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分类,掌握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使学生掌握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常见病原体的特点及其引起的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乙肝、艾滋病等。
3.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生活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4.通过实验、观察和调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加深理解:
-安排实验、观察和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传染病防治的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宣传,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4.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4.讲解疫苗、隔离、消毒等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以及我国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的成就。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传染病,分析其传播途径、病原体特点及预防措施。
2.各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成果,互相提问,解答疑惑。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鲁教版(五四学制)生物七年级下册:5.1.1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感人群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什么?2.病原体首先存在于什么人身上?3.流行性感冒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健康人身上的?4.什么人最容易得流行性感冒?教师归纳学生回答,提出:流行性感冒流行的实质呢?可以将这个过程分为几个环节呢?分析:传染源——能够传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巾帼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提问:资料2所说的做法有什么科学道理?谈谈你的看法。
1.流行性感冒病毒。
2.病毒携带者身上。
3.病毒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身上通过飞沫传播到健康人身上。
4.老人和小孩,身体抵抗力弱的人容易得流行性感冒。
学生回答:病人或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健康人。
学生阅读资料2,一步理解三个环节。
(四)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讨论:传染病流传的三个环节可以缺少吗?在2003年“非典”期间,为了预防“非典”人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上各种方法,各从传染病的哪个环节上考虑的?归纳传染病的预防的方法。
讲: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传染病,请同学们分析这几种病的特点,学生回答:不能缺少。
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
如:戴口罩、打扫卫生、隔离病人、喝增强免疫的中药……学生讨论以上的措施分别属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谈谈怎样预防?肺结核(展示肺结核的有关幻灯片。
)淋病(展示有关淋病的有关幻灯片)讲:淋病的一些特点及对人的一些危害,主要的预防方法是杜绝性滥交,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
蛔虫(展示肺结核的有关幻灯片。
)讲:传染病的预防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采取综合的措施,但又要根据具体不同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抓住主要环节,做到主要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感人群。
学生回答:主要通过给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卡介苗。
保护易感人群。
其他的,如隔离病人,保护环境卫生,也是其中的方法。
主要以搞好个人的卫生和环境卫生,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措施。
【板书设计】传染病及其预防一、传染病的概念、特点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1. 1传染病的预防 教案(鲁科版七年级下)

第23章人体对疾病的抵御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认识病毒及病毒性传染病能力目标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模拟体验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列举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探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学会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形成自觉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行为。
自主学习导引1.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许多能够的生物被称为病原体。
例如部分细菌、和等。
2.流行性感冒是由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由引起的,血吸虫病是由引起的等等,由此可知,传染病都有致病的。
3.病毒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和等。
4.根据病毒寄主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病毒、病毒、病毒三类。
5.病毒也有可利用的一面。
例如:将一些病毒经人工处理制成,可以进行预防接种,防治。
病毒还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在基因工程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你知道在人类的疾病中,哪些有传染性?哪些没有传染性?有传染性的病分别是由什么引起的?学生分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尽量举出所知道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一)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可以用乙型肝炎的例子解释流行性的含义,并以此引入下一个题目。
(二)认识病毒如2005年6月(2005年6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27种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总数为387895例,报告死亡总数为744人。
本月除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报告外,其余23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本月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麻疹、淋病。
以上资料中病原体各是什么?哪些是病毒?以各种病毒的结构模式图认识病毒,引出病毒的生活学生讨论还有哪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是病毒、及其危害。
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1.1《传染病及其预防》导学案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人类疾病的种类,即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3.了解如何预防传染病,以及预防传染病的一些基本措施。
学习重点: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传染病的预防途径和基本预防措施自主研习:1.病原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传染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解疑:1.将下列三个环节与相应的解释用线相连。
