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设计规范和要求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包括:1.全部建筑物低层厂房电信设备安装必须考虑到抗震设计;2.电信设备的基础必须采用混凝土基础,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图纸要求执行;3.电信设备安装时,必须安装抗震锚固件或紧固件,保证电信设备的足够的抗震能力;4.如果是采用悬挂安装方式,必须有耐震支撑,同时要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5.悬挂索具组合有可能受到震动影响,必须采取充分措施防止振动;6.电力线路和电信线路采用外部支架安装方式,必须采取能够抵抗地震的措施;7.使用复杂的电信设备安装结构,必须设计和施工符合有关设计规范和安装要求;8.采用多层架结构安装电信设备时,必须采取减震措施,充分考虑抗震性能;9.地震灾害易发区域的电信设备安装,必须以符合当地地震烈度要求的抗震设计为基础。
电信规范2.0-外观设计规范-20090819

中国电信企业门户及OA建设指导意见和规范2.0外观设计分册关于本文档目录1前言 (5)1.1设计原则 (5)1.1.1标准性 (5)1.1.2美观性 (5)1.1.3实用性 (5)1.1.4易用性 (6)1.1.5个性化 (6)1.2涵盖范围 (6)2全局页面规范 (6)2.1系统名称 (6)2.2系统LOGO (7)2.3版面及基本元素 (7)2.3.1页面宽度 (7)2.3.2版式 (8)2.3.3页眉 (9)2.3.4页脚 (10)2.4颜色 (10)2.5字体 (11)2.6链接 (11)3登录页面LOGIN (11)4一级页面 (12)4.1一级定义 (12)4.2版式 (12)4.3导航 (13)4.3.1主导航样式 (13)4.3.2二级导航样式 (13)5二级页面 (13)5.1二级定义 (13)5.2版式 (14)5.3导航 (14)5.3.1二级导航 (14)5.3.2文字导航样式 (14)6三级页面 (15)6.1三级定义 (15)6.2版式 (15)6.3导航 (15)7弹出页面 (15)7.1弹出页面定义 (15)7.2版式 (16)7.3尺寸 (16)7.4弹出页面 (16)8树状&目录 (17)9表格 (18)10图标 (19)10.1导航类 (19)10.2示意类 (19)11按钮 (20)12分页 (21)13移动门户 (21)13.1登录页面 (21)13.2版式 (22)1前言本标准文档,是以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开发及后期维护人员为阅读对象。
通过对页面版式、颜色、图标等规范,为页面制作或修改的直接操作者提供指引,降低操作成本并维护系统的美观、统一性和易用性。
1.1设计原则1.1.1标准性标准性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页面主体风格按照中国电信标准设计,包括区块划分、色彩搭配、页眉页脚设置等●企业标志使用方式的标准性,包括企业标志的图案、大小、色彩、使用范围等。
《城市电信服务设施设计规范》条文说明

城市电信服务设施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目 次1 总 则 (30)2 术 语 (31)4 电信局站设计 (32)5 通信管线设计 (34)6 无线宽带设施设计 (36)一、 总 则1.0.1 针对现有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电信服务设施设计规范》(DBJ43 /155-2001)的内容难以满足通信需求,根据工信部、住建部、湖南省人民政府等文件精神,为了进一步规范湖南省城市电信服务设施的建设,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需要,提高通信建设水平,加快宽带网络建设,重新修订本标准,为城市电信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1.0.3 提出城市电信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城市电信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强调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城市电信服务设施作为国家基础设施,为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提供公共通信服务,也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近年来随着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各类通信业务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也带来了电信设施重复建设的问题。
2008 年9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 (工信部联通[2008J 235 号) ,明确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电信基础设施利用率,大力推荐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要求。
二、 术语本章术语是对本规范条文、条文说明所涉及的城市电信服务设施基本技术用语给予统一定义和词解。
编制中多次征求行业主管部门及其指定单位的意见,以尽量与行业未定相关专用名词的使用意向一致,以便对相关行业的规范可能出现和使用类同术语的理解保持一致性,并有利于对本规范内容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四、 电信局站设计4.0.1 规定电信局站建设应从全社会需求考虑统筹规划,并在满足多家运营企业经营要求的同时,实现资源共享。
4.0.2 电信局站分类主要依据局站在电信网的网络层次、节点属性划分,按功能和设备划分应包括长途电信局和本地电信局,长途电信局包括国际长途电信枢纽局和省、地长途电信枢纽局,本地电信局主要包括电信枢纽局、汇接局和电信端局及模块局,此外还包括综合电信局、移动通信局;按电信网络层次和节点属性划分可包括广域网骨干层局、城域网核心层局、汇聚层局站或核心/汇聚层局,并可延伸到接人层宽带接入用房。
电信行业通信网络建设规范

