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1.复习导入
老师启发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
(给予学生思考时间,板书课题。
指名回答问题,并给予评价。
)
2,学习文章内容,直奔主题
(1)学生找爬山虎脚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
自由阅读课文,找问的答案,指名回答。
(2)读中体会。
分组读课文,读中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细致的描写。
(3)由爬山虎脚的特点,引入爬山虎的生长地方,回答课文开头。
学生齐读,要求学生读正确,大声,流利,有感情。
(4)欣赏爬山虎的叶子。
读课文,找出叶子的特点,指名回答。
(5)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写法。
通过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爬山虎叶子的美,并从中总结出作者是怎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生动形象的。
(指名回答)
3.课堂小练笔
根据总结的写法,进行小练笔,描写桂花。
(1)学生观察桂花,讨论其由哪些特点。
(2)推荐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
(3)老师总结汇报结果,给出关键词。
(4)学生仿写,老师巡视,适时给予指导。
(5)学生展示,老师、学生共同评价。
4总结提升
学生谈谈自己学了这课的感受。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公开课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公开课课堂实录XXX的脚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XXX爷爷的作品《爬山虎的脚》。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XXX最喜欢生长在墙上,还知道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这节课我们要重点来了解了解爬山虎的脚。
二、再读课文,梳理脉络师:现在请同学们拿起课本。
(点)大声的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读的过程还要注意思考,文章当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开始吧。
师:同学们刚才都读的可带劲了,现在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点)哪些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生:第三、四、五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
师:3、4、5自然段(点)其他同学同意吗?生:同意!三、研究重点段,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的准确具体(一)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师:我们知道,三到五自然段主要写了爬山虎的脚,其中啊。
(点)这几个句子是直接描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的。
谁能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请你吧。
生读。
师:读的可有感情了,老师还注意到他把文章中的两个生字都给读得很标准。
(点)茎和柄,都是植物当中的一部分,那现在老师来画一画,你们来认一认(画画)谁知道哪个地方是茎,哪个地方是柄。
诶,这个部分是,来你说。
生:这个部分是它的茎。
师:对,一起说,这个局部是生:茎。
师:那这个局部就是它的、生:柄师:诶,认准了。
这两个字还是生字呢,我们要多写正确。
师:现在先看看老师来写一遍。
首先这个茎是上下结构,草字头。
但特别要注意,这里是一点,不要写成捺。
好,柄是什么结构?诶,这个要写成左窄右宽,懂得相互避让,这样的字就会写的更加美观了。
好,请同学们也拿出练纸,来写一写这两个字。
师:都写好了么,我发现同学们的字写的可漂亮了,现在请把你们的操演纸放在旁边。
好,同学们。
(点)这里啊有三句话,老师啊想请三位同学轮着来读这三句话,哪三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
好。
咱们就开个小火车吧,一、二、三。
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可以么、好,起立。
稍等,其他同学也有任务,你们要仔细听仔细想,看看这几句话分别写了爬山虎脚的哪些方面?师:好,请坐。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实录(精选16篇)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实录(精选16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实录篇1教学目标:1. 学习作者有顺序、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写清楚的。
3. 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 学习作者抓住爬山虎的特点,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我们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和长大的样子是不同的。
你看,叶圣陶老爷爷观察得多细致呀,连他们的细微的变化都看在了眼里。
我更喜欢长大的叶子。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有孩子们轻声附合我。
)欣赏这一墙的样子,宛如欣赏一片绿绿的湖,或者是一片绿绿的海。
风吹来,那绿波荡漾着,人的心也随之欢畅起来。
那叶子真(美)!我有一个朋友专门为爬山虎的叶子做了一个小片子,可是没找到合适的配音的人。
我说我的孩子们个个棒,找他们准行。
怎么样。
要不要试试?咱们先看一下片子。
看看你能用哪些语句表达最合适。
2. 放演示叶子的课件。
第一节是叶子小的时候长出来嫩红的样子。
第二节是长大的叶子铺满墙的样子。
在师放片子的同时,几个孩子分试着配音。
师:同学们配得可真不错。
那么我就更有信心地让孩子为下面的内容再试一把了。
爬山虎的叶子如此之美,那他是如何在整面墙上来展示它的美丽的?是谁的功劳?对!是爬山虎的脚!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来认识爬山虎的脚。
二、精学感知。
(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1、请孩子们自读这个段落,看看你从中知道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知识。
一遍读不出再来一遍。
可以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孩子们读书,交流,师巡视。
