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学期历史_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大全历史是一门文化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事件和人物。

而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历史文化展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了古代的帝制时期和近代的开埠运动,以下是本文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大全。

一、中华文明古国1.中华文明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等。

2.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位置: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评价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黄山。

二、帝制时代1.秦朝:始皇帝的治理、皇陵、思想文化等。

2.汉朝:西汉、东汉的兴起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3.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三国鼎立、英主形象等。

4.南北朝:南北朝的分裂、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5.隋朝:隋末农民起义、大运河等。

6.唐朝:唐朝的文化经济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7.宋朝:南宋、北宋时期的治理、文化艺术等特点。

8.明朝: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官员选拔制度等。

9.清朝:清朝的建立、统治政策、乾隆时期的治理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三、开埠运动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起因与结果,中国与英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等。

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等。

3.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兴起及影响,八国联军入侵等事件。

4.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起因、内容、结果及其对中国未来的影响等方面。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内容、影响等方面。

6.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影响等方面。

四、世界历史文化1.古代文明: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及其影响。

2.宗教文化: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3.近代西方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佛洛依德的心理学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大全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的历史学习提供帮助。

另外,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各个时代的具体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文化,这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教育。

初一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 春秋战国时期在初一下册历史课本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形势变化复杂,各国争霸,战争不断。

这段历史时期的变革,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战国七雄的兴起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其中包括了秦国、楚国、齐国、魏国、赵国、韩国、魏国等。

他们之间争夺土地和资源,使得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疾苦。

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斗争多、战争频繁,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性和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2. 秦始皇统一我国秦始皇统一我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初一下册历史中的重要知识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了统一我国的大业。

他推行中央集权的政策,废除了分封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由分封制向大一统的政治制度过渡。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等,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全国的控制。

秦始皇还修筑了万里长城,加强了我国的防御。

这些举措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基本制度的基础,为我国的统一与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3. 汉武帝开拓西域汉武帝开拓西域也是初一下册历史中的重要知识点。

汉武帝统一了六国,加强了国家的统一。

他开始西域的开拓,丝绸之路成功打通,增强了汉朝与西域地区的联系。

汉武帝还推行文化大一统政策,实行中央集权,制定了一系列对西域边疆地区有重要意义的政策,奠定了我国西部边疆版图的基础,对我国的边疆稳固和文化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知识点1. 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成就之一。

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籍的制作和传播变得更加便利,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在初一下册历史中,也有相关的知识点涉及到造纸术的发明及其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2. 指南针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也是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重要成就。

指南针的出现对我国古代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初一下册历史中有所涉及。

3. 四大发明在初一下册历史中,还会涉及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1.措施:(1)改革制度(2)发展生产(3)注重吏治2.意义: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

三、隋朝大运河1.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根本原因: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河段: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从北往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涿郡—永济渠—洛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都—江南河—余杭)3.长度、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4. 意义(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

四、比较:秦朝与隋朝的相似1.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2.皆因引发农民起义被推翻。

3.都有重要政治制度沿用多年:秦朝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隋朝有科举制。

4.都有著名工程存世:秦朝的长城和隋朝的大运河(赵州桥)。

5.都是结束重大分裂时期完成的统一。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二、“贞观之治”(唐太宗的措施)1.措施:(1)政治方面:①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任用富于谋略和善断大事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

(2)经济方面:注重发展生产,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3)生活方面:崇尚节俭。

(4)文化方面: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5)民族关系: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6)对外关系:贞观初年,玄奘西游天竺(印度)求取佛经,促进了唐印文化交流。

2.意义: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

历史七下知识点总结一、秦朝的统一与建设1. 统一中国•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由秦始皇嬴政建立。

•秦朝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和标准的货币制度,加强了各个地方的行政管理。

2. 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以皇权为中心,大权集中于秦始皇和其官僚集团。

•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设立郡县官员以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秦朝还设置了丞相和宰相等职位,建立了一套相对规范的官员选拔和升迁制度。

3. 秦朝的经济建设•秦朝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修筑了著名的灵渠和秦渠等灌溉工程,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秦朝推行了标准的徭役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秦朝还积极发展经济,推行货币制度,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和控制,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西汉的兴盛与衰落1. 西汉王朝的兴盛•在汉高祖刘邦的统治下,西汉王朝建立并取代了秦朝。

