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天津六校2010年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天津市六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I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4.Ⅱ卷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33分)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全不相同且字形准确的一组是()A.垃圾./汲.水惩.罚/驰骋.打颤./颤.颤巍巍B.粘.连/占.星簇.拥/箭镞.薜.荔/穷乡僻.壤C.道行./行.头范蠡./妯娌.擂.台/危若累.卵D.框.架/诓.骗杂脍./教诲.着.火/不着.边际2.依次填入下面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2006CCTV形象中国·非常自我造型·形象代言人选拔大赛”将在湖南拉开帷幕。
欲知详情,欢迎央视网站。
②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行文以简洁为好,,反而会分散笔墨,冲淡了主题。
③多年以后,我们也依然会记得高中三年的美好时光,我们终将分离。
A.登陆画蛇添足即使B.登录节外生枝虽然C.登录画蛇添足即使D.登陆节外生枝虽然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在地震中逃生是人本能的反应,作为老师在地震时逃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不知道“范跑跑”(范美忠老师)为什么在逃生后说出“连亲娘也不救”的话来?B.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竹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正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丁兆光在荣誉面前头脑是清醒的,总忘不了黄宪虹说的:“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的联句,这句话激励他发奋地用功,继续努力去创作。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告别白鸽陈忠实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谈到他还可以干翻扎麦地这种最重的农活儿,很自豪的神情;又说起他还养着一群鸽子,到山坡上放羊时或每月进城领取退休金时,顺路都要放飞自己的鸽子。
我当时饶有趣味地询问了几句,没想到一周后舅舅竟带了一对白鸽来,说要让它们直接把蛋下在家里,以后孵出来的小鸽便认我这儿为家。
我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几个月,终于等来了一对通体纯白、如天宫降临的仙女般圣洁的小白鸽。
于是,在我家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多了一道四只白鸽们亭亭玉立的风景。
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
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
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
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
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
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
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
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
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
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天津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

天津市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20高一下·大荔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一个△的过程。
但灾情的肆虐蔓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需要我们快速反应,科学决策。
突发性灾害往往暴露出我国个别地区治理体系的问题,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个别地方政府措施不当,导致局部区域灾情控制不力,事后当然会被上级部门追责。
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
不可能△,更不可能△。
灾情当前,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关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署和研究。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B . 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C .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D . 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按部就班良莠不齐一蹴而就一举千里B . 由浅入深良莠不齐一挥而就一劳永逸C . 由浅入深参差不齐一蹴而就一劳永逸D . 按部就班参差不齐一挥而就一举千里(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部署和研究。
B . 我们应抓紧对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天津市2021年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六校联考试卷及答案

天津市2021年届高三语文下学期第三次六校联考试卷及答案天津市_届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第I卷(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2.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叱咤/姹紫嫣红木讷/方枘圆凿瑕疵/龇牙咧嘴熨帖/钟灵毓秀B.泥淖/绰绰有余嗔怪/瞋目而视逡巡/怙恶不悛修葺/提纲挈领C.勒索/悬崖勒马纤绳/纤尘不染稽首/无稽之谈巷道/街头巷尾D.伺候/伺机而动吭声/引吭高歌蹊跷/独辟蹊径落枕/落英缤纷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发轫一柱香文采蜚然树倒猢狲散B.纹身百纳衣急待解决苛政猛于虎C.不啻爆冷门铩羽而归抹一鼻子灰D.稼接编者案两全齐美图穷匕首现3.选出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改善,玉器收藏的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把收藏玉器作为一项投资.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 玉器收藏爱好者,已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的局面.A.风俗蒙骗进而鱼龙混杂B.风俗诱骗进而鱼目混珠C.风气蒙骗因而鱼目混珠D.风气诱骗因而鱼龙混杂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其国家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B.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让不少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C.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D.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B.《林黛玉进贾府》中〝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所说的三人分别是迎春探春惜春.C.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代表作《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D.堂_吉诃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甫,认为堂_吉诃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他们在堂_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_吉诃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把火烧了.(《堂_吉诃德》)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_8题.