A.传染源 a.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B.传播途径 b.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C.易感人群 c.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2.将下列传染病及其类型用连线归位。
A.非典型肺炎 a.体表传染病B.病毒性肝炎 b.呼吸道传染病C.出血热 c.消化道传染病D.狂犬病 d.血液传染病激情拓展:将下列A至H的内容,用代号填写在表中的有关栏目里。
感A.隔离传染病患者B.易感者不接触传染源C.消灭传播疾病的节肢动物D.对病人用过的器具、住过的房间进行消毒E.加强体育锻炼F.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G.预防接种(如注射疫苗)H.及时处理患传染病的动物达标检测:1.为了防止艾滋病的感染和扩散,我国已禁止进口外来血液制品,这种做法属于()A.保护易感人群B.控制传染源C.切断传播途径D.前三项都是2.细菌性痢疾(拉肚子)属于()A.呼吸道传染病B.体表传染病C.血液传染病D.消化道传染病3.下列疾病中,哪一项不是传染病?()A.流行性感冒B.肺结核C.麻疹D.心脏病4.生物媒介传播属于()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前三项都是5.预防传染病有三个环节,在实际生活中,有效预防某种传染病应做到()A.在三个环节中抓主要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合。
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

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传染病及其预防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1节《传染病及其预防》,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与学情、教学过程、评价等方面谈谈我对本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的作用和特点引导每一位学生树立健康意识,掌握健康基础知识,学会健康生活,实现身心健康成长,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本要义之一,生物课是承担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
本章《传染病及和免疫》与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相互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相对系统和完整的健康知识链条,为学生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提供给学生具体的事例和生活中的材料,在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分析,主动地建构概念;二是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规律,通过调查、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概念;三是注重情感责任教育,考虑到艾滋病传染趋势的逐年扩大化,引导学生关注其传播与预防等。
2、教学目标设计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的传染病和病毒性的传染病。
(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1)清楚并了解传染病和病原体的概念,并能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知道其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珍爱生命的人文观点,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健康、关爱爱滋病病人。
3、教学重点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措施。
依据:因为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人类自身,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特别是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保护自己,本节课我将通过让学生反复分析实例,来突出重点。
4、教学难点理解病原体和传染源的概念依据:病原体和传染源的概念比较模糊,判断起来容易混淆,所以确立为难点。
教学重难点突破:采用给常见传染病分类,结合教材内容自主学习,找出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初中生物《 传染病及其预防》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传染病及其预防》是鲁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列举常见的传染病类型3、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分析,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2、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通过对传染病的讨论,初步形成关注热点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二)教学难点: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二年级的学生,男女比例适中。
多数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乐于表达,但思维能力并不是很强。
从知识水平来看,随着禽流感,甲流等传染病的流行,学生对传染病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兴趣,特别是一些小时候得过传染病的同学,举出些传染病的案例,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一)、运用多媒体(传染病案例)(二)、了解一些常见的传染病的病例理解什么是传染病,以及特点。
(三)、学习传染病预防的知识,和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六、教学过程七、教学反思1、关于传染病的危害不可小视,同学们觉得关系不大,影响不大,这是错误的。
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2、认识传染病流行环节有利于预防传染病,这是本节重点,同学们应全面掌握。
因此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传染病,区分常见的传染病与非传染病。
2、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和预防措施。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建立正确的传染病的预防观点。
2、使学生初步形成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
2、了解和关注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染病人,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关怀他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达交流—补充完善的教学手段,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提问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
教学过程:引入: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那什么是健康呢?学生回答交流。
健康是指身体、心里的健康和良好的适应社会,但我们更关注的是是否得病。
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
认识传染病任务一:预习交流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43并思考以下问题。
1.传染病是指由___________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病原体是指引起疾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
3.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_性。
4.根据病原体的种类把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____________传染病、____________传染病和______________传染病。
思考回答:1、什么是传染病?2、传染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病原体3、病原体是什么?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4、认识常见的病原体,它们分别能引起什么病?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传染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你根据什么特点认定这些病是传染病呢?穿插游戏,面粉握手游戏。
