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区员工卫生要求与操作流程
洁净区工艺卫生管理规定

1.目的建立洁净车间管理制度,确保洁净车间的环境符合产品生产所需的要求。
2.范围洁净车间工艺卫生的管理与操作3.职责3.1 生产部负责洁净车间的管理及环境记录。
3.2 车间主任负责洁净车间的环境监测的监督工作。
4.内容4.1 人员进出洁净车间程序人员进入洁净车间之前要观察压差表的读数,应该≥5Pa,方可开启一更门进入。
4.1.1 进入程序(1)在一更室外,换上拖鞋进入一更,在一更室内,脱下所戴饰物、手表等生活用品,脱外衣,放入衣柜。
(2)进入洗手室,进行手部清洗(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清洗手部)。
(3)二更室,戴上洁净帽、口罩、穿上工作服、鞋,洗手消毒(放置手机的手机套,应该酒精消毒)。
手消毒后,通过风淋机风淋后进入缓冲通道,然后进入洁净车间。
4.1.2退出程序(1)进入二更室,脱掉工作服、帽子及洁净鞋,并按规定整齐存放在指定地点,换上拖鞋后到一更室。
(2)进入一更室换下拖鞋离开生产区域。
4.1.3具体流程如下:4.2 进出洁净车间人员范围:4.2.1除本公司经培训的洁净车间操作及管理人员和质管人员外,其余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洁净车间;4.2.2本公司维修、工程人员进入洁净车间必须在洁净车间管理人员批准后,遵守本制度(4.1)条款进入。
4.2.3外来公司维修、工程人员、参观,审核等人员进入洁净车间必须获得公司生产负责人批准并在“洁净车间出入登记表”上登记,在相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进入程序参照本制度(4.1)条款进行。
4.3 进出洁净车间人员要求:4.3.1所穿的工作服应有效遮盖日常服装,工作帽必须全部盖住头发,口罩有效遮盖鼻、口。
洁净车间专用工作服、工作帽及工作鞋不得穿离洁净车间区域外。
4.3.2洁净车间的人员,必须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应勤洗澡、理发、剪指甲。
4.3.3洁净车间的人员禁止涂搽化妆品(如口红、脂粉、指甲油、画眉毛等)禁止戴戒指、手镯、耳环、手表、项链等。
4.3.4与洁净车间有关的工作人员,每年应进行1次体检。
进入洁净区的卫生知识和规范操作讲义

讲义进入洁净区的卫生知识和规范操作一、进出洁净区管理规程1、进入洁净区1.1 在车间一更间门口的一更鞋柜前更鞋换上一更鞋,进入一更间。
1.2 在一更间脱下自己的衣服,进入缓冲间,洗手烘干,进入二更间。
1.3 在二更间换上二更鞋,穿上二更衣,出二更衣间,进入气闸室,用消毒器中的消毒液给手消毒。
进入洁净走廊,通过走廊进入各自操作间。
1.4 每次进入都要严格遵守。
2、出洁净区与进入洁净区的次序反相操作。
二、洁净区卫生管理规程洁净区个人卫生除必须达到“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标准管理规程”的全部要求以外、还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随时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至少每2日洗澡一次。
每周洗头l—2次,不掉头屑,勤理发剃须,勤剪指甲,勤换内衣。
2、不允许化妆、涂含有粉质及散发粒子的护肤品。
3、不允许戴饰物、手表。
4、进出洁净区严格执行人员净化程序。
5、洁净区的各气闸的门应完好,两侧门不可同时打开。
6、工作时门必须关紧,尽量减少出入次数。
7、洁净区内进行各种活动要稳、准、轻,不做与工作无关的活动,动作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8、随时注意保证手的洁净,注意消毒。
干手用烘手机,消毒用消毒器。
手在清洁后,不再做与工作无关的动作,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9、不允许未穿洁净服进入,不允许剧烈活动和交谈,以免造成空气污染。
10、禁止携入洁净区的物品:(1)未按规定进行净化的物料、容器、工具、仪器等。
(2)未确定为低发尘性的记录、笔记用纸及与生产无关的所有物品。
三、工艺用水管理规程1、工艺用水是指药品生产工艺过程所用的水,按水质可分为饮用水、纯化水。
2、质量管理部要根据各工序的工艺要求,制订各自的用水标准,并监督其实施。
3、水质监护3.1 对工艺用水应制订《工艺用水监护规程》,内容包括各类水质的检查项目、水质要求、取样部位及监测周期,并规定纯水贮槽、管道的清洗和消毒方法、周期及记录要求等。
