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合集下载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844年3月,马克思因受到恩格斯《德法年鉴》中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认为仅停留在哲学的研究上,还不是“针对原本,而是针对副本”的批判,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于是,马克思决定从经济事实出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经济学的著作。

1844年3月到8月,马克思写作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这本书写于巴黎,因而又称巴黎手稿。

原书名没有保留下来,现在的书名是1932年发表时苏联编者加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一个残缺不全的手稿,从马克思写的序言来看,《手稿》是马克思当时设想的一个庞大写作计划的一部分。

在《手稿》里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以布·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分子的主观唯心主义,并且表示要进一步批判布·鲍威尔为首的青年黑格尔的反动思潮;正在这时恩格斯于1844年9月到了巴黎第二次见到了马克思,这次会见他们发现两人的观点完全一致,并且从此开始了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无产阶级理论家的密切合作。

当时,两人一致认为,必须进一步批判青年黑格尔分子的反动思潮,马克思就终止了《手稿》的写作,和恩格斯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

同马克思的大部分早期著作一样,《手稿》当时未能发表。

1927年《手稿》部分译文第一次在《<神圣家族>的准备工作》这一标题下《马克思恩格斯文库》里发表。

l929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评论》杂志第1期上,在《关于共产主义和私有制的札记》和《关于需要、生产和分工的札记》的标题下发表了《手稿》的另一些片断。

1931年1月,迈尔在苏黎世的《红色评论社会主义月刊》上报导说:发现了马克思的一部早期著作,并且说是带有提要性质的手稿。

1932年由齐·朗兹胡特和迈尔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卡尔·马克思早期著作集》发表了《手稿》,但是仍然不全。

同年稍晚,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编辑出版的德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中,才第一次以现在的标题全文发表了这部《手稿》。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者:许亚文来源:《祖国》2016年第12期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劳动看作是人的本质,而工人作为劳动的主体,在异化过程中,创造出了异己的力量,来反抗人。

人的价值逐渐被异己的存在物支配。

关键词:私有制人的类本质劳动异化一、社会主体从抽象的人到具体的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劳动的工人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黑格尔主客体颠倒,认为主体是自我意识的主体。

马克思批评黑格尔把对象主体化,自我意识成为了人的本质特征。

而马克思认为历史是现实的历史,主体是现实的主体,现实的人。

马克思通过劳动来规定人,规定现实的主体的本质。

一方面,劳动是人的本质的自我确证。

劳动是人的一种类本质特征,通过劳动,人可以改造物质世界,这种实践方式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同时,劳动是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对象化的过程,是按照自身内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塑造自己的过程。

人不仅通过劳动确证了自身,而且还展开,创造和实现了自身。

因此,人的本质是劳动。

二、工人是劳动的主体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雇佣工人劳动,生产商品,满足人的需要。

社会物质生产是社会的基础,社会生产决定政治和思想。

工人创造出商品,本应属于他自己,但是这商品并不属于工人,而是属于雇佣劳动者的资本家。

工人生产的商品愈多,自己的存在价值越低。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人成为实现生产的手段。

人的目的性价值被迫下降到物的功能性价值序列上,目的沦为手段。

创造物的价值的劳动者本身也是廉价的。

无产阶级的普遍贫困化。

三、现实主体——人的异化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

类本质指人具有自由自觉的活动。

劳动本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由于为了生存下去,工人劳动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这时劳动只是一种手段。

人同人的异化,当工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

私有制是异化劳动的原因,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与劳动对象分离,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属于自己,成为产品的附庸。

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

马哲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义)

一、《手稿》写作的背景和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一)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总体线索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哲学上是青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是民主主义者。

这种思想架构在《莱茵报》时期接触现实问题时即已发生动摇。

在1843年《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研究中,他彻底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实现了第一次重大思想转变。

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哪些思想呢?1、自然决定的描述逻辑;2、人的类本质异化与复归的批判逻辑;这是青年马克思思想中隐性的支配性思想。

(二)写作手稿时的思想背景马克思是哲学专业出身,他之所以研究经济学,是因为受了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赫斯、蒲鲁东的影响。

《手稿》是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所作的批判。

其中的人本主义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三)《手稿》中的两条线索1、一条是明显的主导的人本主义的线索,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异化论的延伸和对赫斯经济异化思想的系统化。

