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异常步态预示疾病
异常的步态,可能是疾病的讯号,企鹅步,剪刀步,对照下

异常的步态,可能是疾病的讯号,企鹅步,剪刀步,对照下每个人在走路的时候,不仅速度快慢不同,而且姿势也不一样,只有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才能减轻腿脚受力,缓解脊椎压力。
不过若是走路姿势出现明显的异常,步态不一样,可能就提示身体出问题了。
那么哪几种异常的步态,暗藏疾病的讯号,提醒身体出问题了呢?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剪刀步若是平时走路像剪刀一样,下肢是叉开的,那么就要警惕脑梗的可能。
一般来说,人体的双腿部位分布着众多的神经跟血管。
若是脑部出现梗塞,那么就会影响到下肢部位的神经、血管,导致身体偏侧肢体活动障碍,肢体行动不灵活。
因此,若是平时走路的姿势如同剪刀一般,那么建议及时去做影像学、脑脊液、血液等方面检查。
若查出来是脑梗所致,建议患者及时进行相关的治疗。
一般脑梗治疗的方法有药物、手术等,该病治疗的目的是使缺血的脑组织在坏死之前,恢复正常的血流,并改善脑部的病变。
经过一定的治疗后,患者的脑循环可得到一定的改善,因缺血、缺氧所致的脑损害也会得到一定的减轻。
当然,除药物、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注重康复治疗,以恢复语言、认知等方面的功能。
企鹅步若是走路像企鹅一般,那么可能跟帕金森有关。
患帕金森的人全身肌肉会比较僵硬,平衡协调的能力也比较差,走路容易摔倒。
而身体出于自我保护,就会以缩短步幅的方式来保证身体平衡,致使走路如同企鹅一样。
因此,走路有小碎步,如同企鹅一般,建议及时去做帕金森方面的检查,如CT、磁共振、脑脊液、血液等。
查明原因之后,可通过药物来改善症状,延缓病程,提高生活质量。
磁性步态磁性步态一般指的是脚难以抬起,总是挨着地面,如同脚上绑着磁铁一般非常沉重,这种步态可能跟正压性的脑积水有关。
当脑积液不能正常循环的时候,就会在颅内聚集,不断扩大脑室系统,引起步态变化等异常反应。
因此,若是平时走路比较沉重,那么一定要考虑正压性脑积水可能,及时去做气脑造影、核素或是CT方面的检查。
查清之后,再采取降颅压的措施,改善症状。
孩子步态异常多是病

孩子步态异常多是病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一些行为举止,往往不为家长所留意,这叶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我们特别提示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仔细观察幼儿的行走步态,若发现异常,应及早到医院诊断,因为幼儿步态异常往往是疾病所致。
鸭行步态:行走时挺腰凸肚,臀部左右摇摆如鸭行状,这是进行性营养不良的表现,也可见于佝偻病、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剪刀步态:双腿僵硬,两脚向内交叉,膝部靠近似剪刀样、行走步态小而慢,常足尖踏地而行似跳芭蕾舞,见于双侧大脑或脊髓的病变,如脑性瘫痪或家族性痉挛性截瘫。
公鸡步态;站立时两大腿靠近,小腿略分开,双足似足尖站立、行走时象跳芭蕾舞样是尖步行。
见于脊髓病变,如炎症、截瘫等。
跳跃步态:见于患有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儿童,是由于患儿在1-2岁期间肌肉注射过多造成。
表现为下蹲时两膝不能并拢,两腿必须分开,两侧髋关节呈外展、外旋姿势,犹如青蛙屈曲时的后肢;站立时,两下肢轻度外旋,不能完全并拢,呈"外八字";行走时呈"八字"瞒珊步态;快步行走时,由于屈髋受限,步态呈跳跃状,故称之为跳步。
如何护理石膏固定的病儿1注意观察肢体的肢端血液循环:凡肢端皮肤发青、发紫、发冷、肿胀以及主诉疼痛、麻木或感觉不正常者,就立即报告医生。
2预防皮肤受损:观察和检查露在石膏外面的皮肤,特别是石膏边缘及未包的骨突部位有无红肿、破损症状。
3石膏内出血的观察:石膏伤口出血时,可渗到石膏表面,除观察石膏表面还应检查石膏边缘有无血渍。
4保持石膏清洁:会阴部及臀部附近石膏,要防止大小便污染,如果石膏有污垢,应立即用毛巾沾肥皂及清水擦洗干净,水不可过多以免石膏软化。
如何护理牵引病儿1应密切观察肢端的血液循环:注意患肢端有无青紫、肿胀、发冷、麻木、疼痛、运动障碍;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随时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若病儿皮肤刺痒切勿自行掀开胶布以免影响牵引结果。
3牵引的重量是根据病情决定的,不可随意加减或移去,牵引重锤应保持悬空状态。
六种走路步态隐藏着疾病!很多人都中招了!

