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活动中如何预防被毒蛇咬伤及急救措施
如何避免在野外求生中被毒蛇咬伤?

如何避免在野外求生中被毒蛇咬伤?野外求生中,遇到毒蛇咬伤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许多人因毒蛇咬伤而丧命,因此在野外活动中,如何避免被毒蛇咬伤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如何避免在野外中被毒蛇咬伤的相关知识,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I. 熟知毒蛇的习性和特征毒蛇是在野外活动中可能遇到的危险生物之一。
因此在外出前,应该了解周围的环境和常见的毒蛇品种。
毒蛇一般会在白天躲藏在遮蔽物下休息,而晚上则会活动。
此外,毒蛇通常的特征有头部稍微扁平、腹部或背部有花纹或斑点等。
如果遇到不知名的蛇类,需尽早确认并避免靠近,避免引发危险。
II. 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在野外活动中,穿戴对应的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减少被毒蛇咬伤的概率。
穿戴长袖衣、长裤以及戴帽子等可以有效避免被蛇咬伤的皮肤接触,穿戴靴子则可以防止被蛇咬到足部。
此外,手套也是很必要的,因为毒蛇有时会使用牙齿咬人。
III. 注意察觉蛇类的存在在野外活动中,尤其是在蛇类出没频繁的地区,一定要特别留心周围情况。
当你注意到一些蛇类存在的迹象时,如蛇的声音(摩擦声、抽吸声等)、蛇体上的移动等,必须保持警惕,及时远离,防止被咬伤。
IV. 慎用外来食品在野外活动中,对于外来食品一定要非常谨慎,尤其是存在毒蛇的地区。
因为食物味道可以引来蛇类,长时间保持食品的气味也会吸引蛇类前来。
因此,远离开架的外来食品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V. 合理的应急处理方式如果不幸被毒蛇咬伤了,一定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在此之前,一定要保持冷静,并且不要采取妄自尝试,比如口服酒精、吸出毒液这类不可取的做法。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紧急拆解打结,将患处以下肢释放,尽快去医院进行后续治疗。
结语在野外活动中,避免被毒蛇咬伤的关键是预防。
穿着合适的防护装备,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与迹象,以及避免吸引蛇类的食物气味,这些都是较为常用的避免被毒蛇咬伤的方法。
如果不幸被咬伤了,则需要保持冷静,合理应对,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避免毒蛇咬伤需要我们在野外活动中保持警觉、谨慎而细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我们的野外生活。
如何在野外生存中避免蛇咬?

如何在野外生存中避免蛇咬?野外生存是一项让人充满探险和挑战的活动。
但是,与野外生存有关的危险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其中,蛇咬是野外生存中的风险之一,如何避免蛇咬已经成为了野外生存的必修课。
下面,我们将会为大家讲述如何在野外生存中避免蛇咬。
1. 穿着合适的衣服和鞋子穿着合适的衣服和鞋子可以提供更好的保护。
在野外生存中,应该选择穿着厚实、柔软并保暖的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较能够隔绝蛇的毒牙。
鞋子应该是防水、防滑、重底并覆盖了脚和脚踝的区域。
这样可以防止蛇咬到脚或者脚踝,确保自己的安全。
2. 避免擅自进入蛇的栖息地蛇的栖息地包括草丛、山洞、岩石和石缝等地方。
在野外生存中,应该尽可能避免擅自进入蛇的栖息地区域。
如果不得不通过这些地方的话,那么要尽可能让自己发出噪音。
因为噪音可以让蛇意识到你的存在,从而尽可能地避免蛇咬。
3. 使用特定避蛇装备在野外生存中,使用特定的避蛇装备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避蛇装备包括着装和装备两个部分。
