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07人教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思想
经济 2、决策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经济路线: 3、意义: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 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 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探究:“两个凡是”的 实质是什么?继续推行 这一思想会有什么影响?
提示: 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实质: 影响: 国民经济徘徊不前
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 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花、副食品、油、糖和 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摆 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就稳定了,天下就大定 了。”
假使你是一名改革的策划者,你认为当时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 首先从农村开始,还是从城市开始?请说出你的理由?
目的
解放 发展 生产 力
目标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三、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内:改革遇到阻力;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
十四大(1992)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 十五大(1997)
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生产力发展—— 生活水平提高
ຫໍສະໝຸດ Baidu
20世纪80年代前的四大件
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之间的相


互作用和影响,推动资源的流动与分配。 积极作用: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促 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一定的盲 目性、自发性、滞后性。
建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体制 资源配 置方式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配置
小 结
计划经济 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 A、遵义会议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八大”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2.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 A) 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实现共同富裕
国家能实现强有力的 是盲目的, 容易引起经济危机 宏观调控
计划经济体制
⑴建立:
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着 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逐渐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 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⑵基本特征: 高度集中统一,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⑶积极作用: 在共和国早期,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国家 重点建设,促进“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保证市场 稳定和人民的基本需求,发挥过重要作用。 ⑷消极作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种商品的生产计划和销售价 格都由中央统一制定,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给 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分配:过于平均 历史原因
1978年,安徽省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水库干涸,河水断流, 农田龟裂,人畜缺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 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政策推动下,1979年春,凤阳县 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划分到户、 包干经营。经营一年后,粮食不仅没有减产,反而获得空前大丰收。 1979年的粮食产量相当于1966~1970年产量的总和。油料产量超过 合作化以来二十多年的总和。这个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 过一斤公粮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归还了历年所欠的 贷款。(教材P55“学思之窗”) 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小岗生产队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直接原因:在安徽省政府鼓励下,农民把生产队土地划 分到户、包干经营,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系适应了 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1、原因: —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初步改革: 1)农村: 原因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 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会安定。 (无农不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实现四个现代化 的根本条件。 现实原因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它的主要特征是 “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规模大,一般一乡一社, 有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所谓公就是公有化程度高, 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 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不要钱)。公 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 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 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 造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没有 解决温饱问题。 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 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农村经济改革的意义
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业得到发展;
促进城市改革。
【探究】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 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 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 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 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 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 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 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 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 没有自主权。
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 B )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4.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D ) A.解放社会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城市 的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 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思想:“凡是”—真理 经济:停滞
2、决策 “左”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拨乱方正 经济路线: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 3、意义: 伟大转折 新的起点
1、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生产关系) 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80%,农业不发展,农村就不会稳定,社会也不 会安定。
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 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 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 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 负盈亏。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2500
(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占全国农户 总数的98%)
1、原因: —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初步改革: 1)农村: 原因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1978 安徽、四川)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分配方式: 管理方式: 人们公社——乡、镇政府
“大包干,大包干,直 【探究】结合材料分析此时中国农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 民收入增长的原因 示意图 家的,留足集体的,剩 【提示】 下都是自己的。”
原因:根本: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2000 直接: 联产承包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图,其中经 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因为实行了( D )
90000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978 1
1989 2
系列1
1997 3
2003 4
A.社会主义工业改造
B.企业民主化管理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今日台州农村
返回
新 生 活
新 变 化
1978年,合肥建成区面 积只有51平方公里不到, 而这个数字已停滞了13年, 全市建筑物平均层数只有可 怜的1.79层,简易平房 占全市各类建筑物49%。 1977年底,全市道路总 长不到106公里
60年代初期的金寨路
今天的金寨路
探究:合肥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006年,合肥市建成区面 积为224.74平方公里,城 提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市道路长度为1554公里
提示: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 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 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 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 失去了活力。
2)城市(1984)
内 容
增 中心环节: 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自主经营 所 措 施: 有 制:公有制——多种 分配体制:平均主义——多种
计划经济,或计划经济体制,
是一种经济体制,而这种体系下, 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 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 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 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 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 “指令性经济”。
由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市场运行僵滞,流
通渠道单一,供应仍显短缺。不少重要商品 实行有计划的凭票证限量供应。 买电风扇要买票预约,买彩电得千方百计找 “门路”,买自行车须托各种各样的“关 系”……在商品匮乏的阴影下,只要一传出 “涨价”的风声,各大商场立刻就会涌起抢 购狂潮。彩电、冰箱、电风扇,不问好坏, 一买而空,连粮食和洗衣粉,都成袋成箱往 家搬。人们实在是穷怕了!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探究】从凤阳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得 不见新娘进凤阳。 出什么启示? 改革前的凤阳 【提示】启示:改革要持续进行
1976年产粮 1980年产粮 0.77亿公斤 5.02亿公斤
今日凤阳县小岗村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改革初期的凤阳
义: 积极性,竞争机制,增加活力, 经济发展,效益提高 积极性—生产力—经济发展

3、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
探究: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
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实质
生产关系的 局部调整和 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 善和发展
前提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20世纪80年代后的四大件
如今的四大件
【探究】四大件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提示:改革促进了生产
力发展,提高了人们生 活水平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搞市场经济会不会改姓?
资本主义的市场 经济
所有制形 式 生产目的 后果 生产资料私有制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 济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 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