六种走路步态隐藏着疾病!很多人都中招了!帕金森患者全身肌肉僵硬,平衡协调能力差,走路时很容易摔倒。
出于自我保护,他们自然而然就走起了小碎步,以缩短步幅的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是不是让你想起来可爱的企鹅?矫正方法:重点训练平衡协调能力,比如可以练单脚站立、原地转圈、走直线等,当然,对帕金森患者来说,积极的药物治疗是不可少的。
一只腿总是往外侧伸,顺时针画着圈走路,打个弯儿以后又伸直,和横行的螃蟹步态有些相似,称之为“螃蟹步”,其实这是足下垂。
中风、外周神经损伤、椎间盘突出的都可能出现螃蟹步。
矫正方法:戴足托或者穿矫正鞋支撑脚踝,使患足正常背屈,保持双腿长度一致,也可以进行牵伸或药物治疗来改善跟腱挛缩。
针对中风患者,有神经促通手法,外周神经损伤患者可用步态矫正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就要建议先行手术治疗。
鸭子步走路容易累,足底、小腿、膝部还会疼痛,那你可能是扁平足。
扁平足的主要症状是足弓消失,而足弓能使足部富有弹性,在吸收地面冲击力的同时还起到支撑作用,一旦足弓消失后果可想而知。
走路主要呈外八字,与鸭子的步态有相似之处。
也有扁平足患者膝关节外翻,呈X形腿。
矫正方法:建议买一双有足弓的运动鞋穿,平时加强足跖肌训练,如脚趾抓取毛巾球或小圆棒,脚尖站立等。
较严重的患者如足跟痛、足底疼,可根据脚形取模定制矫正鞋垫,也可穿平足矫正鞋。
剪刀步脑瘫患儿还会出现“剪刀步”这种典型步态,大腿内收肌痉挛,两条大腿夹紧,两脚相互交叉,走路时容易踩到前一只脚的脚背。
这种步态走起来不雅还特别辛苦,所以孩子不愿意走太多。
矫正方法:可以口服或注射药物药降低肌张力,配合牵伸训练减少痉挛,尽量缓解症状,一点点恢复患儿的肢体功能,必要时可做矫形手术。
拖把步走路步幅不一样长,两条腿不是交替着有节奏地前行,而是一只腿迈出去了,另一只腿拖了半天才跟上来。
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为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腘绳肌力量不够,会出现这样的间歇性跛行步态,也可以把它形象地称为“拖把步”。
看走路姿势找身体毛病

看走路姿势找身体毛病
美国整形外科协会专家的研究,总结了多种走路步态,可为您提供一些健康预警信号。
预警一:走路时手臂不摇
生理学家认为,走路左腿向前迈时,脊柱会向右旋转,右臂也会随之摆动。
如果有人在行走时手臂不怎么摇摆,可能意味着他后背的移动性受到了限制,易引起后背疼痛和受伤。
预警二:脚掌先拍打地面
美国足病协会前主席认为,健康人迈步时,首先是脚后跟接触地面,如果有人走路时是脚掌先拍打地面,多由于其肌肉控制力量较弱,这意味着,可能是中风发作或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了肌肉神经功能受损。
预警三:踮着脚尖走路
双脚踮着脚尖走路,与肌肉紧张有关,而当脊柱或大脑受到损伤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要注意的是,刚学走路的小孩多会暂时出现这种步态。
预警四:内八字
有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表现出内八字的步态。
它在医学上被称为膝外翻或者外翻足,表现为小腿无法伸直,向外侧弯曲。
预警五:步幅小
脚后跟接触地面的一刹那,膝盖应该保持笔直。
如果不是这样,则意味着可能是膝盖骨的移动能力或臀部的伸展能力受限,这种功能退化可通过按摩推拿来解决。
七种异常步态预示疾病

七种异常步态预示疾病>大家平时有没有注意过自己的走路姿势呢?有人肯定会疑问为什么要注意这个呢?因为走路的姿势能够看出你有哪些疾病哦,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通俗地讲,人的下肢有3个关节,即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这3个关节的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一旦这些关节出现问题,原有的步态就会发生变化。
有些典型的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有提示意义,通过望诊即可作出诊断。
步态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跛行,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能继续行走。
