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纪念馆

合集下载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一直都知道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的伟大,可当我走进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时,那种震撼和感动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组巨大的雕塑,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神情仿佛让我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纪念馆里的展品丰富多样,每一件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

有战士们穿过的破旧军装,上面的补丁密密麻麻,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艰苦;有锈迹斑斑的武器,它们虽然不再锋利,但却见证了无数激烈的战斗。

我站在那些展品前,仔仔细细地看着,心里忍不住想象着当年战士们拿着这些武器奋勇杀敌的场景。

其中有一封战士的家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信纸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祖国的忠诚却清晰无比。

他在信里说:“亲爱的爹娘,儿子在这边一切都好,不要挂念。

我们一定会把敌人打跑,保卫咱们的国家,让你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这普普通通的话语,却让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他们也是普通人啊,有着自己的亲人,有着对平凡生活的向往,可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还有一张照片,拍的是一群战士在雪地里埋伏。

他们的身上落满了雪花,眉毛和胡子都结了冰,可眼神却坚定地望着前方。

我看着那张照片,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那么冷的天,他们就那样一动不动地等着,只为了给敌人致命的一击。

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勇气啊!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一段关于上甘岭战役的介绍。

那激烈的战斗场景仿佛就在眼前展开。

炮弹不停地轰炸,山头都被削平了好几米,可战士们没有退缩。

没有水喝,他们就舔一舔石头上的露水;没有吃的,就啃一口干粮。

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硬是守住了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一个模拟战场的展厅。

耳边是炮弹的轰鸣声,眼前是硝烟弥漫的场景,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残酷的战场之中。

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了战争的可怕和战士们的伟大。

当我走出纪念馆的时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观后感在丹东,有一个地方,它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震撼人心的历史,那就是抗美援朝纪念馆。

当我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那个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年代。

一进纪念馆的大门,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就扑面而来。

眼前的建筑庄重而宏伟,让人不禁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沿着参观路线前行,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充满故事的文物,如同一个个沉默的讲述者,把那段血与火的岁月缓缓道来。

我停留在了一组照片前,那是一群年轻的志愿军战士,他们的脸上还带着些许稚嫩,但眼神中却透露出无比的坚定和勇敢。

照片中的他们,有的在整理装备,有的在相互交流,仿佛下一刻就要奔赴战场。

我不禁想象着他们当时的心情,是对敌人的愤怒?还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或许都有吧。

他们知道,此去可能一去不返,但为了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他们义无反顾。

在一个展柜里,陈列着一件破旧的棉衣。

这件棉衣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上面布满了补丁和弹孔。

看着这件棉衣,我仿佛看到了在冰天雪地中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战士们。

他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与敌人顽强战斗。

他们的身体被冻僵了,但他们的意志却坚如钢铁。

那种坚韧和不屈,让我的眼眶湿润了。

继续往前走,我看到了一把已经生锈的冲锋枪。

枪身上的锈迹仿佛在诉说着它曾经经历过的激烈战斗。

想象着志愿军战士们手持这把枪,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场景,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

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保卫了我们的和平生活。

在纪念馆里,还有一面巨大的烈士墙。

墙上密密麻麻地刻着烈士的名字,那一个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他们有的牺牲时还不满二十岁,有的刚刚新婚不久,有的甚至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参观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位老人。

他头发花白,身体微微颤抖,但眼神却格外明亮。

他静静地站在一件展品前,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10月,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

纪念馆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市中心北部风景秀丽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

由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

纪念塔高53米,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塔名,背面刻有记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光辉业绩的塔文。

陈列馆通过700余幅照片、1000多件文物以及图表、沙盘、绘画、模型、雕塑等,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伟大史实。

全景画馆陈列着长132米、高18米的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人们在旋转看台上观看,犹如身临其境,深为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所感佩。

文化传承抗美朝援纪念馆共收藏文物19500余件,分为两大系列,即抗美援朝文物和历史文物。

现收藏抗美援朝文物121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7件,如原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同志的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平壤以北道路调查材料和朝鲜交通调查图;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同志在谈判时期使用的照相机;志愿军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第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同志的一级国旗勋章、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同志的卡宾枪;魏巍同志的《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手稿等。

