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归与转化思想

合集下载

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第2讲 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一、转化与化归思想
[思想概述] 转化化归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人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 常将待解决的数学问题A,通过某种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 问题B,而问题B是相对较容易解决的或已经有固定解决模
式的问题,且通过问题B的解决可以得到原问题A的解.用
框图可直观地表示为:
[规律方法] (1)根据问题的特点转化命题,使原问题转化为与之
相关,易于解决的新问题,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思 路. (2)本题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三维降为二 维,难度降低,易于解答的数学问题分解(或分割)
成若干个基础性问题,通过对基础性问题的解答来实现解决原 问题的思想策略.对问题实行分类与整合,分类标准等于增加 一个已知条件,实现了有效增设,将大问题(或综合性问题)分 解为小问题(或基础性问题),优化解题思路,降低问题难度.
分类讨论的常见类型:
(1)由数学概念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概念本身就是分类的,如 绝对值、直线斜率、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2)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引起的分类讨论:有的定理、
公式、性质是分类给出的,在不同的条件下结论不一致,如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函数的单调性等. (3)由数学运算和字母参数变化引起分类;如偶次方根非负, 对数的底数与真数的限制,方程(不等式)的运算与根的大小比
难以入手,因此对参数θ取特殊值,进行推理求解.
(2)当问题难以入手时,可以先对特殊情况或简单情形进行 观察、分析,发现问题中特殊的数量或关系结构或部分元 素,然后推广到一般情形,并加以证明.
类型二
换元及常量与变量的转化
【例 2】 已知 f(x)为定义在实数集 R 上的奇函数,且 f(x)在[0,+ π ∞)上是增函数.当 0≤θ≤2时,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 m,使 f(cos 2θ-3)+f(4m-2mcos θ)>f(0)对所有的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转化与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转化思想和化归思想是中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思想,它们在解决问题和证明定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探讨转化思想和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转化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转化思想是指通过变换问题的形式或等效变形,使问题转化为熟悉的或易于处理的问题。

它就像是把难题中的棘手一面剥离,使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中学数学中,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等量代换简化方程式在代数运算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组长方程式,而这些方程式中经常出现相同的项。

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等量代换的方法,将其化简,使问题更容易解决。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x+y=1这个式子,将x^3+y^3转化为(x+y)^3-3xy(x+y),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2.利用等式变形证明定理在证明数学定理时,通过大量变量之间的等式变形,可以大大简化证明过程。

例如,在证明勾股定理中,我们可以把原方程式a^2+b^2=c^2转化为a^2+b^2-c^2=0,继续变形成(a+c)(a-c)+(b+c)(b-c)=0,再变形成其它等式,最终证明了定理。

3.利用变量的代数变换简化问题有些问题需要建立函数关系式,但是常见的函数关系式过于复杂,不容易解决。

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代数变换的方法,将其变成简单的函数关系式。

例如,在解决极值问题时,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进行变量的代数变换,将复杂的函数关系式变得简单清晰。

二、化归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应用化归思想是指将问题按一定规律,通过变形而归约成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子问题,然后逐步化简子问题,最终解决原问题。

通过化归,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中学数学中,化归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将高阶次问题化归为低阶次问题有些问题是高阶次或高维的,很难直接解决。

这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化归的方法,将其化归为低阶次问题。

例如,在解决n阶递推数列时,我们可以将n阶递推数列化归为n-1阶递推数列,从而简化问题的处理。

二轮复习-----转化与化归思想---课件(27张)(全国通用)

二轮复习-----转化与化归思想---课件(27张)(全国通用)
例3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增函数,若f(1-ax-x2)≤f(2-a)对任意
x≤-1或x≥0
a∈[-1,1]恒成立,则x的取值范围为
.
解析 ∵f(x)在R上是增函数,
∴由f(1-ax-x2)≤f(2-a),
得1-ax-x2≤2-a,a∈[-1,1].
∴a(x-1)+x2+1≥0对a∈[-1,1]恒成立.
用、变形用)、角度的转化、函数的转化、通过正、余弦定理实现边
角关系的相互转化.
(2)换元法是将一个复杂的或陌生的函数、方程、不等式转化为简
单的或熟悉的函数、方程、不等式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3)在解决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知识的交
汇题目时,常将平面向量语言与三角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语言
解析 设 f(p)=(x-1)p+x2-4x+3,则当 x=1 时,f(p)=0.所以 x≠1.
(0) > 0,
f(p)在 0≤p≤4 上恒正,等价于
(4) > 0,
(-3)(-1) > 0,
即 2
解得 x>3 或 x<-1.
-1 > 0,
第一部分
四、转化与化归思想
思想方法•聚焦诠释
命题热点一
∴-4<2C-4 <
2].
高频考点•探究突破
预测演练•巩固提升
-10-
第一部分
四、转化与化归思想
思想方法•聚焦诠释
命题热点一
命题热点二
命题热点三
高频考点•探究突破
预测演练•巩固提升
-11-
命题热点四
题后反思在应用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