但再行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则重复出现。
大部分人误以为这一表现是下肢或关节出了差错,其实这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高抬腿步态走动时患腿高抬、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同跨越门槛之状,又称跨越步态。
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所致。
此步态多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肾虚患者要小心。
摇摆步态走路时患者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
所以每往前走一步,躯干都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在行走,又称鸭步。
这种步态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形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者。
足跟步态迈步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为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
此步态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病症。
画圈步态走动时表现为患腿膝强直僵硬,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钩。
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进一步。
由于此步态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者,所以又称偏瘫步态。
拖腿性跛行行走时,健腿在前,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
本病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保护性跛行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
步态异常(异常步态)

步态异常(异常步态)【病因】常见的异常步态病因有以下几种:1.皮质脊髓束病变可导致痉挛性偏瘫步态和痉挛性截瘫步态。
2.双侧额叶病变可导致失用步态。
3.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可导致小步态(marcheàpetit pas)。
4.锥体外系病变可导致慌张步态和扭曲、奇异步态。
5.小脑病变导致共济失调步态。
6.酒精或巴比妥类中毒导致醉酒步态。
7.其他尚有感觉障碍导致共济失调步态;由于胫骨前肌、腓肠肌无力导致跨阈步态;躯干和骨盆带肌无力导致肌病步态;心因性疾病导致的癔症步态。
【症状】1.皮质脊髓束病变(1)痉挛性偏瘫步态:为单侧病变。
病侧上肢通常为屈曲、内收姿势,腰部向健侧倾斜,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摆动(代偿髋、膝屈肌及踝背屈肌无力导致的拖脚),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轻症病人只表现下肢拖曳步态。
见于脑卒中后遗症等。
(2)痉挛性截瘫步态:双侧严重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病人双下肢强直内收,伴代偿性躯干运动,行走费力,呈剪刀样步态。
常见于脑瘫患儿、脊髓外伤等。
2.失用步态双侧额叶病变所致,常见于脑积水或进行性痴呆。
病人无肢体无力或共济失调,但不能自行站立或正常行走,表现步态不稳、不确定和小步伐,脚好像粘到地上,伴明显迟疑(冻结)现象和倾倒。
3.小步态(marcheàpetit pas) 见于额叶(皮质或白质)病变。
表现小步、拖曳,起步或转弯缓慢,步态不稳。
易误诊为帕金森病步态,但小步态为基底宽。
上肢有摆动动作,伴认知障碍、额叶释放症状、假性延髓性麻痹、锥体束征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可资鉴别。
但需注意额颞痴呆患者也可合并帕金森病。
4.锥体外系病变(1)慌张步态:见于晚期帕金森病。
行走时躯干弯曲向前,髋、膝和踝部弯曲,起步慢、止步难和转身困难,小步态擦地而行,呈前冲状,易跌倒。
上肢协同摆动消失。
