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胺废水的生物处理

合集下载

苯胺污水处理

苯胺污水处理

苯胺污水处理一、背景介绍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染料、塑料和农药的生产过程中。

然而,苯胺的废水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因为苯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苯胺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处理方法1. 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一种常用的苯胺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来分解苯胺。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法和生物膜法。

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污水中引入活性污泥,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对苯胺进行降解,最终达到去除苯胺的目的。

2. 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苯胺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化学反应来将苯胺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法、还原法和中和法。

例如,氧化法可以使用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和过氧化氢氧化,将苯胺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3. 吸附法吸附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苯胺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吸附剂吸附苯胺份子来实现去除。

常见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沸石和聚合物吸附剂。

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地吸附苯胺份子,从而实现苯胺的去除。

4. 膜分离法膜分离法是一种基于膜的分离技术,通过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分离苯胺和其他物质。

常见的膜分离方法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

膜分离法具有高效、节能和环保的特点,可以有效地去除苯胺污染物。

三、处理效果评估评估苯胺污水处理效果的常用指标包括去除率、COD(化学需氧量)和BOD (生化需氧量)。

去除率是评估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表示苯胺污水中苯胺去除的百分比。

COD和BOD是评估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处理后的苯胺污水应该具有较低的COD和BOD值。

四、处理设备选择根据苯胺污水的特点和处理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处理设备包括活性污泥池、生物滤池、氧化设备、吸附设备和膜分离设备。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单一的处理设备或者结合多种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处理。

