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云南花灯
中国传统文化之云南花灯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封皮)浙江农林大学人文·茶文化学院广告151 刘韵仪2015/12/19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我的家乡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说到家乡具体化的传统文化,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从小就在各大公园、广场都听得到的花灯戏。
在广场舞还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花灯作为每个老昆明人都会唱会跳的民间小调,占据着昆明市内的各公园和广场。
从小在昆明长大,虽然不会唱,但花灯曲目还是看了不少。
直至今日,每逢周末,昆明的各大公园还是能够见到退休了的老昆明人唱花灯的身影。
二、调查目的为了让同学和老师了解云南花灯。
此次调查报告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云南花灯戏的基本介绍2、云南花灯戏的类型3、云南花灯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三、调查方式通过请家人实地拍摄视频以及网络搜集资料来进行调查四、调查结果1、云南花灯戏的基本介绍:云南花灯戏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
它本身是一种汉族民间舞蹈戏剧。
花灯流传于云南全省以及贵州省、四川省的个别地区。
花灯是云南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小戏。
它的一部分曲调,来自明清小曲。
这些小曲与云南的方音、风土人情结合,后来演变成花灯曲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花灯是云南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它是在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态有200多年的历史。
云南花灯艺术形式短小活泼,融歌、舞、戏于一体,乡土气息浓郁,唱腔优美动听,更以一种独特的“灯”味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2、花灯的类型云南省花灯剧是云南省各地花灯剧的统称。
流传于云南全省及贵州的盘县、四川的会理一带。
花灯在长期流传中,由于地区不同,先后形成9个支派: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
它们彼此大同小异,基本特色相似。
3、花灯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云南花灯的表演形式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其早期的演出形式有两种:一是花灯,另一种是盘灯。
云南花灯舞蹈基本动作

云南花灯舞蹈基本动作云南花灯舞蹈是云南省传统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是一种集舞蹈、音乐、灯光和造型艺术于一体的表演形式,以其精致的动作和华丽的舞台效果而闻名。
云南花灯舞蹈的基本动作包括手臂的挥舞、腿部的灵活运动以及身体的转动等。
舞者们通过这些动作展示出舞蹈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云南花灯舞蹈的手臂动作非常重要。
舞者们通过挥动手臂,展示出独特的舞姿。
他们可以通过手臂的起伏和摆动来表达舞蹈的情感和节奏感。
舞者们的手臂动作流畅而优美,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腿部的灵活运动也是云南花灯舞蹈的特色之一。
舞者们通过腿部的抬起、弯曲和伸展等动作展示出舞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他们可以踮起脚尖,跳跃或旋转,使舞蹈更加生动活泼。
身体的转动也是云南花灯舞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舞者们通过身体的转动来表达舞蹈的变化和层次感。
他们可以用身体的转动来展示舞蹈的起伏和转折,使整个舞蹈更加丰富多样。
云南花灯舞蹈在动作上注重舞者的协调和整体形象的展示。
舞者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舞蹈基本功,包括舞姿的优雅和动作的灵活性。
在舞台上,他们需要紧密配合,相互配合,形成整体的舞蹈效果。
云南花灯舞蹈的基本动作虽然简单,但却需要舞者们的精心训练和不断的提高。
舞者们需要通过不断练习和磨炼,才能将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只有在舞者们的共同努力下,云南花灯舞蹈才能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
