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课程设置及课程说明

合集下载

药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药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药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药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药学(Pharmacy)专业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一般药物制剂及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置,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计算机基础、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基础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毒理学基础、药物的波谱解析、药事管理学、专业技能实验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药学专业就业去向,科研人员——在大学、研究所、药厂的研究部门,从事药物的研发工作;
医院药剂师——在医院药剂科、药房、药厂等从事制剂、质检、临床药学等工作;
药检人员——在药检所从事药物的质量鉴定和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
公司职员、医药销售人员——在医药贸易公司或制药企业从事药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等工作。

药学专业99级本科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

药学专业99级本科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

药学专业(医药贸易与市场营销)本科教学计划一、学制:四年二、专业培养特色与方向医药贸易与市场营销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以药学、贸易学、管理学为基础,从事医药贸易、市场营销、药物研发以及能进行科学管理、决策与组织协调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这类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与计算机实际应用,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初步的项目策划能力。

四、专业基本培养规格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敬岗爱业,遵纪守法,热爱药学专业,树立严谨、求实、准确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药德、医德”和为社会服务的献身与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现代药学、贸易与管理学综合知识,有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富于进取、创新、开拓的精神。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及计算机在药物研发与医药贸易、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4.能胜任在各类医药类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尤其是涉外及跨国生产型与经营型企业,以及有关大学、研发、药检、决策、医院等相关单位的科研、管理、策划与教学工作。

五、毕业总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毕业总学分:154学分,其中:必修课104学分,选修课50学分(政治理论选修课 2学分,艺术类公选课 2学分,全校性公选课不超过 20学分)。

课内总学时:2700六、教学实习、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科研训练安排。

为加强学生对药物研发与医药贸易业务知识了解与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在暑假(第六和第七学期中间,按3周计算)与第七学期第一周为市场调查与专业实习(合计4周),第八学期集中进行毕业实习与撰写毕业论文。

学生从第七学期可以提前自由进入相关实验室或课题组,参与研究工作或进行创新性科研综合训练。

七、教学时间安排(附表一)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二)九、副修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附表三)附表一:教学时间安排表说明:“上课”一栏按每学期18周减去“入学教育”、“军事课”、“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毕业教育”的时间后的实际上课周数填写。

药学专科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药学专科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

药学专科专业学分制教学计划一、学制:三年二、职业与岗位(群)分析本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医院、药房、药物制剂室、药检所与医药公司、医药营销等部门工作、三、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药学专科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能够从事基层药品生产、检验、使用与制备一般药物制剂及熟悉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得高等技术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相关得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与药理学得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接受药学实验方法与技能得基本训练、四、能力分析及岗位考核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得知识与能力:1、掌握药物调剂得基本知识与操作,能从事药物得调剂工作;2、熟悉临床药学与药理学得基本知识,具有从事药房与医药营销工作能力;3、熟悉保证药物稳定性得基本知识,具有中药及药品保管与养护得基础知识、4、掌握药品质量控制得基本知识、药物得基本分析方法,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制定得基本原则,具有良好得实验操作技能;5、熟悉药政管理与药事法规得基本知识;6、具有药物合理应用得基本知识,能熟练得按照处方调剂药物,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咨询服务;7、掌握药物制剂得制备基本原理及技术,具有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一线管理得基本能力;8、有一定得市场意识,有药品市场营销得能力;9、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英语考试得三级至四级水平,熟练阅读英文药品说明书、药典等;具有计算机实际应用技能。

岗位考核:学生实习后要回校参加岗位考核,岗位考核科目有: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学、共2学分。

五、主干课程(一)主干学科:药学、化学(二)主干课程: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事管理学二、课程设置与学时学分安排1、课程设置:(1)公共必修课9门,共616学时,32学分(2)专业基础课12门,共754学时,34学分(3)专业理论课 9门,共606学时,33学分(4)技能(实务)课 2门,共652学时,19学分(5)任选课 4 门,共144学时,8学分2、毕业最低学分:127学分各学年周数安排表(一)。

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本文旨在介绍药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内容,以便学生和教育机构了解药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1. 课程简介药学专业是一门关于药物研发、生产与应用的学科。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药学理论基础,熟悉药物制剂的开发和生产技术,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流程,并且能够承担药学研究和药物临床监测的工作。

2. 课程设置2.1 基础课程•药物化学: 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药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培养他们进行药物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药理学: 研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让学生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药剂学: 主要包括制剂学和配方学,让学生掌握药物的制剂技术和药物配方的原理与方法。

•生物化学: 强调人体内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为学生提供药物在生物体内代谢以及药物生物学基础知识。

2.2 专业课程•药物分析学: 主要包括化学分析、仪器分析和药物分析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具备进行药物分析、纯化、定量的技术能力。

