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谣注解及图示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百科名片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目录[隐藏]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来历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来历[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编辑本段]二十四节气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
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中国24节气》全释、图文并茂

《中国24节气》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那另外两个“至”字呢?容易误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一季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了,要回头走了。
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
比如我们说“至少”,就是说不能再少了,少到极点了。
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
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
通常把这八个节气称为四季八节。
二十四节气歌(共35张PPT)

雨水——始降春雨。2月18-21日
惊蛰——动物复苏。3月5日-6日
春分——春天过半。3月21-22日
清明——草木萌发。4月4日-6日
谷雨——雨量始增。4月20-21日
芒种——进入三夏。6月6日前后
小暑——炎热即至。7月8日前后
小雪——开始降雪。11月23前后
大暑——炎热至极。7月23日前后
大雪——雪量增多。12月8日前后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2.3-5) (2.18-21)
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是农业时代老祖先的智慧结晶,虽然不见 得完全符合现今的气候现象,但老祖先们尊重大自然与 大自然和平共处的精神,与敏锐的观察、统计、归纳的 科学态度值得我们效仿。
同学们认识二十四节气后,希望能多参与传统文化 与节气活动,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 阳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 6日、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23日,前后不差 1~2日。
niàn
niàn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忙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天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
立秋——秋天开始。8月7日-8日 冬至——数九开始。12月21-23日
处暑——炎热结束。8月23-24日
小寒——寒冷将至。1月5日前后
二十四节气歌谣注解及图示

夏至
6月22日(或21日,20日)
夏天到,昼长夜短,万物生长最旺盛。农谚: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
小暑
7月8日(或7日,6日)
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农谚:小暑南风十八朝, 吹得南山竹叶焦。
大暑
7月24日(或23日,22日)
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雨水多。农谚: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立秋
8月8日(或7日,6日)
进入“数九”寒天。此天昼短夜长。冬至以后白天渐长。 农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1月6日(或5日,4日)
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农谚: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大寒
1月21日(或20日,19日)
正值“三九”,为一年四季最冷的时节。
立冬
11月8日(或7日,6日)
冬季开始,农作物收割收藏,又是冬耕,积肥的大好时机。
小雪
11月23日(或22日,21日)
开始降雪。北方进入封冻季节,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农 谚:小雪雪满天,来岁定丰年;小雪不落雪,大雪满天飞
大雪
12月8日(或7日,6日)
降雪较大,北方进入严冬
冬至
12月23日(或22日,21日)
春分中间昼夜平分。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农谚: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清明
过清明。
谷雨
4月21日(或20日,19日)
雨生百谷,降雨量增多。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5月6日(或5日,4日)
夏季开始,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农谚:立夏日晴,蓑衣斗笠随身行。
24节气歌
(一)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田鼠化鴽人不觉,虹桥始见雨初晴;
「清明」之称来自淮南子的「八风」。这八风自冬至日算起,分别是「条风、明庶风、清明风、暴风、凉风、阊阖风、不周风、广莫风。」清明正是清明风,也就是东南风吹起的时候,暖风会带来丰沛的雨水。至于清明被订为节气,则是迟至战国时代的事。
清明第一候「桐始华」是指此时开白桐的小花满山盛放。
「芒种」时,在长江流域经常有低气压的形成,带来连绵的雨水,现在所谓的梅雨季节。在此时的雨水有助五榖类的农作物。芒种也带来风调雨顺,丰收的预兆。
芒种第一候是「螳螂生」,螳螂于深秋产卵,小螳螂感应到了此时阴气渐强而破壳而出。
芒种第二候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古人也认为伯劳鸟是感受到阴气而开始鸣叫的,这是一种十分刺耳刮噪的叫声。
夏至第一候「鹿角解」,鹿角有艮象,是属阳性的山兽,因阳气已盛极而衰,鹿角就开始脱落。
夏至第二候「蝉始鸣」是夏天最重要的声音之一。夏蝉又叫「知了」,雄蝉都会鼓翼而鸣。
夏至第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野生药草,因为在夏日之半生长而得半夏之名。
小暑乍来浑未觉,温风时至褰帘幙;
蟋蟀纔居屋璧诸,天崖又见鹰始挚。
自入秋分八月中,雷始收声敛震宫;
蛰虫坏户先为御,水始涸兮势向东;
「秋分」在尧典上称为「宵中」,与春分的「日中」一样日夜等长,从这一天起日间缩短,夜间增长,天气也渐渐冷起来。二期水稻已达齐穗期,早熟稻进入成熟期。
秋分第一候是「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以后阴气逐渐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第二候「元鸟归」相对应于春分第一候的「元鸟至」,燕子春去秋来,于秋天自南方飞回北方。
「鸿雁来」、「鸿雁北」与相对「元鸟归」、「元鸟至」,鸿雁在白露由北方南来,而燕子则开始南飞乃阴阳之气互相交换。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歌及解释

