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书信
[体裁作文]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书信作文
![[体裁作文]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书信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759f72daef5ef7bb0d3c6d.png)
[体裁作文]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书信作文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书信作文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4月2日上午,“武夷书院讲坛”首场讲坛在福建武夷山正式启动,旨在弘扬普及朱子理学与福建书院文化。
本次武夷书院讲坛由朱子学会、中华朱子学会、清华大学国学院、厦门大学国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福建省社科联主办。
据了解,武夷书院讲坛每年举行6讲,每讲为期1天,邀请2名海内外朱子高层次专家学者作主题演讲。
首场讲坛邀请了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讲授主讲“朱子文化的当代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朱杰人主讲“《朱子家训》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朱熹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孔孟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家。
他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朱熹从14岁起,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多年,朱子理学在武夷山这里萌芽、成熟、传播。
在数十年的治学传授历程中,朱熹始终坚持以书院作为重要基地大力弘扬儒学思想,推动修缮并亲自创建一批对宋明理学的发展与传播产生重要影响的知名书院。
在朱熹影响下,历代理学家在闽北特别是武夷山建书院,设学堂,使得福建成为当时全国的学术研究和教育中心。
“延平书院是朱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建延平书院,是保护传承朱子文化的重要举措。
”昨日,延平书院复建工程开工动员会在市区九峰山脚下举行,李侗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国柱很是兴奋。
“延平书院是两宋时期福建最早的官方书院。
”李国柱介绍,宋代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为纪念延平四贤,南剑州知州陈宓在九峰山脚下仿白鹿洞书模式建造了延平书院。
自建成后700多年间,均有重修,近代因环境影响而不复存在。
“四贤文化是理学文化的集粹,朱熹与‘南剑三先生’(杨时、罗从彦、李侗)理学相承,可以说,延平书院不仅是理学文化的集中展示地,更是南平乃至福建历史上一座重要的书院。
”为了充分挖掘延平“四贤文化”资源,弘扬朱子文化,2021年3月18日,南平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复建延平书院。
弘扬朱熹文化书信

弘扬朱熹文化书信弘扬朱熹文化书信(5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对书信都不陌生吧,书信是人们是人们传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交际工具。
为了让您在写书信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弘扬朱熹文化书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弘扬朱熹文化书信1朱熹一生勤于讲学、诲人不倦。
他创建和修复了许多书院,建立的第一所书院是寒泉精舍,修复的第一所著名书院是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初建于南唐,到南宋已是断垣残壁,朱熹出任江西南康军的郡守,上庐山访求白鹿洞书院的遗址,组织重建书院。
他制订《白鹿洞书院揭示》,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强调修身、处事、践行的原则,对中国书院教育发展的产生很大影响。
朱熹晚年出知潭州时,主持修复了岳麓书院。
他以《白鹿洞书院揭示》为学规,以《四书集注》为教材,到学院授徒讲学。
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中的两个,它们都因朱熹而名扬天下。
朱熹教育思想博大精深。
他深刻总结历代教育经验,认为教育应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
8——15岁为小学教育,目标是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圣贤坯璞”。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任务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
与重在“教事”的小学教育不同,大学教育内容的重点是“教理”,即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
对于大学教育方法,朱熹强调自学为主,辅以老师教导,主张开展切磋交流,在自学、教导、切磋交流中提高。
朱熹继承周敦颐、张载、二程,融汇释道,构建了“致广大、尽精微”的哲学体系。
这一体系的最高核心范畴是“理”。
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
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本源。
气是理的表象,有发展变化的能动性。
理是事物的规律。
社会伦理也是理的表现。
朱熹深化孔子“仁”的认识。
他提出,“仁乃天地生物之心”,仁是自然万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力和源泉。
自然的本质是“仁”,是宇宙意志的根源,是生命的基础和不竭动力。
朱熹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
