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与分类.docx
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在现代社会,职业危害因素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职业危害是指工作环境中对从业人员造成伤害或危害健康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往往具有潜在的危险性,可能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职业危害的分类职业危害因素可以分为多个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因素物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对从业人员产生直接物理影响的因素。
比如:噪音、振动、辐射等。
这些因素在长期接触下可能导致听力受损、眼睛疲劳等健康问题。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各种化学物质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威胁。
例如:有毒气体、化学溶剂等。
长期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过敏等健康问题。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各种生物体对从业人员健康造成的危害。
例如:细菌、病毒等。
长期接触这些生物体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引起从业人员心理压力过大的因素。
比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
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下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职业危害的防控针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有必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
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职业危害监测体系,定期对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工程控制措施通过工程手段,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比如:安装隔音设备、通风系统等。
完善个人防护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提高自身的防护意识,减少直接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风险。
加强健康监护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与职业危害因素相关的健康问题。
结语职业危害因素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才能保障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希望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都能意识到职业危害的存在,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健康。
版职业卫生第二章职业性有害因素

对慢性铅中毒主要采用驱铅治疗 依地酸二钠钙 二巯基丁二酸钠 二巯基丁二酸(DMSA)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四乙基铅(tetraethyl lead)
➢ 四乙基铅(C8H20Pb)为无色油状液体,比重1.657(18℃),
沸点200℃,在135℃时开始分解。易溶于乙醇、汽油等有机溶剂和油
金属和类金属在工业上的应用很广泛,特别是在 建筑业、汽车、航空航天、油漆、电子、涂料、催化 剂等生产上。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金属的代谢 ▪吸收
经呼吸道:
经皮肤:少数金属及其化合物如脂溶性的四乙基铅、有机 汞化合物、有机锡化合物等可通过皮肤吸收。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沉积于骨、毛发 、 牙齿
5%可溶性PbHPO4
肝,脑,肾,心,脾, 基底核皮质灰白质
诱因
当 感染 、服用酸性药物 } →体内酸碱平衡破坏 → 骨内不溶的PbPO4 →溶解度增大100倍的磷酸氢铅 →入血: 中毒症状发作 慢性中毒急性发作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 排泄
主要随尿排出 其次是粪便 其它:毛发,胆汁,乳汁,唾液,汗液,月经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接触机会
——职业接触 铅矿的开采及冶炼
熔铅作业
铅的化合物的生产和使用 ——日常生活接触
空气污染
铅壶和含铅锡壶烫酒
含铅药物 化妆品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采矿
破碎
浮选
脱水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二分。
有些金属经胆汁排入肠道,其中也有一部分经肝肠循环重返 肝脏。
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及分类(通用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及分类(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危险、危害因素定义及分类(通用版)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三、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

有害因素直接引起的疾病。
有关职业病概念的几点说明
职业病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 职业病概念指法定职业病
职业病鉴别要点 ➢在职业活动中: ➢主要: ➢直接:临床表现由因素直接引起,即两 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疾病:生理性因素、正常值波动、程度 轻的症状
(2)职业病的范围 10大类115种
2.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 diease)
(1) 概念
指职业因素并非是所患疾病的唯一直 接的原因,而只是降低了机体的一般抵抗 力,造成职业人群该病的发病率增高、潜 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 这类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或称职业性 多发病)。
(2)工作有关疾病的特点
1) 病因往往是多因素的,职业性有害因 素是该病发病的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 一因素;
4) 生殖紊乱:铅、汞和二硫化碳导致的早 产和流产;
5) 消化道疾患:消化不良、溃疡;
6) 行为心身病:
3.职业性外伤(又称工伤)
指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 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
主要原因多由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或 防护措施、生产管理不当等。
工伤性质的确定及伤残程度评定,由国家指 定机构做出。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注意时间顺序 和间隔)
实验室检查
(5)职业病报告制度
(1)急性职业病和急性职业中毒应在 诊断后24h内报告,如有3例以上急 性中毒或1例死亡或1例职业性炭疽 时,应先电话报告;
(2)慢性职业病或慢性职业中毒应在 诊断后15天内调查后提出报告
(6)职业病诊断权限
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 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 卫生机构承担
职业性危害因素

