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92906
中外学前教育史共5文档课件-2024鲜版

养,同时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合作共育。
16
04 中外学前教育思 想比较
2024/3/27
17
中外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
异处
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中国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道 德规范,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而西方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和个性培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
2024/3/27
15
现代外国学前教育
2024/3/27
20世纪初的学前教育
01
杜威等教育家提出儿童中心主义,强调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在教
育中的重要性。
二战后的学前教育
02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学前教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
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质量。
21世纪的学前教育
03
注重多元化和包容性,关注儿童全面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
10
近代学前教育
教会学前教育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 的传入,教会在中国开办 了学前教育机构,如幼稚 园等。
2024/3/27
民间学前教育
民间也出现了一些学前教 育机构,如蒙养院、幼稚 舍等,为儿童提供初步的 教育和照顾。
学前教育思想
近代学前教育思想逐渐形 成,强调儿童身心全面发 展,注重游戏和活动的教 育价值。
2024/3/27
8
02 中国学前教育史
2024/3/27
9
古代学前教育
01
02
03
家庭教育
古代学前儿童主要在家庭 接受启蒙教育,父母或祖 父母是主要的教育者。
2024/3/27
童蒙教材
古代出现了许多童蒙教材 ,如《三字经》、《百家 姓》等,用于对儿童进行 初步的启蒙教育。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12
二、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2013-09-19
13
1.女子师范中保姆的培训
湖北幼稚园已经附设女子学堂,招收15—35岁的女子专 门学习幼儿师范课程,这是我国幼儿师范最初的萌芽。 张之洞开办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培养乳媪和家庭教师, 主要为官宦之家服务。 1902年,严修创办严氏女塾。 1902年,吴馨在上海创办务本女塾。 1907年,清政府颁发《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明确规定了师资问题。 1909年中国图书发行公司发行《保姆传习所讲义初集》, 为我国最早的幼儿师范教科书之一,1907年,由中国图 书发行公司印行、顾倬编辑的《幼儿保育法》也是参考 了日本、德国的幼教书籍,选择最重要的内容编辑而成。
2013-09-19 19
(三)兴办“慈善”事业 类型:孤儿院、慈幼院、育婴堂 慈善事业只是手段,征服人心才是目的。
2013-09-19
20
二、培植师资,兴办幼稚师范
(一)兴办幼稚师范学校或女学 1889年,金振声女士 苏州 英华女中 1892年,海淑德 上海 幼稚园教师训练班 1898年,英国长老会 厦门 幼稚园师资班→1912年 发展为怀德幼稚师范学校,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 独立的幼儿师范。 举例:1902年,景海幼稚师范学校,其课程可分为三类: 一是外语、宗教等课程; 二是文化课; 三是专业课。 特点:1.规模较小、毕业人数不多、影响不大、宗教色 彩浓;2.教师和学生都先天不足
镇”的育婴堂和敬节堂内。
2013-09-19
11
(三)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育婴堂和敬节堂的乳媪和节妇充当 注:乳媪(rǔ ǎo),乳母 训练保姆的教材诸如《孝经》、《四书》、 《烈女传》、《女诫》、《女训》、《教女遗 规》等,还有一些外国家庭教育书如日本天下 歌子《家政学》。
中外学前教育史全部资料——东北师大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性质】《中外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掌握中外学前教育史知识,认识中外学前教育发展历史的规律,形成初步研究能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中外学前教育史》包括中国学前教育史和外国学前教育史两部分。
主要阐述和研究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和外国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学前教育的实施、幼儿教育家的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思潮及中外学前教育名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外学前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发展的基本内容,认识不同时期中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唯物史观,揭示学前教育发展规律,总结与借鉴历史经验,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中外学前教育史》所涉及的知识领域较广,如会涉及中国历史、外国历史、中外哲学发展史、儿童心理学、儿童优生学等学科。
对此,本学科不做专门要求和阐述,所涉及的内容紧紧围绕说明学前教育的发展。
《中外学前教育史》时间跨越古今数千年,地域涉及中外诸多国家,学生一方面要了解和掌握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同时也要逐步学会从宏观和发展的角度把握中外学前教育演变的历史线索,以便吸取古今中外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丰富经验,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外为中用。
课程的主要特色:(一)从教学内容看,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整体性”,做到了四个兼顾:兼顾了教育通史与教育专史;兼顾了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兼顾了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兼顾了中国和外国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并以现代教育为重点。