【此时的马克思认为,人本学是国民经济学的秘密,劳动是资本的秘密,社会的人是货币的秘密。

】2、另外一条是隐蔽的不自觉的线索,即从经济现实出发的客观线索。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日】广涉松: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三个先验预设1、人未异化的本真存在;2、异化了的非本真存在;3、通过对异化的扬弃而恢复人的本真存在;马克思就是从上述劳动异化理论的预设出发,对现实的劳动的非人状况进行哲学—伦理学的批判。

二、关于《手稿》的创作时间、由来、结构、出版及其影响。

1、创作时间:1844年4月到8月。

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的。

2、由来:梁赞诺夫——马克思《巴黎笔记》照相版手稿——10个笔记本中有3个是相对对立的理论文本。

3、出版:1927年。

中文版:1957年。

4、传奇遭遇:最难解读、引用最多的解读;近期的2次重大解读(前苏联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解读、中国理论界“类哲学”和“实践人道主义”解读);《手稿》在80年代中国的反响(讨论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理论的第一次热潮)5、影响:西方——“新的福音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马克思的中心著作”,“概括了马克思的全部精神的唯一文献”亨·德曼:“新发现的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马克思认为经济异化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质活动即劳动的异化。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 述了四个方面:(1)人同劳动产品的异化;(2)人同劳动过程本身的异化;(3)人同人的类本质的异化; (4)人同人的异化。
14.现实中的人
马克思用语。指处于现实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人类个体。与“抽象的个人”相对。马克思以之 作为历史的现实前提。马克思认为,现实中的个人,即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 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个人。
9.杜林
(1)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家。 (2)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敌视马克思主义。
2 学而不厌
copyright©2013
诲人不倦
[Codeless-Space Studio]
无码空间工作室
(3)在哲学上,把庸俗唯物主义、康德的形而上学、孔德的实证论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拼凑成自相矛 盾的庞杂体系,企图以此代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经济学上,宣扬资产阶级 庸俗经济学,反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在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宣扬资产阶 级改良主义,反对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并鼓吹发现了新的“社会主义”体系和“最后的、终极的真理”。 (4)代表作《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国民经济学和经济学讲义》、《哲学教程》等。杜林理 论给当时的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混乱,为肃清影响,恩格斯写了《反杜林论》,对 杜林主义进行了批判。
12.平等
(1)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观念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它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平 等观念是历史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2)平等观念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对社会主义运动起了很大的鼓动作用。科学地确立平 等观念,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1、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


资产阶级的辩护士认为: 马克思始终停留于部分是思辨的、部分是人道主义 的异化观念的立场上,他既未客服黑格尔唯心主义 ,又未克服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异化这一概念源自拉丁字alination,包含异化、外 化、转让、疏远、受异己力量支配等义。马克思在 《手稿》里使用的Entfremdung一词,是从黑格尔 开始流行的,在《手稿》1957年中文版里,它被译 为“疏远化”。 马克思在《手稿》中使用这一概念主要为了揭示在 人类社会一定的发展阶段上,人的劳动创造物同人 相对立而成为统治人的敌对力量,特别是着重说明 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的劳动及其产品同工人的关系 ,以及非工人同工人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关系。 简言之,要揭示工人同非工人即资本家的关系。
(五)思想展开的逻辑线索

1.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并采用了它的语言和它的 规律。即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土地的互相分离,工 资、资本利润、地租的互相分离以及分工、竞争、交换价值 概念等作为前提,从资本主义经济事实中,看到了工人降低 为商品,成为商品人——异化的人,进而阐释了异化劳动理 论。 2.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结果竟然这样:作为前提的私有 财产不仅不是异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反而是劳动的外化、 异化成为私有财产的前提条件,只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更加剧 了人的异化状况。以致于私有财产的运动本身走向自己的反 面——共产主义。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出版了《哲学的贫困 》 (答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 和《 共产党 宣言》初次使他们的新世界观——唯物史观 得以问世。 如果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大发现, 那么在马克思后来的《资本论》及《经济学 手稿》(1857-1858)、(1861-1863)都在 于实证地论证它的正确性,并阐释剩余价值 理论。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解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讲解