职业性危害因素一、职业性危害因素的概念与分类(一)概念: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危害职业人群健康和影响劳动能力的不良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s or occupational harmful factors),亦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分类:1、职业性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大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等。
➢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物及反应产物,例如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时可分解产生氯化氢;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等。
➢生产性粉尘来源包括:☐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等;☐冶金工业的原材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化学工业、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加工处理等。
②物理因素:高温、噪声、振动、电离辐射(x射线)等。
➢物理因素主要来源于生产装置。
③生物因素: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原体等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劳动强度、不良体位等。
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采光照明等2、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类1)粉尘51+1 如:矽尘(游离二氧化硅超过10%的无机粉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粉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等2)化学因素374+1 苯。
甲苯,正己烷等3)物理因素14+1 噪声、高温、低压、振动等4)放射因素7+1 α、β、γ、χ射线等5)生物因素5+1 艾滋病毒6)其它因素3 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等3、按职业接触限值分类按照GBZ 2.1和GBZ 2.2标准分为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两大类:1)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339种)、粉尘(47种)、生物因素(2种);2)物理因素包括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激光辐射、微波辐射、紫外辐射、高温、噪声、手传振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体劳动强度、体力劳动时心律11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

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场所所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根据不同的职业病类别,危害因素也各不相同。
下面是不同职业病所涉及的危害因素种类:1. 化学因素化学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毒性物质,如苯、氨、氟化物、重金属、有机溶剂等。
常见的产生化学因素的工作岗位有:化工、印刷、电子、农药、制药、造纸等。
2.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粉尘等。
常见的岗位如:机械制造、采矿、建筑、危险品运输等。
3.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指的是各种微生物、致病菌及害虫等,如炭疽、肺结核、病毒性肝炎、蚊虫叮咬等。
涉及的岗位有:医护、动物饲养、食品加工等。
4.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和职业本身对精神造成的伤害,如高强度、长时间工作,工作压力过大等。
常见的工作岗位有:特别是金融、教育、销售行业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类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也不同。
通常来说,危害因素的分布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工作类型不同类型的工作往往涉及不同种类的危害因素,而这些危害因素的分布也不同。
2. 工作岗位对于同一种工作类型,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危害因素分布。
如在一家化工厂内,生产车间、包装车间和研发中心所涉及的危害因素便存在明显的差异。
3.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可能会影响危害因子的分布。
如工作场所的温度、湿度、空气流通都可能会影响化学物质的挥发及粉尘的扬尘。
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危害程度是根据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来评估的。
职业危害程度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估:1. 健康效应危害程度的评估基于不同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同影响,如呼吸系统损伤、肝脏损伤等。
2. 暴露水平危害程度的评估还要考虑工作岗位的危害程度,如在车间操作还是在办公室工作。
3. 暴露时间职业危害程度考虑也需要考虑暴露时间,即接触危害因素时间的长短。
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与分类(标准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与分类(标准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与分类(标准版)1.职业危害因素定义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2.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和其它因素。
(1)物理因素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
(2)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毒物。
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气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
(3)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4)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5)其他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概括为三类:1.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炎热季节高温辐射,寒冷季度因窗门紧闭而带通风不良等;(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工段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厂房矮小、狭窄;设计时没考虑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如通风、换气或照明等。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所致环境污染。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4) 工作环境产生的危害人类所处的外界环境因素十分复杂。
自然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除了可以引起有关疾病外,还可以产生工效学的影响。
通过对微小气候、噪声、振动、照明、色影等的研究,提出人的最适宜工作环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废品率、保护人的身心健康。
(5)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安排不合理如工人的上岗选用和培训、工间休息、轮班作业制度等的安排不合理,使工人不适应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或疲劳作业。
2.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如铅、苯系物、氯、汞等;(2)物理因素:主要为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等;噪声及振动;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射频辐射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等。
(3)生物因素:如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其他如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4)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等3.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如劳动时间过长,特别多见于检修期间,有的一天工作10-12小时,连续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组织不当则不利于员工的健康。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多见于新工人或新装置投产试运行生产不正常时,如重油加氢装置,压力高,硫化氢浓度大,易发生燃烧、爆炸或中毒。
不仅新工人紧张,老工人在试运行期间也十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超负荷的加班加点;检修时工作量往往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与分类
1.职业危害因素定义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从业人员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危害因素。
2.职业性危害因素分类
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和其它因素。
(1)物理因素
是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不良的物理因素,或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与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这些都可以对人产生危害。
(2)化学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也称为工业毒物。
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气或气体的形态遍布于生产作业场所的不同地点和空间,接触毒物可对人产生刺激或使人产生过敏反应,还可能引起中毒。
(3)生物因素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4)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
如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的不合理,工作的紧张程度等;个人生活习惯的不良,如过度饮酒、缺乏锻炼等;劳动负荷过重,长时间的单调作业、夜班作业,动作和体位的不合理等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5)其他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如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安全、卫生的投入和管理带来影响。
另外,如职业卫生法制的健全、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系统化,对于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减少作业人员的职业伤害,也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