电信行业通信网络建设规范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行业的通信网络建设规范也日益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电信行业通信网络建设的规范,以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
二、网络规划与设计1. 网络需求分析在进行通信网络建设之前,应进行全面的网络需求分析。
这包括对网络容量、覆盖范围、服务类型和安全性需求的评估。
2.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网络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网络拓扑设计。
网络拓扑应考虑到网络的稳定性和扩展性,同时满足各个区域的通信需求。
3. 网络设备选型选择适合网络需求的网络设备,并确保设备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在选型过程中,应考虑设备的性能、安全性和可管理性。
三、网络建设与实施1. 网络设备安装按照网络拓扑设计方案,进行网络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在安装过程中,应遵循设备厂商的安装指南和安全操作规范。
2. 网络连接与配置进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配置,确保网络的正常通信。
配置过程中,应注意网络地址规划、路由设置和安全防护策略的制定。
3. 网络测试与优化完成网络建设后,进行全面的网络测试和优化。
测试包括设备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性测试,优化过程中,应针对测试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网络运维与维护1. 网络监控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网络监控体系,及时了解网络运行状态和性能指标。
对于网络设备的管理,应制定清晰的管理策略和流程,确保设备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2. 安全防护与应急响应加强网络的安全防护工作,包括设备的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和入侵检测等。
同时,建立健全的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理网络故障和安全事件。
3. 网络优化与升级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进行网络优化和升级工作。
优化工作包括网络性能的提升和故障排除,升级工作包括设备软件的更新和功能的增加。
五、总结电信行业通信网络建设规范是确保网络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严格实施和有效运维,可以建立高质量的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优质的通信服务。
(完整版)通信工程最新设计规范汇总

通信工程设计规范1通信工程设计规范目录.............................................................................................................................1.1 局、站址选择 (4)1.2 建造物的耐火等级 (4)1.3 建造设计 (4)1.3.1 平面设计 (4)1.3.2 建造构造设计 (5)1.3.3 楼梯、走道设计 (5)1.3.4 蓄电池室设计 (5)1.4.采暖、空调、通风设计 (5)1. 4 .1 采暖设计 (5)1. 4 .2 空调、通风设计...................................................................................................................................6....................................................................................................................2.1 基本规定 (6)2.2 设计内容 (6)2.3 铁架安装和加固设计 (7)........................................................................................................................3.1 通用规定 (7)3.1.1 地网结构 (7)3.1.2 接地线 (7)3.1.3 各类入局缆线的防护 (8)3.2 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8)3.2.1 通信设备的接地 (8)3.2.2 传输接口的保护 (8)3.2.3 建造物防雷 (9)3.3 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 (9)3.4 挪移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9)................................................................................................... 5.1 供电系统 .. (10)5.2 设备配置 (10)5.3 电源设备容量及满足期限 (10)5.3.1 配电设备 (10)5.3.2 换流设备................................................................................................................................................ 1 15.3.3 组合电源................................................................................................................................................ 1 15.3.4 蓄电池组................................................................................................................................................ 1 15.3.5 发电设备................................................................................................................................................ 1 15.3.6 太阳电池................................................................................................................................................ 1 15.3.7 蓄电池组配置...................................................................................................................................... 1 15.3.8 换流设备配置 (1)2....................................................................................................... 6.1 机房布置的基本原则. (12)236.2 布线要求 (12)6.3 走线方式 (1)3..................................................................................................................7.1 光缆路线网的设计原则 (13)7.2 电缆路线网的设计原则 (13)7.3 利旧原有路线设备原则 (14)7.4 光(电)缆及终端设备的选择 (14)7.4.1 光缆选择 (14)7.4.2 电缆的选择 (14)7.4.3 终端设备的选择 (14)7.4.4 通信路线路由的选择 (15)7.4.5 电缆路线路由的选择 (1)5..........................................................................................8.1 选址原则 (15)8.2 设计流程 (15)8.3 设计内容 (16)8.4 信号源 (17)8.4.1 信号源选择 (17)8.4.2 信号源设置 (17)8.4.3 信号源容量 (17)8.4.4 信号源分区 (17)8.4.5 信号源接口 (17)8.5 分布系统 (18)8.5.1 通道设计 (18)8.5.2 链路分析 (18)8.5.3 有源设备 (18)8.5.4 元源器件 (18)8.5.5 合路 (18)8.5.6 缆线 (19)8.5.7 天线 (19)8.5.8 泄漏电缆 (19)8.5.9 干扰分析 (1)9.......................................................................................................9.1 规划原则 (19)9.2 路由和位置的确定 (20)9.3 通信管道容量的确定 (20)9.4 通信管道材料及选择 ..................................................................................................................................... 2 19.5 通信管道及人孔建造 ..................................................................................................................................... 2 19.6 通信管道埋设深度 .......................................................................................................................................... 2 19.7 通信管道弯曲与段 (22)9.8 电缆通道 (22)(1)局、站址选择应满足通信网络规划和通信技术要求,并结合水文、地质、地震、交通、城市规划、投资效益等因素及生活设施综合比较选定(2)电信专用房屋不应与行政办公楼合建。
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版)

