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知识大全-精选.
四合院建筑的知识点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特点。
本文将逐步探讨四合院建筑的知识点,带您了解这一独具魅力的建筑形式。
四合院是由四面围合而成的庭院式建筑,通常由四个独立的建筑体块组成,围绕一个中央庭院布置。
这种建筑形式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和周代。
首先,四合院的布局十分讲究。
整个建筑群由门厅、正厅、东厢房和西厢房组成,形成了一个严谨而有序的空间布局。
门厅作为入口,起到了连接内外空间的作用。
正厅是四合院的核心,通常用来接待客人和举办重要活动。
东厢房和西厢房则作为起居和休息的场所。
庭院则是四合院的中心,既是视觉焦点,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四合院的建筑结构独特。
它采用了木结构和砖石建筑相结合的方式,使建筑更加坚固和耐久。
四合院的建筑物通常是砖木结构,其中木材用于梁柱等主要承重部分,砖石则用于墙体和地面。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承重需求,同时也为建筑增添了一份古朴和典雅的氛围。
再次,四合院的装饰风格独具特色。
四合院建筑以其精美的装饰而闻名,常用的装饰元素包括雕刻、彩绘和瓷砖等。
雕刻通常出现在梁柱和门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彩绘则常见于墙面和天花板上,色彩鲜艳,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瓷砖则常用于地面的铺装,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成为四合院建筑的一大亮点。
最后,四合院建筑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功能。
除了作为居住之所外,四合院还可以用于办公、商业和文化等多种场合。
在古代,四合院常常是贵族或有地位的人家的住所,代表了权贵和富贵。
而在现代,四合院则成为了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总而言之,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布局、建筑结构、装饰风格和多种功能而备受赞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对四合院建筑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四合院相关知识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
四合院的顶棚都是用高梁杆作架子,外面糊纸。北京糊顶棚是一门技术,四合院内,由顶棚到墙壁、窗帘、窗户全部用白纸裱糊,称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几年裱一次,有钱人家则是“一年四易”。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崐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合院知识1

四合院知识1四合院一四合院的常识四合院算得上是中国数千年来,积累而产生的最规范的住宅形式,这样方正有序的建筑,可以完美符合中国封建宗法血缘制度家庭的居住要求,从居住位置便可以区分居住者的伦常关系。
这样的建筑形式,也无愧成为北方住宅的代表作。
四合院是出现在明清时期,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合围而成的建筑物。
四合院除了房屋,还得有游廊,因此四合院的占地面积不能小于450平米,小于450平米的就不能叫四合院了,只能叫三合院或二合院.最标准的四合院格局如下图所示,也叫三进院。
门楼、倒座房、游廊、垂花门、东西厢房、正房、后罩房是四合院最常见的组成。
垂花门外为一进院,通过垂花门后的大院为二进院,正房后的后罩房为三进院。
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在古代,华北地区比较常见的住宅形式。
四合院的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通过游廊连接彼此,走动非常方便。
在最正常的情况下,一座四合院只居住一个家庭,可以是四世同堂,也可以五世同堂。
这样的家庭,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尊卑有度,可以明显地体现在房屋的使用上。
四合院的全封闭式格局有着很强的私密性,只要关起大门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
而在四合院内,四侧的房门都直通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大多数人家还喜欢在宽敞的院落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纵观各种皇宫庙宇,其实都是放大版的四合院,其基本特征跟四合院完全一致。
一套四合院融合了中华几千年的风水知识和文化精髓,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但这种建筑形式在近些年已经渐渐消失,也只有一些身价不菲的富豪才会修建。
二四合院的布局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有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这两个基本特征。
