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3气候类型及判读练习(含解析)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气候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气候练习题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2.下列哪个城市的气候类型与该图符合()A.开罗B.上海C.开普敦D.悉尼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雨热不同期,7月份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大,且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应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第2题,开罗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开普敦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悉尼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答案:1.A2.C下图为某地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等温距为4 ℃)。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1月、7月的温差可能为()A.8 ℃B.12 ℃C.16 ℃D.20 ℃4.导致图中②地7月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A.洋流B.海陆热力性质C.地形D.冬季风的影响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南美洲。
①地位于1月闭合等温线内部,在①地北侧(纬度低的区域)应该有一条28 ℃等温线,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以推断①地1月温度的范围是20~24 ℃;再根据图中7月等温线的分布可推知①地7月温度的范围是8~12 ℃。
由此可以计算出①地1月、7月的温差范围是8~16 ℃,结合选项可知可能为12 ℃。
第4题,由图中河流分布可知,②地位于河谷地区,由于河谷地势低,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地区,等温线向温度低的南部凸出。
答案:3.B4.C下面甲图为回归线附近某岛屿地形剖面图(其上部是该区域相关气象要素沿剖面变化图),乙图为该岛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气候的形成、分布、特征及判读(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气候的形成、分布、特征及判读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和最热月平均气温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 .该地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2.下列有关该气候特点或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7月温度高B.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C.冬季温和D.冬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答案:1. A 2.C解析:第1题,由图中降水量累计曲线可知,6〜8月累计速度快,说明此时段降水多;由最热月平均气温与各月平均气温差曲线可知,7月气温差最大,应该是当地最冷月份,1月是最热月份。
该地雨热不同期,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故A正确。
第2题,该地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1月气温最高,故A错误;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多,故B错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故C正确,D错误。
对流层中,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下图是某山脉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年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3〜5题。
3.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叙述正确的是()A.南坡小于北坡B.南坡年变化大于北坡C.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南坡夏季小于冬季4.造成12月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南坡积雪面积大,反射太阳辐射多B.北坡植物分布少,地面增温速度快C.南坡人类活动少,城市热岛效应弱D.北坡为背阴坡,山麓气温比较低5.推测该山地()A.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呈南北走向B.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呈东西走向C.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D.位于南非地中海气候区,呈东西走向3. C4.D5.B 解析第3题,图示南北坡差异12月最大,则C正确。
第4题,图示12月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大、北坡小。
而气温垂直递减率低,可能是垂直方向上上部气温高或下部气温低,则关于北坡小的说法中,D正确、B错误;同理气温垂直递减率高,可能是上部气温低或下部气温高,则关于南坡大的说法中,A、C均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课改 )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第五讲气候类型及其判读1.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位置: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__小__,降水较__多__,季节分配均匀;内陆地区相反。
4.地形地势: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迎风坡降水__多__,背风坡降水__少__。
5.洋流(1)暖流:增温增湿,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
(2)寒流:降温减湿,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
6.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
[特别提醒]人类活动影响气候(1)人类通过破坏植被,任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等一系列影响。
(2)人类通过农业活动、水利建设、城市建设等改变局部地区的大气组成及运动状况,导致局部气候发生变化。
题组练通1.下列区域特征与对应的主要影响因素连线正确的是()A.海南岛全部属于热带气候——太阳辐射B.庐山是驰名中外的避暑胜地——海陆位置C.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大气环流D.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大气环流解析:选A庐山成为避暑胜地,是因为地势高,气温低;吐鲁番盆地夏季气温高,是因为深居内陆,天气晴朗,地面吸热快,同时盆地地形不利于热量的散失;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
下表示意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下题。
2.影响该地气温特征的主导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D .植被解析:选C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青藏高原,该地7月平均气温低,主要受地形影响。