着装方面,可以选择穿着草绿色或者土黄色的服装,这样可以更好地与野外环境融为一体,减少被蛇攻击的风险。
装备方面,可以选择使用避蛇扫、避蛇棍,甚至使用精通避蛇的专业工具,如避蛇手套、避蛇药膏、避蛇射针等。
4. 不要靠近未知的地方在野外生存中,应该避免靠近未知的地方。
如果你不知道某个区域是否存在危险,那么就不要去接近,这是避免蛇咬的一种有效方式。
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和蛇接触的机会,避免被蛇咬伤。
5. 保持警觉并听从指导在野外生存中,要时刻保持警惕,并听从指导。
当你在野外生存的时候,一旦发现有蛇出现,应该立即采取行动,离开出现蛇的区域,确保自己的安全。
另外,在野外生存前,最好多听听野外生存的经验者的建议和指导,并且在野外生存过程中也经常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避免蛇咬的能力。
综上所述,野外生存是一项充满挑战的活动,但也存在不少风险。
如何避免蛇咬就成为了野外生存中最为关键和必要的内容之一。
蛇咬伤应急处理流程与预防措施

蛇咬伤应急处理流程与预防措施蛇咬伤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突发事件,对于受伤者来说可能造成生命威胁。
正确的应急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减少患者的伤害并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蛇咬伤的应急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
一、蛇咬伤的应急处理流程1. 保持冷静并迅速评估:在发现蛇咬伤事故后,受伤者和目击者应保持冷静。
首先,评估伤口的程度和出血情况。
如果大量出血,请立即止血。
2. 紧急求助:在评估伤口后,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号码,告知医护人员蛇咬伤事故的发生,并提供所在的具体位置。
3. 创面处理:在等待医护人员的到达之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急救处理,如用干净的纱布或清洁布覆盖伤口,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伤口。
4. 休息和安抚:蛇咬伤事故可能导致患者紧张和焦虑。
与此同时,鼓励伤者保持休息状态,平静情绪,并且让伤者静卧,尽可能减少活动。
5. 病史告知: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被咬蛇的种类以及是否已经进行抗蛇毒血清的注射。
这些信息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决策十分重要。
6. 不要尝试用口吸毒:一些人错误地认为用口吸出蛇毒有助于减轻伤者的伤害,但这实际上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尤其不要尝试吸出蛇毒后再吐到伤口上,这种行为可能导致二次感染。
7. 不要使用冷敷: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用冷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但事实上,冷敷可能导致毒液的扩散。
因此,不要使用冷敷来处理蛇咬伤。
二、蛇咬伤的预防措施1. 注意环境:在户外活动时,特别是在蛇类出没的地区,应该关注周围环境。
避免走入高草丛、岩石堆或可能藏有蛇类的地方。
2. 穿戴适当:穿戴长袖长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以防止蛇类咬伤。
此外,穿戴合适的靴子或鞋子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3. 注意行进方式:在山区或丛林中行进时,遵循主要道路,并尽量避免抓住树木或其他可能可能藏有蛇类的物体。
4. 打扫环境:在家庭或工作场所,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干净。