天地万物的生生不息是自然界本身所具有的本性和特性。
弘扬朱熹文化600字书信作文

弘扬朱熹文化600字书信作文导读:朱熹继承周敦颐、张载、二程,融汇释道,构建了“致广大、尽精微”的哲学体系。
下面是弘扬朱熹文化600字书信作文,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弘扬朱熹文化600字书信作文一:武夷山是朱熹“琴书五十载”之地,是朱子理学发祥地和世界研究朱熹思想的中心,朱熹创设的武夷书院使武夷山成为“三朝(宋、元、明)理学驻足之薮”。
他一生共留下126种著作400多卷,其内容遍及经、史、子、集诸部,范围广阔,卷帙浩繁。
为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传承书院文化,武夷山市拟在“朱子理学摇篮”五夫镇修复兴贤书院,重建屏山书院,并建设紫阳书府,收藏和展示与朱熹和朱子文化有关书籍、著作。
为此,特向海内外朱子文化专家学者、朱子后裔、收藏爱好者、文博工作者等,征集朱熹著作以及与朱子文化相关学术著作、普及读物、图片、家谱等。
征集时间4个月,从2015年6月18日至10月18日。
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武夷山市将在11月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据悉,武夷山将把征集到的珍贵书籍等实物,收藏在紫阳书府,供海内外朱子文化研究者和游客阅览,并在显著位置标示捐赠者信息,向捐赠者颁发收藏证书弘扬朱熹文化600字书信作文二:朱熹(1130.9.15~1200.3.9)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 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
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
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人们曾用这样的话赞美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
”乾道三年(1167),偕学生林用中、范念德从福建赶赴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三月,会讲的主要议题是“太极”和“中和”,然后同游南岳。
朱张会讲,盛况空前,学生多达千人之众,其声势为全国之最,史称湖湘学派自此之后,才去短集长,臻于成熟。
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本文是关于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纪念朱熹诞辰886周年祭祀典礼18日在福建武夷山市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汇聚“朱子故里”武夷山,追思先师圣贤,弘扬朱子文化。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一:近代东亚教育、科学的发展,曾借用朱子学的格物致知观念接引西方近代科学,是朱子学观念在中国学术近代化发生积极作用的一个例子。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朱子学的格物论有益于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外,还应看到朱子学的格物致知思想更近于晚近受到大家重视的大学“通识教育”理念。
因为朱子的格物说的确不是朝向某些专业的科学研究,而是重在培养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培养学习者的人文精神、道德理解、多元眼界和宽阔胸怀。
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则是关于经典文本学习的课程,经典的意义在于经典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在历史筛选过程中经历选择而积累下来的精华,对经典的不断学习与发展是文明的传承的重要途径,这正是朱子所始终重视的一点。
由此可见,对于当代的通识教育来说,朱子的思想是孔子之外最重要的思想资源。
在朱子的四书著作中,对《大学》的研究和阐发,最具有代表性,也最集中地表达了朱子的儒学思想,《大学》固然着眼于成年读书人的修身,但也关注社会风俗的改善。
如其《大学章句序》的最后一句:“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
”在此序文中朱子明白表达出,不仅学校教育着眼于全民,所谓“当世之人无不学”;而且即使是大学,也并非只与君子精英有关,强调大学之教不仅与“学者修己治人”有关,也与“国家化民成俗”有关;不仅与“治隆于上”有关,也与“俗美于下”有关。
因为就教育和学习的内容而言,儒家的学校教育与佛教不同,对士大夫来说是“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对普通民众而言,“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
所以,其教育的结果,“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1】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因此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价值观念。
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
“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于同学团结友善,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形式化的缺点,乐于助人。
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
我们只要想做,我们不是一概排斥。
对于西方文化,有礼貌。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不实行,振兴中华,我们要从小做起。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一定会做到的,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自强。
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
