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11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在流行病学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系统的策略,我们可以遏制疾病的传播,保护社会大众的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流行病的威胁。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注射活性或灭活病原体制剂,疫苗能够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例如,麻疹、流感和乙肝等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可以接种,有效减少了感染和流行的风险。

二、个人卫生个人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措施之一。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定期清洁住宅和公共场所等,能够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此外,在疫情高发时期,避免人群密集场所和不必要的外出也是保护自己免受感染的重要措施。

三、环境卫生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之一。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如清洁水源、安全处理废弃物、避免污染源等,能够有效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此外,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和消毒也是控制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

四、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过向公众普及疾病知识,如病原体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方法等,可以提高大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针对特定的疾病,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和教育培训,能够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五、早期筛查与监测早期筛查和监测是流行病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疾病筛查和监测,可以及早发现病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

一些常见的疾病,如肺结核、艾滋病和癌症等,都有特定的筛查方法和监测体系,能够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减少感染的风险。

六、感染控制在疫情爆发或流行的环境中,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隔离病例、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医疗机构的卫生管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

通过及时发现和隔离感染源,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总结:在流行病学中,疾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实施对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全球化的加深,疾病传播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流行病学中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探讨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措施,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产生抗体,从而增强免疫力,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

例如,麻疹、水痘、流感等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可以接种,这有效地控制了这些疾病的传播。

2. 卫生教育与宣传卫生教育和宣传是预防疫情传播的重要环节。

通过广泛宣传卫生知识,让公众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并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

例如,通过媒体、社区宣传、教育机构等途径向公众普及正确洗手、避免接触病菌等基本卫生常识,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3. 提高饮用水和环境卫生标准流行病的传播往往与饮用水和环境卫生有关。

提高饮用水和环境卫生标准,减少水源和食物受到污染的机会,可以有效预防一些水源或食物传播的疾病。

例如,严格的饮用水和食品加工安全标准,有助于预防霍乱、痢疾等疾病的传播。

4. 应急响应与监测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急响应与监测机制对于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及时发现并快速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有效阻止疫情的扩大。

例如,通过建立监测系统,追踪疾病传播的动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以遏制疾病的传播。

5. 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合理规划医疗设施和人力资源,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例如,在爆发性传染病的高风险地区,增加医疗设施的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能够提高疫情应对的效率和水平。

6.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疾病的传播大多不受国界限制,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研究、分享经验和技术,可以更快地发现和应对疾病的威胁。

例如,在全球卫生组织的支持下,不同国家之间建立疾病监测与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更好地掌握疾病的动态,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人卫流行病学第十一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人卫流行病学第十一章-传染病流行病学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判断病人受感染的时间,用于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免疫接种的时间; 根据潜伏期来评价防制措施的效果; 潜伏期的长短会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潜伏期短的传染病常以暴发形式 出现,潜伏期长的传染病流行持续时间较长。
机械携带(mechanical vector):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非吸血节肢动物的 体表和体内存活,但不在其体内发育。节肢动物通过接触、反吐和粪便将病 原体排出体外,污染食物或餐具等,感染接触者。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生物学传播(biological vector)
病原携带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取决于携带者的类型、排出病原体的数量及持续 时间、携带者的职业、行为习惯、生活环境、活动范围和卫生防疫措施等。
第三节 流行过程
3. 受感染的动物 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可以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称为 人畜共患疾病(zoonosis)。
以动物为主的人畜共患疾病:狂犬病、森林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以人为主的人畜共患疾病:人型结核、阿米巴痢疾等。 人畜并重的人畜共患疾病:血吸虫病等。 真性人畜共患疾病:牛绦虫病、猪绦虫病等。
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1. 病人 重要的传染源。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又具有某些有利于病
原体排出的临床症状。
病人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 传染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 传染期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病人的病程分期 (1)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 症状或体征出现的这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
第三节 流行过程