不要让垃圾、落叶或其他可能成为蛇类栖息地的物品囤积。
5. 警惕蛇类:如果在户外看到蛇,要保持冷静,并迅速离开蛇的活动范围。
蛇咬伤健康教育

蛇咬伤健康教育蛇咬伤是一种常见但危(wei)险的伤害情况,需要及时的处理和适当的健康教育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蛇咬伤的处理方法、预防措施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
一、蛇咬伤的处理方法1. 快速脱离蛇咬区域:当遭遇蛇咬伤时,首先要迅速离开蛇的攻击范围,以避免再次受伤。
2.保持镇静:蛇咬伤后,患者需要保持镇静,避免过度运动,以减少毒液的扩散速度。
3. 伤口处理:用干净的纱布或者衣物覆盖伤口,用力按压伤口,以减缓毒液的扩散。
切勿使用吸出毒液的方法,因为这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感染。
4. 就近就医:蛇咬伤后,应尽快就近就医,特别是到有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医生会根据蛇的种类、咬伤部位和伤口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蛇咬伤的预防措施1. 了解当地的蛇种:不同地区的蛇种不同,了解当地的蛇种可以匡助人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 注意行走环境:在蛇多活动的地区,人们应注意行走环境,避免踩踏到蛇或者进入蛇的巢穴。
3. 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在蛇多活动的地区,人们应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长袖衣物、长裤和高筒靴,以减少蛇咬伤的风险。
4. 避免惊扰蛇类:蛇普通不主动攻击人类,但当人们惊扰到蛇时,蛇可能会进行自卫反击。
因此,人们应该避免惊扰蛇类,特别是在野外活动中。
三、蛇咬伤的健康教育内容1. 蛇咬伤的紧急处理知识:教育公众如何在蛇咬伤发生时迅速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迅速脱离蛇咬区域、保持镇静、处理伤口等。
2. 蛇咬伤的就医指南:向公众介绍蛇咬伤后就医的重要性,以及就医时的注意事项,如就近就医、寻觅有经验的医生等。
3. 蛇咬伤的预防知识:向公众普及蛇咬伤的预防措施,如了解当地的蛇种、注意行走环境、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等。
4. 急救培训和技能:组织急救培训和技能的培训课程,使公众能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蛇咬伤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5. 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如海报、宣传册、宣传视频等,向公众宣传蛇咬伤的预防和处理知识,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
防毒蛇咬伤及急救方法

防毒蛇咬伤及急救方法概述:蛇咬伤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急救情况。
在野外活动或接触野生动物时,了解防毒蛇咬伤的预防和急救方法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毒蛇咬伤的方法以及急救措施。
防毒蛇咬伤的预防措施:1. 穿着适当的防护装备:在野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衬衫、长裤和高筒靴,以减少蛇咬的机会。
2. 注意观察:在进入潜在蛇类栖息地之前,应该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寻找蛇类的迹象,如蛇皮、蛇洞等。
3. 谨慎行动:在野外行走时,要小心谨慎,避免踩踏蛇类或使其感到威胁。
4. 避免使用手探进洞穴或石堆:蛇类常常在洞穴或石堆中休息,因此应避免用手直接探索这些地方。