因此,由四面房屋合围起的院落,是四合院最基本的配置,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二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以此类推。
在狭义上,只有三进四合院才是真正的四合院,但人们一般把这些统称为四合院。
一进院落,为“口”字型二进院落,为“日”字型三进院落,为“目”字型三进四合院布局完整,功能齐全。
中国四合院知识

中国四合院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国的四合院,那可真是传统建筑里的“老大哥”啊。
四合院就像一个小小的王国,四面房子围起来中间一个院子,这院子就是王国的中心广场。
正房呢,就像是王国里的太上皇,端端正正地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
一般都是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住,那地位,杠杠的,就像游戏里的终极大BOSS,所有的建筑都得敬它三分。
东西厢房就像是正房的左膀右臂,忠诚的大臣一样。
它们对称地分布在两边,规规矩矩的。
感觉就像两个听话的小弟,虽然没有正房那么尊贵,但也是四合院这个小世界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就好比是舞台上的配角,虽然不是主角,但少了它们,这戏可就没法唱全乎了。
再说说这四合院的门,那可真是“脸”一样的存在。
大门就像一个人的嘴巴,四合院的风格啊、气质啊,全从这扇门里透出来。
要是大门修得气派,那就是在大声宣告:“咱这家人可有范儿了!”就像一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人,站在那,气场两米八。
四合院的墙也很有趣,又高又厚,就像一个沉默的卫士。
不管外面世界怎么喧嚣吵闹,它就静静地站在那,把四合院和外界隔开。
这墙啊,就像是一堵隔音又隔事的魔法墙,墙里是自己的小天地,墙外的烦恼统统进不来,简直是现实版的结界啊。
那院子中间呢,经常会有个小花坛或者小水缸之类的。
小花坛就像是四合院的彩色发卡,给这个有些严肃的建筑增添了几分俏皮。
小水缸呢,就像个大肚腩的小胖子,稳稳地坐在那,夏天的时候还能倒映出天空和云彩,感觉就像它偷偷藏了一个小天空在肚子里呢。
住在四合院,邻里关系那叫一个热乎。
大家就像住在一个大鸟巢里的鸟儿,抬头不见低头见。
今天你家做了啥好吃的,香味飘出来,就像一个无形的小手,把邻居都吸引过来。
大家互相分享,那感觉就像一个大家庭,完全没有现代高楼里那种陌生感,简直是和谐邻里关系的模范代表。
而且啊,四合院的布局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
对于第一次来的人,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小世界,很容易就找不着北。
转来转去,要是没有个熟人带路,感觉就像在和四合院玩捉迷藏,可有意思了。
四合院知识汇总

四合院知识汇总中国传统的三进院四合院格局很喜欢传统的四合院,代表了中国建筑的一种典范。
古老的建筑体系构建出中国人理想的家园。
山西是“九边重镇”,自古战事频繁,商贾大户尤其注重住宅的安全。
防御性在山西民居中被着重强调:院落封闭的外观显示出对外界的戒备,这一切似乎使山西民居产生一种冷漠的表情。
山西民居院落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
但由于造型各异的宅门、脊饰、烟囱帽、风水楼与风水影壁的共同作用,使建筑沿街轮廓线丰满舒展。
民居虽古拙而不陈旧,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
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外雄内秀”是山西民居的特色。
在山西四合院的外观塑造中,华美的宅门是重点中的重点,这些在宅门形式、做工精良程度等方面有所反映。
山西四合院宅门有府第门、垂花门、车马门……,材料有木构、石砌、砖雕等,色彩或艳丽或肃穆,辅之以木雕、扁额、柱饰、砖雕、石兽等等细部装饰,更增加了宅门的艺术魅力。
山西民居对外的山墙一般都不开窗,且高大壁立,外观封闭。
以倒座、各级厢房、正房等组成的四合院外观因宅而异,高度、型制、细部各不相同,错落有致。
从外观看,山西四合院在山花、烟囱帽、脊兽、风水楼与风水影壁等细节的塑造也独具特色,灰色的墙面成为细部的背景和衬托。
风水楼和风水影壁增加了封闭外观的视觉层次,成为山西民居最具地域特色和民俗特征的景观。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的风水: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院门都开在东南角,而不开在正中。
这样设计据说是八卦方位,即所谓的“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房子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四合院相关知识

a、东城区域
东城区是目前四合院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区,主要有以下区域:
1、国子监地区
国子监街区是全国唯一的文物保护街,这里有始建于公元1302
年的北京孔庙,有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国子监,东面有目前国内罕见的藏传佛教寺庙宫殿—雍和宫,环境传统文化氛围浓郁。在此区域,政府已明令禁止开发商品楼房。在东西走向的国子监街南北两侧,将建立北京较大较完善的四合院建筑艺术保护区,目前尚处于规划准备阶段,但有零星的新四合院建造。
B、北京四合院的区域分布及特点
1、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分布