云南花灯舞蹈是云南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云南花灯舞蹈的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云南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艺术氛围。
云南花灯舞蹈的基本动作是这种表演形式的核心,它通过精致的动作和华丽的舞台效果,让人们领略到舞蹈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
云南花灯舞蹈的基本动作是舞者们展示舞蹈魅力和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手臂的挥舞、腿部的灵活运动和身体的转动等动作,舞者们展示出舞蹈的美感和节奏感。
云南花灯舞蹈的基本动作需要舞者们的精心训练和不断提高,才能将舞蹈技巧和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云南花灯教案

云南花灯教案一、介绍1.1 什么是花灯花灯是一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广泛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
它以灯笼为主要构造,利用彩纸、丝绸等材料制作,配上烛火或电灯,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灯光效果。
1.2 云南花灯的特点云南花灯是中国花灯艺术的重要分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 形状多样:云南花灯的形状各异,有的是动物、花草等自然景物的模型,有的是人物、建筑等文化符号的仿制品。
- 色彩鲜艳:云南花灯使用丰富多彩的彩纸,通过巧妙的组合和搭配,呈现出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色彩。
- 工艺精湛:云南花灯采用细致的切割、折叠、粘贴等工艺制作,突出了纸艺和绣艺的特点,技艺独特。
- 动态展示:云南花灯不仅可以静态展示,还可以通过灯光的闪烁和变幻,展现出动态的效果,增加了观赏的乐趣。
二、云南花灯的历史2.1 起源与发展云南花灯起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最初,云南花灯主要用于庆祝农历新年和元宵节,后来逐渐扩展到婚庆、寺庙庆典等各种场合。
2.2 艺术传承与创新云南花灯的传承和创新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各地的传统花灯工匠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技艺代代相传,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良,不断推动花灯艺术的发展。
三、云南花灯的制作过程3.1 材料准备制作花灯的主要材料包括彩纸、丝绸、竹篾等,同时还需要烛火或电灯等光源。
3.2 制作流程1.图案设计:根据花灯的用途和主题,设计相应的图案。
2.材料裁剪:根据设计好的图案,将彩纸、丝绸等材料按照需要的尺寸和形状进行裁剪。
3.构架制作:使用竹篾等材料制作花灯的骨架,确保花灯的稳定性和结构性。
4.粘贴组装:将裁剪好的彩纸、丝绸等材料进行粘贴和组装,依次贴在花灯的骨架上,形成立体的图案。
5.装饰修饰:根据需要,可以在花灯上添加丝绸、亮片等装饰物,增加花灯的美观度。
6.灯光装置:在花灯内部安装烛火或电灯等光源,使花灯发出明亮的光芒。
3.3 制作技巧与注意事项•难点突破:制作花灯需要一定的手工技巧和经验,对于复杂的图案和结构,工匠们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研究,不断突破难点。
云南花灯艺术探究

---------------------------------------------------------------最新资料推荐------------------------------------------------------云南花灯艺术探究云南花灯艺术探究一、云南花灯的历史沿革云南花灯形成的年代大约在 300 多年前,但其演变成为花灯剧的年代,已无确凿资料可查。
花灯在辛亥革命前被称为老灯,其艺术形式是一种歌舞,也是一种戏剧情节简单的歌舞小戏,后来玉溪花灯吸收了滇剧表演形式,引进了若干新曲调,改编并创作了一些新剧本,当时被人们称为新灯,后来花灯艺人大量移植滇剧、京剧的剧目,吸收它们的表演技巧及服装,用花灯曲调演唱,形成灯夹戏。
灯夹戏是花灯滇剧化的表现,灯夹戏很多曲调来自明清小曲,这些小曲传人云南后,与云南的方言、风土人情结合,后来成为云南花灯曲调的突出特点。
花灯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它与古代的社祭和灯节等风俗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迄今为止,云南花灯在其发展中,产生了几次大的分化。
第一次是花灯从宗教的社火活动仪式中分化出来,社火是宗教的根源,同时又是与巫术礼仪交织的歌舞活动。
在过去,祈年去灾是云南花灯最主要的宗教职能,没有真正形成花灯戏剧艺术。
可见花灯在以往的表演是人们消灾去难、娱神的手段,但具体的花灯艺术表演,却以其生动感人的故事情节和艺术感染力,使人们在1 / 6终年劳作之余,从中得到娱乐、享受和教益。
当花灯的宗教职能慢慢淡化,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火中的花灯由单纯的娱神中分化出来,逐渐转化为以娱人为主的独立的艺术品种⋯,这也就体现了花灯在艺术上的自觉。
