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百姓穿着变化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最新改革前后中国老百姓生活状况变化的调查报告.幻灯片课件

最新改革前后中国老百姓生活状况变化的调查报告.幻灯片课件
• 改革开放后:人均月生活消费支出1985年 83.41元。1991年人均月生活消费支出为 286.63元。
总结:
以上内容是我们小组的调查情况,通过以上 内容,可以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 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 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 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 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 位的。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 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 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 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突出的。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 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当然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大跃 进" .在生产发展同时 要实事求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保持稳定 的发展速度另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这样我国就可以在改革 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7.2
9.4
1.88
7.22
10.0
14.7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2.22
9.84
12.4
15.3
2.23
8.84
12.7
16.0
2.40
8.45
13.0
16.6
1.97
6.76
13.5
17.2
1.73
6.91
13.7
17.8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 的影响。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二位。已经 赶上日本。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 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 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 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现在中国拥有的 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 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深圳发展历程调查报告

深圳发展历程调查报告

深圳发展历程调查—家乡深圳的变化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

30年间,深圳从一个3万人的边陲小镇快速崛起为一座承载人口超过1400万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我的家乡深圳已成为屹立在中国南海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三十年来的变迁, 当年坑坑洼洼的沼泽地,低矮破旧的小平房,到处充斥着飞扬的尘土、坎坷不平的道路,这座边陲小镇如今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它是一座拥有发达的科技,渊博的知识的海滨城市。

那些历经沧桑的印象深深地烙印在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中,成为永久的记忆。

爸爸说,建立特区之初深南大道交通状况非常糟糕,时常发生堵塞,给市民出行带来很大不便。

人行道上根本看不到一片绿荫,毒辣的烈日晒得行人睁不开眼睛。

深南大道上海宾馆以西方向的那一段马路就像环绕山村的黄土路,连水泥路都还没有,更别说现在的柏油路了。

我的心中此刻真是感慨万千,原来深圳这座美丽、繁华的海滨城市在从前竟是如此的落后!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可以说是“三天一层楼”,这就是出乎所有人意料之中的“深圳速度”!深圳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春风沐浴,往日的老城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气势非凡、绵密林立的高楼大厦,大街上、商场内川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华灯初上时那绚丽夺目的霓虹灯,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华欣荣和勃勃生机的景象。

如今深圳到处体现着绿色的生机,到处是一片郁郁葱葱。

春天,几场毛毛细雨过后,所有的树都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各种各样的花争奇斗艳,在深南大道上放眼望去,花朵、树木连绵不断,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有的还长出了一些不知名的小果子。

夏天,树叶长的很茂盛,果子一天天长大。

秋天,叶子枯黄了,风儿吹过树梢,树叶便纷纷飘落在地上,而果子则又大又红。

冬天,有的树枝光秃秃的,挂满了果子,远望去,就像挂着无数个红灯笼。

深圳持续保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01平方米,居全国领先水平,并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十佳绿色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以来穿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穿着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穿着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不仅推动了经济腾飞,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其中服装文化的变迁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

1. 从苦行僧般的朴素到追求时尚
在改革开放之前,由于经济水平和思想观念的限制,人们的穿着风格普遍比较朴素、单一。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消费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追求时尚、个性化成为主流。

2. 外来潮流的汇聚与本土风格的兴起
改革开放为中国服装设计吸收了国际前沿潮流,各种流行元素如朋克、嬉皮、职业装等纷至沓来,与此同时,中国本土设计也开始崛起,民族风、复古风等风格应运而生,丰富了服装的文化内涵。

3. 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催生新潮流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多样化,人们的穿着风格也更加多元。

如今,运动休闲装、party装扮、cosplay等新的穿衣风尚层出不穷,反映了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变迁。

4. 个性化与潮流平民化并存
虽然追求个性是大趋势,但平民化的潮流同样存在。

通过快时尚品牌的普及,一些潮流单品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大众化消费使时尚更加平民化。

改革开放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也为服装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活力。

未来,随着理念更新和消费升级,服装定将成为展现多元文化的绚丽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变化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变化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变化调查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变化调查一、衣1.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改革开放前,人们的衣着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乡下。

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

全中国都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单调枯燥的服饰年代,因此被外国人戏称为“蓝蚂蚁”。

2.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

追求个性与时尚成为新风尚。

二、食1.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2.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

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三、住1.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

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

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2.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

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引言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从衣着、食物、住宿和交通等方面探讨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的变化。

衣着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人们的衣着选择相对简单。

大多数人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或普通的布料衣物,时尚和个性化还不是主流。

同时,由于供应不足,甚至有些人还通过自己制作衣物来解决穿着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纺织和服装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市场上涌现出各种时尚品牌和款式,人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同时,进口商品的引入也使得消费者能够接触到更多国际品牌。

人们不再只满足于简单的衣物,而开始追求时尚和个性化。

食物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饮食主要以传统农产品为主。

粮食、蔬菜和豆制品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人们的饮食习惯相对简单,多以米饭、面食和简单的家常菜为主。