•药剂分析与工艺学: 介绍药物剂型分析方法及药剂工艺的操作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药理毒理学: 深入研究药物作用的机理和副作用,以及药物对机体的毒性作用。

•药物合成与质量评价: 着重介绍药物合成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药物质量评价和控制的方法。

2.3 实践课程•实验药学: 结合药学理论,培养学生进行药物实验设计与操作的能力,提高药物研发的实际操作水平。

•药理学实验: 介绍药物的药理学原理,并利用实验手段验证相关理论。

•临床药学: 通过实践,使学生了解通过药物治疗疾病的实际操作和患者的药物用药问题。

3. 学习目标药学专业本科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掌握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等。

•具备药物分析与实验技术,能够进行药物分析、纯化、定量等实验操作。

•了解药物研发流程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知识,可以参与药物研究和临床药学工作。

《中药学》课程标准

《中药学》课程标准

《中药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G4000063 适用专业:中药学培养层次:三年制专科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72课时(60理论:12实验)总学分数:4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性能和临床应用等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中药学》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辨证思维方法阐述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阐明各章药物的含义、性能功效、适应证、分类、配伍原则及使用注意;阐明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各种中药的来源、处方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临床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方剂学》及中药学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中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为后续学习方剂学,中成药学及中药调剂学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新药研发的思路,为今后从事中成药生产、经营、管理、使用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具备团结协作、沟通交流的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使学生真正成为能适应中药产业化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协作精神的培养。

主张以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法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不仅学到必备的专业知识,更要学会学习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中药学课程是依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设置,在理论为实践服务、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念指导下,结合中药行业现状、我校现有条件以及高职中药专业学生学习特点,制定该课程标准。

本课程标准的每一项目下的工作任务又分为具体模块。

其内容确定以掌握各类药材的性味特点,功效及临床应用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具备辩证配伍应用药物的能力。

药学专业选修课

药学专业选修课

药学专业选修课药学专业通常包含一系列核心课程,同时学生也有机会选择一些选修课程以满足个人兴趣和职业目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药学专业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可能因学校和课程设置而有所不同:1.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介绍药物分析的原理和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等。

2.药物代谢与药效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及药物的药理学效应。

3.药物合成与设计:探讨药物的合成方法和药物设计的基本原理。

4.生物药剂学:研究生物制剂的开发、生产和应用,包括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分析技术。

5.药物开发与临床试验:深入了解新药的研发流程、临床试验设计和伦理问题。

6.临床药学与药物治疗学:关注药师在患者药物治疗方面的角色,包括用药咨询和患者监测。

7.药物法规与政策:研究药品注册、审批和监管的法规体系,了解药物市场的法律和政策环境。

8.医药经济学:探讨药物经济学的原理,包括药物定价、保险和医疗费用分析。

9.抗生素学:研究抗生素的发展、机制和应用,以及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

10.药物安全与药物监测:着重于药物的安全性评估和监测,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

11.药学信息学:学习药学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和信息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12.医药化学:深入了解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设计原理。

13.药物毒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毒性效应,以及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14.药物管理与市场学:掌握药品管理、市场推广和销售的基本原则。

15.个性化医学与定制药物研究:探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以及个性化医疗的发展趋势。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药学领域的不同方面。

这些选修课程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职业挑战。

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大纲

药学专业-药理学教学大纲

药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药理学(Pharmacology)。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

三、学分与学时:5.5学分。

总学时为100学时,其中理论68学时,实验32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药学本科的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药理学是药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学科。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解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主要是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防治疾病的机制。

同时也阐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认识药物防治疾病的原则及新药研发的药理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重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原理,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药学与医学的桥梁学科。

教学内容以常见多发病的药物防治为主,以药物的分类,各个药物的药理作用(包括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为重点。

对每类药物的代表药要讲深讲透,同类药物比较其作用特点或简要介绍。

七、主要先修课程: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微生物学及免疫学等。

八、教学目的要求和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言【目的要求】1. 掌握药物,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药理学的任务。

2. 熟悉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3. 了解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药理学的发展史,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主要内容】讲授内容1. 药物:是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化学物质。

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与机理的一门科学。

3.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的规律和机制。

阐明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态变化以及规律(药动学);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毒理学)以及在临床药物对患者的疗效与适应症,注意事项与禁忌症,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进行新药的药理学研究。

4. 药理学是医、药学之间的桥梁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

药学类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药学类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药学类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药学类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药学类专业主要有四个:药学、药物制剂、中药学、制药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大学化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Ⅱ、药事管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20世纪未基因组计划的成功,系统生物学进入了细胞信号传导与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水平,基于系统生物学的遗传工程-合成生物学在21世纪兴起,开创了系统生物技术筛选药物与代销工程制药产业,2003年美国成功实现了青篙素在酵母细胞中的工程化微生物工程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应用
光谱解析、制药工艺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制药分离工程、制药装备与车间设计、药事管理学、药品营销等,部分中药制药学科还包括药用植物学,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置及课程说明(一)课程设置本专业教学计划设有统设必修课、省开课(包括限选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必修课开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体解剖生理学、无机化学、英语I(1)(2)、有机化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用分析化学、药剂学(1、2)、药事管理学等14门,计66.5学分,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省开课共4门,计23学分。

