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知识大全-精选.

合集下载

四合院建筑的知识点

四合院建筑的知识点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特点。

本文将逐步探讨四合院建筑的知识点,带您了解这一独具魅力的建筑形式。

四合院是由四面围合而成的庭院式建筑,通常由四个独立的建筑体块组成,围绕一个中央庭院布置。

这种建筑形式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商代和周代。

首先,四合院的布局十分讲究。

整个建筑群由门厅、正厅、东厢房和西厢房组成,形成了一个严谨而有序的空间布局。

门厅作为入口,起到了连接内外空间的作用。

正厅是四合院的核心,通常用来接待客人和举办重要活动。

东厢房和西厢房则作为起居和休息的场所。

庭院则是四合院的中心,既是视觉焦点,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其次,四合院的建筑结构独特。

它采用了木结构和砖石建筑相结合的方式,使建筑更加坚固和耐久。

四合院的建筑物通常是砖木结构,其中木材用于梁柱等主要承重部分,砖石则用于墙体和地面。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够满足建筑的承重需求,同时也为建筑增添了一份古朴和典雅的氛围。

再次,四合院的装饰风格独具特色。

四合院建筑以其精美的装饰而闻名,常用的装饰元素包括雕刻、彩绘和瓷砖等。

雕刻通常出现在梁柱和门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纹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彩绘则常见于墙面和天花板上,色彩鲜艳,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

瓷砖则常用于地面的铺装,以其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成为四合院建筑的一大亮点。

最后,四合院建筑还有着丰富多样的功能。

除了作为居住之所外,四合院还可以用于办公、商业和文化等多种场合。

在古代,四合院常常是贵族或有地位的人家的住所,代表了权贵和富贵。

而在现代,四合院则成为了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总而言之,四合院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布局、建筑结构、装饰风格和多种功能而备受赞誉。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通过对四合院建筑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四合院相关知识

四合院相关知识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北京冬季和春季风沙较多,居民住宅多用门帘。一般人家,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贫苦人家则可用稻草帘或破毡帘。门帘可吊起,上、中、下三部分装夹板的目的是为增加重量,以免得被风掀起。后来,门帘被风门所取代,但夏天仍然用竹帘,凉快透亮而实用。
四合院的顶棚都是用高梁杆作架子,外面糊纸。北京糊顶棚是一门技术,四合院内,由顶棚到墙壁、窗帘、窗户全部用白纸裱糊,称之“四白到底”。普通人家几年裱一次,有钱人家则是“一年四易”。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崐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垂花”是因此门外檐用牌楼作法,作用是分隔里外院,门外是客厅、门房、车房马号等”外宅”,门内是主要起居的卧室“内宅”。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崐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棠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老北京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合院知识1

四合院知识1

四合院知识1四合院一四合院的常识四合院算得上是中国数千年来,积累而产生的最规范的住宅形式,这样方正有序的建筑,可以完美符合中国封建宗法血缘制度家庭的居住要求,从居住位置便可以区分居住者的伦常关系。

这样的建筑形式,也无愧成为北方住宅的代表作。

四合院是出现在明清时期,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合围而成的建筑物。

四合院除了房屋,还得有游廊,因此四合院的占地面积不能小于450平米,小于450平米的就不能叫四合院了,只能叫三合院或二合院.最标准的四合院格局如下图所示,也叫三进院。

门楼、倒座房、游廊、垂花门、东西厢房、正房、后罩房是四合院最常见的组成。

垂花门外为一进院,通过垂花门后的大院为二进院,正房后的后罩房为三进院。

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在古代,华北地区比较常见的住宅形式。

四合院的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通过游廊连接彼此,走动非常方便。

在最正常的情况下,一座四合院只居住一个家庭,可以是四世同堂,也可以五世同堂。

这样的家庭,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尊卑有度,可以明显地体现在房屋的使用上。

四合院的全封闭式格局有着很强的私密性,只要关起大门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

而在四合院内,四侧的房门都直通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大多数人家还喜欢在宽敞的院落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纵观各种皇宫庙宇,其实都是放大版的四合院,其基本特征跟四合院完全一致。

一套四合院融合了中华几千年的风水知识和文化精髓,是真正的集大成者。

但这种建筑形式在近些年已经渐渐消失,也只有一些身价不菲的富豪才会修建。

二四合院的布局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有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这两个基本特征。

因此,由四面房屋合围起的院落,是四合院最基本的配置,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二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以此类推。

在狭义上,只有三进四合院才是真正的四合院,但人们一般把这些统称为四合院。

一进院落,为“口”字型二进院落,为“日”字型三进院落,为“目”字型三进四合院布局完整,功能齐全。

中国四合院知识

中国四合院知识

中国四合院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国的四合院,那可真是传统建筑里的“老大哥”啊。