苯胺废水SBR工艺生物强化处理效能

苯胺废水SBR工艺生物强化处理效能

苯胺废水SBR工艺生物强化处理效能王哲;魏利;马放;赵光;张斯【摘要】应用生物强化技术,将实验室筛选出的高效苯胺降解菌投加到SBR反应器中,考察其经生物强化后对苯胺的去除效果,COD、氨氮、亚硝氮、硝氮的变化及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系统可有效实现对苯胺的降解,系统达到稳定运行后,苯胺降解率为100%,COD的去除率为93%左右,氨氮的浓度随苯胺降解而升高.因水力滞留时间较短,并未驯化出亚硝化、硝化细菌.扫描电镜照片可以看出,系统稳定运行后,苯胺降解菌遍布于活性污泥上.此外,由PCR-DGGE图谱及相似性矩阵图可见,经16周期的运行,微生物群落种类、数量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系统内微生物优势种群得到强化.【期刊名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42)006【总页数】5页(P949-953)【关键词】生物强化;苯胺降解;群落演替;PCR-DGGE【作者】王哲;魏利;马放;赵光;张斯【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苯胺废水来源范围广,污染危害大,化学工业、染料制造业、医药用品业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均排放苯胺废水[1].苯胺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对环境造成了污染,也给人体带来了危害[2].目前,常用的处理苯胺废水的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吸附法、湿式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临界氧化、反渗透法以及生物法等[3].生物法处理苯胺废水具有能耗低、二次污染小、处理效果好等优点[4-6].为了提高生化法对废水中苯胺的处理效果,分离和筛选高效的降解菌株是十分必要的.要想使分离和筛选出的菌株能够在系统中稳定存在,并发挥较好作用,生物强化技术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7-9].山丹等[10]采用生物强化的方法将实验室筛选的高效低温苯胺降解菌JH-9投加到SBR反应系统中,在低温条件下(12℃)实现了苯胺废水有效降解,针对含有苯胺174 mg/L的石化废水,强化系统对苯胺的去除率达到97.8%.本研究主要进行了室温条件下苯胺废水SBR工艺研究,采用高效苯胺降解菌进行生物强化,考察了苯胺的去除效率,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反应器中的种群演替规律进行了研究,为苯胺废水生物强化技术的工业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1 实验装置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菌种来源实验所用菌株是实验室保存的高效苯胺降解菌[11].1.1.2 污泥来源实验所用污泥取自哈尔滨太平污水处理厂曝气池.1.1.3 废水水质反应器采用人工配水:葡萄糖 0.5 g/L; NH4Cl 0.025 g/L;KH2PO4、K2HPO40.005 g/L; CaCl20.042 g/L;MgSO4·7H2O 0.06 g/L;NaHCO30.13 g/L;微量元素溶液(1 mL/L);一定比例浓度的苯胺储备液(10 g/L);调pH为7.0.1.2 水质分析方法主要参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与废水监测分析方法[12].COD:CL-12型化学需氧量速测仪;苯胺: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硝态氮: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亚硝态氮: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pH:pH计.1.3 实验装置本试验SBR反应器为圆柱形有机玻璃容器,总体积2L.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图1 试验装置示意图1.4 反应器运行方式反应周期12 h,其中反应10 h,静止2 h,25℃,每周期排水量为总水量的4/5,反应器中加入有效体积1/5的活性污泥.实验共进行了16个周期.分别检测每周期进水和出水中苯胺、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COD的质量浓度,计算去除率. 1.5 生物强化方法采用的生物强化方法为直接投加对目标污染物具有特效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生物强化所用菌株为从吉林化工厂污水厂曝气池的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能够利用苯胺作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JH-9,鉴定为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11].将实验室保存的高效苯胺降解菌JH-9进行活化,制成菌悬液,再进行离心,然后将离心后的菌悬液固定于活性污泥上,进行生物强化,从而进行SBR小试.1.6 PCR-DGGE操作方法污水细菌基因组总DNA的提取:将前处理后的样品加入PBS buffer充分旋涡,收集沉淀,重复此过程两次,降低DNA提取的影响背景.预处理后的样品,通过华舜细菌DNA小量提取试剂盒进行提取,提取后低温(-20℃)保存.PCR-DGGE的引物为F338GC:(5’ -CGCCCGCCGCGCGCGGCGGGCGGGGCGGGGGCACGGGGGG ACTCCTA CGGGAGGCAGCAG-3’),R518:(5’-ATTACCGCGGCTGCTGG-3’).PCR反应条件:采用降落式PCR扩增策略,95℃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56℃退火45 s,72℃延伸2 min,30个循环,72℃最终延伸15 min,PCR反应的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采用Bio-Rad公司DcodeTM的基因突变检测系统对PCR反应产物进行分离.使用梯度混合装置,制备6% ~12%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变性剂浓度从30% ~60%和40%~60%(100%的变性剂为7 mol/L的尿素和40%的去离子甲酰胺的混合物).纯化后的PCR样品6 μL和上样缓冲液6 μL混合后加入上样孔.仪器温度设定为60℃,110 V的电压下,电泳时间9 h.电泳结束后,将凝胶进行银染.染色后的凝胶用Image Scanner II透射扫描仪扫描后保存.2 结果与讨论2.1 生物强化系统对苯胺的去除能力对生物强化系统苯胺的去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由于运行初期的吸附作用,第1周期出水中苯胺质量浓度较低;第2周期被活性污泥吸附的苯胺被释放,出水中苯胺质量浓度较第1周期明显要高.前5个周期苯胺去除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主要原因为苯胺降解菌作为单一菌种,适应活性污泥稳定系统新环境的能力较差.从第5周期开始,混合系统运行开始趋于稳定,对苯胺去除率显著上升,在第7周期达到100%的去除率.这说明苯胺降解菌逐渐适应了活性污泥系统的生态环境,能够高效地发挥功能,并完成了系统的启动.随后,除第9周期苯胺去除率有略微波动外,生物强化系统对苯胺的去除率保持在100%,第16周期出水中苯胺质量浓度为零.高效苯胺降解菌很好地固定于活性污泥上,实现了较强的生物强化效能.混合系统内实现了生态位分离,系统内微生物群落在不断适应和调整过程中趋于稳定.图2 SBR反应器中苯胺质量浓度的变化2.2 生物强化系统中氨氮、亚硝氮、硝氮的变化情况对生物强化系统进水和出水中氨氮、亚硝氮、硝氮质量浓度的变化分别进行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图3 SBR反应器中氨氮、亚硝氮、硝氮质量浓度变化由图3可以看出,因为实验用水为人工配水,除有少量的存在外,氮源主要来自于苯胺.进水中亚硝氮、硝氮质量浓度均为零,而氨氮则因为其不稳定性,进水质量浓度有一定波动.在前5个周期,出水中氨氮质量浓度均低于进水氨氮质量浓度,这表明苯胺的去除效率不高,而结合前面对苯胺去除效果的分析,发现前5个周期苯胺的去除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这两个结果是相吻合的.而从第5个周期开始,出水中苯胺质量浓度高于进水中苯胺浓度,这是因为随着苯胺的降解,氮元素以氨根离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在第10周期,进水氨氮浓度与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差值最大,相差33.6 mg/L,与之相对应的,第10周期也为苯胺去除率达到100%并稳定不变的时期.而从第11周期开始,进水苯胺质量浓度与出水苯胺质量浓度的差值开始减小,这是因为反应器中所具备的苯胺降解菌降解苯胺所产生的氮源可以被活性污泥的生长所利用.第16周期系统达到稳定运行,出水中氨氮的浓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为31.8 mg/L,这也使得出水可以达标,为后续的脱氮等处理工艺减轻负担.另外,由图3也可看出,出水中亚硝氮、硝氮的质量浓度几乎保持不变,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一直到反应周期的结束.