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英词的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宋代词人吴文英作品赏析(五首,含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宋代词人吴文英作品赏析(五首,含作者简介)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玉楼春·和吴见山韵吴文英阑干独倚天涯客。

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

相吊年光浇大白。

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译文】浪迹天涯的孤客独倚栏干,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更觉得寂寞惆怅。

绵绵群山在淅沥的秋雨中泛出了青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拼力地挣扎奋飞。

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强,显示出些许春天般的缤纷色彩。

而我们却只能为那已消逝的美好年华举杯凭吊,饮一杯大白。

暮天夕阳返照天空,倒挂着一缕美丽的彩虹,那是大海中的鲛人用泪水一梭梭编织的七彩鲛绡幻化而成的。

【注释】1.玉楼春:据《词谱》载:“因顾敻词中有‘月照玉楼春漏促’,又有‘柳映玉楼春日晚’。

五代欧阳炯词中有‘日照玉楼花似锦,楼上醉和春色寝’。

又有‘春早玉楼烟雨夜’句,取为调名。

”又名《木兰花》、《玉楼春令》、《西湖曲》、《呈纤手》、《东邻妙》、《春晓曲》、《惜春容》、《梦相亲》、《归风便》、《归朝欢令》、《转调木兰花》、《续渔歌》。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2.和吴见山韵:和韵,是用他人诗词所用的韵而作诗词。

分用韵、依韵、次韵三种。

陆游说:“古时有唱有和,有杂拟追和之类,而无和韵者。

唐始有用韵,谓同用此韵;后有依韵,然不以次;后有次韵。

自元(稹)、白(居易)至皮(日休)、陆(龟蒙),其体乃全。

”吴见山,梦窗词友,常有唱酬相和。

《梦窗词》中,题其名的即有六首,而和词或用其原韵而作的竟有五首之多。

3.大白:酒名。

【鉴赏】“阑干”两句,写出词人的心情。

此言自己是一个四处飘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独倚在栏干旁,面对着深秋中的凄风凋叶,那么心中的阴影就会显得更加浓厚,寂寞之情也会显得更深。

此即情与景合也。

所谓“离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

“千山”两句,景中显情。

绵绵群山在秋雨淅沥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树林;而在天空中词人(天涯客)却见到,有一只离群的孤雁在暮色苍茫中随着迅飞的流云在拼力地挣扎着奋飞。

吴文英的诗词鉴赏(13首)

吴文英的诗词鉴赏(13首)

吴文英的诗词鉴赏(13首)1.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一《望江南·三月暮》吴文英〔宋代〕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

无处觅残红。

2.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二《思佳客·癸卯除夜》吴文英〔宋代〕自唱新词送岁华。

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3.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三《浪淘沙·灯火雨中船》吴文英〔宋代〕灯火雨中船。

客思绵绵。

离亭春草又秋烟。

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

往事一潸然。

莫过西园。

凌波香断绿苔钱。

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

4.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四《踏莎行·润玉笼绡》吴文英〔宋代〕润玉笼绡,檀樱倚扇。

绣圈犹带脂香浅。

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

午梦千山,窗阴一箭。

香瘢新褪红丝腕。

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

5.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五《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吴文英〔宋代〕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6.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六《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吴文英〔宋代〕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7.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七《醉桃源·芙蓉》吴文英〔宋代〕青春花姊不同时。

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

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

月明仙梦回。

凭阑人但觉秋肥。

花愁人不知。

8.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八《鹧鸪天·化度寺作》吴文英〔宋代〕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9.吴文英的诗词鉴赏篇九《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吴文英〔宋代〕听风听雨过清明。

吴文英的诗词全集

吴文英的诗词全集

吴文英的诗词全集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

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浣溪沙》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菩萨蛮·绿波碧草长堤色》绿波碧草长堤色。

