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式基础知识讲解

分式基础知识讲解
分式基础知识讲解

分式的概念和性质(基础)

【学习目标】

1. 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使分式有意义、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

2.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恒等变形,进而进行条件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式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子,B叫做分母.

要点诠释:(1)分式的形式和分数类似,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分数是整式,不是分式,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分数的分子、分

母中都不含字母.

(2)分式与分数是相互联系的:由于分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所以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分数是分式中字母取特定值后的特殊情况.

(3)分母中的“字母”是表示不同数的“字母”,但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

常数,不是字母,如a

是整式而不能当作分式.

(4)分母中含有字母是分式的一个重要标志,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不

能先化简,如

2

x y

x

是分式,与xy有区别,xy是整式,即只看形式,不能

看化简的结果.

要点二、分式有意义,无意义或等于零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零.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母等于零.

3.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要点诠释:(1)分式有无意义与分母有关但与分子无关,分式要明确其是否有意义,就必须分析、讨论分母中所含字母不能取哪些值,以避免分母的值为零.

(2)本章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所遇到的分式都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分式

中分母的值不等于零.

(3)必须在分式有意义的前提下,才能讨论分式的值.

要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个性质叫做分式的基本性质,用式子表示是:A A M A A M B B M B B M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要点诠释:(1)基本性质中的A 、B 、M 表示的是整式.其中B ≠0是已知条件中隐含着的条件,一般在解题过程中不另强调;M ≠0是在解题过程中另外附加的

条件,在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必须重点强调M ≠0这个前提条件.

(2)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变形时,虽然分式的值不变,但分式中

字母的取值范围有可能发生变化.例如:

,在变形后,字母x

的取值范围变大了.

要点四、分式的变号法则

对于分式中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改变其中任何一个或三个,分式成为原分式的相反数.

要点诠释: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有b b a a -=-,b b a a -=-.根据有理数除法的符号法则有b b b a a a -==--.分式a b 与a b

-互为相反数.分式的符号法则在以后关于分式的运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点五、分式的约分,最简分式

与分数的约分类似,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相同的因式(1除外),那么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要点诠释:(1)约分的实质是将一个分式化成最简分式,即约分后,分式的分子与分母

再没有公因式.

(2)约分的关键是确定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是分

子、分母的系数的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因式最低次幂的积;当分式的分子、分

母中含有多项式时,要先将其分解因式,使之转化为分子与分母是不能再分

解的因式积的形式,然后再进行约分.

分式的乘除(基础)

【学习目标】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总结出分式的乘法、除法法则.

2.会分式的乘法、除法运算.

3.掌握乘方的意义,能根据乘方的法则,先乘方,再乘除进行分式运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的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 c ac b d bd

?=,其中a b c d 、、、是整式,0bd ≠. 2.分式的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用字母表示为:a

c a

d ad b d b c bc

÷=?=,其中a b c d 、、、是整式,0bcd ≠. 要点诠释:(1)分式的乘除法都能统一成乘法,然后约去公因式,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2)分式与分式相乘,若分子和分母是多项式,则先分解因式,看能否约分,

然后再乘.

(3)整式与分式相乘,可以直接把整式(整式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代数式)

和分式的分子相乘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当整式是多项式时,同样要先分

解因式,便于约分.

(4)分式的乘除法计算结果,要通过约分,化为最简分式或整式.

要点二、分式的乘方

分式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用字母表示为:

n

n n a a b b ??= ???(n 为正整数).

要点诠释:(1)分式乘方时,一定要把分式加上括号.不要把n n n a a b b ??= ???写成n

n a a b b ??= ??? (2)分式乘方时,要首先确定乘方结果的符号,负数的偶次方为正,负数的

奇次方为负.

(3)在一个算式中同时含有分式的乘方、乘法、除法时,应先算乘方,再算乘

除,有多项式时应先分解因式,再约分.