因为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的营养类型均为化能自养型,不与其他菌种产生营养的竞争,故可以推测反应器中的亚硝化、硝化细菌没有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较短,不会驯化出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群,而且苯胺降解菌已经被证实没有硝化功能,故亚硝氮、硝氮的质量浓度不会明显增加.2.3 生物强化系统对COD的去除能力对生物强化系统COD的去除能力进行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前两个周期SBR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果不显著,出水COD仍达到1000 mg/L左右,这是因为反应器启动初期,活性污泥系统对高质量浓度废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与上面讨论的前两个周期苯胺的去除效果相符合,前两个周期也可理解为对活性污泥的驯化过程.从第3周期开始,反应器中的菌群开始逐渐对COD进行降解,除第5周期COD去除率出现了轻微波动外,去除率整体呈线性增长.到第7周期,反应器实现了对苯胺与COD的稳定降解,出水中COD质量浓度维持在200 mg/L左右,去除率达到80%.随后,出水中COD质量浓度稳步下降,一直维持到第16周期,出水中COD质量浓度保持在100 mg/L左右,生物强化系统对COD的去除率为92.23%.由此可见,活性污泥能够经过短时间的驯化,实现对COD的快速降解.因为活性污泥取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曝气池,本身对COD就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将苯胺降解菌固定在活性污泥上后,活性污泥能够实现对COD的快速降解,这充分说明了这种生物强化的方法是可行的.可以推测,对于较高质量浓度的含苯胺工业废水,采用此生物强化方法能够同时实现对苯胺及COD的同时降解,这也为今后此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图4 SBR反应器中COD质量浓度的变化2.4 活性污泥菌群内部形态的变化取代表性阶段的活性污泥样品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内部形态结构,结果如图5(放大倍数为5000倍)所示.图5 活性污泥内部形态变化情况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由图5可以看出,苯胺降解菌能够很好的固定于活性污泥中形成经生物强化的活性污泥.W2为第2周期的扫描电镜照片,由于苯胺降解菌还未完全适应活性污泥这个复杂的环境,故形状为短杆菌的苯胺降解菌只有较少数量固定在活性污泥的结构中.W6为第6周期的扫描电镜照片,此时,苯胺的去除率已达到80%以上,由照片也可以看出,固定于活性污泥上的苯胺降解菌明显增多.W15为第15周期的扫描电镜照片,此时苯胺的去除率稳定在100%,可以看出,虽然苯胺降解菌菌量没有前几周期多,但苯胺降解菌遍布于活性污泥上,达到了一种稳定的状态,并且活性污泥中的菌群种类比较丰富,除了杆菌、球菌,最后几个周期还发现了弧菌,这可能为种泥所带入.2.5 活性污泥内部种群动态演替研究对生物强化处理过程活性污泥内部种群进行PCR-DGGE种群动态演替及生物强化优势种群变化规律研究,从而确定生物强化处理系统中所含有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关系,直接获得微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在为期近一周的时间内,分别选取代表性的样本进行种群的动态演替分析,W2、W4、W6、W8、W15分别为处理过程中活性污泥的第二周期、第四周期、第六周期、第八周期以及第十五周期的代表性样品.活性污泥内部的微生物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如图6所示.图6 活性污泥内部种群不同阶段PCR-DGGE图谱和条带识别图谱由图6可以看出,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优势种群较为明显.为进一步分析污泥载体微生物群落变化的规律,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包对不同生物强化运行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相似性分析,利用该软件包的泳道/条带识别功能,识别DGGE图谱,根据戴斯系数(Dice coefficient)计算出各泳道间相似性的矩阵图,分析样品间的相似性.图6是以W6为标准做出的条带泳道识别图,根据戴斯系数计算出各泳道简间的相似性结果见表1.表1 不同条带相似性的矩阵图 %?由表1可以看出,条带4(W8)和条带5(W15)相似性最高,相似度为75.1%,分析认为系统进入后期稳定运行,系统内微生物优势菌株得到强化.3 结论1)应用于SBR的生物强化小试研究能够实现对苯胺的有效去除,72 h后苯胺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120 h后苯胺的去除率为100%,苯胺出水质量浓度几乎为零.同时,生物强化系统能够实现对COD的有效去除,系统稳定运行后出水中COD质量浓度保持在100 mg/L左右,去除率为92.23%.生物强化技术实现了系统的快速启动,并能连续稳定运行.2)随着苯胺的降解,氮元素以氨根离子的形式释放出来,出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不断升高,但从第10周期(120 h)开始,反应器中所具备的苯胺降解菌降解苯胺所产生的氮源被活性污泥的生长所利用,出水氨氮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出水中亚硝氮、硝氮质量浓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生物强化系统由于水力停留时间较短,没有驯化出世代时间长的硝化菌群.3)苯胺降解菌能够很好的固定于活性污泥上形成经生物强化的活性污泥,系统达到稳定时苯胺降解菌遍布于活性污泥之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优势种群较为明显.经过一段时期的运行,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性,系统内微生物优势菌株得到强化.参考文献:[1]吕永梅.我国苯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6,(10):26-30.[2]ITOH N,NAOKI M.TOYOKO K.Oxidation of aniline to nitrobenzeneby nonheme bromoperoxidase.Biochem[J].Mol Biol Intl,1993,29:785-791.[3]GÓMEZ J L,LEÓN G,HIDALGO A M,et al.Application of reverse osmosis to remove aniline from wastewater[J].Desalination,2009,245:687-693.[4]CHEN Sheng,SUN Dezhi,CHUNG Jong-shik.Anaerobic treatment of highly concentrated aniline wastewater using packed-bed biofilm reactor [J].Process Biochemisty,2007,42:1666-1670.[5]CHEN Sheng,SUN Dezhi,CHUNG Jong-shik.Simultaneousmethanogenesisand denitrification ofaniline wastewater by using anaerobic-aerobic biofilm system with recirculation[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9:575-580.[6]LEI Caihong,JIN Zanfang,PAN Zhiyan.Study on treatment of aniline wastewater by pressurized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J].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8,36(4):423-6.[7]HUBAN C.Metal bioaugmentation put microbes to work[J].Chemical Engineering,1997,104(3):74-84.[8]马放,郭静波,赵立军,等.生物强化工程菌的构建及其在石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报,2008,28(5):885-891.[9]YU Fangbo,ALI S W,GUAN Libo,et al.Bioaugmentation of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with pseudomonas putida ONBA-17,and its impact on reactor bacterial communities[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0,176 (1-3):20-26.[10]山丹,马放,王金生,等.生物强化技术提高SBR系统对低温苯胺废水处理能力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4):577-580.[11]山丹,马放,王晨.高效低温苯胺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241-245.[12]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M].第三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