四合院就像一个小小的王国,四面房子围起来中间一个院子,这院子就是王国的中心广场。

正房呢,就像是王国里的太上皇,端端正正地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一副威严不可侵犯的模样。

一般都是家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住,那地位,杠杠的,就像游戏里的终极大BOSS,所有的建筑都得敬它三分。

东西厢房就像是正房的左膀右臂,忠诚的大臣一样。

它们对称地分布在两边,规规矩矩的。

感觉就像两个听话的小弟,虽然没有正房那么尊贵,但也是四合院这个小世界里不可或缺的角色。

就好比是舞台上的配角,虽然不是主角,但少了它们,这戏可就没法唱全乎了。

再说说这四合院的门,那可真是“脸”一样的存在。

大门就像一个人的嘴巴,四合院的风格啊、气质啊,全从这扇门里透出来。

要是大门修得气派,那就是在大声宣告:“咱这家人可有范儿了!”就像一个穿着华丽衣服的人,站在那,气场两米八。

四合院的墙也很有趣,又高又厚,就像一个沉默的卫士。

不管外面世界怎么喧嚣吵闹,它就静静地站在那,把四合院和外界隔开。

这墙啊,就像是一堵隔音又隔事的魔法墙,墙里是自己的小天地,墙外的烦恼统统进不来,简直是现实版的结界啊。

那院子中间呢,经常会有个小花坛或者小水缸之类的。

小花坛就像是四合院的彩色发卡,给这个有些严肃的建筑增添了几分俏皮。

小水缸呢,就像个大肚腩的小胖子,稳稳地坐在那,夏天的时候还能倒映出天空和云彩,感觉就像它偷偷藏了一个小天空在肚子里呢。

住在四合院,邻里关系那叫一个热乎。

大家就像住在一个大鸟巢里的鸟儿,抬头不见低头见。

今天你家做了啥好吃的,香味飘出来,就像一个无形的小手,把邻居都吸引过来。

大家互相分享,那感觉就像一个大家庭,完全没有现代高楼里那种陌生感,简直是和谐邻里关系的模范代表。

而且啊,四合院的布局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

对于第一次来的人,就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小世界,很容易就找不着北。

转来转去,要是没有个熟人带路,感觉就像在和四合院玩捉迷藏,可有意思了。

四合院知识汇总

四合院知识汇总

四合院知识汇总中国传统的三进院四合院格局很喜欢传统的四合院,代表了中国建筑的一种典范。

古老的建筑体系构建出中国人理想的家园。

山西是“九边重镇”,自古战事频繁,商贾大户尤其注重住宅的安全。

防御性在山西民居中被着重强调:院落封闭的外观显示出对外界的戒备,这一切似乎使山西民居产生一种冷漠的表情。

山西民居院落外墙皆为灰色清水砖墙,颜色古朴单一,外观高耸封闭。

但由于造型各异的宅门、脊饰、烟囱帽、风水楼与风水影壁的共同作用,使建筑沿街轮廓线丰满舒展。

民居虽古拙而不陈旧,统一而不单调,丰富而不凌乱,细腻而不琐碎。

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外雄内秀”是山西民居的特色。

在山西四合院的外观塑造中,华美的宅门是重点中的重点,这些在宅门形式、做工精良程度等方面有所反映。

山西四合院宅门有府第门、垂花门、车马门……,材料有木构、石砌、砖雕等,色彩或艳丽或肃穆,辅之以木雕、扁额、柱饰、砖雕、石兽等等细部装饰,更增加了宅门的艺术魅力。

山西民居对外的山墙一般都不开窗,且高大壁立,外观封闭。

以倒座、各级厢房、正房等组成的四合院外观因宅而异,高度、型制、细部各不相同,错落有致。

从外观看,山西四合院在山花、烟囱帽、脊兽、风水楼与风水影壁等细节的塑造也独具特色,灰色的墙面成为细部的背景和衬托。

风水楼和风水影壁增加了封闭外观的视觉层次,成为山西民居最具地域特色和民俗特征的景观。

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四合院的风水:四合院一般是坐北朝南,院门都开在东南角,而不开在正中。

这样设计据说是八卦方位,即所谓的“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房子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四合院相关知识