(二)、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立场在《1844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中得到了理论论证。手稿揭示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异化,借助于异化劳 动理论,从哲学上证明了消除异化劳动、 扬弃私有财产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必 然性。
1、马克思批判了四种共产主义学说
1)圣西门、傅立叶的空想共产主义: 看到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但只看到了特殊形式,比如 农业劳动和工业劳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一、时代背景 二、内容简介 三、重要思想 四、意义与影响
一、时代背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 完成于1844年4~8月间,主要内容是马克思关于 古典经济学、共产主义和黑格尔著作的经济学哲 学笔记。《手稿》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重要 著作,但在马克思生前并未发表,直到1932年在 苏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才首次公诸于 世,并由此引发了西方思想界长达几十年的 “《手稿》热”。
于是便出现这样的情况,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 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
第二,劳动本身对劳动者的异化,即自我异化。
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本应是人的内在本质。但在 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并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劳动 成为一种强制性和被迫性的活动。劳动不属于劳动者自己, 而是属于别人。劳动成为一种对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劳 动的异化即是人的自我异化。
3)共产主义是人本身的解放,不只是单纯的物的占有,只有 人和人的活动的解放,才会有人对对象世界的真正占有。
4)共产主义在理论形态上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和谐统一。
(三)、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
在手稿中,马克思吸取了L.费尔巴哈哲学的积极成果,从唯 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但充分肯定了 他的辩证法的巨大意义。