转化与化归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就是把那些待解决或难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手段,使之转化为一类已解决或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获解.使用化归思想的原则是: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转化与化归思想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问题的解决,总离不开转化与化归,它几乎可以渗透到所有的数学内容和解题过程中. 类型一 直接转化【典例1】 已知在数列{a n }中,a 1=1,a n +1=2a na n +2,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答题模板】【解析】 ∵a n +1=2a n a n +2,a 1=1,∴a n ≠0,∴1a n +1=1a n +12,即1a n +1-1a n =12.又a 1=1,则1a 1=1,∴{1a n}是以1为首项,1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1a n =1a 1+(n -1)×12=n 2+12,∴a n =2n +1(n ∈N *).【对点练1】 求下列函数的值域:(1)y =sin x +cos x ;(2)y =sin 2x -cos x +1; (3)y =cos x2cos x +1;(4)y =1+sin x 3+cos x.【解析】 (1)∵y =sin x +cos x =2sin(x +π4),∴函数的值域为[-2,2]. (2)∵y =sin 2x -cos x +1=2-cos 2x -cos x =-(cos x +12)2+94,∴函数的值域为[0,94]. (3)由y =cos x 2cos x +1,得cos x =y1-2y .∵|cos x |≤1,∴解不等式|y 1-2y |≤1,得y ≤13或y ≥1.∴函数的值域为(-∞,13]∪[1,+∞).(4)由y =1+sin x3+cos x ,得sin x -y cos x =3y -1,即1+y 2·sin(x -φ)=3y -1.∴sin(x -φ)=3y -11+y 2.∵|sin(x -φ)|≤1,∴|3y -11+y 2|≤1.平方化简得y ·(4y -3)≤0.∴0≤y ≤34,即函数值域为[0,34].类型二 换元法【典例2】 求函数y =(4-3sin x )(4-3cos x )的最小值. 【答题模板】【解析】 y =16-12(sin x +cos x )+9sin x cos x ,令t =sin x +cos x ,则t ∈[-2,2]且sin x cos x =t 2-12.∴y =16-12t +9×t 2-12=12(9t 2-24t +23). 故当t =43时,y min =72.【对点练2】 (2015·衡水调研)已知x +y =-1,且x ,y 都是负数,求xy +1xy 的最值. 【解析】 设x =-sin 2α(sin 2α≠0),y =-cos 2α(cos 2α≠0),则xy +1xy =sin 2αcos 2α+1sin 2αcos 2α=14sin 22α+4sin 22α=14(sin 22α+16sin 22α). ∵sin 22α+16sin 22α在sin 22α∈(0,1]上是减函数,∴sin 22α=1时,取得最小值,∴xy +1xy 的最小值为14(1+161)=174.【典例3】 若关于x 的方程9x +(4+a )·3x +4=0有解,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题模板】 可采用换元法,令t =3x ,将问题转化为关于t 的方程有正解进行解决. 【解析】 设t =3x ,则原命题等价于关于t 的方程 t 2+(4+a )t +4=0有正解,分离变量a 得a +4=-(t +4t ),∵t >0,∴-(t +4t )≤-4.∴a ≤-8,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8]. 【对点练3】 设x ,y 为实数,若4x 2+y 2+xy =1,则2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解析】 令2x +y =t ,则y =t -2x .则4x 2+y 2+xy =1变形为6x 2-3tx +t 2-1=0. Δ=9t 2-4·6·(t 2-1)≥0,t 2≤85.