拓展——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拓展——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综上,含苯胺类化合物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而苯胺自身结构特点 与含苯胺废水的复杂性与难生物降解性也使得此类废水成为研究焦点。
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二、苯胺类废水的处理方法
按处理原理,苯胺类废水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联合处理法等几类。 1 、物理法 此处的物理法是指深度处理法,如吸附、萃取、蒸馏、膜分离等。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既不改变废水中污 染物的化学性质,又能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以至回收废水中部分有用物质。 a、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的选择性将废水中的苯胺在吸附剂表面富集,再通过溶剂洗脱、气体吹扫 或热过程将被吸附的苯胺解吸出来,实现去除苯胺的目的。常用吸附剂有活性炭、分子筛(沸石)和大孔树脂 等
含苯胺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二、苯胺类废水的处理方法
b、萃取法 (1) 络合萃取。以三正辛胺为络合剂、磺化煤油为稀释剂处理CLT酸(2-氨基-4-甲基-5-氯苯磺酸)生产废水, COD去除率高达99.3%,废水由深红棕色变为无色澄清。分别以磷酸三丁酯、乙酰胺、三烷基胺、二(2-乙基 己基磷酸)和2-乙基己基磷酸酯为萃取剂,用乙酸正丁酯、煤油和正庚烷作稀释剂处理苯胺废水,并对含磷萃 取剂提出了以质量作用模型为基础的吸附平衡模型,按该模型计算的平衡常数和由萃取实验数据计算的平衡常 数吻合良好。利用络合萃取法处理盐城某化工厂含苯胺废水,在常温、油水相比为1:10的条件下,以70%磷酸 三丁酯-30%煤油(体积分数)组成萃取剂,对初始浓度为38 160 mg/L的苯胺废水进行三级萃取后,苯胺去除 率达到99.8%。 (2) 液膜萃取。液膜萃取是以液膜为介质、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分离方法,萃取与反 萃取操作同步完成、分离浓缩一步实现。
含苯胺废水处理技 术进展