读甲、乙两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甲地干旱多雾,其中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 .当地居民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B .地形对气流的阻挡 C .沿岸有寒流经过 D .沿岸有暖流经过4.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气温日较差大 B .降水季节变化大 C .大陆性显著D .气温年较差小 5.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分布都受( ) A .迎风坡的影响 B .纬度的影响 C .洋流的影响D .经度的影响解析:3.C 4.D 5.C 根据两地的位置可确定甲地属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附答案详解)

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商丘位于河南东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介于114°49′E~116°39′E、33°43′N~34°52′N。
下图为商丘地区1971~2010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变化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1971~2010年气候()A.趋向于暖湿化B.趋向于冷湿化C.趋向于暖干化D.趋向于冷干化2.该地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是()A.玉米B.水稻C.甜菜D.甘蔗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抓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
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
据此完成3~4题。
3.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面上升,被淹死B.气温寒冷,被冻死C.食物缺乏,被饿死D.市场需求,被杀死凉爽的气候条件是“数据中心”选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贵州以其天然的优势吸引着众多世界级企业的数据中心在此布局。
2014年富士康在贵州贵安新区兴建其世界首创的绿色隧道式数据中心。
下图所示隧道呈南北走向,布局于两山之间的垭口,顶部覆土复植,隧道内置 6 000台服务器。
据此完成5~6题。
5.贵州气候凉爽主要因为()A.纬度较高B.海拔较高C.降水较多D.距海较近6.数据中心采用南北向隧道式建筑,利于()A.室内采光B.山体排水C.防灾减灾D.通风降温下图为不同大陆上纬度相近的三个气象站测得的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
读图完成7~9题。
7.①地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主要受制于()A.信风B.西风C.台风D.季风8.②地最可能位于()A.亚洲东部B.北美西部C.非洲南部D.澳大利亚9.③地日照时数明显高于①②两地,主要原因是()A.距海远B.雨天少C.气温高D.海拔高中国国家天文台和智利北方天主教大学将在图中④地合作建设天文观测基地。
新人教版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三章大单元通关检测含解析

第二、三章大单元通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大棚农业设施剖面图。
该地修建大棚时,往往将地面挖深0.5~1.5 m,同时在大棚的一侧修筑厚达3 m的土墙。
读图,回答1~3题:1.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0.5~1.5 m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农作物生长空间B.提高地表土壤温度C.防止土壤肥力流失D.加快空气流动速度2.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的深度增加,会影响棚内的( )A.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B.太阳光照和空气温度C.空气成分和土壤肥力D.太阳光照和空气成分3.该地最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山东半岛D.四川盆地解析:1.B 2.B 3.C 第1题,据图文材料分析,大棚在一侧修有厚达3m的土墙,且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说明该地气温较低,冬季不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生长区域低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表土壤温度。
第2题,农作物生长区域低于地面的深度增加之后,墙面会影响太阳光照,进而影响空气温度,选项B正确。
第3题,图示大棚的建设是为了保持大棚内的温度,说明该地区冬季气温低。
珠江三角洲、太湖平原及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山东半岛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适宜发展大棚农业。
下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
读图,回答4~5题:4.下列叙述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风带的风向一定不同B.甲、乙中有一支为中纬西风带C.甲、乙可能同属一个风带D.丙气压带夏季向低纬度移动5.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解析:4.C 5.C 第4题,甲、乙可能同为极地东风带。
第5题,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气候类型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气候类型判读一、选择题地中海气候,又称作副热带夏干气候,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大致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可知,与世界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在地中海北岸地区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远超北纬40°,而在东部其分布范围亦大大向东延伸,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B.海陆分布C.北大西洋暖流D.盛行西风2.冬雨率是冬季降水占全年降水的比重。
下列位于地中海气候区的城市:罗马(42°N)、突尼斯(37°N)、的黎波里(33°N),它们的冬雨率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罗马突尼斯的黎波里B.突尼斯的黎波里罗马C.的黎波里突尼斯罗马D.罗马的黎波里突尼斯答案:1.B 2.C解析:第1题,与其他地中海气候区相比,地中海北岸地区的地中海气候因地中海分布在两大陆之间,其分布范围有所不同。
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的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使地中海气候区向北拓展;冬季地中海的水温比陆地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大大加强西风的势力,使地中海气候区向东延伸。
第2题,在地中海气候区,各地受西风影响的时间与其纬度的高低呈正相关。
三个城市中罗马纬度最高,受西风影响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冬季的那几个月,故其冬雨率最小;的黎波里纬度最低,受西风影响时间最短,冬雨率最高。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分配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若该地最冷月均温约为18℃,则其最不可能位于( )A.亚洲B.欧洲C.非洲D.北美洲4.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该气候有利于水稻种植B.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典型植被为常绿硬叶林C.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D.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则水汽主要来自西南风答案:3.B 4.A解析:第3题,若该地最冷月均温约为18℃,则其气候为热带气候。