由省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提供教材和考试服务,教学管理工作由省电大负责。

所开设的课程为“药物治疗学”、“专业英语(药学)”、“医药商业营销学”、“生药学(含植化)”和“素质与思想品德教育”。

选修课开设3门,计8.5学分,由教学点负责教学及管理工作。

课程为“公共关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

所有统设课程的教学主要根据中央电大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省开课程的教学由省校制定要求,组织实施;自开课程的教学由各教学点自行组织实施。

集中实践环节由省校依据中央电大的原则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包括毕业作业和毕业实习2部分。

毕业作业的题材主要包括单篇论文、调查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毕业实习包括社会药房、医院药房、制药厂和药检所等4个部分,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或就业需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自行调节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 2部分实践共计18学分,本环节学员不得免修。

各教学点依据省电大的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组织本教学点的实践教学。

(二)课程说明1. 无机化学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其中电视课20学时,实验9学时,开设一学期。

无机化学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溶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配位化合物、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及试验。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物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

2. 有机化学本课程5.5学分,课内学时99,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27学时,开设一学期。

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基本反应、简单的结构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烷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糖,类脂和萜类、医药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重要代表物在医药中的应用等,以及立体化学基础、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用分析化学等。

3. 人体解剖生理学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27学时, 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一般生理活动规律,建立起人体是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体的观念,从而为学习药学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功能,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的主要生理活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温、泌尿、神经、感官、内分泌、生殖)。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理学等。

4. 医学生物化学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细胞,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糖类,脂类,核酸,酶,维生素,新陈代谢总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生化药物的制备原则。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微生物与免疫、药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等。

5. 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8学时,实验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医学科药学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学免疫学,第二部分为微生物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术语;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微生物学的知识。

为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必要的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临床预防、分析、诊断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课程的主要内容:医学免疫学主要教学内容: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的概念、补体系统及变态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教学内容: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生长繁殖与代谢、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抗细菌感染免疫;消毒灭菌及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察原则,特异防治及药物防治原则等基础知识;病源性与条件致病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介绍,致病性与免疫型,防治原则;病毒的基本性状、分类,病毒的感染、免疫及实验室检测原则、防治原则,临床常见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原则;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治病性与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基础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理学、临床各学科课程。

6. 病理学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电视课模块化设计,开设一学期。

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药类各专业一门必修课。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

它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病理学课程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课程的主要内容:疾病学概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血液循环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为:诊断学及临床各学科课程。

7. 药理学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27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医、药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的药理学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和抗惊厥药;抗神经失常药;抗震颤麻痹药;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传出神经系统药;拟胆碱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N胆碱受体阻断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上腺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物和钙拮抗剂;抗高血压药;利尿药和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镇咳、祛痰及平喘药;组胺与抗组胺药;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甲状腺素与抗甲状腺药;降血糖药;抗生素;磺胺类及其他人工合成抗菌素;抗结核药等。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类各学科专业课程。

8. 药物化学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基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掌握化学结构与稳定性药效有关的共性变化规律和特殊个性,为合理有效地调制、保管、使用化学药物准备必要理论基础;理解常用基本化学药物的结构形成和制备原理,为质量控制和检验准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了解新药发展的去向,初步掌握由结构命名查找资料的方法。

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化学药物的分类结构类型和命名,基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主要结构类型的药物与稳定性药效有关的共性变化规律及典型药的特殊个性,如何合理有效地调制、保管、使用化学药物;典型药物的合成和结构修饰;基本化学药物的典型反应和鉴别方法;主要类型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以及典型药物的创制经验。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物分析、药剂学等。

9. 药用分析化学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27学时,实验45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有关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主要结构与性能,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同时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药物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药物分析的测定,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生化药物分析和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课程的主要内容: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色谱法;药物中的杂质及纯度,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和规定杂质限度的科学根据,药物中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检查的原理、方法、操作要点及杂质限量计算方法;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典型药物的基本结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鉴别、法定含量测定方法的原理及操作要点;制剂的分析特点和拟定分析方法的思路,常用剂型中干扰物质的种类及排除方法,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分析特点和方法,医院药房快速检验方法;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我国现行的各级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制定原则和内容。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剂学、生药学等。

10. 药事管理学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其中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品管理方面的有关专业法律法规,熟悉和了解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要点,树立依法从业的观念,初步具备运用药事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特殊药品管理办法,药事管理体制,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新药研制、审批管理;药品广告管理;药品专利产权保护等。

11. 药剂学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54学时,开设二学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