∴-2105≤t ≤2105,即2x +y 的最大值是2105.类型三 数形结合法【典例4】 求函数f (x )=2-sin x2+cos x 的值域.【解析】 函数f (x )=2-sin x2+cos x ,可看作点(2,2),(-cos x ,sin x )两点连线的斜率.点(-cos x ,sin x )的轨迹为x 2+y 2=1.函数值域即为(2,2)与单位圆x 2+y 2=1上点连线斜率的范围,由图可知,过(2,2)且与单位圆相切的直线斜率存在,不妨设为k .∴切线方程为y -2=k (x -2),即kx -y -2k +2=0.∴满足|2-2k |1+k 2=1,解之得k =4±73.∴函数f (x )的值域为[4-73,4+73]. 【对点练4】 设f (x )=1+x 2,求证:对于任意实数a ,b ,a ≠b ,都有|f (a )-f (b )|<|a -b |.【解析】 设A (x 1,1),B (x 2,1),则|OA |=1+x 21,|OB |=1+x 22,|AB |=|x 1-x 2|.在△AOB 中,||OA |-|OB ||<|AB |,即有|1+x 21-1+x 22|<|x 1-x 2|,所以|f (x 1)-f (x 2)|<|x 1-x 2|,即|f (a )-f (b )|<|a -b |. 类型四 构造法【典例5】 在三棱锥P -ABC 中,PA =BC =234,PB =AC =10,PC =AB =241,则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答题模板】 用常规方法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求解体积时,无法求出三棱锥的高.但若换个角度来思考,注意到三棱锥的三对棱两两相等,我们可以构造一个特定的长方体,将问题转化为长方体中的某个问题.【解析】 如图所示,把三棱锥P -ABC 补成一个长方形AEBG -FPDC ,易知三棱锥P -ABC 的各棱分别是长方体的面对角线,不妨令PE =x ,EB =y ,EA =z ,则由已知有:⎩⎪⎨⎪⎧ x 2+y 2=100,x 2+z 2=136,y 2+z 2=164,解得⎩⎪⎨⎪⎧x =6,y =8,z =10.所以V P -ABC =V AEBG -FPDC -V P -AEB -V C -ABG -V B -PDC -V A -FPC =V AEBG -FPDC -4V P -AEB =6×8×10-4×16×6×8×10=160.故所求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160.【对点练5】 已知正三棱锥P -ABC ,点P ,A ,B ,C 都在半径为3的球面上,若PA ,PB ,PC 两两相互垂直,则球心到截面ABC 的距离为________.【解析】先在一个正方体中找一个满足条件的正三棱锥,再利用正方体的性质解题.如图,满足题意的正三棱锥P -ABC 可以是正方体的一部分,其外接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且面ABC 与体对角线的交点是体对角线的一个三等分点,所以球心到平面ABC 的距离等于体对角线长的16,故球心到截面ABC 的距离为16×23=33. 类型七 参数法【典例8】 已知直线l 过点A (2,3)且与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M ,N 两点,则当|AM |·|AN |最小时,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设∠AMO 为θ,则θ∈(0,π2), ∴|AM |=3sin θ,|AN |=2cos θ. ∴|AM |·|AN |=6sin θ·cos θ=12sin2θ≥12. 当且仅当sin2θ=1,即θ=π4时取“=”号.此时k l =-1,∴l 的方程为x +y -5=0. 【对点练8】 (2015·北京东城联考)已知点P (3,4)与圆C :(x -2)2+y 2=4,A ,B 是圆C 上两个动点,且|AB |=23,则OP →·(OA →+OB →)(O 为坐标原点)的取值范围是( ) A .[3,9] B .[1,11] C .[6,18] D .[2,22]【解析】 设AB 的中点为D ,则OA →+OB →=2OD →,因为|AB |=23,所以|CD |=1,故点D在圆(x -2)2+y 2=1上,所以点D 的坐标为(2+cos α,sin α),故OP →·(OA →+OB →)=2OP →·OD →=2(6+3cos α+4sin α)=2[6+5sin(α+φ)],而2≤2[6+5sin(α+φ)]≤22,则OP →·(OA →+OB →)的取值范围是[2,22].。