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这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多为他人做好事: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
长期以来,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要做好这一点!作为一名中国人,无私奉献,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团结友善,遵守“爱国守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首先要做好弘扬中华美德,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名利诚信。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空泛化,在社会中,默默无闻,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
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需要身体力行,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
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树立健康的社会美德。
让我们一起奔向现代化吧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因此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价值观念。
传承朱子文化弘扬中华美德书信2016

传承朱子文化弘扬中华美德书信2016传承朱子文化弘扬中华美德书信2016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承朱子文化弘扬中华美德书信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哦传承朱子文化弘扬中华美德书信2016一:朱子文化奠定了闽学在中国思想文化长河中独尊700年的历史地位,福建赢得了“海滨邹鲁”盛誉。
朱子学远播东亚诸国,是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几百年的官方指导思想;传入欧洲,对欧洲启蒙思潮中的一些思想家产生影响。
朱熹一生大部分时光停驻闽北,这一文化名人作为闽北乃至福建的世界级文化品牌,魅力日显。
一次倾听,古镇先哲留跫音6月17日上午,武夷山市五夫镇,荷叶田田,荷花正盛。
打开紫阳楼大门,姜东成向我们滔滔不绝介绍起朱熹在当地的遗迹。
五夫里朱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兴贤书院院长、福建省朱子理学研究会理事……名片上一系列的头衔,都昭示着姜东成作为当地朱熹文化传播者的地位。
从紫阳楼往东,踏着鹅卵石小路,不久见一处清泉,号曰“灵泉”,为朱熹所起,当年朱熹在五夫授业时常饮此水。
靠前倾听,水声汩汩可闻,掬一口甘甜清爽。
泉水流经府前村,72户村民至今仍以此泉为生活用水。
“老人都说常饮此水能才思泉涌,流传很久了!”姜东成特别强调。
从14岁来五夫求学,到迁居建阳考亭,朱熹曾有40多年在此乡居,五夫镇的大街小巷、山水田园,到处可寻朱子当年印记。
从灵泉及紫阳楼出发,过五虹桥,经兴贤古街,穿几条街坊,来到“朱子巷”,这是朱熹当年前往兴贤书院讲学的必经之路。
现存138米的巷子,曲折蜿蜒,两侧雨蚀风侵的黄墙黛瓦,脚下岁月磨洗的鹅卵石,都诉说着理学宗师在此留下的深痕。
回到紫阳楼,一株800多年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却掩不住时光的刻印。
这株朱熹手植的樟树,至今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
穿越历史烟尘,古镇文脉历800多年而至今犹存。
踏进镇里的武夷山市朱子学校,浓厚的朱子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宋代风格的学校大门、高挺的朱熹铜像、朱子文化园、朱子文化讲学堂等相互辉映。
福建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福建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本文是关于福建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朱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yuwenmi小编整理了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欢迎欣赏与借鉴。
福建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一: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学”(或称“闽学”)的创始人,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孟,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成为中国的官方哲学,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还远播海外。
同安是朱熹的首仕之地,为朱熹的思想转变和理论形成提供了扎实的实践经验,同安由此被称为“闽学开宗之地”。
朱熹一生为官9年,其中有4年多是在同安担任主簿,在同安期间,他的思想经历了“逃禅归儒”的重要转折,最终使其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同安文史专家颜立水介绍,朱熹任同安簿事前,受刘子羽、刘子翚、胡宪三位业师禅学的影响,对佛学禅学非常有兴趣,还借用禅学作文而考中进士。
赴任同安途中,朱熹拜访了其父生前好友,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介绍自己学习佛释的情况,李侗对此并不赞许,劝朱熹好好看儒学的圣贤书,朱熹“心疑而不服”。
到任同安后,朱熹进一步理解儒学中“理一分殊”的道理。
他本希望用佛教教化百姓,相信佛老之学可以治理社会,但在现实中却发现行不通。
回看圣贤书,渐觉有味,其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
朱熹在同安做了很多实事,最终体会到为官应该“务实”,而非佛老主张的“清静无为”。
在同安期间,以自己的政绩验证了“理学”对巩固封建制度的功用,因此“三年之绩,有百年之思”。