废水苯胺类排放标准

废水苯胺类排放标准

废水苯胺类排放标准废水苯胺类排放标准:深入解析与应用一、引言苯胺,俗称阿尼林油,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具有芳香气味。

它广泛存在于化工、印染等行业的废水中,且由于其毒性高、难生物降解的特性,使得生物处理系统难以稳定运行且效率较低。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废水苯胺类排放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废水苯胺类排放标准的内容、意义及其实际应用。

二、苯胺的性质与危害苯胺是一种芳香胺类有代表性的物质,暴露在空气中或日光下易变成棕色,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

由于其高毒性和难降解性,苯胺废水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

具体来说,苯胺废水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急性毒性效应,导致生物死亡;同时,它还可能通过食物链放大,对更高级的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三、国内外苯胺类排放标准现状1.国内标准:在我国,规定的工业废水中苯胺类物质的三级排放标准为5mg/l,而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中苯胺类物质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2.0mg/L。

这表明我国对苯胺废水的排放实施了严格的管控。

2.国际标准:尽管各国的苯胺排放标准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都遵循一个原则,即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更为严格的苯胺排放标准,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四、苯胺废水处理方法及挑战1.物理化学法:包括吸附、萃取、膜分离等技术。

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去除废水中的苯胺,但往往成本较高且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苯胺。

此方法具有成本效益和环保性,但需要针对特定废水进行微生物驯化和优化操作条件。

3.组合工艺:将物理化学法与生物法相结合,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降低成本。

然而,组合工艺的设计和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

五、实际执行中的挑战与对策1.监管力度:尽管有明确的排放标准,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

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和完善监测体系,确保企业严格遵守排放标准。

2.技术更新:随着科技的进步,废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苯胺污水处理

苯胺污水处理

苯胺污水处理苯胺污水处理是指对含有苯胺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或者消除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染料、橡胶和塑料等行业。

然而,苯胺的排放对水体和生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来降低其浓度和毒性。

一、苯胺污水的特点和危害苯胺污水的特点主要包括高浓度、毒性大、难降解等。

苯胺的毒性对水生生物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会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苯胺污水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二、苯胺污水处理的方法1. 生物法:利用生物菌群对苯胺进行降解和转化,将其转化为无毒的物质。

生物法处理苯胺污水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

2. 化学法: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如活性炭、氧化剂等,来氧化分解苯胺,降低其浓度和毒性。

化学法处理苯胺污水可以快速去除苯胺,但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3. 物理法:利用物理方法,如吸附、膜分离等,将苯胺从废水中分离出来。

物理法处理苯胺污水操作简单,但处理效果较差,通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三、苯胺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1. 初步处理:对苯胺污水进行预处理,如调节pH值、去除悬浮物等,以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2. 生物处理:将经过初步处理的苯胺污水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生物菌群的作用,将苯胺降解为无毒的物质。

3. 深度处理:对生物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处理,如加入化学药剂进行氧化分解,以确保苯胺的彻底去除。