东风不管春狼藉。

鱼沫细痕圆。

燕泥花唾干。

无情牵怨抑。

画舸红楼侧。

斜日起凭阑。

垂杨舞晓寒。

《点绛唇·推枕南窗》推枕南窗,楝花寒入单纱浅。

雨帘不卷。

空碍调雏燕。

一握柔葱,香染榴巾汗。

音尘断。

画罗闲扇。

山色天涯远。

《点绛唇·时霎清明》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

绿树。

正是春留处。

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

征衫贮。

旧寒一缕。

泪湿风帘絮。

《菩萨蛮·落花夜雨辞寒食》落花夜雨辞寒食。

尘香明日城南陌。

玉靥湿斜红。

泪痕千万重。

伤春头竟白。

来去春如客。

人瘦绿阴浓。

日长帘影中。

《浣溪沙》新梦游仙驾紫鸿。

数家灯火灞桥东。

吹箫楼外冻云重。

石瘦溪根船宿处,月斜梅影晓寒中。

玉人无力倚东风。

《浣溪沙》冰骨清寒瘦一枝。

玉人初上木兰时。

懒妆斜立澹春姿。

月落溪穷清影在,日长春去画帘垂。

五湖水色掩西施。

《浣溪沙》千盖笼花斗胜春。

东风无力扫香尘。

尽沿高阁步红云。

闲里暗牵经岁恨,街头多认旧年人。

晚钟催散又黄昏。

《浣溪沙》蝶粉蜂黄大小乔。

中庭寒尽雪微销。

一般清瘦各无聊。

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原文译文赏析

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原文译文赏析

吴文英《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原文|译文|赏析《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是南宋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怀古词。

词通过凭吊吴宫古迹,叙述吴越争霸往事,叹古今兴亡之感和白发无成之恨。

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八声甘州·灵岩陪庾幕诸公游》原文宋代:吴文英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

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

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

问苍波无语,华发奈山青。

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

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

译文及注释译文极目远眺四方,缥缈的长空万里,云烟渺茫向四处飘散。

不知是何年何月,青天坠下的长星。

幻化出这座苍翠的山崖,云树葱笼,幻化出上面有残灭的春秋霸主吴王夫差的宫城,美人西施就藏娇馆娃宫。

幻化出气壮山河的霸业英雄。

灵岩山前的采香径笔直如一支弓箭,凄冷秋风刺人眼睛。

污腻了的流水中漂流着当年每人用来化妆的脂粉,沾染得岸上的花朵都带了点腥。

耳边仿佛传来阵阵清脆的声响,不知是美人穿着木屐走在响廊的余音,还是风吹秋叶发出飒飒的凄凉之声。

深宫中吴王沉醉于酒色,以亡国亡身的悲剧留下让后人耻笑的话柄。

只有头脑清醒的范蠡,在太湖上垂钓,功成身退。

我想问苍茫的水波,到底是什么力量主宰着历史的兴衰盛亡。

苍波也无法回答,默默无声。

我的满头白发正是愁苦无奈之结果,而无情的群山,却依旧翠苍青青。

江水浩瀚包涵着无垠的长空。

我独自凭倚高栏鸟瞰远景,只见纷乱的几只乌鸦,在夕阳的余晖下落下凄凉的洲汀。

我连声呼唤把酒取来,快快登上琴台,去观赏秋光与去霄齐平的美景。

注释八声甘州:词牌名。

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是唐边塞曲,因以边塞地甘州为名。

《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改制的。

因全词前后片共八韵,故名八声。

慢词,与《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词不同。

《词语》以柳永词为正体。

九十七字,前片四十六字,后片五十一宇,前后片各九句四平韵。

吴文英写梅花的词8首

吴文英写梅花的词8首

吴文英写梅花的词8首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吴文英写梅花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阳台·落梅词牌名:高阳台|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

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些,梦缟衣、解佩溪边。

最愁人,啼鸟晴明,叶底青圆。

贺新郎·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遨头小簇行春队,步苍苔、寻幽别墅,问梅开未?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此心与、东君同意。

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

怀此恨,寄残醉。

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词牌名:西江月|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

玉奴最晚嫁东风。

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

绿阴青子老溪桥。

羞见东邻娇小。

解语花·梅花词牌名:解语花|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

暮寒如剪。

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

飞霙弄晚。

荡千里、暗香平远。

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

酥莹云容夜暖。

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

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申春怨。

东风半面。

料准拟、何郎词卷、欢未阑、烟雨青黄,宜昼阴庭馆。

天香·蜡梅词牌名:天香|朝代:宋朝|作者:吴文英蟫叶黏霜,蝇苞缀冻,生香远带风峭。

岭上寒多,溪头月冷,北枝瘦、南枝小。

玉奴有姊,先占立、墙阴春早。

初试宫黄澹薄,偷分寿阳纤巧。

银烛泪深未晓。

酒钟悭、贮愁多少。

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原文|注释译文|鉴赏《思佳客·闰中秋》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作品。

