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流行病学及防治现状

合集下载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防控策略摘要:本文概述了狂犬病的流行原因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控制狂犬病发生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现状;措施一、狂犬病在我国流行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1)新型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导致关注的重心转移,狂犬病防控机制的意识转变上世纪80 年代,由于我国人狂犬病出现过严重流行,每年死亡人数5 000~8 000 人,国务院为此成立了由各不同部门参与的狂犬病防控领导小组,通过管、免、灭(包括捕杀、免疫、限养)等措施,到90 年代初,人的狂犬病例只有零星发生,可以说得到了初步控制。

其中,犬群数量的降低可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后几年内由于狂犬病得到了初步控制,已经不再是当时我国公共卫生领域中的主要矛盾。

近些年,非典、禽流感、H1N1 型流感的暴发流行,防控的重心转移到这类传染病上来,因此有关犬和狂犬病防控的管理规定在我国范围内被不同层次的人群逐渐淡忘,各级狂犬病防控领导小组逐步撤销或自行解散。

狂犬病的防控工作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是疫情上升的重要因素。

(2)狂犬病流行规律复杂,不易消灭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与温血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主要通过狂犬咬伤后感染发病。

发病后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功能障碍,临床上以高度兴奋、恐惧不安、恐水怕风、流涎和咽肌痉挛为,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病死率几乎百分之百。

野生动物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人畜为偶然宿主。

野生动物感染狂犬病毒后,如狐、狼、豺类、熊、臭鼬、鼠、猫鼬及一切啮齿动物等均可成为传染源。

就国内来说,狂犬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带病毒的犬猫等。

近十多年来查到狂犬病毒有隐性感染的现象,受感染的动物不一定都发病死亡,有的是无症状的带毒动物,即“健康”带毒动物,已成为狂犬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其危害大,给预防工作带来了困难。

(3)养犬、猫数量增加而免疫接种率低下成狂犬病流行主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对养犬的热衷程度日渐高涨,城市宠物饲养也逐渐增多,犬、猫的数量急剧增多。

《狂犬病流行现状》课件

《狂犬病流行现状》课件

目前,狂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患者在暴露后及早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狂犬病的公共卫生意义
预防疫苗
疫苗的出现大大减小了狂犬 病的发病率。
动物控制
控制野生动物和干净的个人 和社会环境有助于防止疫情 的发生。
跨国合作
各国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疫 情和采取科学的疫苗预防措 施。
结论和要点
1 狂犬病的传播范围广泛,野生
广泛,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感染动物
城市传播
野生动物是主要的感染来源。
城市中也有狂犬病的传播风 险。
狂犬病的传播途径
动物的唾液
当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时,唾液有病毒。
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也可以有狂犬病并传播给人类或其他动物。
患者的血液或体液
医护人员在治疗病人时受感染的风险最高。
狂犬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疫苗注法。
2
隔离治疗(控制)
为了控制疫情扩散,必须对患者和动物进行隔离治疗。
3
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和控制)
避免被动物受伤,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域。
狂犬病的诊断与治疗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食欲减退、不安或兴奋、咬人咬物 瘫痪和呼吸衰竭 死亡
取样检查血清或脑髓液中的病毒 病理组织学检查
《狂犬病流行现状》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病,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 题。
狂犬病的定义和病因
1 病因
由病毒引起,通过被感染的动物的唾液传播。
2 定义
一种病毒性疾病,针对哺乳动物(包括人类)。
3 传播途径
动物或人被受感染的哺乳动物咬伤或抓伤时,病毒进入体内。
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传播范围
动物是主要的感染来源。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毒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

它主要通过动物的唾液传播给人类,特别是通过狗的咬伤或抓伤。

狂犬病在全球分布广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有超过5万人死于狂犬病,其中绝大多数是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狂犬病在人类中的感染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