传染病及其预防-鲁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认识传染病1.1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够通过空气、水、食物、昆虫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健康人,从而使其发病的疾病。
1.2 传染病的种类常见的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感、肺炎、结核、痢疾等。
1.3 传染病的严重性传染病的危害非常大,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死亡。
尤其是在一些贫穷落后、医疗条件较差的地方更加严重。
二、预防传染病2.1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2.1.1 掌握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身体清洁,每天洗澡、换衣服;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接触过动物、垃圾后更要洗手;不随地吐痰、随地乱扔垃圾;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绢遮住口鼻;不赤脚走路等。
2.1.2 饮食卫生使用清洁卫生的餐具和环境,避免食用不干净的食物;喝开水。
2.1.3 放心用药根据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药物,不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2.1.4 瑞丽科五四学制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学生应该根据课本中的知识进行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同时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在学校传播各种传染病。
2.2 如何应对传染病2.2.1 保持心情舒畅在疫情爆发期间要保持心情稳定,不要恐慌,做好自我防护,关注权威媒体的最新消息。
2.2.2 暂停聚集性活动正式进入疫情爆发期间,最好暂时停止聚集性活动,避免多人场所的出现,这有助于减少传染的可能性。
2.2.3 常规检查和筛查疫情爆发期间需要进行常规检查和筛查,通过检查来确定传染病所处的阶段以及有无亚健康状态。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传染病。
三、总结传染病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与之相关。
从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到疫情防控的应对都需要我们的积极参与。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什么叫传染病?
2、传染病的共同特点是为什么?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
4、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一般有哪些?
5、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哪些?
6、怎样预防艾滋病?
(二)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合作能力。
2、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资料,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迁移运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帮助学生形成关心社会、关爱他人以及自珍自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学生遵守公共道德的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传染病的特点以及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及其预防的途径和基本预防措施。
难点:
3、举例说明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4、传染病的特点以及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三、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创设情境:
(学生自发讨论)“甲型hlnl流感”时期,人们为什么要采取以上措施?(学生答:怕被传
染上“甲型hlnl流感”等,点出传染性)
通过电脑制成多媒体课件给展示出来。
让学生懂得,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预防和处理措施
得当,就能够有效控制传染病。
探索新知:
(一)常见的传染病
(投影)近视眼和红眼病都是眼睛的疾病,但是两者却大不一样。
1、有什么不一样的?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打出设计的比较表格来让学生回答)
学生举例:
2、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是什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
3、什么是传染病?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并鼓励学生补充完善。
然后,老师小结:传染病就是有病原体引起
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根据传染病的定义,请学生分析传染病的特点有哪些?(一是传染性、二是由病原体引起的)那么,什么是病原体呢?引导学生回答、或者是学生看书回答。
用以下问题让学生准确的理解病原体的概念:
1、是不是所有的细菌、病毒、寄生虫都是病原体?
2、怎样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才是病原体?
3、下面请看“几种病原体的图”,(投影)请说出:“它们分别会使人得什么传染病?”
老师小结:不同的传染病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引起的,不同的病原体会引起不同的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预防展示阅读材料: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问题: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小结: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
本环节。
然后投影出示下面的图
学生看图后,找出图片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给传
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下一个定义。
(可指导学生参考课本44页第一段)
为进步使学生真正理解三概念,可用设计好的表格让学生看图回答巩固。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
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通过空气、飞沫传播;饮水和食
物传播;接触传播;动物媒介传播
等。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
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师提出问题:根据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你能提出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吗?(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不难回答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师指定学生回答并板书。
然后投影出示下面的图,让学生回答出分别是哪条措施?
师小结:
预防传染病时,既要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又要根据不同传染病种的特点和具体情况,在三个环节中抓住主要的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
(三)艾滋病师:虽然有的传染病来势凶猛,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不管是口蹄疫、疯牛病、禽流感还是非典,我们都在短期内控制并战胜了它们,但还有一种传染病,从1981 年发现至今,人类与之斗争了二十几年,它却仍以极快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传染病吗?生交流对艾滋病的了解。
指导学生看书,课件展示:1、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传播途径有哪些?如何预防?2、假设你身边的同学或朋友不幸感染上艾滋病,你会和他交朋友吗?你应如何对待与他的相处呢?生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
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