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气温日较差

合集下载

备战2020地理真题专项训练——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备战2020地理真题专项训练——气温的变化和分布

备战2020地理真题专项训练——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点回顾】一、气温与生活⑴气温:,常用表示。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影响人们的、、、和等。

二、气温的变化⑴日变化①概念:。

②变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③气温日较差=⑵年变化①概念:。

②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月最高,月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⑶通常用气温的变化曲线图来表示。

⑷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三、气温的分布⑴等温线: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位置、位置和⑷分布规律:①纬度差异:一般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低。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垂直变化: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⑸等温线图的判读:①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高的为中心,中心气温低的为中心。

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⑹世界“热极”是沙漠,世界“冷极”是。

【真题演练】1.(2019大庆)读图,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4时左右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0时左右2.(2019张家界)“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

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

”该诗句主要体现了A.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B.由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C.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2019大庆)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北部冬季漫长,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地形 D.人类活动4.(2019长沙)“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的气候影响因素是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5.(2019大庆)有关气温分布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低纬度地区气温低,高纬度地区气温高B.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13 气温日较差-高考地理倒计时100天小专题100例

13 气温日较差-高考地理倒计时100天小专题100例

高考地理小专题——气温日较差典型例题一: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M地气温日较差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简析图中城市呈带状分布的原因。

(3)说明该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1)气温日较差大。

气候干旱(阴雨少),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小,地面比热小。

(2)地势较平坦,有冰雪融水提供水源,农业较发达,铁路交通便利,矿产丰富。

(3)水能丰富,接近原料地,交通条件便利典型例题二: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且b向偏北方向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锋面b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_锋。

(2)当前,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为什么?(3)甲处未来一两天内天气如何变化?参考答案:(1)南冷(2)甲受暖气团控制,晴朗无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3)先(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出现较大的风或阴雨天气;随后(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对气温、降水和风的影响十分显著。

下图中的甲图表示的是空气由开阔地进入山地峡谷时产生的大风现象。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少,由于空气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成强风。

乙图是黑龙江省某地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峡谷地带容易出现大风。

为了避免峡谷风效应危害,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2)山顶与山谷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试分析原因。

(3)图乙表示的是(冬、夏)季的气温日变化,请说明判断依据。

(4)山谷与山顶相比,其更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是,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高层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

2020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2微专题四大气环境之形成气候的因素思维导图学案

2020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2微专题四大气环境之形成气候的因素思维导图学案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专题2微专题四大气环境之形成气候的因素思维导图学案1、全球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气候的影响(同时重点注意对澳大利亚西北部气候的影响)1.(2014·海南地理)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2)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2、(2015·海南地理,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

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

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第3题。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

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3、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气候类型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2.气候的描述技巧(1)描述气候特征一般先指出气候类型,然后对气温和降水两要素分别进行描述。

①描述气温要指出冬夏气温的高低、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常用词有炎热或凉爽,寒冷或温和。

②描述降水要指出冬夏降水的多少、年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常用的词有多雨或少雨、湿润或干燥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

(2)描述气候分布抓住两个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例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等。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气温高低问题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气温高低问题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气温高低问题典型例题一:(2018·湖南长沙一中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死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面积1408km2,死亡谷曾是个大湖泊,后因冰川消退逐渐干涸终成荒芜的干谷,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米。

这里不仅极度干旱,而且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

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种子可以在土壤中沉睡多年;几百万年前幸存下来的内华达鳉鱼,隐藏在几处与世隔绝的水注中,经过不断进化,已经适应高盐度和超过38℃高温的水域环境。

死亡谷经常整年不下雨,偶尔一场暴风雨过后,雨水积聚形成浅湖泊,之后很决就会干涸,春季,湖水退去后的谷地就会迎来被称为“超级绽放”的盛大花事:瀑布般的野花漫溢在大片的土地上,展现着旺盛的生命力。

山谷里很多石块都会在谷底到处跑,后面还会留下它们滑动的轨迹,有的是直线滑动,有的沿着优美的曲线滑动。

下图为死亡谷的位置示意图及谷内石块自己走动的景观图。

(1)说明死亡谷夏季酷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推断“死亡谷”内石头会自己走动的原因。

(3)简述死亡谷出现“超级绽放”盛大花事的原因。

(4)分析内华达鳉鱼能在死亡谷生存至今的原因。

参考答案:(l)死亡谷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地表以荒漠为主,吸热能力强,增温快;谷地海拔低,气温高;谷地地形较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任答三点)(2)死亡谷偶尔下场暴风雨,形成浅潮;盐滩广布,湖水盐度高,湖水浮力较大;暴风雨时,风力较大,吹动湖水中的石块移动;因峡谷风向不固定,故石块走动轨迹有直线或曲线。