重审〝有文化〞张振涛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钦定的科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业上.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娥.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于〝没文化〞之列.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业,农夫商贾.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的所有〝下九流〞,就都被隶定在〝没文化〞之列了.把大范围缩小到音乐界,文字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如出一辙.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字〞书面认定的延伸.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晚上演连台大戏,弹着三弦说数十本〝平安书〞,端着唢呐吹每套不少于一小时的〝八大套〞,人们还是不认.在手工操作中展示出骄人灵性和技艺,一口气唱数千行.上万行叙事诗《玛纳斯》.《格萨尔王》的游吟艺人,用手中剪刀裁出与毕加索图案一般无二剪纸的村妇,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几乎让世界把〝瓷器〞与〝中国〞看作一回事的工匠,通过肢体表现不可重复的整套仪式,集〝巫.舞〞于一体的傩戏.萨满.释比,全不算数!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面对历史上出现的这类标准,人们常常思索,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孰优孰劣,似乎不易回答,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和传统价值体系的重新认定,让人跳出了科举式认定模式,看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优越性.〝文化人〞终于开始注重〝活态〞传承,知道了一个民间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文本〞,如同印度格言所说:〝一个诗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同样重要!尤其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既然尊重人的价值,为什么只相信书本而不相信人呢?6.下列对传统观念中〝有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饱读诗书〞是〝有文化〞的判断标准.B.按照传统观念的标准,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传承者,都不在〝有文化〞之列. C.传统观念认为,出口成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就是〝有文化〞.D.按照传统观念的确认方式,在音乐界,〝认谱〞就是〝通晓音律〞,就是〝有文化〞.7.下列对〝有文化〞的〝认定模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以〝识文断字〞来认定一个人〝有文化〞,这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定下来的. B.技艺传承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认定模式.C.〝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告诉我们,活态的传承,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D.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既要相信书本知识,又要尊重人的价值.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文字上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在音乐上就能〝通晓音律〞.B.行文走笔.吟诗作赋是高贵的,弹琴舞蹈.唱歌表演是低贱的.C.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活态传承更为重要.D.一个民间艺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②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节选自《史记_田敬仲完世家》)注释:①致帝:送来帝号.②伏式结轶: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患之所从来微微:没有B.且让争帝名,无伤也伤:妨碍C.倍约宾秦,无争重倍:通〝背〞,违背D.齐南割楚之淮北割:攻占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齐,见于章华东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王之问臣也卒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C.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1.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 )①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②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③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 ④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⑤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⑥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C.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上一页123下一页→上一篇:四川省凉山州_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试卷及答案下一篇:江苏省南通市_届高三语文第三次调研测试试卷及答案。
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共33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青白黄赤黑,东西中南北;五色的经纬,织出山与水。
"2023央视兔年春晚,《满庭芳·国色》以曲为韵、以舞为语,织就出一场华美的视觉盛宴。
"满庭芳"是词牌名,清徐《词范丛谈》认为,该词牌取自唐柳宗元"满庭芳草积"的诗句后代诸多文人都曾依此词牌写下()的诗句,苏轼在《满庭芳·蜗角虚名》中云:"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李清照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中写下:"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国色》分寻色、舞色、唱色三个段落,五种民族乐器与五种颜色、五位顶尖舞者相互对应、配合,将人间绝色吟之以曲,绘之以舞。
桃红迎水袖、凝脂搭折扇、叶载油伞、群青合钥子、沉香配宝剑.......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凸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节目将四十多种中国颜色的名称作为歌词配以国风旋律,让世界认识了那些充满独特东方审美情趣的中国色彩-苍烟落照、香炉紫烟、东方既白、藕丝秋半。
世间至艳不过五彩,人间至美不过国色。
这些色彩()了千年的审美和智慧,如沧海遗珠,在历经岁月的洗礼之后变得更加()。
国色出圈,文化破壁。
中华传统文化是无尽的宝藏,如何将传文化和当代技术完美结合,让青灯古卷重焕光彩,则成为历史留给我们的课题。
1.依次填入选文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脍炙人口凝结熠熠生辉B.名噪一时凝聚熠熠生辉C.脍炙人口凝结琳琅满目D.名噪一时凝聚琳琅满目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婀娜轻盈而又刚健有力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表明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诠释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B.刚健有力而又婀娜轻盈的舞姿,动而不惊、静而不郁,体现了刚柔并济的中国艺术辩证法,彰显着生生不息的大国气象。
2021年天津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

2021年天津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从荒漠来冯苓植我爱荒漠,我爱骆驼,我差点成了个土莫沁!公元一九五九年,我从大学毕业了,自愿申请到内蒙古西部的荒僻地区,分配到一所以治沙为主的林业学校当教员,开始涉足于乌兰布和、巴丹吉林等大沙漠,从此和荒漠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这样,海海漫漫的戈壁荒原就成了我的家,我开始和一些沉默的朋友打交道:牛马、羊、骆驼,还有那些沙原兔、沙原孤、沙原跳鼠,以及遍地乱蹿的沙原蜥蜴……当然,我的老师还是那些奔放的牧马人、美丽纯真的牧羊姑娘,更重要的还有那些魁梧深沉的土莫沁——放驼人。