立春正月春气动,东风能解凝寒冻;土底蛰虫始振摇,鱼陟负冰相戏泳;「立春」是春时的第一天,「立」有见的意思,也表示着往者过而来者续,冬天过了春天接续到来,因此春夏秋冬四时之始都被冠以「立」。
因为立春的时候北斗七星指向东方,因此东方被认为是春天的方位;立春第一候是「东风解冻」,东风送暖,化解了大地冰封已久的寒冻。
第二候是「蛰虫始振」,「蛰」是隐藏的意思,指潜伏在地下的众小虫都自冬眠中苏醒过来。
第三候是「鱼陟负冰」,引用夏小正的句子,陟是上升的意思,鱼儿因为水温渐暖,就竞相浮游到水面,但水中仍有未溶解的碎冰,在岸上观看,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动。
半月交得雨水后,獭祭鱼时随应候;候雁时催归北乡,那堪草木萌芽透。
「雨水」顾名思义是春寒多雨水的意思,也就是夏小正「农及雪泽」这句所说明,春雨润泽后,空气中水蒸气增加,并有充沛的雨水,农田已经可以准备耕种了。
雨水第一候是「獭祭鱼」源于夏小正,形容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看似先祭拜一番后再食用。
第二候是「候雁北」,此时南方天气已热,候鸟雁自南向北飞,从中国南部等地迁至中国的东北方或是西伯利亚,飞回原先居住的地方。
古人观察雁候鸟是认为候鸟是随着阴阳之气而往来,其实候鸟只能够适应某一种的气候罢了。
第三候是「草木萌动」,这是表示阴阳交泰万物生长的时机。
天地万物出现生机,草木也纷纷萌芽生长。
惊蛰二月节气浮,桃始开花放树头;鸧鹧鸣动无休歇,崔得胡鹰化作鸠;「惊螫」传说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其息化为风,其声化为雷,秋冬之际,雷藏身土中,春天农人耕种,雷破土而出,轰然作响,即是春雷,在惊蛰时分,天地阴阳气接触频繁、闪电不绝,春雷初响,惊醒了仍在蛰伏的万物,不论益虫害虫全部活动起来,脱离了蛰伏的状态。
在农耕方面,正是须加施追肥的时期,杂粮作物开始种植。
惊蛰第一侯是『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春暖时开始盛开。
第二侯是『仓庚鸣』。
「仓庚」指的是黄鹂鸟,仓表示「清」而庚表示「新」,黄鹂鸟于此时振翅高飞,一鸣惊人,宣告春天己到人间第三侯是『鹰化为鸠』。
完整中国二十四节气歌

完整中国二十四节气歌编辑词条二十四节气歌(一)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24节气顺口溜加解释