(2)肌张力障碍的特征是肢体或躯干姿势异常,可影响运动或导致扭曲、奇异步态。
5.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1)小脑蚓部病变导致躯干性共济失调,步态不规则、笨拙、不稳定和宽基底,转弯困难,不能走直线。
常见的异常步态

常见的异常步态作者:葛杰,运动康复治疗师,从事运动损伤,骨关节与脊柱损伤及术后康复16年。
01年赴荷兰研修运动疗法及健康管理。
曾为多位奥运选手制定康复计划并实施治疗常见的异常步态,听着有点儿绕口,其实标准得题目应该是常见的常见的病理步态:按异常步态的病理及表现,可分以下各类:(1)短腿步态如一腿缩短超过3.5cm时,患腿支撑时可见同侧骨盆及肩下沉,故又称斜肩步,摆动时则有代偿性足下垂。
(2)关节强直步态下肢各关节挛缩强直时步态随之改变,关节挛缩于畸形姿位时改变更著。
如髋关节屈曲挛缩时引起代偿性骨盆前倾,腰椎过伸,步幅缩短,膝屈曲挛缩30°以上时可出现短腿步态。
膝伸直挛缩时,摆动时可见下肢外展或同侧骨盆上提出,以防止足趾拖地。
踝跖屈挛缩时足跟不能着地,摆动时以增加髋及膝屈曲度来代偿,状如跨槛,故称跨槛步。
此时患肢支撑期常有膝过度伸直,可引起膝反曲。
(3)关节不稳步态如先天性髋脱位时步行时左右摇晃如鸭步。
(4)疼痛步态当各种原因引起患难与共肢负重时疼痛时,患者尽量缩短患肢的支撑期,使对侧摆动腿呈跳跃式快速前进,步幅缩短,又称短促步。
(5)肌肉软弱步态①胫前肌步态:胫前肌无力时足下垂,摆动期用增加髋及膝屈曲度以防足趾拖地,形成跨槛步。
②小腿三头肌软弱时支撑后期忠髋下垂,身体向前推进减慢。
③股四头肌步态:在患腿支撑期不能主动维持稳定的伸膝,故患者使身体前倾,让重力线在膝前方通过,从而使膝被动伸直,此时髋微屈可加强臀肌及股后肌群的张力,使股骨下端后摆,帮助被动伸膝。
在支撑早期利用膝的持续过伸作为一种代偿性稳定机制常导致膝反曲。
如同时有伸髋肌无力,则患者常须俯身用手按压大腿使膝伸直。
④臀大肌步态:伸髋肌软弱时,患者常使躯干用力后仰,使重力线通过髋关节后方以维持被动伸髋,并控制躯干的惯性向前运动。
形成仰胸凸肚的姿态。
⑤臀中肌步态:髋外展肌软弱时不能维持髋的侧向稳定,故患者在支撑期使上体向患侧变,使重力线在髋关节外侧通过,以便依靠内收肌来维持稳定,同时防止对侧髋部下沉并带动对侧下肢提起及摆动。
你的步态透露出你的疾病

你的步态透露出你的疾病步态是指走路时所表现的姿态·你知道吗,从你的步态可以透露出多种疾病:企鹅步不敢大步流星,总是小心翼翼地迈着小碎步前行,是不是让你想起来可爱的企鹅?夏扬主任说,帕金森患者全身肌肉僵硬,平衡协调能力差,走路时很容易摔倒。
出于自我保护,他们自然而然就走起了小碎步,以缩短步幅的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还会手脚哆嗦。
矫正方法:重点训练平衡协调能力,比如可以练单脚站立、原地转圈、走直线等,康复科还有平衡仪来评估患者两腿肌力和平衡力,让他们根据画面提示做出各种动作。
当然,对帕金森患者来说,积极的药物治疗是不可少的。
螃蟹步一只腿总是往外侧伸,顺时针画着圈走路,打个弯儿以后又伸直,和横行的螃蟹步态有些相似,夏扬称之为“螃蟹步”。
这样的步态不仅走起来难受,看的人也觉得奇怪,其实这是足下垂。
由于跟腱挛缩,足部自然悬垂,不能主动背屈,足下垂患者双下肢就变成了一长一短,走路的时候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就不得不向外画圈或者抬高腿,但他们的下肢肌力是好的。
中风、外周神经损伤、椎间盘突出的都可能出现螃蟹步。
矫正方法:戴足托或者穿矫正鞋支撑脚踝,使患足正常背屈,保持双腿长度一致,也可以进行牵伸或药物治疗来改善跟腱挛缩。
针对中风患者,有神经促通手法,外周神经损伤患者可用步态矫正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就要建议先行手术治疗。
步态鸭子步步态走路容易累,足底、小腿、膝部还会疼痛,那你可能是扁平足。
扁平足的主要症状是足弓消失,而足弓能使足部富有弹性,在吸收地面冲击力的同时还起到支撑作用,一旦足弓消失后果可想而知。
扁平足会遗传,也可能由关节退变、类风湿关节炎、神经病变、骨折创伤等导致。
患者脚底是一个平面,走路主要呈外八字,与鸭子的步态有相似之处。
也有扁平足患者膝关节外翻,呈X形腿。
矫正方法:对于轻度的扁平足患者,建议买一双有足弓的运动鞋穿,平时加强足跖肌训练,如脚趾抓取毛巾球或小圆棒,脚尖站立等。
较严重的患者如足跟痛、足底疼,可根据脚形取模定制矫正鞋垫,也可穿平足矫正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种异常步态预示疾病
通俗地讲,人的下肢有3个关节,即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这3个关节的中心应在一条直线上,一旦这些关节出现问题,原有的步态就会发生变化。
