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国内基础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现状、热点以及趋势——基于近十年CNKI核心数据库的文献知识图谱分析

第24期2020年12月No.24December,20200 引言近年来,国家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2017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该文件中明确指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教育行业发展的重要性。
2018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再次强调了发展智能教育的重要性,开启了智能教育时代。
2020年3月,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组织发布的《2020年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再次强调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1.1 数据来源研究数据的收集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在高级检索页面中主题词设定为“人工智能”并含“教育”。
学科设定为“社会科学Ⅱ辑”中的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及统计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高等教育;“信息科技”中的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和互联网技术。
时间跨度为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15日。
期刊来源选取“核心期刊”和“CSSCI ”。
共检索到914篇,剔除不符合主题的文献,共得到792篇作为研究样本。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CiteSpace V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了2010年以来国内人工智能教育的作者、机构合作图谱,关键词共现图谱等,对现有的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知识图谱是通过“图”和“谱”的双重特征与性质,基于科学知识对象显示其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通过可视化知识图形和序列化的知识谱系,呈现知识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或衍生等诸多复杂的关系。
本文除了采用文献研究法之外,还采用了对比分析法,通过对不同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现状以及特点。
摘 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
在教育行业中,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单位选择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育工作,但是目前国内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却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亟待改善和解决。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年拟录取名单

556.7
教育技术学
薛尊圣
102009211810143
370
186.4
556.4
教育技术学
曹琳琳
102009211810160
368
187.4
555.4
教育技术学
裴育红
102009211810128
357
193.9
550.9
教育技术学
赵静
102009211810049
364
183
547
教育技术学
李少川
144309132000094
355
234.2
589.2
调剂考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卢洋
101839215403441
360
214.8
574.8
调剂考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李艾琳
101839215414180
349
194.8
543.8
调剂考生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单独考试
图书馆学
何子莘
102009211810269
444
217.6
661.6
图书馆学
李斯迪
102009211810263
372
201
573
图书馆学
张笑
102009211810258
359
194.4
553.4
情报学
郭玉琦
102009211810282
408
224.2
632.2
情报学
石尧
102009211810279
潘晓伟
102009211809999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招生专业目录 附各学院专业设置 .doc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招生专业目录附各学院专业设置更新:2020-01-11 15:02:12每个大学开始的专业都不相同,本文为大家介绍关于东北师范大学招生专业的相关知识。
包含东北师范大学有哪些系、东北师范大学各个系有什么专业和东北师范大学相关文章推荐的文章。
一、东北师范大学有哪些系和学院学院经济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美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心理学院商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传媒科学学院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学院政法学院文学院音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化学学院环境学院民族教育学院二、东北师范大学各个系有哪些专业学院专业经济学院经济学(本)国际经济与贸易(本)金融学(本)财政学(本)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本)汉语言文学(本)哲学(本)美术学院美术学(本)艺术设计(本)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中美合作交流项目)(本)教育技术学(本)图书馆学(本)信息资源管理(本)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本)生物技术(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本)运动训练(本)民族传统体育(本)心理学院心理学(本)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本)市场营销(本)会计(本)财务管理(本)外国语学院英语(本)日语(本)俄语(本)商务英语(本)外国语言文学类(中外合作办学)(本)物理学院物理学(本)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公费师范)(本)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本)地理信息科学(本)地理科学(非公费师范)(本)传媒科学学院广播电视编导(本)播音主持艺术(本)广播电视新闻学(本)广告学(本)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学院物流管理(本)金融学(本)公共事业管理(本)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本)法学(本)国际政治(本)行政管理(本)政治学与行政学(本)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本)新闻学(本)音乐学院音乐学(本)舞蹈编导(本)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本)统计学(非师范)(本)化学学院化学(本)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本)生态学(本)环境工程(本)民族教育学院本科预科班(本)三、东北师范大学相关文章推荐。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1.《软件工程导论》张海藩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刘润东编著 Object Programming with UML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课件设计技术
内容介绍
本课程主要学习课件设计的基础知识、CAI课件的选择和CAI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等基本理论,以及多媒体课件常用制作工具的使用,并结合实例学习各种交互方式在课件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1.《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论》韩文峰,东北师大出版社,2006年9月
2.《计算机教学论》刘成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3.《中学计算机教学法》薛维明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
计算机远程教育
内容介绍
远程教育技术(Technology of Distance Education)主要研究远程教育的概念、远程教育的目的、远程教育的意义、远程教育模式研究、远程教育资源研究、远程教育理论研究、远程教育服务研究、远程教育管理研究、远程教育测量与评价研究、远程教育经济学、教学设计与开发研究、远程教育规范研究、知识经济与远程继续教育等。
