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内容简析】这是一篇写人的精读课文。
主要讲述了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便引导他们认识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放飞蜻蜓的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良好的教育方法和对孩子们的关心爱护。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文中的对话中去,在阅读中触摸文本的灵魂。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2、通过朗读感悟对话,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3、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陶行知对下一辈的关怀爱护和谆谆教导。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查阅陶行知、蜻蜓等相关。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吗?二、学习课文2-6自然段,明白孩子们放蜻蜓的原因。
1、蜻蜓美丽、可爱,像一只只精灵,在夏日的天空中飞行。
孩子们好不容易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放了呢?(是益虫,是人类的朋友)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2、出示第六自然段: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⑴、出示图片,认识孑孓,蜻蜓的幼虫吃蚊子的幼虫。
⑵、蜻蜓是吃虫的能手,每小时可以吃800多只蚊子或者20只苍蝇,是不是人类的朋友?(引导说出——蜻蜓真的是人类的朋友)⑶、读课文,想想陶行知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孩子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呢?(是要孩子通过蜻蜓消灭害虫的事实真正明白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9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

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它的眼睛很大,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 成的,结构很复杂。 蜻蜓的眼睛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奇怪、神奇、奇特
蜻蜓的眼睛真神奇。“神”在它可 以看清四面八方所有的方位。“奇”在 它的小眼睛可达几万个。多么独特的一 双眼睛啊!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 蜻蜓荣获了“捕虫能手”的称号。 蜻蜓的眼睛特点是“很大,结构很 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 功能是“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的生活丰富多彩。
放飞原因之二:蜻蜓可爱的尾巴(第7~10 自然段)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
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 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 以后又会长出来。
为什么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蜻蜓点水是怎么回事?
返回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10自然段,到文中找 出原因,画出有关的句子。
放飞原因之一:蜻蜓爱吃的食物(第2~6自 然段)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
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 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 蜻蜓吃的是什么? 孑孓 “苍蝇、蚊子、水里 的孑孒,它都吃。” “孑孓”是什么? 蜻蜓幼虫 “孑孒”,是“蚊子”的 幼虫,生活在水里。 蜻蜓在天上飞,怎么吃孑孓? “蜻蜓”的幼虫也生活在水里,会吃孑孒。
请大家默读第2~11自然段,找出描写陶行 知的句子,圈出体现动作、神态的词语,体 会他是怎样的人。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
①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 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②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 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 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③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孩子们先是捉蜻蜓,后来又心甘情愿地放飞蜻蜓,这么大的转变,原因就是陶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
那陶先生与孩子们谈了蜻蜓的什么呢?板书(捉,谈,放)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19课,一起读放飞蜻蜓。
二、学习课文2-10小节请同学们翻开书105页,自由朗读课文2-10小节,思考:陶先生都和孩子们谈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注出来。
交流:陶先生和孩子们首先谈了蜻蜓的什么知识?(一)吃什么(板书:食物)1、课文哪几个小节在写他们在谈蜻蜓吃什么呀。
2-6小节。
2、蜻蜓吃什么?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
哪里告诉我们的?出示: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1蜻蜓在空中飞,怎么能吃到水里的孑孓呢?(孑孓是蚊子的幼虫,蜻蜓的幼虫也生活在水中,蜻蜓的幼虫吃掉蚊子的幼虫。
)你知道的可真多。
有没有发现,蜻蜓吃的虫子都是害虫,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2陶行知有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呢?(没有)他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读读陶行知的话。
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指名多人读。
3从陶行知说话的口气,你听出了什么?(师范读。
)(亲切、和蔼,民主)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陶行知啊。
(板书:和蔼可亲)齐读4、快速读读2-6小节,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陶先生的和蔼可亲?1慈爱地抚摸,出示: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请你读读这句话,能说说你的感受吗?(慈爱地抚摸,很慈祥地很亲切地抚摸。
抚摸这个动作也能体现出陶行知的和蔼可亲。
)(一般谁会对你抚摸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抚摸表示他们对你很喜欢、关爱,这里是陶先生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多慈爱可亲的陶先生啊,)你可真会读书。