前驱期通常持续1-3天,患者会出现焦虑、疲倦和头痛等症状。

兴奋期是病情加重的阶段,患者出现恐水(水恐惧症)和抽搐等症状。

麻痹期是狂犬病最后阶段,患者进入昏迷,并最终死亡。

狂犬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两类:动物控制和人类预防。

动物控制是预防狂犬病最重要的措施之一、通过狗的免疫接种和绝育,可以降低狂犬病在狗群中的传播风险。

各国政府应当制定法律和政策,要求犬只饲养者对其狗进行定期接种疫苗。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流浪狗的管理,通过收容、绝育和安乐死等措施控制狗群数量,从而减少流浪狗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人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接种疫苗和预防措施。

狂犬病疫苗是防止病毒传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常规疫苗接种可以提供长期保护,而紧急疫苗接种可以在被咬伤后提供保护。

任何人在被疑似携带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都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并按照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疫苗接种。

在一些高狂犬病发病率地区,政府还可以推行口服疫苗控制措施。

这种措施通常涉及在狂犬病病例报告的地点周围给狗口服疫苗。

这样做可以通过降低狗群中狂犬病的传播风险来预防人类感染。

此外,教育公众和加强媒体宣传也是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手段。

公众需要了解狂犬病的传播途径和症状,以便及时寻求治疗和预防措施。

同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当通过宣传广告、宣传册和社区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狂犬病的认识和意识。

总结起来,通过动物控制和人类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狂犬病的传播。

政府、医疗机构和公众应共同努力,加强动物疫苗接种和流浪狗管理,并积极宣传狂犬病的预防知识,从而减少狂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人数。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 0 1 4 年
3 O 卷
第1 期
疫 病 防 控
狂 犬病 的流行病 学及预防措施
李 婧 冯 刚
0 6 3 0 0 0 ) ( 河 北省唐 山市大 城山公园,河 北唐 山
狂犬 病 是人 兽 共患 病 ,近 1 0 年 来 ,国内狂 犬 病 的发 病率 及死 伤 口处理 方法 :可使 用 肥皂 水 、消 毒 剂或 者是 单 用 清水 反 复 亡 率 一直 维持 在 每年 超过 2 0 0 0 人 的高位 ,仅 次 于 印度 ,居全 球第 进 行 冲洗 ,冲洗 时 间不 要 少 于 1 5 m i n ,如果 伤 口损 害 比较 严 重 , 二 位 。 狂犬 病 在2 0 0 6 年开 始 反弹 达 到高 峰 ,国 内每年 用 于狂 犬病 可考虑使用注射器灌注冲洗 。冲洗完毕 ,使用医用酒精进行 消 防疫 的费 用超 过 l O O 4 L 元 。 为有效 预 防该病 ,应 加强 疾病 防控 知识 毒 ,然 后 涂上 碘酒 。此 后 ,根 据病 症情 况 选择 注射 人 用抗 狂犬 病
宣传 ,做好相关工作 。
1 流 仃j 丙罕
免 疫 球蛋 白 ( H R I G)1 0 I U / k g 或 者 是使 用 马抗 狂 犬 病免 疫 血清 2 0 I U / k g ,注射 部位 以伤 口底部 或 者是 在伤 口周 围做 局部 浸润 注射 ,
狂 犬 病 在 犬 间传 播 主 要 是 通 过 舐 、咬 等 直 接 接 触 传 染 。人 同 时 ,在 臀部 注射 相 同剂 量 的药 物 。必 要 时 ,可对 伤 口使 用破 伤 畜 发病 则 是 被发 病 的犬 、猫 咬伤 而传 染 。如 果有 皮 肤 黏膜 破 损有 风抗 毒素 治疗 。 与 病 畜 尸 体 或 病 毒 污 染 物 接 触 情 况 ,也 可 能 发 生 感 染 。 国外 曾 3 预 防 报 道 ,有 人 因进 入 蝙蝠 穴居 的岩 洞 而发 生狂 犬病 的病例 ,将 狐狸 3 . 1 提 高认 识

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论文

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论文

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作者:佚名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温血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病变的急性、接触性、高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危害人及家畜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发病者几乎100%死亡。