离开同安后不久,朱熹便拜李侗为师,逐渐构建起理学的思想体系,逐渐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
福建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二: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子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所创立的闽学体系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朱熹文化的书信作文

弘扬朱熹文化的书信作文导读:弘扬朱熹文化的书信作文一:朱熹的诞生地,位于尤溪县城水南片区的“朱子文化园”。
8月18日,记者走进这里,南溪书院建筑群、朱子文化苑、博物馆等白墙青瓦、气势恢宏,处处洋溢着弘扬家训文化、书院文化的氛围;专业演奏员正在练习朱熹公祭活动的乐曲,让人沉浸于悠扬的古韵今声中。
“今年是朱熹诞辰885周年。
我们争取在省、市各级帮助下,推动"朱子祭祀大典"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借鉴国内祭炎、祭黄、祭孔活动,以朱子文化为纽带,举办朱子文化活动,加强与台湾、东南亚、韩国、欧洲等地区的文化交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尤溪县政协副主席、朱子文化研究会负责人纪优梓介绍。
朱熹公祭活动始于明弘治四年(1491年),尤溪是古代全国唯一朱熹诞辰日官方祭祀朱熹的地方。
2007年,尤溪县在南溪书院恢复朱熹诞辰祭祀活动,在海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2011年,“朱子祭祀大典”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你看,这"南溪书院"匾额为宋理宗皇帝御书,"文山毓哲"匾额是清康熙皇帝御赐,这里就是祭祀朱熹的地方(书院),几百前就是闽文化象征之一……”纪优梓介绍起尤溪县近年来在推进朱子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如数家珍。
没有文化的城市没有灵魂,没有传承的地方缺少乡愁。
弘扬朱熹文化的书信作文二:“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和武夷。
”这是著名学者蔡尚思对文化巨匠朱熹的评价。
朱熹博览群书,融会诸家,体察社情民意,著述讲学,建立了完整的理学体系,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出生于尤溪的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武夷山一带度过,并在风景秀丽的九曲溪畔辟有一所书院——武夷精舍,在此一边写作,一边讲学,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从朱子思想中可以汲取什么营养?朱子学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本月初,武夷书院讲坛在武夷山开讲,“朱子学第一人”、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朱熹后裔、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朱杰人,从不同角度解码朱子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书信
导读:福建朱氏后裔顺应潮流组建社团,加强朱氏成员联谊、沟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在社会、单位、乡村、邻里之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朱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朱子文化,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发挥朱氏宗亲社团组织优势,广泛开展联谊、沟通和合作,搭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朱子文化的工作平台,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
建立朱氏宗亲社团联系会议制度,由各地(市)朱氏会轮流主持,每年定期开展1-2次交流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进一步加强世界朱氏裔孙的联络、沟通和交流,
(二)秉承朱子“崇文重教,明理诚信,人格修养”的品德,率先垂范,在家庭、社会、单位、乡村、邻里之间,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引领时代新风尚;遵循朱子“忠孝廉节”的教诲,践行“文公家训”。
(三)在现有宗祠、庙堂文化活动中,探索“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途径;关心朱子文化研究工作,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引导作用;关注《朱子文化》杂志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宣传并扩大阅读群体,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地位;积极参与并支持海峡两岸“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发挥福建“道南理窟”、“海滨邹鲁”的历史文化优势;搭建“海
洋寻根”、“书院之旅”平台,加强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活动。
(四)文化遗址遗迹具有观赏性,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观追溯历史,涵养文化底蕴,提高文化自信与自觉。
闽北是朱子的故里,朱子文化的摇篮,现今尚存的朱子文化遗址,需要朱氏裔孙们的共同努力、保护和修复,让朱子文化的遗址遗迹,发挥应有的历史地位。
让我们精诚团结,凝心聚力,促进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6年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书信【篇二】
五千年以来,中国人最为骄傲就是在这悠远的历史河中涌现出许多具有中华美德的人,所以中华美德就是每个中国人精神的支柱。
