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优秀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背诵课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理解文言大意;

2、了解“铭”的特点和托物言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了解文言大意。

2、合作学习,疏通文意。

3、探究讨论,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发表意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

情趣,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明确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文章如何通过描绘景物和陋室的生活来表现作者的人生志趣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中,有许多帝王将相的官府庭院,他们或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狭小又简陋,却因为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板书:陋室铭)

(二)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多媒体显示,并出示陋室的图片)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常见的铭有:座右铭、墓志铭。

三、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诗人、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研究指出:当年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周当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但刘却受到和周知县的百般刁难,在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一座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刘禹锡因此起笔写了《陋室铭》一文,并请人刻在石头上,立在门前,以此明志。

(三)整体感知,疏通句意

1、老师范读课文

提问:课文最后的一句话是什么?它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的标题是《陋室铭》而结尾说”何陋之有这里矛盾吗?我们还疏通文意然后才回答这个问题。

2、译读课文。

(1)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2)学生相互质疑、解答。

(3)提醒学生要注意的词、句翻译。

(4)翻译全文。

3、再读课文。在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读课文

(1)要求:注意节奏、语调与感情,读出韵味。

(2)自己在书上画出朗读停顿(多媒体展示),先小声自读,再请同学朗读。

(3)注意句式特点(整齐、上口,骈句,结构相似,字数相同。对偶),这些都是“铭”的句式特点。

(4)找出韵脚。(多媒体展示)

(四)品读课文,深入文本

1、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为什么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主人之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说,尽管这房子的确是个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觉得陋,反而处处可见其高雅明亮,自然而然得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2、课文的标题是《陋室铭》,而结尾说“何陋之有?”,这里矛盾吗?

明确:不矛盾。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而结尾的“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屋的主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了,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周围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屋主淡泊名利的志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往来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屋主高洁傲岸的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平时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屋主不为琐事萦怀的超然心态。

4、行文至此,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

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采用类比,用历史上的诸葛亮和杨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也本是陋室,只因为主人的品德才能而名扬天下。同时也是作者以诸葛亮和杨子云自比,反映了作者的理想抱负。

5、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的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托物言志。本文通篇在“陋室”,然而无一处不是在写屋主,即作者自己。陋室不陋在于屋主的“德馨”,陋室的“陋”表现在周围环境、往来朋友和平时生活三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又恰恰表现了屋主,即作者的“德馨”。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情怀,一个坦荡乐观、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文人形象跃然纸上。

6、小结:作者先运用比兴手法,由“山”“水”引出“陋室”;由“仙”“龙”引出“德馨”,点出文章中心;在从周围的环境、往来的朋友、平时的生活来表现陋室的不陋以及作者的“德馨”;最后运用类比,将自己的陋室和诸葛庐、子云亭相比,其目的就是把自己和诸葛亮、杨雄相提并论,表现作者的理想抱负。

(五)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称颂的是:人品(不慕荣利、不求闻达、安贫乐道)是高尚的。

批评的是:逃避世俗,脱离劳动人民,缺少为国为民的奉献精深。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抵制腐败,不能培养自己的意志(----周恩来在人群嘈杂的闹市区读书)这种人在现代生活中,简直不能生存。

明确: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这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七)板书设计

陋室铭

刘禹锡

山水类比

环境美

朋友雅陋室不陋惟吾德馨托物言志

生活乐

诸葛庐、子云亭类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