2、师:来,孩子们,在你们说出你知道的内容之前,谁来把这一段读给后面的老师听听,让他们也能知道你说的内容,好不好?3、生读课文。
4、孩子们汇报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教案

1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重点了解爬山虎的“脚”攀爬的过程。
进一步感受作者连续的、细致的观察。
品味文中表达准确、生动的语句,体会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学会观察,掌握观察日记的写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感受作者连续观察的作用。
2.结合图文,了解整体和局部的描写方法。
学写观察记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了解爬山虎的攀爬过程,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
感受观察与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学写观察日记,积累准确表达的语句。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词语积累:展示课文的词语,学生朗读,教师抽查,检查学生对新字生词的掌握情况。
2.内容回顾:引导学生用承接词“先、然后、最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往上爬的。
3.观察方式: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提示观察方式的词语,引导学生表达感受。
明确:第3~4自然段:“注意、仔细看”——暗示观察爬山虎的脚并不容易,需要用心观察。
第2~5自然段:“不几天、以前、今年、原先、现在、后来、逐渐”等词语——在不同时间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观察变化过程。
(二)品读课文1.阅读要点:(1)自主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观察方式。
(2)说说爬山虎的叶子和脚的特点。
(3)交流探讨:爬山虎的脚攀爬的过程。
(4)抓住重点语句体会语言特点。
2.观察特点:引导学生阅读第2自然段,探讨叶子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受。
重点:抓住关键词句,从颜色、形态、长势了解叶子。
3.观察与表达:出示重点句子,感受作者表达的准确性和观察方式。
重点句子: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
问题:把“嫩红”改成“红”,“嫩绿”改成“绿”好不好?点拨:用词准确(表达的准确性)源于细致的观察。
拓展:引导学生找出其他语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哎呀,昨天老师说今天要上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呢,好期待呀!”我一进教室就和同桌兴奋地说道。
上课铃响了,老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啦!昨天我们初步了解了爬山虎的脚,今天我们要更深入地去探索它的奥秘哦。
”老师打开课件,屏幕上出现了一幅清晰的爬山虎图片。
“谁来说说看,通过昨天的学习,你对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印象呀?”老师提问道。
我连忙举手:“老师,我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像蜗牛的触角。
”“说得不错!”老师点点头,“那谁还能补充呢?”同桌也不甘示弱地站起来:“老师,我觉得爬山虎的脚巴在墙上很牢固。
”“非常好!”老师夸奖道,“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爬山虎的脚是怎么巴住墙的呢?”“想!”同学们齐声回答。
老师开始详细地讲解起来:“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会变成小圆片,巴住墙……”我听得入了迷,仿佛自己变成了那小小的爬山虎,努力地用脚巴住墙向上爬呀爬。
“那同学们想想,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呀?”老师突然发问。
我想了想,大声说:“就像我们的手紧紧抓住东西一样!”“哈哈,对呀,你真聪明!”老师笑着说。
接着,老师又让我们分组讨论一些问题,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哎呀,我觉得爬山虎好厉害呀,能爬那么高!”“是呀,它的脚真神奇!”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我也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讨论结束后,老师总结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爬山虎虽然是一种植物,但它那种坚持不懈、努力向上的精神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呀?”“是!”我们响亮地回答。
这节课真的太有趣了!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从爬山虎身上学到了要努力向上的道理。
这不就像我们学习一样吗,只要我们像爬山虎一样努力,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我会记住这节课,记住爬山虎带给我的启示。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四年级语文上册《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2)

编号:00012744523444276565859893850004学校:陆基市图缲镇建国小校*教师:腾聊松*班级:快乐玖班*《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爬山虎的脚》。
板书课题师:“虎”是我们的生字,我们来一起写一下。
师:看了这样的题目也许你会问,爬山虎是一种动物吗?不然,怎么会有脚呢?爬山虎是一种植物,在我们的民主路校园里就生长着这样美丽的爬山虎,你注意过吗?叶圣陶老爷爷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爬山虎的脚。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同学们在预习时已经划了生字词,咱们来请同学读一读。
谁来读?你愿意读哪一段?生:我想读第一段,生:我想读第二段,生:我想读第四段,生:我想读第五段,生:我想读第三段,师:好,其他同学听听这几位同学读得是否正确。
准备好了吗?生读。
师:好的,同学们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你来说说。
生:他们有的读得不准确。
师:哪个字不准确,能不能说一说。
生:爪子的“爪”。
师:还有吗?生:最后一段少读了两个字,应该是一根茎。
师:这个字是不是读茎呢,请跟我读。
生跟读茎。
