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_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自制案例
马克思课论文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U fucking assholes!!
其所以说这次危机是好事,就是因为它揭穿了一些人 宣扬的“人民资本主义”、“福利资本主义”的鬼话。 资本主义的目的只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来没有把 人民的福利作为目的来追求。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 中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和有识之士,如凯恩斯等早就承 认资本主义本身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并不 能够解决充分就业和财富及收入的公平分配问题。因 此,凯恩斯要采取一些办法来补救,当然他是在资本 主义允许的范围之内采取一些措施。企图靠“看不见 的手”创造人民的福利,达到共同富裕,完全是幻想, 是不可能的。应该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刺激经济、 提高生产力、配置资源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东 西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和利用。但是,对市场这只 “看不见的手”,我们应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 而决不可盲目崇拜
历史上的经济危机之美国
美国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本的大工业公司,由1955年的22家 发展到1992年的316家;拥有100亿美元以上资本的特大公司, 由1970年的2家发展到1992年的49家,分别增长了13.4倍和 23.5倍。10亿美元以上的大公司拥有的资本在整个工业资产 中所占比例,从1960年的23%增加到1990年的71.2%。30 %的公司占据了制造业全部增加值的80%。由于资产增加,利 润大幅度增长。美国拥有10亿美元以上资本的大公司所获净利 润在所有公司利润中所占比例,从1960年的38%上升到1990 年的73.2%。100家公司的利润,超过了37万家公司净利润 的总和。英国、德国和日本拥有10亿美元以上的大工业公司, 由1965年的1家,发展为1991年的191家;拥有100亿美元的 特大工业公司,由1970年的1家发展为1991年的56家,分别增 长了190倍和55倍。日本占0.9%的公司控制了86%的资本, 德国109家大公司控制了64.7%的资本,英国42家公司中的3 家最大公司控制了42.2%的资本。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教学“三部曲”

( ) 三 议论和 讨论
力, 通过教师的讲授使学生全面、 正确地理解和把 握教材所 阐述 的基 本 原 理 、 基本 知 识 。主 要 做法 是: 首先提问 3至 5 名学生 , 让他们列举资本主义
过 程的重 要部分
21 0 0年
为典 型案例组织 学生发 表议论 和开 展讨论 。之所 以选择全球 经济 危 机作 为 典 型案 例 , 因为 当前 是
的全球经济危机既与教材 内容紧密相关 , 又是 当 前国际上的重大事件 , 具有代表性, 很有说服力。 这一教学环 节 的关 键之 点 是 : 过组 织 学 生踊 跃 通 发表议论 , 开展热烈 的讨 论 , 导学生 在理解 和掌 引 握课本理 论知识 的前提 下 , 到理论联 系实 际 , 做 学 以致用 ; 对 当前 蔓 延 全球 的 经 济危 机进 行 剖 通过 析和议论 , 学生充 分认 识到 : 使 由资本 主义 国家 的 金融危机演 变而 成 的 当前 的全 球 性 经 济危 机 , 和 12- 1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一样 , 99 93 都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 其本质特 征都 是生产过 剩 , 但这 种 过 剩是 相 对 过剩 而 不 是 绝对 过剩 。资本 主义 经 济 危 机 的 发 生具 有 必 然 性, 要从根本 上消除 资本 主义经济 危机 , 在资本 主 义制 度的范 围 内是 不 可 能 的 , 须 消 灭 资本 主 义 必 制 度才能从 根 本 上 解 决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危机 的 问 题 。这次蔓延 全球 的金融危 机和 经济危 机不仅 给 发达 的资本 主义 国家 经济政 治文化 的发 展带来 了 巨大 影响 , 对广 大 发展 中 国家 的影 响 也是 非 常 大 的 , 过对 当前 的金融 危 机 和经 济 危机 这 一 典 型 通 的案例 的剖析 和议 论 , 够加 深 学 生对 资本 主 义 能 基本 矛盾和经 济危机 基本理 论和基 本知识 的消化 与理 解 , 增强教 学效果 。
马原第四章第二节

周期进程中的各阶段特征不明显 危机阶段的破坏程度大为减弱 危机与通胀相结合的经济滞胀
从一次危机爆发到下一次危机爆发 所经历的时期,就是一个再生产周期
危机
萧条
复苏
高涨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三、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及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 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
•
•
流动资本是以原材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
对象形式存在的资本和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 到新产品中去,并随着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到 资本家手中。
可见,要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就必须缩
短资本周转时间,加快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四)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与剩余价值率 1、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
原有价值 转移 ,价 值量 没有变化 k
可变资本
使原有价值 增殖 , 产 生 剩余价值。
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生产资本按其在剩余价值生 产中的作用不同,区分为不变资 本和可变资本。
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 过程中价值量没有发生变化,不会带来剩余价 值和资本的增值,叫做不变资本(C)。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 程中创造了剩余价值,使预付资本的价值发生 了变化(增值),叫做可变资本(V)。
劳动者须一无所有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 商 品
价
值
使用价值
(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劳动力商品价值的三个部分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

生产资本
W G
商品资本
实现剩余 价值
资本循环:
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 的统一 购买-生产-销售 货币资本 生产资本 商品资本
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变换三种职能形式
带着价值增殖回到出发点
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 空间上的并存性 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 时间上的继起性
2,资本的周转
资本是在运动中增殖的,资本必须不断地、周 而复始地循环,才能不断地带来利润。 这种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就叫 做资本的周转。 如果每次资本周转带来的剩余价值一定,则资 本周转越快,在一定时期内带来的剩余价值就 越多。
影响资本周转的关键因素有两个,
– 一是资本周转的时间, – 二是生产资本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
(五)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
1、资本主义工资
工人出卖的商品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但以“劳动 的价格”现象掩盖了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资本主义工资的主要形式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现阶段工资的提高改变不了被剥削的地位。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商品价值 W = c+v+m = K + m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绝对规律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
–
–
剩余价值生产理论、 剩余价值实现理论、 剩余价值分配理论。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资本的 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 资本主义无法消除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因而经 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 •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 期性地发生,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典 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 苏、高涨四个阶段。 • 这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的,其中危机阶段是周期 的基本阶段,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一定都经过四 个阶段,但是危机阶段是必经阶段,没有危机阶 段,就不存在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经济危机的案例