二十四节气顺口溜加解释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个月份的节气都有两句,可以再结合节气歌进行记忆,如: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江茬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
以下是二十四节每个节气的时间和解释:立春(2月3-5日):立春表示春天的开始。
雨水(2月18-20日):表示降雨的开始,雨量逐渐增大。
惊蛰(3月5-7日):春雷乍现,惊醒了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3月20-22日):昼夜平分,白天黑夜时间将近一样。
清明(4月4-6日):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4月19-21日):降水增加,谷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5月5-7日):表示夏季的开始。
小满(5月20-22日):谷物籽粒饱满,但还没有成熟。
芒种(6月5-7日):小麦等有芒的植物成熟,谷黍类植物可以播种。
夏至(6月21-22日):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标志着炎热时节的来临。
小暑(7月6-8日):天气虽热,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大暑(7月22-24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8月7-9日):表示秋季的开始。
处暑(8月22-24日):炎热天气结束,开始趋于凉爽。
白露(9月7-9日):露珠凝结为水滴,发出洁白光芒。
秋分(9月22-24日):这一天昼夜平分,秋季也平分。
寒露(10月8-9日):气候从凉爽向寒冷过渡,水汽将要凝结为霜。
霜降(10月23-24日):天气来越冷,水汽凝结为霜。
立冬(11月7-8日):表示冬季的开始。
小雪(11月22-23日):寒潮来袭,北方地区可能会降小雪或小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农事活动的精准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景音乐:二十四节气歌阎学晶演唱E-mail文化传播网
24节气歌
(一)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立春
2月5日(或4日,3日)
春季开始,万物复苏。
农谚:立春一日,水暖三分;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雨水
2月20日(或19日,18日)
降雨量开始逐渐增加,农谚: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3月6日(或5日,4日)
开始响雷,冬眠动物复苏,农谚: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春分
3月21日(或20日,19日)
春分中间昼夜平分。
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农谚: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
清明
4月6日(或5日,4日)
气候温暖,万物开始生长,农谚: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谷雨
4月21日(或20日,19日)
雨生百谷,降雨量增多。
农谚: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5月6日(或5日,4日)
夏季开始,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农谚:立夏日晴,蓑衣斗笠随身行。
小满
5月22日(或21日,20日)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农谚:四月八日晴,油菜麦子长两层。
芒种
6月7日(或6日,5日)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又称“忙种”,此时晚谷,黍,稷夏播播种正忙,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各种器皿和衣物容易发霉。
农谚: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
夏至
6月22日(或21日,20日)
夏天到,昼长夜短,万物生长最旺盛。
农谚:夏至不过不暖,冬至不过不寒
小暑
7月8日(或7日,6日)
正当初伏前后,气候开始炎热。
农谚:小暑南风十八朝,吹得南山竹叶焦。
大暑
7月24日(或23日,22日)
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雨水多。
农谚:小暑大暑,淹死老鼠。
立秋
8月8日(或7日,6日)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植物快要成熟。
农谚:立秋天渐凉,处暑谷渐黄。
8月24日(或23日,22日)
一年炎热即将过去,但江南一带仍炎热不减。
农谚: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9月8日(或7日,6日)
因夜凉,水气凝成露水,农谚:“一场秋雨一场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身勿露,露了冻泻肚”。
秋分
9月24日(或23日,22日)
“秋分”是秋季中间,昼夜平分。
农谚:白露看花,秋分看稻。
寒露
10月9日(或8日,7日)
气温降低,夜间露水很凉,寒露风对晚稻危害很大。
农谚:禾怕寒露风,人怕老来穷。
霜降
10月24日(或23日,22日)
开始降霜,天气巳冷,农作物易受冻害。
农谚:寒露不出终不出,霜降不黄终不黄。
立冬
11月8日(或7日,6日)
冬季开始,农作物收割收藏,又是冬耕,积肥的大好时机。
小雪
11月23日(或22日,21日)
开始降雪。
北方进入封冻季节,黄河流域,开始降雪。
农谚:小雪雪满天,来岁定丰年;小雪不落雪,大雪满天飞
大雪
12月8日(或7日,6日)
降雪较大,北方进入严冬
冬至
12月23日(或22日,21日)
进入“数九”寒天。
此天昼短夜长。
冬至以后白天渐长。
农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1月6日(或5日,4日)
开始进入寒冷季节。
农谚: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大寒
1月21日(或20日,19日)
正值“三九”,为一年四季最冷的时节。
2015年6月20日星期六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