此词上片写闰中秋桂花、菊花、月亮等景物及词人的感想;下片抒写作者的闲暇与孤寂之情,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思佳客·闰中秋》原文宋代:吴文英丹桂花开第二番。

东篱展却宴期宽。

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注释译文仍:一本作“还”。

婵娟:明月。

原指美女,有时特指嫦娥。

相传嫦娥的月宫仙女,又借指明月。

素娥:即嫦娥。

鉴赏《思佳客》,即《鹧鸪天》,首见于北宋宋祁之作,至晏几道填此调最多。

《词谱》卷十一说:“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

因贺铸词有“化出白莲千叶花”句,故又名《千叶莲》,又因其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故又名《半死桐》,又名《于中好》、《思越人》、《看瑞香》、《第一花》、《禁烟》、《翦朝霞》、《骊歌一叠》、《锦鹧鸪》、《避少年》、《鹧鸪引》、《醉梅花》。

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韵。

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

“丹桂”四句,上片写闰中秋景色及词人的感想。

言桂花已经二度开放,菊花的花期亦相应延长了。

词人以桂、菊两种秋季当令的花,点出“闰中秋”的特点;即是这年秋天有了两个八月,秋天就足足延长了三十天。

因此,接着词人又说,天上的圆月就像人间的宝镜一样,因为是“闰中秋”,所以缺而复圆;而自天河而来的泛星槎亦在“闰中秋”时去而复还。

“仙槎”,即贯月查。

“分不尽”五句,下片即景感怀。

言中秋天凉,而时令也在八月之半,今遇“闰中秋”,所以又可以将之分成一半,故词人反而有“分不尽,半凉天”的一种感觉,词人闲暇无聊,唯有这天上圆月与之作伴,又因为是在“闰中秋”的缘故,时令还没有到深秋,所以气候也还不太凉冽;月中嫦娥也显得非常引人注目,所以词人才有可能,又一次在这天晚上独倚栏干欣赏这一圆月了。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精选10篇)整理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精选10篇)整理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精选10篇)整理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精选10篇)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

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

《宋史》无传。

一生未第,游幕终身。

游踪所至,每有题咏。

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

下面我就和大家共享吴文英的代表诗词,来观赏一下吧。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1】词牌名:花犯|朝代:宋朝|:吴文英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

小窗春到。

怜夜冷霜娥,相伴降照。

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

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冷草。

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

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

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

但恐舞、一帘蝴蝶,玉龙吹又杳。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2】词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吴文英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东风临夜冷于秋。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3】词牌名:夜合花|朝代:宋朝|:吴文英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顺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

剪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4】词牌名:花犯|朝代:宋朝|:吴文英小娉婷,青铅素靥,蜂黄暗偷晕。

翠翘敧鬓。

昨夜冷中庭,月下相认。

睡浓更苦凄风紧。

惊回心未稳。

送晓色、一壶葱篟,才知花梦谁。

湘娥化作此幽芳,凌波路,古岸云沙遗恨。

临砌影,寒香乱、冻梅藏韵。

熏炉畔、旋移傍枕。

又还见、玉人垂绀鬒。

料唤赏、清华池馆,台杯须满引。

吴文英的代表诗词【篇5】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吴文英乔木生云气。

访中兴、英雄陈迹,暗追前事。

战舰东风悭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旋小筑、吴宫闲地。

华表月明归夜鹤,叹当时花竹今如此!枝上露,溅清泪。

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译文及赏析

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译文及赏析

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译文及赏析《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是由吴文英所创作的,此词通首以秋日为主,其情调全属于寥落凄凉之感,于结尾之处突显春日赛会之喧闹,为全篇寥落凄凉之反衬。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宋代:吴文英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

