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归纳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就要掌握最基础的生物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生物。

下面就让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

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_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_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什么是内环境?——分清“内外”1水为基础的物体。

还有离子)(细胞质基质 细胞液)1/3):包括: 等体液中只有 才是内环境。

内环境(针对多细胞生物而言):是由 构成的液体环境。

2、主要有三种内环境,是 、 、注意血浆和血液的区别。

脑脊液属于一种特殊的内环境。

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等存在与外界相通的官腔内,二、体液关系:三、内环境(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无机物:气体: O 2, CO 2 等有机物:营养物质: 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维生素等代谢废物: 尿素 尿酸 乳酸等特殊物质: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组织胺血红蛋白、纤维素、呼吸酶、消化酶、转录翻译酶等细胞代谢的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四、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人体血浆中PH :7.35---7.45 渗透压: kPa 、正常的温度: 度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 的含量有关。

在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中,含量占明显优势的是 。

PH 调节的试剂: 缓冲溶液, 。

CO 2+H 2 3 乳酸+Na 3 乳酸钠2 3五、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六、内环境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和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稳态的实现是: 、 、 共同调节, 、 、 、 四大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

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生物技术概述一、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发展历程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体或者其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方法和技术,改变生物体的性状或产生新的生物产品的一种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环保以及工业生产。

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古代传统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分子生物技术阶段、基因生物技术阶段。

二、生物科技的特点1.生物材料与生物系统是生物技术的基础。

2.生物技术是一种普遍的交叉学科。

3.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持续性和不断进步性。

4.生物技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生物伦理问题的出现。

三、生物技术的相关学科与生物技术密切相关的学科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工程学等。

在实际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融合多种学科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

第二章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一、生物学的主要特点解释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物体是能够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的开放系统。

3.遗传物质的变异是生物体进化的基础。

4.多级遗传信息是生物体功能的基础。

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1.基因工程的概念最早由保罗·伯格提出。

2.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基因工程的开启奠定了基础。

3.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分子克隆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代谢工程技术等阶段。

三、基因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1.蛋白质工程技术2.基因克隆技术3.代谢工程技术4.基因组学技术四、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特点1.基因组学研究对象是生物的整个基因组。

2.基因组学研究是一种高通量的研究方法。

3.基因组学研究通过比较重建生物进化树、分析生物的遗传变异。

第三章基因工程与产品生物技术一、基因克隆技术1.基因克隆技术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技术手段将目的基因从某一种生物体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得受体生物体也能够表达出目的基因的性状。

2.基因克隆技术包括基因克隆载体的获得、受体细胞的转染、转化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等步骤。

二、转基因技术1.转基因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把外源基因引入到植物或动物细胞中,使其具有新的性状或功能。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整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要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肯定会累,所以要注意劳逸结合。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需要记忆的 必修三 重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需要记忆的   必修三  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分布图:
细胞外液体即是内环境,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脑脊液。

我们现在研究的只有前三种。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属于人体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环境产生的)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血浆中的血细胞和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也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激素、CO 2、O 2、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尿血液 素等)
有形成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二、细胞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食物 O 2 CO 2+H 2O H 2O 、无机盐 尿素、尿酸 H 2O 、无机盐
尿素。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基本概念1. 细胞的定义-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所有生物体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2. 细胞的结构-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包含遗传物质,控制细胞活动- 细胞质:细胞内充满的半流体物质,包含细胞器- 细胞器:细胞内的小器官,执行特定功能3. 细胞的功能- 新陈代谢:细胞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 生长和分裂:细胞数量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长-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二、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1.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细菌- 真核细胞: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如动植物细胞2. 细胞的统一性- 所有细胞都具有遗传和代谢的基本机制- 细胞都通过蛋白质合成来执行生命活动3. 细胞的多样性- 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 细胞特化形成组织和器官三、细胞的分子基础1. 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细胞的主要执行者,构成和功能多样性 - 核酸:遗传信息的载体,包括DNA和RNA- 糖类和脂类:能量储存和细胞结构的组成部分2. 细胞的代谢途径- 糖酵解:无氧条件下的能量产生- 有氧呼吸:有氧条件下的能量产生- 光合作用: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过程3. 细胞信号传导- 信号分子:激素、神经递质等- 信号通路:细胞内外信息传递的途径- 细胞应答:对信号分子的反应和调整四、细胞的分裂与增殖1. 细胞周期- 间期:细胞生长和DNA复制- 有丝分裂:细胞核的分裂- 胞质分裂:细胞质和细胞器的分配2. 细胞分裂的调控- 细胞周期蛋白:控制细胞周期进程的蛋白质- 检查点:确保细胞周期正确进行的机制- 细胞衰老与凋亡:细胞生命周期的自然结束五、细胞与疾病1. 细胞的病理变化- 细胞损伤:外界因素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细胞转化: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变- 细胞凋亡异常:导致疾病的细胞死亡过程2. 疾病的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修复或替换有缺陷的基因- 干细胞治疗:利用干细胞的再生能力治疗疾病- 免疫细胞治疗:利用免疫系统细胞对抗疾病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按照实际文档的格式要求进行调整和排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要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血糖平衡的调节蛋白质类激素不能口服:胰岛素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外界环境淋巴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固醇3.内环境中可以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存在的物质气体:O2 CO2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维生素组织胺神经递质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8.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 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
2/3)、体液 血 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淋巴等血液分为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两个部分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又叫细胞间隙液。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又可以重新渗入到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到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中。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人体的内环境是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所组成的细胞外液所构成。

注意: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二、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血浆的化学组成(1)可按化学性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无机物包括水和各种无机盐。

(2)血浆中还可能含有维生素、氧气、二氧化碳、激素、病原体等物质(3)含量较多的离子是Na+, Cl-,他们的作用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HCO 3-、HPO 42-可起到调节血浆酸碱度的作用。

如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与HCO 3-、起作用,生成H 2C03和乳酸钠,从而保持血浆PH 的相对稳定。

22养料O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废物CO A A A A A A A A A A AA A A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2、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1)渗透压 它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就越大,渗透压就越高。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的pH 与HCO 3-、HPO 42- 等离子有关。

(3)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注意: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稳态
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稳态调节机制的发展
1、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内环境的稳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2、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4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集体的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现代观点: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

2、体温、pH 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4、代谢废物因排出而含量较低——防止机体中毒。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一 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本实验采用对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用5倍的水稀释的鸡蛋清、黄瓜匀浆)中加入酸和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 7总结:以上三条曲线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物质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