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一份完整的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复习好功课,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政治必修 1《经济生活》知识点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货币(一) 货币的本质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1)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3)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考点 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的货币。

3.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外,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1 金属货币: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

2.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的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 5:货币与财富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货币产生后,就成了社会财富的象征。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页眉内容《经济生活》知识点复习梳理第一单元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会判断)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要会判断)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本质:一般等价物3、货币的职能(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选择题)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形式:现实的货币——(选择题)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可以出选择题)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选择题)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②公式: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5、纸币(1)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货币有价值,纸币无价值,纸币只是一种价值符号。

——(要懂得区分)(2)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选择题)(3)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4)通货膨胀:——(可以出大题或者选择)①表现:经济运行中出现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现象。

②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即供不应求)③主要原因:纸币发行量>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④相应实施的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⑤危害:直接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如果人民的货币收入没有增长,生活水平就会出现下降。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要背知识点总汇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要背知识点总汇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推荐背的知识点1、商品的定义及基本属性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2、货币的产生、定义、本质及职能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有三大阶段,自己看笔记)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职能:有基本职能与其他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纸币无),执行中只需观念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对生产者的启发:能否顺利卖出商品,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生存竞争。

因此商品生产者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的商品)货币与财富(综合探究)3、金属货币与纸币(1)金属货币退出流通市场的原因(2)纸币定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优点: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偷盗等损失发行规律: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及通货紧缩的危害。

纸币发行量与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4、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的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2)信用工具:信用卡(信用卡——信用为前提,有优点)、支票(转帐支票和现金支票)5、外汇与汇率(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知道汇率的变化所代表的意思(3)正确看待人民币升值(利与弊)①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少的人民币,从一定意义上看不利于我国出口,外商投资减少,可能造成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不利于经济的稳定。

弊②人民币升值,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对外投资和进口,缓解过高的外汇储备的压力,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并且会使人民币的信誉及中国的国际经济地位得到了提升。

利③所以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我们汇率改革只能稳妥、有步骤地进行。

《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归纳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中国GDP从 2001年的11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011年的40多万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 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 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达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 2010年投资流量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首次超过日本、 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十年间,中国真正成了世界工厂, 但在这个过程中,代工的中国工人获利微乎其微。以苹果手 机为例,每卖出一台iphone,苹果公司独占58.5%的利润, 中国工人获得的利润只有1.8%。从入世到2011年底,中国 受到贸易救济调查近767起。 材料二 2011年12月11日,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 周年高层论坛”上,胡锦涛主席发表讲话强调,中国将加快 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 引导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 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走出去”。(14分)
三、高试题赏析
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 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 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 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C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 发展,回答13-14题。 13.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先后陷入了经济持续下 滑、失业率大幅上升的困境。各国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 预,其依据是 ①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②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 ③政府具有经济管理职能 ④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高中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 复习 第一单元 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 必修一 《经济生活》 复习 第一单元 知识归纳

《经济生活》知识整理第一单元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商品(了解)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

二是用于交换)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自然属性,不同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社会属性、本质属性)(注意:有价值的必然是商品,商品必然有价值)(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

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良好的使用价值有助于商品价值的实现,所以商家要关注商品的使用价值,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如何理解W-G是商品惊险的跳跃)。

补充:有使用价值的未必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贵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有价值)(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5个)(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原因/条件: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纸币没有价值,不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only)◆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必背知识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必背知识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4.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对外投资,国外消费,偿还外债。

不利于出口,吸引外资,扩大外需,收回外债。

5.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6.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7.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8.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大。

9.替代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10.互补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会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减少。

11.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1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收入(当前收入,未来收入,收入差距)
物价
消费心理
13.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居民后顾之忧;
完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
稳定物价;
14.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商品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有哪两个基本属性?两者关系如何?(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能形成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时拥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二、货币1、货币是怎样产生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

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货币的产生。

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

2、什么是货币?其本质是什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有哪些?其中哪两个是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

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W--G――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

三、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的优点: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就是指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过多或过少。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含义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而居民收入水平没有提高,就会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影响经济发展。

适度的通货紧缩可以挤去经济泡沫,抑制投资过热;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替代品: 商品
41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 ★
(1)一般情况: 互A补价品 l1
l2 替代品
(2)生活必需品:
(3)高档耐用品:
(4)互补品: 相关
(5)替代品: 商品
需求量
A价↓ → A求↑ → A补求↑ → A替求↓42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 ★
(1)一般情况:
(2)生活必需品: 不同
人民币汇率跌落 对我的影响
吸引外资
对外投资 23
D
24
(2008 全新 15)2005年7月21日,美元兑
人民币的汇率由1美元=8.21人民币元调整为
1美元=8.11人民币元。此后,人民币持续小
幅升值,截至2008年4月,人民币累计升值
约为16%。人民币升值有利于
①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②我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3)高档耐用品: 商品
A 价 l1
(4)互补品: 相关
(5)替代品: 商品
l2
需求4量3
(2007 海南 2)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 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 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 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 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 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 A商品的需求数量
大家好
1
经济生活
←第四单元→
国内
国际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
社会再生产
生产
交换
分配
消费
第二单元 第一单元 第三单元 第一单元
2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 价格 第二课 多变的 消费 第三课 多彩的
3
货币 第一课 神奇的
4
二、货币
三、纸币 一、商品 五、结算
四、电子 货币
人民币币值 不稳定
不变