指名读,齐读2你还从哪里感受到陶先生慈爱可亲?出示: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请说说你的感受。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蜻蜓前进时翅膀的摆动,了解它们的飞行方式。
2.学习并模仿蜻蜓飞行动作,感受飞行的快乐。
3.延伸分析蜻蜓的生态和意义,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讲解蜻蜓的飞行方式和翅膀的摆动规律。
2.模拟蜻蜓的飞行动作,体验飞行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
1.课堂学习和模拟飞行的结合。
2.生态和环保主题的渗透和延伸。
四、教学步骤
1.引入环节
生动形象地介绍蜻蜓的外形特点和生长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2.学习环节
1.讲解蜻蜓翅膀的摆动规律,让学生观察模拟,边模拟边感受。
2.组织学生分别扮演蜻蜓和其他昆虫,做模拟比赛,感受不同昆虫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感受飞行的乐趣。
3.反思环节
1.总结蜻蜓飞行的规律和奥秘,以及模拟游戏的收获和体验。
2.引导学生对生态与环保的思考和反思,以小组形式讨论,搜集材料,编写小
报告或写访谈稿。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是以模拟和游戏的方式深入学习蜻蜓飞行规律和飞行乐趣。
生态和环保主题的融入和延伸,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了学生情感教育,增加了教学趣味性。
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完成小组讨论及写作要求。
教学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目标。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放飞蜻蜓》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好。
2、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晴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3、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循循善诱的特点。
拓展内容: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蜻蜓的习性、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课堂资源: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教学课件。
课前准备:带领学生上网搜索一些有益动物的资料,并制作动物名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有感情地读题)[激趣:喜欢蜻蜓吗?读出你的喜欢]2、通过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捉)二、揭示结果过渡:我们知道那只不幸被捉的蜻蜓最终是幸运地又被放到陶行知这个人物的谆谆教导,以及对孩子们的尊重、关爱等。
3、指导小结:通过陶行知的和小朋友的对话,你对蜻蜓有了哪些了解?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孩子,此时你会怎样?你们说这只蜻蜓我们应不应该放?4、再读第11小节,深化对课文的认识,自由读文,你读懂了些什么?指名说,相机指导朗读,同时注意学生之间的评价。
(你听了他的读,有什么想说的?)如:商量的口吻(教师范读理解)、急切的语气、想象蜻蜓的高兴。
特别是对“孩子们入神地听着”这一句的想象与理解。
四、课堂拓展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写蜻蜓的两首诗(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四人小组交流准备的有益动物名片,说说你听懂了什么?大家交流。
五、师总结: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吗?。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说课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设计的语文课程。
本单元主要围绕着春天的主题展开,通过学习课文《放飞蜻蜓》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季生物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蜻蜓”这种春季生物,了解其基本特点;2.了解春天的特点,掌握春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3.理解课文《放飞蜻蜓》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如“观察”、“闪烁”。
(二)能力目标1.能够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蜻蜓;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绘春天的景象;3.能够在组内互相合作,完成观察蜻蜓的任务;4.能够使用阅读策略和技巧阅读、理解和记忆课文。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2.通过互相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帮助学生培养美好情感,提高人生境界。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蜻蜓”这种春季生物,了解其基本特点;2.掌握春季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难点1.以简单的语言描述和描绘自然;2.在阅读时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策略本节课为交互式教学,帮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和协作精神。
其中,采用的教学策略包括:(一)启发式教学策略发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探究和发现问题,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合作式学习策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果和培养社会性需求。
(三)案例教学策略通过以经典课文为载体和引领,让学生多角度感性理解语言,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四)角色扮演策略通过学生扮演蜻蜓、鸟类等角色,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体验自然、了解自然和习俗,进一步认识自己。
五、教学活动(一)热身活动•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春季动物及植物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探究和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导入活动•通过导言和小组分组来介绍蜻蜓及春季生物,并让学生就春季生物的特点进行讨论。
19、《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 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 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 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汇报交流三
找出描写陶行知说话时的神 态、动作的词句,用“~”画出 来,体会一下,陶行知是一位怎 样的人?