“朱子理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山历来高度重视朱子文化保护建设。
”南平市副市长朱仁秀表示,此次开展朱子祭祀典礼,不仅是对先贤的景仰和纪念,更是对朱子理学思想的继承与弘扬。
2015年8月,朱子祭祀典礼被列为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
2016年6月,南平朱子故里被列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今年以来,来自韩国、日本以及“朱子之路”沿线城市的近千人来到武夷山开展游学活动,朱子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平台。
台湾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交流促进
我觉得不论是多么平凡的一个人,只要心中存着信念,都会有一个“活雷锋”。
电视中的公益广告不过一个画面,有辆车子行驶了一会儿,来了一个老奶奶,其它人都是坐着的,只有老奶奶一个人站着,但没有一个人提出让位。
总于有人提出让座了,可他也不愿意,只是
推推搡搡地让别人让座,大家都不愿意,这样维持了很久,始终没有一个人让座。
不就是让个坐吗?有多难,说明这些人的心理十分肮脏,十分灰暗。
老奶奶快坚持不住车子的颠簸了,这时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扶着老奶奶坐下了。
这真让人眼睛一亮,其实让座并不难,主要在于你有不有一颗中华美德的心。
传承中华美德时我们每个人中国公民该做的,争取人人都做“活雷锋”,不要让生命里有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6年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书信【篇三】
朱熹的思想理念极具“融旧铸新”之内涵,其融合前人智慧之结晶,以开拓新时代之需求,富有温故知新之效果。
朱熹认为读书应“少看熟读,反复体验”在于重视实践之哲学,主张将所学融入并实行于日常生活之中。
这与邓小平所言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甚为贴切。
世界朱氏联合会(世朱联)于1993年成立以来,以促进全世界朱氏宗亲之间的亲睦团结、贡献国际亲善及世界和平,承继发扬以朱子为代表的东方优秀传统文化、修复朱子遗迹为宗旨。
世朱联作为全球朱氏族裔唯一的世界性组织,自首任会长韩国朱昌均先生创会迄今已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
2008年10月在婺源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朱茂男被选为会长后,力图以三个层次实践推广朱子文化:“一以学术研讨学习为视野,二以经典论坛对话为核心,三以文化教育推广为脉络。
”
世界朱氏联合会在2010年欣逢纪念朱熹诞辰880周年,举办一
系列的庆典活动,获得广泛的回响与关注。
于一系列多元文化的活动中,包括海峡论坛暨武夷山朱子文化节开幕式、韩国朱子庙大际。
东南亚六国联办庆典活动,以朱子家训中英文版的碑文揭牌仪式,及近500位学生默写朱子家训的`壮观场面令人印象深刻。
台湾方面则以
新竹朱子学堂的揭牌仪式,开启两岸书院合作的新起点,又以嘉义朱子公庙依照朱子家礼举行的祭朱子大典,最为经典。
而接续下来,在大陆南宁举办庆祝活动与北京成立全国朱熹研究会及武夷山朱子文
化节闭幕式(涵盖:邮票首发、朱熹铜像落成典礼、朱子文化园启用
典礼、朱子林的兴建等重要的仪式)。
在学术活动方面,除了大陆安
徽主办的两岸四地朱子学研讨会,更特地在海外的日本及台湾举办朱子学学术研讨会,足见朱子学不仅促进东亚文明,更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与价值。
促使朱子文化之精神延续到2011年世界朱氏联合会第八
届会员代表大会而达到高峰,亦为传承朱子文化揭开了新的里程碑。
2008年“朱子之路”的首航,由杨儒宾教授担任领航者的角色,得到了热烈的回响与鼓励,使我们感到这是一项值得推动的文教志业。
“朱子之路”即走访一遍朱熹出生成长、求学、讲学、终老的地方,行程中借由学者及学员们读朱子书行朱子路以“走朱子之路,行朱子之道”的精神,累积对于经典中知识的体认,进而发扬朱子学,达其永续传承朱子文化的愿景。
2014年“朱子之路”参与人员,除了两
岸硕博士师生团,还有台湾新竹博爱、关西、新埔国中书法团学员参
与此行,并与南平书画社成员于南平市玉屏阁,举办海峡两岸朱子文化书画交流笔会,以朱熹诗词格言为主轴,于活动中挥毫落纸,借由书画墨宝以增进两岸朱子文化的交流,寓朱子诗文于芳墨之中,为此届“朱子之路”增添书香雅韵。
未来朱子之路将规划三条不同路线,分别为闽北遗迹之旅、闽南海洋之旅、书院文化之旅。
我们的目标,一是让朱子之路成为庶民生活的国际品牌。
从纵向扎根的薪火相传,到横向拓展的精神发扬,结合学术教育、文化创意与观光旅游,融合多元文化,让朱子之路成为庶民生活的一环,继而推广到全世界,成为国际品牌。
二是建立以“朱子之路”为主题的朱子学院。
整合地方社科研究团体、研究会及各级文化部门的人力,并在各地书院及紫阳楼等地设置研究员。
平时从事朱子文化之研究和古迹维修之监管。
朱子学院可于春、夏两季举办朱子文化夏令营、研习营之活动,或协办海内外之朱子学术研讨会。
多年来以发扬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志业,其活动成果,对朱子文化的传承与开拓注入一针强心剂,更见证灿烂的朱子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影响力。
【2016年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书信】
1.2016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2.福建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3.书信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2016
4.关于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5.弘扬与传承朱子文化书信
6.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
7.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最新」
8.2016弘扬朱子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书信「精选」
上文是关于传承弘扬朱子文化书信,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