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的简介

合集下载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

诗人杜甫的简介资料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称为“诗史上的杜甫”、“诗中之龙”。

他的诗歌充满了真挚的感情和强烈的社会意义,被誉为“诗中有大风景”。

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杜甫的简介资料。

一、出生和家世杜甫出生于唐朝贞元年间(712年-756年)的四川成都,家庭地位颇为显赫,属于著名的官宦家族。

他的祖父是唐思皇帝李世民的门客,曾荐举一些有才华的人到皇宫任官。

而他的父亲杜审言是唐玄宗朝的朝奉郎官,担任过几个州刺史和尚书,加上娶了有文化修养的母亲张氏,因此杜甫天生就受到了优秀的教育和卓越的家庭背景熏陶。

二、早年经历杜甫小时候聪慧好学,在家庭的熏陶下对诗文创作就有了强烈的兴趣。

在他十五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杜甫便放弃了应试之路,以卖药为生,与贫苦百姓一起艰难度日。

在成都的几座佛寺里向僧人请教佛学,很快便掌握了佛经的精髓,并开始自己的文学创作。

此时的他,情感上非常活跃,深刻反映了民众抗争苦难的现实。

三、作品特点杜甫的诗歌特色非常明显,大多数作品都表现出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

他的诗风严肃,感情深沉,表达了平民民众的忧思和诉求,同时热爱自然,对人类文明有着清醒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既有理想主义的豪情壮志,也有现实主义的批判锋芒。

杜甫的作品中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也喜欢引经据典,并学习古人,加强自己的修养。

其中代表作品有《登高》、《赤壁怀古》、《范增论》、《三吏》等。

四、晚年生活杜甫的晚年生活非常不顺利,由于政治动荡的原因,他先后遭受了三次流放和迫害,无家可归,困苦度日。

虽然一直保持着写作的热情,但是作品不再那么辉煌,写下了许多感慨和无奈。

最终在759年去世,享年47岁。

杜甫虽然遭受了许多困苦和磨难,但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他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却长存不衰。

杜甫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生活和时代,而且关注人民疾苦,探究人生命运,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核。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生平简介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出生于士族京兆杜氏,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和波折。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曾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等自证。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四岁的杜甫寄养在洛阳姑母家。

开元时他去考进士落榜后,便开始了漫游各地的生活。

十九岁时,他出游郇瑕(今山西临猗西南),之后漫游吴越。

二十四岁时从吴越返回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被录取,后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并在游历中与苏源明结交。

三十岁时,杜甫从齐赵回东都洛阳,在偃师首阳山下筑陆浑山庄,作文祭远祖杜预。

同年,他与司农少卿杨怡之女结婚。

天宝三年(744年)春天,杜甫在洛阳遇到李白,两人结成忘年交,一同畅游齐鲁,还曾与高适结伴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一带)。

此后,杜甫在长安居住了十年。

天宝六年(747年),杜甫参加应试,因李林甫的一句“野无遗贤”,所有应试者全部落选。

此后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推荐,但无果。

天宝十年(751年),杜甫写下《兵车行》,反对无休止的战争。

天宝十一年(752年),他写下《丽人行》,讥刺外戚贵族的骄奢淫逸。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陷入战乱流离之中。

他曾被叛军俘虏押送到长安。

至德二年(757年)四月,杜甫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被授左拾遗一职。

但之后因房琯事件触怒肃宗,差点丢了性命。

闰八月,他回鄜州省家,写下《羌村三首》《北征》等诗。

乾元二年(759年)春,四十八岁的杜甫自洛阳返回华州途中,创作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同年七月,他因对时政痛心疾首,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从此永远离开朝廷。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携家眷前往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后又前往同谷等地,这期间写下了《秦州杂诗》《梦李白》等诗。

岁末,他到达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于城西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诗圣杜甫生平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

他是唐代中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歌题材广阔,涉及社会生活、历史典故、自然景观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歌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著称。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小地主家庭,七岁时父亲去世。

他少年时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写文章,有着很高的文学天赋。

十五岁那年,他随哥哥到了都城长安,开始了广泛涉猎文史、游历名胜的求学生涯。

杜甫一生经历了多次的失意和挫折。

他曾做过官、做过教书匠、做过商人,但都无法摆脱贫困。

他的人生观和创作灵感多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他通过笔端所描绘的,都是百姓生活中真实的情景。

诸如《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都体现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赞扬。

