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章习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测试题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章测试题1、(1)正确量取15 mL液体,应选用下列(2)50 mL,量筒放平在桌上且面对刻度线,当视线正对刻度线时读数为38 mL,其正确的体积数应等于38 mL。
2、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d;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g;3)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f。
3、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灯焰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温度较低;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一半;在实验室里如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扑盖灭火。
4、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角度,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而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新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
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②⑤;2)环境问题④⑥;3)能源问题③⑦;4)粮食问题①⑧。
5、下列是有关木炭的叙述:木炭是灰黑色多孔性固体;木炭能燃烧;在我国南方某些地方冬天有时用木炭来取暖;将木炭粉碎;木炭可制成黑火药;取一块木炭点燃;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将标号填写在空白处:1)属于物理性质的是1、2、3,属于化学性质的是5、6、7;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5、6、7;3)属于化学反应现象的是5、6、7,属于化学反应条件的是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属于用途的是什么?6、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燃放烟花7、市场上出售的许多食品中都含有添加剂。
膨胀剂就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种,把它加入面坯中,使面坯疏松或松脆,你认为其中没有添加膨松剂的是()A.面包8、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D.蜡烛燃烧9、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对重要化学研究成果的介绍中,错误的是()A.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B.拉瓦锡发现了电子C.门捷列夫提出了元素周期律D.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假说2.明确各种化学仪器的基本用途并熟练使用,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之一。
下列仪器可以用于直接加热的是()3.[2024泰州一模]书法之美尽在笔墨纸砚之间,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择笔刻字B.燃脂制墨C.裁剪宣纸D.砚台研墨4.[2024沈阳一模]下列化学观念中,不正确的是()A.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B.所有物质都能无条件进行转化C.物质既有天然存在的也有人工创造的D.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5.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蔗糖能溶于水B.氢气能被点燃C.铜丝具有导电性D.食盐有咸味6.某同学将鸡蛋壳放入食醋中,发现有气泡产生,他认为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就“可能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作出猜想B.设计实验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7.下列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A.金刚石(C) B.二氧化碳(CO2)C.氨气(NH3) D.碳酸氢铵(NH4HCO3)8.[2024泉州模拟]下列符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是()A.用漏斗直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B.实验室中没有腐蚀性的试剂,可用手抓取C.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要从侧面观察实验现象D.实验室中未经老师允许,可自行动手做实验9.[2024重庆]试管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下列有关试管的使用正确的是()10.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①试管夹②酒精灯③陶土网④烧杯⑤铁架台⑥坩埚钳⑦药匙⑧镊子A.①②⑦B.①②③⑧C.②③④⑤D.②③⑥⑧11.[2024深圳模拟改编]2024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是“极目楚天,共襄星汉”。
下列有关航天的课题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A.“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轨道的计算B.“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C.“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所需新型材料的研制与生产D.“祝融号”火星车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之间的信息传递12.[2024威海期末改编]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 第一章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 混合物

简单练习⑴.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食盐水B.水蒸气C.氢气D.氧气⑵.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单质的是()A.氧气B.氖气C.水蒸气D.汞蒸气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混合物C.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D.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⑷.下列概念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A.化合物、纯净物B.化合物、氧化物C.化合物、单质D.化合物、混合物⑸.经分析知道某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A.可能是混合物B.一定是纯净物C.一定是单质D.不可能是化合物⑹.在我们身边,下列各类物质存在最多的是()A.纯净物B.混合物C.单质D.化合物⑺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纯净物的是();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①水蒸气;②糖水;③木炭;④氧化镁;⑤氨气;⑥高锰酸钾分解时放出的气体;③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剩余物;③高锰酸钾。
⑻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分类正确的是()A、空气、糖水、一氧化碳、铁粉B、空气、水、金刚石、氯酸钾C、空气、氮气、氢气、澄清石灰水D、空气、矿泉水、红磷、高锰酸钾⑼.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氧化镁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D、氯化钾、液氧中考专题训练1、(福州200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铜B.空气C.矿泉水D.大理石2、(资阳200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洁净的空气 B.冰水共存物 C.不锈钢 D.75%的消毒酒精3、(盐城2009)以下各组物质中都属于纯净物的是A. 乙醇、水银B. 钢、24K金C. 蒸馏水、汽油D. 大理石、金刚石4、(上海2009)常见含氧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氧气 B.氧化镁 C.二氧化硫 D.硫酸5、(泉州2009)下列物质均含有碳元素,其中属于单质的是A.C60B.COC.C2H2D.CH3OH6、(台州2009)用不同颜色的小球代表不同种的原子,下列模型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7、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混台物,后者属于化合物A.食盐食醋 B.生铁氢气 C.空气纯碱 D.冰水共存物烧碱8、(赤峰2009)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臭氧(O3)B、天然气C、纯碱D、黄铜9、(重庆2009)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二氧化硫B.空气C.磷D.碘盐10、(襄樊2009)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氢气、干冰、冰水共存物B、天然气、煤、石油C、液态氧、氯化氢、洁净的空气D、稀有气体、酒精、纯碱11、(黄石2009)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