审美意识走向自觉与审美意识的独立分化互为表里,是审美意识发展史的必然趋势。
因审美意识走向自觉,即因自觉提出超越功利的独立的审美需要进行审美活动,从而创造出自由的艺术。
如《开财门》里干哥干妹谈情说爱,边舞边唱的板凳抬一抬,干哥请进来,板凳梭一梭,干哥你请坐,这时候,花灯已从百戏混合艺术活动中分离。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讲解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讲解七级云南花灯舞蹈是传统的云南民间舞蹈形式之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彩的表演内容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讲解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起源、特点以及表演形式。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起源于云南省的民间习俗,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传说在古代,云南地区常年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和丰收,便创造了花灯舞蹈这一形式来祭祀神灵。
随着时间的推移,花灯舞蹈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艺术性的表演形式,并传承至今。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特点有很多,首先是其独特的舞蹈动作。
舞者们身着华丽的传统服装,手持花灯,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他们的舞姿优美、灵动,舞动中仿佛化身为花灯中的精灵,给人以惊艳的感觉。
其次,七级云南花灯舞蹈注重舞蹈与音乐的结合。
舞者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展现出不同的舞蹈动作,给人以视听的双重享受。
此外,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还注重舞台布景的设计。
舞台上会搭建一个巨大的花灯舞台,舞者们在舞台上舞动,与花灯融为一体,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经典的有“灯会游园”和“花灯表演”。
在“灯会游园”中,舞者们手持花灯,穿梭在游园中,向观众展示花灯的美丽与神秘。
在“花灯表演”中,舞者们以花灯为道具,通过灯光的变化和舞蹈的表演,将故事情节展现出来,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无论是哪种表演形式,七级云南花灯舞蹈都能够给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与听觉享受,让人流连忘返。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精彩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它不仅是一种舞蹈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表演,人们可以感受到云南的独特风情,了解到云南的传统文化。
同时,七级云南花灯舞蹈也成为了云南省重要的旅游项目之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形式,它以其精彩的表演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通过七级云南花灯舞蹈的表演,人们可以领略到云南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
云南花灯歌舞的表演形式及文化特征

灯歌舞 的综 合表演形式 ,少则数 人 ,多
则数十人 的歌舞表演 ,加上小 唱 、小戏
经花灯 吸收 ,由于它 的演 唱习惯 、润
和舞弄刀枪 棍棒 的民间杂耍 ,龙灯 、狮
灯 、蚌壳灯 、戴 花脸 大 头面具 的扮相 、 踩高跷 、划旱船 ,在 一个人头攒 动形 同
腔方法 ,结合它 的舞蹈 、戏剧 节奏 、云 南 的方 言语音 ,就形成 了多样 性与统 一 性相结 合的花灯 音乐 。表 演上的突 出特 点是载歌载舞。 云南 花灯音乐 律属于 中国的戏 曲音 乐 ,这 种戏 曲音 乐体系 出现的历史并 不
特点用 十二个字来 概括 :左 右屈膝 ,扭 腰 送 胯 ,双 手 甩 动 。 民 间有 美 名 称 为 “ 风摆柳 ” ,崴起来身体形成波形 道弯பைடு நூலகம், 具有 一种优美 的流畅感 。花灯崴步 的主 要种 类有正崴 、反崴 、平崴 、小崴 、一
字崴 等 。舞 步配合着形 体又有 五花八 门
剧 团 上 演 的 剧 目题 材 内 容 不 断 扩 大 ,在
遇有歌 舞场面也是 手不离扇 ,崴步是 一 种调 动脚 、膝 、胯 、腰全方 位 的下半 身
运动 ,由此也带 动了上半 身手臂 的大幅 运动 。崴得好 的话 ,这手 、腿 、腰 、胯
十分协调 ,才会 有 “ 风摆柳 ” 、 “ 三 道
的身段 ,如 :碎米筛 花 、鹞鹰展 翅 、童 子拜观音 、二狮滚绣球 、喜鹊 登枝 、海 底捞月等 。除 了崴 步 ,道具 ,是云南花
灯 舞 蹈 表 演 的 一 大 特 点 ,手 不 离 扇 、手