《工艺用水监护规程》由质量管理部制订。
3.2 对工艺用水的水质要定期检查。
洁净区人员卫生管理规程

xxxxx有限公司1目的1.1本公司对洁净区的个人卫生制定管理制度,规范进入洁净区工作的操作人员个人卫生要求,培养良好卫生习惯,保证产品的质量。
2范围2.1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进入洁净区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
3责任3.1洁净区工作全体员工:养成良好生活和工作习惯,使个人卫生达到本规程要求。
3.2品管部检验员:按本规程要求,负责对洁净区工作人员个人卫生情况的随机检查;3.3生产部、品管部经理:确保本规程的有效实施,使员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内容4.1个人健康4.1.1员工身体健康,保证个人健康上岗;4.1.2工作期间,每年必须体检一次,体检合格方可继续留在本岗位工作;4.1.3如员工发现身体不适情况,应主动报告,申请暂离工作岗位;4.1.4若发现患有传染病、隐性传染病、皮肤病、过敏、外伤伤口及精神病,应调离工作岗位,在身体痊愈后,持医生开具的健康合格证明方可上岗;4.1.5具体按《员工健康管理规程》执行。
4.2个人卫生4.2.1注意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衣、勤洗澡;4.2.2上岗时不得留长指甲,不得化妆和佩戴饰物;4.2.3进入洁净区应在更衣室换上相应级别的洁净服、洁净鞋及口罩等,进出洁净区严格《洁净区人员进出管理规程》执行人员净化程序,洁净服不得穿出该级别洁净区;4.2.4严禁在洁净区内睡觉、大声喧哗及做与工作无关的剧烈运动;4.2.5裸手接触产品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手部消毒,每2小时消毒一次;4.2.6手部清洁消毒后,不再做与工作无关的动作,不再接触与工作无关的物品。
4.3个人洁净工作服管理4.3.1日常作业后,洁净服具应放在专用柜子内或悬挂在指定的位置。
4.3.2如有明显污染或破损,应即时向管理人员报告,确定能否继续使用。
4.3.3洁净服至少每周清洗1-2次,不同洁净度穿的洁净服应分开清洗。
4.4监督管理4.4.1生产部主管对每个洁净区生产岗位个人卫生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
1人员清洁和进入净化区的要求

人员清洁和进入净化区的要求1 目的:为使洁净区卫生状况符合要求,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确保产品质量建立本规范。
2 适用范围:生产车间、生产现场及净化区。
3 适用对象:生产车间及生产现场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外来需进入生产车间的人员)、维修人员、清洁工等。
4 职责:车间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车间清洁人员、质量员对其执行负责。
5普通区人员清洁要求:5、1所有人员应该接受卫生要求培训,建立人员卫生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对产品生产造成污染的风险。
5、2人员卫生操作应包括,健康,卫生习惯及着装相关内容。
5、3企业对人员健康进行管理,并建立档案,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5、4参观人员和未经培训的人员得进入生产区,如果特殊情况只需要进入必须对个人卫生,更衣进行指导。
5、5进入生产区人员对更衣/工作服,穿戴方式应与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
5、6生产区不得化妆和佩戴饰品。
5、7生产区禁止吸烟和饮食,非生产有关的物品。
5、8操作人员应当避免裸手接触产品,这样防止二次污染。
5、9要经常洗澡、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勤换衣,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5、10工作时门窗必须关闭,出入时随手关门,尽量减少出入次数。
6净化区的人员清洁要求:6、1 进入洁净区的生产人员及有关人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清洁工)至少每年体检一次,有健康档案。