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

幽云怪雨。

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

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

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

霜红罢舞。

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

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译文夏禹光辉的业绩已翻过三千余年,眼前只剩下寒鸦数点。

倚着秋树缄默无言。

江河改道,高山变成深谷。

在这漫长的三千多年里,幽云出谷,怪雨挥鞭。

湿漉漉的萍藻,还悬垂在那根梅梁之间,趁夜深人静,它曾飞入湖底,跟凶龙进行过一场鏖战。

雁群飞起,把一行大字写上蓝天。

那一行行文字,莫非就是当年夏禹藏在山中的宝贵书篇。

映着西窗,我们相向而坐,故人难得有这次意外的会面。

剪去灯花,与友人深居夜语。

长满苔藓的断残古碑,禹庙发现的古文物,重现人间。

霜叶已经凋零,惟有青山任随晨雾夕烟之变化而不改其色。

漫想春日祭祀夏禹时的热闹场景:岸边停着画舫,彩绘的旗帜招展于喧哗的赛鼓声中。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注释齐天乐:词牌名。

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

《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词集》并入“正宫”(即“黄钟宫”)。

兹以姜词为准,一百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领格,例用去声。

亦有前后片首句有不用韵者。

冯深居:字可迁,号深居,江西都昌人。

淳桔元年(1241)进士,与词人有交往。

禹陵(líng):传为夏禹的陵墓。

在浙江绍兴市东南,背负会稽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文英词的“现代化特色”献疑——与叶嘉莹先生商榷周茜内容提要叶嘉莹先生的《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以新的时代眼光提出了吴文英词具有现代化的特色。

叶先生此论一出,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然而,吴梦窗词是否具有“与一些现代文艺作品之所谓现代化的作风颇有暗合之处”,从而具有“遗弃传统而近于现代化”的“时空杂糅”、“感性修辞”两点特色,却是值得商榷和探究的。

关键词吴文英词现代化特色叶嘉莹一在中国词学史上,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其人其词一直是充满争议的对象。

尤其是建国以来头30年(1949—1979年),由于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以梦窗词为代表的南宋“典雅派”词在一片贬黜之声中趋于沉寂,吴词的研究也处于销声匿迹、一片空白之中。

据《1949—1979年词学研究论文索引》统计,对梦窗词的研究,仅有论文1篇,赏析文章2篇[1](P496 -543)。

也就是说,除了20世纪50年代《光明日报》副刊上发表过陈廉贞的《读吴梦窗词》一文以外,全国报刊没有刊登梦窗词的专论。

这期间出版的文学史、词选几乎无一例外地把吴词视为忽略思想内容、只注重形式技巧的样板,加以贬斥否定。

因此,叶嘉莹先生《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以下简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的发表[18],好似惊雷之震,使埋没已久的“七宝楼台”破土而出,梦窗词的研究为之一变。

叶先生学术视野的开阔和对传统研究方法的突破,令人耳目一新,不但为吴词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新时期词学界开始拨乱反正,对婉约词和典雅词派进行重新评价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在《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中,叶先生对梦窗词给予了高度评价。

她的主要观点集中表现在关于吴词现代化的两点特色的新发现上,这是词学研究由古典进入现代以后叶先生以新的时代眼光作出的再评价,其曰:梦窗词之运笔修辞,竟然与一些现代文艺作品之所谓现代化的作风颇有暗合之处,于是乃恍然有悟梦窗之所以不能得古人之欣赏与了解者,乃是因其运笔修辞皆大有不合于古人之传统的缘故;而其亦复不能为现代人所欣赏了解者,则是因为他所穿着的乃是一件被现代人目为殓衣的古典衣裳,于是一般现代的人乃远远地就对之望而却步……。

[2](P62)叶先生指出,吴文英不得古人之欣赏是因为其不合于古人的传统而近于现代化的缘故,同时又不得今人之了解则在于吴词早已是入殓沉埋数百年的古典了。

又曰:梦窗词之遗弃传统而近于现代化的地方,最重要的乃是他完全摆脱了传统上理性的羁束,因之在他的词作中,就表现了两点特色:其一是他的叙述往往使时间与空间为交错之杂糅;其二是他的修辞往往凭一己之感性所得,而不依循理性所惯见习知的方法。

[2](P63)第一点特色可简称为“时空杂糅”,第二点叶先生自称为“感性修辞”,这两点即叶先生所谓梦窗词遗弃传统而近于现代化的特色,此为全文立论的核心,是前所未有的现代新评价,也是在学界产生广泛影响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何谓现代化特色?叶先生具体所指的是欧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尤其是意识流小说、电影和后期象征主义诗歌所体现的特色。

