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关于孩子的幸福教育文章:告诉孩子,并不是只有比别人优秀才会更幸福

合集下载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5篇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5篇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5篇毕淑敏散文读后感1毕淑敏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样是一位慈祥而又可爱的母亲。

在《混入北图》这篇文章中,毕淑敏的母爱与她对儿子的教导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那时,北京图书馆是最大的图书馆,哪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图书,但那里却有规定:只对成年人开放。

不知是不是遗传了毕淑敏,她的儿子从酷爱看书,对文学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

当他长到十几岁已经是个小伙子的时候,毕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带儿子“混入”北图,满足孩子向博览全书的愿望。

本文主要讲述了毕淑敏到儿子进入北图的过程和看书的过程。

其中详写的是进入的过程。

在过程中,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识破的心情,但儿子也急切想去看书的复杂心情。

在好不容易进去后,儿子恨不得把全馆的书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闭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所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在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中,充分的体现了儿子对读书的渴望,甚至把博览全书为理想。

的确,在我们少年时代的时光是很宝贵的,我们在学习上,不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多多去闯闯,在丰富的经历和阅历下,就能够让你体会到世界是包罗万象的。

在青春时,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领域,为梦想努力,像毕淑敏的儿子一样,有志气:“长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北图,因为那是贵宾的通道!”毕淑敏散文读后感2有一种文体如和煦的春风,吹拂着读者的脸颊,又如滔滔的江水拍打着失败者那干枯的心灵。

咦,那是什么?哦!原来是散文。

既然是散文,毕淑敏则是那散文中最有创作力的作者之一,在我初读此书时,一种莫明的亲切感、一种难得的求知欲也油然而生,它让我不停断、也不厌倦地往下读,有时我会随着作者的不幸而潸然泪下,或是因作者的美满结局而欢心雀跃!我记得我第一天读毕淑敏的散文,它叫《我的故事》,它把自己的悲惨和她妹妹的幸福写得淋漓尽致,它写出了母亲对她的不公,但她仍然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外国语附属中学,以及后面的参军入伍当上了军医,当然还有成为博士生时的风光,这些林林总总的好事她一笔描过,文章中主要写得还是那些凄凉的过去,但是从字里行间根本无法看见她对生活和她父母的恨,而更多的是一种希望,是对新生活的向往。

毕淑敏作品《家庭幸福预报》原文赏读

毕淑敏作品《家庭幸福预报》原文赏读

毕淑敏作品《家庭幸福预报》原文赏读今日世上多预报。

比如天气预报,地震预报,商情预报,服装流行趋势预报,甚至连几十上百年后的日月蚀,都有了分秒不差的天象预报。

不知为什么一婚姻诞生时,却没人对它的走向,发布家庭幸福趋势预报料想此事太难。

人无慧眼,可穿透岁月层叠的雾岚,窥见新人的沧海桑田。

天会变,道亦会变。

地位,相貌,健康,性格……都像拥挤的卵石,在时间的渠里绊绊,几十年冲刷下来,筚路蓝缕,旧貌新颜,有的化作晶莹玛瑙,有的碎成粉石屑。

意志不是金刚石钻,没有那么坚不可摧的硬度,柔软多孔的人心是善变的精灵。

更无一把衡尺,可丈量幸福的杯子是否饱满。

你以为汹涌澎湃,他却道涓涓细滴。

你陷入悲痛欲绝,她沉浸风花雪月。

思维无并连,神经永绝缘,是动物的造化之幸,也是人的悲哀之源。

幸福也许是高速车上捆绑的安全带,因人置宜,松窄可调,不到车毁人危的关头,看不出它所捆定的价值。

幸福无框架,幸福无定义,幸福不会立此存照,幸福无法预支和储蓄。

幸福可以压缩,幸福可以扩展。

幸福无保修,幸福无退换……谁愿面对一件标准模糊的朦胧产品,说短论长?家庭的幸福,难道真是百面妖,没有丝毫蛛丝马迹可寻幸福的趋势,竟如盲人摸象,永无程序可考设想婚礼的筵席上,若有预告幸福指点迷津的权威术士,该是最受敬畏的上宾。

