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_2

合集下载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上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上册课后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上册课后答案【篇一: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第二章习题解答_2】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3。

【篇二: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ic??ibie?ib?ic?(1??)ibicibicib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等于某个电压时,ib和ube之间的关系。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

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ib,且ib随ube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ic随uce变化的关系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ib为某个值时,在不同的ib下,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

ib=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uce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此时,ic=?ib,ic与ib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

此时,ib=0,ic=iceo。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uce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ic虽然很大,但ic??ib。

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ic不受输入基极电流ib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例14.1 二极管电路如例14.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d=0.7v。

25610v(a)(b)d1(c)(d)例14.1图1图(a)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正偏压为2v,大于u=0.7v,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解:○d则输出电压u0=ua—ud=2v—0.7v=1.3v。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下册答案全解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下册答案全解

电工学秦曾煌第七版下册答案全解一、练习与思考题详解1.电子导电和空穴导电有什么区别?空穴电流是不是由自由电子递补空穴所形成的?解:(l)电子导电和空穴导电的区别:①电子导电是自由电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定向运动,携带负电荷导电,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②空穴导电别是由被原子核束博的价电子在共价键之间递补空穴,在外电场作用下形成空穴的定向运动,携带正电荷导电,运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2)空穴导电不是自由电子递补空穴所形成的,而是价电子递补空穴形成的,空穴参与导电,其数量不减。

2.杂质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杂质平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比本征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的浓度小?答:(l)杂质半导体的多数载流子由两部分组成,以N型半导体为例,其多数线流子的绝大部分是由于排入五价杂质元素后所产生的大量自由电子,另外一小部分来自于品体共价键结构中的电子受到激发而形成的电子一空穴对中的自由电子。

(2)N型半导体中的少数载流子的来源主要是激发所产生的电子一空穴对中的空穴,但是由于掺杂后自由电子数目期增,加大了自由电子与空穴复合的机会,因而少数载流子空穴的浓度比本征半导体中空穴的浓度更低。

3.N型半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多于空穴,而P型半导体中的空穴多于自由电子,是否N型半导体带负电,而P型半导体带正电?解;不是。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内部电子的数目和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数目相等,整体上呈电中性。

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上有一个死区电压。

什么是死区电压?硅管和猪管的死区电压的典型值约为多少伏?答:(1)死区电压是指二极管刚开始出现正向电流时所对应的外加正向电压。

(2)硅管死区电压的典型值约为0.5V.错管死区电压的典型值约为0.1V。

5.为什么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与外加反向电压(不超过某一范围)基本无关,而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又明显增大?答:反向电流达到饱和,不随外加电压(反向电压)变化,这是因为反向饱和电流是由少数载流子漂移运动形成的,少子的数量很少,受电压影响很小,受温度影响较大。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_2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_2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答案_秦曾煌_2 第二章习题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1V,R=1Ω,I=2A.,电阻R消耗的功率S1S 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支路的电流I及理想33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2A,U=2V,R=3Ω,R=R=2Ω。

SS123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 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

32-5 图2-3所示电路中,已知U=6V,R=2Ω,I=5A,U=5V,R=1Ω,S11SS22求电流I。

2-6 图2-4所示电路中,U=30V,U=10V,U=20V,R=5kΩ,R=2kΩ,S1S2S312 R=10kΩ,I=5mA。

求开关S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分别3S为多少,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0,试用叠加原理求U的值。

ABS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

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上电压U的表达式。

42-10 电路如图2-8所示,已知R=Ω,R=R=2Ω,U=1V,欲使I=0,试用123S 叠加原理确定电流源I的值。

S2-11 画出图2-9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2-12 图2-10所示的电路接线性负载时,U 的最大值和I的最大值分别是多少,2-13 电路如图2-11所示,假定电压表的内阻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

当开关S处于位置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0V,当S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5mA。

试问当S处于位置3SHI 4,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各为多少,2-14 图2-12所示电路中,各电源的大小和方向均未知,只知每个电阻均为6Ω,又知当R=6Ω时,电流I=5A。

今欲使R支路电流I=3A,则R应该多大,2-15 图2-13所示电路中,N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测得AB之间电压为9V,见图(a);若连接如图(b)所示,可测得电流I=1A。

现连接如图(c) 所示形式,问电流I为多少,2-16 电路如图2-14所示,已知R=5Ω时获得的功率最大,试问电阻R是1 多大,本章小结1、支路电流法是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适用于任何电路。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谜底 秦曾煌 2

电工学第七版课后谜底 秦曾煌 2

第二章习题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 S=1V,R1=1Ω,I 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 S=2A,U S=2V,R1=3Ω,R2=R3=2Ω。

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2-4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3。

2-5 图2-3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6V,R1=2Ω,I S=5A,U S2=5V,R2=1Ω,求电流I。

2-6 图2-4所示电路中,U S1=30V,U S2=10V,U S3=20V,R1=5kΩ,R2=2kΩ,R3=10kΩ,I S=5mA 。

求开关S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分别为多少?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 AB=0,试用叠加原理求U S的值。