《好题》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经典练习(含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液氮冷藏血液C.铜用作制导线D.黄金用作制首饰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称量食盐固体质量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C.滴加液体D.加热液体5.下列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化成水B.铁水变成铁块C.气球爆炸D.火药爆炸6.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给固体加热C.给液体加热D.熄灭酒精灯7.下列变化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钉生锈B.木柴燃烧C.汽油挥发D.米饭变馊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B.收集氧气C.往试管里放入固体粉末D.液体的量取9.下列做法可能导致试管炸烈的是()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容积的1/3;⑤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里的液体A.①③⑤B.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10.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连接导管.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11.检查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缓慢推动活塞一段距离后并保持活塞不动,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注射器内有液体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D.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一段距离后,液面保持不下降二、填空题12.请用下列仪器名称填空:(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_____;(2)用于夹持燃烧木炭的工具是_____;(3)少量药品的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时用_____;(4)洗涤试管应使用_____;(5)常用于加热的仪器是_____;(6)家庭小实验通常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做--些实验仪器的替代品,你认为医用注射器可以代替上述仪器中的_____;(7)量取50ml水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__。
九年级上化学第一章

九年级化学随堂练习(一)第Ⅰ部分选择题(20分)1.小吴同学自从进入九年级后,爱上了化学研究。
某天他取了一小袋厨房中调味用的食盐,打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主要由什么成分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主要成分的微观结构2.“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使用火药B.用泥土烧制陶瓷C.指南针指引航海D.冶炼金属3.《加油!向未来》是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科学实验节目,由撒贝宁、尼格买提主持。
请根据撒贝宁提供的以下线索,该气体是①它是食品包装袋中的防腐卫士②它的液体可用于医疗手术③它可用于制氮肥A.稀有气体B.二氧化碳C.氮气D.氧气4.下列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加热;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吸取液体;滴管口向上防止液体流出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称量药品;药品直接放置于托盘上A B C D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矿泉水B.液氧C.净化后的空气D.食醋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药品B.连接仪器C.取用液体药品D.检查装置气密性7.现有30ml的水需要加热,应选择下列仪器中的A.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B.烧杯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C.量筒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 D.锥形瓶铁架台酒精灯8.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5.3g固体药品时, 在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则应该A.添加砝码至平衡B.添加药品至平衡C.减少药品至平衡D.减少砝码至平衡9.蜡烛(足量)在如右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瓶内气压明显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气体只剩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0.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0 ml。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单元练习 沪教版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单元练习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9·11”事件中,纽约经贸大厦遭到毁灭性地破坏。
该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D )A.经贸大厦坍塌 B.大厦玻璃被撞得粉碎C.燃烧放出巨大的热量使大厦钢筋熔化 D.被劫持飞机着火后发生爆炸2.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下列词汇。
其中的颜色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 C )A.蓝色晶体 B.黑色粉末 C.绿色食品 D.银白色金属3.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刻度,则读数将( B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4.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C )A.煤炭燃烧 B.燃放烟花 C.光合作用 D.汽车尾气5.宣传科学揭露伪科学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用你所学的知识指出下列广告语正确的是( C )A.本超纯水,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泉水C.矿泉水中含有钾、钠、钙、镁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健康饮料D.面对河水不断被污染,我们应设法关闭所有化工厂6.下列实验操作:①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清洗后放回滴瓶中,②药品用量没有说明,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低部,③实验室里两个失去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砂糖,哪瓶是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④没有容器,在量筒中配制食盐水。