R/S
UNI
SNI OLT
S/R
ONU1 ONU2
OBD
ONUn
图1 EPON系统参考模型
图2 EPON协议分层和OSI参考模型间的关系
5.2 PON系统对ODN的基本要求 5.2.1 PON系统信号传送方式 PON系统采用单纤双向方式。上行使用1310nm波长,下行使用 1490nm波长。当采用波分复用方式提供CATV业务时,下行增加使用 1550nm波长。在下行方向(OLT到ONU),OLT发送的信号通过一个1:N(或 2:N)的光分路器(或几个分路器的级联)到达各个ONU;在上行方向(ONU到 OLT), 各ONU根据OLT指定的时间发送信息。ONU发送的信号只会到达 OLT,而不会到达其他ONU。 5.2.2 PON系统对光分配网ODN的基本要求 ODN所采用的光纤为G.652单模光纤,其上下行光链路的衰减值应 不大于表1要求。
2)10/1000BASE-T接口 10/1000BASE-T接口应符合IEEE802.3-2002规定; 3)E1接口 E1接口应符合GB7611-2001的规定; 4)Z接口 Z接口应符合YD/T1054-2000 10.1.1节的规定; 5)Za接口 Za接口应符合YD/T1054-2000 10.1.2节的规定; 6)H.248协议 EPON系统实现H.248协议应符合YD/T1292-2003的规定; 7)SIP协议 EPON系统实现SIP协议应符合IETF RFC3435和《中国电信 SIP网关控制协议规范》的规定。
EPON系统应实现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
6.4.10 生成树 当OLT支持多个GE或10/100BaseT SNI接口时,应支持符合 IEEE802.1D规定的生成树协议。
电信机房设计规范

电信机房设计规范引言:电信机房是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其设计规范直接影响到通信设备的性能和运行效果。
为了确保电信机房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通信设备的运行质量,本文从机房布局、环境控制、电源供应、安全保障等方面,探讨电信机房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机房布局1.1 机房地点选择电信机房应优先选取远离交通干扰和自然灾害的地点,如地震活动区、水淹区、火灾隐患区等应避免。
同时,机房周边的环境噪声应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免干扰设备正常运行。
1.2 机房平面布置机房内各项设备和设施的布置要合理、紧凑,以方便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应注意布置合理的通道给人员进行检修,且各通道应保持畅通,以免影响人员活动和设备排热。
1.3 合理的过道宽度机房内设置过道时应保证宽度在适当范围内,便于设备之间的通行,同时考虑到机房的空间利用率,不宜设置过多过道。
二、环境控制2.1 温度和湿度控制电信机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温度范围一般在20-26℃之间,湿度范围在40%-60%之间,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寿命。
机房内应安装合适的温湿度传感器并配备自动控制系统,及时调节机房的温湿度。
2.2 空气洁净度电信机房中,应使用合适的过滤设备对进风口进行净化处理,防止灰尘、颗粒物等对设备的影响。
机房内还应保持良好的换气通风,及时排出热量,降低机房内的浓度,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3 防静电设施机房内应设置防静电地板和防静电涂料,以减少静电对设备的影响。
同时,应对地网进行良好的接地,以确保机房内的静电放电及时消除,防止设备受到静电干扰和损坏。
三、电源供应3.1 电源备份系统为了保证电信机房的连续供电,应设置备用电源,以应对常规电力供应中断的情况。
备用电源应满足机房所有关键设备的供电需求,并应配备自动切换系统,实现在电力中断时的自动切换和转换。
3.2 稳压和过滤设备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和纯净性,电信机房还应设置稳压和过滤设备。
14电信专业设计规定-10.3.1