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

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4上电压U的表达式。

2-10电路如图2-8所示,已知R1=Ω,R2=R3=2Ω,U S=1V,欲使I=0,试用叠加原理确定电流源I S的值。

2-11 画出图2-9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2-12 图2-10所示的电路接线性负载时,U 的最大值和I的最大值分别是多少?2-13 电路如图2-11所示,假定电压表的内阻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

当开关S处于位置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0V,当S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5mA。

试问当S处于位置3SHI 4,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各为多少?2-14 图2-12所示电路中,各电源的大小和方向均未知,只知每个电阻均为6Ω,又知当R=6Ω时,电流I=5A。

今欲使R支路电流I=3A,则R应该多大?2-15 图2-13所示电路中,N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测得AB之间电压为9V,见图(a);若连接如图(b)所示,可测得电流I=1A。

现连接如图(c)所示形式,问电流I为多少?2-16 电路如图2-14所示,已知R1=5Ω时获得的功率最大,试问电阻R 是多大?本章小结1、支路电流法是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适用于任何电路。

电工学秦曾煌第二章答案

电工学秦曾煌第二章答案

× R R R 2 电路的分析方法2.1 电阻串并联接的等效变换2.1.1在 图1所 示 的 电 路 中 ,E = 6V ,R 1 = 6Ω,R 2 = 3Ω,R 3 = 4Ω,R 4 =3Ω,R 5 = 1Ω,试求I 3 和I 4。

[解]图 1: 习题2.1.1图本 题 通 过 电 阻 的 串 联 和 并 联 可 化 为 单 回 路 电 路 计 算 。

R 1 和R 4并 联 而 后 与R 3 串联,得出的等效电阻R 1,3,4 和R 2并联,最后与电源及R 5组成单回路电路, 于是得出电源中电流EI =R 2 (R 3 +R 1R 4 )R 5 +R 1 + R 4R 1R 4R 2 + (R 3 +1 6) + R 4=3 (4 +6 × 3 )1 +6 + 3 6 × 3= 2A 3 + (4 + )6 + 3而后应用分流公式得出I 3和I 4I 3 =R 2R 1 R 4I = 36 × 3 2× 2A = 3 A R 2 + R 3 + 1+ R 4 3 + 4 + 6 + 3 R 16 2 4 I 4 = − 1 + R 4I 3 = − 6 + 3 × 3 A = − 9 AI4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2.1.2有 一 无 源 二 端 电 阻 网 络[图2(a )], 通 过 实 验 测 得 : 当U = 10V 时 ,I =2A ;并已知该电阻网络由四个3Ω的电阻构成,试问这四个电阻是如何连接的? [解]图 2: 习题2.1.2图 按题意,总电阻为U R = = I 10Ω = 5Ω2四个3Ω电阻的连接方法如图2(b )所示。

2.1.3在图3中,R 1 = R 2 = R 3 = R 4 = 300Ω,R 5 = 600Ω,试求开关S 断开和闭和 时a 和b 之间的等效电阻。

[解]图 3: 习题2.1.3图 当开关S 断开时,R 1与R 3串联后与R 5 并联,R 2与R 4 串联后也与R 5并联,故U = × 5 = U = × 5 = 5 有R ab = R 5//(R 1 + R 3)//(R 2 + R 4 )1=1600 1 + +300 + 300 1 300 + 300= 200 Ω当S 闭合时,则有R ab = [(R 1//R 2) + (R 3//R 4 )]//R 51=1R +R 1 R 2 R 1 + R 2=1 +1 R 3 R 4 +R 3 + R 411 600 300 × 300 +300 × 300= 200 Ω300 + 300 300 + 3002.1.5[图4(a)]所示是一衰减电路,共有四挡。

电工学 秦曾煌 课后答案 全解 doc格式

电工学 秦曾煌  课后答案 全解 doc格式

图1: 习题1.5.1图I1 = −4A U1 = 140V U4 = −80V I2 = 6AU2 = −90V U5 =30VI3 = 10AU3 = 60V电工学秦曾煌课后答案全解 doc格式1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1.5 电源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1.5.1在图1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和负载。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

今通过实验测量得知1 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电压的实际极性。

2 判断哪些元件是电源?哪些是负载?3 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解]:2 元件1,2为电源;3,4,5为负载。

3 P1 = U1I1 = 140 ×(−4)W = −560WP2 = U2I2 = (−90) ×6W = −540WP3 = U3I3 = 60 ×10W = 600W P4 = U4I1 = (−80) ×(−4)W = 320W P5 = U5I2 =130 ×6W = 180WP1 + P2 = 1100W负载取用功率P = P3+ P4 + P5 = 1100W 两者平衡电源发出功率PE=1.5.2在图2中,已知I1= 3mA,I2 = 1mA.试确定电路元件3中的电流I3和其两端电压U3,并说明它是电源还是负载。