该馆还收藏有历史文物7391件,其中瓷器826件,铜器126件,镇币2687件,书画355件,其它工艺品627件。

历史文物中有国家一级文物4件,即战国时期的叶脉纹双纽铜镜、青铜短剑、元代的乳白黑釉花大罐、清乾隆年间象牙雕塔。

背景资料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在仁川登陆,并将战火引向中国边境,轰炸安东(今丹东市)等地。

应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发兵朝鲜,与朝鲜人民军共同战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经过三年艰苦战斗,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党史故事: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

党史故事: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

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畔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

现有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1166件(套),各类抗美援朝资料3万余份,是目前国内收藏抗美援朝文物与资料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纪念馆。

该馆始建于1958年,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

1990年10月24日,抗美援朝纪念馆移地扩建,1993年7月25日建成开馆。

2008年3月,该馆在全国率先实行免费开放。

为了更好地发挥纪念馆社会教育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观众数量和参观需求,2020年9月19日,经过全新升级扩建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面向社会重新开放。

抗美援朝纪念馆鸟瞰图抗美援朝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82475平方米,建筑面积29983平方米,由抗美援朝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及国防教育园组成。

抗美援朝纪念塔塔高53米,寓意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实现,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塔体正面镶嵌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部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

四个塔墩上分别雕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运动、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钢铁运输线四组大型群雕像。

抗美援朝纪念塔全景画馆是圆柱形密闭堡垒式建筑,直径44.6米,高24米,面积3150平方米。

馆内陈列有周长132.15米、高16米的大型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并设有1100平方米表现各种战斗场景的地面塑型,配有描述战争场面的灯光、音响效果,生动、艺术地再现了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围歼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壮观战斗场面和气势恢宏的战争氛围。

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局部)国防教育园设有大型兵器陈列区,陈列了抗美援朝时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时期的大型兵器,是一处了解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的理想教育基地。

国防教育园鸟瞰图陈列馆建筑面积23845平方米,陈列馆展陈面积7879平方米,展线长1549米,基本陈列主题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分为序厅、抗美援朝战争厅、抗美援朝运动厅、中朝人民友谊厅、中国人民志愿军英烈厅、纪念厅6个部分,共展出2019件(套)文物和展品,1605张历史照片,配以雕塑、油画、复原场景、艺术装置等辅助陈列,全面、真实、客观、生动地再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光辉历史。

抗美援朝纪念馆解说词

抗美援朝纪念馆解说词

抗美援朝纪念馆解说词各位朋友们,今儿咱们聊聊一个特别的地方——抗美援朝纪念馆。

这地儿,可不一般,它就像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把咱们国家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给一五一十地摆在了眼前。

一走进纪念馆的大门,那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空隧道,一下子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迎面而来的,是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像,他们或冲锋陷阵,或凝神远眺,那眼神里,全是坚定和不屈。

这些雕像啊,就像是那些英勇的志愿军战士的化身,静静地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再往里头走,嘿,那展览厅里的展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

有老式的步枪、手榴弹,还有那些破旧的军装、棉袄,每一件都透着岁月的痕迹,每一件都承载着沉甸甸的历史。

你瞅瞅那些照片,黑白的,但画面里的故事却鲜活得跟昨天才发生似的。

战士们在雪地里啃着冻成冰坨子的土豆,眼神里却没有一丝怨言;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脸上写满了坚毅和勇敢。

这些照片,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讲述着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些志愿军战士的遗书。

一封封书信,字迹或工整或潦草,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都是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和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有的战士在信中写道:“如果我牺牲了,请告诉我的父母,儿子尽忠了。

”这简单的话语,却让人泪目。

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走在这个纪念馆里,我时常会想,这些战士们,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但在国家和民族的大义面前,他们选择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这种精神,这种情怀,是我们今天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的。

当然了,这个纪念馆里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细节,比如那些战士们是怎么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战斗的,他们是怎么用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打败敌人的。

这些故事啊,听起来就像是在看一部精彩绝伦的电影,让人欲罢不能。

总的来说啊,这个抗美援朝纪念馆啊,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历史课堂。

它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和残酷,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抗美援朝纪念馆故事

抗美援朝纪念馆故事

抗美援朝纪念馆故事您要是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啊,那可就像是走进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里。

一进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可能就是那些英雄们的雕像,一个个都透着坚毅的神情。

就像杨根思,那可是个超级英雄。

据说在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时候啊,他抱起炸药包就冲向敌人,就像一道火光冲向黑暗中的恶魔。