(4)分式乘方时,应把分子、分母分别看作一个整体.如

()2

22222a b a b a b b b b ---??=≠ ???. 分式的加减(基础)

【学习目标】

1.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

2.会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3.会进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同分母分式的加减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上述法则可用式子表为:

a b a b c c c

±±=. 要点诠释:(1)“把分子相加减”是把各分式的分子的整体相加减,即各个分子都应用括号,当分子是单项式时,括号可以省略;当分子是多项式时,特别是分子相减时,括号不能省,不然,容易导致符号上的错误.

(2)分式的加减法运算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要点二、分式的通分

与分数的通分类似,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母不同的分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要点诠释:(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一般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公分母.

(2)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的乘积;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就要先把它们分解因式,然后再找最简公分母.

(3)约分和通分恰好是相反的两种变形,约分是对一个分式而言,而通分则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

要点三、异分母分式的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上述法则可用式子表为:

a c ad bc ad bc

b d bd bd bd

±±=±=. 要点诠释:(1)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是关键.通分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变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一般步骤:①通分,②进行同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③把结果化成最简分式.

要点四、分式的混合运算

与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样,分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遇到括号,先算括号内的,按先小括号,再中括号,最后大括号的顺序计算. 分式运算结果必须达到最简,能约分的要约分,保证结果是最简分式或整式.

要点诠释:(1)正确运用运算法则:分式的乘除(包括乘方)、加减、符号变化法则是正确进行分式运算的基础,要牢牢掌握..

(2)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遇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

(3)运算律:运算律包括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能灵活运用运算律,将大大提高运算速度.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基础)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和检验根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 会列出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问题.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式方程的概念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要点诠释:(1)分式方程的重要特征:①是等式;②方程里含有分母;③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2)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区别就在于分母中是否有未知数(不是一般的字母系数).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是分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的方

程是整式方程.

(3)分式方程和整式方程的联系:分式方程可以转化为整式方程.

要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方法是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去掉分母.在去分母这一步变形时,有时可能产生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因为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时必须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去掉分母,化成整式方程(注意:当分母是多项式时,先分解因式,再找出最简公分母);

(2)解这个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

(3)检验:将求得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若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则这个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若最简公分母等于0,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原分式方程无解.

要点三、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方程变形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方程的根,这种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

产生增根的原因:去分母时,方程两边同乘的最简公分母是含有字母的式子,这个式子

有可能为零,对于整式方程来说,求出的根成立,而对于原分式方程来说,分式无意义,所以这个根是原分式方程的增根.

要点诠释:(1)增根是在解分式方程的第一步“去分母”时产生的.根据方程的同解原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方程是原方

程的同解方程.如果方程的两边都乘以的数是0,那么所得方程与原方

程不是同解方程,这时求得的根就是原方程的增根.

(2)解分式方程一定要检验根,这种检验与整式方程不同,不是检查解方程过程中是否有错误,而是检验是否出现增根,它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

没有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

要点四、分式方程的应用

分式方程的应用主要就是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按下列步骤进行:

(1)审题了解已知数与所求各量所表示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设未知数;

(3)找出能够表示题中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4)解这个分式方程;

(5)验根,检验是否是增根;

(6)写出答案.

分式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学习目标】

1. 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使分式有意义、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

2.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3.掌握分式的四则运算.

4.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分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1.分式

一般地,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其中A 叫做分子,B 叫做分母. 要点诠释:分式中的分母表示除数,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即当B ≠0时,分式A B

才有意义.

2.分式的基本性质

(M 为不等于0的整式).

3.最简分式 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要进行约分化简.

要点二、分式的运算

1.约分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2.通分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同乘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3.基本运算法则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具体运算法则如下:

(1)加减运算

a b a b c c c

±±=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2)乘法运算 a c ac b d bd

?=,其中a b c d 、、、是整式,0bd ≠. 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3)除法运算 a c a d ad b d b c bc

÷=?=,其中a b c d 、、、是整式,0bcd ≠. 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4)乘方运算

分式的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4.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要点三、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概念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2.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3.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

增根的产生: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0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的值为0,那么就会出现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增根.

要点诠释: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验根的方法是将所得的根带入到最简公分母中,看它是否为0,如果为0,即为增根,不为0,就是原方程的解.

要点四、分式方程的应用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但要稍复杂一些.解题时应抓住“找等量关系、恰当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从而正确列出方程,并进行求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