第二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第二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出卖自 己的劳动,劳动成为商品,成为与人的本质相分离的东 西。
“其实,分工和私有制是相等的表达方式,对同一件事 情,一个是就活动而言,另一个是就活动的产品而言。”
“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 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资本家没有工人比工人没 有资本家活得长久。资本家的联合是常见的和有 效的,工人的联合则遭到禁止并会给他们招来恶 果。此外,土地所有者和货币资本家还可以把产 业收益加到自己的收入里去,而劳动者则除了劳 动所得以外既无地租,也无资本利息。所以,劳 动者间的竞争是很激烈的。从而,资本、地产和 劳动三者的分离,只有对劳动者说来才是必然的、 本质的、有害的分离。资本和地产可以不必安于 这种分离,而劳动者的劳动则不能摆脱这种分 离。”
第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
——对当代世界的批判决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 是一个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现实问题。
二、发表过程
二十世纪早期,前苏联专家梁赞诺夫在阅读马克思 《巴黎笔记》手稿的照像版文本中,发现了其中三个 笔记本的独立价值,这就是《1844年手稿》。
1927年,这一文本济学哲学手稿》 选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称《巴黎手稿》, 是马克思流亡巴黎时于1844年5月至8月写成的。
《手稿》自1932年首次发表以来,至今已近八十年了。 在这段时间内,它经历了具有传奇色彩的遭遇,也承 担了不少重大的历史角色。时至今日,它仍然是马克 思主义文献中最难解读、被引用最多的文献之一。
“因此,对劳动者说来,资本、地租和劳动三者的分 离是致命的。”
“最低的和唯一必要的工资额就是劳动者在他劳动期 间的生活费用加上为使劳动种族不致死绝而额外给他 的聊足赡养家族的费用。按照斯密的意见,通常的工 资是适合于‘光杆的人’、亦即适合于畜类生活水平 的最低工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 上述评价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演进及其反映 他们思想历程的著作得到说明:
❖ 1841博士论文:《德莫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臂鸠鲁的自 然哲学的差异》(主张: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是 黑格尔主义者)
❖ 1842-1843《莱茵报》期间,开始关注现实问题,如《评普 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强 调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有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诉求,但 仍然把哲学看成世界发展的动力。同年,马克思在《德法年 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 言》。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而恩 格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成为恩格斯向唯物主 义者转变的重要原因。
学时,最后一周考试,每位老师至少出一道题),哲 学与政治经济学一张卷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 教学安排 ❖ 一、基本信息介绍 ❖ 二、主要内容阐释 ❖ 三、答疑
一、基本信息介绍
❖ (一)文本来源:是马克思原来打算写的《政治 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草稿。
❖ (二)写作时间:1884年4——8月。 ❖ (三)发表时间:1932年全文发表在《马克思
❖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出版了《哲学的贫困 》 (答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 和《 共产党 宣言》初次使他们的新世界观——唯物史观 得以问世。
❖ 如果说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大发现, 那么在马克思后来的《资本论》及《经济学 手稿》(1857-1858)、(1861-1863)都在 于实证地论证它的正确性,并阐释剩余价值 理论。
❖ 1844年的《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开始进到市 民社会的经济生活研究,有了对实证科学的反思向 度,批判改造黑格尔哲学,但此时又深受费尔巴哈 的影响,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唯物史观。用异 化劳动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共产主义的实现,仍 然有思辨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未发表,1932年在苏 手稿》在马克思生前未发表, 年在苏
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联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第一次全 文发表。 文发表。
♦ 二、为什么要学习 《手稿》? 手稿》 ♦ 《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有重大价值。手 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有重大价值。 发表面世以后, 稿》发表面世以后,对如何解读马克思主义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1、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而不是前苏联所 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
说的共产主义。持此观点有卢卡奇的《历史 说的共产主义。持此观点有卢卡奇的《 与阶级意识》 与阶级意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 后来的戈尔巴乔夫。 义、后来的戈尔巴乔夫。
♦ 2、西方马克思学认为,《手稿》是马克思主 西方马克思学认为, 手稿》
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 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并作为一种异 己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己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
♦ 如基督教的偶像崇拜,货币拜物教、商品拜物 如基督教的偶像崇拜,货币拜物教、
教等 。
♦ 异化的历史追溯 ♦ 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 理想国》 ♦ 霍布斯:《利维坦》 霍布斯: 利维坦》 ♦ 卢梭:《社会契约论》 卢梭: 社会契约论》 ♦ 费希特:“自我设定非我” 费希特: 自我设定非我” ♦ 黑格尔:“绝对理念” 黑格尔: 绝对理念” ♦ 赫斯:金钱异化 赫斯:
♦ 3、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存在三方面
的缺陷: 的缺陷:
♦ 第一,尽管赋予了人的类本质以劳动的内涵, 第一,尽管赋予了人的类本质以劳动的内涵,
但异化劳动理论本身还是以人的一种理想状 态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 态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本质上还没有摆 脱人本主义的束缚,抽象的东西仍然是马克 脱人本主义的束缚, 思理论的主体。 思理论的主体。
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其扬弃的过程,把人 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及其扬弃的过程, 类的解放理解为异化的消除、 类的解放理解为异化的消除、人向自己的 类本质的复归, 类本质的复归,这样的理解显然和历史唯 物主义的结论还有很大的差距。 物主义的结论还有很大的差距。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手稿》在马克思 怎样理解《手稿》
♦ 2、从当时理论界在异化问题上的思想水平
来看, 来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深度也 是很突出的。 是很突出的。
♦ 霍布斯、卢梭(权利转让、让渡) 霍布斯、卢梭(权利转让、让渡) ♦ 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外化、异化) 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外化、异化) ♦ 费尔巴哈(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费尔巴哈(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 赫斯(金钱异化) 赫斯(金钱异化)
观点,阐述了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 观点,阐述了剖析黑格尔哲学的必要性(第4 段)。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 异化:人们生产的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 异化:
为统治和支配人们自己的外在力量。 为统治和支配人们自己的外在力量。
♦ (哲学规定:主体在自身的发展中,由于自身 哲学规定:主体在自身的发展中,
♦ 谭培文: 谭培文: ♦ 《物化观与马克思问题域逻辑转换》 物化观与马克思问题域逻辑转换》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 年第2
♦ 在这一部分,马克思全面论述了异化劳动 在这一部分,
问题。 76个自然段,分三个问题。 问题。共76个自然段,分三个问题。 个自然段
马克思是指人的社会性。 马克思是指人的社会性。
♦ 29段: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性。 29段 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的类特性。
♦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有的人认为,美是令人愉悦的感性形象。 有的人认为,美是令人愉悦的感性形象。 ♦ 在马克思看来,美是具体形象或实践活动引 在马克思看来,
♦ 2、阐述异化劳动的表现。(第5-65段) 65段 ♦ 第一,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第一,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第5-18段) 18段
♦ 什么是对象化劳动?(第8段) 什么是对象化劳动?
即一般劳动,它指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占有, 即一般劳动,它指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占有,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对其研究涉及 的是生产力。 的是生产力。
义发展的高峰。 义发展的高峰。
♦ 3、两个马克思的理论。 两个马克思的理论。 ♦ 法国的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提出:马克 法国的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提出:
思应该区分为前意识形态时期和科学时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代表), ),在 (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代表),在 两个时期之间有一个“断裂” 两个时期之间有一个“断裂”。这就是著名 断裂论” 的 “断裂论”。
前提,这就是著名的劳动价值的理论。 前提,这就是著名的劳动价值的理论。 ♦ 但是 ,在分配论中,又以私有财产为前提。 在分配论中,又以私有财产为前提。
♦ 重农学派、重商学派研究经济的方法是经验 重农学派、
的方法。 的方法。
♦ 斯密:《国富论》、《道德情操论》 斯密: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 斯密研究经济的方法:从经验上升为抽象 斯密研究经济的方法: ♦ 从此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从此经济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正式出现。
♦ 三、《手稿》所涉及的内容 手稿》 ♦ 对哲学 、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经济学、政治学、法学、
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 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马 克思主义美学等的研究有重要的学术 价值。 价值。
♦ 序言 ♦ 《序言》主要论述了写作的主旨、方 序言》主要论述了写作的主旨、
法和本书的哲学基础,共四个自然段, 法和本书的哲学基础,共四个自然段, 分为四个问题。 分为四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选编与导读》 选编与导读》
(一)
主编 谭培文 陈新夏 吕世荣 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人民出版社