(3)死亡谷干燥的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由风力和鸟类等带来)的植物种子;(湖水下渗使)土壤变得湿润;3月气温回升,光热适宜,有利于种子发芽、生长和开花。

(4)鳉鱼栖息的水域环境较隐蔽且相对稳定;死亡谷野生动物很少,鳉鱼天敌少;鳉鱼经过不断进化,能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受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很小。

高考地理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高考地理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1、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温差大。

阴天相反。

3、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原因:海洋的比热容大,气温变化速度慢,幅度小4、与季节的关系:冬季比季夏日较差小原因:冬季太阳高的的日变化小于夏季5. 地表植被影响:植被覆盖地比裸地小原因:裸地没有植被覆盖,阳光直接照射到地表,而地表为土壤或沙石,比热小,升温降温快,日较差大6.与海拔的关系:同一纬度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原因:第一,受对流层大气的热量来源影响。

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直接来自下垫面,所以气温随下垫面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受下垫面温度变化的影响,对流层大气越靠近下垫面,平均气温越高,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大;离下垫面越远,平均气温越低,气温的日变化幅度越小。

第二,受山地云雾热力状况作用的影响。

如泰山海拔高,气温低,大气中云雾多,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对地面保温作用强。

第三,山地气温受周围“自由大气”的调节作用的影响。

山地海拔高,空气流动性好,利于与周围“自由大气”进行交换。

白天山地气温升高时,由于气温低、日较差小,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对其起到一定的降温作用。

夜晚,由于山地上空大气稀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减小了山地气温的下降幅度,所以山地气温日较差就小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

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原因:大尺度高原山地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消弱作用小,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小,所以温差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含解析

专题2.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1.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知识点一大气受热过程和逆温1.大气的受热过程【特别提醒】由大气的受热过程可知大气的热力作用如下:作用对象热力作用原理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太阳辐射地面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2.大气保温作用实例(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原理:温室大棚阻挡部分地面辐射逸出,将热量保留在温室内。

(3)深秋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原理:烟雾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5)解读谚语十雾九晴指的是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早晨出现大雾,多数是晴天。

原因在于,低温条件下,才会形成雾。

晴天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近地面辐射降温,气温较低,故易形成雾。

翌日,日出后,气温上升,过饱和状态逐渐结束,雾也就逐渐消散,天气晴好。

所以有“十雾九晴”之说露重见晴天露的形成类似于雾,气温低才会形成露。

说明当地夜间天气晴朗,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寒冷,大气稳定,地面辐射降温强烈霜重见晴天即指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原因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降低,地表水汽凝结为霜4.逆温成因及其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温的现象,称为逆温。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13)气候类型(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13)气候类型(含解析)

气候类型一、单项选择题下表是我国北方几个城市气温日较差平均状况。

读表回答1~2题。

1.A.受海洋影响较大B.受夏季风影响较明显C.大陆性较强D.太阳高度日变化在全国最大2.西安与太原相比,日温差≥15 ℃的日数相差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高度的变化B.纬度高低C.离海远近D.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解析:1.C 2.D第1题,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最大日温差都比较大,说明大陆性较强。

故选C。

第2题,西安与太原的地理位置相近,太阳高度、纬度高低、离海远近都差不多,故两地日温差≥15 ℃日数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雨日数量和下垫面性质。

故选D。

读大不列颠岛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地形分布图,完成下题。

3.对该岛降水特征及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B.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C.降水受西风带影响所致D.地形对降水起决定性影响解析:选C读图可知,大不列颠岛位于欧洲西部,常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特征全年温和多雨,季节分配均匀;降水主要受西风带影响所致,降水西部多东部少;地形对降水不起决定性影响。

(2019·盐城中学模拟)如图为2018年5月31日12时部分地区气温分布图(单位℃)。

读图,完成4~5题。

4.杭州与拉萨的气温可能相差()A.18 ℃B.20 ℃C.22 ℃D.24 ℃5.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海陆位置C.洋流性质D.地形起伏解析:4.B 5.D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杭州的平均气温约为27 ℃,拉萨约为6~9 ℃之间,两地气温差18~21 ℃之间,所以可能相差20 ℃。

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两地纬度相当,导致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起伏。

(2019·镇江一模)下图为某条东西走向山脉局部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题。

6.关于M坡与N坡叙述正确的是()A.M坡为阳坡、夏季背风坡B.M坡为阴坡、冬季背风坡C.N坡为阴坡、冬季迎风坡D.N坡为阳坡、夏季迎风坡解析:选D据图分析可知,同海拔地区,无论是1月均温还是7月均温,N坡均高于M坡,说明N坡为阳坡;该山脉7月均温高于1月,为夏季,夏季(7月)N坡降水量高于M 坡,为迎风坡。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