如法国阿伦·雷乃的电影《广岛之恋》、《去年在马伦巴》,美国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艾略特的诗歌《荒原》等。

自此,新时期治梦窗词者鲜有不为叶先生的观点所笼罩者。

研究者大多沿着此种思路生发、扩展,纷纷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如“意识流”、“变态心理”、“张力论”等来研讨吴词的艺术,试图阐明其与一些现代诗歌的“暗合”之处。

如陶尔夫先生在《南宋词史》中就以“意识流的结构方式”、“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和“感性的造句与修辞”等来说明梦窗词的艺术特色[3](P371-382 )。

蔡起福先生的《梦窗的词意识流手法初探》从“时空结构的错综杂糅”、“自由联想的跳跃穿插”、“潜意识的自然流露”三方面来探讨梦窗词意识流手法的主要表现[4]。

徐安琪先生则在《梦窗词变态审美心理初探》中提出吴文英在文学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变态审美心理[5]。

诸家在分析时虽然角度不同,高下有别,但都与叶先生的基本观点有似曾相识之感,都没有突破其范围,超越其水平。

笔者以为叶先生《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一文是颇有力度的翻案之作,其所具有的启发性和实际影响,已经超越了单个的梦窗词研究所具有的意义,历史功绩不容质疑。

但是,如果我们对梦窗词进行一番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后,不得不承认叶先生的创造性研究还是有令人困惑、值得商榷之处的。

梦窗词是否真的如叶先生所言是既“不能得古人之欣赏与了解”,“亦复不能为现代人所欣赏了解”,以及梦窗词是否具有“与一些现代文艺作品之所谓现代化的作风颇有暗合之处”,从而具有“遗弃传统而近于现代化”的“时空杂糅”、“感性修辞”两点特色等都是值得探究的。

二叶先生认为梦窗词既不能得古人亦复不能为现代人所欣赏和了解,事实果真如此吗?实际上,梦窗词在南宋即已受到选家和词论家的欣赏与重视。

在宋代有《花庵词选》、《阳春白雪》和《绝妙好词》三种选本[19]各选梦窗词9首、13首、16首,其入选率均大大超出三、五首的平均数,表明梦窗词在当时就颇受欢迎。

当时两部著名的词论著作也都对梦窗词有所称述。

沈义父《乐府指迷》首开其端记录吴文英的“论词四标准”,并把它作为全书的总论和纲领,足见沈氏的推重。

张炎《词源》虽以姜夔词的清空为尚,不喜梦窗词之质实,但仍然肯定了梦窗的自成一家、称名于世,并称赞梦窗词讲究句法、善炼字面等。

宋词的创作虽然在南宋已经达到了极度的辉煌,但是宋代的词学理论却是相对滞后的。

元、明两代则创作与理论同时衰微,词学至清代才走向繁荣,对梦窗词的研究也留给了复兴的清代。

伴随着清人对词体文学认识的深入,梦窗词亦渐行渐盛,自清中叶至清末民初吴词被常州词派、吴中词派所推崇、激赏,以至于民初“学梦窗词者几半天下”吴梅语),其地位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吴词被常州词派肯定与赞赏的过程是与常州词派对词学传统的认识和建立相一致的。

从张惠言、周济的寄托说,到谭献的柔厚说、陈廷焯的沉郁说,最终至况周颐的重拙大说,是常州词派经过了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孜矻求索而最终成熟的词学审美理想。

这一审美理想是对中国传统词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经历了上千年的词学演进历程后对词学理论的历史性总结,而梦窗词所具有的沉著醇厚、密丽幽邃之特色正好符合常州词派的审美理想而逐步被推上了大家词人的行列。

要之,常州词派等岂止是欣赏吴词,而是对其推崇备至!但他们的崇尚并不是基于所谓“现代化特色”,他们完全是站在中国传统词学理论的立场上来欣赏和评价梦窗词的。

再则,现代学者也并非一概认为吴词穿着古典的殓衣而不能欣赏与了解。

有相当一部分对古典词学传统有良好传承的学者,如吴梅、王易、唐圭璋等先生对梦窗词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充分的认识和肯定。

唐圭璋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发表于《读书月刊》的《论梦窗词》认为:一代大家,大抵不随人俯仰,转益多师,自具面目。