沙海周围的戈壁荒漠,统称为阿拉善草原,集中着全国近一半的骆驼。
这些放驼人可称为戈壁滩上的骄子、茫茫瀚海上的水手。
他们整日里驾驭着沙漠之舟,冒着烈日酷暑,在风沙的狂涛恶浪里来去无踪。
我发现,他们话少,心中的牢骚更少,仿佛正因为这样,胸怀里才会为他人留出更多的地方。
在墨绿色的骆驼刺丛旁,我虽然只能和他们挤在一顶小小的帐篷里,却觉得心里分外舒畅和坦荡。
这其间,我还学会了一种特殊的晒衣方法。
一件衬衣洗干净后,直接就摊开在明沙上,片刻就干了,一抖沙尘,即洁白无比。
但我当时并不懂得沙子还有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
初到荒漠,我很幼稚,耐不得寂寞,也不甘心寂寞……一开始,我骑马,从马背上摔下来;骑驴,让驴子掀翻在地;骑牛,又觉得有失身份。
骆驼虽高,却很老实,而且背有双峰,抱一个、靠一个,跨在其间,其乐无穷。
当时我年仅二十岁,高高在上,自我感觉良好,颇有骑士风度。
但有一次穿过沙漠去驮盐,这种风度就随着沙漠的温度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广袤的大漠,死寂的沙海。
雄浑,静穆,板着个脸,总是给你一种颜色看:黄沙、黄沙、永远是灼热的黄沙。
仿佛大自然在这里把汹涌的波涛、排空的怒浪,刹那间凝固了起来,让它永远静止不动。
浩浩渺渺,起伏不断,人在其间,顿时显得那么渺小,我感到自己只不过是一粒沙。
2019-2020学年天津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2020学年天津市第十四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与“表现现实”的传统文学路径不同的是,在网络文学中,现实世界退居幕后,已经不再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背景,玄幻穿越类网文要重新建立一个崭新的世界,与之相对应,网络文学对世界的再创造要求其理想读者抛弃现实世界经验和观念的束缚,接受全新的世界设定,沉浸式地进入网络文学文本当中。
更为重要的是,相较于传统文络文学的作者创造文本后交由读者解读与评判,作者和读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
读者可以对作品实时评价,作者也可以即时接纳读者的设想与建议,改变自己原本构思的走向,在某种程度上,网络文学成为作者与读者群想象的狂欢,成为不同主体合作完成的作品。
网络文学的作者对于“流量”与“变现”的需求,使得当下网络文学“粉丝向”严重,大行其道的“爽文”正是“粉丝向”发展的产物。
这类“爽文”直白地表达人类的欲望,建立起一个没有根基的乌托邦。
“金手指”泛滥、“套路化”严重,而这类“爽文”永远可以戳中人们的“爽点”,从而拥有永恒的读者。
不过,无论何种文学类别,其“流量”大小永远不能成为评价它的唯一标准。
对于网络文学而言,流量既是商业的助力,也是资本的镣铐。
因此,网络文学要想在商业性与文学性的拉锯之下寻找相对的平衡,在网络文学中表现现实问题、呈现人类普遍的情感价值与取向,则不能唯流量是从,要建立其自身的主体性。
令人欣慰的是,网络文学中也确实产生了挣脱镣铐的文学佳作。
邵燕君等人在《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遴选了五位作家的经典作品,以其判断标准来看,是否“传达了本时代最核心的精神焦虑和价值指向”、是否“成为某种更具恒长普遍意义的‘人类共性’的文学表征”等,仍然深受传统文学评价标准的影响。
然而,网络文学不同话语主体的交锋对文学圈内的评审标准发起了挑战。
参与者的普泛化必然导致更多元、更健康的话语语境的形成,对于网络文学的评价,必须兼顾文学内部与大众传媒等多个向度。
天津市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 语文试题.pdf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3.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4.Ⅱ卷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纰漏/脱坯 罢黜/拙劣 泥淖/船棹 B.纳闷/木讷 模型/模样 削面/剥削C.逾越/郁闷 揪心/啾唧 编撰/编纂 D.拗口/执拗 连累/ 地壳/甲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决绝一柱香作壁上观树倒猢狲散 B.寒碜? ? 众生相时世造英雄 C.株连? ?泄洪道指手画脚蚍蜉撼大树 D.? ?邻界点 醍醐灌顶针尖对麦芒 ________去年江水泛滥的严重教训,工程局组织力量,加固了堤岸,采取了一系列防洪措施。
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12题。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
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
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
曰:“病者无害,君可危。
”公乃自卜。
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
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
”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不应而起,欲出。
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
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
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一漏向尽,更无死法。
意欲就枕,忽闻窗隙有声。
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
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
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市2013届第三次六校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时,将第Ⅰ卷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试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叱咤./姹.紫嫣红木讷./方枘.圆凿瑕疵./龇.牙咧嘴熨.帖/钟灵毓.秀B.泥淖./绰.绰有余嗔.怪/瞋.目而视逡.巡/怙恶不悛.修葺./提纲挈.领C.勒.索/悬崖勒.马纤.绳/纤.尘不染稽.首/无稽.之谈巷.道/街头巷.尾D.伺.候/伺.机而动吭.声/引吭.高歌蹊.跷/独辟蹊.径落.枕/落.英缤纷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发轫一柱香文采蜚然树倒猢狲散B.纹身百纳衣急待解决苛政猛于虎C.不啻爆冷门铩羽而归抹一鼻子灰D.稼接编者案两全齐美图穷匕首现3、选出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改善,玉器收藏的越来越盛,人们不仅喜欢佩戴、把玩玉器,还把收藏玉器作为一项投资。
一些玉器商人掌握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大量仿制古玉器,玉器收藏爱好者,已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造成了目前玉器市场的局面。
A.风俗蒙骗进而鱼龙混杂B.风俗诱骗进而鱼目混珠C.风气蒙骗因而鱼目混珠D.风气诱骗因而鱼龙混杂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其国家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B.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让不少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
C.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D.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保持持续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抗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过秦论》选自《新书》,作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
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B.《林黛玉进贾府》中“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所说的三人分别是迎春探春惜春。
.C.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民主诗人,他的代表作《草叶集》创立了自由诗体,开一代诗风。
D.堂•吉诃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甫,认为堂•吉诃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
他们在堂•吉诃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吉诃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把火烧了。