14电信专业设计规定-10.3.1目次1 概述2 工作程序3 文件组成及深度说明4 采用的标准、规范、规定5 电信专业工程设计统一规定6 电信专业对外专业条件7 工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8 附图、附表1 概述1.1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承担的石化工程设计的电信专业的工程设计。
包括语音通信系统(行政管理电话系统、调度电话系统、无线通信系统、扩音对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业电视监视系统、数据通信及电信网络的设计,但外部中继线路以及作为铁路专用的电话等不包括在内。
1.2 本规定在上述各项设计范围内,仅就其主要技术原则作出明确规定。
这些原则经批准后,将作为下一阶段设计的依据,一般不得随意修改。
有关设计基础数据、外部条件、计算等,则在具体工程设计中的《电气、电信设计方案书》中体现,本设计规定与具体工程的《电气、电信设计方案书》一并作为工程设计的技术依据。
1.3 若具体工程与本规定出入不大,仅需作少量修改及增删时,则可直接采用本规定作为该工程的电信专业工程设计规定使用,再将需要修改及增删的部份在具体工程的《电气、电信设计方案书》中编写成设计规定汇总表,一并使用即可。
1.4 若具体工程与本规定有较大出入,则可用本规定为蓝本,进行删改重新编写,此时应将标题改为“XXXX工程电信专业设计规定”。
1.5 本规定一般只适用于国内设计项目。
2 工作程序详见7.1 附图3 文件组成3.1 设计前期阶段以上文件组成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修改或增减3.3 施工图设计阶段3.3.1 文件组成化工厂或化工装置的施工图或详细工程设计应包括下列文件:(1)电信全厂性设计文件,内容包括:(2)电信站(综合楼)设计文件,内容包括:(3)电信单体设计文件,内容包括:(4)电信施工通用图(当该部分图纸较少时,可汇入总体设计)(5)电信厂商图纸(与本项目有关的,随设备成套供应的电信设备的相关条件图)以上文件组成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修改或增减3.4 设计文件的编号3.4.1 图签:(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2)项目编号:(项目编号)(3)分项名称:中文名称(工序代号)(全厂性设计文件该栏填写“电信全厂性设计”)(4)设计阶段:施工图(注意:以上内容应与项目设计统一规定保持一致)3.4.2 图号:XXXX-XX-XXXX-XX项目编号-专业代号-工序代号-文件序号专业代号:电信----71工序代号:全厂性设计文件该项填写“ZT”;消防站、电信站设计文件该项用中文填写;如“消防站”、“电信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信设计规范和要求
(1)覆盖范围的确定:
在以往的设计中一般只考虑到单网的覆盖,而现在设计到多网覆盖,所以要求我们在勘测前要与运行商沟通好具体的覆盖网络,并确定每个网络的具体覆盖范围。
(电梯和地下室要确定)
(2)勘测时只要求做CQT拨打测试,不用进行路测:
1)每层至少测四个不同方位的点;
2)一层与顶层必测;
3)5层以上的每五层测一次;
(3)设备的选择:(参考1.电信集采直放站表;2.电信室分器件表;)注意:1)光纤直放站一台近端带远端数目最好不要超过三台;
2)单小区带远端数目不要超六台,最好是一台近端机耦合一个扇区;
3)尽量少用干放或者不用干放,一台远端最多只能带一台干放;
4)所选择主设备全部采用增强型;
(4)天线口功率的设计:
1)CDMA功率在0~5dBm之间,可以有3dB浮动;(1.电梯功率可以高一些…2.高层信号可以高一些,低层信号可以偏低一点)2)WLAN功率在10dBm左右,可以有3dB浮动;
3)PHS功率在10~18 dBm之间;
(5)信号覆盖电平要求:
标准层、裙楼:目标覆盖区域内98%以上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0dBm,E c/Io≥-10dBm;
电梯: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的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5dBm,Ec/Io≥-9dBm;
隧道:目标覆盖区域内95%以上位置,前向接收功率≥-85dBm,Ec/Io≥-10dBm;
溶洞、地下室:目标覆盖区域内98%以上的位置,前向接收功率≥-90dBm,Ec/Io≥-9dBm;
注:信号外泄10米外,≤-90dBm
(6) 天线间距要求:
1)原小灵通系统天线间距在8~10米之间;
2)楼层和标准层天线间距在10~12米之间;
3)商场和超市天线间距在15~20米之间;
4)地下室天线间距在20~30米之间;
(7)器件插入插损,参见下表:
(8)馈线损耗:
(9)方案中设计到WLAN网络的,其中设计到交换机、光电转换器、无线AP的具体型号和指标请参照下表:
(10)其他事项:
1)皖南七地市(铜陵、池州、安庆、黄山、宣城、芜湖和马鞍山),信源部分在设计时除电梯和地下室部分选用中兴的RRU。
RRU 功率分两种,40W和60W;
2)用于基站耦合的耦合器选用40dB,在后面备注用于基站耦合;
3)对于在设计方案中所设计到的(电桥、负载、和光分路器)在电信的入围材料清单中没有的设备,型号参照移动入围设备清单,以便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