• (1)1929~1933年期间,有5500家银行倒闭, 13万多家企业破产,美国对外贸易下降了 70%。美国工人总失业率从1929年以前的 3.2%上升到24.9%,1934年达到 26.7%,失业人口最多时达1500万。在职 工人工资低,其中,制造业工资减少60%。 美国农民同样受到打击,农产品价格下降 55%,农场总收入由1929年的120亿美元下 降到1932年的53亿美元。许多人只好靠救 济为生。
•
(2)2007年-2009年环球金融危机, 又称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 更于2008年起名为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 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 融危机。自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 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 发流动性危机。即使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 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这场 金融危机的爆发。直到2008年9月9日,这 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间相当大 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
2、基本矛盾是什么?
生产资料资 本主义私人 占有和生产 社会化之间 的矛盾是资 本主义的基 本矛盾
收集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收集历史的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一、经济危机历程1825 年 7 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生茶过剩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
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
英国黄金储备迅速下降,到1826 年,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
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
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
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
此后,平均大约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如1837 年、 1847 年、1857年、 1866 年、 1873 年、 1882 年、 1890 年、和 1990 年。
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程度的爆发了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伴随着人类走进了20 世纪。
1901 年的 5 月,美国发生了交易所危机,到了 1903 年,美国开始了全面的经济危机。
铁矿石开采量下降了22.5%,生铁产量下降了 8.1%,钢产量下降了 7.3%,失业率高达10.1%。
1907 年 3 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 1907 年至 1908 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300 个,还有.2.74 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
此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像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
1914 年、 1921 年,资本主义国家再次爆发经济危机,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德、法德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并最终爆发。
1929 年 10 月 24 日,纽约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突然从高峰暴跌,正式拉开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危害程度最深的的一次危机,它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 44%,国际贸易额减少了2/3,大批的工厂、银行倒闭。
英国工业公司的利润降低了28.6%;1932 年,美国钢铁、机器制造、汽车、建材和采矿的202 家公司共亏损 2.7 亿美元。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课件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政府可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 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同时,应加强风险评估和预警机 制建设,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风险。此外,还应提高金融 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抵御能力,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 运行。
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自由化
总结词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与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资源要素的 跨国流动和优化配置,缓解经济危机。
特征
经济危机通常表现为企业破产、失业 率上升、生产萎缩、消费低迷、信贷 收缩等。
经济危机的历史回顾
1929-1933年大萧条
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失业和经济衰退,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干预措施,如美国 的新政。
2008年金融危机
由房地产市场崩溃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多国政府采取救市措施,并引发 了长期的债务和财政问题。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揭示了资本主 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的社 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
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平和效 率低下问题,推动政府加强对市 场的监管和干预,促进公平与效
率的平衡。
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探索公有制 和私有制的混合所有制,发挥政 府和市场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
效率。
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
生产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 因。
详细描述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这导致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过度扩大。同时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无法吸收全部生产,导致产能过剩和 商品积压。
金融体系与经济危机的关系
总结词
金融体系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国际经济贸易摩擦
经济危机可能导致国家间贸易关系紧张,引发贸易战、关税壁垒等摩擦。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免费)

•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雇佣劳动者的剩余 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 •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 m’= m / v(以物化劳动的形式表示资 (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m’=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以活劳 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时间(以活劳 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动的形式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为了进行生产, 为了进行生产, 为了进行生产 人们相互之间便 产生一定的联系 和关系; 和关系;只有在 这些社会联系和 社会关系的范围 内才会有他们对 自然界的影响, 自然界的影响, 才会有生产” 才会有生产”
• 法律意义上 : 由 占有生产资料的法 律原则决定。 律原则决定。是一 种排他性权利, 种排他性权利,直 接影响到现实生活 中生产资料的实际 利用及其与劳动者 的关系
2)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
• 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 • 所有制决定所有权 •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反映经济关 系的意志关系
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法的关系,是一种反 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法的关系, 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法的关系 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 或意志关系的内容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 决定的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及其本质