师:从读中看出大家预习读书的本领特别高,那同学们能不能找一找哪几段描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生:我认为是后四段。
生:我认为是三四段。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我认为三四五段。
师:有三种看法,同学们认为哪种准确呢?生:三四五段。
师:看样子同学们挺会抓重点的。
今天,我们就重点学习三四五段,现在请同学们默读三四五段,边读边想,请默读。
生默读。
师:有的同学一边读书一边写写画画,很好。
有什么问题吗?生: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能抓住墙?师:你读得很仔细,谁来接着提问。
生:“萎”可不可以换成“枯萎”?师:你真会思考,一会儿我们一定好好研究这个问题。
谁还有其他问题?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师:谁还有问题?生:为什么他的脚一拉直就粘在墙上?生:为什么脚萎了之后就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生:是用牢牢的贴在墙上好还是紧紧的贴在墙上好。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案例本文是关于《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学习目标: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课前准备:1、教学挂图。
2、爬山虎的实物。
3、词语卡片,句子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认读了本课的生字、词,不知道你们记得怎么样了,这节课老师来报一下听写,大家说好不好啊!生:齐答(好)。
师报听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师出示词语。
同学们对照,做错了的下课改正。
师:昨天,我们欣赏了爬山虎的叶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爬山虎的叶子的?(出示挂图,生看图回答)生:叶子的顏色、叶子的排序。
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课文第二自然段围绕叶子的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无论是叶子的顏色,还是静态的叶子、动态的叶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文章却不是以爬山虎的叶子为题,而是以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作为题目,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有什么更吸引我们的地方呢?下面老师想请三个同学起来读一下课文的3、4、5自然段。
其它同学认真听。
生读课文,其它同学认真听。
边听边思考这几段写的是什么?读完后请同学评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一)研究第三自然段。
1、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它是什么样子的?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脚的句子。
2、学生汇报。
出示句子,生齐读句子。
3、出示爬山虎的枝条——师:是啊,阳光晒不蔫它,风雨撼不动它,爬山虎以它那盎然的生机,给我们的城市、乡村增添了无数绿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好心情。
请看,这就是“爬山虎”,我们让它也长在我们教室的墙壁上(师请学生演示,学生发现它很难“长”在墙壁上,一脸的疑惑)师:(也一脸的疑惑)咦,爬山虎顾名思议会爬,而且它一旦爬了上去,就会很难把它扯下来,是什么东西帮了它的忙?生: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课堂实录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课堂预设。
师:见过爬山虎吗?生:没有。
师:听说过吗?生:也没有。
师:那就听老师介绍一下,爬山虎不是动物,而是一种藤类植物,它能牢牢地巴在墙上,往上爬。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爬山虎有关。
——爬山虎的脚(板书:的脚)(学生极为兴奋)师: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看了课题就知道文章会写些什么?生1:写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
生2:写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师:课文到底是不是写了这些内容呢?我们来读课文。
(生迫不及待地拿出课文纸)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比比在同样的时间内,谁的读书效率高。
师:停,我看到了,最快的同学已经读了三遍,大多数同学也已经读完两遍。
建议大家要向读得快的同学学习,提高阅读速度。
三、学习第一段,体会“茂盛”。
师:自己读读第一段,看看你能从哪些词当中体会出爬山虎多?生1:满是。
生2:占了一大片。
师:你们感受到爬山虎多,长得茂盛了吗?生2:感受到了。
“一大片”拖了长音,表示面积大。
师:你真会欣赏!相信你也能读好,来试试。
师: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四、学习第二段,感受“叶美”。
师:既然课文是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别之处吗?默读,划出表示叶子特点的词句。
(学生边读边划,教师巡视)1、品“嫩”师:谁来读?生1:爬山虎叶子长得很快,“不几天”就长大了。
生2:爬山虎叶子长得嫩。
生3:爬山虎嫩叶颜色很美。
师:读读句子,圈出带“嫩”的词语。
(生圈出“嫩红、嫩绿、嫩芽”三个词)师:齐读这三个词。
(生齐读)2、品“齐、密、匀”师:叶子还有什么特点?生:叶子长得均匀。
师:均匀得没有——生:重叠起来的。
师:也不留——生:一点儿空隙。
师:“隙”是裂缝的意思,你见过吗?生:见过,墙上,很细很细,就像一条细线。
师:从“不留一点空隙”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叶子密师:叶子密得——生:不留一点儿空隙师:还从哪儿看出叶子密?生:“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2、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昨天,我们们学习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
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好不好?(好)请看投影。
谁能说一下,爬山虎的叶子有哪些特点?(生回答。
)师:看来,同学们对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掌握地非常好。
那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没有人为爬山虎搭架子,它怎么爬得满墙都是呢?