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2.3气候类型及判读(练习)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3讲气候类型及判读一、选择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第1题。
1.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1.B【解析】1.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
故选B。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图分为图Ⅰ和图Ⅱ两部分,图Ⅰ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2-3题。
2.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A.风力B.年降水量C.陆地自然带 D.≥10℃积温3.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A.②③B.①④C.②⑤D.④⑥【答案】2.A 3.B【解析】2.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所以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广大内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相对较小,南部沿海地区受西峰的合或者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西北方位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也较大,所以澳大利亚的风能资源,沿海地区较为丰富,而广大中部内陆地区较为贫乏,所以图中地理现象应当为风力。
而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应基本呈半环状分布,与图示地理事物分布不符,BC错。
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应当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基本与纬线平行,与图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不相符,D错,故选A。
3.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月在当地的冬季,对应图中的降水柱状①。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

高考达标练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类型的判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9·陕西西安高三月考)下图为秦岭北坡和南坡1月气温变化趋势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近50年来,秦岭1月气温( )A. 0℃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逐渐下降的趋势B. 0℃等温线有逐渐北移的趋势C. 南坡较北坡上升幅度大D. 南坡和北坡均逐年上升2.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候变化会使( )A. 高山林带上界升高B.山地北坡雪线降低C. 南坡的降水量增加D.动物向南迁移【解析】: 1.B 2.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
1.图中所示,南坡和北坡气温均表现为波动上升。
气温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因此气温升高,0℃等温线应该向北移动,故B正确。
气温波动上升,0℃等温线所经山地的海拔有波动上升的趋势;分析两坡气温的上升幅度应该分析趋势线,也就是两条直线,从图中看出,南坡和北坡均上升接近1℃,幅度相近;气温波动上升,因此0℃等温线南坡和北坡均波动上升。
故A、C、D错误。
2.森林界限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近50年秦岭山地的气温升高,高山森林带上界应该上升;同理,雪线也应该升高;南坡的降水量主要受夏季风影响,仅仅根据温度不能判断出来降水量的变化;温度升高,可供动物生存的范围向北扩展,动物可能向北迁移。
故A正确,B、C、D错误。
(2019·福建三明高三月考)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B.纬度C. 夏季风D.人类活动4.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 “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B. “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C. “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 “日愁暴雨夜愁霜”——受北方南下冷空气影响【解析】: 3.A 4.D 3.读图,根据经纬度和图中地点判断,图示东北部地区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海拔较低,西南部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所以积温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气候类型及判读一、选择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第1题。
1.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答案】1.B【解析】1.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
故选B。
【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下图分为图Ⅰ和图Ⅱ两部分,图Ⅰ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Ⅱ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最高气温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2-3题。
2.该地理事象可能是( )A.风力 B.年降水量 C.陆地自然带D.≥10℃积温3.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 )A.②③ B.①④ C.②⑤ D.④⑥【答案】2.A 3.B【解析】2.澳大利亚的东部有南北纵贯的大分水岭,所以在大分水岭的东侧,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风力较大,广大内陆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相对较小,南部沿海地区受西峰的合或者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西北方位受西北季风的影响,风力也较大,所以澳大利亚的风能资源,沿海地区较为丰富,而广大中部内陆地区较为贫乏,所以图中地理现象应当为风力。
而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应基本呈半环状分布,与图示地理事物分布不符,BC错。
大于等于10摄氏度的积温应当从北向南逐渐减少,基本与纬线平行,与图中地理事物分布规律不相符,D错,故选A。
3.读图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最多月在当地的冬季,对应图中的降水柱状①。
而从气温来看,该地纬度较高。
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温在澳大利亚应较低的地区,且最冷月均温在零度以上,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对应图中的④,故选B。
【北京市西城区2019届高三一模】下图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图中四城市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B.②盛行东北信风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D.④可能位于海岛5.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4.D 5.A【解析】4.图中四城市①的纬度高,气压年变化大,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A错。