(二)从教学方法看,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比较分析”,既注意历史纵向发展不同时代教育的比较,又注意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的比较,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教育与文化、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因素的互动关系。
(三)从历史断代看,本课程从中国和外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为特色,较好地与比较教育学课程相衔接,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学习指导】1、坚持整体性原则,即整体地处理好预习与讲授、讨论与点评、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历史与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关系,整体发挥本课程的教学功能。
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七章

19
瑞吉欧的教学特点
弹性计划 小组工作 合作教学 档案支持 深入研究 视觉与图像语言的运用
20
意大利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案例
我和我的影子朋友:
案 例 分 析
光和影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并且是儿童能接触的,
知道我有一个影人,但是儿童对影子的认识是怎样的? 他们是否知道?知道多少?由此,老师寻找的切入点 就是: 如何认识自己与影子的关系? 教师首先让孩子画一画“我和我的影子朋友”为活 动切入点,让儿童相互之间比较一下各自画的是否一 样,谁对谁错,然后去和实际的影子对比一下,由此 引发了一些列的儿童“问题”研究。具体过程如下:
学校的教室
15
学校的餐厅
用餐时
幼儿的作品
16
艺术教室
工作坊是学校一个额外的空间,在那里可以透 过我 们的双手和心灵去探索,透过实际操作及视觉艺术, 去修正我们的观点,去进行与教室活动相结合的方 案工作,去试验、探索和结合新的或已熟悉的工具、 技术和材料。
17
看完这些图片后你发现了什么呢?
18
环境设计的要点 : 1.空间的设计和运用都会激发儿童的互动、沟通 和关系。 2.整个学校的空间设计和规划及学校里工具和素 材的配置都呈现一种基本的规则和美感。 3.每一处空间的每个角落都有其意义和作用,并 具有丰富的资源让儿童去投入并和他人互相沟通。 4.学校准备多种功能的工具,就是要提供老师和 小朋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个世界。
点,再对其进行融合,最后创造出适合我们自己的课 程模式。
49
三、银行街教育方案(Bank Street approach)
四、“High Scope”教育方案 五、光谱教育方案(Project Spectrum) 六、发展适宜性课程方案
中外学前教育史92906

期末作业考核《中外学前教育史》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奥柏林的“编织学校”答:是日本着名实业家及幼儿教育家,日本早期发展协会创始人。
1970年出版《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太迟了》。
他的一些主张与智力开发的主张相呼应,在日本幼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答: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
学前教师用以下课程训练儿童:编织、缝纫、阅读、唱歌、书法、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2、井深大答:是日本着名实业家及幼儿教育家,日本早期发展协会创始人。
1970年出版《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太迟了》。
他的一些主张与智力开发的主张相呼应,在日本幼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3、“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答: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4、《母育学校》答:母育学校以实施“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
母育学校招收2—6岁的儿童,并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
5、爱伦·凯答: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
一生主要从事写作和社会宣传活动,其中心内容是妇女解放和儿童的权利及教育问题。
主要着作有《儿童的世纪》(1909)和《妇女运动》(1912)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陈鹤琴的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答:①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②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③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④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
⑤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2、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它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正处在各时加强相应的教育可以不失时机地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通过感官的训练3、简述昆体良的反对体罚的学前教育思想答:①体罚是一种残忍的行为,是一种凌辱,只能施之于奴隶,而决不能施之于自由民??②如果申斥还不足以矫正孩子的过失,他就会对体罚习以为常??③如果经常正面告诫,在课来上严加督促,体罚就没有必要??④幼年时使用体罚,一旦到了青春期,恐怖失去了作用,而他又有更困难的功课要学习的时候,就更难以驾驭??⑤体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
10696 中外学前教育史

a. 1955年
b. 1965年
c. 1950年
d. 1960年
正确答案是:1955年
38.文字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选择一项:
A.对
B.错
正确的答案是“对”。
39.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所以说汉字是音节文字。
选择一项:
A.对
B.错
正确的答案是“错”。
40.会意字在汉字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b. 1986
c. 1980
d. 1988
正确答案是:1985
26.下列汉字中是象形字的选项是()
选择一项:
a.埋
b.臣
c.完
d.末
正确答案是:臣
27.下列汉字中是指事字的选项是()
选择一项:
a.至
b.下
c.云
d.只
正确答案是:下
28.下列汉字中是会意字的选项是()
选择一项:
a.信
b.大
c.访
d.止
48.下面词例中都为重叠式合成词的一组是:()。
选择一项:
a.