6、2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要身体健康,患有传染病、精神病、皮肤病、皮肤外伤、炎症以及其它有可能污染药品质量者,不能进入净化区。
6、3进入净化区的人员,要经常洗澡、理发、刮胡须、修剪指甲、勤换衣,保持个人清洁卫生。
6、4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必须遵守人员净化程序,不得化妆、佩戴饰物与手表,净化区不得存放私人杂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产品。
6、5 洁净区仅限于该区域的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其他人员进入,任何非洁净区操作人员不得进入洁净区,不可避免时,应事先就个人卫生、更衣等要求进行指导后方可在专人带领下进入,并严格按照净化区人员更衣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乳品厂洁净区环境卫生行为规范

乳品厂洁净区环境卫生行为规范
洁净区环境卫生行为规范:
一、员工入厂规定:
1. 凡进入洁净区的员工,必须穿着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和鞋套,严格按照规定戴口罩和帽子。
2. 携带私人物品、食品饮料等禁止带入洁净区。
二、洁净区内行为规范:
1. 严禁在洁净区吸烟、喷淋、喝水、吃东西。
2. 严禁在洁净区内随地吐痰、随地丢弃垃圾。
3. 保持洁净区内环境整洁,不得随意移动或摆放物品。
三、工作操作规范:
1. 使用相关设备前必须经过培训,并具有相应的工作资质。
2. 操作设备时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并保持设备清洁卫生。
3. 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不得私自处理。
四、设备保养规范:
1.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清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 使用过的工具和设备必须归还指定位置,不得私自带离现场。
五、个人卫生规定:
1. 每位员工应保持个人卫生,做到清洁整洁。
2. 发现员工生病或感觉不适时,应主动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六、应急处置规定:
1. 定期组织紧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 发现洁净区内有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处置。
七、违规处理:
对于违反规定的员工,将按照公司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罚,严格执行。
以上行为规范是为了保障洁净区环境卫生,确保产品质量和员工健康,希望广大员工自觉遵守,共同维护洁净区环境卫生。
洁净区的使用操作规程

洁净区的使用操作规程洁净区使用操作规程一、洁净区的定义和分类洁净区是指在生产、实验、加工等特定场所中,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度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根据洁净度级别的不同,洁净区可分为几个不同的级别,如百级洁净区、千级洁净区、万级洁净区等。
对于洁净区的使用操作,应按照以下规程进行:二、人员要求1.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洁净区准入许可证。
2.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穿着洁净服、洁净鞋和洁净帽等防护装备,并对其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
3.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主动配合进行洗手、消毒等操作,确保进入洁净区之前的个人卫生良好。
三、物品要求1. 进入洁净区的物品必须经过洁净区管理员的检查确认后方可携带进入。
2. 进入洁净区的物品应缴存到指定的物品存放区域,不得随意放置。
3. 进入洁净区的物品必须符合洁净区使用要求,不能影响室内洁净度。
四、操作要求1. 进入洁净区后,应尽量减少活动范围,避免交叉污染。