他那时候心里想的肯定是:“哼,你们这些家伙,想侵略我们的土地,没门儿!”然后就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这得多勇敢啊,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可他就这么做了,就为了保卫咱们的国家和人民。

再往前走,能看到那些志愿军战士们用过的武器。

那些枪啊,看着就很有年代感。

有的枪上都还有磨损的痕迹呢,那都是战士们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杀留下的“勋章”。

您想啊,志愿军战士们就是拿着这些武器,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佬打仗。

美国兵那时候可是有飞机大炮,各种先进装备。

可咱们志愿军不怕啊,就像在长津湖战役里,那冰天雪地的,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吃着冻得硬邦邦的土豆,还能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说到长津湖,馆里肯定有展示当时的场景复原。

那画面看着就让人心疼又敬佩。

好多战士为了埋伏敌人,趴在雪地里,最后就变成了一个个“冰雕”。

他们保持着战斗的姿势,眼睛还坚定地望着敌人来的方向。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志啊?那就是钢铁般的意志,就是告诉敌人:“不管多艰苦,我们都不会退缩。

”还有那些医疗兵的故事也很感人。

在枪林弹雨里,他们背着药箱到处跑,去救受伤的战士。

有个小护士,年纪轻轻的,但是特别勇敢。

子弹就在她身边飞,她眼睛都不眨一下,心里只想着赶快把伤员的伤口包扎好。

有一次,她自己都受伤了,还坚持给其他战士处理伤口,最后还是战友硬把她拉到安全的地方。

在纪念馆里,还能看到好多老百姓支援前线的故事。

老百姓们知道志愿军在前线打仗不容易,就纷纷把家里的粮食、衣服都捐出来。

有个老大娘,把自己家唯一的一床厚被子都拿出来了,说:“给志愿军的孩子们用,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冷啊。

”这就是咱中国人民的团结,全国上下一条心,就为了把美国侵略者赶回老家。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丹东市锦江山大街68号,是全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郭沫若同志题写馆名。

1993年7月27日,即朝鲜停战协定签字40周年新馆落成并正式开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参加开馆仪式并为纪念馆剪彩。

抗美援朝纪念馆新馆是由陈列馆、全景画馆、纪念塔三大建筑主体组成的建筑群,融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和现代建筑特色于一体。

总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12,000平方米。

陈列馆的平面布局是呈品字形的三层建筑,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楼高19.4米,上有5个民族风格的小亭,外墙为灰白花岗岩剁斧石贴面。

陈列馆的中央为序厅,序厅的正面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浮雕群像为背景,正中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巨型圆雕像,两侧分别是志愿军战歌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

全景画馆为高28.4米,直径46米的圆形建筑,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全景画陈列厅,下层为空军专馆和临时展厅。

纪念塔由塔基群房和纪念塔主体组成,塔高53米,象征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塔面用高梁红花岗岩剁斧石贴面。

塔基群房建筑面积2,900平方米,外墙为灰白色花岗岩蘑菇石贴面。

纪念塔正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背面是记载志愿军英雄业绩的塔文。

抗美援朝纪念馆以抗美援朝战争史为基本陈列,主要陈列内容分布在陈列馆、空军专馆、全景画馆和露天兵器陈列场。

陈列馆全部陈列内容分布在10个展厅内,展线440米,陈列面积1,630平方米。

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线,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

全景画馆陈列有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

画面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等阻击战为重点,形象地反映志愿军在战场上的英雄气慨。

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作文

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作文

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作文篇一《走进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沈阳有个好去处,那就是抗美援朝纪念馆。

一听到这个名字,就感觉满满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刚到纪念馆的大门前,就瞧见那庄严肃穆的建筑样式,像个威风凛凛的战士矗立在那儿。

那大门就仿佛是历史的入口,我一脚踏进去,就像钻进了时光机,“嗖”地一下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展品。

枪支啊、炮弹壳啊,还有战士们写过的信件、用过的水壶。

那些枪支看起来黑乎乎的,但是你能想象到它们曾经在战场上发出过怎样的怒吼吗?我站在一支步枪前仔细看,它的枪托已经有些磨损了,枪身上也有一些划痕。

这让我不禁想起,曾经有一位年轻的战士,紧握这把枪,潜伏在冰天雪地的战场上。

寒风吹过,他的脸被吹得通红,手指因为寒冷几乎要失去知觉,可是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前方的敌人营地,一刻也没有放松警惕。