由于狂犬病病毒在犬类中传播迅速,危害性大,因此,随着城市、农村养犬数的增加,狂犬病疫情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1流行现状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感染普遍,发病区域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对本病易感,但是在自然界中,狂犬病毒主要存在于犬科和猫科动物,以及翼手类和某些啮齿类动物。

野生动物可作为狂犬病病毒的贮主。

野生啮齿动物如野鼠、松鼠、鼬鼠等对本病易感,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成为本病的危险疫源而长期存在,当其被肉食兽吞食后则可能传染本病。

在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多种食虫蝙蝠、吃水果的蝙蝠和无尾蝙蝠以及南斯拉夫、德国和土耳其的食虫编蝠体内都曾发现过狂犬病病毒。

据中国卫生部报告:2000~2005年间,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持续上升(见图1),死亡人数居人类各种疫病之首位或次席;病死率在97.2%~100%之间。

2004年,全国报告发病数最多的广西、湖南、广东、湖北和贵州5省区报告发病数占全国总发病数的67.86%。

目前,狂犬病疫区由南向北扩展,据对我国南方地区犬类抽检,狂犬病隐性带毒率为10%~30%。

2疫情上升原因我国动物(犬)狂犬病防制的落后局面是人狂犬病高发状态的直接原因。

(1)缺乏养犬管理制度,狂犬病防疫意识淡薄。

城市的宠物犬、农村的看家犬数量及密度明显增加,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管理失控。

(2)群众对狂犬病危害认识不足,犬只免疫覆盖率低,老百姓不愿接受,兽医不愿实施免疫,70%~75%的免疫指标远远不能达到,更谈不上对犬的全面免疫。

(3)免疫观念意识不强,防疫主体不够明确,重人不重动物,重灭杀不重监管与免疫;动物疫情不详,各地流行情况不清,一旦发生狂犬病疫情即采取“灭火式”捕杀措施,缺乏持久性的预防措施。

狂犬病的现状及暴露后的处置

狂犬病的现状及暴露后的处置

病例:4.4%III级暴露者接受被动免疫 3.3%III级处理伤口+疫苗+被动免疫
近年我国狂犬病流行特征
➢ 小结
➢ 全国疫情稳步下降,但局部地区呈扩散趋势 ➢ 南高北低、东高西低,高发省份未完全消除、低发省份疫情扩散 ➢ 夏秋季为高发季节 ➢ 农民为主,男多女少;各年龄组均发病,老、幼占 81% ➢ 病例的潜伏期在1年以内,主要传染源为狗,免疫率低 ➢ 病例PEP规范化处置比例低
为严重暴露,按III级暴露处置)
狂犬病的传播
狂犬病的预防控制
2.2、传播途径 破损的皮肤和(或)黏膜接触了带狂犬病病毒动物的唾液、分泌物和排泄物
所引起,如咬伤或抓伤皮肤、或其唾液污染未愈合的伤口或黏膜而感染; 亦有通过呼吸道黏膜和移植狂犬病患者的器官感染狂犬病病毒而发病的报道。 狂犬病患者唾液可间歇排出病毒,也可能造成传播,但未见报道。
主动免疫,产生抗体,持久保护
狂犬免疫球蛋白
立即接种免疫球蛋白(0-7天),浸润注射入伤 口深部并渗透入伤口周围
WHO.Expert Committee on Rabies, 1 st report. 2005
➢ 真皮层分为乳头层、乳头下层和网状层,有神经、肌肉、毛细 血管、淋巴管,及皮肤附属器
➢ 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组织,含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 ➢ 粘膜与皮肤结构不同,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狂犬病毒能否入侵神经是判断风险的基本依据,决定暴露级别
暴露分级:I级
➢ 接触或者喂养动物 ➢ 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
2.3、易感性 人类对狂犬病病毒普遍易感,人接触狂犬病病毒后影响发病的因素很多,如皮
肤或黏膜受伤的程度、受伤部位、伤口的处理和预防性治疗措施及时、科学与否 等。

汉中地区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汉中地区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

汉中地区狂犬病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近年来,狂犬病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地关注的焦点,汉中地区也不例外。