5. 学习识别蛇类:了解当地常见的毒蛇种类和特征,以便在遭遇蛇咬时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蛇咬伤的急救措施:1. 保持冷静:在遭遇蛇咬时,要保持冷静,尽量减少活动,以防止毒液迅速扩散。
2. 立即求救:尽快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或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可以开始进行急救措施。
3. 保持休息:让受伤者保持平卧位,尽量减少运动,以延缓毒液的扩散。
4. 清洁伤口:用温水和肥皂轻轻清洗伤口,以防止感染。
5. 松紧带:如果有条件,可以用松紧带(宽度约为2-4厘米)将伤口以上的部位松紧带扎紧,但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切勿使用吸毒器:不建议使用吸毒器吸出毒液,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组织损伤。
7. 避免创口处理:不要试图切开或吸出伤口,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感染或出血。
8. 避免冰敷:不要使用冰敷,因为冰敷可能导致血液循环减慢,从而加速毒液的扩散。
9. 避免服用药物:不要随意服用止痛药或其他药物,因为这可能会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产生干扰。
就医后的处理:1. 医生评估:一旦到达医院,医生会评估伤口情况,并根据蛇咬的种类和毒液的量来决定是否需要抗蛇毒血清。
2. 抗蛇毒血清治疗:如果医生认为需要,会立即给予抗蛇毒血清治疗。
抗蛇毒血清可以中和蛇毒,减轻伤者的症状和并发症。
防蛇虫咬伤安全知识

防蛇虫咬伤安全知识在户外活动或农村地区,蛇虫是我们可能会遇到的危险生物之一。
一旦被蛇虫咬伤,后果可能会很严重。
因此,了解如何预防蛇虫咬伤,以及如何应对咬伤事件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防范蛇虫咬伤的安全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注意穿着在户外活动时,穿着应该尽量避免裸露皮肤。
长袖衣服、长裤、高跟鞋或登山鞋都是不错的选择,可以有效减少蛇虫咬伤的机会。
另外,穿着深色衣物也能减少蛇虫的注意力,降低咬伤的可能性。
2. 警惕环境在草丛、灌木丛、石头堆等潜伏蛇虫的地方,应该特别小心。
走路时要尽量避免踩踏灌木丛或草丛,以免惊动蛇虫。
在野外露营或徒步时,最好选择平坦开阔的道路,减少蛇虫出没的可能性。
3. 注意观察在户外活动时,要时刻保持警惕,留意周围环境。
如果发现有蛇虫或蛇虫的踪迹,应立即远离,并通知其他人注意。
不要试图靠近或捕捉蛇虫,以免引发袭击。
4. 避免惊慌如果不幸被蛇虫咬伤了,切记不要惊慌。
首先要稳定情绪,然后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将被咬部位固定在心脏位置以上,避免血液过快流动。
切勿用刀刀割伤咬伤部位,也不要吸血。
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5. 注意观察被蛇虫咬伤后,要密切观察咬伤部位的症状变化。
如果出现剧烈疼痛、肿胀、溃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咬伤情况进行相应处理,避免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预防蛇虫咬伤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高警惕,正确穿着,注意观察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蛇虫咬伤的风险。
同时,被咬伤后要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做好处理,才能有效应对蛇虫咬伤事件。
希望大家都能在户外活动中保持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以医生建议为准】。
野外活动中如何预防被毒蛇咬伤及急救措施