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高考地理考点: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影响因素气温日较差是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它的大小反映了气温日变化的程度。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15时 ,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由于日出时间受季节、纬度和天气的影响 ,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能拖后。

气温年较差是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就北半球来说 ,中高纬度内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份出现 ,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份出现。

海洋上的气温以8月为最高 ,2月为最低。

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称为气温年较差。

一、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编者:无论冬夏昼夜长度之差也是低纬大于高纬]。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 ,但在中高纬度地区 ,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 ,日照时间长 ,白天温度高 ,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 ,冷却时间不长 ,使夜间温度也较高 ,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 ,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低凹地形 ,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 ,通风不良 ,热量不易散失 ,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合之处 ,加上辐射冷却 ,故气温日较差大。

而凸出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注意:地面长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而主要受周围自由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编者:山顶由于与地面接触面积小 ,不易与地面形成频繁的热交换;风速较大 ,湍流交换较强 ,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 ,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 ,气温的年较差 ,日较差皆较小] ,故其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 ,平地那么介于两者之间 ,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 ,海拔高 ,空气稀薄 ,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气温日较差典型例题一: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M地气温日较差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简析图中城市呈带状分布的原因。

(3)说明该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的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1)气温日较差大。

气候干旱(阴雨少),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夜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小,地面比热小。

(2)地势较平坦,有冰雪融水提供水源,农业较发达,铁路交通便利,矿产丰富。

(3)水能丰富,接近原料地,交通条件便利典型例题二: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锋面与地面交线),虚线范围内为雨区且b向偏北方向移动。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示地区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锋面b按性质划分属于________锋。

(2) 当前,甲、乙两处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哪一处?为什么?(3) 甲处未来一两天内天气如何变化?参考答案:(1)南冷(2)甲受暖气团控制,晴朗无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

(3)先(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出现较大的风或阴雨天气;随后(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对气温、降水和风的影响十分显著。

下图中的甲图表示的是空气由开阔地进入山地峡谷时产生的大风现象。

当空气由开阔地区进入山地峡谷口时,气流的横截面积减少,由于空气不可能在这里堆积,于是气流加速前进,从而形成强风。

乙图是黑龙江省某地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峡谷地带容易出现大风。

为了避免峡谷风效应危害,城市住宅楼的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2)山顶与山谷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试分析原因。

(3)图乙表示的是(冬、夏)季的气温日变化,请说明判断依据。

(4)山谷与山顶相比,其更利于农作物生长的是,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住宅楼的走向避免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高层住宅楼之间的距离不能太小。

(2)山顶山顶的大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的白天增热与夜间冷却的影响小。

山顶风速较大,与周围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频繁;谷地地形与之相反。

(3)夏山谷与山顶的日均温大约为17°C—19°C。

(4)山谷山谷一天中的最高气温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大,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

典型例题四:材料一、二、三是昆明和贵阳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分)【资料一】四季分配示意图【资料二】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材料三】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1)根据材料一,概括昆明、贵阳四季分配的特点。

(2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4分)(3)材料二显示,在1月和4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之间的差异明显比7月和10月大,请根据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的关系,结合材料三分析上述现象的原因。

(4分)(4)昆明和贵阳的气候分别具有“四季如春”和“冬无三日晴”的特点。

分析上述气候特点的成因。

(4分)参考答案:(14分)(1)昆明全年无夏,春秋相连(或四季如春);(1分)贵阳四季分明。

(1分)(2)昆明的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2分)贵阳的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2分)(3)降水量大气温日较差小,降水量小气温日较差大;因此降水量的差异越大,气温日较差的差异就越大,反之越小;(2分)据材料三可知,昆明和贵阳在11~4月的降水量差异明显大于其他月份的降水量差异,所以此时两者气温日较差的差异明显大于其他月份。

(2分)(1)根据资料一,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差异。

(4分)(2)冬春季节,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之间的差异较夏秋季节明显。

请根据气温日较差与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关系,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参考答案:(1)昆明的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3分)贵阳的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3分)(2)降水日数多,降水量大,则气温日较差小;降水日数少,降水量小,则气温日较差大。

(4分)昆明和贵阳在冬春季节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差异明显大于夏秋季节,(4分)因而气温日较差的差异明显。

典型例题六:(12分)读我国西南地区两城市(M、N)有关气候数据表,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M和N两地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点。