杜甫的诗歌在唐朝时期颇受推崇,曾被封为晋国公。

他的才华也受到了贞元年间的中宗和元和年间的玄宗的赏识。

然而,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

他被贬谪到剑南道、黔中道等地,与家人难以团聚,而他最后的日子更是在病榻上度过。

杜甫的诗歌优美典雅、生动形象,写作风格和思想深受后世诗人的影响。

他提倡诗歌表现社会生活,关注民间疾苦,为后来的文学艺术探索提供了指导和启示。

托马斯·艾略特曾称赞他是“诗歌的大师和马蒂尼(医生)一样无法替代的人物”。

总的来说,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百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瑰宝之一。

杜甫的简介有哪些诗人呢

杜甫的简介有哪些诗人呢

杜甫的简介有哪些诗人呢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不仅琅琅上口,抒情婉转,还富有哲理性和反映社会现实的意义。

其作品被称为“杜工部之集”,是唐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集之一,对唐代诗歌和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杜甫的简介以及其他与其同为诗人的人物。

杜甫杜甫,字子美,河南(今巩义市)人,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12年),逝世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70年),享年59岁。

他自幼喜爱读书,后来遭遇家庭变故和降职之事,使得杜甫的诗歌表现出了对社会和人民现实的深刻关切。

其诗歌作品主要集中于田园、社会、历史、人物等方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其代表作品有《春夜喜雨》、《登高》、《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李白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大多富有奔放、豪迈、壮丽、豁达、诙谐等特点,感情真挚生动,形象鲜明而富有想象力。

其代表作品有《将进酒》、《行路难·其一》、《将相和》、《夜泊牛渚怀古》等。

王之涣王之涣,号摩诘,唐代初期著名诗人。

其诗歌笔力精练,形象新巧,意境优美深远。

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登飞来峰》、《夜泊牛渚怀古》等。

贾岛贾岛,号太虚,唐代著名诗人和附会派代表人物之一。

其诗歌以形象方式表现情感,并常融入一定的对社会现实和历史问题的探讨。

代表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送赵兴宗》等。

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后期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白居易的诗歌体裁繁多,自由奔放,情感真挚,讴述的对象也十分广泛,既有对先贤的敬仰,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渴求和感慨。

以上是与杜甫同为唐代的著名诗人,他们的诗歌内容和风格都与杜甫有所不同。

而唯有杜甫的说儿发出深深的内心谴责,唯有杜甫的寥寥数十句经典,成就的却是史上最伟大的唐诗之一,也成全了诗史上一段不可忘却的传说。

杜甫的简介和资料

杜甫的简介和资料

杜甫的简介和资料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谏,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唐代“诗两杜”。

他的诗歌开创了“诗歌的社会意义”,与时俱进地反映了社会现实矛盾和人民疾苦,使唐代诗歌的社会旨趣和思想观念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一、杜甫的生平1.早年生活杜甫生于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家境贫寒,七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更加艰苦。

青少年时,曾游学于洛阳、长安,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熏陶。

2.创作生涯杜甫开始创作诗歌是在20岁时,当时,他在长安做了一个御史的馆阁职员。

他的第一首诗是《辞别》。

他的诗歌自始至终始终忠于时代,受着玄宗、明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朝代的冲击和反复。

3.晚年生活770年(唐代大历十四年)冬,杜甫病逝于劳动创作中,享年59岁。

罹难前,他曾成立“昌谷草堂”,从官场弃捐,崇尚生命和自由,用诗歌表现他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反对官场腐败的呼吁。

二、杜甫的作品特点1.现实主义倾向杜甫的作品以描写现实生活为首要目标,反映了人民生活状况、历史演变和政治环境等。

他的作品叙述中采用了较多的客观、平实的语言,深切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2.批判社会现实他饱含激愤地控诉了腐败的官员、贪污的商人、饥荒、战争等社会弊病。

他反映的社会现实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使人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处境和希望。

3.审美观点他的作品有着高尚的意识形态,强调道德精神和人道主义,对美的追求是具有一定的独创意义的。

杜甫至今仍然被人们推崇为诗歌创作的楷模和表率,成为世界诗歌史上的珍贵遗产之一。

三、杜甫的代表作品1.《三吏》《三吏》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它描绘了三个不同岗位的吏员的故事,反映了唐代官场的腐败和世俗的堕落。

故事最后有一个无法收拾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另一部代表作。

它是一首寓情于景的爱情诗,描写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和一个亲密的恋人之间的情感故事,反映了杜甫自己的恋爱经历和社会现实,是一首极具感染力的作品。