不知未卜先知的哲人,有何手段击穿未来,烛照今夕依我之心,窃以为该先测测双方的智商。

假如智慧相等或差池在+-10%的范围内,幸福便有了十分中二点五分的保障。

想想看,若在几十年的耳厮磨中,每一句话都呢喃两遍以上,彼此才能缓缓沟通,是否慢性受刑爱是生死与共的事,其难度不次于哥德巴赫猜想。

分秒必争斗转星移的今日,脑是每个人首要的固定资产,评估它的功能状态,是严肃认真必备必需的手续。

男女相悦不仅是荷尔蒙激素的迸发,更是理智沟回清醒的把握。

教育的差异可在漫长的日子里填平补齐,更何况家中回荡的多是人生冷暖,并非先贤凝固的文字。

假如智慧不对等,鸿沟非人力可充垫,循环往复的对牛弹琴,最易生出惨淡的麻痹和难以疗救的倦怠。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阅读答案6篇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阅读答案6篇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阅读答案6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阅读答案一:《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读后感《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是一篇名作家毕淑敏写的文章,用上了许多温暖人心的词句,让我深有感触。

文章里的内容写的是毕淑敏多么不愿意打孩子,但不得不举起自己的双手,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是呀,一个母亲生下自己的孩子的那一刻是最幸福的,但也是最痛苦的,等到孩子长大了,就到了教育孩子的时候。

我的妈妈也是这样的,在我犯了什么重要的错误的时候,妈妈也是会打我,那时我还小,不知道为什么要用打来解决问题。

总是对妈妈说:“你凭什么打我,打人是犯法的!”而妈妈总是眼睛含着泪,对我说“打是亲,骂是爱,我打你也是为你好啊,只有你到了做父母的年龄才会明白的……”现在我长大了,在一次次的错误中,我清楚的知道,妈妈并不愿意打我,她常对我说:“我每次打你,自己的心都很痛,你要理解妈妈。

”我现在很想告诉妈妈:“我懂了,打与不打都是你对我的爱。

”其实,这种力量全部都来源于母亲的责任,因为你是我的母亲。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阅读答案二:毕淑敏语录大全1、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的专利,而是所有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

毕淑敏2、我们每个人都有十种情绪,就像十种不同的颜料,喜、怒、怕、悲痛、厌恶、惊奇、轻蔑、内疚、羞、兴奋,每时每刻的情绪千变万化,都是基本情绪粒子调成,就像用颜色涂抹除各种图画,万变不离其踪。

毕淑敏《红处方》3、在生和死之间,是孤独的人生旅程。

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

毕淑敏《爱怕什么》4、难过并不是因为死亡,我们可以接受死亡,难过的只是再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因为分离而难过,并不是把死亡看得多么恐怖。

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5、一些事情,当我们轻的时候,无法懂得。

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轻。

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毕淑敏6、我们只要把最猛烈的溃决坚挺过去,就会发现可以比较从容地收拾痛苦的残骸了。

毕淑敏7、“我会对你好。

毕淑敏:告诉孩子,并不是只有比别人优秀才会更幸福

毕淑敏:告诉孩子,并不是只有比别人优秀才会更幸福
亲,你怎样看待孩子的幸福、梦 想与成功?你是否在让孩子更有出息 还是更幸福中,变得极度纠结呢?你 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 通人呢?
成功是为了什么, 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 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最终都可以简 化成挣钱的多少。这是社会出了问题, 而这个问题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 发展上来,就变得非常畸形了。
有 些 精 英 阶 层 的 想 法 非 常 微 妙, 他们本身是高学历的受益者,有些人 来自农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简 化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学
习好”,因此他们竭力为子女选择最 优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藐视自己 出身的过程,是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 投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他们的控制 下失去了幸福童年。
现在的网络和电视媒体不加区 分、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成人的问题赤 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以至于孩子 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 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 么”。我觉得,类似问题不是孩子思 考得来的,而是现代媒体立体化地灌
32 家庭文化 Family culture 2016.01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 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在一 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经历着严酷的竞 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 社会承认,才是成功者,而绝大多数 人都成为失败者,这样的评判标准是 错误的。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 如 何? 其 实 这 个 问 题 经 不 住 几 次 追 问,事实上,每个人尽己所能、把自 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如果是我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我 会让他就近上学。之后尽可能地拿出 所有的时间去玩,去看博物馆、去接 触大自然,和所有的小朋友和谐相处。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范文(11篇)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范文(11篇)

