼泊尔和斯里兰卡诸国[4]。

狂犬病呈全球性分布,疫情分布呈现显著的经济相关性。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99%以上的人间狂犬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 ]。

经济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地区由于采取了犬、猫等动物有效的免疫措施,人间及家养动物中的狂犬病发病率很低,几乎完全控制;一些国家对野生动物采用兽用口服疫苗免疫后,人接触相对较为密切的野生动物中的狂犬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5。

2我国流行情况我国在1949年前狂犬病在全国许多地区流行,1949年后国家把狂犬病列为2类传染病加以管理,对狂犬病的控制也日益引起关注,1951年曾开展过针对狂犬病的一次全国性灭狗活动,使狂犬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
摘要:本文概述了狂犬病的流行原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控制狂犬病发生的
基本策略。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现状;措施
一、狂犬病在我国流行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1)新型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关注的重心转移,狂犬病防控机制的意识转变
上世纪80 年代,由于我国人狂犬病出现过严重流行,每年死亡人数5 000~
8 000 人,国务院为此成立了由各不同部门参与的狂犬病防控领导小组,通过管、免、灭(包括捕杀、免疫、限养)等措施,到90 年代初,人的狂犬病例只有零
星发生,可以说得到了初步控制。

其中,犬群数量的降低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后几年内由于狂犬病得到了初步控制,已经不再是当时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中的
主要矛盾。

近些年,非典、禽流感、H1N1 型流感的暴发流行,防控的重心转移
到这类传染病上来,因此有关犬和狂犬病防控的管理规定在我国范围内被不同层
次的人群逐渐淡忘,各级狂犬病防控领导小组逐步撤销或自行解散。

狂犬病的防
控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是疫情上升的重要因素。

(2)狂犬病流行规律复杂,不易消灭
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
染病,是一种人与温血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主要通过狂犬咬伤后感染
发病。

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功能障碍,临床上以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
怕风、流涎和咽肌痉挛为,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病死率几乎百分之百。


生动物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人畜为偶然宿主。

野生动物感染狂犬病毒后,
如狐、狼、豺类、熊、臭鼬、鼠、猫鼬及一切啮齿动物等均可成为传染源。

就国
内来说,狂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带病毒的犬猫等。

近十多年来查到
狂犬病毒有隐性感染的现象,受感染的动物不一定都发病死亡,有的是无症状的
带毒动物,即“健康”带毒动物,已成为狂犬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其危害大,给预
防工作带来了困难。

(3)养犬、猫数量增加而免疫接种率低下成狂犬病流行主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
对养犬的热衷程度日渐高涨,城市宠物饲养也逐渐增多,犬、猫的数量急剧增多。

犬、猫伤人数增多,人暴露于狂犬病的机会随之增加,散养犬、流浪犬、流浪猫
游走于街道或群居,流浪犬、猫又是免疫死角,遛狗者牵狗游玩于集市、公园、
游乐场等,多与散养犬、流浪犬互相咬斗,这些犬是否免疫狂犬病、是否带毒无
从知晓。

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措施和法规乃至宣传教育都没有及时跟上,虽然要
求所有的犬必须注射狂犬疫苗,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大的困难,城市内人口数质较高,宠物主人和犬、猫的免疫力较高,而农村和边远山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对
狂犬病的认识有限,免疫力较低,狗用疫苗的覆盖率尚不足20%,猫几乎没有进
行过免疫。

中国目前80% 的狂犬病疫苗是用于人而非用于狗,由此造成动物间狂
犬病的流行,使狂犬病传染源广泛存在。

造成了狂犬病在动物中的传播,同时加
大了由动物传播给人的危险。

虽然卫生部、农业部近年不断强调要提高犬只免疫率,但在一些农村犬只的免疫率低得可怜甚至为零。

事实上我国对犬间狂犬病流
行情况也不清楚。

这是现阶段狂犬病流行的新动态,是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行
为改变导致狂犬病对人类的威胁日渐增加。

(4)宣传教育不到位,群众对狂犬病的防范意识薄弱
群众对狂犬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收入水平直接影响了被犬只咬伤是否可
以及时有效的就诊,特别是农村散养户对狂犬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里,被犬咬伤后仅30% 的人知道应及时自行处理伤口,就诊率仅有65%。

此外,许多
人对自家犬伤人警惕性不高,认为自已家养的犬健康,被咬伤后未接种疫苗,麻
痹大意,结果酿成大祸。

犬伤后未能及时救治,也是造成狂犬病高发的原因之一。

(5)接种操作失范
虽然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早于2009 年即已颁布实施,但因基层业务人员调整频繁,素质有限,部分基层接种人员疫苗接种操作依然存在缺陷。