主要参考书目
1.《人工智能原理》 石纯一 黄昌宁 等,1993年10月第1版。
2.《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蔡自兴,1996年5月第2版。
3.《高等学校教材 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北京交通大学 田盛丰 黄厚宽,1999年8月第1版。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内容介绍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内容有ATM;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主动网络;移动和Ad Hoc网络;光网络及应用层网络。初步掌握对高等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研究与设计方法。
主要参考书目
1.《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东北师范大学与美国肯尼绍州州立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与美国肯尼绍州州立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年度自评报告一、办学基本情况。
“东北师范大学与美国肯尼绍州州立大学合作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由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承担。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原名计算机学院,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学院的专业发展有较长的历史,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东北师范大学在当时的数学系建立了计算机研究室,进行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是国内最早设立计算机科学本科专业的师范大学。
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系、教育技术系、信息管理系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研究中心,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图书馆学3个本科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系统结构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智能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
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601人,硕士研究生330人,博士研究生48人。
计算机科学系具有一支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50人,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讲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
系内具有良好的教学和实验条件,设有计算机教学实验中心、微型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和创新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并建有吉林省智能信息处理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2004年中美合作项目建立以来,学院一直十分重视合作项目建设和发展。
项目实施11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共录取441名学生(其中2005级7人未报到或退学,2006级-2011级共181人),现已毕业240名学生,其中有68名毕业生同时获得东北师范大学和美国南方理工州立大学学士学位。
研究生升学率接近40%。
毕业生受到了国内各用人单位和美国相关机构及大学的广泛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提高了东北师大学的国际声誉。
原合作学校南方理工州立大学与肯尼绍州立大学于2014年合并为新的肯尼绍州立大学,学校合并后合作项目依然延续。
赵蔚教授简历

赵蔚教授简历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姓名:赵蔚性别:女出生年月:1963.5一、主要学习工作经历1995.9-1999.6 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1986.9-1989.7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系半导体物理与半导体器件物理专业理学硕士1980.9-1984.7 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理学学士1984.6-1986.7长春地质学院基础科学系助教1989.7-现在东北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2001.5-2001.9英国佩斯利大学(Paisley University)信息和通信技术系访问学者2008.4-现在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13-现在东北师范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二、主要研究方向或领域1.现代远程教育2.网络自适应学习3.数字化学习三、主要学术兼职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会委员吉林省高等教育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四、聘期内教学工作1.讲授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及授课对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基础课本科生多媒体技术专业教育主干课本科生虚拟学习环境设计和开发专业主干课研究生多媒体网络技术专业选修课研究生教育技术学前沿专题研究专业主干课博士生2.年均教学工作量: 600 (学时)3.指导研究生情况:硕士生: 30(名)博士生:8(名)4.指导学生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7篇;●指导4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指导2项本科生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项目;●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得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指导的7名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级奖学金;●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获得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助项目;●指导的博士生分别在2014年和2017年获得联校教育社科医学研究论文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有1人获得国家奖学金,有2人获得博士生科研奖(其中,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有1人获得校长奖学金;●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自适应学习系统支持模型与实现机制研究"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论文“虚拟学习社区中基于项目的非正式学习研究”被评为2015年吉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的在职博士生获得一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重点项目;●指导的师资博士后获得一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重点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规划基金项目、一项博士后基金项目。
美国人工智能助教应用案例及启示

域外采风tougao1@158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美国人工智能助教应用案例及启示宁佳 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海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杨絮 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备校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方面,机器学习、深入学习以及人工智能中神经网络的应用,导致一系列新的人工智能驱动工具出现,从而扩展了教学和学习的机会。
为了展示出智能的效果,计算机应用算法在大量数据中寻求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叫做“机器学习”,它在许多人工智能应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人工智能系统经常结合人类的反馈来帮助校准系统的学习,通过广泛收集数据,并应用算法进行精准的数据评估来实现诊断。