不变
商品数量 × 价值量


社会劳动生产率↑
消费者
36
(2011 全新 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 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 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 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 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 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 价值总量为
C
③我国对外投资的增加
④吸引外商在我国投资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
(2015 全新 15)2015年3月6日,美元指数
收盘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164点;3月9日,人
民币对美元汇率较前一交易日又贬值30个基点
A 。美元持续升值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积极的方面在于
以此为例,对我国的影响
1、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2、不利于扩大外需,有利于提高国际购买力 3、不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对外投资 4、不利于国内就业,有利于出国旅游和留学 5、不利于收回外债,有利于偿还外债 6、加大国际金融风险,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27
(2005 全国 25)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 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 =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 个月前
A.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B.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39
第二课 重点知识
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2、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3、如何理解等价交换原则
40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 ★
(1)一般情况:
(2)生活必需品: 不同
(3)高档耐用品: 商品
(4)互补品: 相关
美国(A国)商品价格下降↓
人民币(B币)汇率升高↑ 人民币(B币)升值↑ 中国(B国)商品价格上涨↑
A币
16
下列关于外汇汇率与人民币币值之间关系 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
17
汇率变动★ ★ ★
原来:800元人民币(B币) / 100美元(A币) 现在:600元人民币(B币) / 100美元(A币)
以此为例,对我国的影响
1、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 2、不利于扩大外需,有利于提高国际购买力 3、不利于吸引外资,有利于对外投资 4、不利于国内就业,有利于出国旅游和留学 5、不利于收回外债,有利于偿还外债 6、加大国际金融风险,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20
2015年2月27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l美元对 人民币6.1475元。而2015年1月4日,人民币汇 率中间价为l美元对人民币6.1190元。其他因素 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这种变化 对我国的影响是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
12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15元的商品价值为
商品价值量降低。
15/1+50% = 10元。
货币价值下降(贬值) 货币贬值20%。
物价上涨。
10元的商品价值为:
10/1-20% = 12.5元。
13
(2008 全国 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 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 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 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 用货币表示为
(5)如何理解“等价交换”?
47
(2009 江苏 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
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 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B
A.2 B.4 C.8 D.16
48
1台电脑 = 4部手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欧元汇率升高↑ 欧元升值↑ 欧洲商品价格上涨↑
28
(2005 全国 25)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
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
=10元人民币。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
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
33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供求 影响价格
价值 决定价格
价格 影响
因素
变动 影响
变动 规律
价值规律
生活
(需求量)
生产
(供给量)
34
第二课 重点知识
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2、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3、如何理解等价交换原则
35
为什么要提高劳动生产率?
生产者 个别劳动生产率↑
↑ 价值总量 ==
物价变动幅度 = ———— = ———— = 25%
应发量
原价
切记
差量
差价
币值变动幅度 = ———— = ———— = 20%
实发量
现价
物价变动幅度===币值变动幅度
11
(2008 全国 25)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 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 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 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贬值)20%,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 用货币表示为
A.1452万元
B. 1320万元
B.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37
价值量 * 数量 = 价值总量
2010年: 价值量132元*数量10万件=价值总量1320万元
2011年:
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0%,
企业产量为:10(1+10%)=11万件
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20%,
商品价值量为:132/1+20%=110元
B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44
第二课 重点知识
1、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2、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3、如何理解等价交换原则
45
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 (2)表现形式
(①3)商价品格的围价绕值价量值上由下(波)动决。定; ②商如品何交理换解以“(围)绕为价值基”础实行()交换
①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增加出口
②提升中国外汇储备的国际购买力
③抑制中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从而增加国内储蓄
④优化中国对外投资结构,加快“走出去”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
6、汇率变动的影响★★★
原来:800元人民币(B币) / 100美元(A币) 现在:600元人民币(B币) / 100美元(A币)
7
价格总额 实发纸币量=应发纸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
数量×单价 =———————
货币流通速度
8
价格总额 实发纸币量=应发纸币量=———————
货币流通速度
1 —— = 1 = 1
1
1+20%
——— = 0.8 < 1
1+50%

差量 ———— = 物价变动幅度
应发量
通货膨胀 ↓
物价上涨
美元(A币)汇率跌落↓
B币
美元(A币)贬值↓
美国(A国)商品价格下降↓
人民币(B币)汇率升高↑ 人民币(B币)升值↑ 中国(B国)商品价格上涨↑
A币
18
下列关于外汇汇率与人民币币值之间关系 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
B
19
6、汇率变动的影响★★★
原来:800元人民币(B币) / 100美元(A币) 现在:600元人民币(B币) / 100美元(A币)
(4)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如何理解“上下波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