②位于盛行西风带,B 错。
③夏季气压较低,冬季气压较高,年变化幅度比②小,更接近沿海地区,C错。
④气压年变化幅度很小,可能位于海岛,D对。
5.结合纬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A对。
②地可能位于温带荒漠区,缺少植被,B错。
③地可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多,C错。
④地可能在热带的海岛上,年降水量多,D错。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练】风向方位图通常用角度来表示。
下图分别为风向方位图和1950-2011年渤海海域冬、夏季风向与速度变化趋势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列6-8题。
6.60年以来渤海冬季风风向变化趋势是( )A.由西西北向西北方向转变 B.由北西北向西北方向转变C.由东东南向东南方向转变 D.由南东南向东南方向转变7.60年以来渤海冬季的风速呈减小趋势,主要是由于( )A.渤海海平面上升,摩擦力增大 B.全球气候变暖,南北温差变小C.渤海沿岸建筑物增高,阻挡风力 D.渤海污染严重,其热容量变小8.渤海风速变化,将会导致( )A.烟台威海冬季降雪量增加 B.海上航行的船只速度减慢C.利于京津地区污染物扩散 D.华北平原地区干燥度增加【答案】6.A 7. B 8.D【解析】6.由1950—2011年渤海海域冬、夏季风向与速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可知,渤海在冬季风向,角度呈现波动变大趋势,即由风向角度约290°转向320°左右,表明风向由原来的西西北逐渐偏向西北方向,所以选A。
7.渤海海面上升,摩擦系数没变,不会增大摩擦力,A错;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我国高低纬度间温差变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从而导致风速下降,B对;渤海沿岸建筑物增高,对渤海海面风力影响不大,C 错;渤海海水污染严重,热容量变小,但不会影响风力,D错。
故选B。
8.烟台和威海降雪主要受冬季风影响,冬季风减弱,将导致其降雪量减少,A错;不确定海上船只航向,无法判断航行速度加快还是减慢,B错;风速减小,不利于京津地区污染物的扩散,C错;华北平原降水主要来自于夏季风,夏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干燥度增加,D正确。
【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密卷文综地理试题(七)】读我国某月降水分布图,完成下列9-11题。
9.图示月份可能是A.1月 B.4月 C.7月 D.10月10.此时A处降水少的原因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B.此时夏季风势力较弱,对A地影响小C.盆地内部西北低东南高,阻挡夏季风 D.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流沿山坡下沉11.图示时段A.西北地区多晴天,大气保温作用弱,多霜冻B.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水少,土壤墒情差C.①处和②处的霜冻分布都是因地势高形成的D.我国大部分地区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答案】9. B 10.B 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雨带移动,认真阅读地图是关键。
学生要熟悉我国雨带移动的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9.读图可知,图中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霜冻范围小,结合我国雨带移动的知识可知为4月份左右,选择B。
10.A位于四川盆地,此时降水少是由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比较弱,四川盆地周围山脉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盆地内部,难以形成降水,选择B。
11.读图可知,西北地区霜冻范围较小,A错误;此时,华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白昼时间变长,气温回升快,但是雨带没有到达,降水少,土壤墒情差,B对;①处霜冻线分布是由于地形因素,②处的霜冻分布是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C错误;我国大部分地区受亚洲高压的影响,D错误。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猜题卷(全国卷II、III)第六套文综地理试题】下图所示区域中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满布岛洲和沼泽,定期出现洪水泛滥,整个流域内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大。
读图,完成下面12-14题。
12.图中①②③地区按年降水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13.1月份,①地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分别是A.降水多,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降水少,受东南信风控制C.降水多,信风从海洋上带来水汽多D.降水少,信风缺少地形抬升14.奥里诺科河河口三角洲泛滥的时间一般是A.1—2月B.3—5月C.5—10月D.11月—次年1月【答案】12.A 13.D 14.C【解析】12.③地区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湿润的东北信风遇山地抬升,在迎风坡形成大量地形雨,因此③地降水量最大;②地区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结合1000mm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可以判断,②地区年降水量大于1000mm,①地区年降水量小于1000mm,因此三地区年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为③>②>①,故该题选A。
13.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①地受东北信风影响,A、B错误;①地以平原为主,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缺少地形抬升,因此①地降水少,D正确、C错误,故该题选D。
14.根据所学知识奥里诺科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区,5—10月为雨季,降水丰富,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受到海洋潮流的顶托作用,河口三角洲易出现洪水泛滥。
故选C。
(2017年海南卷)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解析】结合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风;加上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2017年江苏卷•节选)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
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2)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
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_______(4分)(4)游客继续西行至“加拿大雨都”温哥华,发现这里与落基山以东的气候不同。
温哥华属_______气候,这里降水较多的原因有_______。
(4分)【答案】(2)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4)温带海洋性常年盛行西风;暖流增湿;地形抬升【解析】(2)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
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气温较高,降水量少。
(4)温哥华位于50°N太平洋沿岸地区、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沿岸受到暖流增湿作用,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所以降水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