是 与花灯有关 的曲牌体 了 ,曲牌体 系 比
板腔 体历史更 久远 ,若 总体上理 清花灯 音乐 的形态特征 ,无外乎下面几个方 面 :
云 南 花 灯

3
基本动作介绍
2.步法动作介绍
(1) 小崴(女)。该动作是在膝盖微屈基础上,以一膝靠向另一膝的重心移动而形成的。 小崴一般节奏较快,膝盖柔和而有弹性,身体有荡漾的感觉,左右胯要有崴动,动作要连贯 ,可原地动作也可走动起来,如图3-15所示。
3
基本动作介绍
2.步法动作介绍
(2) 走场步(男)。该动作是男性特有的动作,它是在反崴的基础上形成的上身扭动 。做该动作时,脚下要平稳,身体的高度要降下去,身体左右摆动,膝盖要有颤动。 (3) 小俏步(女)。踏步准备,做小崴动律,前脚出去后回来要别在小掖腿的位置上 ,动作要做得干净、明快,保持好小崴的动律。 (4) 柔踩步。柔踩步上下屈伸幅度较大,延伸感强。动作中强调脚腕及膝的控制力, 脚掌有韧性地满落地,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步子轻而柔和,连绵不断。脚掌往下伸,身 体往上延续,形成身体的大弧线,如图3-16所示。
3
基本动作介绍
2.步法动作介绍
(5) 撩跳踮步。做撩跳踮步动作时注意腿的撩出和往后的踮。 (6) 跟颠步。该动作和正崴的屈伸方法几乎一致,但下地踏脚跟,膝盖屈伸过程中有脆劲儿。 (7) 探步。探步是与反崴手相配合的最基本的步法,一脚屈伸,另一脚前探虚点地以后移动重 心形成相反动作。
3
基本动作介绍
3
基本动作介绍
4. 基本舞姿
(2) 放扇。胯向右崴,身体略前倾,微上提,扇子竖放右胯前,扇面朝前,扇口对左。 (3) 扛扇。扇子扛于右肩上,扇口向下(不擦肩),两扇尖成斜角。 (4) 羞扇(女)。左手背后,右手斜抱扇在肩前,下扇尖藏于臂弯内,扇面对前,头微 低,脸稍转向右做羞状。 (5) 月光花(女)。左脚微前抬,右手背后,左手托手,下右旁腰,从左脚到头身体呈 月牙状。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讲解

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讲解七级云南花灯舞蹈讲解一、简介云南花灯舞蹈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属于云南省昆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南花灯舞蹈历史悠久,起源于明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以其独具匠心的工艺和华丽的表演风格而被广泛传唱。
二、演出形式云南花灯舞蹈通常在春节期间表演,是一种眼花缭乱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该舞蹈结合了灯光、舞蹈、歌曲以及器乐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其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三、舞蹈形态1. 踩花团:踩花团是指舞蹈者踏着一片面积较小花灯,表演时身体要借力而起,美妙的灯光效果与身体的转动配合起来,使舞蹈更具吸引力。
2. 走板子:走板子是指舞蹈者走在开口蜡烛的灯笼上,模拟步行,表演时身体微动,形成舒展的姿态,形成一种特殊感觉。
3. 攀烛立花:攀烛立花是指舞蹈者身体攀住灯笼并在上面表演,要求身手极高,既要维持平衡,又要完成精致的舞蹈动作,形成一种特有魅力。
四、服装道具云南花灯舞蹈的服饰一般较为华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舞蹈者身着彩色的传统汉族服装,头戴花环、花结等饰物,手持花灯、蜡烛等道具,用音乐和舞蹈表现出自己的感情和韵味。
五、文化内涵云南花灯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表演艺术,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
其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提高了文化自信,同时也具有诸如热爱生活、崇尚自然、注重人文等美好内涵。
六、现代价值云南花灯舞蹈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
其打破民间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的局面,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具有弘扬中华文化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云南花灯舞蹈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就业机会,使其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七、结语云南花灯舞蹈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具有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现代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