毕淑敏散文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毕淑敏散文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防止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精心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可理解为知识的实体,而毕淑敏散文的道理似乎大多关于幸福。

毕淑敏散文里的总隐藏着一个道理,或许它简单明了,或许它又意味深长。

这些道理正是建造这本书的砖头。

在这些道理中,有一个特别令我惊讶,它使我顿悟。

这个故事是毕淑敏散文的第一篇提醒幸福。

一看这个题目我便疑惑了,幸福怎么提醒它需要提醒吗?我继续看了下去,发现似乎只在写灾难的提醒。

是啊,我们总是提醒灾难,因为灾难的后果不好受。

为了免受灾难才提醒,然而灾难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提醒一个接着一个,一丝空隙也不留给我们。

“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灾难,我们太无视提醒幸福。

”真是看君一行字,胜读十年书。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把我从恶梦中打醒。

我恍然大悟,之前这段人生算是白活了,从没想起过幸福。

我开始注重提醒幸福,突然觉得发现了新大一陆。

幸福仍然总是来个措手不及,没等享受,就飘走了。

但也不必像灾难一样做好应对措施,我的生活变得沉着了,我终于有时间发现世界的美好,不再是个幸福盲。

一句话便把我以前的生活彻底颠覆,长这么大第一次发现:生活可以这么轻快,我改变了。

虽说这本书里的好文章如天边繁星只待你发现,但这一次是唯一因为书而改变了自己。

这本书里几乎每个故事都是作者自己的切身一体验,每一篇都是那样的真实,把议论文给变成了日记。

作者的文笔是那样清晰,用简单的比照就让幸福站到了我的面前。

这本书是人生的启迪,是用笔勾勒出一幅婉转又光明的画,是一条通往幸福与成功的路。

然而我觉得这条路比先哲们指得更妙,是难得的捷径,把我带到紧张的此岸,享受幸福,体验成功,这是人生的色彩!我们也应该像毕淑敏一样看得更清更远,到达那幸福的时间。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致自己和我亲爱的孩子们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致自己和我亲爱的孩子们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致自己和我亲爱的孩子们摘要:今年的暑假,虽然稍有迟延,但还是在我们的热切期盼中款款走来了,长沙市暑期小学骨干班主任研修也如约而至。

置身于麓山脚下的长沙市教育学院,为期三天的研修,我受到了教育专家们或精神洗礼或实操相传,让已担任班主任多年开始略显疲惫的我又满血复活,尤其是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讲课中一句话——“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直击我的内心。

关键词:幸福优秀老师学生曾经,我一直认为,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应该做最优秀的自己。

作为一线老师,教学成绩无疑是用来衡量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

于是,我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一直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培优辅潜。

尽管每次接手的班级中总会有这样那样原因造成的潜能生,但我都要想方设法竭尽所能地帮助这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把成绩提升上去,以让班上总体成绩一直保持名列前茅。

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也是重中之中。

除了盯紧各项评比不能有闪失,还要在大队部组织的各项竞赛活动中保持领先。

我还要用一篇又一篇国家级获奖论文来证明自己的优秀,每一篇论文背后都有我挑灯夜读的身影,都有我一次又一次苦思冥想的推敲、修改。

年近五十的我还会接受安排去与九零后同场赛课,以此来给学生树立努力向上的榜样,在这背后,有多少个夜深人静时我还在修改教案和课件,一次又一次地磨课,恳请老师们帮我意见,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我曾率领全班孩子代表中学参加县级主题队会的比赛,让学生与我一起亲历我们为集体荣誉而战的累并快乐着。

在这期间,我和孩子们集思广益确定方案、搜集素材,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节目挥洒汗水……可是,走着,走着,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在这条路上迷失了一些东西。

我忘记了放飞自己,假日里我会觉得空落落的,无所适从。

我想出去玩,但却不知道自己会玩些什么,怎么玩开心,发现自己几乎对一些时尚的东西全然不了解。

朋友们甚至都越来越笑话我,笑我只沉醉在工作中,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

自己真正静心阅读的时间好像也越来越少了,同时还因为内心不宁静,读书时缺乏与文字、与作者的心的交流,书读过后我还是原来的我,心气儿还是处于浮躁的状态,根本做不到坐看庭前花开花落,漫看天空云舒云卷……我问自己:这样的我,是自己喜欢的样子吗?在我力求自己优秀,力求班级优秀的过程中,我不光自己少了闲情逸致,还在不知不觉中让我的学生也丢失了一些东西,如:他们不敢犯错,他们不敢尽情地释放自己的天性。