4. 沉淀和过滤:对处理后的水进行沉淀和过滤,去除残留的悬浮物和固体颗粒。

5. 余氯消除:若处理后的水中仍含有余氯,需要进行余氯消除,以保证水的安全性。

6. 中水回用:对处理后的水进行中水回用,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苯胺污水处理的效果评价指标1. 去除率:衡量处理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通过对处理先后苯胺浓度的对照,计算出苯胺的去除率。

2. COD(化学需氧量):苯胺污水中的COD值反映了有机物的浓度和污染程度,通过监测COD值的变化,评估处理效果。

苯胺污水处理

苯胺污水处理

苯胺污水处理苯胺污水处理是指对含有苯胺的废水进行处理,以减少或去除苯胺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苯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染料、橡胶和塑料等工业中。

然而,苯胺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因此苯胺污水处理至关重要。

苯胺污水处理的目标是将苯胺浓度降至安全水平以下,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下面是一种标准的苯胺污水处理流程,供参考:1. 废水收集和预处理:收集含有苯胺的废水,并进行初步处理,如调整pH值、澄清和过滤等。

这一步骤旨在去除废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杂质,以减少对后续处理设备的损坏。

2. 生化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废水引入生化处理系统,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苯胺降解为无害物质。

生化处理通常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个阶段。

好氧生物处理利用氧气促进微生物降解苯胺,而厌氧生物处理则在缺氧的环境下进行。

3. 活性炭吸附:将生化处理后的废水引入活性炭吸附器,利用活性炭对苯胺的吸附作用,进一步降低苯胺浓度。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的吸附剂,能有效地吸附有机物。

4. 膜分离:将活性炭吸附后的废水引入膜分离系统,通过膜的选择性通透性,将苯胺及其他有机物分离出来,得到净化的水。

常用的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5. 消毒处理:对经过膜分离的水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水的安全性。

消毒方法可以选择氯化物、臭氧或紫外线照射等。

6. 水质监测:对处理后的水样进行水质监测,确保苯胺浓度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要求。

常用的监测参数包括苯胺浓度、pH值、溶解氧、悬浮物和微生物等。

除了上述标准的苯胺污水处理流程,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他适用的处理方法,如化学氧化、高级氧化、电化学处理等。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废水处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清洗和更换滤材、膜等,以确保处理效果和设备寿命。

苯胺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持。

在实施苯胺污水处理项目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处理过程安全、高效,并对处理后的水进行合理利用或安全排放。

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苯胺类化工废水

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苯胺类化工废水

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苯胺类化工废水
古杏红;耿书良;李峰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02(028)001
【摘要】采用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苯胺类化工废水,并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引入苯胺特效降解菌--STR-NiTRO.结果表明:该工艺厌氧段能增强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并有效地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STR-NiTRO菌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苯胺;当进水COD平均617.5 mg/L,NH3-N45.0 mg/L,苯胺25.8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平均达87.2 mg/L,NH3-N 9.9 mg/L,苯胺0.56mg/L,去除率分别为
85.9%,78%,97.8%,出水达到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
【总页数】2页(P69-70)
【作者】古杏红;耿书良;李峰
【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环境工程(集团)公
司;210008,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8
【相关文献】
1.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试验研究 [J], 吴南江;周笑绿;商菲
2.厌氧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J], 朱智强;蒋文生
3.厌氧水解-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动力学研究 [J], 陈俊芬;田浏;张利;屈春香;郑海腾;马玉宝;戴捷
4.物化-厌氧水解-缺氧-生物接触氧化法-脱色处理调味品生产废水 [J], 郑炎城
5.生物膜接触氧化法处理苯胺废水 [J], 曹宏斌;李玉平;陈艳丽;张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菜籽油生物柴油萃取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的研究