一、药品和器材准备:1、蛇咬伤急救盒(强烈推荐)由广西中医骨伤科学院附属中草药厂生产,备有消毒的注射器、注射针头、胰蛋白酶、2%普鲁卡因、蛇伤药、扩创伤口用的刀片和止血带等。
2、南通蛇药片(即我们通常用的季得胜蛇药),主治蝮蛇及血循毒类蛇咬伤。
第 1 次20 片,先将药片捣碎,用米酒50 毫升(不能喝酒的患者,酒量可酌减)加适量开水,调匀内服;以后每次服10 片,每6 小时1 次,服至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消失、患肢肿胀消退时,便可住手服药。
3、广东蛇药(广东制药厂),主治银环蛇、眼镜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金环蛇和海蛇等毒蛇咬伤。
轻、中型病人,第1 次服14-20 片,以后每小时服7- 14 片,病情好转后改为1 天4 次,每次7 片。
重危病人第1 次20 片。
4、广西蛇药片(荔浦制药厂),主治各种毒蛇咬伤,对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等咬伤疗效更佳。
第1 次15 片,以后每3-4 小时服1 次,每次10 片,连服3-4 天,危重病人可适当增加用量。
5、上海蛇药(上海制药厂),主治蝮蛇、五步蛇、竹叶青咬伤,也可治疗眼镜蛇、银环蛇、蝰蛇等毒蛇咬伤。
第1 次服10 片,以后每4 小时服5 片,病情减轻后可改为每6 小时服5 片,普通疗程为3-5 天。
6、蛇伤解毒片,主治华南地区常见的各种毒蛇咬伤。
片剂第1 次服20 片(12 克),以后每次7 片,每小时1 次。
7、福建蛇药(福建制药厂),主治各种毒蛇咬伤。
第1 次为100-200 毫克,病情重者可增加至300-400 毫克,以后每3-4 小时服1 次。
病情减轻后,每次改为50 毫克,每天3-4 次,普通疗程为3-5 天。
服药后会产生轻度腹痛,肠鸣加强和轻度腹泻,有腹泻时用药量酌减。
8、其他药品:高锰酸钾、雄黄;“雄黄蒜泥丸”:独头大蒜2 瓣,雄黄粉10 克,将大蒜去皮后与雄黄同捣烂和成丸;“雄黄煤子”:雄黄三钱,白砒一钱,潮脑三钱,冰片五分,研为细末,用纸卷药,搓成煤子。
蛇咬伤健康教育

蛇咬伤健康教育蛇咬伤是一种常见的紧急情况,需要及时的处理和救治。
本文将详细介绍蛇咬伤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
一、蛇咬伤的预防1.了解当地蛇类情况:不同地区的蛇种不同,了解当地的蛇类情况有助于预防蛇咬伤。
可以向当地的卫生部门或野生动物保护机构咨询相关信息。
2.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整洁,避免蛇类栖息的地方,如杂草丛生的地方、垃圾堆积的地方等。
3.穿戴适当的服装:在户外活动时,穿戴长袖长裤,尽量避免暴露皮肤,减少被蛇咬伤的风险。
4.小心触碰:在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在高风险地区,要小心触碰植物、石头等可能隐藏蛇类的物体。
5.避免惊扰蛇类:蛇类一般不主动攻击,它们只会在受到惊扰或感到威胁时才会咬人。
因此,在野外活动中,要尽量避免惊扰蛇类,保持安静。
二、蛇咬伤的应急处理1.安全第一:蛇咬伤后,首先要确保自己的安全,迅速离开蛇的附近,避免再次被咬。
2.保持镇静:蛇咬伤后,要保持镇静,尽量控制情绪,不要慌张。
过度的恐慌和紧张会加速毒液的扩散。
3.拨打急救电话:蛇咬伤属于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告知自己的情况和所在位置。
4.伤口处理:将被咬的部位垫高,用清水冲洗伤口,但不要用力挤压伤口,以免加速毒液的扩散。
不要使用刀子切开伤口,也不要吸吮伤口。
5.不要使用传统方法:不要使用传统方法,如绑紧带子、咬伤处吸毒等,这些方法可能会加重伤情。
6.观察症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观察被咬部位的症状变化,如肿胀、疼痛、出血等。
7.提供相关信息:在急救人员到达后,向他们提供相关信息,如被咬的蛇的特征、咬伤时间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处理伤情。
三、蛇咬伤的健康教育知识1.不要自行处理:蛇咬伤是一种严重的伤情,不要自行处理,应及时寻求医疗救治。