同时,食材的种类和质量也相对较少。

人们普遍缺乏对外国菜肴的了解和接触。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餐饮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

人们有更多的选择,各种中西餐厅涌现出来。

进口食品的引入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社交平台的兴起使得人们能够了解和学习更多的菜肴,人们对美食有了更大的追求和品味。

住宿改革开放前,人们的住宿条件相对简陋。

大多数人居住在传统的平房或老旧的楼房中,居住面积有限,设施比较简单。

同时,由于供应不足和配套设施有限,城市中的住房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开始出现。

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同时,租房和购房的政策也使得更多的人有了自己舒适的居住环境。

交通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交通条件相对落后。

人们主要依赖步行、自行车和少量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由于交通工具的有限和道路条件的不完善,交通拥堵和不便利一直困扰着人们。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交通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改革开放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一、衣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的衣着普遍比较简单朴素。

衣物的选择有限,大多数人只能穿着传统的中山装或者是工作服。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衣着开始多样化。

时尚和潮流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穿着。

现在,人们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服装风格来展现自己的个性,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场合选择适合的服装。

二、食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去,由于物质匮乏,人们的饮食比较单调,主要以粗粮为主。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开始多样化。

人们可以享受到各种美食,包括中餐、西餐、日餐、韩餐等等。

此外,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更加注重饮食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因素,追求健康饮食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三、住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

过去,许多人居住在狭小的房间或者是简陋的土屋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人们居住环境变得更加舒适和宽敞。

此外,房屋的设施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四、行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以步行、自行车为主。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人们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来满足自己的出行需求,包括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私家车等等。

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时间成本大大降低。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衣着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饮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出行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推动和经济的发展。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

从衣食住行看改革开放30年的新变化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正是邓小平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推动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行30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

3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

在建国以后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取得了新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我们就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中来发现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吧。

广东近30年来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广东近30年来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

Your company slogan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 ,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到了九 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 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 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 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 一种时尚。
国 外 的 文 化 的 流 入
Your company slogan
国 外 的 文 化 的 流 入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台式电脑
液 晶 电 视 机
Your company slogan
我们的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不仅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不 仅建立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保持经济持续高 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大幅度 提高,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际地位不断 上升。

衣食住行中亦是如此。
Your company slogan
随着生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更为 方便,虽然便利的交通也带来了城 市发展中的环保问题,国家迫切需 要解决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问题。 但这一切,也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 国家过渡的必经之路。在不久的将 来,地球在我们眼中会越来越小, 周游列国再也不是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深圳改革开放30年来百姓穿着变化的调查报告
深圳市滨河小学五(4)班余芷璇指导老师:曹桂兰
问题提出:
曾经在奶奶的衣柜里找到很多旧衣服,奶奶她说是以前在深圳时从小摊上低价买的。

我发现这些衣服的面料和颜色都与现在看见的衣服不太一样。

深圳以前的服装与现在的服装价格相差多少?以前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颜色和款式是否与现在的服装大同小异?对此,我展开了调查。

调查准备:
⒈准备好便于用来访问老一辈深圳建设者的采访本。

⒉组织小组分头调查。

调查方法:
1.访问老一辈深圳建设者。

2.到旧货市场调查并记录。

3.向奶奶要一些旧衣服,与现在的服装对照并做记录。

4.从网络、书籍中获取找相关资料。

调查情况:
图片对比:
过去:现在:
1.深圳以前的服装与现在的服装价格相差多少?
奶奶告诉我,以前在深圳买的一件白上衣只要5—10元就够了。

但是现在大商场里一件白上衣可以卖到100—200元。

整整20倍!
2.以前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
结论:
在1978年前的近30年里,涌动于大江南北宽街窄巷的中国人,
被西方时尚界形容成“蚂蚁”。

这个词包含了如下意义:渺小、灰头土脸、营营碌碌,差不多——此蚂蚁看上去跟彼蚂蚁没什么区别。

这群蚂蚁人只穿4种颜色的衣服:灰、黑、蓝和军绿,再配以宽松得近乎邋遢的式样,每个人都散发出霉气。

他们最常穿的衣料叫“的确良”,他们认为最有品味的服装款式是中山装或毛服。

白衬衫既昂贵又“高档”,得花七八元才能买到。

1978年,最重要的是——从流行时尚角度来说,喇叭裤杀入中国,女性时兴烫发……
3.颜色和款式是否与现在的服装大同小异?
这是当然的。

过去几乎只有4种颜色的衣服:灰、黑、蓝和军绿,再配以宽松得近乎邋遢的式样,使每个人都散发出霉气。

但是对比现在,颜色鲜艳的服装让我们熟视无睹。

款式也有很大的变化。

过去,列宁装、中山装使人们最常穿的衣服了。

现在,西服、公主裙成了主流。

结论:
深圳人现在的穿着跟以前大有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