2. 进入洁净区后,应避免不必要的物品带入,特别是易散发颗粒物的物品,如报纸、纸巾等。
3. 进入洁净区后,应遵循洁净区规定的通行路径,不得随意改变路径行走。
4. 进入洁净区后,应保持手部的洁净,避免直接接触洁净区内的物品和设备。
5. 进入洁净区后,应注意避免对洁净区内的空气产生污染,不得随意喷嚏、咳嗽等。
6. 进入洁净区后,应遵守洁净区管理员的指示,配合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
五、设备要求1. 洁净区的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验证,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符合洁净度要求。
2. 洁净区的设备应经过相应的清洁和消毒操作,确保无菌和洁净。
3. 洁净区的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产生颗粒物和污染物,如滴漏、溅射等。
六、清洁卫生要求1. 洁净区的清洁卫生应定期进行,确保地面、墙壁、吊顶、设备等处于洁净状态。
2. 进行洁净区清洁时,应采用专用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避免对洁净度产生影响。
3. 清洁人员应穿着洁净服、洁净鞋和洁净帽等防护装备,并遵循相应的操作规程。
洁净区卫生管理规程

洁净区卫生管理规程1.0目的规范洁净区人员卫生的管理规程,加强洁净区人员卫生管理,防止污染的发生。
2.0范围本规程适合洁净区人员卫生的管理。
3.0职责洁净区操作人员负责执行本标准。
4.0程序4.1定义4.1.1洁净区的定义需要对环境中尘埃和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
4.1.2污染的定义在生产、取样、包装或重新包装、贮存或运输等过程中,原辅料、中间产品、带包装产品、成品受到具有化学或微生物特性的杂质或异物的不利影响。
4.2洁净区人员健康管理4.2.1所有生产涉及人员每年至少到指定的正规医院做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不合格者不得进入洁净区工作。
4.2.2患有传染病、隐形传染病、皮肤病、精神疾病及呼吸疾病的人员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报告;4.2.3体表(包括手部)有可见伤口、外部溃疡的人员也应及时上报主管领导;4.2.4当由于人员健康状况导致微生物污染风险增大时,在工作中身体不适、感冒、咳嗽、腹泻等应及时上报主管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临时性工作或休息;4.3洁净区人员卫生习惯要求4.3.1洁净区人员都应接受卫生要求的培训,最大限度的降低人员对洁净区域的污染;4.3.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四勤:勤剪指甲、勤理发剃须、勤洗澡、勤换衣服;4.3.3进入洁净区人员不得化妆、佩戴饰物,如戒指、耳环、假睫毛等;不得留长指甲,涂抹指甲油;4.3.4上述情况必须彻底洗手和消毒:(1)进入本区之前;(2)开始操作之前;(3)上厕所后;(4)工作时手被弄脏后4.4洁净区人员行为要求4.4.1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应保持工作需要的最少人数,生产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洁净区;4.4.2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必须按照相应级别要求的更衣操作规程进行洗手、更衣;4.4.3洁净区内应换上该区使用的规定工作鞋、洁净服,直至离开此卫生区,禁止穿非净化服、净化鞋进入,禁止穿净化服、洁净鞋离开净化车间。
洁净区员工卫生要求与操作流程

洁净区员工卫生要求与操作流程一、员工卫生要求1、员工在上岗前和工作时必须确保:1.1凡是患有或表现出患有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开放性损伤(感染性创伤等),或其它可能成为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包装材料的微生物污染源的员工,在消除上述病症之前,不得参与可能会造成污染的作业。
1.2倘若发现员工有上述疾病,须及时向其上级报告。
所有员工必须有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即健康证)。