2.不要随意捕杀蛇类:蛇类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要随意捕杀蛇类,应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
3.了解急救知识: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特别是蛇咬伤的应急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活动中如何预防被毒蛇咬伤及急救措施一、药品和器材准备:1、蛇咬伤急救盒(强烈推荐)由广西中医骨伤科学院附属中草药厂生产,备有消毒的注射器、注射针头、胰蛋白酶、2%普鲁卡因、蛇伤药、扩创伤口用的刀片和止血带等。
2、南通蛇药片(即我们通常用的季得胜蛇药),主治蝮蛇及血循毒类蛇咬伤。
第1次20片,先将药片捣碎,用米酒50毫升(不能喝酒的患者,酒量可酌减)加适量开水,调匀内服;以后每次服10片,每6小时1次,服至患者全身中毒症状消失、患肢肿胀消退时,便可停止服药。
3、广东蛇药(广东制药厂),主治银环蛇、眼镜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金环蛇和海蛇等毒蛇咬伤。
轻、中型病人,第1次服14-20片,以后每小时服7-14片,病情好转后改为1天4次,每次7片。
重危病人第1次20片。
4、广西蛇药片(荔浦制药厂),主治各种毒蛇咬伤,对眼镜蛇、竹叶青、银环蛇等咬伤疗效更佳。
第1次15片,以后每3-4小时服1次,每次10片,连服3-4天,危重病人可适当增加用量。
5、上海蛇药(上海制药厂),主治蝮蛇、五步蛇、竹叶青咬伤,也可治疗眼镜蛇、银环蛇、蝰蛇等毒蛇咬伤。
第1次服10片,以后每4小时服5片,病情减轻后可改为每6小时服5片,一般疗程为3-5天。
6、蛇伤解毒片,主治华南地区常见的各种毒蛇咬伤。
片剂第1次服20片(12克),以后每次7片,每小时1次。
7、福建蛇药(福建制药厂),主治各种毒蛇咬伤。
第1次为100-200毫克,病情重者可增加至300-400毫克,以后每3-4小时服1次。
病情减轻后,每次改为50毫克,每天3-4次,一般疗程为3-5天。
服药后会产生轻度腹痛,肠鸣加强和轻度腹泻,有腹泻时用药量酌减。
8、其他药品:高锰酸钾、雄黄;“雄黄蒜泥丸”:独头大蒜2瓣,雄黄粉10克,将大蒜去皮后与雄黄同捣烂和成丸;“雄黄煤子”:雄黄三钱,白砒一钱,潮脑三钱,冰片五分,研为细末,用纸卷药,搓成煤子。
二、预防工作取少量雄黄烧烟,以熏衣服、裤子和鞋袜;将“雄黄蒜泥丸”藏于衣裤口袋中。
(蛇嗅觉灵敏,喜腥味而恶芳香气味,身上带有芳香浓郁气味的药物可以驱蛇。
)在行进途中可用登山杖、树棍不断打击地面、草丛、树干,所谓打草惊蛇,以利于虫蛇回避。
(蛇对于从地面传来的震动很敏感,但听觉十分迟钝,不能接受空气传导来的声波,高声说话对驱蛇无效。
)穿上高腰鞋、长裤,必要时绷紧裤脚;进入丛林时,头戴斗笠或草帽。
蛇粪有股特殊的腥臭味,如果嗅到特殊的腥臭味,要注意附近可能有蛇。
三、遇到毒蛇蛇的视力很微弱,只能对较近的物体看得清楚,1米以外的物体很难看见;视觉不敏锐,对于静止的物体更是视而不见,只能辨认距离很近的活动的物体。
遇到毒蛇后保持静止。
遇到毒蛇追人,千万不要沿直线逃跑,可采取“之”字形路线跑开,蛇的肺活量较小,爬行一段路程后,就会觉得力不从心;也可以站在原地不动,面向着毒蛇,注视它的来势,向左右躲避。
蛇的椎体活动受到一定角度的限制,不能转折掉头,设法躲到蛇的后面。
可能的情况下,用登山杖或木棍向毒蛇头部猛击。
遇到毒蛇见灯(火)光追来,迅速熄灭头灯、电筒,将火把扔掉。
如果有雄黄水,可以向蛇身喷洒,蛇就发软乏力,行动缓慢。
注意:五步蛇对红外线特别敏感;眼镜王蛇体大凶猛,会主动袭击人,且咬人时死咬不放,伤后死亡率很高。
四、被咬之后的急救急救是治疗蛇伤的重要关键之一。
1972年以来,全国蛇伤工作者对蛇伤的局部紧急处理有了一致的看法,认为应按下面介绍的方法步骤进行处理:1、结扎被咬伤后,立即令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安静。
停止伤肢的活动,将伤肢置于最低位置,及时(争取在2-3分钟内)用橡皮带或草绳、布条、藤类等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约10厘米或距离伤口上一个关节的相应部位进行结扎。