菜籽油生物柴油萃取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的研究

蒸馏水 和生 物柴 油混合 的空 白试验如 表 1所示 , 测得 萃 取 后水 相中残留少量 生物柴油作 为本底 T C O 。由表 1可知 , 生 物柴 油在水 中的溶解 度较低 , 随着油水 比的增大而逐 渐 且
9 A恒温震荡 器 ( 苏太 仓市 实验 设备 厂 生产 ) P S一3 8 江 ,H
降低。在实际萃取率( T C计 ) 以 O 计算中 , 萃取后水相苯胺浓
度 即为水相 中测 得生物柴油的本底 T C O 。
2 3 萃 取 处 理 试 验 .
型数显酸度计 ( 上海 雷磁分 析仪 器厂 生产 ) 2 0mL分 液 漏 ,5
P mi ) i r f e 分析 其成 分 。生 物 柴油 化学 成 分 总离 子流 见 图 1 。
经过计算机谱库 NS . IT2 0检索和相关文献分 析 , 对相应成 分
进行分析 , 测得其主要成分为 肉豆蔻酸 甲酯 3 . 1 、 9 8 % 亚油 酸
甲酯 3 8 % 、 酸 甲酯 3 . 3 、 生 酸 甲酯 4 6 % 、 .5 油 65% 花 . 3 十六 碳
中图分 类号 : 7 3 X 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2—10 (0 2 0 0 4 0 10 3 2 2 1 )8— 3料 , 也是染 料、 农药和医药 生产中的重要中间体 。 , 生产 和使用 过程 中会 产生 大量 在 高浓度苯胺废水 , 其质量浓 度可 高达每升数 万毫克 。因苯胺 毒性强 , 吸入苯胺蒸气或苯胺被皮肤吸收会引起中毒 , 严重 时 可导致死亡 , 其工业废水 如不加 以处理 任意排放 , 会对人体 、 鱼类及农作物带来极 大危 害。国家规定工业废水 中苯胺类物
和后续环保处理至关 重要 。本试验 以菜 籽油生物 柴油 为萃取 剂萃取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 , 该萃取处理技术未见报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1.1 目的和意义 .................................................................................................................................... 1 1.2 目前苯胺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现状 ......................................................................................... 1 第二章 实验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实验研究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实验材料及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实验废水及污泥驯化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COD 的测定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实验方法及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设计计算 ................................................................................................................................. 3 3.1 设备选型 ........................................................................................................................................ 3 3.1.1 离心泵的选择 .......................................................................................................................... 3 3.1.2 风机的选择 ............................................................................................................................... 3 3.2 UASB 系统设计.............................................................................................................................. 3 3.2.1 UASB 反应器体积的设计 ...................................................................................................... 4 3.2.2 UASB 反应器底面积的设计 ................................................................................................. 4 3.2.3 UASB 反应器中布水器的选择 ............................................................................................ 4 3.2.4 验证 ............................................................................................................................................. 5 3.2.5 三相分离区 ............................................................................................................................... 6 3.3 SBR 系统设计 ................................................................................................................................ 6 3.3.1 各工序所需的时间 ................................................................................................................ 6 3.3.2 曝气设备计算 .......................................................................................................................... 7 第四章 工艺流程 ................................................................................................................................. 8 4.1 工艺流程叙述 ............................................................................................................................... 8 4.2 工艺流程图 .................................................................................................................................... 9 第五章 结束语 .................................................................................................................................... 10 第六章 展望..........................................................................................................................................11 参考文献 ............................................................................................................................................... 12
i
第一章 引言
1.1 目的和意义
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化工产品,由其制得的化工产品和中间 体有 300 多种。在染料、医药、农药、炸药等行业中苯胺具有广泛的应用,其 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均排放苯胺废水 [1]。 苯胺是国际上确认的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 , 也是我国水污染控制的重点对 象。近年来 , 苯胺废水的排放量和浓度日益增大 , 苯胺本身具有高毒性 ,加之废 水毒性强、可生化性差 ,使苯胺很难得以去除。随着化工工业的发展,进入环境 的苯胺越来越多,对环境的毒害越来越大,苯胺及其化合物对环境的污染,已 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苯胺废水处理中,生物技术以其成本低、效果好、 无二次污染,成为污染治理的主要手段 [2]。因此 , 生物技术的研究日益引起研究 者的重视。生物法具有经济、高效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无害化,无二 次污染、处理量大的目的,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废水处理技术,也是我国含苯胺 类物质废水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法。本研究的目的在于: ( 1)实验验证生物技术用于 SBR 工艺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2 ) 通 过 实 验 所 得 数 据 , 并 结 合 设 计 手 册 设 计 计 算 日 处 理 30 吨 苯 胺 废 水 ( COD=1500mg/l)所需要的 SBR 设备容量和厌氧装置的规格; ( 3)通过实验和设计计算,把生物法处理苯胺废水进一步工业化。 1.2 目前苯胺的处理方法和处理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