一是盲目扩大接种适应症,如对Ⅰ级暴露者接种疫苗;二是伤口处置不当,
对Ⅱ级和Ⅲ级暴露者,未对伤口进行底冲洗和消毒处理;三是对Ⅲ类暴露者未加
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造成接种失败。

这些问题是防控工作的技术要领,是影
响防控工作不可忽视的因素。

(6)暴露后伤口处理和接种率低
由于一些群众缺乏狂犬病防治知识或自我防护意识淡薄,被犬、猫、老鼠咬(抓)伤后不主动就诊和处置,加上暴露后处置费用高,疫苗接种和免疫球蛋白
需要约1 500元,因此部分人暴露后没有立即规范处置伤口,没有注射疫苗或疫
苗注射不规范,Ⅲ级以上暴露者未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而且目前接种疫苗未
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是群众非常介意和未能使用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原因之一,对狂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二、狂犬病防治措施
狂犬病可防、可控,不可治,重点在落实好犬、猫等宿主动物的“管、免、灭”及暴露人群规范处置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1)将狂犬病纳入法制化管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目前,国际上已成功控制或消灭了狂犬病的国家和地区均具有国家层面的养
犬管理与狂犬病防治法规。

例如,英国是一个无狂犬病国家,为应对狂犬病的威胁,英国政府除有狂犬病防治法令外,还有多部立法来保证本国的无疫情状态;
日本除了《动物防疫法》以外,还有一个专门针对狂犬病防治的法律,在狂犬病
防控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1]。

因此,我国政府应制定出台相应法律、
法规和条例,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规范犬只的管理。

凡是居民养犬一律要登记、栓养和接种疫苗,并领取准养证和犬免疫证。

对犬和猫切实落实“以免为基础,以管促灭,以灭促免,综合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

(2)加强犬类等动物的免疫,进一步提高犬只免疫率
犬只免疫是狂犬病综合防治的中心工作,无论控制犬间狂犬病或人间狂犬病
都应以犬只免疫为主。

针对目前亚洲和非洲狂犬病流行主要由犬引起的实际情况,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呼吁发展中国家将狂犬病防
治工作的重点放在犬只的大规模免疫上。

犬只免疫接种率达到70%就可以阻断犬
间狂犬病传播。

欧美及日本对犬只普遍实施免疫后,基本消除了家犬的狂犬病,
从而也消除了犬引起的人狂犬病。

泰国、韩国和欧洲的一些中等发达国家,以及
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巴西、菲律宾、南非等通过大幅度提高犬的免疫覆盖率,在控制了犬狂犬病流行的同时也使人狂犬病的发病率显著降低。

因此,应该
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犬只免疫工作,提高犬只的免疫率,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
流行。

(3)加强暴露后规范处置
人被犬、猫等宿主动物咬、抓伤后,及时、规范的预防处置是有效预防狂犬
病发生的关键措施。

因此,暴露后必须严格按WHO狂犬病暴露分类及处理原则
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09 年版)》的要求,及时对受伤部位彻底
清洗、消毒处理及预防感染,并按照免疫程序的准确时间及时全程、足量接种狂
犬病疫苗,必要时尽早联合使用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从而防止
狂犬病的发生。

(4)建立并完善狂犬病监测系统
建立狂犬病监测体系,主动开展狂犬病疫情、危险因素、暴露人群、病原学
和宿主动物等的监测。

掌握疫情动态分布、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狂犬病
病毒的型别及遗传特征、地理分布和流行动态。

(5)加强业务培训和健康宣教
做好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其进行暴露后预防处置的能力。

同时,加强卫生宣教工作,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应做到家喻户晓,引导群
众自觉配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暴露后规范处置率和疫苗全程免疫率。

总结语
针对上述情况,政府和群众都必须应对这一严峻形势,提高警惕,努力控制
狂犬病的进一步流行,进一步加强狂犬病的预防、监测和控制工作,共同实现WHO制定的2015年前消除人狂犬病死亡的目标。

因此,深入、细致和广泛的流
行病学调查、诊断方法建立、病原生态学、病毒遗传多样性与疫苗等方面的研究
将是未来狂犬病防治工作中急需完成的重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 唐勤,宋晓玲,何琦.71 例狂犬病发病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措施探讨.医学
动物防制,2007,23(7):502-504.
[2] 俞永新.狂犬病和狂犬病疫苗.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27-144.
[3] 张永振.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中国计划免疫,2005,11(2):140.
[4] 张永振,肖东楼,孙玉辉,等.中国1984-2002 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4(10):883-886.
[5] 吴慧,宋淼,申辛欣,等.1996-2009 年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疾病监测,2011,26(6):4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