•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劳动者 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 本质 : 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 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 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 货币为资本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 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 规律 四、资本主义的基本矛 盾与经济危机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
资本家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生产并占有剩余价 值,他们“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不是取决于生产和 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 需要的满足要求停顿时停顿,而是在利润的生产和 实现要求停顿时停顿。”
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生产的社会化:
第二,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1929--1933的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纽约 股票交易所的股票价格 突然从高峰暴跌,正式 拉开了大危机的序幕。
1929年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 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 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 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 济危机。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29日,交易所股价 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 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危机随即席卷整 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 世界经济大危机。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 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 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 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
第三,产品的社会化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表现:
第一: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
态之间的矛盾。 第二: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 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发 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1637年 郁金香的疯狂
1637年的头几个月里, 当郁金香尚未成熟时, 在荷兰被视为地位象征 的郁金香价格大幅上涨。 在那个疯狂的时期,郁 金香最高价曾炒至4200 荷兰盾,20倍于一位熟 练技工的年收入.在经济 学家看来,这也是现代 金融史上第一次投机泡 沫。
1720年的南海泡沫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 英国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 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 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 导致了价格狂飚到1000英镑 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 与人们预期背离。 后来因为 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 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 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 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在这次灾难中, 牛顿也在最高 点买入了南海股票,损失 20000英镑。这年春天他写 道:“我可以计算天体运动, 但无法计算人类的疯狂。”
1996年的日本楼市泡沫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房地 产泡沫破裂,房价下跌50%, 使日本遭遇了长达10多年的 经济低迷。 房产价格跌幅超 过75%。日本政府为了拯救 倒闭的房贷公司,动用了公 共资金,上万的 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 妈妈,天 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 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 “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 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 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 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 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 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 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 限。” ----马克思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第548页)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 对过剩。
1837年,美国的经济 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 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 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 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 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 经济萧条一直持续1843 年。
1873年的经济危机
1873年经济危机是19世纪持续时间最长、打击最为沉重的 一次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 转折,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顶点,从此开始了向垄 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德国和美国最先爆发了经济危机,并很快 冲击到英国和法国,立即形成了世界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 持续了大约 5年之久,许多国家的工业生产曾经历了两次下降, 一次是1873~1874年,另一次是1876或1878年。这使经济危机 带来的破坏更为严重和深刻。危机期间,美国钢铁生产下降了 1/4,石油产量减少了1/4,造船量消减了2/3。整个工业的股票 价格下跌了40%,其中铁路股票的价格下跌了60%。企业破产达 47000家,负债总额为12亿美元。德国钢铁产量下降了18%,机 器制造业的开工率只有30%,股票价格猛跌了50%。英国的生 铁产量从1872年的685万吨,减少为1879年的609万吨,造船 量削减了1/5以上,资本输出减少了82%。
1788年人类首次生产过剩危机
18世纪后半期,随着棉纺织技术的革命 性创新,英国纺织工业飞速扩张,生产效率 和能力的增长,最终带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生产过剩。1788年,破产事件增加近50%, 大量棉纺厂解雇工人,使得兰开夏和柴郡大 多数人口集中地区的棉纺工陷于极端贫困的 境地。
1837年的恐慌
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由于经济发展 前景的不断恶化以及中 东局势的不断紧张,华 尔街出现崩溃,这就是 所谓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标准 普尔指数狂泻20%,全 国损失5000亿美元。全 世界的市场出现暴跌。
1990年储蓄和贷款危机
80年末以及90年代初,银行业自大萧条以 来出现了最严重的崩塌,超过1000家的互 助储蓄银行倒闭,其资产更是超过了5000 亿美元。 最终,为挽救此次危机所付出的 代价超过了1500亿美元,其中1240亿美 元由美国政府以及纳税人承担,只有290 亿美元是由互助银行行业本身承担。
1907年交易所危机
1907年3月,美国爆 发了交易所危机。破 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 300个,还有2.74 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 产美 元。股市暴跌, 民众挤兑,几家大银 行濒临倒闭。
1907年的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的百分比要高于 在此以 前的任何一次危机,失业人数最多时估计为 500-600万,这是以前各次危机中未曾 有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