关于毕淑敏经典的优美散文5篇

关于毕淑敏经典的优美散文5篇

关于毕淑敏经典的优美散文5篇毕淑敏的散文中多含比喻手法,散文中用明喻、暗喻、借喻、反喻,且以明喻为主,使文章生动风趣又不失通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毕淑敏经典的优美散文,供大家欣赏。

毕淑敏经典的优美散文篇一:爱的回音壁现今中年以下的夫妻,几乎都是一个孩子,关爱之心,大概达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家的感情像个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

若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的乾坤里,便独步天下了。

在前所未有的爱意中浸泡的孩子,是否物有所值,感到莫大的幸福?我好奇地问过。

孩子们撇嘴说,不,没觉着谁爱我们。

我大惊,循循善诱道,你看,妈妈工作那么忙,还要给你洗衣做饭,爸爸在外面挣钱养家,多不容易!他们多么爱你们啊孩子很漠然地说,那算什么呀!谁让他们当爸爸妈妈呢?也不能白当啊,他们应该的。

我以后做了爸爸妈妈也会这样。

这难道就是爱吗?爱也太平常了!我震住了。

一个不懂得爱的孩子,就像不会呼吸的鱼,出了家庭的水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可是,你怎样让由你一手哺育长大的孩子,懂得什么是爱呢?从他的眼睛接受第一缕光线时,已被无微不至的呵护包绕,早已对关照体贴熟视无睹。

生物学上有一条规律,当某种物质过于浓烈时,感觉迅速迟钝麻痹。

如果把爱定位于关怀,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他的看顾渐次减少,孩子就会抱怨爱的衰减。

爱就是照料这个简陋的命题,把许多成人和孩子一同领入误区。

寒霜陡降也能使人感悟幸福,比如父母离异或是早逝。

但它灾变的副产品,带着天力人力难违的僵冷。

孩子虽然在追忆中,明白了什么是被爱,那却是一间正常人家不愿走进的课堂。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

可惜从一开始,成人就间不容发地倾注了所有爱的储备,劈头盖脑砸下,把孩子的一只手塞得太满。

全是收入,没有支出,爱沉淀着,淤积着,从神奇化为腐朽,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我又问一群孩子,那你们什么时候感到别人是爱你的呢?没指望得到像样的回答。

解锁幸福密码成为幸福的孩子王,心得体会

解锁幸福密码成为幸福的孩子王,心得体会

解锁幸福密码成为幸福的孩子王,心得体会《破解幸福密码》之所以成为大众偏爱的好书,除了题目的耐人寻味之外,主要还是内容的充实、丰富。

全书分为六个大章,每一个章节毕淑敏老师都以她简洁清新的文笔,温暖的哲思,再加上富有情趣的小故事向我们娓娓而谈,把幸福的内涵解剖得淋漓尽致。

由书而知,毕淑敏老师眼中的幸福不仅仅是指人们生活中每一时刻的快乐,而是指整个的生命状态,若痛苦过后指向幸福,那么这些痛苦无疑也是幸福的一部分。

这些独特的见解粗看有点不可思议,可是细细品来却意义深刻。

我相信每一个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定义,而往往有一些人喜欢把幸福定格在一个模式中,就是说那种让人相信能够感到幸福的幸福。

可是那种幸福很虚无,在毕淑敏老师的书中称为“伪幸福”。

试想,连毕淑敏老师这样一位大师也无从给幸福下定义,只能从“它不是什么”来推断,那么我们又何必做那种无谓的努力。

幸福其实本没有定义,幸福只是一种感觉。

诚然,我们如何才能很好地掌握那种感觉呢?那就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态,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幸福观。

有的人与世无争,在纷乱之中自处一块清静之地,这样的人就很容易感觉到幸福;有的人爱慕虚荣,一但别人比他出色马上心存妒忌,这样的人首先心态都没有放好,更谈不上幸福了。