四合院建筑为砖木结构,保存年代不可能久远,明代以上的四合院在北京基本已经绝迹,目前北京城内文物性质的四合院均为清代以后营建的。四合院的分布与清代八居民的分布有关,清朝早期为皇室防务及满汉分制需要,北京城分为内、外城,北京内城的居民,是王公、贵族、品官、差役和八旗官兵及他们的眷属。八旗、亲王及品官的府第分布在内城各处。内城的核心是皇城,内务府官员的住宅区在皇城之内。皇城之外,东西交民巷一带住的是各衙署的官员。北内城为贵族及内务府当差人的居住区,区内王府较多。东西城均有高官富贾的邸宅。昔日北京有俗谚:“东富西贵”,“东直门的宅子,西直门的府。”
除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外,还包括西四头条至八条、东四北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等地区。对这类地区的保护,可采取整治院落和外迁部分人口的方式,恢复保护区内老北京传统胡同、四合院的风貌。并注重改善市政基础设施,保护古树名木,突出胡同及四合院景观特色。
(3)近代建筑保护区
主要为东交民巷,作为清末明初北京的旧使馆区,该地区目前多数建筑保存完好。对其保护将以整治环境为主,目前仍允许使用单位占用,近期尚未有详细规划出台。
四合院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建筑外观华美、雕梁画栋,各种屋宇、梁柱、砖雕、彩画层出不穷。
可要说到建筑的整体结构,大到皇宫庙宇,小到民居祠堂,无不是遵照一个基本的形制,那就是“四合院”结构。
一、四合院结构简介: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住宅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一个正方或长方型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的院落里。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
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
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居住者还喜欢在宽敞的院落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据《房地产志》记载:明代,四合院在建筑规模、式样和装饰上有了等级划分。
因而在建筑色彩上,除贵族府第外,一般住宅四合院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青砖灰瓦。
虽以大面积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却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等处施彩色,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面上加若干雕饰,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虽为泥水之作,犹如工艺佳品。
雕饰图案更是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四合院布局: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成为院落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
根据功能的需要和主人的身份,不仅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等不同的院落结构,甚至有横向带跨院带花园的组合式布局。
以最常见的三进四合院为例:三进院落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布局最为合理、紧凑,是民间大量采用的形式。
(三进院落平面图)(三进院落鸟瞰图)1.宅门: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表征。
四合院知识

四合院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四合院那些事儿!
四合院,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你想想看,一个四合院就像一个小小的世界。
就好比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都住在一起,多热闹啊!
你瞧那四合院的布局,多讲究!正房、厢房、倒座房,各有各的用处。
那正房就像是一家之主的宝座,高高在上,威严得很呢!厢房呢,就像孩子们的小天地,充满了欢声笑语。
还有那院子中间,多宽敞啊,能晒太阳,能玩耍,可不是比住那高楼大厦有意思多了!例子:小时候我去姥姥家的四合院,就爱在院子中间玩跳皮筋,那感觉别提多棒了!
再说这四合院的门,那也是有门道的!什么广亮门、金柱门,各有各的气势。
走进去,仿佛就穿越回了古代。
而且住在四合院里,邻里关系那叫一个亲密!今天张大妈送点好吃的,明天李大爷来串串门,互相照应着,多有人情味啊!例子: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在家,隔壁的王奶奶知道后,赶忙送来一碗热汤,真让人感动!
四合院还承载着咱老祖宗的智慧和文化呢!从那精美的雕花,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哪一样不是艺术啊!这要是不好好珍惜,可就太可惜了!咱得把这宝贝一代代传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四合院的魅力呀!
这就是四合院,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地方!它不只是一堆房子,更是咱中国人的根和魂!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保护和传承它吗?