第11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课件

第11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课件
第11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制定策略的必要性 制定策略和措施的依据 我国预防工作的总策略 宏观思想
第11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基本概念
策略 根据具体情况而制定的指导全面工作的方针, 如基本原则、主要策略和组织机构等。 措施 实现预期目标所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方法、 步骤和计划。
第11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对
2002年1月16日出现的SARS传染 性强,传播速度快,几个月内已成为 世界性的疾病。2003年5月9日公布施 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以后又陆续发布和修订了部分法律作 为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法律支持。
第11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七、新世纪青春期卫生面临的挑战
三、我国预防工作的总策略
• 发达国家
以健康促进理论和实践为标志的新公共卫生运动正方 兴未艾。
• 发展中国家
逐步顺应医学模式转变潮流,发展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
社区行动计划。
• 我国
特点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 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11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 性阻塞性肺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
第11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流行概况
1.NCD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 2001年 北京等36个城市 前10位死
因除第5位的损伤和中毒外,其它9类疾 病均为NCD,占全死因的86.13%。
第11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2.发病人数多,发病增长速度较快 ★高血压现患人数达1亿以上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患者2 000万 ★糖尿病患者4 000万 ★每年新发病例:肿瘤160万,脑卒中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1)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1)
精品课件
我国疾病精品预课件防控制体系
我国卫生战线上绝大部分人力,绝大部分资金,都用在许多晚 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我们的卫生行政机关、医生和医学科 研人员,药品开发商和器械制造商,都在忙于寻找各种危重疾 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新方法、新器械、新药物。
恶性循环:愈是把主要力 量用在治疗,疾病的发病 率将会愈来愈高,消耗的 费用将是愈来愈多,其结 果将是愈来愈多的人看不 起病,重病的人将会愈来 愈多。
方法、步骤和计划。
精品课件
疾病预防策略制定的基础1-流行病学问题
➢ 疾病的流行现状如何?哪些是 影响流行的决定因素?
➢ 针对该病的流行已经采取了哪 些措施?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 通过流行病学方法,预测新方法效果,选 择更好和更有效的方法开展下一步工作。
精品课件
疾病预防策略制定的基础2 -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002年末SARS过后,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投入了大量经费, 但这是临时的,盲目的,是一种急病乱投医的行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公共卫生系统内功不足
公共卫生系统是社会抵御疾病的先锋卫士,但 SARS一役证明其不堪一击。政府社会在SARS过后对公共卫生 系统采取了多种措施,但只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行 为,没有触及到公共卫生系统的根本弊端。 ♠ 行政体系僵化,官本位严重 ♠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 以传染病为中心,忽视慢性非传染病等 ♠ 被动等待,不是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 ♠ 只为上,不为真、不为下。
精品课件
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
精品课件
n engl j med september 15, 2005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中国最新死因谱性-恶性肿瘤(374.1/10万)、心脏病( 319.1 /10万)、脑血管病 (310.5/10万)、意外事故(54.0/10万)和传染病(50.5/10万) ;

流行病第十一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流行病第十一章疾病预防与控制

*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
▪病因明确的或有特殊保护措施的 一级预防为主 ▪病因不明的应以二级或三级预防为主。
举例 冠心病的三级预防:
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血症为已知的三大危险因素。
▪第一级预防 控制高血压、不吸烟、改变不良饮食习 惯,控制血清胆固醇水平;还可采取健 康促进的措施如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 注意心理卫生等。
关于早报告
◆ 种类 将37种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 ★丙类。
◆ 报告人 凡从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工作人员 均为法定报告人。
◆ 报告时限 甲类 城镇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乙类 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报告 至发病地所属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报 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病原携带者
指疫情未出现前,针对病原体可能存在的实体或可能受病 原体威胁的人群采取的措施。
1、经常性预防措施
(1)卫生宣传教育:改变不良行为、习惯,提高防病知识, 消灭鼠害和蚊、虫等。 (2)改善卫生条件:涉及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 及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等综合措施。 (3)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检疫(quarantine)的种类:
o 免疫程序 详见下表
年龄
卡介苗
脊髓灰质 炎活疫苗百白破混 合制剂来自麻疹疫苗乙型肝炎 疫苗
新生儿
初种
1次
1
2次
2
1次
3
2次
1次
4
3次
2次
5
3次
6
3次
8
初种
具体要求: ①基础免疫在一岁内完成(无冷链的农村可在18月龄内);
②每针次接种时间不能提前,但可延后; ③每一针次的间隔时间应至少大于1个月。

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应用切实可行、学术可靠又受社会欢 迎的方法和技术,并通过社区的个人和家 庭积极参与而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社区 和国家依靠自力更生原则精神能够负担的 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形式。
初级卫生保健 (primary health care, PHC)
初级卫生保健指的是国家和地区能够负担得起的 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这些服务采用的方法和技 术是可行、科学上合理、且能为社会所接受的。 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的主要卫生问题,初级卫 生保健系统应能提供相应的健康促进、疾病预防、 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多部门协作!
初级卫生保健的任务
•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 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 基本治疗 • 社区康复
1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渥太华 宣言》(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
第三节 疾病的三级预防
疾病预防(disease prevention)
疾病预防:预防疾病(或伤害)和残疾发生,阻 止或延缓其发展的一系列活动。
人们在其生活和工作的家庭、学校和单位中都能保持 健康。 人们将运用更有效的方法预防疾病,减轻不可避免的 疾病和伤残所带来的痛苦,并且更好的成长、变老, 最后安乐的死去。 所有卫生资源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均等分配。 所有个体和家庭,通过自身积极地参与,以可接受和 可负担的方式享受基本的卫生保健。 人们将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摆脱可以避免的疾病负担, 塑造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赢得健康,并且明白疾病不 是不可避免的。
人类生态系统模型
(Hancock and Perkins,1985)
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odel)

流行病学 11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流行病学 11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十一章教案课题第十一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授课时间周次课次学时 4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掌握内容:三级预防的概念和方法、疾病监测的定义及有关概念、疾病监测的种类、方法;熟悉内容: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疾病监测的效果评价;了解内容:我国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及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三级预防的概念和方法、疾病监测的概念难点: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疾病监测中常见的名词。