结扎的程度要求仅能阻断淋巴、静脉血的回流,又不妨碍动脉血的供应。
结扎后每30分钟松解1次,每次松2-3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造成组织坏死。
一般在服用有效蛇药3小时后,或注射结晶胰蛋白酶或抗蛇毒血清后,即可将结扎解除。
如被咬伤时间超过12小时者,也可以不结扎。
2.冲洗结扎后可用自来水、河水、井水、肥皂水,最好能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冲洗伤口周围的皮肤。
目的是将粘附在伤口周围的毒液破坏及冲洗掉,从而达到减轻蛇毒中毒的目的。
3、快速诊断未看见蛇时,要注意排除蜈蚣、蝎子和黄蜂等咬伤或螫伤的可能。
被毒蛇咬伤的伤口,局部常见到两个明显的毒牙痕,如被连续咬两口,可见到4个牙痕,有时也可见到1-3个毒牙痕。
在毒牙痕的近旁有时可见2个小牙痕,也可能出现1-3个小牙痕。
并有局部及全身中毒表现。
系非毒蛇咬伤,伤口有四行或二行锯齿状浅表而细小的牙痕;局部仅出现轻微的疼痛或有少许出血,但很快会自然消失,无全身中毒症状。
4、切开、冲洗、挤压排毒局部消毒后,将可能断留在伤口内的毒牙清除,然后利用利器(如小刀等)沿牙痕作“一”字形纵切口或十字形切开,长约1-1.5厘米,其深度以达到皮肤下为止,要避开静脉。
亦可配合用拔火罐等负压方法吸毒(可用蛇毒排空器),再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5%依地酸钠、双氧水等,边冲洗边从伤肢的近心端向伤口方向及周围反复轻柔挤压,促使毒液从伤口排出体外。
冲洗及挤压排毒须持续20-30分钟,冲洗后,伤口处要用七层消毒纱布覆盖,进行湿润,并将伤肢继续置于低位,有利于毒液继续流出。
周围实在没有水,可用人尿代替,但不可用酒精或酒冲洗伤口。
但如遇五步蛇、蝰蛇咬伤或咬伤后继续流血者一般不宜切开伤口,以防止出血不止。
5、烧灼伤口,破坏蛇毒切开、冲洗后,每次用火柴6-8枚,放于伤口处,反复烧灼2-3次。
当蛇毒遇到高热,即发生凝固而遭到破坏,使其失去毒性作用。
在野外被毒蛇咬伤或急救条件较困难的情况下,也可单独用火烧伤口进行急救。
6、局部冰敷用冰块、冷泉水或井水泡浸伤肢,从而可减慢蛇毒的吸收。
7、局部注射结晶胰蛋白酶或高锰酸钾液用注射结晶胰蛋白酶2000-4000单位,加0.25%一0.5%普鲁卡因10-60毫升(蛇咬伤急救盒),作伤口局部浸润注射,还可在伤口上方或肿胀上做环状封闭,必要时可以重复注射。
或先用0.25%一0.5%普鲁卡因20-40毫升作局部封闭,然后用0。
5%高锰酸钾液5-10毫升作伤口局部注射。
注意:高锰酸钾对组织有强烈的损害作用,注射后可引起剧烈疼痛,不宜多用;高锰酸钾不能与普鲁卡因混合使用。
8、中药治疗:将“雄黄蒜泥丸”用唾液调成膏涂咬伤处;将“雄黄煤子”,点火烟熏被咬处,直到流出紫黑液,以液尽为度。
9、如果因蛇伤引起中毒性休克、呼吸衰竭,要采用红十字会培训学的心肺复苏术,维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注意:饮酒有助毒素扩散,被毒蛇咬后不宜喝酒。
世界已知毒蛇约500余种。
分布在我国的毒蛇目前已知有49种。
但对人体危害较大、经常造成蛇伤的毒蛇主要有10种。
它们是眼镜蛇科的眼镜蛇、眼镜王蛇、银环蛇、金环蛇;海蛇科的海蛇;蝰蛇科的蝰蛇及蝮蛇科的蝮蛇、尖吻蝮(五步蛇)、竹叶青、烙铁头(龟壳花蛇)等。
蛇毒中主要有毒成分有神经毒、心脏毒、细胞毒、出血毒、促凝血成分及抗凝血成分蛋白质、多肽类和多种酶组成。
由毒蛇的毒腺所分泌,呈半透明粘稠状液体,微酸性。
当毒蛇咬人后,由毒腺分泌的蛇毒,经排毒导管、毒牙及伤口,沿淋巴及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五、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毒蛇咬伤人多发生于4~10月间。
根据毒蛇种类、蛇毒成分以及中毒表现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
(1)神经毒型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症状。
由银环蛇。
金环蛇和海蛇咬伤所引起。
其临床特点是蛇毒吸收快,局部症状不明显,病情发展慢,易被忽视,一旦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则病情危重。