转换与化归思想

转换与化归思想

浅谈转换与化归思想转化思想就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却很重要的思想。

深究起来,转化两字中包含着截然不同的两种思想,即转换与化归。

这两者其实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方法,可以说就是思维方式与操作方法的区别。

一、 转换思想(1)转换思想的内涵转换思想就是指解决问题时策略、方法、指导思想的跳跃性变化,能跳出现有领域的局限,联系相关领域,并用相关领域的思维方式来解决现有领域内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对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对更高,必须对各个领域分别都有透彻的了解,更必须对各领域之间的联系有较多的研究,在关键时刻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

(2)转换思想在同一学科中的应用转换思想可以就是在同一学科的不同知识模块之间的变换,在解决问题时改变解题方向。

象数学学科中,数与式的互相转换、数与形的互相转换、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的互相转换。

比如,函数、方程、不等式就是代数中的三大重要问题,而它们之间完全可以用三个知识模块的不同方法解决其她模块的各类问题。

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可以转换到用函数图象解决,或者就是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也可以转换到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问题。

再比如,数列问题用函数观点来解释,那更就是我们数学课堂中一再强调的问题了。

瞧这样一个问题:已知:11122=-+-a b b a ,求证:122=+b a 。

[分析] 这就是一个纯粹的代数证明问题,条件的变形就是比较艰难的,所以希望把条件变形从而得到结论这条思路也有点令人望而生畏。

再仔细观察本题的条件、结论中所出现的形式,稍加联系,我们完全可以想到:21a -、21b -、122=+b a 这些特殊形式在另一知识模块——三角函数中经常出现,它们呈现出完全类似的规律性。

[解答]由题意1≤a 、1≤b ,则可设αsin =a ,αcos =b ,πα<≤0 11122=-+-a b b a 即为1sin 1cos cos 1sin 22=-+-αααα化简得1cos cos sin sin =+αααα所以0sin ≥=αa ,0cos ≥=αb则 1cos sin 2222=+=+ααb a[小结] 本题的解决了就是发现了不同知识模块中的类似规律,加以利用得到新的思路,本题的题设与结论中都没有出现三角函数的形式,最终却必须引进三角函数加以解决,思维已经具有跳跃性,对一般学生来说解决起来还就是比较棘手的。

数学思想之转化与化归总结

数学思想之转化与化归总结

数学思想之转化与化归总结在数学中,转化与化归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

通过转化问题的表达形式或者化简问题的复杂度,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转化与化归涉及到问题的等价转化、代数化简、几何转化、枚举化归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转化与化归进行总结。

首先,等价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思想之一。

它意味着将一个问题转化为与之等价的另一个问题,以求得更容易解决的问题。

等价转化包括将问题的形式转化为更简单或者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形式,或者将问题与已知的问题进行对应。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将一个复杂的代数方程转化为一个简单的一次方程或者二次方程,从而解决原方程。

在某些情况下,等价转化也可以是不可逆的,这意味着我们只能从简单的问题得到复杂的问题,但是这种转化仍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点。

其次,代数化简是转化与化归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代数化简是指通过运用代数运算的性质和规则,将一个复杂的代数表达式或者方程化简为更简单的形式。

代数化简的方法包括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配方法、三角函数的恒等变换等。

代数化简不仅可以减少问题的复杂度,还可以揭示问题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几何转化是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或者相反,通过几何图形的变换和变形,我们可以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直观和简单。

几何转化常常涉及到使用待定系数法、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从而求得问题的解。

几何转化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

最后,枚举化归是一种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化归为若干个简单的情况,通过对每个简单情况的分析和解决,来解决原问题的方法。

枚举化归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例子,或者考虑特殊情况来进行。

枚举化归的优点是能够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多个简单的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然而,枚举化归的缺点是可能需要计算大量的情况,耗费时间和精力。

综上所述,转化与化归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专题四转化与化归思想

专题四转化与化归思想

则a≥ x ,x∈(0, ]恒成立.
返回目录
模拟训练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转化思想和分类整合思想,分类讨论实 质上也是一种转化思想. 解法1 采用的是分类讨论的方法, 将比较复杂问题通过分类转化 为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进行求解, 而每一分类中又将恒成立的问题又转 化为最值问题.
1 (0,], 变为不等式一边为参数 , 另一边为含有x的代数式,a只要大 2 1 1 于或等于y= x ,x∈(0, ]的最大值就满足上式要求. x 2
消去x2得2 x12
2 1 x1 2 6m 1 0 , m m
返回目录
模拟训练
2 1 ∴x1∈R,∴Δ= 8 2 6m 1>0, m m 1 ∴(2m+1)(6m2-2m+1)<0,∴m< . 2 1 即当m< 时,抛物线上存在两点关于直线y=m(x-3)对称. 2
x12 满足 2 x1 x 1
2 x2 x1 x 2 m 3 , 2 2 2 x2 1 . x2 m
2 x12 x 2 m( x1 x 2 6), ∴ 1 x x . 1 2 m
行转化, 使问题逐次达到规范化、模式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返回目录
模拟训练
1. 函数f (x)=cos2x-2 3 sinxcosx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__.
π 【解析】 ∵f(x) =cos2x-2 3 sinxcosx=cos2x- 3 sin2x=-2sin 2x ,
祝您高考成功!
作文成绩
语文作文课上, 老师布置了一篇500字的作文。
下课铃响了, 一学生发现自己只写了250字, 灵机一动,在