生:因为它有脚。
师: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配合板书:样子怎样爬)
生:为什么爬山虎的脚能抓住墙?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
……
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大致归纳一下有这么几个问题:(1)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2)它是怎样爬的?
师:这么多问题怎么解决呢?其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读书就能解决,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自己动手从书中来找到答案,好不好?(好)
●二、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自由读第3自然段,然后把你的发现说给小组同学听。
(生自由读)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出脚的样子。
相机板书:位置、形状、颜色。
师:现在我们发现了爬山虎的脚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那么你们愿意用自己的生花妙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吗?
生:愿意。
(指名两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其他人在本上画。
)
画好后,评议学生作品师:谁说说他画的好不好。
(适当引导,加深理解脚的样子。
)
师:好,看来同学们都了解了爬山虎脚的样子,那么谁想把这部分给同学们读一读。
(指名读2遍)其他同学在他读的时候把文中的好词妙句勾画一下。
●三、教学第四自然段:
师:好,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小组交流一下你的发现。
师:好了,谁来说一下你的发现?(学生可能读出爬的过程。
师强调触、巴、拉、贴并板书)
师:说的非常好,那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能)来,请你来说说。
同学们注意听。
四年级语文教案
师:谁再来演一演?
师:他们特别注意到爬的一系列动词,其他小组也注意到了,你们能在汇报中用上这一系列动词吗?
生:能。
师:非常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爬山虎爬墙的动画,大家想不想看?(想)请大家特别注意它爬的动作,细微的变化。
多媒体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
师:好了,课件看完了,同学们是不是对爬山虎的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是)刚才老师想了一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一下,那就是壁虎也是在墙上爬的,那么它的爬和爬山虎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壁虎怎样爬?(一步一步的爬)
师:那么,爬山虎一脚一脚向上爬能换成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吗?(不能)为什么?
生:动物的脚爬是不留住的,爬山虎的脚是爬到哪里就长到哪里。
师:谁还想说?
生: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师:说得真好。
知道小壁虎的脚是不留在墙上的,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这里用词多准确啊!我们在习作时也要注意用词准确。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爬山虎是怎么爬的。
同时把文中的好词佳句划出来。
(生读)
●四、教学第五自然段:
师:好了。
下面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第五自然段,看看第五自然段写了什么?(自由读。
)
生:我通过读第五自然段知道了,爬山虎的脚触到墙的和触不到墙的不一样。
师:读得非常仔细。
那也就是说爬山虎和墙有一种依赖关系。
(板书:与墙的关系)
●五、拓展延伸:师: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
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今后,我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并且把平时积累的好词妙句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去。
相信我们一定也能写出和叶爷爷一样棒的文章,有没有信心?(有)
●六、总结收获,延伸课堂。
好了,同学们请坐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举手)先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结合板书谈收获)
师:金秋十月,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同学们你们喜欢菊花吗?(喜欢),那么,你们想不想也像叶爷爷一样,认真地去观察一下菊花,并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也写一写菊花的特点呢?(愿意)那好,就请同学们课下认真观察一下菊花并写一个小片段。
(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样子: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怎样爬:触--→巴--→拉--→贴
与墙的关系:触着墙 ←-→没触着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