有效的干预措施需要审查学习者的整体需要,诸如丧失信心等情感的需要,人工智能在这一领域也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美国的人工智能助教应用案例。
● 应用案例一:教师教育沉浸课堂体验平台——First ClassFirst Class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发的沉浸体验平台,为教师教育提供增强现实技术辅助,教师可通过使用真实的动作、声音和手势来练习他们的基础教学技能。
First Class营造了一个由六名人工智能学生组成的虚拟K-12课堂,允许教师使用动作、声音和手势与参加各种行为的“虚拟学生”进行互动,并对“虚拟学生”做出反应。
1.真实的实践体验虚拟的六名学生会模仿真实的学生对教师的讲解做出反应,如点头、摇头、微笑、举手等行为,进而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最大程度地还原课堂教学,教师通过此种方式不断练习教学技能,职前教师可以通过这种仿真的教学体验为之后进入真实的课堂打下良好基础。
2.充足的练习资源通过First Class,职前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教学实践的练习,反复练习多种课堂情境,由于是由虚拟学生构成的仿真课堂,教师不必担心教学实践的失败。
真实的课堂无法进行重复讲授,First Class允许用户将课堂进行重置,在完全相同的情境下再一次实践,这为使用者提供了充足的练习资源3.虚拟的学生,真实的角色在First Class中的虚拟学生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名字,在上课过程中,他们同现实中的学生一样也会感到无聊,甚至会走神,教师可以通过点名等方式提醒学生,确保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东北师范大学_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划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计划1.培养目标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成为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系统分析设计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和教学工作。
特别是在嵌入式技术、电路设计及信号处理领域具有专长。
2.培养要求(1)拥有作为合格公民的基本意识和道德素养。
(2)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3)具备集体合作和组织协调能力。
(4)拥有健康意识,掌握增进身心健康的手段与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5)熟悉电子信息、电子工程领域,熟练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探究方式,同时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理解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相关性,具有对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跨时空、跨文化、多角度审视的意识和视野。
(6)掌握嵌入式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软硬件开发与设计技术;掌握电路与信号处理系统的分析设计和产品开发技术;同时,具有专业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
(7)具有使用本国语和至少一门外语有效地表达和交流思想的能力。
(8)拥有熟练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获取、解释、评估、管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9)拥有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特别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可以为3—6年。
4.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155学分。
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4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最低10学分,专业基础课程52.5学分,专业主干课程27.5学分,专业系列课程最低选修13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生涯规划课12学分,符合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并颁发毕业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02)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教育领域专门人才。
适合教育及教育理论研究部门,具体要求: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立志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2.在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
3.具备相应的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1)具有动态跟踪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能力;2)具备独立撰写中、英文信息技术教育文章的能力;3)具备较好的中、英文学术交流的能力;4)具有良好的教育科研协作精神。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较强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学论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
允许研究生提前毕业(不超过一年),提前毕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并至少在SSCI刊物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1篇,第一署名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且导师为第1或通讯作者。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方向课的学分不少于20学分。
毕业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研究生导师组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集体培养优势。
六、课程学习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2.教学方式研究生教学形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提倡采用教师主讲结合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有机结合,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考核方式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均采用闭卷考试;专业方向课可采用闭卷或课程论文的形式考试。
七、必修环节(2学分)1.学术活动(10次以上) 1学分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学术活动,并向导师提交学术活动汇报。
2.文献阅读1学分文献阅读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
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
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第2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二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3.补修课程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包括研究计划、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学位论文四个环节,完成全部环节计3学分。
具体要求如下:研究计划,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初拟论文选题范围,并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研究计划,提交各培养单位备案;开题报告时间定于11月初(第3学期),主要从选题、文献、论文结构、可行性几方面进行检查;中期检查时间定于10月中旬(第5学期),主要考察论文进展情况。
在毕业论文答辩前两周由学院组成论文实验程序检查组,进行论文相关实验及程序的检查。
实验、程序要完整无误,无抄袭行为,实验数据可靠准确,运行结果与毕业论文一致。
我院原则上要求研究生答辩前应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要求:至少在答辩前发表一篇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期刊源级别的文章(导师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除导师外,本人为第一作者)。
学位论文答辩在第6学期末进行。
研究生答辩应按照《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两次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半年。