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3上岗前要进行卫生培训,定期的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卫生操作规范培训。
2、清洁卫生:凡是在工作中直接接触食品、食品接触面及食品包装材料的员工,在其当班时应遵守卫生规范,保障食品免受污染。
保持清洁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2.1保持好个人卫生,穿适合作业的工作服、帽、口罩,防止食品和食品接触面或包装材料受到污染。
不同区域的工作服要有明显区分标识,离开工作区时应脱下工作服。
2.2工作前、离开工作间及双手可能弄脏或受到污染的任何其它时间,均须按《洁净间洗手操作规示范图》彻底洗净双手。
2.3除去可能掉入食品、设备或容器中的首饰和其它物品;除去手工操作食品时无法彻底消毒的手饰;员工指甲长度不得大于2mm、不得涂指甲油或戴假睫毛等;不准携带杂物。
2.4手套在食品加工中须保持完整、清洁卫生的状态,并应该用非渗透性的材料制成。
2.5须适当地佩戴发网、束发带、帽子、或其它有效的须发约束物,要能够完全防止脱发外漏或脱落。
2.6不要将衣物或其它个人物品存放在生产现场和仓储区。
2.7不得在工作区域吃东西、嚼口香糖、槟榔、喝饮料或吸烟等,须在指定区域进行。
2.8采取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或食品包装材料受到微生物或异物(如头发、化妆品、烟草、化学物及皮肤用药品等)的污染。
二、生产设备、工器具及其它要求3.1进入洁净区人员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工作服、工作鞋必须勤洗勤换,干净的工作服必须放柜杀菌消毒,车间内的更衣室、暂存间等,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并每天进行消毒,以保持车间洁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洁净区员工卫生要求与操作流程一、员工卫生要求1、员工在上岗前和工作时必须确保:1.1凡是患有或表现出患有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开放性损伤(感染性创伤等),或其它可能成为食品、食品接触面或包装材料的微生物污染源的员工,在消除上述病症之前,不得参与可能会造成污染的作业。
1.2倘若发现员工有上述疾病,须及时向其上级报告。
所有员工必须有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即健康证)。
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1.3上岗前要进行卫生培训,定期的进行不同层次的良好卫生操作规范培训。
2、清洁卫生:凡是在工作中直接接触食品、食品接触面及食品包装材料的员工,在其当班时应遵守卫生规范,保障食品免受污染。
保持清洁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2.1保持好个人卫生,穿适合作业的工作服、帽、口罩,防止食品和食品接触面或包装材料受到污染。
不同区域的工作服要有明显区分标识,离开工作区时应脱下工作服。
2.2工作前、离开工作间及双手可能弄脏或受到污染的任何其它时间,均须按《洁净间洗手操作规示范图》彻底洗净双手。
2.3除去可能掉入食品、设备或容器中的首饰和其它物品;除去手工操作食品时无法彻底消毒的手饰;员工指甲长度不得大于2 mm、不得涂指甲油或戴假睫毛等;不准携带杂物。
2.4手套在食品加工中须保持完整、清洁卫生的状态,并应该用非渗透性的材料制成。
2.5须适当地佩戴发网、束发带、帽子、或其它有效的须发约束物,要能够完全防止脱发外漏或脱落。
2.6不要将衣物或其它个人物品存放在生产现场和仓储区。
2.7不得在工作区域吃东西、嚼口香糖、槟榔、喝饮料或吸烟等,须在指定区域进行。
2.8采取其它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食品、食品接触面或食品包装材料受到微生物或异物(如头发、化妆品、烟草、化学物及皮肤用药品等)的污染。
二、生产设备、工器具及其它要求3.1进入洁净区人员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工作服、工作鞋必须勤洗勤换,干净的工作服必须放柜杀菌消毒,车间内的更衣室、暂存间等,应经常整理和清扫,并每天进行消毒,以保持车间洁净。