杜甫的简介以及主要作品概括

杜甫的简介以及主要作品概括

杜甫的简介以及主要作品概括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陇西),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故居位于当时的洛阳府。

杜甫品行优良,多次因忠诚、助人而遭遇不幸。

他的诗篇情感深刻,表达了对时代的思考和社会现实的感受。

杜甫的诗歌多种多样,题材包括政治、自然、历史、伦理等方面。

他的诗作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杜甫的主要作品有《登高》、《春望》、《五老咏》、《前出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菊花》等。

以下是对其中几部代表作的概括:《登高》《登高》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他的政治抱负和思想主张。

诗篇以登高远望的方式来表达对国家命运和时代变革的看法。

杜甫把自己比喻成江河长流中的一滴浊水,表达了对社会复杂现状的感叹。

同时,他也表现了自己的忠诚和责任感,将自己视为一名忠诚的官员,希望能够为国家尽职尽责。

《春望》《春望》是杜甫百篇长诗之一。

诗篇描述了春季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的美感和深刻的思考。

这篇诗歌展现出了杜甫的艺术表现力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歌颂春天的美景,暗示人类在宇宙大自然中的渺小。

此外,通过描写农民和士兵等人们的生活状态,这位诗人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五老咏》《五老咏》是杜甫的一首诗篇,以颂扬五位道德高尚的老人为主题。

五老指的是老子、庄子、孔子、墨子以及荀子。

这篇诗歌通篇洋溢着杜甫的美好愿景和对社会好人的赞美。

他认为好人应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他们传播了高尚的品德和价值观。

他将这些老者看作是文化、哲学和思想的代表,他们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应该被传承下去。

《前出塞》《前出塞》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以表现士兵战斗场面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为主题。

诗篇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开头,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景象和荒凉的苍凉感。

接着,杜甫描写了战士们在大漠中勇敢拼杀的场面,通过描绘士气,展现了士兵斗志和勇气。

通过《前出塞》一诗,杜甫讴歌了武士的勇气,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也展现了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

杜甫的资料简介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杜甫的资料简介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杜甫(712—770),祖籍襄阳,出生于巩县(在今河南省),唐朝伟大诗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任华州司功参军。

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

与“诗仙”李白并称“大李杜”。

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

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

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

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乾元二年(759)夏天,华州及关中大旱,杜甫写下《夏日叹》、《夏夜叹》,忧时伤乱,咏叹国难民苦。

这年立秋后,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而放弃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西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一带)。

杜甫在华州司功任内,共作诗30多首。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

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是中国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诗词风格多样,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巨变,反应了社会矛盾与百姓疾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唐朝诗人杜甫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自号少陵野老与李白合称“李杜”,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世称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杜甫的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很大,现有大约1500首的诗歌留世。

杜甫出身北方大士族的京兆杜氏,从魏晋一直到唐朝都是显赫的杜氏家族。

杜甫小时候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以过着少爷的生活,自小喜欢学习,七岁就能作诗,少年时期的杜甫一直在游历多地。

公元744年,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相约同游,在天宝四年,杜甫与李白结下深厚友谊,每日谈诗论文,切磋琢磨。

告别李白后,杜甫回到长安,开始应试但是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在长安10年,都没有考中。

755年,杜甫的《大礼赋》受到唐玄宗的赏识,让他待在集贤院。

11月安史之乱,唐肃宗即位。

杜甫投奔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但杜甫后来救房琯,使得唐肃宗不再重用他,被贬到华州。

758年,杜甫对当朝时政失望透顶,最后决心离开官场,开始四处漂泊的生活,期间,杜甫的大量诗篇写成,770年杜甫一直在江中小舟上度过,想要回到家乡的杜甫遭遇江水暴涨,被困江边,得到耒阳县令的救助,一心想北上的杜甫后来在江中小舟上去世,年终59岁。

杜甫的三别杜甫最具代表的作品就是三吏三别,是杜甫对当时环境的体会和感受,三吏是《新安吏》、《石壕吏》和《潼关吏》,描述了战争前后人民的生活疾苦,三别是《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写出了人民感情的痛苦,战乱引发人们生活的改变。

三吏三别的创作年代是杜甫在759年3月唐朝60万大军战败,为了恢复兵力,国家开始无限制的招兵,新婚妻子送别丈夫,年迈老母送别儿子,有些老妇升职为此献出自己的性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