•西汉王朝实行了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郡县制,推动了地方的行政管理。

•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曾多次入侵,西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并保卫边疆。

2. 西汉王朝的经济发展•西汉王朝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的地位,稳定社会秩序。

•西汉王朝还积极开展冶铁、制盐和制瓷等手工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西汉王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发展商业,如设立市舶司、修建商路等。

3. 西汉王朝的衰落•西汉末年,各地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造成社会动荡。

•西汉王朝内部贵族豪强割据,造成统治的混乱。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西汉王朝的灭亡和新的王朝的建立。

三、东汉的兴起与崩溃1. 东汉政权的建立•东汉王朝由刘秀刘备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三次统一政权的建立。

•东汉王朝继续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

2. 东汉时期的疆域变化•东汉时期,辽东被辽东侯董卓兼并。

•后来,东汉王朝的疆域逐渐扩大,收复了失地,并与北方的鲜卑联合抗击强大的匈奴。

3. 东汉王朝的经济发展与崩溃•东汉王朝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全汇总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包括古代中国史、世界史及当代世界史三个主要部分。

以下是本册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汇总:
一、古代中国史
1. 春秋战国时期:包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

2. 秦朝和汉朝: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以及汉武帝的扩张和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繁荣。

3. 三国时期和南北朝:介绍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南朝等历史事件。

4. 唐宋时期:包括唐朝和宋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和科技发明等方面的介绍。

二、世界史
1. 古代西方世界:介绍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

2. 近代东方世界:介绍明清时期的中国和日本的垂直关系、殖民主义对亚洲的影响等内容。

3. 近代西方世界:介绍欧洲的工业革命、民族主义运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等事件。

4. 二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介绍二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家和战争结果等内容。

三、当代世界史
1. 冷战时期:介绍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对抗、柏林墙的倒塌和苏联解体等事件。

2. 全球化时代:介绍全球化对各国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

3. 当代中国:包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政策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全面汇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为深入学习历史提供基础和参考。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这些知识,为更深入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大国崛起》1. 两弹一星•指中国自主研制出的两种核武器和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拥有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

•毛泽东曾经说过:“制造原子弹并不是为了要进行攻击,而是为了让敌人不敢轻易地侵略我们。

”2. 发展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中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这些特区的开发、管理和经营方式都比其他地区更加灵活和先进,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先锋。

3. 环保意识的提升•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环保问题带来的挑战。

•中国政府在加强环保力度的同时,也在提高人民环保意识,推广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二、《人类文明的发展》1. 史前文明•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古代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形态和文化习俗等都受到当时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的影响。

2. 两河文明•两河文明是指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主要包括苏美尔和阿卡德两个王国。

•这些文明创造了象形文字、日历、数学等许多重要发明和文化成果。

3.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指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古埃及人创造了巨大的金字塔、神秘的金面具和复杂的神庙等建筑,建立了发达的宗教体系和政治制度。

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制度的兴起•封建制度是一种以土地所有权和劳动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成为社会的基础,各个领主和农民之间通过封建等级关系结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

2.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是指欧洲16世纪由马丁·路德等人所发起的基督教内部的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的结果是形成了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两个教派,结束了欧洲的宗教统一。

3.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欧洲14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一场文化革命。

•利用古典文化的精华,在艺术、哲学、文学等领域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和风格,成为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文化事件。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一、隋唐时期(581 - 907年)1. 隋朝。

- 统一全国。

-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大运河的开通。

-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科举制的创立。

- 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 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 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 唐朝。

-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 治国措施:- 虚心纳谏,任用贤能。

魏征是唐太宗时著名的谏臣。

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太宗时的名相,被称为“房谋杜断”。

-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 女皇帝武则天。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 她在位期间的措施:-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 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

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5、灭亡: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1)暴政引起民愤(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
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

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P62动脑筋: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既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统一。

P63动脑筋: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所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P65动脑筋:他们俩个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

《马可波罗行记》一书中,有些记载是可信的,有些记载也有夸大事实的成分,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老博士说的,书中对元朝王宫的描述,从今天我们考古发现的一些琉璃瓦证实,其描述是可信。

P66活动与探究:2看图分析:蒙古官员同汉族官员一样,都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他们饮酒作乐,都由许多仆人伺候,仆人为主人把盏敬酒,并击鼓吹奏为之助兴。

3议一议:答: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

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