3.2生产车间内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器具、操作台必须采用无毒、无异味、耐腐蚀、易清洗的材料制作。
表面应光滑、无凹坑、缝隙。
车间内禁止使用一切竹木工器具和容器。
3.3机械设备、工器具应经常清洗,经常消毒,不得有锈蚀,并保持清洁,经消毒处理后的设备、工器具、必须放回工具箱。
3.4洁净区内空调、紫外灯和臭氧等在生产前由负责人员按规定提前进行开启和关闭。
3.5 班长在生产前对工作人员卫生、洁净区卫生情况等进行检查,并进行记录。
三、人员进入洁净车间流程1、准备工作:人员进入洁净区前,检查个人卫生,符合《员工卫生要求》方可进入洁净区。
2、进入洁净区人员在进门处换上洁净区专用拖鞋,将自己的鞋放入鞋柜中,再进入一更室,在一更室将拖鞋换成洁净区专用鞋,将自己衣服挂入专门衣柜,方可进入二更室。
二更室内,人员必须将手进行彻底清洗(具体参照洗手池上方《洁净车间人员洗手规范示意图》),然后穿洁净鞋、衣服、戴帽子,穿戴要求参照衣柜旁《洁净鞋、衣服、帽子穿戴示意图》),确保工作鞋服和帽子穿戴规范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域。
四、混料人员具体操作流程1、确保符合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要求。
2、生产准备:以生产加工单为依据,确定生产所需原料、原辅料种类及数量,将所需原料和原辅料脱去外包装,并记录原料名称、规格及生产日期,原料经传递窗从洁净车间外传递入原料缓冲间,原辅料经传递窗进入原辅料缓冲间。
原料、原辅料放入缓冲间后,利用紫外线消毒,时间不低于30 min,方可进入生产区域。
3、生产前检查:混料人员进入生产区域后,打开抽湿机,检查车间内卫生、消毒情况、配料工具及容器等是否符合工艺所要求的标准,确定生产区域无异常,方可进行混料操作。
4、环境条件:混料间和粉末包装间均设置有温湿度计,确保车间内温度控制在25℃以下,相对湿度不高于40%,方可进行混料。
5、混料准备:混料人员依据生产加工单及产品配方,正确计算,提前填写《批生产记录本》,确定生产所需原料种类及数量,将原料从缓冲间拿到混料车间。
配料前,必须对原料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品名、规格、数量,对于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或其他感官性状异常、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不得投产使用。
凡规定有储存期限的原料,过期不得使用。
原辅料需粉碎、过筛的应粉碎至规定细度。
6、配料6.1手工梯度混匀:配料人员在配料前确保手部清洁并已进行消毒。
1 kg以下小重量物料利用电子秤进行称量,称量偏差范围为0.5%。
1 kg以上大重量物料使用落地台秤进行称量,称量偏差范围为0.5%。
电子秤量程为3kg,样品及容器重量之和不得超过2.8kg。
对于未启用的完整包装原料,应在配料前对原料重量进行称量核实,是否与包装标注一致,若净含量缺少量≥5%,则需向质检部门或采购部门反馈。
在配料时,严格按照产品生产配方指令进行物料称重,利用已消毒自封袋进行小重量原料称量,按照配方有序称量,将自封袋封好;并核对称量好后物料重量与生产配方上是否一致,确定一致后进行手工混匀。
待混合均匀后在自封袋上标记产品名称、数量等信息,放入专门存放处。
6.2 大重量原料称量:配料人员在配料前确保手部清洁并已进行消毒。
1 kg以上大重量物料使用落地台秤进行称量,称量偏差范围为0.5%。
电子秤量程为3kg,样品及容器重量之和不得超过2.8kg。
对于未启用的完整包装原料,应在配料前对原料重量进行称量核实,是否与包装标注一致,若净含量缺少量≥5%,则需向质检部门或采购部门反馈。
配料时,严格按照产品生产配方指令进行物料称重,利用洁净食品级塑料袋进行大重量原料称量,按照配方有序称量,放入专门存放处。
6.3混料:先检查V型混合机卫生情况是否符合生产要求,确保无杂质、无异味、清洁、干燥,查看机器是否正常,确保一切就绪后,方可进行投料工作。
将已称量好小质量和大质量原料逐一投放到混合机内(物料的投放重量不得高于V型混合机量程的90%),投放完毕后,盖上投放口上盖,并拧紧。
设置好机器运行程序,混合时间不得低于30 min,启动运行键开始混料。
若运行过程中机器出现异常,则按住紧急停止键停止运行。
注:同一个V型混合机对不同类型产品进行混合,由于产品有颜色、有气味等因素,有必要对V型混合机进行清洗消毒时,必须进行清洗消毒。
6.4 混料完成后,及时对工器具、设备、车间现场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在清洗消毒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清洗消毒效果良好。