其实幸福说难很难,说易也容易。

只要一个具有健康心态的人,再以一种平和的友好的目光看待身边的事物,幸福就与他不远了。

其实,有时候幸福就在我们眼前,如果你愿意大可随手取得。

可是,我们总是把幸福过于的夸大,甚至在当今社会,谈到幸福简直认为是一种奢侈品。

幸福是平淡的,是一种淡淡的美好的感觉,在你劳累的时候感觉到的丝丝的暖意就是。

然而,我想说,寻求幸福的本身就是一种“奢侈”。

可是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枉了来此一生,也不枉了毕淑敏老师花费这么大的精力出版此书,给我们细说幸福在生命中的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喜欢给重要的事情加密,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各自的幸福密码。

它的复杂与否完成取决于人的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作家毕淑敏关于孩子的幸福教育文章:告诉孩子,并不是只有比别人优秀才会更幸福
什么是幸福?
成绩好就能幸福?成功了就是幸福?最近,热播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赵薇饰演的毕胜男,因为事业与生活中遇到挫折,哭着跟爸爸说,我成绩好又怎么样,你知道我每天晚上做噩梦吗,你知道我现在是一部工作的机器吗,你知道我生活不幸福吗?
亲,你怎样看待孩子的幸福、梦想与成功?你是否在让孩子更有出息还是更幸福中,变得纠结呢?你是否愿意让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呢?
著名作家毕淑敏是这样看待幸福和成功的:尊重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
人们对于成功的理解越来越功利,以至于成功的标准最终都可以简化成挣钱的多少。

这是社会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再折射到子女教育和后代发展上来,就变得非常畸形了。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在一个大的社会范围内经历着严酷的竞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社会承认,才是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都成为失败者,这样的评判标准是错误的。

成功是为了什么,成功之后又将如何?其实这个问题经不住几次追问,事实上,每个人尽己所能、把自己的能量发挥出来就是成功。

在中国最重要的是把“成功”二字破解掉,建立起这样一种观念: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困扰,产生自给自足的幸福感。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并不是只有考第一才会更幸福
人活着总在追求幸福,那么自给自足的幸福感从何而来?有钱就是幸福吗?女孩儿一定要长得漂亮才能幸福吗?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吗?
这些都是不能画等号的,但是人们一窝蜂地把这个问题简化成为“永远的第一”就是幸福,但世界上的“第一”是没有穷尽的,真正的幸福应该是有意义加上长久的快乐。

因为快乐是一种停在表层、比较短暂的人生体验,吃喝是快乐的,但还不等同于幸福,不等同于有意义。

怎样让孩子体验到幸福?一定要让孩子在特别小的时候就有感知幸福的能力,打破世俗的标准,让孩子明白并不是不出类拔萃就没有资格享受幸福,并不是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只有比别人更好才会更幸福。

现在的网络和电视媒体不加区分、一股脑儿地将各种成人的问题赤裸裸地展现在孩子面前了,以至于孩子对“幸福”产生了诸多困惑,十一二岁的孩子甚至也会问“人活着是为什么”。

我觉得,类似问题不是孩子思考得来的,而是现代媒体立体化地灌输给孩子的,他们的心智还不足以思考这些问题,不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这些问题的答案要孩子自己慢慢去寻找,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爱孩子,请给他更多可能性
中国的作文从来不是一个让人说真话的地方,它只是应试教育下的一个技术。

中国不乏对应试教育中技术化、程式化的东西掌握得很好的学生,但是大学生开始找不到工作是一个转折的信号,它让人们逐渐领悟到: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真实的本领,而真实的本领不是来源于技术,而是热爱,一个人不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又怎么能超越他人呢?
因此,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所在。

真正爱自己的孩子、与孩子朝夕相处、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难,很多家长为此焦虑是因为他们封死了很多可能性、过于急功近利,当一个孩子说他想当救护车司机时,往往被家长断然否定了。

我觉得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让家庭环境恶化到无药可救的地步:你怕什么,孩子就来什么,孩子有时候会不惜自毁来控制父母,所以一定要尊重孩子。

有些精英阶层的想法非常微妙,他们本身是高学历的受益者,有些人来自农村,他们把自己的人生经验简化为“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为我学习好”,因此他们竭力为子女选择最优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藐视自己出身的过程,是自己人生经验的一种投射,孩子可能从小就在他们的控制下失去了幸福童年。

如果是我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我会让他就近上学。

之后尽可能地拿出所有的时间去玩,去看博物馆、去接触大自然,和所有的小朋友和谐相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