其中( A )A.只有②正确 B.②③正确 C.①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正确7.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导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B )A.遇到意外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置,并打求助B.室内起火,要赶快打开门窗C.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D.在山林中遇火灾时,想逆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8.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让黑夜如同白昼,可以向天空发射一种照明弹,该照明弹选用的主要材料是( D )A.铝片 B.炭粉 C.铁粉 D.镁粉9.用一块废旧的铁丝石棉网,将铁丝望剪成几小片,用稀盐酸除去铁锈,放入锥形瓶中。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知识点+习题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细讲1、化学则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2、化学的发展史: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冶金、火药、造纸)(原子一分子论)(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理论)3、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4、初中阶段要求了解的科学家人名:道尔顿:提出原子论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屠呦呦:青蒿素侯德榜:侯氏制碱法张青莲:测定相对原子质量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物理变化(如挥发、熔化、融化)与化学变化(如燃烧、生锈、变质、酿酒):有无新物质生成6、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与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常考考点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例1】《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
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C.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隅三反】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酿造酸奶B.水果榨汁C.蜡烛燃烧D.葡萄酿酒2.下列是常见仪器在实验室的对话,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碎了。
”B.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
”C. 烧杯:“热死了,我装的冰块不见了。
”D. 漏斗:“滤液好浑浊呀!我嘴里的滤纸破了。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 B.海水晒盐C.蔗糖溶解于水D.葡萄酿酒考点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例2】学习科学知识可以用来辨别“真”“伪”。
下列叙述属于“真”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瓜果保护气 B.氧气具有助燃性,常作火箭推进燃料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一隅三反】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NaOH固体有吸水性——物理性质B.NaOH固体为白色片状——物理性质C.NaOH固体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显碱性——物理性质D.NaOH固体放在空气中易变质——化学性质2.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可燃性B.密度C.熔点D.硬度3.下列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 B. C. D.考点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例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C.汽油可用于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D.活性炭可除去冰箱中的异味【一隅三反】1.下列各图中物质用途与相应性质关系的叙述不相符的是()选项A:用氧气切割金属B:石墨做电池电极C:N2用于超导实验车D:CO2做气体肥料性质氧气有可燃性石墨能导电液氮沸点低CO2参与光合作用2.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物质用途性质A 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 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C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D 氮气焊接金属时做保护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3.物质常见的性质包括:①颜色;②气味;③水溶性;④导电性;⑤可燃性;⑥助燃性;⑦毒性等.请选择以上序号填空。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练习题

初三化学上册第一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水C. 氯气D. 氮气2. 化学实验室中常用的溶剂是:A. 醇类B. 酸类C. 碱类D. 水3. 下列物质中,属于无机化合物的是:A. 聚乙烯B. 蔗糖C. Fe2O3D. 石蜡4. 以下化学式中,表示草酸的是:A. CH3COOHB. HNO3C. H2CO3D. H2SO45. 酒精燃烧时,发生了以下反应:C2H5OH + O2 → CO2 + H2O该反应属于:A. 氧化反应B. 还原反应C. 酸碱反应D. 氧化还原反应二、填空题6. Na2CO3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
7. 水分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8. 氮气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9. 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
10. 氧化铜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11. 请简要解释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
12. 简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并给出一个具体的酸碱中和反应式。
13. 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14. 解释金属腐蚀的过程,并提出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
15. 某化学实验室制备氢气的装置如图所示:[图略]根据图中装置,简述氢气的制备过程。
答案:1. B. 水2. D. 水3. C. Fe2O34. C. H2CO35. A. 氧化反应6. 碳酸钠7. H2O8. N29. 78%10. CuO11. 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如氢气。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式结合而成的纯物质,如水(H2O)。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物理混合而成的物质,如沙与水的混合物。
12.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在一定比例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当酸和碱按摩尔比满足时,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而其他离子部分结合形成盐。
例如,HCl(酸)与NaOH(碱)按1:1的摩尔比进行中和反应,生成NaCl(盐)和H2O(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的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烧制瓷器 D.冶炼生铁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干冰升华 C.酒精燃 D.铁丝折断
3、下列描述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B.灯泡通电发光C.玻璃打碎D.自来水厂加漂白粉消毒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做干燥剂B.浓硫酸做干燥剂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D.盐酸用于除铁锈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食醋用于除热水瓶中的水垢D.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
6、制陶可视为一项最早的化工生产活动。
下列制造陶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开采陶土B.筛选陶土C.塑造成型D.烧制陶器
7、下列生活里的常见现象中,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B.冰箱中放入木炭后,异味消失
C.自行车淋湿一段时间后出现锈渍 D.夏天带到学校的咸菜表面有时出现食盐
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天然气燃烧
B. 品红扩散
C. 研碎药品
D. 干冰升华