一、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 作?
1、学历学位教育的基本要求。 、学历学位教育的基本要求。 2、进行研究的基本功。 、进行研究的基本功。 3、长远发展的需要。 、长远发展的需要。
从起源看,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后果; 从起源看,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必然后果; 从既成状态上看,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从既成状态上看,二者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 3、论述异化劳动理论的意义。 论述异化劳动理论的意义。
(第66-74段) 66-74段
♦ 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评价
♦ 1、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异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来看,
动。
♦ 人与动物的活动有 个方面的不同: 人与动物的活动有5个方面的不同 个方面的不同: ♦ 全面与片面; 全面与片面; ♦ 动物受肉体需要 支配,人不是; 支配,人不是; ♦ 动物只生产自身,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动物只生产自身,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 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人则自由 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 地对待他的产品; 地对待他的产品; ♦ 动物按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 而人则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生产。 造,而人则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生产。
♦ 1、说明写作计划的变动情况和本文的指导思
想(第1段)。
♦ 2、说明研究经济学的方法,是经验的而不是 说明研究经济学的方法,
思辨的( 思辨的(第2段)。
♦ 3、说明写作本文参考的选择和哲学基础是费
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 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第3段)。
♦ 4、批判鲍威尔等青年黑格尔分子的唯心主义
♦ 什么是异化劳动? 什么是异化劳动?
即特殊形式的劳动, 即特殊形式的劳动,对其研究涉及的是生产 关系。 关系。
♦ 第二,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 第二,劳动者同他的劳动活动的异化。
(第19-24段) 19-24段
♦ 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结果上,而且表 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结果上,
现在生产行为中。 现在生产行为中。
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思想成熟过程的 一个重要标志,这表明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开 一个重要标志, 始涉及到现实的经济生活领域, 始涉及到现实的经济生活领域,为其以后的 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异化劳动理论也显示出马克思对费尔巴 哈人本主义哲学观的一定程度上的克服和超 越。
♦ 1 、 揭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 , 提出 揭示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
经济学研究的任务。(第1-4段) 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 国民经济学: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 国民经济学:以亚当•
治经济学。 治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的两个前提: 国民经济学的两个前提: ♦ 在生产论,首次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生产的 在生产论,
♦ 第四,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 第四,劳动中人与人的关系的异化。
(第37-51段) 37-51段
♦ 马克思还分析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 马克思还分析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
(第52-65段) 52-65段
♦ 他认为,异化劳动同私有制有内在的联系。 他认为,异化劳动同私有制有内在的联系。
起人们的愉悦。 起人们的愉悦。美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观和 客观的统一。 客观的统一。
♦ 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 人通过实践活动实现主体和客体的互动和感
受到主体和客体的协调与和谐。 受到主体和客体的协调与和谐。
♦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第31段) 段 ♦ 人的美的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
♦ 第二,异化劳动理论把私有制社会的基本 第二,
矛盾理解为理想劳动和异化劳动的矛盾, 矛盾理解为理想劳动和异化劳动的矛盾, 还没有深入到私有制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内 在矛盾的层次,这表明异化劳动理论对社 在矛盾的层次, 会结构的分析还不是科学的。 会结构的分析还不是科学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