(4分)(2)1月M和N的两地气温日较差相差7℃,达到全年差异最大值。

根据表二分析1月M地气温日较差大于N地的原因。

(4分)(3)分析M、N两地5~10月降水量大于11月~次年4月的原因。

(4分)参考答案:(1)M地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2分)N地的年较差大,日较差小(2分)(2)M地降水日数较N地少,云量小,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2分)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因而M地气温日较差大于N地。

(2分)(3)5~10月,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2分)11~次年4月,盛行东北季风,降水少(2分)典型例题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有“日光城”的美誉,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

下图为拉萨位置图、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1)分析拉萨所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特征,并简述原因。

(2)分析拉萨7月降水量的日变化特点并解析原因。

参考答案:(1)气温日较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或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大。

(或答河谷地形白天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2)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山谷地带白天吹谷风,山谷气流上升,中间气流下沉(夏季白天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夜间吹山风,谷地中央气流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雨。

典型例题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以“拉萨夜雨”而闻名。

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

材料二拉萨位置(如下图所示)(1)分析拉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分析拉萨夏季“昼晴夜雨”的天气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3)评析拉萨作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

参考答案:(1)(10分)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杂质相对较少(2分)。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温较高(2分);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2分),气温日较差较大。

河谷地形白天热量不易散发(2分),夜晚有沿坡下沉的冷空气(山风)(2分),增大了气温日较差。

(2)(8分)白天降水相对少,光照充足(2分),有利于光合作用,增加农作物有机质积累,可提高其产量、品质(2分);夜间降水多,气温较白天低,雨水消耗于蒸发的部分少(2分),渗入土壤中的水分多,有利于水分涵养,增加作物根系吸收(2分)。

(3)(8分)有利条件:海拔高,夏季凉爽;濒临拉萨河,夏季夜雨多,湿度适中;空气清新;晴天多,阳光充足。

(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不利条件:海拔高,空气稀薄,氧气不足;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典型例题九: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高原气候高寒,是我国主要的冻土分布区,冻土土层可分为活动层和多年冻土层两部分。

其中,活动层靠近地表,随着外界气温变化或(冬季/夜晚)冻或(夏季/白昼)融;多年冻土则常年处于冰冻状态。

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

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使冻土的体积发生膨胀和收缩,会危及铁路路基。

抛石路基法用碎块石填筑路基,利用其隔阻热空气的作用保护冻土。

左图是青藏铁路分布图,图1是抛石路基结构示意图,图2为片石护坡景观图。

(1)青藏高原冻土有夜冻昼融现象发生,说明其昼夜温差大,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分析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2)冻土活动层在冬夏季的反复冻融,分析对列车运行的安全产生怎样的不利影响,请简述其过程。

(3)专家建议,部分东西走向的路段的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且南侧厚度要大于北侧,试分析其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1)(6分)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多,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故气温日较差大。

(2)冬季的时候,冻土冻结,体积膨胀,路基和钢轨就会被顶起;到了夏季,冻土消融,体积收缩,路基和钢轨随之降下去;造成路基严重变形,铁轨出现严重弯曲、高低不平,影响列车行车安全。

(4分)(3)南侧为阳坡,增温较北侧快,增加片石护坡厚度可减缓外部温度的变化对冻土的影响,从而达到与北侧相近的温度,保持路基两侧降温的一致性。

(6分)典型例题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西藏自治区中部(如图甲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我国第三大咸水湖,近些年出现湖水水位上涨的现象。

湖面海拔4718 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 多千米,南北宽30 多千米,面积1920 多平方千米,湖区周边风力较大且变化明显。

在湖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作用下,湖区 a 气象站检测该地,雨季多夜雨(如图乙所示);同时年内平均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明显(如图丙)。

(1)推断纳木错近些年湖水水位上涨的主要原因。

(2)请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说明纳木错夏季多夜雨的原因。

(3)分析a 气象观测站8月比1月平均气温日较差小的原因。

(4)你是否赞成大规模开发纳木错周边的风能资源?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主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入湖水量增加,导致湖水水位上涨。

(2)受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夜晚湖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形成降水。

(3)8月降水较多,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多云雨,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好;8月气温高,冰雪融水多,湖泊水域面积大,湖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所以温差小。

(4)赞同:该地常年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开发风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带动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

不赞同:该地人口稀少,对能源的需求少;输电距离远,地形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导致成本较高;风向变化较大且不稳定;生态环境脆弱等。

典型例题十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纳木错湖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五大湖泊”第三名,面积1 920平方千米,是西藏第二大湖泊,湖面海拔4 718米,湖区年平均降水量约410 mm。

湖区东侧的当雄县是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