我们应该珍爱这项传统文化遗产,传承发扬,让更多的人了解云南花灯舞蹈,爱上云南花灯舞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家乡传统文化的调
查报告
(封皮)
浙江农林大学
人文·茶文化学院
广告151 刘韵仪
2015/12/19
关于家乡的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
说到家乡具体化的传统文化,我首先想到的便是从小就在各大公园、广场都听得到的花灯戏。
在广场舞还没有流行起来的时候,花灯作为每个老昆明人都会唱会跳的民间小调,占据着昆明市内的各公园和广场。
从小在昆明长大,虽然不会唱,但花灯曲目还是看了不少。
直至今日,每逢周末,昆明的各大公园还是能够见到退休了的老昆明人唱花灯的身影。
二、调查目的
为了让同学和老师了解云南花灯。
此次调查报告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云南花灯戏的基本介绍
2、云南花灯戏的类型
3、云南花灯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三、调查方式
通过请家人实地拍摄视频以及网络搜集资料来进行调查
四、调查结果
1、云南花灯戏的基本介绍:
云南花灯戏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
它本身是一种汉族民间舞蹈戏剧。
花灯流传于云南全省以及贵州省、四川省的个别地区。
花灯是云南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小戏。
它的一部分曲调,来自明
清小曲。
这些小曲与云南的方音、风土人情结合,后来演变成花灯曲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云南花灯是云南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它是在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戏剧形态有200多年的历史。
云南花灯艺术形式短小活泼,融歌、舞、戏于一体,乡土气息浓郁,唱腔优美动听,更以一种独特的“灯”味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2、花灯的类型
云南省花灯剧是云南省各地花灯剧的统称。
流传于云南全省及贵州的盘县、四川的会理一带。
花灯在长期流传中,由于地区不同,先后形成9个支派:昆明、呈贡花灯,玉溪花灯,弥渡花灯,姚安、大姚、楚雄、禄丰花灯,元谋花灯,建水、蒙自花灯,嵩明、曲靖、罗平花灯,文山、邱北花灯,边疆地区花灯。
它们彼此大同小异,基本特色相似。
3、花灯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云南花灯的表演形式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其早期的演出形式有两种:一是花灯,另一种是盘灯。
花灯最原始的演出形式是参与云南农村和小城镇中一种宗教性的文艺活动时的演出。
“盘灯”是一种流行与云南滇东北一带的花灯表演形式。
经过演变,花灯经历了四个时期:
(一)、老灯时期。
辛亥革命前,流行于云南各地的花灯统称“老灯”。
(二)、新灯时期。
“新灯”即为经过革新后的玉溪花灯。
(三)、红军灯、救亡灯、学生灯。
即是在红军长征时期、抗战时期以及
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
(四)、“灯夹戏”时期。
则是艺人为了适应自己的职业,转而从滇剧中吸收、改良,最终形成了有剧情、有内容的花灯。
四、调查感想
通过调查花灯,让我对于自己家乡的文化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
了解到了花灯的许多剧目。
而且也能够从现在花灯的发展看到更深层的问题。
现在,也许我们还能够在一些公园里看到花灯。
但在我印象中,近些年来,花灯表演在昆明的大街小巷越来越少。
调查时,我的父亲辗转了几个公园才能够录到这些完整的视频。
我认为,在我们了解花灯的同时,不能忽略了花灯的传承与发展。
举个很普遍存在的例子,老一辈的昆明人几乎都会唱花灯,而到了我们这一代是,会唱花灯的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
我们都知道花灯,但是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花灯其实也是在衰落的。
传统文化需要保护,这是毋庸置疑的。
问题在于,昆明现在很多人并没有把花灯当作一项需要保护起来、传承下去的传统文化。
前些天,我无意间在网络上找到了一张昆明老童谣的新编专辑,这张专辑勾起了很多我童年时的回忆,这张专辑的歌曲都是我们小时候会唱歌的昆明方言童谣,现在听起来仍然倍感亲切。
我希望花灯也能够像这些童谣一样,让人听起来亲切,而不仅仅是像看热闹一样围过去,却什么也听不懂。
现在地方电视台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专门开了一个栏目,给
那些热爱花灯的退休老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同时也呼吁年轻一辈能够去了解花灯、学习花灯、热爱花灯。
传统文化很多,但是现在大多都在走下坡路,我们都不希望过了几十年后我们的传统文化消失殆尽,所以,我们在接受新潮外来文化的同时,请回头看一看我们本国的文化。
对于传统文化,我认为,多加保护和发扬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