九、实践活动研究生都要参加学院组织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低年级本科生讲授习题、批改作业等。
由主讲教师负责对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情况进行考查,并鼓励研究生参与各类教育现象调查和应用项目开发,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十、本专业必读的经典文献1.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 Jiawei Han, Morgan Kaufmann2.Advances in Data Mining, Petra Perner,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3.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CH, ROGER S.PRESSMAN,McGraw Hill4. UML Programming Guide, 蒋惠编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5. Object Programming with UML,刘润东编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6.教育研究方法,李春萍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7.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马云鹏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8.信息检索与利用, 洪全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一版9.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鲁宏伟,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5月第1版计算机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程内容简介-------------------- 数据挖掘-------------------课程编号:127020103001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名称:数据挖掘英文译名:Data Mining学时:42学分:2开课学期:春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笔试适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简介:首先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数据挖掘系统的基本结构,数据挖掘系统的分类及当前的最新进展。
其中包括:OLAP和数据仓库,数据预处理,概念描述,关联规则和预测等。
本课程目的在于使研究生具有数据挖掘的知识和基本方法以及关于数据挖掘的科研能力。
参考书目(文献):1.Data Mining:Concepts and Techniques, Jiawei Han, Morgan Kaufmann2.Advances in Data Mining, Petra Perner, Springer-Verlag New York, Inc--------------------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课程编号:127020103002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名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英文译名:Oriented–Object Analysis and Design学时:42 学分:2开课学期:春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笔试适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简介:首先介绍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然后引入面向对象方法学,包括:OOA、OOD、OOP,最后详细讲解UML和目前常见的CASE工具,目的在于使研究生掌握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
参考书目(文献):1. 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CH, ROGER S.PRESSMAN,McGraw Hill2. UML Programming Guide, 蒋惠编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3. Object Programming with UML,刘润东编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编号:127020103003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英文译名: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Education Theory学时:42 学分:2开课学期:春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笔试适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简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学;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信息技术科学的学习与思维;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模式与方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与组织;信息技术教学媒体及运用;远程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信息技术教学测量和评价;编制试卷。
参考书目(文献):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国务院, 2006年2月6日9.教育研究方法,李春萍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10.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马云鹏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课程编号:127020104001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英文译名: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Machine Vision学时:42 学分:2开课学期:春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查适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简介:目前,数字图象和机器视觉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技术。
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如通信、航天航空、遥感、生物医学、军事、安全等方面。
数字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是研究生专业的主要的基础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信号离散技术、图像的傅立叶变换、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图像的表示与描述、彩色图像处理技术、图像模式识别、图像复原。
参考书目(文献):1.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Rafael C. Gonzalez, Richard E. Woods, 出版日期:2004年5月第1版2.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Using Matlab, Rafael C. Gonzalez, Richard E. Woods, 出版日期:2004年5月第1版。
3. 数字图象处理学, [美]W.K.普拉特, 出版日期:1984年9月第1版。
4. 数字图象分析, [美]A.罗森菲尔德主编, 出版日期:1987年5月第1版5. 数字图象处理, 卡斯尔, 出版日期:1998年4月第1版6. 数字图象恢复与重建, 刘政凯, 瞿建雄, 出版日期:1989年4月第1版7. 数字图象处理导论, 赵荣椿, 赵忠明等, 出版日期:1995年6月第1版8. 数字图象处理及其应用, 孙仲康, 出版日期:1985年10月第1版-------------------- 信息检索--------------------课程编号:127020104002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课程名称:信息检索英文译名:Information Retrieval学时:42 学分:2开课学期:春季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考核方式:考查适用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内容简介:本课程系统阐述了文献、信息、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献信息检索历程、检索原理、检索语言、检索策略等,加强了数据库检索、网络检索以及搜索引擎的知识内容。
对国内外著名的数据库检索系统进行讲解。
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特别是网络技术,获取各种信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