观点结论:四合院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应该重视并保护它,让它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古建筑外观华美、雕梁画栋,各种屋宇、梁柱、砖雕、彩画层出不穷。
可要说到建筑的整体结构,大到皇宫庙宇,小到民居祠堂,无不是遵照一个基本的形制,那就是“四合院”结构。
一、四合院结构简介: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住宅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一个正方或长方型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的院落里。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
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
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居住者还喜欢在宽敞的院落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据《房地产志》记载:明代,四合院在建筑规模、式样和装饰上有了等级划分。
因而在建筑色彩上,除贵族府第外,一般住宅四合院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青砖灰瓦。
虽以大面积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却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等处施彩色,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面上加若干雕饰,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虽为泥水之作,犹如工艺佳品。
雕饰图案更是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四合院布局: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成为院落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
根据功能的需要和主人的身份,不仅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等不同的院落结构,甚至有横向带跨院带花园的组合式布局。
以最常见的三进四合院为例:
三进院落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布局最为合理、紧凑,是民间大量采用的形式。
(三进院落平面图)
(三进院落鸟瞰图)
1.宅门: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表征。
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
门、如意门、蛮子门等。
2.倒座房:紧邻四合院大门,坐南朝北跟正房相对的房屋。
通常为外客厅、
账房、门房、客房、仆人居住等用途。
3.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4.垂花门: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
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
5.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6.厢房:院子东西两侧的房屋,分为东、西厢房。
7.正房:位置处于正中(坐北朝南)的房子,是四合院的核心建筑。
8.耳房: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
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
9.后罩房:在北房后面,有一层的,也有两层的,均坐北朝南,与北房后山
墙之间又形成一个院子,一般称后院,后院是宅主人的内眷或老人居住。
五、通过四合院的大门看身份:
1.王府大门:
皇家宗室所用,占三间或五间房的位置两侧有影壁。
2、广梁大门: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以广梁大门最具代表性。
一般来说,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就是倒座中间开辟一间房屋作为门,这间房屋顶要比其他房间高出一些,大门两侧的墙壁也向外凸出一些,作为装饰,门的地基是被垫高的,这样大门的地面高出门外的街道,从四合院出来,有居高临下之势,而进入四合院,有步步登高之感。
大门是装在屋脊的正下方,过道里外各占一半。
3.金柱大门:
为什么叫金柱呢?作为大门的这间房子最外侧的柱子是檐柱,支持屋脊的叫中柱,位于檐柱和中柱之间的便是金柱,把门扇设置在金柱的位置上,叫做金柱大门。
这种大门的过道是门外浅门内深。
4.蛮子门:
比广亮大门等级略低一等的是蛮子门。
它的门框和门扇装在檐柱的位置上,这样门的气势显然要比前两者要略逊一筹,不过蛮子门过道空间却很大,与一个房间相等,所以很实用,过道内可以放一些东西。
5.如意门:
比前面几种大门等级更低的是如意门。
它是在蛮子门的基础上,将大门开间正面全部用砖墙遮挡,只留出两扇大门,如意门门楣与两侧砖墙交汇处,常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所以叫如意门。
如意门里一般住着地位不高但较为殷实富裕的士民阶层。
6、随墙门、西洋门
再低一个等级的是直接在墙上开一个门洞的随墙门,有的装饰有小门楼。
还有模仿西洋建筑的西洋门,是在清中期西洋文化传入中国后北京地区老百姓所用的宅门。
六、影壁
我们从大门进去,迎面就是影壁。
影壁有遮挡外人视线的作用,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开不到宅内,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
在宅门内成一字形的影壁叫一字影壁。
有的独立于厢房的山墙或隔墙之间,称为独立影壁。
有的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称为座山影壁。
而在《夸住宅》中所说的“对过是磨砖对缝八字影壁”,指的是一种立在宅门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称为雁翅影壁。
“三号门外,在老槐树下面有一座影壁,粉壁的黑是黑,白是白,中间油好了二尺见方的大红福字。
”这是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影壁的描述,这是在门外的影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是穷人家的院门前能有的建筑。
七、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
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城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
(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三
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
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典型的坐北朝南的二进院,宅门建在整个院落东南角上,走过两边立着门礅的宅门,迎面是一堵影壁墙,影壁墙前向西为前院,前院南侧为倒座房,旧时用作客房、书塾、杂用间或男仆的住所。
自前院中轴线上的垂花门便进入面积较大的后院,后院坐北朝南的正房是供一家人的长辈居住,正房左右附耳房或小跨院为厨房、杂屋、厕所,院内东西厢房是晚辈的住处。
四合院欣赏: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