(《堂•吉诃德》)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重审“有文化”张振涛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钦定的科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业上。
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娥、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于“没文化”之列。
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业,农夫商贾、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的所有“下九流”,就都被隶定在“没文化”之列了。
把大范围缩小到音乐界,文字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如出一辙。
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字”书面认定的延伸。
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晚上演连台大戏,弹着三弦说数十本“平安书”,端着唢呐吹每套不少于一小时的“八大套”,人们还是不认。
在手工操作中展示出骄人灵性和技艺,一口气唱数千行、上万行叙事诗《玛纳斯》、《格萨尔王》的游吟艺人,用手中剪刀裁出与毕加索图案一般无二剪纸的村妇,制造出精美绝伦的瓷器几乎让世界把“瓷器”与“中国”看作一回事的工匠,通过肢体表现不可重复的整套仪式,集“巫、舞”于一体的傩戏、萨满、释比,全不算数!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面对历史上出现的这类标准,人们常常思索,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孰优孰劣,似乎不易回答,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和传统价值体系的重新认定,让人跳出了科举式认定模式,看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优越性。
“文化人”终于开始注重“活态”传承,知道了一个民间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文本”,如同印度格言所说:“一个诗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
”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同样重要!尤其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
既然尊重人的价值,为什么只相信书本而不相信人呢?6.下列对传统观念中“有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在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饱读诗书”是“有文化”的判断标准。
B.按照传统观念的标准,传统社会中的技艺传承者,都不在“有文化”之列。
C.传统观念认为,出口成章、落笔成言、著文盈卷就是“有文化”。
D.按照传统观念的确认方式,在音乐界,“认谱”就是“通晓音律”,就是“有文化”。
7.下列对“有文化”的“认定模式”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以“识文断字”来认定一个人“有文化”,这是封建社会的皇帝定下来的。
B.技艺传承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认定模式。
C.“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告诉我们,活态的传承,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D.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既要相信书本知识,又要尊重人的价值。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文字上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在音乐上就能“通晓音律”。
B.行文走笔、吟诗作赋是高贵的,弹琴舞蹈、唱歌表演是低贱的。
C.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活态传承更为重要。
D.一个民间艺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图书馆的消失。
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
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
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
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
且让争帝名,无伤.也。
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
”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
”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
”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
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
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
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
愿王孰虑之。
”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
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
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
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
”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
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
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②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
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
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
”秦王曰:“诺。
”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
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
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致帝:送来帝号。
②伏式结轶:形容乘车往来不断。
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患之所从来微.微:没有B.且让争帝名,无伤.也伤:妨碍C.倍.约宾秦,无争重倍:通“背”,违背D.齐南割.楚之淮北割:攻占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人齐,见于.章华东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王之问臣也.卒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C.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D.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1.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①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②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③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④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⑤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⑥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
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
C.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
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
第Ⅱ卷(共114分)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
(2分)译文:(2)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
(3分)译文:(3)吾患齐之难知。
一从一衡,其说何也?(3分)译文:1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