四合院相关知识
目前北京的四合院地区基本分布在以下区域:
a、东城区域
东城区是目前四合院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区,主要有以下区域:
1、国子监地区
国子监街区是全国唯一的文物保护街,这里有始建于公元1302
年的北京孔庙,有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国子监,东面有目前国内罕见的藏传佛教寺庙宫殿—雍和宫,环境传统文化氛围浓郁。在此区域,政府已明令禁止开发商品楼房。在东西走向的国子监街南北两侧,将建立北京较大较完善的四合院建筑艺术保护区,目前尚处于规划准备阶段,但有零星的新四合院建造。
B、北京四合院的区域分布及特点
1、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分布
四合院建筑为砖木结构,保存年代不可能久远,明代以上的四合院在北京基本已经绝迹,目前北京城内文物性质的四合院均为清代以后营建的。四合院的分布与清代八居民的分布有关,清朝早期为皇室防务及满汉分制需要,北京城分为内、外城,北京内城的居民,是王公、贵族、品官、差役和八旗官兵及他们的眷属。八旗、亲王及品官的府第分布在内城各处。内城的核心是皇城,内务府官员的住宅区在皇城之内。皇城之外,东西交民巷一带住的是各衙署的官员。北内城为贵族及内务府当差人的居住区,区内王府较多。东西城均有高官富贾的邸宅。昔日北京有俗谚:“东富西贵”,“东直门的宅子,西直门的府。”
除了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外,还包括西四头条至八条、东四北三条至八条、南锣鼓巷等地区。对这类地区的保护,可采取整治院落和外迁部分人口的方式,恢复保护区内老北京传统胡同、四合院的风貌。并注重改善市政基础设施,保护古树名木,突出胡同及四合院景观特色。
(3)近代建筑保护区
主要为东交民巷,作为清末明初北京的旧使馆区,该地区目前多数建筑保存完好。对其保护将以整治环境为主,目前仍允许使用单位占用,近期尚未有详细规划出台。

四合院知识大全

四合院知识大全

中国的古建筑外观华美、雕梁画栋,各种屋宇、梁柱、砖雕、彩画层出不穷。

可要说到建筑的整体结构,大到皇宫庙宇,小到民居祠堂,无不是遵照一个基本的形制,那就是“四合院”结构。

一、四合院结构简介: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住宅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一个正方或长方型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的院落里。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

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

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居住者还喜欢在宽敞的院落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据《房地产志》记载:明代,四合院在建筑规模、式样和装饰上有了等级划分。

因而在建筑色彩上,除贵族府第外,一般住宅四合院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青砖灰瓦。

虽以大面积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却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等处施彩色,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面上加若干雕饰,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虽为泥水之作,犹如工艺佳品。

雕饰图案更是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四合院布局: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成为院落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

根据功能的需要和主人的身份,不仅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等不同的院落结构,甚至有横向带跨院带花园的组合式布局。

以最常见的三进四合院为例:三进院落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布局最为合理、紧凑,是民间大量采用的形式。

(三进院落平面图)(三进院落鸟瞰图)1.宅门: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表征。

四合院知识

四合院知识

四合院知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四合院那些事儿!
四合院,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你想想看,一个四合院就像一个小小的世界。

就好比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都住在一起,多热闹啊!
你瞧那四合院的布局,多讲究!正房、厢房、倒座房,各有各的用处。

那正房就像是一家之主的宝座,高高在上,威严得很呢!厢房呢,就像孩子们的小天地,充满了欢声笑语。

还有那院子中间,多宽敞啊,能晒太阳,能玩耍,可不是比住那高楼大厦有意思多了!例子:小时候我去姥姥家的四合院,就爱在院子中间玩跳皮筋,那感觉别提多棒了!
再说这四合院的门,那也是有门道的!什么广亮门、金柱门,各有各的气势。

走进去,仿佛就穿越回了古代。

而且住在四合院里,邻里关系那叫一个亲密!今天张大妈送点好吃的,明天李大爷来串串门,互相照应着,多有人情味啊!例子: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在家,隔壁的王奶奶知道后,赶忙送来一碗热汤,真让人感动!
四合院还承载着咱老祖宗的智慧和文化呢!从那精美的雕花,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哪一样不是艺术啊!这要是不好好珍惜,可就太可惜了!咱得把这宝贝一代代传下去,让后人也能感受到四合院的魅力呀!
这就是四合院,一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地方!它不只是一堆房子,更是咱中国人的根和魂!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保护和传承它吗?
观点结论:四合院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我们应该重视并保护它,让它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古建筑外观华美、雕梁画栋,各种屋宇、梁柱、砖雕、彩画层出不穷。

可要说到建筑的整体结构,大到皇宫庙宇,小到民居祠堂,无不是遵照一个基本的形制,那就是“四合院”结构。

一、四合院结构简介: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住宅的一种形式,一般是一个正方或长方型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的院落里。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

“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

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

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居住者还喜欢在宽敞的院落中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据《房地产志》记载:明代,四合院在建筑规模、式样和装饰上有了等级划分。

因而在建筑色彩上,除贵族府第外,一般住宅四合院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颜色,青砖灰瓦。