刚刚,漫漫,仅仅,偏偏
b.
纷纷,漫漫,灿灿,赳赳
c.
匆匆,偏偏,潺潺,灿灿
d.
刚刚,姐姐,仅仅,偏偏
正确答案是:
刚刚,姐姐,仅仅,偏偏
49.复合词“海洋、飞跑、傍晚、书本”的结构关系分别是:()。
选择一项:
a.
联合、偏正、动宾、补充
b.
联合、补充、偏正、主谓
c.音位标音法
d.声韵调标音法
正确答案是:音位标音法
7.国际音标的制定原则是()。
选择一项:
a.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中外学前教育史课程类别: 教师教育专业课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考核方式: 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其中实践学时: 0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中外学前教育发展演进的历史过程及规律, 并从中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以便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鉴往知来;同时, 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了解中外著名教育家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作的杰出贡献;掌握那些对今后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有用的宝贵经验, 并从历史上许多优秀教育家献身学前教育事业的感人事迹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增强和激励其投身幼教事业的信念。
二、课程教学要求(一)注意本课程与中国教育史、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等课程相关内容的分工与衔接、以免遗漏或不必要的重复。
(二)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 应突出重点、难点, 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 新动向。
(三)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使学生能运用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去独立探寻学前教育的历史问题;能通过古今中外的对比, 集思广益, 借古明今, 对当今我国的学前教育做出一些反思性的建议。
(四)注意帮学生确立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使学生能正确评价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产生原因, 理解其现实意义;能正确看待和评价一些重大历史事件, 深入了解后继的思想。
(五)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
(六)必要时对重点章节或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可在讲授基础上,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 并进行课后学习兴趣小组讨论, 写出读书报告, 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先行课程以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外各历史时期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和学前教育发展的概况, 难点是各历史时期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

我国古代较系统的按年龄划分的学前教育计划最早记载于A.《大戴礼记•保傅》B.《礼记•内则》C.《尚书•大传》D.《大学章句序》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是A.《诫子书》B.《家诫》C.《颜氏家训》D.《赤子诗》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朱熹编写的规范儿童日常生活的诗歌是A.《童蒙须知》B.《小儿语》C.《蒙求》D.《急就篇》答案:店名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反对传统儿童教育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提倡教育儿童要顺其自然的是A.贾谊B.颜之推C.朱熹D.王守仁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杜威提出了著名的'________'思想。
()A.教师中心主义B.教材中心主义C.课堂中心主义D.儿童中心主义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_____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A.陈鹤琴B.陶行知C.蔡元培D.梁启超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是A.陈嘉庚B.蔡元培C.张宗麟D.杨贤江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的第一个法规是______。
A.《钦定学堂章程》B.壬戌学制C.《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D.《幼稚园课程标准》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张雪门所倡导的幼儿教育以______为目标。
A.培植士大夫B.培养宗教信徒C.改造中华民族D.发展儿童个性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_______。
A.陈鹤琴B.陶行知C.蔡元培D.梁启超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在20 世纪30 年代,_______就与我国另一位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有“南陈北张”之称。
A.张履祥B.陶行知C.蔡元培D. 张雪门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二战后法国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A.母育学校B.托儿所C.小学幼儿班D.幼儿园10696-中外学前教育史单选题古代________人对年轻一代不仅强调体育和道德教育,也十分重视智育和美育,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中外学前教育史》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奥柏林的“编织学校”答:是日本着名实业家及幼儿教育家,日本早期发展协会创始人。
1970年出版《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太迟了》。
他的一些主张与智力开发的主张相呼应,在日本幼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答:1770年,法国新教派牧师奥柏林创立编织学校,照顾和教育4—7岁的学前儿童。
学前教师用以下课程训练儿童:编织、缝纫、阅读、唱歌、书法、背诵、算术、辨色,自然史、圣经等。
2、井深大答:是日本着名实业家及幼儿教育家,日本早期发展协会创始人。
1970年出版《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太迟了》。