狂犬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当患者出现症状后,其强烈症状将几乎不会出现治疗效果。

狂犬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汉中地区狂犬病的流行现状。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汉中地区狂犬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病例数量较多的多发生在农村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笼养的家畜较少,流浪犬较多,而且人们对养犬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

汉中地区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交通不便,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都给狂犬病的防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针对汉中地区狂犬病的流行现状,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遏制。

应该加强对狂犬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群众的狂犬病防治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加人们对狂犬病的了解,帮助人们找到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并尽量减少狂犬病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对流浪犬的管理。

流浪犬是狂犬病传播的主要媒介之一,对于流浪犬数量过多的地区,应该建立流浪犬的收容点,加大对流浪犬的管理力度,合理控制流浪犬数量。

应该加强对非法养犬行为的管理和打击力度,减少因为个人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导致的狂犬病传播。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

对于养犬人员和受伤被咬人员,应该提供免费的狂犬病疫苗接种服务。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提高接种率,将疫苗接种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中,政府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狂犬病防控合作机制。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技术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并积极组织开展狂犬病防控工作。

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共同为狂犬病的防控而努力,形成社会共治的狂犬病防控格局。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2篇)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2篇)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引言:狂犬病作为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广泛的疫苗推广和动物管理政策的实施,狂犬病的传播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本文将对____年狂犬病防治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以评估当前的防控工作,并为未来的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一、狂犬病的基本概况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过受感染的动物(主要是犬、猫和野生动物)的咬伤或唾液直接进入人体而传播。

病毒进入人体后,经过一段潜伏期,症状会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病死。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因此,预防和控制是最重要的手段。

二、全球狂犬病防治现状截至____年,全球狂犬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6万人因狂犬病感染去世,其中大部分发生在亚洲和非洲地区。

然而,通过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推广和动物管理措施的实施,狂犬病的发病率已经显著下降。

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犬只登记和免疫接种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概况在____年,我国狂犬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方面,我国加强了犬只登记和免疫接种工作,确保了犬只免疫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通过加强野生动物监测和管理,有效控制了野生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

同时,我国还大力推广狂犬病疫苗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居民提供了有效的预防措施。

四、我国狂犬病疫苗接种情况在____年,我国推广狂犬病疫苗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疫苗接种率明显提升。

政府加强宣传普及狂犬病知识,提高居民对于狂犬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此外,狂犬病疫苗的供应也得到了保障,确保了广大民众能够及时接种疫苗,并享受到免费或者低价的接种服务。

五、犬只管理与控制在____年,我国加强了犬只管理与控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方面,通过实行犬只登记制度,加强犬只的饲养管理,并对犬只进行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

另一方面,对于犬只数量控制不严的地区,采取了人工捕杀措施,以减少野生犬只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狂犬病 1- 野生动物
野生食肉动 物
狐狸 臭鼬 獾 狼
2- 家畜动物
家畜型 食肉动物
狗 猫
人类狂犬病
人 类 人类
人类
翼手目动物
吸血蝙蝠 食果类
C.S.食虫类
家畜型 食草动物 奇蹄动物
牛 绵羊 山羊
带毒动物咬伤(最主要途径) 带毒犬的唾液舔舐伤口 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 人之间的传播(可能性小)
陕西继2010后继续上升,报告45例,较2011上升 7.14%
北京市报告13例,较2011上升160%。
报告发病数