虽以大面积的灰青色墙面和屋顶为主,却在大门、二门、走廊与主要住房等处施彩色,大门、影壁、墀头、屋脊等砖面上加若干雕饰,墙体磨砖对缝,工艺考究,虽为泥水之作,犹如工艺佳品。

雕饰图案更是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插月季的崐花瓶寓意“四季平安”,以蝙蝠、寿字组成的“福寿双全”,还有“子孙万代、“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福禄寿喜”等等,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四合院布局: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个庭院,成为院落的基本单元,称为一进四合院,两个院落即为两进四合院,三个院落为三进四合院,依此类推。

根据功能的需要和主人的身份,不仅有一进、二进、三进、四进、五进等不同的院落结构,甚至有横向带跨院带花园的组合式布局。

以最常见的三进四合院为例:
三进院落的四合院是明清时期最标准的四合院结构,布局最为合理、紧凑,是民间大量采用的形式。

(三进院落平面图)
(三进院落鸟瞰图)
1.宅门: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表征。

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
门、如意门、蛮子门等。

2.倒座房:紧邻四合院大门,坐南朝北跟正房相对的房屋。

通常为外客厅、
账房、门房、客房、仆人居住等用途。

3.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4.垂花门: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
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

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

5.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6.厢房:院子东西两侧的房屋,分为东、西厢房。

7.正房:位置处于正中(坐北朝南)的房子,是四合院的核心建筑。

8.耳房: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
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

9.后罩房:在北房后面,有一层的,也有两层的,均坐北朝南,与北房后山
墙之间又形成一个院子,一般称后院,后院是宅主人的内眷或老人居住。

五、通过四合院的大门看身份:
1.王府大门:
皇家宗室所用,占三间或五间房的位置两侧有影壁。

2、广梁大门:
北京四合院的大门以广梁大门最具代表性。

一般来说,北京四合院的大门就是倒座中间开辟一间房屋作为门,这间房屋顶要比其他房间高出一些,大门两侧的墙壁也向外凸出一些,作为装饰,门的地基是被垫高的,这样大门的地面高出门外的街道,从四合院出来,有居高临下之势,而进入四合院,有步步登高之感。

大门是装在屋脊的正下方,过道里外各占一半。

3.金柱大门:
为什么叫金柱呢?作为大门的这间房子最外侧的柱子是檐柱,支持屋脊的叫中柱,位于檐柱和中柱之间的便是金柱,把门扇设置在金柱的位置上,叫做金柱大门。

这种大门的过道是门外浅门内深。

4.蛮子门:
比广亮大门等级略低一等的是蛮子门。

它的门框和门扇装在檐柱的位置上,这样门的气势显然要比前两者要略逊一筹,不过蛮子门过道空间却很大,与一个房间相等,所以很实用,过道内可以放一些东西。

5.如意门:
比前面几种大门等级更低的是如意门。

它是在蛮子门的基础上,将大门开间正面全部用砖墙遮挡,只留出两扇大门,如意门门楣与两侧砖墙交汇处,常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所以叫如意门。

如意门里一般住着地位不高但较为殷实富裕的士民阶层。

6、随墙门、西洋门
再低一个等级的是直接在墙上开一个门洞的随墙门,有的装饰有小门楼。

还有模仿西洋建筑的西洋门,是在清中期西洋文化传入中国后北京地区老百姓所用的宅门。

六、影壁
我们从大门进去,迎面就是影壁。

影壁有遮挡外人视线的作用,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开不到宅内,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

在宅门内成一字形的影壁叫一字影壁。

有的独立于厢房的山墙或隔墙之间,称为独立影壁。

有的在厢房的山墙上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称为座山影壁。

而在《夸住宅》中所说的“对过是磨砖对缝八字影壁”,指的是一种立在宅门对面的八字形影壁,称为雁翅影壁。

“三号门外,在老槐树下面有一座影壁,粉壁的黑是黑,白是白,中间油好了二尺见方的大红福字。

”这是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中对影壁的描述,这是在门外的影壁,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不是穷人家的院门前能有的建筑。

七、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小则不过数丈;或独家独户,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
持传统文化、邻里邻外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城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以东西方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
(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三
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

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
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典型的坐北朝南的二进院,宅门建在整个院落东南角上,走过两边立着门礅的宅门,迎面是一堵影壁墙,影壁墙前向西为前院,前院南侧为倒座房,旧时用作客房、书塾、杂用间或男仆的住所。

自前院中轴线上的垂花门便进入面积较大的后院,后院坐北朝南的正房是供一家人的长辈居住,正房左右附耳房或小跨院为厨房、杂屋、厕所,院内东西厢房是晚辈的住处。

四合院欣赏: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