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启发式-讲授法与提问相结合案例教学: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教具多媒体演示新内容新知识行为学监测和二代监测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双语内容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the situation facing the field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global health policy and primary health care)疾病的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of disease)疾病监测(disease surveillance)要求自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7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003《Clinical Epidemiology》,Fletcher, Fletcher, Wagner, Williams and Wilkins,Baltimore Maryland,1982;《Epidemiology》Third edition, Gordis L.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PA,2004;《Epidemiology in medical practice》Fifth edition, Barker DJP, Cooper, Cyrus.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 1998复习题或要点1. 三级预防的概念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教案课题第十一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授课时间周次课次学时 4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的)掌握内容:三级预防的概念和方法、疾病监测的定义及有关概念、疾病监测的种类、方法;熟悉内容: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疾病监测的效果评价;了解内容:我国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及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三级预防的概念和方法、疾病监测的概念难点: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疾病监测中常见的名词。

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启发式-讲授法与提问相结合案例教学:高血压的三级预防教具多媒体演示新内容新知识行为学监测和二代监测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双语内容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strategi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the situation facing the field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global health policy and primary health care)疾病的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of disease)疾病监测(disease surveillance)要求自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参考资料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7李立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版 2003《Clinical Epidemiology》,Fletcher, Fletcher, Wagner, Williams and Wilkins,Baltimore Maryland,1982;《Epidemiology》Third edition, Gordis L. Elsevier Saunders, Philadelphia, PA,2004;《Epidemiology in medical practice》Fifth edition, Barker DJP, Cooper, Cyrus. Churchill Livingstone (London), 1998复习题或要点1. 三级预防的概念和方法。

2. 何为疾病监测?3. 我国疾病监测的系统有哪些?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ontext not only affects the individual's susceptibility to the disease, but also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idemics and trends.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oesn't have a common simple model that is suited for all countries and all regions.(四)依据(basis)形势分析 Situation analysis应对分析 Response analysis循证保健Evidence-based health care二、卫生工作方针是预防工作总的策略(health policy is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prevention)发达国家以健康促进理论和实践为标志的新公共卫生运动正方兴未艾,发展中国家逐步顺应医学模式转变潮流,发展符合自己国家国情的社区行动计划。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ealth promotion marked a new public health movement is in the ascendant in developed country. In developing country, medical model gradually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trend to develop in line with their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ommunity action plans.三、宏观思想(macro thought)(一)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传统医学中健康即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Traditional medicine:Healthy is a dynamic equilibrium state between people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20世纪末,发展方向从研究疾病到研究健康,以预防为导向的服务模式是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最佳服务模式。

At the end of 20th century, a prevention-oriented service model is in line with the best of modern medical model service delivery model, and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development from diseases to health.(二)影响健康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health)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嗜好(吸烟、饮酒等)、性行为、3分钟10分钟5分钟举例说明10分钟营养、风俗习惯、体育锻炼、生活节奏以及心理压力等。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主要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即除了生物学因素外,同时有物理、化学、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

另外,生物遗传因素、卫生保健系统的缺陷等也是影响健康的因素之一。

Unhealthy behaviors and lifestyle factors include hobbies (smoking, drinking, etc.), sex, nutrition, customs and habits, physical activity, the pace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stress.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Bio-genetic factors and Deficiencies in the health care system are also important.(三)社会大卫生观念(a major social health concepts)健康是群众和政府的共同目标,卫生工作要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既靠“技术突破”又靠“社会突破”,既靠“医学技术”又靠“政治行动”。

Health is the common goal of the people and the government, and health work with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ynchronous. Not only rely on "technological breakthrough" but also rely on "social breakthrough”, and not only rely on "medical technology" also depend on "political action"(四)宏观流行病学思想(macro-epidemiology of ideas)流行病学是宏观研究的学科,它以群体水平分析为主,研究针对群体的宏观策略和措施。

Epidemiology is the subject of macro study, it focus onmacro-strategies and measures for groups in group-level.第二节我国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形势(The situation facing the field of public health in China)一、人类健康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传染病危害依然严重,生物恐怖威胁离我们并不遥远,心理或精神疾患正威胁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Human health facing a wide range of threats and communicable diseases remain a serious hazard. Bio-terrorist threat is not far away from 多媒体演示举例说明理论联系实际教研室课题结合不同形式人群大肠癌MSH6突变研究中危险因素分析讲解10分钟5分钟10分钟us, in the other side, psychological or mental illness is threatening anincreasing number of young people.二、加入WTO对公共卫生的挑战(accession to WTO challenge to public health)全球化的加快及WTO的建立对公共卫生构成巨大的挑战,国际贸易可通过一个复杂过程对公共卫生产生重要影响。

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WTO pose a formidable challenge to public health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can have a major impact on public health by a complex process.三、应对生物恐怖及突发卫生事件(respond to bio-terrorism and health emergencies)“9.11”事件后生物恐怖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其影响面积大,具有传染性、危害时间长、生产容易、成本低廉、难以防护便于进行突然袭击,2002年11月16日出现的SARS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几个月内已成为世界性的疾病,2003年5月9日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Large area of bioterrorism, endangering a long time, easy to carry out a surprise attack. SARS, contagious, spread fast, is very dangerous disease.四、食品安全不容忽视(food safety can not be ignored)国际上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