校验整个电路的功率是否平衡。

2[解] 首先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图2: 习题1.5.2图−I1 + I2 −I3= 0−3 + 1 −I3= 0可求得I3= −2mA, I3的实际方向与图中的参考方向相反。

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可得U3 = (30 + 10 ×103 ×3 ×10−3 )V = 60V 其次确定电源还是负载:1 从电压和电流的实际方向判定:电路元件380V元件30V元件电流I3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2从“+”端流出,故为电源;电流I1从“+”端流出,故为负载。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七版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七版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七版【篇一: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ic??ibie?ib?ic?(1??)ib?icib???ic?ib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等于某个电压时,ib和ube之间的关系。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

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ib,且ib随ube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ic随uce变化的关系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ib为某个值时,在不同的ib下,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

ib=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uce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此时,ic=?ib,ic与ib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

此时,ib=0,ic=iceo。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uce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ic虽然很大,但ic??ib。

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ic不受输入基极电流ib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例14.1 二极管电路如例14.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d=0.7v。

25610v(a)(b)d1(c)(d)例14.1图1图(a)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正偏压为2v,大于u=0.7v,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解:○d则输出电压u0=ua—ud=2v—0.7v=1.3v。

2图(b)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反偏压为-5v,小于u,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电路中电○d流为零,电阻r上的压降为零,则输出电压u0=-5v。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七版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七版

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七版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第七版【篇一:电工学(电子技术)课后答案秦曾煌】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ic??ibie?ib?ic?(1??)ibicibic?ib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等于某个电压时,ib和ube 之间的关系。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

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ib,且ib随ube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ic随uce变化的关系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ib为某个值时,在不同的ib下,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

ib=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uce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

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此时,ic=?ib,ic与ib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

此时,ib=0,ic=iceo。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uce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

此时,ic虽然很大,但ic??ib。

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ic不受输入基极电流ib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例14.1 二极管电路如例14.1图所示,试判断二极管是导通还是截止,并确定各电路的输出电压值。

设二极管导通电压ud=0.7v。

25610v(a)(b)d1(c)(d)例14.1图1图(a)电路中的二极管所加正偏压为2v,大于u=0.7v,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解:○d则输出电压u0=ua—ud=2v—0.7v=1.3v。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习题
2-1 图2-1所示的电路中,U S=1V,R1=1Ω,I S=2A.,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2W。

试求R的阻值。

2-2 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2-2所示网络中通过电阻R3支路的电流I3及理想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图中I S=2A,U S=2V,R1=3Ω,R2=R3=2Ω。

2-3 试用叠加原理重解题2-2.
2-4再用戴维宁定理求题2-2中I3。

2-5 图2-3所示电路中,已知U S1=6V,R1=2Ω,I S=5A,U S2=5V,R2=1Ω,求电流I。

2-6 图2-4所示电路中,U S1=30V,U S2=10V,U S3=20V,R1=5kΩ,R2=2kΩ,R3=10kΩ,I S=5mA。

求开关S在位置1和位置2两种情况下,电流I分别为多少?
2-7 图2-5所示电路中,已知U AB=0,试用叠加原理求U S的值。

2-8 电路如图2-6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流I。

2-9 电路如图2-7所示,试用叠加原理求电阻R4上电压U的表达式。

2-10电路如图2-8所示,已知R1=Ω,R2=R3=2Ω,U S=1V,欲使I=0,试用叠加原理确定电流源I S的值。

2-11 画出图2-9所示电路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2-12 图2-10所示的电路接线性负载时,U 的最大值和I的最大值分别是多少?
2-13 电路如图2-11所示,假定电压表的内阻无穷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

当开关S处于位置1时,电压表的读数为10V,当S处于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为5mA。

试问当S处于位置3SHI 4,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各为多少?
2-14 图2-12所示电路中,各电源的大小和方向均未知,只知每个电阻均为6Ω,又知当R=6Ω时,电流I=5A。

今欲使R支路电流I=3A,则R应该多大?
2-15 图2-13所示电路中,N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测得AB之间电压为9V,见图(a);若连接如图(b)所示,可测得电流I=1A。

现连接如图(c)所示形式,问电流I为多少?
2-16 电路如图2-14所示,已知R1=5Ω时获得的功率最大,试问电阻R是多大?
本章小结
1、支路电流法是分析和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适用于任何电路。

它是
以电路中的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列出电路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到各支路电流。

一般地,对于具有n个节点、b条支路的电路可列出(n-1)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和[b-(n-1)] 个独立的回路电压方程。

2、叠加原理是反映线性电路基本性质的一条重要定理,它可将多个电
源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电压和电流,分解为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压和电流的代数和。

某电源单独作用时,将其它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但电源内阻必须保留。

3、戴维宁定理适合于求解电路中某一条支路电压或电流的情况。

把待
求支路(或元件)单独划出来,剩下的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用一个电压源来等效替代。

此电压源中理想电压源的电压U S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内阻R0等于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均除去后所得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

对于待求元件不要求一定是线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