(例)
160

报告发病率 (1/10万)
0.30
140
0.25
120
100
0.20
80
0.15
60
0.10
40
20
0.05
0 0- 5- 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 年0龄.00组
瘫痪期:持续6~18小时 –迟缓性瘫痪症状,尤以肢体软瘫较多见,眼肌、颜面部及咀嚼肌瘫 痪,迅速进入昏迷状态,死于呼吸、循环和全身衰竭
恐水症状
50-80%狂犬病患者可出现恐水 是狂犬病最特异的临床表现 吞咽时,咽部肌肉和呼吸机收缩、痉挛(持续5-15
秒) 形成条件反射,反应不断加强 由于病毒选择性感染控制呼吸肌的神经元所致 保护呼吸道的防御性反射增强(Warrell, 1976)
致伤动物及暴露部位
咬伤动物 收集到所有病例个案共134份。病例的致伤动物以犬为主, 占90%,其次为猫,占3.7%,其余不详 。
的134例病例中,暴露部位为上肢的最多(62.7%),其次为下肢 (17.9%),头面部较少(6.0%)
全疫情概况
共有狂犬病病例19例,其中外地户籍6例。男性占63.16%。职业分类 以农民为主,占63.16%。时间分布情况来看,除5、12月份无病例外, 其他各月均有病例,11月份病例最多。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地区各2 例。送检4例临床病例的唾液标本,其中1份检出阳性。
病毒分型
血清1型:标准攻击毒株,包括原型株和实验株及啮齿动 物分离株,毒力强,可选育疫苗株
血清2型:拉各斯蝙蝠毒株,分6个亚型 血清3型:莫可拉原型株,先在地鼠分离,后在非洲人、
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5个亚型 血清4型:杜文海格原型株,南非病人中分离,后在南非
中欧蝙蝠分离,8个亚型 血清5型:乌克兰蝙蝠中分离,1999定为5型 血清6型:欧洲蝙蝠狂犬病毒
农民70.88%
农民 学生 散居儿童 家务及待业 民工 其它 工人 离退人员 不详 幼托儿童 商业服务 医务人员 餐饮食品业 干部职员 渔(船)民
2010~全国分月报告病例数
2011新疆、 宁夏、辽宁
输入或首发病例的份
2009~
2009甘肃、陕西
1955-狂犬病发病率
狂犬病病例数月份分布
狂犬病均发病数和发病率龄分布
基因分型
根据狂犬病毒属N基因的氨基酸和核苷酸相似的百分率,将狂 犬病毒属分为6个基因型
基因型1-CVS原型株 基因型2-Lagos-bat病毒原型株 基因型3-Mokola病毒原型株 基因型4-Duvenhage病毒原型株 基因型5-EBL1欧洲蝙蝠狂犬病毒 基因型6-EBL2 基因型与血清型完全能够吻合
素有关: –咬伤部位病毒受体的密度,不同解剖部位中神经
分布的程度、病毒侵入量等
易感人群
不同性别、不同龄组人群普遍易感 发病人群中不同性别、龄、职业的差异系因接
触犬机会的多少所致 • 被疯动物伤后未必都发病 • 一般来说,暴露于疯动物后发病的危险约为
15% • 伤口严重者发病危险约为60%
儿童狂犬病的特殊性
1. 狂犬病流行概况
2. 狂犬病流行因素
➢ 狂犬病病例暴露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
3. 狂犬病防控进展
➢ 加强狂犬病预防控制 ➢ 国内外狂犬病免疫策略及进展 ➢ 2-1-1特点
内容
狂犬病病例暴露后处理方式情况