(3、2、1)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 .. 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 道蜻蜓吃什么吗?”
三、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2.蜻蜓点水是怎么回事?
蜻蜓点水是蜻蜓妈妈在生儿育女, 它们是往水里产卵,繁殖后代呢!
三、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三、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三、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三、举一反三,拓展延伸。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19 放飞蜻蜓
沭阳县实验小学 徐利广
一、检查复习,质疑导学。
慈爱 复杂
抚摸 结构
保持 入神
七嘴八舌 成千上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10)
一、检查复习,质疑导学。
我知道: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 生看见一群孩子 捉蜻蜓 ,就 引导他们认识 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最后孩子们 放了蜻蜓。
(9)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8)
问题一 :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 什么吗?”
问题二: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谁知道?”
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 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 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 友?”
汇报交流二
2.你知道了蜻蜓的什么特点? 特点
尾巴
作用
眼睛
(7、6、5、4)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 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 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它饿极 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接着,他 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 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 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 的虫子……
19课 放飞蜻蜓第二课时

2.汇报: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出示句子第六段 大家把这一段朗读一遍。这里要读出夸奖的语气,如“还是”要重音,“你们说……”这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4.陶行知除了向孩子们介绍蜻蜓吃的东西外,还介绍了什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理解、感悟陶行知先生和孩子们的五次对话,体会陶行知的和蔼可亲与循循善诱。
教学难点:
陶行知先生为什么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前课堂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陶行知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1)他是怎样介绍尾巴的?
(2)他又怎样介绍蜻蜓的眼睛呢?(看课件)出示句子
(3)我们再把句子读一遍
三、小结课文
1.如果行社会宣传和呼吁?
2.小结写法。 通过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是怎样写的?谈谈写法。
板书设计:
19 放飞蜻蜓
2.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二、学习任务
1.孩子们捉到了蜻蜓为什么又把它放飞呢?
2.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陶行知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评价生成
我今天学会了。
课堂
一、交流质疑。
1.大家请看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谁能说得具体一点呢?我们要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体会。同桌互相说一说。
3.课文第一段就写了这一内容,请大家把第一段朗读一遍(齐读)二、精讲点拨
主备教师:张明明 课时编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 .. 高高举起。
.. ..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
指着它的尾巴说:“……”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 .......
“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 .. 蜻
.....
蜓还给翠贞。
陶行知先生
陶行知(1891— 1946),中国教育 家。1927年创办试 验乡村师范学校(即 晓庄学校),他提出 了“生活即教 育”“社会即学 校”“教学做合一” 等教育思想。
特点
尾巴
作用
眼睛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 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 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它饿极 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接着,他 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 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 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 的虫子…… ”
作业:
还有哪些昆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 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蜻蜓是“除害飞行 家”?它还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外阅 读和搜集、处理信息的研究,一星期后进 行小组成果展示。
亲切和蔼 尊重学生 循循善诱 富有爱心
翠贞看了看小伙伴们。孩子们 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 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 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 去。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 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 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它饿极 了的时候,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接着,他 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 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 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 的虫子……
快速默读2--11自然段, 把文中描写陶行知说话时的 神态、动作的词句用“~~” 画出来,体会一下,陶行知 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读后 交流。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 .. .. 一个名叫翠贞的女孩儿的头,说: “翠贞,你知道蜻吃什么吗?”
陶行知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 .. .. 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 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 友?”
放飞蜻蜓
我知道: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 捉蜻蜓 先生看见一群孩子 , 蜻蜓是人类的朋友 就引导他们认识 , 最后孩子们 放飞蜻蜓 。
“陶行知怎样教育孩子们放飞 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 文2到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 问了孩子们哪几个问题?读后同 桌互相交流。
问题一 : “翠贞,你知道蜻蜓吃 什么吗?”
问题二: “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 谁知道?”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身去, 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 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 持平衡,调整飞行方向。据说,它饿极 了的时侯,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还会长出来的。”接着,他 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 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 万只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 的虫子……”