第二讲转化与化归思想

第二讲转化与化归思想
3.常见的转化与化归的方法 转化与化归思想方法用在研究、解决数学问题中,当思维受阻时考虑寻 求简单方法或从一种状况转化到另一种情形 ,也就是转化到另一种情境 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同时也是成功的思 维方式.常见的转化方法有:
(1)直接转化法:把原问题直接转化为基本定理、基本公式或基本图形问 题. (2)换元法:运用“换元”把式子转化为有理式或使整式降幂等,把较复杂 的 函数、方程、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易于解决的基本问题. (3)数形结合法:研究原问题中数量关系(解析式)与空间形式(图形)关系,通 过互相变换获得转化途径. (4)等价转化法:把原问题转化为一个易于解决的等价命题,达到化归的目 的. (5)特殊化方法:把原问题的形式向特殊化形式转化,并证明特殊化后的问 题,结论适合原问题.
方法二:(看成不等式的解集)∵a,b为正数,
∴a+b≥2 ab,又ab=a+b+3,
∴ab≥2 ab+3.
即( ab)2-2 ab-3≥0,
解得 ab≥3或 ab≤-1(舍去),∴ab≥9. ∴ab的取值范围是[9,+∞). 方法三:若设ab=t,则a+b=t-3, ∴a,b可看成方程x2-(t-3)x+t=0的两个正根.
则当且仅当gg-1=1= x2+x2-x≥x+0,2≥0, 解之,得x≥0或x≤-1. 即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x≤-1或x≥0. 拓展提升——开阔思路 提炼方法 通过以上两种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若按常规方法求解,问题 较麻烦;若将变量与参数变更关系,a为主元,转换思考的角度,使解 答变得容易.这种处理问题的思想即为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使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更加有效地解答我们所遇到 的问题.转化与化归,不是盲目地转化给出的条件,无论是哪种转化, 都是为了使问题更好地获解,以下几条原则我们在解题中常要遵循,可 对使用这一思想方法起到提示的作用. (1)熟悉化原则:将陌生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以利于我们运用熟知 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归与转化思想 一.利用换元法进行转化
1.若
,42x ππ<<求函数3tan 2tan y x x =的最大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x y ,是椭圆2213
x y +=上的一个动点,求S x y =+的最大值.
3.奇函数f(x)的定义域R ,且在[0+∞)上是增函数,当0≤θ≤π/2时,是否存在实数
m, 使f(cos2θ-3)+f(4m-2mcosθ)>f(0)对所有θ∈〔0,π/2〕的均成立?若存在,求出适合条件的所有实数m;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二.正难则反的转化
4.某市拟从4个重点项目和6个一般项目中各选2个项目作为本年度启动的项目,
则重点项目A 和一般项目B 至少有一个被选中的不同选法种数是( )
A .15
B .45
C .60
D .75
5.已知非空集合A={x| 2
x -4mx+2m+6=0,x ∈R},若 A ∩R-≠,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R-
表示负实数集, R+表示正实数集).
三.利用构造法进行转化
6.已知a b e >>。

证明b a a b <
7.已知函数2
2
()ln (1).1x f x x x =+-+ (1) 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2)若不等式1(1)
n a e n ++≤对任意的N*n ∈都成立(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求a 的最大值.

四.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原则
8.如图,设正三棱锥S-ABC 的底面边长为a ,侧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为0
30,过A 作与侧棱SB,SC 都相交的截面AEF ,求这个截面周长的
最小值。

五.等与不等的转化
9.若f(x)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对任意实数x 都有f(x+3)≤f(x)+3和f(x+2)≥f(x)+2,且f(1)=1,则 f(2 010)= .
六.常量与变量的转化
10.设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单调增函数,若f (21ax x --)≤f (2-a )对任意
a ∈[-1,1]恒成立,求x 的取值范围.
11.已知函数247(),[0,1]2x f x x x
-=∈- (1)求()f x 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2)设1a ≥,函数32
()32,[0,1]g x x a x a x =--∈,若对于任意的1[0,1]x ∈,总存在0[0,1]x ∈,使得01()()g x f x =成立,求a 取值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