他的一些主张与智力开发的主张相呼应,在日本幼教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3、“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答: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4、《母育学校》答:母育学校以实施“母性养护及早期教育”为宗旨,对全体儿童进行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
母育学校招收2—6岁的儿童,并根据年龄发展阶段编班。
5、爱伦·凯答:瑞典作家、妇女运动活动家。
一生主要从事写作和社会宣传活动,其中心内容是妇女解放和儿童的权利及教育问题。
主要着作有《儿童的世纪》(1909)和《妇女运动》(1912)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陈鹤琴的关于幼稚园的课程理论答:①课程应为目标服务。
②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
③课程应实施“整个教学法”。
④课程应当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的教学方法。
⑤课程应当有考察儿童成绩的标准。
2、蒙台梭利感官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它是“儿童之家”的重要特色,也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这时加强相应的教育可以不失时机地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通过感官的训练有利于发展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和辨别力从而使幼儿智力得到发展。
为了使儿童的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她在“儿童之家”里对儿童进行了各种感官教育。
3、简述昆体良的反对体罚的学前教育思想答:①体罚是一种残忍的行为,是一种凌辱,只能施之于奴隶,而决不能施之于自由民??②如果申斥还不足以矫正孩子的过失,他就会对体罚习以为常??③如果经常正面告诫,在课来上严加督促,体罚就没有必要??④幼年时使用体罚,一旦到了青春期,恐怖失去了作用,而他又有更困难的功课要学习的时候,就更难以驾驭??⑤体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和消沉。
?4、颜之推的学前家庭教育的思想内容答:提倡及早施教,主张慈严结合,要求均爱勿偏,主张博习致用,重视风化陶染。
?爱护和教育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家庭教育面临的难题之一。
现代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对子女溺爱太多,保护过多,包办过多,这是爱的误区。
教育是理性行为,而家长的爱往往出于本能,缺乏理智。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颜之推提倡爱教结合的养教原则。
父母要做到威严和慈爱相结合,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
他认为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他认为在家庭内,应当形成健康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父母即是师友。
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甚大,父母要以身作则,起模范示范的作用。
春风化雨,以此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评述二战后美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及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答:二战后美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A、实行开端计划,对于困境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
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提出的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它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一项重要计划。
B、掀起幼儿智力开发运动强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运动,这自然波及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界也开始强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模式丰富多样蒙台梭利运动和皮亚杰理论再度兴起。
1963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出版了一些幼儿教育杂志。
C、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由各洲自行决定,教育机构类型多种多样。
有幼儿家教育组织,保育学校,幼儿园,日托所或日托中心。
D、培训学前教育师资促进师资业务水平的提高。
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我国的幼儿教育经费一直以来是包含在义务教育经费之中的,没有单独的预算,长期以来中央财政没有专项经费用于学前教育,相应地,各省、市、县也少有或没有学前教育的专项经费。
即使有了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提出的预算建议,由于没有预算单列,所以很难在政府预算中得到反映,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学前教育经费需求与供给的脱节,这在根本上使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财力保障,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规范性、确定性、众所周知,法律具有强制性、公开性的特点,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其预算单列和合理使用,既是美国经验对我们的启示,也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现实的迫切需求。
实施补偿性援助,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具有明显的扶助处境不利儿童的特点,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意义。
这不仅在相当程度上缩小了处境不?利儿童与正常儿童间的差距,促进了他们的学业成功,为美国基础教育在更大程度上的成功做出了基础性的贡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社会的经济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公平。
近年来,英国、埃及、印度等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也都把为贫困儿童从出生起提供科学的学前教育,作为其消除贫困、缩小社会差异的治本之策,并加大投入,实施学前教育的国家行动,通过科学的学前教育促进贫困和弱势儿童早期潜能的充分发展。
在我国,同样存在着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学前儿童,这些儿童明显处于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是我国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教育公平问题。