①局部仅有麻痒感或麻木感。
不红、不肿、无疼痛。
②在咬伤后1~3小时开始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出现视物模糊,眼险下垂,嗜睡,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张口及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牙关紧闭等。
严重者四肢瘫痪、惊厥,进行性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等。
③海蛇咬伤者则可引起模纹肌瘫痪和肌红蛋白尿。
其后肌力恢复较慢。
④病程较短,若能度过1~2天的危险期,很快痊愈。
(2)血循毒型主要表现为血液及循环系统的中毒症状。
常为蝰蛇、竹叶青、尖吻蝮及烙铁头等毒蛇咬伤所致。
特点是局部症状重,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急。
①局部肿胀明显,伤口剧痛,伴出血、水疤,皮下瘀斑甚至局部组织坏死,并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附近或区域淋巴结肿痛。
②全身症状有胸闷、气促、心悸、烦躁不安、发热、谵妄及全身广泛性出血,如咯血、呕血、鼻血便血、血尿等。
严重者出现黄疽、少尿或无尿、心律紊乱、血压下降,甚至循环衰竭和肾功能衰竭。
(3)混合毒型主要由眼镜蛇、眼镜王蛇、蜂蛇等咬伤引起。
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急,局部与全身症状均明显。
①局部剧痛。
红肿、水疱、血疱,并迅速向肢体上端蔓延,皮下瘀斑甚至组织坏死。
局部淋巴结肿痛。
②头晕、视物模糊、复视、眼睑下垂、全身肌肉疼痛、肌肉无力、牙关紧闭、语言障碍、吞咽困难、颈项强直、心动过速、心律紊乱、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尿、尿少和尿闭,严重者有惊厥、昏迷、休克、呼吸麻痹、心跳骤停等。
六、实验室检查(1)毒蛇鉴定①无毒蛇咬伤往往只有局部牙痕处刺痛,一般无全身症状。
②可根据打死的蛇标本鉴定是否为毒蛇,或属哪一种毒蛇。
③根据地区及咬伤时间判断,在高山区咬伤多考虑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在平原及丘陵地区咬伤多考虑银环蛇、眼镜蛇及蝮蛇;沿海地区多考虑海蛇咬伤;夜间咬伤首先考虑金环蛇、银环蛇及烙铁头;白天咬伤多考虑眼镜蛇和眼镜王蛇。
④根据毒蛇的牙痕形态及牙距判断。
一般无毒蛇咬伤,局部仅留下2~4行均匀而细小的牙痕。
而毒蛇咬伤者局部常有两个比较大而深的牙痕。
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及蝰蛇牙痕呈圆形;银环蛇及金环蛇牙痕呈“品”字形;尖吻腹、竹叶青及烙铁头蛇牙痕呈“八字或倒人字”形;眼镜王蛇及尖吻蛇咬伤牙距较宽,一般约为1.5~3。
0cm左右。
其他毒蛇咬伤牙距约在0.5~1。
0cm左右。
(2)中和毒素试验在无法确定为哪一种毒蛇咬伤时,可取相应单价抗蛇毒血清,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静脉一次注入,观察病情,如见好转,即可确诊。
否则,可更换另一种抗蛇毒血清,重复试验。
(3)血常规检查血循毒类蛇伤时,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严重者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以及3P试验(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阳性。
(4)尿常规检查混合毒类及血循毒类蛇伤时,尿中有蛋白、管型及红细胞;蝮蛇及蛙蛇伤时,尿血红蛋白定性反应阳性;海蛇伤时,尿肌球蛋白定性反应阳性。
(5)血钾增高、血非蛋白氮上升,见于血循毒类蛇及海蛇咬伤。
七、急救处理(1)结扎蛇咬伤后立即用绳子、布条、止血带或其他系带结扎伤口的上面。
以阻止毒液吸收。
结扎以阻断淋巴和静脉回流为度,隔15~20分钟放松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