7、半成品的存放和传递:不同原料按生产配方指令混合均匀后的物料称之为半成品。
混合均匀后物料分装入洁净食品级塑料袋内,并在塑料袋外表面记录产品名称、批号、重量等相关信息,即将生产的半成品送入自动粉末包装机,暂时不生产的放入半成品暂存指定区域。
五、粉末自动包装人员操作流程《安全注意事项》(1)未清楚了解机器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安全规定之前,禁止启动机器。
(2)未经机器操作培训和授权的人员,不得使用机器。
(3)机器必须确认安全,以及作出必要调整后,方可操作。
(4)电源未关闭,不得触摸机器或电器实施。
1、生产前准备1.1粉末自动包装机操作人员(以下简称操作人员)先检查车间内和机器卫生是否符合要求,查看机器是否有异常,确认无异常后,根据班长所提供的生产安排,领取相应包装膜和半成品,并仔细核对包装膜和半成品名称等信息是否一致,确认一致后方可继续进行。
1.2确认机器所有台面没有放置任何工具或杂物。
1.3操作车间内只能存放有少量即将使用的器皿,空桶。
并且要加以标示标签。
2、试机生产2.1将包装膜装入自动包装机相应位置,调整打码日期,将料盆放在机器小袋包出料正下方,将待自动包装的半成品放置在相应位置。
2.2一切就绪后,先接通机器电源,查看大屏幕显示操作界面,按功能健,设置好横封、纵封温度、拉袋速度、计数设定、批切设定、切刀廷时,一键设定色标跟踪方式,待机器达到设定温度,启动机器进行空袋试生产。
2.3若粉末自动包装机生产的小袋包成品(以下简称小袋包),若批号无误、两端光标长短对称、不跑边、不跑边、横封和纵封封合处无明显褶皱等瑕疵,对设定错误能自动监控,光标定位精度高,表明试剂成功,可进行下料生产。
2.4对下料后小袋包进行重量检查,对连续10袋以上小袋包分别放置在电子秤上进行称量检测(称量前务必将电子秤清零),若所有小袋包重量(具体见标注)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时,视为可接受,可继续生产;若超出范围,则需调整下料速度等,直至重量均在正常范围为止。
同时,检查小袋包光标位置是否合适、清晰、无误,小袋包是否无跑边、不漏气、无明显瑕疵(如严重褶皱、斑点、横线、竖线)等,确保无误后,方可正常生产。
标注:小袋包重量范围:=空袋重量+净含量+净含量×5%最佳重量=空袋重量+净含量① 1.5g小袋包:空袋重量+ 1.5g ±0.07g;② 2g小袋包:空袋重量+ 2g ±0.1g;③ 2.5g小袋包:空袋重量+ 2.5g ±0.12g;④ 3g小袋包:空袋重量+ 3g ±0.15g;⑤ 4g小袋包:空袋重量+ 4g ±0.2g;⑥ 5g小袋包:空袋重量+ 5g ±0.25g;⑦ 6g小袋包:空袋重量+ 6g ±0.3g;3、正常生产3.1自动包装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机器运行情况,注意包装膜接口、机器是否正常,同时注意是否有批号打印异常、小袋包切断、跑边等异常,每隔5分钟检测小袋包重量情况,每隔十分钟对小袋包进行漏气检测,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挑选,如(包材料有接头,毛边)等,确保产品质量。
3.2通过在水中挤压小袋包检验其是否跑气时,小袋包必须吹干后,方可放入同类产品中。
3.3包装过程中每隔15分钟取样检查一次包装质量及重量,并做好记录。
3.4操作中经常清理横封和纵封上所粘的胶状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装量差异符合工艺要求,外观合格(切口正直准确,封口严密无,封无明显跑边现象,批号正确清晰)。
3.5操作过程中经常关注机器料桶内半成品物料是否充足,半成品量每次添加量不超过料筒的4/5,也不低于料筒的1/3,不足则及时补充物料(利用长柄勺将半成品舀入机器料桶内,不能用手接触半成品,加料过程中不能使半成品撒落)。
3.6操做过程中要保证计数准确性,设备故障及出现不合格产品时应急时停机调试。
机器出现异常导致质量不符合规范时,立即停止生产,先由机器操作人员对机器进行调整维修。
若操作人员无法维修,则填写报修单,由专门设备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3.7生产出来的小袋包先用料盆盛装,料盆装满后,将小袋包转移至食品级塑料袋内,避免落入地面,料袋内小袋包装载量不能超过塑料袋的4/5。
对于散落在料盆和食品级塑料袋外的小袋包,应确保未受污染,方可放入料盆或塑料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