乌有毫无生气之作,而可以蒙蔽六百年来才士之耳目心思者。

……近人反对凝炼,反对雕琢,于是梦窗千锤百炼、含意深厚之作,不特不为人所称许,反为人所痛诋,毋亦过欤。

[6](P982)在此,唐氏旗帜鲜明地驳斥某些不能欣赏梦窗之呕心沥血、精雕细作的近人。

此外,有些学者甚至在“文革”前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占统治时期亦顽强地发出自己的声音。

如刘永济先生1960年秋写成的《微睇室说词》,取梦窗词79首,逐一诠释,或申或辨,折衷己意,对现代学人、读者理解欣赏梦窗词大有裨益。

当然,近现代学者中的确有不少对梦窗词持反对态度,不能欣赏其独特的风貌者。

虽然这些学者有着各自的出发点,但他们众口一辞的声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持西方理论立场。

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标举境界,推崇真挚自然,对于梦窗词颇为不喜,认为吴词以雕琢、以技巧掩盖了真情,终失之于浅薄,并由此导致了词的衰微不振。

众所周知,王国维的论词标准深受叔本华直观论的影响。

胡适对梦窗词亦近乎全盘否定,认为梦窗只在套语和古典中讨生活。

他的立论点则是以西方“意象派”为理论背景的。

早在20世纪20年代,梁实秋就指出,胡适所倡导的白话文运动深受外国影响,在其主张中留有明显的意象派理论的痕迹,而意象派的核心主张就是“清楚明白”。

刘大杰则以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标准,要求文学艺术要体现人民性、阶级性、爱国主义等。

要之,王国维强调直观,所以反对吴词之“雕琢”;胡适强调意象明晰,所以反对吴词之“晦涩”;刘大杰等强调思想内容,所以批判吴词之“形式主义”。

尽管他们的理论来源不同,但都是站在与中国传统相悖的外来理论立场上发言的。

由上可见,吴文英词并非不能为传统所认识和欣赏。

否定者反倒是标举现代文艺观的学者,即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持西方现代文艺立场的学者。

三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叶先生便开始采用西方理论来评析中国古典诗歌,后来又游历讲学于西欧、北美等地,最后定居加拿大。

处于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叶先生开始有意识地将此新旧中西的多元多彩之文化加以别择去取、融会结合,力图把西方理论长于分析、富于思辨的长处融入中国传统诗学中。

是故,叶先生对梦窗词的评价亦加入了现代化的批评元素——那就是“时空交错杂糅”和“感性的修辞”的提出。

对于时空错综的叙写方法,叶先生认为在中国旧文学中是“极为新异”、“背弃传统”的。

因为中国文学传统中,无论叙事、抒情或写景,大多是合于理性,有始有终,层次分明的,而梦窗词则完全摆脱了理性的羁束,将时间与空间、现实与假想作无可理喻的结合。

所以,早在宋代即有张炎的“七宝楼台”之批评,近世则有胡适之“时而说人,时而说花,一会儿说蛮腥和吴苑,一会儿又在咸阳送客了”[7](P297),刘大杰之“前后的意思不连贯,前后的环境情感也不融和,好像是各自独立的东西”[8](P654)之讥议。

但是,叶先生指出梦窗此种时空错综的手法在今日现代化的电影、小说及诗歌中则是极为习见的,因而“梦窗词昔日所为人讥议的缺点,岂不正成为了这一位词人所独具的超越时代的深思敏悟的创作精神之证明”[2](P67-68)。

叶先生以其灵心慧质概括出梦窗词在章法结构上的“时空交错杂糅”,这本是对梦窗词之艺术深思细绎后的独到见解,但“时空杂糅”是否就是“极为新异”、“背弃传统”、“超越时代”、具有现代化的色彩,却是值得商榷和深究的。

早在1968年,即《拆碎七宝楼台——谈梦窗词之现代观》在台湾《纯文学》月刊刊出后的当年,台湾学者高阳先生就提出了质疑:对于梦窗词,我的看法,恰好跟她的“现代观”相反。

以我看,梦窗词的叙述,在时间、空间,乃至人物、情况上,相当清晰,本未错综,此即村的所谓“脉络井井”。

[9](P134)又,197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若愚在《北宋的主要词人》一书的“结束语”里,就吴文英词发表了看法:近来有人宣称吴文英有一种独创性是言过其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