有些典型的异常步态对某些特定疾病有提示意义,通过望诊即可作出诊断。
七种异常步态需警惕
间歇性跛行
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跛行,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能继续行走。
但再行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则重复出现。
大部分人误以为这一表现是下肢或关节出了差错,其实这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高抬腿步态
走动时患腿高抬、患足下垂、小跨步跛行,如同跨越门槛之状,又称跨越步态。
其主要是因为患者小腿伸肌瘫痪,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状态,为避免走路时足尖蹭地而有意识将腿抬高所致。
此步态多见于坐骨神经、腓总神经麻痹或外伤等。
摇摆步态
走路时患者躯干两侧摇摆,使对侧骨盆抬高,来带动下肢提足前进。
所以每往前走一步,躯干都要向对侧摆动一下,看上去好像鸭子在行走,又称鸭步。
这种步态常见于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严重的“O”形腿,以及臀上神经损害者。
足跟步态
迈步时以足跟着地,步态不稳,表现为躯体轻轻左右晃动,足背伸、足弓高。
此步态可见于胫神经麻痹、跟腱断裂、遗传性共济失调等病症。
画圈步态走动时表现为患腿膝强直僵硬,足轻度内旋及下垂,足趾下钩。
起步时,先向健侧转身,将患侧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再以患侧髋关节为轴心,直腿蹭地并向外侧画一半圆前进一步。
由于此步态多见于下肢痉挛性偏瘫者,所以又称偏瘫步态。
拖腿性跛行
行走时,健腿在前,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
本病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
保护性跛行
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
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于下肢受伤者。
此外,临床中常见的还有慌乱步态,多见于脑动脉硬化、脑肿瘤、头部陈旧性外伤等;醉汉步态,主要见于小脑或前庭疾患;踏地步态,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脊髓型颈椎病;交叉步态,多见于大脑瘫、截瘫等病患。
本文导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走路姿势,这是因为人在肌肉力量、肌腱和骨骼长度、骨骼密度、视觉灵敏性、身体协调能力,以及体重、肌肉或骨骼受损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细微的差异。
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脚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
训练步态六法
保持正确的走路姿势,对改善关节功能、延缓关节退变是十分重要的。
日常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拥有健美优雅的步态。
有的人穿高跟鞋走碎步,有的人挥动双肩走正步,还有的隔很远的距离就能听见他(她)的脚步声。
从专业角度看,穿高跟鞋走路,脚的姿势不自然,必须使机体消耗更多的能量,以保持平衡,因此容易疲劳。
如果鞋太紧,每走一步,脚就会感到痛,这也会影响正确的步态。
因此,应该少穿高跟鞋,多穿中跟或平跟鞋,这样既省力又有弹
性。
要矫正不良步态应尽量少坐车,每天坚持步行。
走路时,需保持昂首挺胸、肘部稍屈的姿势。
专家总结出一套训练步态的方法,效果很好,读者不妨试一试:
1.用脚尖走路,腿伸直、双手叉腰、胳膊向后、挺胸抬头,每天10分钟。
2.慢走3分钟,注意全脚着地,屈膝。
3.平稳快走两分钟。
4.用脚尖走,身体重心从一脚移到另一脚,屈膝走50步。
5.脚尖先着地,随后移到全脚掌,膝部快速屈伸走30~60步。
6.用华尔兹舞步前后运动,旋转360度,华尔兹舞步转大圈3~7分钟。
这套方法坚持半年就能取到较好效果,对于扁平足也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