顺着参观路线走,看到了一幅幅巨大的历史照片。

照片上的志愿军战士们脸上都带着坚毅和果敢。

其中有一张照片,战士们在爬山,那山好陡峭啊,感觉都快垂直了。

战士们背着行囊,手脚并用,互相帮扶着往上爬。

我盯着那张照片发呆,仿佛能听到战士们粗重的喘息声,还有鞋底在岩石上摩擦发出的嘎吱声。

旁边的讲解员说,那是战士们在艰苦作战环境下进行行军转移。

当时条件那么艰苦,可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馆里还有一些模拟战斗场景的部分。

那雕塑做的特别逼真,枪口喷出火焰,战士们奋勇杀敌,姿势都各不一样。

有的跳起来向前冲,有的半蹲着射击,还有的正在手榴弹招呼敌人呢。

我站在旁边看了好一阵儿,好像耳边响起了枪炮声,一场热血沸腾的战争就在眼前打响。

这时候我就在想,现在的和平生活是多么不容易啊,这都是那些志愿军们用命换来的。

从纪念馆出来,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种对志愿军战士的敬意,充满了我整个胸膛。

篇二《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之旅》沈阳抗美援朝纪念馆,那可是个充满故事的地方。

我那天就像个探险家似的走进了这个地方。

一进去,里面的灯光有些暗暗的,感觉像是有意营造出那种岁月的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美援朝纪念馆
预算(2018年)目录
第一部分
抗美援朝纪念馆的基本情况
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全军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国家级重大战争纪念馆。

始建于1958年,1990年10月移地扩建至今,为公益事业性全额拔款正县级单位,现有人员编制86人,实有人员84人。

原馆合同制讲解员20人,保安保洁人员59人。

现纪念馆占地面积18.2475万平方米,由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和国防教育园4部分组成。

开馆以来,累计接待参观者1000余万人次,为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缅怀志愿军英烈、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全国首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2013年6月份,根据中央领导的批示,丹东市启动了抗美援朝纪念馆改扩建工作。

2014年6月3日,中央正式批复同意对抗美援朝纪念馆进行改扩建,中央军委将抗美援朝纪念馆定位为国家级重大战争纪念馆。

第二部分2018年部门预算表
一、收支总表
二、收入总表
三、支出总表
四、支出汇总
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六、财政拨款收入
七、上级财政提前告知补助收入
八、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性收费
九、政府性基金
十、预算外专户
十一、城市建设维护税
十二、专项收入
十三、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
十四、一般公共预算“三公”支出表
十五、项目支出表
十六、政府采购表
十七、政府购买服务表
第三部分抗美援朝纪念馆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1.抗美援朝纪念馆
2.丹东市博物馆
上述机构中,共核定事业编制86人,实有84人,离休人员1人,退休人员0人。

(退休人员由社保发放工资)
第二部分抗美援朝纪念馆部门预算公开表(具体见附件)第三部分抗美援朝纪念馆2018年部门预算情况说明
一、关于抗美援朝纪念馆2018年收支预算的总体说明
按照综合预算的原则,抗美援朝纪念馆所有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管理。

收入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上级提前告知拨款收入等。

抗美援朝纪念馆2018年收支总预算926.26万元。

二、关于抗美援朝纪念馆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说明
2018年“三公”经费预算数12.05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1.45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10.6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10.6万元、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

三、特别说明,因抗美援朝纪念馆为全额事业单位,关于机关政府报表与纪念馆工作无关,为空表。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上级财政提前告知补助收入:省级及中央级补贴性拨款
3.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4.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5.“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第五部分2018年预算增减说明
2018年预算总计为926.26万元,较2017年增加12.12万原因为职工工资变动引起其它相应数额增加。

第六部分抗美援朝纪念馆2018年经费安排说明
抗美援朝纪念馆2018年预算总数为926.26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703.2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205.24万元,对个人家庭补助支出17.82万元。

第七部分抗美援朝纪念馆2018年政府采购安排说明
2018年预算中需办政府采购的只有汽车维修及保险,因预算资金中日常工作经费较少,没有安排其它政府采购项
目,待2018年实际工作中按需要按要求履行政府采购程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