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我国这方面问题的解决是不无裨益的。
但与我国幼教经费的严重短缺不无关系,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缺乏基本的财力保障。
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不仅是应该的、必须的,而且是迫切需要实现的。
实行依法治教,为学前教育投入提供立法保障“依法治教”是美国联邦政府保障对本国学前教育投入和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教育事业朝着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在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下,我国学前教育也开始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但主要是围绕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办园体制改革和加强对幼儿学前教育。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具有偏向城市,偏向教办园和少数机关园,扶?强而不助弱的特点;财政投入的地域之间、幼儿园?之间和幼儿之间严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国家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儿童中的弱势群体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性的倾斜或?保障,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弱势群?体和正常儿童之间分配不公。
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规?范和引导,这种不均衡将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它?将影响一大批儿童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其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学习机会的获得将受到损害,进而导致这些儿童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低下。
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会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国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导向与调控作用,在保证各地区、各主要方面基本财政供给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对中西部农村及其他贫困、欠发达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对处境不利的弱势儿童群体实施补偿性援助,保障贫困欠发达地区儿童和弱势儿童的基本的学习机会和受教育权利,充分体现政府的意志,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和健康发展。
2、论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对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启示。
答:二战后美国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A、实行开端计划,对于困境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
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提出的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它是美国政府为实现幼儿教育机儿童、残疾儿童、少数民族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学前儿童,这些儿童明显处于社会中的弱势地位,是我国在创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教育公平问题。
借鉴美国的经验对我国这方面问题的解决是不无裨益的。
但与我国幼教经费的严重短缺不无关系,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长期缺乏基本的财力保障。
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不仅是应该的、必须的,而且是迫切需要实现的。
实行依法治教,为学前教育投入提供立法保障“依法治教”是美国联邦政府保障对本国学前教育投入和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有助于教育事业朝着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在全社会都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下,我国学前教育也开始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但主要是围绕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办园体制改革和加强对幼儿学前教育。
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具有偏向城市,偏向教办园和少数机关园,扶强而不助弱的特点;财政投入的地域之间、幼儿园?之间和幼儿之间严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
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国家对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以及?儿童中的弱势群体投入不足,缺乏政策性的倾斜或?保障,教育资源在地域之间、城乡之间以及弱势群?体和正常儿童之间分配不公。
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规?范和引导,这种不均衡将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它?将影响一大批儿童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其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学习机会的获得将受到损害,进而导致这些儿童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低下。
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更会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因此,我国在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规划、导向与调控作用,在保证各地区、各主要方面基本财政供给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对中西部农村及其他贫困、欠发达地区实行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对处境不利的弱势儿童群体实施补偿性援助,保障贫困欠发达地区儿童和弱势儿童的基本的学习机会和受教育权利,充分体现政府的意志,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