2008 2009 2010 2011
合计
病例数
自行处理
医疗机构处理
未处理
例数
比例(%)
持活性3-4周。
狂犬病致病机理分散到舌各味器蕾官、组嗅织神,经尤、其眼唾角液膜腺、
从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病毒在伤口周围组织中存在1~2周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发病机理
病毒的侵入:通过破损皮肤或正常黏膜进入,直接侵入末梢 神经组织的运动终板,或侵入肌梭并与神经肌肉结合部乙酰 胆碱结合,再侵入末梢神经组织的运动终板
远不够
养犬数量庞大
养犬数量
农业部估计:全国有8000万~2亿只犬 中国CDC监测点调查:犬14只/100人 中国CDC贵州农村调查:犬24只/100人,猫9只/100人,平均
每户1只犬
各地的实际养犬数量?城市农村分布?逐变化?登记犬和 流浪犬比例?
养犬数量增加的原因
在城市:宠物犬增多
原因:缓解压力、情感慰藉 后果:犬伤人数逐增加
喉肌、声带麻痹而失音,腹胀(肠麻痹所至),大小便失禁等 病程可达10~20天或更长,病死率相对低于狂躁型,直接致死原因多为严重
呼吸肌麻痹和球麻痹
传染源
家畜:狂犬、猫、猪、牛、马等 野生动物:蝙蝠、浣熊、臭鼬、狼、狐狸等 致伤动物比例:犬88%、猫4.7%、狼4%、其它野生
动物和家畜3.3%
例数
比例(%)
例数
比例(%)
不详
38
6
31
12
25
6
21
6
19
9
134
39
15.79
3
38.71
4
24
3
28.57
2
47.37
2
29.1
14
7.89
29
12.9
14
12
16
9.52
10
10.53
8
10.45
77
76.32
0
45.16
1
64
0
47.62
5
42.11
2
57.46
1
1. 狂犬病流行概况
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
对脂溶剂(肥皂水)、乙醇、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4以下) 碱(PH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
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0℃1小时、56℃ 30~60分钟、 60℃5分钟、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
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 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脑组织中病毒于4℃可存活数月,置于50%中性甘油盐水中于室温下可保
临床表现-麻痹型
印度和泰国常见,约占1/3。我国极少 最早于1887发现和记载 病理损害主要在脊髓和延髓,不涉及脑干或更高部位的中枢神经系统 前驱期与狂躁型狂犬病无明显区别,但无兴奋期和恐水症状,亦无咽喉痉孪
和吞咽困难等表现 前驱期后即出现四肢无力,麻痹症状,共济失调,部分或全部肌肉瘫痪:咽
地理分布
我国
除青海、西藏外,全国各区均有病例报告 地理分布存在差异,以长江为界南高北低
南方的广西、湖南、广东、贵州、江苏、 安徽等持续高发
北部和西部地区较少 大城市较少
季节特征
全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高峰 一般以温暖季节发病较多 在流行季节较明显的地区,常以春、夏季相对较多,冬季相对偏
少 发病季节与犬的活动和人的暴露程度有关
24小时内在局部测到病毒,大约停留6天左右,长短与肌体 抵抗力有关
病毒由外周神经进入中枢神经,每小时1mm速度转运,到达 中枢就不可逆转
运行时不繁殖,到相连接的神经节细胞内繁殖
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
抗体只有在病毒进入周围神经前才能有效中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 (急性期) 昏迷和死亡
2. 狂犬病流行因素
➢ 狂犬病病例暴露 ➢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治疗 ➢ 人间狂犬病传染来源分析
3. 狂犬病疫情形势
内容
全球疫情形势
150多个国家有狂犬病,32个国家已经消除 中国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
北方部分份疫情上升
报告病例数上升的份分别为陕西、天津、内蒙古、 宁夏、福建、北京、辽宁、黑龙江与青海,9份报 告病例数占全国的6.60%
组织(如角膜)、器官移 植手术
病人咬人或通过唾液直接 或间接污染健康人的伤口
传播途径
不同暴露方式的发病分析
在明确暴露于疯动物但未采取预防措施而发病的 人中:
–头面部咬伤者,占50-80% –上肢(手、胳膊)咬伤者,占15-40% –下肢(腿部)咬伤者,占3-10% –微小伤口被唾液污染及抓伤者,仅占0.1% 尚未有明确生物学原因可解释,但可能与以下因
动物监测
动物狂犬病监测薄弱
2003动物狂犬病862 例,人间狂犬病2037例 2004动物狂犬病208 例,人间狂犬病2651例 2005动物狂犬病 337 例,人间狂犬病2537例 2006动物狂犬病386 例,人间狂犬病3279例
(Ⅱ/Ⅲ度暴露)
犬免疫率低下
犬平均免疫覆盖率不足10%,农村犬免疫率更低
监测点入户调查:犬免疫率6%--20% 中国CDC贵州调查:犬免疫率7.5%,猫仅为1.7% 国内企业生产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的能力为每2亿狗份,而每实际使用量为1000多万

不能形成动物间有效免疫屏障
贵州镇宁:540例暴露中,只有0.92%的致伤动物确定打 过疫苗,其它均是被未免疫动物或免疫史不详动物所伤
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