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0、小远整理了一些化学知识:①过滤后液体仍然浑
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②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
氧,它具有氧化性;③最外层电子为8的粒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⑤固体药品一般保存在细口瓶中;⑥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有可燃性。
其中正确的
是()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是()
1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测量溶液的pHC.取固体药品 D.熄灭酒精灯
14、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滤液飞溅
B.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偏大
C.弄脏滴管污染试剂
D.液体
或晶体向外飞溅
15、如图所示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
是()
16、下图中的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17、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示意图中,选择
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1)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 ;
(2)过滤时所用到的玻璃仪器: ;(3)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需要用到的仪器: ;
(4)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中都用到的仪器: 。
18、将下列实验操作选用的一种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
(1)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时用;(2)实验室收集氧气时用盛装气体;(3)称量物品质量使用;
(4)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使用;(5)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
用.
19、请从下列常见仪器图示中选择恰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②镁条燃烧时,用来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③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④取粉末状固体药品用到的仪器是.
⑤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仪器是.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0、如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及性质的实验示意图:
①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 a ,b ,c .
②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酒精灯旁细木条上标出的e、f、g处各对应的灯焰部分的名称: e ,f ,g .
一、选择题
1、B
2、【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
是物理变化。
汽油挥发是汽油由液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干冰升华是固态的
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
生成,属化学变化;铁丝折断是铁的长短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
故选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3、【答案】 D
【解析】A、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灯泡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打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自来水厂加漂白粉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浓硫酸做干燥剂主要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
5、【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酒精用于给发烧病人擦拭以降低体温,是利用酒精能够挥发,吸收热量,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性质
6、【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开采陶土、筛选陶土、塑造成型三个过程中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变化
7、C
8、【答案】 A
【解析】A、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B、品红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研碎药品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
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9、C
10、【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①过滤后液体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滤纸破损,正确;②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正确;
③最外层电子为8的粒子可能是稀有气体原子,错误;④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错误;⑤固体药品一
般保存在广口瓶中,错误;⑥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有可燃性,正确。
故选D。
考点:化学知识的判断。
11、C
12、A
13、D
14、B
15、B
16、D
二、填空题
17、【解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所给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是试管。
(2)过滤时需要的仪器为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其中漏斗、玻璃棒、烧杯为玻璃仪器。
(3)排水法收集氧气用到:水槽、集气瓶、导管。
(4)三个操作中都用到玻璃棒;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答案:(1)A (2)B、D、F (3)E、H、I (4)D
18、【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2)实验室收集氧气时用集气瓶盛装气体;
(3)称量物品质量使用托盘天平;
(4)做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使用燃烧匙;
(5)取用块状药品一般使用镊子.
故答案为:(1)胶头滴管;(2)集气瓶;(3)托盘天平;(4)燃烧匙;(5)镊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9、【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解答该题.
【解答】解:①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试管,故填:I;
②镁条燃烧时,坩埚钳用来夹持镁条,故填:A;
③烧杯底面积较大,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故填:D;
④药匙用于取粉末状固体药品,故填;G;
⑤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试剂,故填:B;
⑥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到的玻璃仪器是集气瓶,故填:C.
【点评】本题考查常用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留心观察就可做好此题.
20、【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
【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酒精灯火焰可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种灯烟的温度不同,根据烤焦的程度判断属于火焰的哪一层.
【解答】解: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依次是:外焰、内焰、焰心,并且温度由外向内依次降低,也就是说外焰温度最高.
故答案为:①外焰、内焰、焰心;②焰心、内焰、外焰.
【点评】熟悉火焰的三层分布,懂得外焰温度最高,一般加热时都用外焰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